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句式)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 礼貌称呼。
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事实与想的 一样,不出意料。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突然、意外的事变;今义:副词, 很。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古义:特指婆婆;今义:公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义:特指哥哥;今义:父亲和哥哥。
cháo上朝
朝见,朝拜 朝廷 朝代 朝政
7坐南朝北
对、向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台阶 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扶辇下除
清除,去掉
整修,修理 拜官, 授职 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我从去年辞帝京, 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6大礼不辞小让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8近者奉辞伐罪 言词,言语 文词,文学 推辞 告别,辞别 古代的一种文体 讲究,计较 辞谢, 婉言道歉 命令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近于,几乎 大概,恐怕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犯法当死 8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9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对着,面对 抵,相抵 阻挡,抵挡 执掌,主持 承担 应当,应该 判处,判罪 占据、把守 值,在,正在 必然,必定、一定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1_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1_新人教版必修5

·
·
·
2.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
· ·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3.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既自以心为形役
·
· 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 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与“无”相对,解为“没有”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
• 齐人追亡逐北 •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 败逃者 、用 、多
文言文实词词义
•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拜访、游览 •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 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文言句式——省略句
• • • •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 斗厄酒。 • ⑷竖子不足与( )谋。
文言句式——省略句
• • • • .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 传》)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 主语客观上即事实上让宾语发生或将要发 生某种变化。 丰衣足食 使动 •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 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意动
巩固训练
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鱼肉百姓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强调“常见”和“用法”)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 相、相互”,读“Xiāng”
❖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
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练习:请指出下列成语的文言现象
未雨绸缪 持之以恒 兵不血刃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厉兵秣马 街谈巷议 善刀而藏 密云不雨 幕天席地 不远万里 吞舟是漏 师心自用 土崩瓦解 管窥蠡测 声名鹊起 不胫而走 曲突徙薪 汗牛充栋 时不我待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 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 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 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公开课件


“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从(在、当)
••••••”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吾得兄事
词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作 状
••••••”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于”表被 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
·
2、用“见”“见…于…”“受…于…” 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⑵ 臣 诚 恐 见 欺 于 王 而 负 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 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 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

前面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用 为 动 词
驴不胜怒,蹄之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我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 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⑵人此为后·刀 典俎籍皆,为我版为·本鱼肉。。 ⑶问今是何世。· ⑷⑸同是·行日十 也·二,年天,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

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

4《登泰山记》专题一、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名作状,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名作状,向东)流。

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冒着)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开始)循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顺着)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际意义)。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作动,照亮)天南。

望(远看)晚日照城郭(城市),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逐渐)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而皆若(像)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磨灭)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方方正正的),少圜(同“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二、实词、句式(一)通假字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二)一词多义1.阴:(1)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3)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2.始:(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3)余始循以入(开始)(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3.望:(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4)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4.坐:(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3)王曰:"何坐?"曰:"坐盗。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ppt1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ppt1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 “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 “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称代前 文的“饮食”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广。
称代前文的李
答案[ C ]
3、辨明意义用法
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 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
{今如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介词,“凭”
A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介词,“把”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副词,“恰逢”、“正赶上”
B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副词,“恰逢”、“正赶上”
{C 既出塞,出东道 副词,“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副词,“已经”、“以后”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连词,“不论”
常见虚词
1、了解古今变化 2、关注代词
3、辨明意义用法
4、注意特殊情况
1、了解古今变化
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
(1)有的消失了。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 至者少。“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
(2)少数沿用下来。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 是”现在还用。
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
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之”字取 消 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 些虚词作在为用发法语中词,等只等考,一均般属用用法法,的不范考畴特。殊用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有志者,不随 之以止也。
将献 之 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目的:一、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结合所学过的五个必修模块中的文言文,掌握积累并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尝试以专题研究和小论文写作的方式,探究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现代汉语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建议:一、在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教学中,不必过多地讲解文言知识的概念和术语。

要让学生明确,教材已经提供了一个“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知识框架,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利用这个框架积累、梳理文言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上。

二、文言实词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关注那些在古文中经常出现,而且容易跟现代汉语相混淆的词语,提高对这些词语的敏感性,注意把握它们和现代汉语的细微差别。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其中的“速”字,古文中有“迅速”的意思,如:“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上》)也有“召请”(不速之客)、“招致”的意思,“迅速”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最普遍。

“始速祸焉”中的“速”字当“招致”讲,但学生一不留神就容易理解成“迅速”。

这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明确只有讲成“招致”,才能准确地把握苏洵对燕国灭亡原因的看法。

而对那些没有普遍意义的字词则不必追求字字落实。

三、文言虚词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

要帮助学生懂得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并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学生对某一虚词的用法能随口说出几个课文中的句子加以解释,这最能表现出学生的文言虚词掌握情况,教师不要要求学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虚词的教学常常借助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指导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

例如,比较“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遂”字。

“遂”一般解释为“于是、就”,带入前一句,顺理成章;带入后一句,粗看似乎也行,细看则不足以表现屈原的精神品格。

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与句式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 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 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 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 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御六气之辩”中的“辩”是借字, “变”是本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 种情况: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2、及物动词使动。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 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 。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名 词 意动
类 动 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名词
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其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 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那儿的人。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 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 物的意义。
①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 名词。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高中语文文言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高中语文文言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高中语文文言固定句式<i></i>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更多高中语文《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一、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结合所学过的五个必修模块中的文言文,掌握积累并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尝试以专题研究和小论文写作的方式,探究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现代汉语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 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2)(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2)(66)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 广数千里……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3) 表示对人的态度。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吾得兄事之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课堂练习
在本册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以上所讲词类 活用的词各一例。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一词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绝”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 横渡《劝学》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⑥ ⑦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 名词 、动词 、形容 词 、数词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 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 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卒(猝)起不意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披)坚执锐

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优秀实用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优秀实用课件)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名 词 意动
类 动 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名词
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其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 例:天雨雪
2、名词+代词 例: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3、副词(遂、不、弗、既、乃、已等)+名词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就贬损前贤,认为
(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是非:偏义
复词,偏义于“非”,非议、贬损。以为:认为。才略:
才能、谋略。)
文言实词
(五)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 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 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名词
名词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金就砺则利。
词义缩小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词义转移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品质恶劣。
文言实词
(三) 通假字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 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 是时代 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对点训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B. C. D.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古今异义
文言现象探究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由于古今组词音节形式不同而造成的
变化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古义: 父母兄弟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演变后的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比原来的词义 所表示的大,叫做词义的扩大。
其臭如兰 臭 古义: 气味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用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 的后面。
①购之 千斤,邑万家 ②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状语后置句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将有事于西畴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①具告以事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数量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的使动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 (4)形容词的意动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目吴会于云间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看)
(游泳)
③驴不胜怒,蹄之
(踢)
④且臣少仕伪朝
(做官)
⑤置人所甑鱼腹中
宾短语作状 (六)固定结构 语时,却常 由一些不同词性
常将其置于 的词凝结在一起,
句末,所以, 固定成为一种句
有时人们把 法格式,表达一
状语后置又
种新的语法意义, 世代沿用,约定
称之为“介宾 俗成,经久不变。

[荐]高考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高频词和固定句式全总结

[荐]高考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高频词和固定句式全总结

高考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高频词和固定句式全总结1、一义多词授予官职——征,辟,荐、举,察,起,拜,选,除,授,赏,封,仕,仕宦,仕进。

罢免官职——罢,绌、黜,免,夺。

降低官职——谪,贬,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出宰。

调动官职——迁,徙,调,转,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

提升官职——擢,拔,迁,陟,晋,进,加。

兼任官职——兼,判,领。

代理官职——署,权,假,摄,守,行。

辞去官职——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移病,致仕,乞归,归养。

表主管、主持——知、典、主、司、董表粮食丰收——丰、饶、赡、足、给表饥饿——饥、饿、馁、馑表俸禄——俸、禄、秩、饷表房舍——宇、舍、馆、宅、第、邸、庑、屋表违背——负、违、背、悖、逆、忤、牾、倍(通假字)表揭发——劾、讦jié、揭表暗暗地——阴、间、密、微表劝说——说、规、讽、讥、谤、谏表赞扬、赞成——多、与、许、嘉、称、誉、叹表责备——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表宽容——容、贷、恕、宽表拜访——造、过、访、谒(见)、顾表离开某地——去、迁、徙表到往某地——如、过、诣、往、经、之、适、造表死亡——(驾)崩、薨、卒、不禄、没(殁)、终、圆寂表奏章——奏、表、疏、策、对表一会儿、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译作“过了”,如“居无何,居三月”)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2、常见复音词用事——掌权,主管。

作色——发怒。

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听事——办公的地方。

逆旅——旅馆。

部曲——私家军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3、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词语和句式》PPT电子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词语和句式》PPT电子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
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特点: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 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六、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被动句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被动句梳理(必修1-5)

被动句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荆轲刺秦王被动句①皆为戮没(“为”表被动)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鸿门宴被动句①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②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必修2赤壁赋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必修3师说被动句不拘于时(“于”表被动)过秦论被动句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隳”,被毁坏)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被动)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苏武传被动句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有被动意味)③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张衡传被动句①举孝廉不行(举:被举荐)②连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必修5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并序)被动句①遂见用于小邑(“见……于”表被动)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表被动)滕王阁序被动句①纤歌凝而白云遏(“遏”,被歌声阻止)②怀帝阍而不见(“见”,被召见)陈情表被动句。

必修5:文言文句式和词语

必修5:文言文句式和词语

必修5:文言文句式和词语一、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共有三个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二、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另外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三、教学过程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第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非凡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而刘夙婴疾病 纤歌凝而白云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 2、被动句 • 3、省略句 • 4、倒装句 • 5、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 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 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冥海者,天池也。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2)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不拘于时,学于余
• 二、“见”表被动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遂见用于小邑。
• 三、“见……于”表被动
•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四、“为”表被动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 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 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 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 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 五种: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 (渔人)所从来。(渔人) 具答之。
翱翔(于)蓬蒿之间
众人匹(于)之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
置。 •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⑶忌不自信。
B、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
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J、独……哉?(难道……吗?) 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现代汉语也用:怎么了,你? 出来吧,你们!
•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 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 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 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 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⑵夫晋,何厌之有?
·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
·
2.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 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 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尽·是他乡·之客。 ·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今臣亡国贱俘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非谢家之宝树。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 一、“于”表被动
⑶《齐谐》者,志怪者也。
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 断。
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小大之辩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