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合集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14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14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片段】师: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生:因为他在剑外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

师: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搜集“安史之乱”的资料,请大家谈谈你读了资料之后的感受。

生:“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

生:“安史之乱”使国家分崩离析。

师: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度过了7年。

7年,2500多天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

盼呀盼呀,他盼得头发都白了。

那一天,他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学生齐读古诗)师: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你又明白了什么?生:杜甫回想这7年来的种种艰辛,不禁悲从中来,所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这也是喜悦的泪。

一切苦难终于像恶梦一样过去了,他终于可以重返故乡了,他喜极而泣。

生:当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是悲喜交集,百感交加。

师:他是怎样“狂”的呢?生:他“漫卷读书”,胡乱地将书籍和诗稿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生:我想补充一点。

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我感觉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生:从杜甫的“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当时杜甫已经52岁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尽情歌唱,又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生:杜甫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生:我还从“青春作伴好还乡”中感觉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旅途有宜人的景色,又可以那么快、那么顺畅地返回故乡,想到这里,杜甫又怎能不“喜欲狂”呢?师:公元763年的那一个春天,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

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

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

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

(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

(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

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感受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培养多元文化观念和历史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理解他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安史之乱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理解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诗人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唐代社会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安史之乱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对人民的影响。

3.2 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逐句解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诗歌应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责任感。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表演,通过实际行动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的识别和解释能力。

4.2 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和表演,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掌握能力,以及对诗歌形式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现实主义诗歌。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概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时期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2.2 诗歌内容解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战争”、“百姓”、“痛苦”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第三章:战争与人民3.1 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本章通过讨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战争的认识。

3.2 和平的重要性学生思考和平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讨论如何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章:诗歌创作背景4.1 诗人杜甫本章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杜甫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

教师可以结合杜甫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4.2 战争背景学生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时期的战争背景,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动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本章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诗歌解析的过程,强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5.2 课后拓展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反映战争主题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3)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

(2)诗歌背景与诗人情感的分析。

(3)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难点:(1)诗歌中历史事件的把握。

(2)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抒发情感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鉴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2. 深入探讨学生结合诗歌背景,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情感世界。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5.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诗歌的背诵,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从而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请大家翻开语文课本P150,诗的题目是……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诗题齐读两遍。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你对杜甫了解哪些信息?(生交流)师:知道这个诗题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考虑1分钟。

谁来说说?师:翻译得真准确,介绍一下你翻译这个诗题采用了什么方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学生交流,若无,教师介绍:参看注释、上下文相结合、图文相结合、查看工具书等。

)师小结: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我们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下面,让我们大家走进诗文,学习诗文。

请看要求:①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②圈出诗中出现的地名,并读熟练。

(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

)(反馈)师: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地名?(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剑外。

)师:这首诗短短50多个字,其中地名就占了将近1/4,你能把这些地名读准确吗?(请一生读)师:再把整首诗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在刚才同桌互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想提醒一下大家?师: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师:请大家轻声地诵读古诗,想想:你从诗中读到诗人心情怎么样?(诗人很高兴。

)师:你的依据是……(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

)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将要。

)“喜欲狂”就是?(高兴的快要发狂了。

)师:读这个词,读出它的意思来。

(生读“喜欲狂”)师:读着这个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诗人为什么“喜欲狂”?诗人“喜欲狂”时有哪些表现……)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师温馨提示: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互相取长补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使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从诗歌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视频,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引出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提问学生:“如果你们听到了一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喜悦之情的思考,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重点强调他在安史之乱期间的遭遇和创作风格的转变。

(2)详细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即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何会如此欣喜若狂。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4、诗歌解读(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教师巡视并答疑解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人的情感抒发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圈点批注,标注出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2)详细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醒学生注意。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结合历史背景,写一篇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通用7篇)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通用7篇)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篇1(一)板书课题(二)教师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四)理解诗意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重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㈠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到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㈡初读,了解大意1、正确朗读诗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①读中体会(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②师生讨论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喜欲狂㈢细读,品诗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2、学生自由体会3、学生自由表达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诗文。

3、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4、鉴赏诗作。

教法与学法指导:诵读法、知人论世、鉴赏教材分析:1、重点: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作者爱国情怀。

2、难点:走进诗人情感世界,鉴赏诗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唐诗是中国文化瑰宝,在其中闪烁着两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二、与诗人对话1、请学生介绍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并称“李杜”,其作品大多沉郁顿挫,有“诗史”职称,最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别”。

2、介绍写作背景1)指名背诵《望岳》并说说诗作中所表达的作者的志趣。

25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对政治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但现实总是残酷,应试不第的杜甫只能四处行卷,望能遇见伯乐,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小官职,却又遇到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破碎,人民受苦,作者留下伤心的眼泪,写下《春望》一诗。

2)学生背诵《春望》,感受作者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直攻长安、洛阳,原本繁华的都市成了杳无人烟、杂草丛生的荒地,诗人也曾被虏,逃出后带着妻儿一路逃亡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本是“家有田园在东京”却无家可归;在锦江畔,茅屋为秋风所破;在梓州“记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但这位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盼望“长令宇宙新”,所以,当他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惊喜的洪流一发冲开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与作品对话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体会感情基调。

“生平第一首快诗”,“快”字何意?快乐,欢快,轻快,明快,畅快……本诗的基调应该是欢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教案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五步教学法一查询资料知诗人二介绍背景解诗题三质疑讨论明诗意四想象诵读悟诗情五迁移运用背诗文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这节课继续学习《古诗三首》。

1.复习前两首,先检查前两首诗背诵情况。

任抽学号背诵。

2.这节课学习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这首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出示图1诗句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读一读。

语文学习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古诗,于老师通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二、资料查询知诗人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杜甫。

你对杜甫知多少?2.走近杜甫出示:杜甫(公元712- - 770年)字子美, 别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被后人奉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的诗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朗读课题三、介绍背景解诗题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师: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出示: 公元 755 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战争持续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

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相。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那样欢快的缘由,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剧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宏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线。

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很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

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肤浅、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欢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生齐读)闻:听闻,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

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3、八年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感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感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这一句里消失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

"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裂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突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就是刚刚听闻,"涕泪'就是眼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5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延伸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忘乎所以归心似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学生能够解读并欣赏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提高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

教师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关键词和意象。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解决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障碍。

3.3 分析与欣赏: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朗诵奖。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欣赏和感受。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能够分析诗歌的题材、背景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悟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3. 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准备诗歌的注释和翻译。

3.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展示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并解释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背景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

(2)解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7. 课后作业(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对比学习:与其他描写战争的诗歌进行对比,如《春望》、《滕王阁序》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诗歌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回答和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背景和情感的理解。

3. 爱国主义情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蓟、涕、襄”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一)杜甫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诗人,我们以前都读过他的哪些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二)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

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公元763年,当时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诗人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抽读古诗,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再读古诗,读准诗句的节奏三、理解诗句意思。

(一)通过找诗中的地名,让生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1、这首诗很特别,它里面出现了好多的地名,请孩子们将诗句中出现的地名圈出来。

(河南、河北、剑外、蓟北、巴峡、巫峡)2、这些地名都在哪些地方呢?(二)找出诗中古今变化很大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1、河北河南与我们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是不一样的2、请孩子们找出诗中哪些词与今天的意思不同。

3、引导学生理解“涕泪、衣裳、妻子、青春”的意思,并读准多音字“裳”。

4、借助理解的字词理解句意后,再读古诗。

(三)抓住“喜”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1、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者词,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

(喜)2、默读古诗,用横线勾出能体现诗人“喜”的词句。

3、诗人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诗人既然被称为“诗史”,那就让我们从作者的诗里寻找答案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

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相当于“只”。

九洲:指全国。

同,指统一。

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4)“家祭无忘告乃翁”。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1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1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学习浏览,学习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1.相关的信息很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取,所以信息需要搜集,而不是收集。

2.因为相关信息很多,所以必须学会浏览,浏览是搜集信息的前提。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和课后都进行相关设计。

课前的预习作业中,学生自己整理关于杜甫的信息,找出自己最想告诉同学们的内容。

因为每个学生对杜甫的了解不一样,所以,在这儿让学生浏览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记下来。

课后,学生结合《登高》这首诗探寻杜甫的愁,也需要去搜集本首诗的理解赏析内容、作者的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的诗作等,这些都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对于高段学生,课标指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一点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对“生平第一快诗”的“快"的理解上。

学生自主抓住诗中的一系列关键词“忽传”“初闻"却看”“放歌"纵酒”“即"穿”“便下"向”感受诗句语言明快,语句畅快、情感欢快、抒发痛快的特点,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诗人从喜闻捷报开始便喜极而泣、漫卷诗书、高歌狂饮、喜绘归途,越来越喜,情感一贯到底,酣畅痛快。

三、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并懂得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2.理解诗句,感受诗人“喜"的心情,初步感受“生平第一快诗”中的明快、欢快、畅快、痛快。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其他诗句、名家点评等方法读懂诗句。

四、教学重点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第二课时,供大家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杜甫很快很顺畅地返回了故乡呢?(预设:即从、穿、便下、向。)
11、老师补充资料:你们知道杜甫现在在哪?(四川)出示地图
师:现实与狂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呀,现实是路途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喜欲狂啊。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归心似箭啊!(板书:归心似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谁知道他是谁?
2、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简介杜甫)
二、解诗题
1.“闻”什么意思?(听说)谁听说了什么?(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6、在这生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炭的七年安史之乱中,诗人一直盼望着什么?
7、现在谁能解答诗人为何喜欲狂?你从诗人的那些举动可以看出?请紧扣诗中的字词分析。(预设:抓住“忽闻”、“漫卷”、“却看”、“放歌”、“纵酒”“涕泪”分析)
8、回顾这七年的种种艰辛,这是怎样的泪?
9、品析最后两句诗歌:杜甫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到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下面我请大家准备读古诗,要求: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录音范读,齐读)
三、明诗意
1.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难点预设:学生在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如:涕泪却看妻子白日青春
2.小组汇报。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四、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你知道吗?(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2、读到“喜欲狂”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预设:1、“喜”到什么程度?2、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
——选自杜甫《彭衙行》
翻译:逃难途中,小女儿饿的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3、同学们对安史之乱有了解吗?谁来说一下。生简介安史之乱。
4、安史之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播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
5、出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其他诗作:(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诵读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诗人想象着很快地回到故乡,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13、诗歌是具有跳跃性的,如果我们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还需要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再现诗歌中的情景,请同学们选择这首诗其中的一句诗歌,运用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与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全诗
刚才,我们联系背景、紧扣字词,再现情景,走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公元763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他欣喜若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诵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