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玉----玉器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古玉----玉器收藏
话说古玉----玉器收藏.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在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各类中国古代文物中,玉器的收藏历史最为悠远、最为持久,几乎是伴随着玉器的产生而出现,并持续了玉器发展的全过程,直到今日。
严格意义上的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各种形制的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戴或执持以表征权力的瑞玉、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玉以及专门为殉葬而制作的葬玉等。这些玉器具有特殊的功能,象征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宗教寓意,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而且在墓中置放有序,如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
它们不是专为殉葬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瑞玉和装饰品。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体现。
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同时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其玉器流传的地域广,时间久。在相当于夏代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标本964号和标本1120号与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钩形器制相同,标本948号与辽宁建平牛河梁第二地点9号墓出土的椭圆形带齿玉饰形制相同,均为红山文化遗物;标本350号玉凤与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团凤造
型相似,琢纹工艺相同,应为石家河文化的遗物。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和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中也出土了红山文化的玉器。在山西侯马曲村西周中晚期晋侯墓地中,也出土了很多商代玉器。这些都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的古代玉器。
春秋战国至汉代,玉器生产在前代基础上不断发展,玉器收藏的规模也较商周时期有很大进展。这一阶段的玉器收藏者仍和以前一样,主要限于帝王贵族阶层。
1986年在江苏吴县发现了一个玉器窖藏,出土遗物包括玉器、彩石器和料器共402件,其中玉器204件,占出土遗物总数50.7%,其器型种类主要为璧、环、璜等礼器和虎形佩、鸟形佩、珠等各种形状的装饰品,除了时作玉器,其中6件可能是吴王夫差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
1976年在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及陪葬墓中,出土玉器800余件,其中除了战国风格的玉器,还有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玉器。一些玉器上有墨书文字"集玉"、"集它玉",表明这些玉器是中山国王长期收藏的珍物。
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墓中出土玉器达200多件。在西耳室西侧北
墙根存放的一个漆盒里盛放有43件玉剑饰,包括剑首10件、格16件、X 9件、珌8件,根据它们在盒中的存放位置的玉质坟色,并参照形制、纹饰特点,可大体分辨出8套,余下11件不成套。每件剑饰表面都粘附朱砂和朱绢,估计随葬时是以朱绢逐件包裹后放入漆盒的。这披玉剑饰玉质雕工均属上乘,且其中仅有少数有使用痕迹,从其出土状况来看,毫无疑问是南越王的收藏品。
由于多种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生产和收藏曾一度处于低谷,隋唐时期逐渐复兴。在陕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10件玉器中,有7件是唐代玉佩的配件;另外3件中,1件为战国晚期至西汉的谷纹玉珩,1件为东汉时期的镂雕螭纹出廓璧残件,1件为魏晋时期的走兽游鱼佩。可见此期的玉器收藏仍是以时作玉为大宗,新旧并畜。
北宋时期,产生了以古器物和碑刻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金石学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鉴赏和收藏古代器物的兴趣,古代玉器与三代青铜器一起成为文玩和"骨董"。
宋代的皇帝是当时最大的玉器收藏家,
宫廷宗正寺玉牒所、文思院上界和修内司玉作碾磨的玉器以及地方属国、州郡进贡的玉器,是其玉器收藏的主要来源,如当时出产和阗美玉的于阗国就时常向宋室进贡玉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九记载:绍兴二十年(1150)十月,宋高宗赵构临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进奉果品宝器、书画、匹帛等物,宝器中时作玉44件,古玉17件。皇帝所藏玉器之丰,由此可见一斑。
在皇帝的倡导和金石学研究风气的影响下,文人士族阶层亦购买收藏古玉,并对其进行考证研究,收藏玉器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北宋学者吕大临精于文物鉴赏,在宫内兼职监管文物,由他编纂的《考古图》10卷。收录皇宫中收藏的铜器210件,玉器14件,这是中国最早的收录玉器的图书,开中国玉器研究之先河。
从商周至汉代,玉器是以礼制化、理念化、系统化,等级化的玉礼器和组佩饰为主,用玉阶层只局限于王公贵族,国王是最大的玉器占有者,其他人通过赏赐或馈赠的方式从国王那里获得玉器,所以基本不存在买卖玉器的情况。隋唐时期,玉器手工业开始复苏,并走向世俗化的道路,生产适于平民百姓使用的,富有生活气息
的玉器皿和玉佩饰。宋代玉器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沿着生活化、世俗化的道路发展。此时的城市经济非常发达,北宋的都城汴梁大相国寺是民间商业的大市场,每月5次开放,热闹异常,其中有出售民间旧货古董的交易市场。除了收藏的古玉器,民间玉作坊生产的各种时作玉也在市场上出售,玉器市场已经非常普遍。这一点可以在宋人的笔记中得到反映。
辽、金、元用玉制度追仿宋朝。在辽宁朝阳北塔辽代地宫出土的玉器中,除了玉龙、玉飞天、玉鹅、玉雁等辽代玉器,还有玉斧、玉玦、玉璧等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玉器。元代朱德润编辑的《古玉图》二卷,著录有璧、环、带钩、剑饰、耳环等39件玉器,对每件玉器绘图,记述尺寸、玉色、纹饰、来源及其收藏者。
明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相当繁荣的时期。考古和文献资料显示,明代玉器生产和使用的规模都胜过宋元。玉器收藏更是空前兴盛,在北京明万历皇帝的定陵中出土了大批玉器,除了冠服用的玉带、玉带钩、玉佩、玉圭、还有壶、爵、盂、碗等玉器皿之外,还有耳环等玉首饰。在山东、江西等地发现的50位明代藩王墓葬,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