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311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风PPT课件
![高三311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57f445964bcf84b9d57b72.png)
10
热力环流
11
12
13
海陆风
14
山谷风
15
城市风
16
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17
“高凸低凹”
18
等温面图的判读技巧:
19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2.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向、风力符号
西北风8级 北风2级 东北风4级
西风10级
东风6级
西南风6级
东南风4级
南风6级
21
22
23
24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25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26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减少大棚内向大棚外的地面 辐射,减少热量损失。
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效应增强 此外温室大棚还可以调节大棚内太阳辐射、湿度等的条件。
9
b.果园中铺设鹅卵石 如图所示: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 (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 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 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 累。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0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热力环流
11
12
13
海陆风
14
山谷风
15
城市风
16
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17
“高凸低凹”
18
等温面图的判读技巧:
19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2.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向、风力符号
西北风8级 北风2级 东北风4级
西风10级
东风6级
西南风6级
东南风4级
南风6级
21
22
23
24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25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26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减少大棚内向大棚外的地面 辐射,减少热量损失。
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效应增强 此外温室大棚还可以调节大棚内太阳辐射、湿度等的条件。
9
b.果园中铺设鹅卵石 如图所示: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 (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 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 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 累。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0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23张PPT)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3cac4202d276a200292ed6.png)
水平运动即是风。
ü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 大气热力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 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
2.气压
ü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 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高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 A.P1<P2 B.P2<P3 C.P2=P4 D.P3>P4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处温度较N处高 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D.d处盛行上升气流
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晴朗天气下白天气温高,夜晚温度低,多云天气下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 的削弱作用,使得气温相对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提高夜间温度, 因此多云天气气温昼夜变化小。
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最强烈, 但是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转化为地面 长波辐射加热大气需要一定时间,因此 午后1-2个小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气温、气流和气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ü 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直 方向上膨胀上升,使得空气柱 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ü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 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诱发了 空气的水平运动。
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探究—绘制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ü 风一旦形成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 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ü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 大气热力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 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
2.气压
ü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 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高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 A.P1<P2 B.P2<P3 C.P2=P4 D.P3>P4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处温度较N处高 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D.d处盛行上升气流
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晴朗天气下白天气温高,夜晚温度低,多云天气下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 的削弱作用,使得气温相对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提高夜间温度, 因此多云天气气温昼夜变化小。
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最强烈, 但是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转化为地面 长波辐射加热大气需要一定时间,因此 午后1-2个小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气温、气流和气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ü 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直 方向上膨胀上升,使得空气柱 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ü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 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诱发了 空气的水平运动。
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探究—绘制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ü 风一旦形成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 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高中地理3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3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5afb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d.png)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地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射
地
面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 面的昼夜温差 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气温很高
状 态 一
地面 B
气低压压变低 状 态 二
气压高变压高 B
冷却
A 气高压压变高
气压低变压低 A
受热
400 600 800
C
1000
气低压压变低 400 600
800
气高压压变高
C
1000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大气水平运动
低压
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何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唐 烛期代夜 ,,:雨 却巴李寄 话山商北 巴夜隐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高压
低压
B'
A'
C'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同一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白天
《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 悄,…海风你轻轻的 吹,海浪你轻轻的 摇…” 歌词有问题吗?
夜间
城Hale Waihona Puke 风的形成气 流 上 升热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地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射
地
面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 面的昼夜温差 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气温很高
状 态 一
地面 B
气低压压变低 状 态 二
气压高变压高 B
冷却
A 气高压压变高
气压低变压低 A
受热
400 600 800
C
1000
气低压压变低 400 600
800
气高压压变高
C
1000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大气水平运动
低压
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何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唐 烛期代夜 ,,:雨 却巴李寄 话山商北 巴夜隐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高压
低压
B'
A'
C'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同一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白天
《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 悄,…海风你轻轻的 吹,海浪你轻轻的 摇…” 歌词有问题吗?
夜间
城Hale Waihona Puke 风的形成气 流 上 升热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8d2cdfa9b89680203d8256d.png)
且白天辐射更强。
[活学巧用] 1.根据下表,分析有关问题。
日期 天气 风 7:00 12:00 14:00 18:00 10月6日 晴朗 微风 13 24 25 22 10月7日 10月8日 白天晴,傍晚转 阴有小雨 阴 微风 12 25.3 26 21 微风 18 19.5 20 19
气 温 (℃ )
第(2)题,晚上气温高低主要考虑大气逆辐射强弱, 大气逆辐射强弱需考虑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多少,晴朗的夜晚,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故大气的保 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幅度大,阴天的夜晚,云层的保温效 果好,故降温幅度小。
答案:(1)白天,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 温,地面辐射再把能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夜晚 没有太阳辐射。 (2)晴朗的夜晚,空气中水汽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幅度大, 阴天的夜晚,云层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强, 保温效果好,所以降温幅度小。
[合作探究] 1.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 B=A+C+D。但 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 “=”变成了“>”。出 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无选择性、 夏季多云的 云层越厚, 白天气温不 反射越强 会太高 向四面八方 晴朗的天空 散射,有选 呈蔚蓝色 择性 阴天的天空 灰蒙蒙的
散 射
无选择性
[误区警示] 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并非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 对短波辐射吸收很 少。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因此地 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晚上存在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
[活学巧用] 1.根据下表,分析有关问题。
日期 天气 风 7:00 12:00 14:00 18:00 10月6日 晴朗 微风 13 24 25 22 10月7日 10月8日 白天晴,傍晚转 阴有小雨 阴 微风 12 25.3 26 21 微风 18 19.5 20 19
气 温 (℃ )
第(2)题,晚上气温高低主要考虑大气逆辐射强弱, 大气逆辐射强弱需考虑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多少,晴朗的夜晚,由于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故大气的保 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幅度大,阴天的夜晚,云层的保温效 果好,故降温幅度小。
答案:(1)白天,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 温,地面辐射再把能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夜晚 没有太阳辐射。 (2)晴朗的夜晚,空气中水汽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幅度大, 阴天的夜晚,云层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强, 保温效果好,所以降温幅度小。
[合作探究] 1.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 B=A+C+D。但 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 “=”变成了“>”。出 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无选择性、 夏季多云的 云层越厚, 白天气温不 反射越强 会太高 向四面八方 晴朗的天空 散射,有选 呈蔚蓝色 择性 阴天的天空 灰蒙蒙的
散 射
无选择性
[误区警示] 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并非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 对短波辐射吸收很 少。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因此地 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晚上存在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
【新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共张
![【新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共张](https://img.taocdn.com/s3/m/b0fc3638770bf78a6429549e.png)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和大气运动
【导】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限时5分钟)
知识点二: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要求: 完成学案材料二对应的1、2、4题。
【议】
要求:(4分钟) 前后桌就问题展开讨论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3、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4、右图为两日的气温变化图,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判断代表晴天的曲线 是 ,阴天是 。试解释判断依据。
对太阳辐射有削 弱作用;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新教材】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 修一 共53张
材料二:“蜀犬吠日”图
【展】
【评】
材料三:素有“日光城”之称的的拉萨市西藏
自治区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
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7米。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fb37a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8.png)
选考选做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 127 ℃,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 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下左图为“玉 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 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 “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据此回答 7~ 8 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 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 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
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A.削弱大气逆辐射
B.削弱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2.图 2 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解析:第 1 题,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 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 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 温作用。故选 C。第 2 题,读图可知,图 2 中①为到达大气 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 达地面的大气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 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 B。 答案:1.C 2.B
提示:适宜的时间移入温室;加盖薄膜、草帘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2_2_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2_2_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e0957c67ec102de3bd8903.png)
探究点二 热力环流
[材料]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 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 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和风迎面吹 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 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 确实让气逆辐射的因素
湿云度层::增增大厚大气逆辐射____增__强_____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__对__流__层_____大气 中。 (2)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三、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 同 地 区 ____气__温_____ 不 同 , 并 导 致 水 平 方 向 上 各 地 间 的 ____气_压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问题] (1)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2)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较 稳定呢? [提示] (1)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2)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1.受热过程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 太阳辐射到 太阳是地面
[解析] 第(1)题,从①到②,甲地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 乙地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丙地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B 项 正确。第(2)题,同一地点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 a>b,c<d, 因此 A 项符合题干要求,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同一水平面上, 空气运动方向为由高压指向低压,故 c>e,c>b,B、C 项不符合 题干要求。
① 暖 达地面,地面 的直接热源
大地 吸收后增温
地面增温后
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00613205087632301212b6.png)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上天”是怎样帮助司马懿的?有 无科学依据? 提示:大雨把大火浇灭帮助了司马懿。有科学依据。 (2)运用地理实践力分析城市热岛形成原因。 提示: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 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2.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 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 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 湾。 (1)“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福建早晨吹西风傍晚吹东风的 原因是什么? 答案:福建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早晨福 建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台湾海峡气温相对较高,形成低气 压,风由福建吹向台湾海峡,为西风。傍晚则相反。
(2)“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台湾早晨吹东风中午吹西风的 原因是什么? 答案:台湾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早晨台 湾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台湾海峡气温相对较高,形成低气 压,风由台湾吹向台湾海峡,为东风。中午则相反。 (3)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 答案:由于台湾海峡位于福建和台湾之间,在福建与台湾海 峡、台湾海峡与台湾之间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热力环流,导致 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
③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 高气压 流向 低气压 。 答案:由于台湾海峡位于福建和台湾之间,在福建与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与台湾之间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热力环流,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
图中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 答案:新疆哈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云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因 此昼夜温差大。
阅读下图及教材第34~35页,认识大气的增温过程。
过程有关。
A箭头向上,且包含甲,A与乙又不属于同一内容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15张PPT)(推荐课件)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15张PPT)(推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9071f3b3567ec112d8a02.png)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种主要辐射能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主要吸收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3年入 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只有50米
左右。据此完成1—2题。 D
1、深秋初冬晴朗天气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 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怎样防御霜冻危害农作物呢? 人造烟幕可增大大气密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提
高地面的温度。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 天高?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
大气吸收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1.“太阳热地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 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太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阳
辐
宇宙空间
射
射 向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种主要辐射能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主要吸收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3年入 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只有50米
左右。据此完成1—2题。 D
1、深秋初冬晴朗天气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 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怎样防御霜冻危害农作物呢? 人造烟幕可增大大气密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提
高地面的温度。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 天高?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
大气吸收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1.“太阳热地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 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太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阳
辐
宇宙空间
射
射 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②④
③乙——市区
④乙——郊区
解析:第 14 题,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知识 迁移能力。由于市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产生大量人为热,所以市区较郊区的温度要 高,读图可知,图中甲气温在任何时段都较乙高,所以甲为市区,乙为郊区,故选 B 项。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5 该市可能位于( )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08 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 ) A.1 000 米左右 B.2 000 米左右 C.3 000 米左右 D.4 000 米左右
解析:第 8 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变化。读图可知,纳木错湖区的低空风是从陆地吹 向湖泊(90°~180°),高空风是从湖泊吹向陆地(270°~360°),因此,高、低空风过渡地带 大致位于相对高度 2 000 米左右(180°~270°),B 项正确。
考点❽ 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返回总目录
夯基础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刷应用
第9题
第10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第25题 第26题 第27题 第28题 第29题 第30题 第31题 第32题 第33题 第34题
解析:第 9 题,本题考查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雾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 温、无风(或微风)等条件。巢湖市靠近巢湖,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这是靠 近湖区的巢湖市大雾频率反而较低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风力作用小有利于雾的形 成,B 项错误;湖区水汽浓度较高,C 项错误;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风由四 周吹向湖区,D 项错误。故选 A 项。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2019 四川双流中学月考]“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 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给 当地种植的柑橘带来冻害。下图 a 为江南某地地形图,图 b 为 2017 年 1 月图 a 中山谷在 微风晴夜条件下,一次超强寒潮过境时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 回答 11~13 题。
返回目录
[2019 山东烟台模拟]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 1)及城郊间高空 等压面示意图(图 2),回答 1~2 题。
01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分析“圣安娜风”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2)用热力作用分析“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 (3)分析地形对“圣安娜风”的影响。 (4)从气候角度分析 2017 年秋季南加州地区山火凶猛的原因。 答案:(1)使沿海地区秋冬季节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增加干燥度;风速加快。(2) 秋冬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内陆高原的大盆地较沿海地区气温下降快,形 成高气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的影响,干燥的大陆气团吹向沿海地区。(3)受内 华达山脉的影响,“圣安娜风”翻越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受谷地地形(狭管效应) 的影响,风力增强。(4)2016 年冬季较常年降水多,导致 2017 年春季植被生长旺盛,植 被覆盖率提高;2017 年夏季较常年炎热干燥,大量植被枯萎甚至死亡,地表枯枝落叶较 多;秋季,“圣安娜风”加剧了空气及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同时强风使火势蔓延快。
[2019 山东济南模拟二]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一般将城乡间地 面气温的差值定义为城市热岛强度。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市区和郊区年平均小时气温日变化 曲线。读图,回答 14~16 题。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4 根据图文材料判断( )
①甲——市区 ②甲——郊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a
b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06 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不便 B.地质灾害多发 C.天气多变 D.牧业活动干扰
解析:第 6 题,本题考查湖陆风观测的影响因素。如果是交通不便的原因,那么就 不会有此次观测,A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明确指出此地地质灾害多发,并且此处并非 山区或者地质灾害多发区,B 项错误;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升温、降 温较快,尤其在湖陆交界地区,湖泊和陆地比热容不同,升温和降温幅度不同,因此天 气多变可能导致缺乏风向资料,C 项正确;没有明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牧业活动干扰,D 项错误。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0 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频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暖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湖泊面积减小 D.大气污染加重
解析:第 10 题,本题考查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气候变暖不利于水汽凝结,不 易增加大雾频率,A 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则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减少,大 雾频率减少,B 项错误;湖泊面积缩小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会降低大雾频率,C 项错误;由于大气污染加重,空气的粉尘颗粒增多,粉尘成为雾形成的凝结核,可能导 致大雾频率增加,D 项正确。故选 D 项。
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橘的地方与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42 米
B.25 米
C.8 米
D.80 米
解析:第 12 题,由图可知,谷底部的最低气温大约是-11 ℃,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 低温是-9 ℃,根据逆温垂直递减率 1 ℃/10 米来计算,种植柑橘的地方与谷底的相对高 度至少要超过 20 米,但不会超过 30 米。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2019 河南安阳二模]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 200 多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2007 年 8 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 12 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图 a), 但仅在 12 日、13 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图 b 为 13 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读 图,回答 6~8 题。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3 深秋的清晨图中 A 地雾比 B 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水汽足 B.气温较低,降雪丰富,水汽足 C.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D.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水汽足 解析:第 13 题,图中 A 地所处的山谷比较狭窄,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04N 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M 地丰富,主要原因是 N 地( ) A.地势高,大气稀薄 B.海拔高,多冰雪 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D.气候干旱,光照强 解析:第 4 题,N 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M 地丰富,主要是因为 N 地位于青藏高原, 地势高,大气稀薄,A 项正确;多冰雪不是太阳辐射量大的原因,B 项错误;两地纬度 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C 项错误;与 M 地相比,N 地气候并不干旱,D 项错误。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02 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 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解析: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EF 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 项错误;城市 和郊区相比,昼夜温度都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 项错误; 由图 2 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地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 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 项正确;乙、丙距离等压面远近相当,故两者之间 气流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 项错误。
a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b
11 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中的河谷、山谷地区柑橘分布的主要地段是( )
A.坡底部
B.坡中部
C.阴坡底部 D.阳坡顶部
解析:第 11 题,由图 b 可知,坡中部气温相对其他部位高,因此是河谷、山谷地区 柑橘分布的主要地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2 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 1 ℃/10 米
A.黑龙江
B.台湾
C.云南
D.新疆
解析:第 15 题,读图可知,该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 16 时,一般情况某地的 最高温出现在当地时间的 14 时,所以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 2 小时,说明该地位于北 京西面,大约在 90°E 附近,结合选项,应为新疆,故选 D 项。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6 关于该市热岛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较夜晚市区气流上升旺盛 B.夜晚较白天近地面的风力减弱 C.市区加强绿化利于热岛强度降低 D.郊区发展工业促使热岛强度增强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圣安娜风”具有干燥、风速大的特点,加上地形的影响, 对沿海地区的气温、湿度、风速影响较大。第(2)题,从热力作用、地形对温度、湿度(焚 风)和风速(狭管效应)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结合背风坡、峡谷地形进行分析。 第(4)题,主要结合材料先结合冬季气候及春季植被生长状况,再结合夏季气候对植被的 影响,秋季“圣安娜风”对可燃物干燥度和燃烧范围增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2019 吉林延边二中月考二]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 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这 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是巢湖流域各县(市)大雾频率和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 9~10 题。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09 巢湖市大雾频率明显小于周边县(市)的原因是( ) A.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 B.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 C.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 D.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17[2019 湖南长沙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圣安娜风”——南加州“焚风”的通称,是指秋冬季节来自美国内陆高原(内华达 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大盆地的荒漠地带,并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具 有风速强劲、干燥、炎热的特征,被当地人称作“魔鬼风”。 2016 年冬季,南加州经历了“最湿润的冬天”,2017 年夏季又经历了“最炎热的夏 天”。2017 年 9~12 月,南加州爆发多场山火,造成多人伤亡,几千处建筑物被毁,多 条道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