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2024电子政务工作计划

2024电子政务工作计划

2024电子政务工作计划一、引领数字化转型1. 推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务云平台,并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

2.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政府数据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

3. 深化政务大数据应用,加强数据管理和挖掘,为政策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构建全新的在线办事平台,实现多部门跨界共享数据,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力争每个公民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就能办理绝大部分政务业务。

2. 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行动,整合各个部门的服务系统,实现“一站式”办事,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3. 推进电子证照制度,实现政府证照的电子化,提供在线申办和审核服务,减少纸质证照的使用和管理成本。

4. 继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全天候、无障碍的政务服务,为公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三、加强政府治理能力1. 推行政务大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技术对政府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2.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提供更多、更及时、更全面的政府信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推动政务服务的便民化、精细化和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加强政务服务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用户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1. 加强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2. 促进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对接,充分利用信用数据,建立失信行为纳入政务服务的制度,提高行政执法和宏观调控的精准度和效果。

3. 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指南,提高政务服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4. 加强政务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公众提供专业、高效的政务服务。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

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13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市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互联网出口带宽等指标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一批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建成;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综合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

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转变”:政务网络系统建设从局部向整体转变;业务系统建设覆盖面由点向面转变;从以办公自动化为特征的简单应用向综合性的整合开发应用转变;从忽视开始向重视基础性工作转变。

(一)基本建成了满足我市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市政府计算机专网已经连通市属各局、委、办,县(市)、区等120个单位和部门,并延伸到乡镇(街道),正在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政府专网率先在省政府系统中开展网上公文传输业务,完全实现了普通级电子公文的加密双向传输。

二是党政机关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据初步统计,我市95%以上的局委办已经建立了部局域网。

三是应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市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市各大网络在本地的高速互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省数字认证中心分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正式发放数字证书,满足了区域围对电子政务安全基础平台的普遍性要求;为政府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公益性信息系统提供硬件支撑和相关服务的市数据中心项目已经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挥作用。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及 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
推动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电子政务效能
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 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贯彻“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方 针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培训
建立有利于电子政务合理建设、科学管理、有效运行及维护 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我国电子政务规划实施的策略选择
电 子 政具 务体 规做 划法 实 施
市场化运行 绩效评估
专门人员
制度环境
专门机构
第六章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
16
做法一:建立专门的实施机构和人员
实行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形成“一把手+首席信息官” 的电子政务实施模式
第六章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
17
做法二: 推行电子政务项目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1
2
明确划分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层次
明确政府在电子政务市场化运作中的 地位和作用
2
3
具备较强的外包风险防控能力
第六章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与规划
18
做法三: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把宏观评估与微观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
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体系
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
统一交 换中心
政府门户 网站
(政务公开)
涉密交 换平台
涉 密 网
办公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
省工商局网
(政府采购) (网上工商) (网上审批) (网上税务) ……
互联网
涉 密 网
办公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
… 省社保局网
涉 密 网
办公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任务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任务

垄断搞暗箱操 作, 促进廉政勤政建设,
维普资讯
1 0
H heeFr i .vlou g 1 m高层. i
p -,
. 、

间业务协同普遍开展 ,行政许可项 目 实现在线处理率达N8 % o 以上; 电子政
务规划 、建设 、管理和应用机制进一
机制的建立 ;利用信 息技 术改善农村
的科技 、 文化 、 医疗和信息服务 , 有利 于解决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发展
滞 后的问题 ;利用信 息技术完 善社会
现 实意 义和深远 的历 史意 义 。
( ) 一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
整合 、信息共享 、业务协 同及工作过
程 自我控制 ,可以更好地 满足公众需 要, 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 还 可以避 免大量有形资源的重复建设和
子政务 ,是 “ 数字浙江 ”建设的重要 内容 ,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的重
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知情 权 、 参与权 、 决
策权 、监督权 ,有效地改善政府 与社 会 、民众之间的关系 。 ( )有利于建设和谐 社会 。 四 利用
( ) 二 有利于深化行政 管理体制改
革 。电子 政务是技 术创新和管理体制
r ’

步完善, 政策体系 、 才体 系 、 人 技术体 系、 标准体系 、 安全体 系基本形成 ; 信
息技 术在政府 工作 中得到 普遍应 用 ,
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
( )坚持 “ 二 五项 原 则 ” 。

要坚持统筹规划原 则 。始终坚
! 拉动信息设备 制造 业 、信息服
( )有 利于 发展 社会主义 民主 。 三 依托信息 网络和政府 网站 ,按照 “ 管 理权限公开 、办事依 据公开 、办事程

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政府也开始重视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政务能够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为了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的倡导下,制定了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目标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政府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优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工作,实现政务流程的在线办理和自动化处理。

2.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通过建设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和办理事务。

3.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向公众提供更多的政府信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通过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政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主要任务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包括以下主要任务:1.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务网络和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政务数据和应用平台。

2.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3.支持政务办公自动化:建设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政务流程的在线办理和自动化处理。

4.建设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提供政府相关信息和在线申办服务。

5.推广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电子政务应用程序,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和办理事务。

6.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加强政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和领导:成立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和责任分工。

2.统一标准和规范:制定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的互操作性。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信部科[2006]309号前言2l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五”期间,我国重视自主创新,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科研条件和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国家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网络和通信技术及应用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国产万亿次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相继问世,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视频技术研发成果丰硕。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走科学发展之路。

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必须以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战略主体,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由资本和劳动力驱动转向科技引领的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结合建设电子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特编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我国信息产业的科技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19•【字号】金政办发[2006]77号•【施行日期】2006.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金政办发〔2006〕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OO六年九月十九日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金华)“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十一五”时期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之举,是加快“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增强浙中城市群内核竞争力的根本之措。

根据《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信息化(数字金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完善。

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省第二大通信传输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拥有两条国家一级和十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光缆覆盖全部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一个联结金华市区和各县(市)的大容量、宽带化、数字化的传输网已经建成。

“十五”期末,据抽样统计,全市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34.3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7.2户/百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8.6%,宽带网覆盖全市农村85%以上的行政村,移动通信网络村落、旅游景点的覆盖率在99.8%以上,有线电视总户数达73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广。

(1)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应用不断推开。

基本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集党政机关部门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市政府内部OA 办公业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在线365网上办事服务和市财政、金融、工商、劳动、公安、统计等部门的应用系统取得了较好成效;(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开。

我国“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国“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
电 我 国 十 一 五 " 子 政 务 发 展 的 基 本 趋 势
尚德 军
( 鸭 山 劳 动 和 社会 保 障 信 息 中 心, 鸭 山 1 5 O ) 双 双 5 10
结 合 国际 社 会 电子 政 务 发展 形 势 和
我 国电子政务建 设的实 际 ,十一 五” “ 期 间 我 国 电 子 政 务 发 展 的趋 势 可 以 概 括 为
采集 、 输 、 储 、 工 、 析和分 发 、 传 存 加 分 反 馈 体 系 , 高决 策 的 速 度 和 质 量 , 大 监 提 加
管的力度 。 电子 政 务 发 展 创 新 来 源 于 基 层 的 实 践 和 探 索 。 十五 ” 间 , 地 电子 政 务 建 “ 期 各 设在 组织领导 、 建设 管 理 、 营 模 式 、 运 理 念创 新等方 面有很 多值得 称道 的新意 , 为 开 创 电子 政 务建 设 的 新 局 面 做 l 了积 叶 J 极尝试。 “ 十一 五 ” 时期 应 当 加 大 对 基 层 实 践 和 创 新 的鼓 励 和支 持 ,中 央 政 府 有 关 电 子 政 务 管 理 部 门 和决 策 部 门 应 当更 加 关 注 各 地 方 的动 向 , 极 引 导 、 入 总 积 深
社 会 信 用 、 合 治 税 、 境 保 护 、 共 安 综 环 公 全 、 品 药 品 监 督 、 农 信 息 服 务 等 领 域 食 涉
开展 跨 部 门业 务 协 同 试 点 示 范 ,进 一 步
( ) 展 重 点 依 据 实 际情 况 各 有 侧 一 发

提 高 政府 网 站 的 公 共 服 务 能 力 。应 当 围 绕政 府 、企 业 和 居 民需 求 开 展 一 体 化 在
气 . 工作真正见到成效 。 使 ( ) 务 信 息 资源 开 发 强 调 功 能 特 三 政

“十一五”展望

“十一五”展望
勺 展 目标 . 纲 要 》 介 绍 了 以下 施 发 展 十 一 五 重 大 专 项 所 需 的 优 惠政 策 .制 定鼓 励 新 兴科 技 发 展 的政 策 。 发 < 中
维普资讯
“ 十一五”规划 :政策解读
为 不 断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实 现 建 设 电信 强 国 、 电子 强 国 的 目标 在 8 月 3 召 开 的 信 息 产 业 科 技 创新 会 议 上 , 0号 信 息 产 业 部 颁 布 了 《 息 产 业 科 技 发 展 信
十 一 五 规 划 及 2 2 年 中长 期规 划纲 要 》 00 ( 下 简称 《 要 》 。 以 纲 )
< 要 》中 指 出 , 十 一 五 期 间 , 纲 要 面 向 国 民 经 济 与社 会信 息 化 服 务 以 电 子 政 务 、电子 商 务 、农业 信 息 化 、企 业 信 息 化 、 市 信 息 化 及 服 务 业 信 息 化 为 城 对 象 , 以利 用 信 息 技 术 促 进 政 府 管 理 、 服 务 和应 急 能 力 的提 高 制 造 业 企 业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农 业 信 息 网 络 体 系 的建

关 .力争实现阶段性突破 . 缩小与国际先进 水平 的差距 . 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拥有

 ̄ : 核 心 专 利 与标 准 , 面 增 强 对 信 息产 业 发展 的支 撑 . 本形 成 自主可 持 续 发 展 L L 全 基
代 导 航 技 术和 产 品 的 关键 技 术 、 踪 能 力 跟
设、服务个性化和智能化为 目标 ,带动
国 内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信 息 技 术 与信 息产 品 的发 展 。 涉及 的 重 点 技术 包括 : 电子政 务应 用 平 台 技 术 、 电子 商 务 应 用平 台 技 术 、 城 市 信 息 化 技 术 、企 业 信 息 化 技 术 、农 业 信 息 化 技 术 服 务 业 信 息 化 技 术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导 航 遥 测 遥 控 、 遥 感 技 术 被 列 为 < 要 ) 的重 点 章 节 单 纲 独 提 出 ,可 见 其 技 术 的 重 要 性 。< 纲要 ) 指 出 . 重 点 发 展 卫 星 导 航 地 面 系 统 及 要

广东省电子政务规划(重要参考)

广东省电子政务规划(重要参考)

广东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本规划是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的通知》(粤发〔2005〕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4〕117号)要求,结合当前广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制订而成,是对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一、形势和现状(一)国内外发展形势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许多国家把实施电子政务作为创建经济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其目的是要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进一步取得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至今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两网四库十二金”等发展阶段。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4年10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因此,顺应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我国推进电子政务的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广东省今后电子政务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

(二)广东省发展现状与问题“十五”以来,广东省各级政府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重点,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24年电子政务工作计划

2024年电子政务工作计划

2024年电子政务工作计划一、背景和总体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政府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在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治理。

总体目标:建设数字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二、重点工作计划1.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1)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2)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加快数据开放步伐,提高政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利用性。

(3)优化政务信息化系统架构,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加强政府数字化能力建设(1)加强政府数字人才培养,组织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化能力。

(2)加强对政府机构和人员的信息化评估和考核,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入。

3.提升数字政府服务水平(1)完善在线办事平台,提供全天候、无纸化的政务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

(2)推广移动政务应用,实现政务服务的移动化和便捷化。

(3)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估,不断改进和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优质城市公共服务。

4.加强政府数据安全保护(1)建立健全政府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和机制,确保政府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加强政府数据的备份和灾备工作,提高数据安全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3)加强政府和社会各方对数据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数字经济领域,推动创新和创业。

(2)建设数字化工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3)推动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全面完成“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任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完成“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任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电子 政 务在 政 府 工 作 各个领 域 的深 化 应 用
能够
市 害 政府
]

全 省 政 府 网站 体 系逐 步 健 全


有 效 提 高政 府宏 观 调 控
共服务水平
工 程 的实施


市场 监 管

社会 管 理 和 公

明显提高

电子 政 务管理 不 断 加 强



促进经 济 社会协调 健康 发展
监 督权 ;通 过 发挥 政 府 网站 联 系群 众 的桥 梁 和 纽 带 作 用 ,直 接 倾 听 群 众呼 声 , 了 解 群 众 意 愿 ,解 决 群 众 困难 , “ 长 信 省
江 苏 电 子政 务 内网 ,推 进 电 子政 务 外 网 建 设 ,加 快 基 于 互 联
网 的 各项 电子 政 务 应用 。二 要 以全 省 政府 网站 和 应 急 平 台建
强 化社 会管理 和 公 共
重 要作用
据统 计


2 0 0 7
年底

我 省 网 民总 数
维普资讯
已 达到 1 5 7 7万 人 ,占全省 总 人 口的 2 . %。互联 网已走 进 千 83
家 万 户 ,渗 透 到 人 们 生产 生活 的 各 个 方 面 。充 分 发挥 电子 政
大 通 关 、诚 信 江 苏 等 数 据 平 台建 设 , 加 快 人 口 、法 人 单 位 、 自然 资 源 和 地 理 空 间 、宏 观 经 济 等 基 础 数 据 库 建 设 。 【 )深 化 应 用 。要 以提 高 应 用 水 平 为 重 点 , 以信 息 资 二
众 反 映 的许 多实 际 问 题 ,树 立 了 人 民政 府 的 良好 形 象 ;通 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05•【字号】海政发[2006]89号•【施行日期】2006.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海政发〔2006〕89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领导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O六年九月五日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一、海淀区“十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回顾与总结“十五”期间,海淀区根据信息化发展特点以及海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从易到难,逐步开展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经历了“数字园区”、“数字政府”和“数字海淀”三个重点建设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数字园区”建设“十五”期间,“数字园区”完成了第三期工程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由单一电子政务向电子服务和电子商务的转变,推动园区的全面信息化。

截止到目前,加入网上办公系统的企业超过1万家,占园区企业的99%;8000多家企业每月通过“一表式”报表系统从网上报送统计、财政等数据,累计超过30万套,近246万张表格;系统引入数字认证技术,已发企业数字证书3700张;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业务,现在平均只需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二)“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园区”的深入发展对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合作与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直接促进了全区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进展,为此,区政府近年来在全区政务专网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子政务应用工作。

一是政务梳理。

从2004年5月开始对全区35个委办局的1578项对外办理业务事项进行了逐一梳理,整理编制了《海淀区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对外行政业务事项目录》等系列文档,实现了对外办理事项的数量清、类别清、条件清、流程清、协同关系清。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济南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

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及我市“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取得长足发展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框架体系”建立,即全市各大机关办公业务网互联互通,并与100多个市直部门和10个县(市)区实现宽带高速连接;市政务专网由横向和纵向主干网络组成,横向联通全市各政务机关和部门内部网,纵向连接国家、省级和各县(市)区政务专网,成为全市覆盖范围最广泛的政务系统专用互联网络;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市政府设在互联网上的正式站点,成为市政府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门户;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在形成体系,建立专业数据库34个,其中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信用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网络和网站建设快速发展,全市投入近2亿元,80%的市直部门、所有县(市)区政府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信息网站。

建立公用信息平台,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搭建了行政审批、资金结算等业务应用系统。

2、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依托市政府门户网,67个市政府部门和10个县(市)区开展了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提供网上表格下载等便民业务;实施“公共服务一卡通”和“市民社会化服务一卡通”工程,目前“公共服务一卡通”发卡近3万张,方便了企业办事;建立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系统,实现了网上交办,拓宽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依托政务专网开展贯穿各级、各部门的多种业务应用,建立各种办公及业务应用系统100余个,各政务机关的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建议和提案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办理;公文、信息、机要和明传电报在各级、各部门间实现网上安全传输;建立应急指挥系统3个;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逐步开展并取得成效。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开始发挥效益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综合办公、干部人才管理、信访、议案建 议管理等应用系统 法院、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全市应急指挥系统 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及图像信息整合 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信息系统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公安局人口管理、派出所工作等系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为什么乐?知识型,创新性,朝阳产业,成就感,……
从信息办精神理解信息化工作
• "无我、责任、忠诚、实干" • “无我”:支撑,手段,后台,配合,…… –例:信息化支撑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 “责任”:保障,安全,可靠,准确,真实,…… –例:信息网络保障抗击非典 • “忠诚”:敬业,职业化,专业化,客观规律,…… –例:电子政务网络发展历程
— “信息兴业”计划 二大基础工作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一大专项工程
— 加速推进“数字奥运”专项工程
内容纲要
一、信息化漫谈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四、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五、电子政务统筹推进路径 六、奥运年电子政务的安全形势
从典型案例看信息化发展状况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意见
服务 服务对象 业务 与 应用 系统 服务内容 服务渠道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跨部门协同的业务 核心业务信息化 跨部门应用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要求
信息 资源 采集 公开 基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 组成 更新 共享 资源 和开发利用 设施
• 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增值性开发利用 体 基础 政务网络 共享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 网、市区(县)两级政务外网、无线政务

总结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

总结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

() 2 首创了跨部门 资与效能不符 ;等等。
仓 了
盲 目攀比 、不计成 本、管理 失控 ,巨额投
( 3)电子政务 的建设环 境也 出现 了 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 及其下属的指挥中心 , 不和谐的情况 :招投标 中越来越 明显 的形 式主义倾 向,日趋繁锁 。表面公正 ,实则 逐渐背离信息化的客观规律 ;对参 与建设
金融 、电力 、航运 、保险等要害部 门的实 即一把手在政务创新 、管理创新和建立有 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管理问题。例 如 ,在保 践 ,在经济 全球化进程 中,l已经成为战 效的组织保 障体 系、建立跨部 门应 用上做 护政府投资的名义下 。苛刻的项 目合同已 T
略竞争 力。必须纳入公 司治理 的范畴 ,加 出决策。实现 了电子政务跨越 式的发展 。 之受美国萨班斯法案 的影 响 ,l治理 的进 是有 巨大理论 和实践意 义的示范和标杆 , T 经导致众多f T 企业普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坏帐 、亏损 、甚至退 出市场 ,政府则难于
省政府联合发文在全省信 息化建设 中推行 实际出发 .集成 先进 、实用的技术 ,充分 人” ,甚 至至今说 不清谁对政府 巨额投资 Cl O制度 ;吉 林省政府率先任命 了专职 负 体现 出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为政务创新服务 的电子政务项 目承 担法 律责任? 绩效考核 的对象是谁? 我们 通常所说 的 “ 一把手工 责 电子政务的办公厅副主任等 :彰显出组 的巨大威 力。 ( 4)实现 了高效 率 、低成 本的电子 程”与 “ 专家论证 ”也 未能从管理体 制和 织保障体系在电子政务 中的重大作用。
取得了积极进 展 ,也出现 了一些问题 。无 研究 、实践得到实质性 的发展。 论是成绩还是 教训,只要认真 加以总结 ,
建设有所借鉴。

“十一五”工作计划

“十一五”工作计划

网络系统平台
利用连接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的广域网络,实现中 央、省级残联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同步,是本项目的 基础支撑平台 。

业务系统平台
为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系统,如:面向各业务管理 人员的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系统等。
2、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
系统采用面向应用系统的多层结构,对硬件系统 采用的如下部署: web 层、应用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层次。 服务层 包括web 服务器集群,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供 外部用户和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 应用层包括对 外应用服务器集群和对内服务器集群,完成数据 采集,产品加工和管理功能。
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提供整个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 政务外网中央网管中心:提供域名、邮件等网络基础服 务,负责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等。 部委接入网:16个部委局署根据自身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与政务外网中央城域网 对接。 省市接入网: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国家 政务外网地方节点,实现和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对接。
2、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
办公业务资源
节点1 节点n
物理隔离
G-G业务
金 字 工 程 程 工 字
金 其 他 工 程
政务
其 他 工 程
G-B业务
G-C业务
隔离
what
政务外网整体示意图
部委接入网
中央接入单位
中央城域网
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
省市接入网
省市接入网
中央城域网组网
R-c05
R-c06
R-c07
数据交换体系以数据的整合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按 照平台设计的原则,将整个系统从应用层上分为:数据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前言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

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

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

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

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宏观经济管理、财政管理、进出口业务管理等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

XX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XX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XX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w ww 率18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我市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整体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数字化XX”奠定基矗(二)发展战略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提出的总体战略,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强化一个观念,实施二大战略,推进三个为主,落实四项基本举措。

强化“一个观念”,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两大战略”,就是优先发展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和社区信息化战略。

推进“三个为主”,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统筹为主;信息资源开发以共享为主;信息保障以安全为主。

落实“四项基本举措”,就是突出重点信息化项目;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一五”期末,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XX”的基本框架。

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2.具体目标:建设覆盖全市的多主体宽带城域网络。

满足公众宽带上网需求的Chinanet 网络(简称:CN)出口带宽增加到2x10G;以满足IP 语音通信、出租电路及大客户上网需求的Chinanet 第二平面(简称:CN2)出口带宽增加到4x10G;XX电信IP 网络出口带宽期末将达到60G;下南门及北分局核心汇接路由器到CN 及CN2 分别以10G 接口交叉连接(总带宽80G);各分局及县局到两个核心汇接路由器以2.5G 交叉连接;以ADSL 为主打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宽带网络将达到30 万端口,覆盖范围将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及99%以上的家庭;2005 -2010 年交换机容量扩容40 万门,期末容量达到150 万门,用户数达到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
展规划
宁波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宁波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根据<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113号)、<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宁波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宁波市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互联网出口带宽等指标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一批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建成;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综合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发展软环境不断改进。

总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转变”:政务网络系统建设从局部向整体转变;业务系统建设覆盖面由点向面转变;从以办公自动化为特征的简单应用向综合性的整合开发应用转变;从忽视开始向重视基础性工作转变。

(一)基本建成了满足我市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市政府计算机专网已经连通市属各局、委、办,县(市)、区等120个单位和部门,并延伸到乡镇(街道),正在充分发挥作用。

经过政府专网率先在浙江省政府系统中开展网上公文传输业务,完全实现了普通级电子公文的加密双向传输。

二是党政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据初步统计,我市95%以上的局委办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

三是应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市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宁波市各大网络在本地的高速互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浙江省数字认证中心宁波分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正式发放数字证书,满足了宁波区域范围内对电子政务安全基础平台的普遍性要求;为政府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公益性信息系统提供硬件支撑和相关服务的市数据中心项目已经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挥作用。

(二)各部门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展开。

据统计,我市已建内部局域网的局委办基本实现了经过网络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交换,所有县(市)、区政府和90%以上的市级机关建立了网站,部分网站还具备了信息交互功能。

全市涉及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内部监督管理职能的各个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业务信息系统,其中25%的部门还建立了纵向业务应用系统。

财税、国税、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银行、水利等行业部门建设的”金财”、”金税”、”金盾”、”金保”、”金卡”、”金水”等一批国家统一部署的”金字”信息工程全面实施,取得了较
好的社会效益;”电子口岸”涉及的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统计局统计网上直报和数据处理系统、交通局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教育局建立了近千所中小学装备情况资源库,基本实现”校校通”;规划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的运行深化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局全面实行项目网上申报;宁波港集团信息化项目被列入省”百亿信息化工程”。

经过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党政机关管理服务水平,也增加了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三)综合、协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开始起步。

宁波电子口岸确定的12个开发应用项目已经全面进入测试、试运行阶段,处于国内先进城市行列,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典型;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经过整合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政府、公民、企业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搭建了一个综合的新型门户平
台;81890服务平台整合政府、社会资源,以各类服务单位和志愿者为依托,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已经立项,进展顺利;作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城市,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工商局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公示了全市逾9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进一步整合公示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改变了企业监管方式;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在国税、地税、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全面推广,实现了提高经理国库水平、方便税收征管的目标。

另外,海曙区、北仑
区两地开展了人口基础库建设试点,探索了信息资源交换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电子政务建设软环境得到加强。

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均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机构,综合协调并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二是在政策措施方面,编制了<宁波市-电子政务专项规划>等;三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已出台<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四是在安全保障方面,成立了宁波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信息安全保障的若干意见>(甬党办发〔〕109号),安全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五是在电子政务培训方面,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电子政务培训,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县局级领导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班,以及处级领导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班、首届政府信息主管(CIO)研修班,并开展了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市级机关网络管理员培训等活动。

尽管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展开。

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建设内涵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比较分散、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电子政务法规标准工作相对滞后;既熟悉机关行政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少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