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应用题 - 改教学提纲
针对最大公因数的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系列讲解
针对最大公因数的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系列讲解最大公因数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求两个数之间关系的方法。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简化分数、约分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将针对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系列教学中的最大公因数问题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
一、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整数中,最大的能够同时整除这些整数的公约数。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同时整除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整数。
以两个数a和b为例,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记为gcd(a,b)。
如何求a和b的最大公因数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因式分解的方法。
我们将a和b分别进行因式分解,例如a=2*3*5,b=2*2*5*7,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为gcd(a,b)=2*5=10。
二、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一)质因数分解法质因数分解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将每个数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将其共有的质因数相乘,即可得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4 = 2 * 2 * 2 * 336 = 2 * 2 * 3 * 3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为2 * 2 * 3 = 12。
(二)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用较大数除以较小数,然后用余数去除除数,再用余数去除上一次的余数,直到余数为0为止。
例如:-求60和24的最大公因数60 ÷ 24 = 2 (12)24 ÷ 12 = 2 0所以60和24的最大公因数为12。
三、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质因数分解法和辗转相除法的应用;3.能够解决一些与最大公因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质因数分解法和辗转相除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3.学会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2.教学难点:将最大公因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小白板、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简单解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对最大公因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5分钟)介绍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包括列举法、质因数分解法和辗转相除法。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每种方法的步骤和思路。
4.实例演练(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5.提高拓展(10分钟)针对一些优秀学生或对数学较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最大公因数。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最大公因数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讲解,又有实例演练和拓展。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归纳讲课稿
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典型的应用题汇总一、解题技巧:最大公因数解题技巧:通常从问题入手,所求的数量处于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的地位时,因为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是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的因数,此时,所求的数量就处于因数的地位。
如果出现相同的(公有的)/最长的所求数量,即求他们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最小公倍数解题技巧:通常从问题入手,所求的数量处于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的地位时,因为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是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的倍数,此时,所求的数量应处于倍数的地位。
如果出现相同的(公有的)/最小的所求数量,即求他们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
补充部分公式小长方形个数=(大正方形边长÷小长方形长)×(大正方形边长÷小长方形的宽)小正方形个数=(大长方形的长÷小正方形边长)×(大长方形的宽÷小正方形边长)小长方体个数=(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长)×(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的宽)×(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高)小正方体个数=(大长方体边长÷小正方体边长)×(大长方体的宽÷小正方体边长)×(大长方体的高÷小正方体边长)剩余定理余数相同时,总数(被除数)=最小公倍数+余数缺数相同时,总数(被除数)=最小公倍数-缺数植树问题公式不封闭型:2、只有一端都栽1、两端都栽间隔个数=株数间隔个数=株数-1株数=间隔个数+1 株数=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3、两端都不栽间隔个数=株数+1株数=间隔个数-1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封闭型:间隔个数=株数株数=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封闭型再正方形边上栽,并且4个顶点都栽:株数=(每边株数-1)×4备注:上下多少层楼以及锯段数及敲钟问题等实际运用实质上是两端都栽树的植树问题,这类题通常先求一层/一段需要多少时间,再乘以段数即可二、经典题目1、一个大长方形长24厘米,宽18厘米,把它裁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如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边长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个小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至少要多少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此时,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3、一个大长方体长24厘米,宽18厘米,高12厘米,把它裁成若干个小正方体而没有剩余,如小正方体的边长最长,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个小正方体?4、一个长方体的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
关于求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关于求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和答案
1、长方形纸长50cm,宽30cm,剪成若干个相等的正方形,要使剪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能剪成多少个?
分析:先求正方形边长,即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
(30,50)=10
(30÷10)×(50÷10)=15(块)
答:能剪成15块。
2、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8米,一根长24米,一根长30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
每段最长可以有几米?一共可截成多少段?
分析:截成的小段一定是18、24、30的最大公因数。
先求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求一共可以截多少段?
解:(18、24、30)=6
(18÷6+24÷6+30÷6)=3+4+5=12(段)
答:每段最长可以有6米,一共可以截成12段。
3、要在42米、48米和66米的三段公路下铺设排水管道,现在有长4米、5米和6米三种规格的排水管。
选用哪一种规格的排水管能使这三条管道都正好铺完?
42的因数:1,2,3,6,7,14,21,42
48的因数:1,2,3,4,6,8,12,16,24,48
66的因数:1,2,3,6,11,22,33,66
从上面可以得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列式为下:
42/6=7条 48/6=8条 66/6=11条答:用6米长规格的排水管能使这三条管道都正好铺完。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说课导语】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老师XXX,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最大公因数的数学课。
在小学数学中,最大公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如何求最大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知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能用大于0的自然数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能说出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3. 能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引入将黑板上两个数4和12写出,问同学们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因数。
同学们回答2。
然后再举出几个例子:6和9,8和12等,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同学们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它的存在。
二、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1. 概念:最大公因数是指几个数中最大的,能够同时整除每一个数的因数。
比如4和12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因为2同时能够整除4和12。
2. 求法:先将两个数的因数列出来,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从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将12的因数列出来:1,2,3,4,6,12将18的因数列出来:1,2,3,6,9,18从它们的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即6,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3. 求法总结:(1)用因数分解法求公因数。
(2)用列出因数法求公因数。
(3)用数学定理求公因数。
三、最大公因数的性质1. 最大公因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公因数。
即(a,b,c)≥(a,b)例如:(12,30)=6,(12,30,54)=6,6≥1,6≥2,6≥3,6≥6。
2. 如果a和b互质,则(a,b)=1。
3. (k a, kb)=k×(a,b)(k≥1)。
最大公因数应用的教案(精选6篇)
最大公因数应用的教案(精选6篇)优秀最大公因数应用的教案(精选篇1)设计说明1.创设问题情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便于同学把握新知。
以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要铺边长为整分米数的地砖而且要求是整块数,引出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重要性,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力量。
2.鼓舞自主探究,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经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把握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本设计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发觉可以选择的地砖,然后组织同学围绕这几种可以选择的地砖的边长与长方形地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绽开争论,使同学在动手操作、争论沟通中经受数学问题转化的过程。
课前预备老师预备 PPT课件同学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不想当设计师?老师在装修房屋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情境图,说一说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同学汇报。
预设生1:要给长16 dm、宽12 dm的贮藏室铺地砖。
生2: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
生3:使用的地砖必需都是整块的。
2.合作探究。
(1)同学分组争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 dm、宽12 dm的贮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
小组争论一下,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同学操作)(2)同学组内沟通。
①边长是1 dm。
长边、宽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能用整块数地砖铺满吗?(长边16块,宽边12块,能铺满)②边长是2 dm。
长边、宽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能用整块数地砖铺满吗?(长边8块,宽边6块,能铺满)③边长是3 dm。
长边、宽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能用整块数地砖铺满吗?(长边5块,宽边4块,不能铺满)④边长是4 dm。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学提纲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32页至33页自主练习。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
2、在学生对实际问题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进一步体会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练习与思维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用求公因数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在剪纸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归纳出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意义,又研究了求最大公因数方法。
今天让我们对这些知识共同进行梳理回顾。
(板书课题: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练习)请看下面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学生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师板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材上是结合具体数据说明的,所以回顾复习时也须让学生举例说明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通过举例也能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其意义2、我们是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呢?(1)学生小组内梳理方法。
(2)然后班内交流方法。
师生整理如下:最大公因数意义:学生到黑板上边板书举例,边结合举例说明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到展台上结合举例展示说明求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分别列举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列举出较大数的因数,再从其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方法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根据城镇和农村不同情况而定,城镇尽量要求都掌握此法。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根据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填上合适的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最大公因数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能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会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能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将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和小刚共有18个同样长的木棒,小明有9根,小刚有12根,他们最多可以同时拿走多少根木棒?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18、9和12的最大公因数。
1.求18的因数:1、2、3、6、9、18。
2.求9的因数:1、3、9。
3.求12的因数:1、2、3、4、6、12。
4.找出18、9和12的公共因数:1、3、6。
5.最大公因数是6。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组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并说明求解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掌握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精讲精练,巩固提高
在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时,教师应注重讲解思路和技巧,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同时,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小明家的花园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8米,宽为12米。他想用边长为整数米的正方形砖块铺设花园,请问最大公因数是多少?请给出至少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
3.拓展提高:
(1)请同学们思考: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最大公因数2. 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 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难点:如何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最小公倍数知识,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实例讲解:教师讲解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结合练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分享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多相关知识。
2. 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运用最大公因数的场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黑板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36的公因数有:1、2、3、4、6、9、12、18、3624的公因数有:1、2、3、4、6、8、12、24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12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比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设计,学生对于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及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通过类比联想得出)问:你有什么疑问?(突出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二、阅读课本,验证猜想师:刚才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猜测,并提出了一些疑问,现在请同学们通过自学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解决一下自己的疑问(一)生自学课本(二)交流汇报:说说自己自学后的体会预设:1、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很相似;2、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自己的猜测很正确,内心很愉悦;4、这一部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5、公因数的特点,为什么找最大公因数而不要找最小公因数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一)找出24和36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1、学生分小组讨论2、指名板演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可能是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也可能是先写出较小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最大公因数》教案
《最大公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包括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分糖果、分卡片等,引出需要求出两个数的公共因数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最大公因数。
2、讲授新课(1)公因数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如 12 和 18,12 的因数有 1、2、3、4、6、12;18 的因数有 1、2、3、6、9、18。
其中 1、2、3、6 是 12 和 18 公有的因数,叫做 12 和 18 的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 12 和 18 的公因数 1、2、3、6 中,6 是最大的一个,叫做 12 和18 的最大公因数。
(3)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①列举法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再从中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例如:求 16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
16 的因数有:1、2、4、8、1624 的因数有:1、2、3、4、6、8、12、2416 和 24 的公因数有:1、2、4、8所以 16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是 8。
②分解质因数法把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然后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将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 28 和 42 的最大公因数。
28 = 2 × 2 × 742 = 2 × 3 × 728 和 42 公有的质因数是 2 和 7,所以 28 和 42 的最大公因数是 2 ×7 = 14。
③短除法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依次去除这两个数,直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023最新-最大公因数教案(优秀5篇)
最大公因数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最大公因数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下)第79 —81 页。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立志于让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应用得灵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和反馈交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沟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能初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 、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初步应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一、自学反馈1 、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什么?(1 )书上介绍了()和()两个数学概念。
(2 )问:你认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与什么知识有关?生: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与因数有关?(3 )追问:那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生:先分别列举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 )你会求18 和24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请大家试一试。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大公因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相框尺寸、切割木板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如何使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举例:使用辗转相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步骤如下:
18 ÷ 12 = 1余6
12 ÷ 6 = 2余0
因此,最大公因数为6。
(3)运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学会将最大公因数应用于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并解决问题。
举例:如果有一批长为12米和18米的木棍,要将其截成相同长度的小段,求每段的长度即为最大公因数6米。
最后,我会在课后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最大公因数的学习中还有பைடு நூலகம்些困惑和问题。这样,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彻底理解和掌握这个数学概念。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也会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教学难点
(1)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运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辗转相除法的步骤较为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计算,并提供充足的练习以巩固技能。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发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师需提供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最大公因数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育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学习专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实际问题教学提纲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所以再次相遇应是8月25日。
二、用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一筐苹果,如果3个3个地数,最后余2个,如果5个5 个地数,最后余4个,如果7个7个地数,最后余6个。 这筐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由题意可知,如果巧克力再多,正好是7、5、3 的倍数,所以这盒巧克力至少的粒数就是用7、5、3的最 小公倍数再减3。
7X5X3-3=102(粒)
答:这盒巧克力至少有102粒。
96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24 96÷24+72÷24=7(朵) 答:最多可以做24个花束,每个花束里最少要有7朵玫瑰。
二、用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用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暑假中,小明和小红去参加书法训练,8月1日两人同 时参加训练后,小明每6天去一次,小红每8天去一次, 那么几月几日两人才能再次相遇?
由题意可知,假设再添上1个苹果,则余下的苹果 数分别是3、5、7,就正好再数一次,正好数完,也就 是总数加1后是3、5、7的最小公倍数。
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 105-1=104(个) 答:这筐苹果最少有104个。
二、用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变一变:一盒巧克力,7粒7粒地数,还余4粒,5粒5粒 地数又少3粒,3粒3粒地数正好数完。这盒巧克力至少 有多少粒?
一、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4.用96朵红玫瑰和72朵白玫瑰做成花束。如果每个花束里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朵数相同且没有剩余,最多可以做多少 个花束?每个花束里最少要有几朵玫瑰?
每个花束里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朵数相同,又要求花束的 个数最多,所以花束的个数应该是96和72的最大公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最大公因数应用题
1、有24个苹果,32个梨,要分装在盘子里,每盘的苹果和梨的个数相同,最多可以装多少盘?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各多少?
2、数学兴趣小组有24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现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男、女同学人数分别相同,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每组至少有多少个男同学?多少个女同学?
3、有一块长方形纸板,长24厘米,宽15厘米,将这块纸板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不能有剩余,每块小正方形的边长是最长是多少?可以裁成多少块?
4、李老师要把84本语文课本,70本数学课本,平均分为若干堆,每堆中这二种课本的数量分别相等,那么最多可以分成多少堆?每堆中有语文、数学课本各多少本?
5、有两根钢管,一根长25米,一根长20米,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使每根不许有剩余,每段最长几米?一共要锯几次?
6、开学初,学校准备了96个黑板擦,72把扫帚,48个纸篓,平均分给各个班。
每一种物品的个数都对应相等,最多可分给多少个班?每种物品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