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eb5e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0.png)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课件(共21张PPT)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a316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9.png)
策Hale Waihona Puke 3经过诗歌中景象、物象、典故,分析人物形象 例: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 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 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哀凄空阔寂寥意境)→老病孤愁、漂泊无依诗人形象 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豪情满怀,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爱国词人 形象”。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 妩........“
策略2
正面塑造:动作、外貌(神态、姿态、风度、衣着)心理、语 言等,尤其是细节描写 例: ①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 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外貌、细节、动作)→漂亮曼妙从容女子形象 ②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
(外貌、细节)→肤如凝脂、白净细嫩、丰肉微骨
诗词鉴赏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 鉴歌
赏
复习目标
1.找准人物形象,分析形象特征。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诗
鉴歌
赏
常见的提问方式
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性格?请加以分析。 2.诗中“陈居士”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 析。 3.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自我形象? 4.请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诗人形象。 5.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主人公形象?请简 明分析。 6.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诗 鉴歌
赏
策略1:从标题、作者、注释入手,琢磨人物形象 策略2:从刻画人物描写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诗
鉴歌 策略2
赏
从刻画人物描写角度,仔细分析对应关键词,探寻人物形 象特点。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e2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8.png)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之形象+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之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978d9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6.png)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
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参考答案: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 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 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 体会其精神内涵。
[注释]①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 令,故称陶令。②罗含:东晋人,也酷爱菊花。 ③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④白玉 堂:指豪华的厅堂,这里喻指朝廷。
[注释]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 ③陶翁:陶渊明。
常见的物象及其深意 花的颜色美丽——才华横溢 花香——品格高尚 羽毛——名声 动植物的习性——人的品性 风吹雨打——遭人排挤 孤芳自赏——报国无门 残阳——年华易逝
物(梅兰竹菊)、其他:风筝、瀑布、石灰等)
二、析:诗中运用✘✘手法,✘✘地写出了✘✘物的✘✘
特点
结合诗歌——人、情、理:内外品格、志向情感
✘✘手法:
比喻、拟人 烘托、对比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情于物
✘✘地——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凝练简明、含蓄委婉、
栩栩如生
三、评:抒发了诗人xx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xx的志向
形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题怎么问?
1、请分析诗歌中塑造的君王的形象特点。 2、本诗表现了XX的什么性格?
只要题目和人有关的题,都是人物形象题
人物形象题考什么?
形象 (外在)
性格 (内在)
互为表里, 答题时要结 合起来答
人物形象题答什么?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3d2f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a.png)
【审题要点】 诗人 性格
【读懂大意】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
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 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 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能力层级为D(鉴赏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 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4.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 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 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 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 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 (事)来比况自己。
评价)。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 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 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 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8259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a.png)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题方式: ①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 、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 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 据。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 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破阵子》。
了什么手法? 5.(2012·江苏高考)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
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 人)。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 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 聪明(机灵)。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 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 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 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 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 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 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课后练习】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 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 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 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 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塑造了一个 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 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步骤三: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 此步骤有时不涉及)
实战演练: 咏自己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簶 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 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短衣。②娖:整理。③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 箭。④金仆姑:箭。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 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 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 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 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诗 歌 鉴 赏
[常见设问] 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
加以分析。 2.(2014·山东高考)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
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3.(2014·江苏高考)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
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4.(2013·重庆高考)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 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 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 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 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考点阐释: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 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时世: 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 惆怅的贫女形象。
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意义
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借咏他人——咏自己)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 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 、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 于蓬门陋户,伤她表达了因怀才 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 感情。
咏他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 、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 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 据。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 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破阵子》。
了什么手法? 5.(2012·江苏高考)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
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 人)。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 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 聪明(机灵)。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 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 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 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 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 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 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课后练习】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 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 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 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 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塑造了一个 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 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步骤三: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 此步骤有时不涉及)
实战演练: 咏自己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簶 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 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短衣。②娖:整理。③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 箭。④金仆姑:箭。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 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 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 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 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诗 歌 鉴 赏
[常见设问] 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
加以分析。 2.(2014·山东高考)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
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3.(2014·江苏高考)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
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4.(2013·重庆高考)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 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 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 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 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考点阐释: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 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时世: 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 惆怅的贫女形象。
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意义
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借咏他人——咏自己)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 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 、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 于蓬门陋户,伤她表达了因怀才 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 感情。
咏他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