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 调查方法: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和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死亡率(1)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1)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年龄组成(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空间特征①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②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
(1)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
减小。
(2)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
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
(4)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②性别比例:
♀>♂→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
PS:①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②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
种群数目改变。
【例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
【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①随机取样。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确定调查对象(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
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随机取样)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份,由抽样
比例决定间隔或距离,然后按距离抽取样方
(4)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
边缘不作统计。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
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④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
6、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1)理想环境1)“J”型曲线2)公式:N t==N0
有限环境1)“S”型曲线2)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曲线的比较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一定面积的草原所能承载的放牧量是一定的,过度放牧就会使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环境容纳量进一步下降,于是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2)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3)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
注意事项灭鼠捕鱼
K/2 (最大增长率) 不可盲目减数,以至
于获得K/2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
K/2
K
(环境最大容纳量) 降低K 值,改变环境,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K 值,保证鱼生存的
环境条件,尽量
提升K 值
性别比例使某一性别不育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
年龄组成尽量减少幼年个体尽量保护幼体
PS:环境容纳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例题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
(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
(只)
6 10 28 71 131 20
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例题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