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最早一部教育学。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等。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
章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纲要
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2、“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6、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
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1949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
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三个维度贯穿五个领域的课程结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教育。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具有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等作用。
第四章语文课程设计
1、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概念(专指是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2、语文教材具有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功能。
3、现代语文教材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系统,助读系统。
4、使用教材具体注意事项:
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第五章语文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等。
3、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三、适应社会需要。
4、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则:(一)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二)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5、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明确疑点。
6、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一、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二、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三、依据教学内容四、依据教师素质五、依据学生特点六、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等。
7、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优化组合原则。
8、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测定学习成绩
(二)鉴定教学效果
(三)检验管理水平
(四)获取反馈信息
(五)预测发展方向
第六章识字与写字教学
1、写字教学核心是:既要依据汉语汉字的特点,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具体表现为: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识字写字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七章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一)中国古代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赫尔巴特学派的五阶段教学。19世纪前期,德国心理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创立了适应于各科教学的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19世纪后期,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莱因等把他们的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五阶段阅读教学
法:(1)预备:复习旧课,解释新课文中的生字、难词等;(2)提示:说明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3)比较: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4)概括: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得出结论;(5)应用:应用新学的知识练习造句或写短文。[1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盛行于欧美,也影响到日本和中国。
(三)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20世纪前期,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17]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阅读教学吸收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成为普遍采用的模式。
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话题教学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境教学法。
第八章写作教学
1、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一)观察与感受生活(二)广泛涉猎读物
2、作文批改几点要求: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
第九章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4)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