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腐败动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反腐败工作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新型的犯罪形式,仍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仍然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腐败;原因;防治措施一、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当前,腐败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呈易发多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等方面的问题是亟需解决的症结所在。

(一)思想教育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是腐败案件发生的主观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的领导干部主观上放任自流,生活作风腐化堕落,从而陷入腐败的泥潭;有的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贪占欲望无限膨胀,为获得部门利益和满足个人私欲铤而走险,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是经常发生漏洞的主要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

有的单位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给少数违纪者可乘之机。

二是制度陈旧、不成系统。

有的单位制度多年不变,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和管理需要。

三是制度管理走形式,执行力差。

个别单位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抛在脑后,不去执行或难以执行。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案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监督部门的监督权、监督地位和监督力量得不到保证,难以到位。

二是监督只注重形式,没有实效。

一些单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只是走过场,不注重实效。

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保障性。

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难以形成合力。

二、国外预防腐败的经验借鉴(一)新加坡新加坡重视对公民的廉洁教育,在任何领域违纪违法的不良行为都记录在案,并与就业和升职等挂钩。

其次,新加坡公务员薪酬与企业人员薪酬对等,与职责任务匹配,与行为表现挂钩。

第三,及时了解公务员财产变动情况。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腐败现象由来已久。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久而久之,腐败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现象原因对策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根治腐败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腐败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去解决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如此严重,而且几乎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那么到底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

享乐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强调个人欲望的极度扩张,反对欲望的适度控制;在行为方式上会有奢侈挥霍、腐化堕落、全盘西化、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等私欲极度的膨胀。

腐败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官员对腐败与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他认为前途重要,他会放弃金钱;而如果他认为金钱对他更重要,他又会放弃前途。

贪污腐败问题与解决方案

贪污腐败问题与解决方案

贪污腐败问题与解决方案贪污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影响到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

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的交汇点,尤其是在政府、企业和金融行业等相关领域,贪污腐败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寻找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根源贪污腐败问题的本质是权利和利益的交易问题。

揭开贪污腐败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分析以下几个原因:1.权利过大:一部分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地位,滥用权利,侵占公共资源。

2.利益过大: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中,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辩证关系突出。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某些企业或个人腐败、贪污,甚至行贿。

3.资源分配不公:政府资源向特定集团或个人倾斜,政策对某些个人或企业太过优惠,导致对因私次商等资产排队的公众不平等,造成愤怒和不满。

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方案解决贪污腐败问题既需要精神的引导,也需要激励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约束。

从长远来看,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创新激励机制,是防治腐败蔓延的关键。

1.强化公民道德素质个人的道德观念、人们的自律意识、文化教育创新和信仰文化建设,等等,是提高人们基本道德素质的主要保证。

增强全民意识,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公共事务。

教育大众要注重课程,开设公民法、职业道德和风险教育等课程,加强实践课程,提高人们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2.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流程更加透明、有效、公正。

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具体规定在刑事、行政和民事领域反腐败的方法。

除此之外,必须要加强公共财产保护,由全民监督,共同参与。

政府要树立公正、高效的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增加阳光监管,实行规范管理。

同时,在选任公职人员和纪检方面,要更加严肃,对犯罪分子有严厉的处罚。

3.提高监督效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纪查工作和监督人员的能力,为个人行为提供一个可公开和透明的表达平台。

努力加强政府监管,坚持公开透明,加强对公共事务的服务和监督,从中建立信任和互动。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反腐是当今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反腐产生的根源以及相关解决措施,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反腐产生的根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之一是权力过于集中。

在政治体制上,过度集中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的出现。

当系统中的权力过于集中,特权阶层容易形成,一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这种特权阶层通常与贪腐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权力分散、制衡机制完善是解决反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不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也是腐败的根源之一。

如果制度和法律环境不健全,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如果腐败分子能够逃避法律制裁,或者法律对腐败行为处理不力,那么他们就没有约束力,会放纵腐败行为的发生。

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腐败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缺乏公民意识和监督机制。

公民意识是指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和敏感度,如果公民意识不够强烈,那么就缺乏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力量。

所以,提高公民意识,培养对腐败的敏感度和抵制能力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掌握了反腐产生的根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建立全面、科学的法律制度,包括相关反腐败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法律的宣传和执行,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第二,推行公开透明。

加强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让政府的所有权力行使和决策都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公民可以通过透明的信息渠道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经济运行状况和权力行使情况,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和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防范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通过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党的纪律,严惩不贪违法行为,建立起铁的纪律和严密的责任体系。

最后,促进教育与宣传。

加强反腐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同时,通过媒体和其他宣传渠道,普及反腐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对腐败的共同声讨和抵制。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腐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打破腐败的重重桎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的成因1.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是腐败的主要成因之一。

腐败的出现源于制度不健全和腐败治理缺失。

一些不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不健全的机制及其执行不力会引发腐败行为,腐败成为人们追求获利与“权力寻租”的渠道。

2.人性原因:人性原因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们在追求财富、权力等目标时,常常采取不法手段,而政府机关的腐败也源于官员自身的欲望和劣迹。

一些没有定力的官员很容易堕落,从而引发腐败问题。

3.文化交往原因:文化交往原因是腐败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不同民族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也常常引导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采取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文化差异和交往方式。

二、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对策1.提高法治观念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也是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强化政治监督建立完备的政治监察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执纪审查利剑必须时刻悬在官员的头上,在内外约束下实施清廉的行为。

3.加强公民监督纵深推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

除了通过官方途径对权力的制约外,还应引导公民参与治理,加强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的权利。

4.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腐败问题的领域,应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检查与纠正机制的威力。

5.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6.推行多元化治理模式在治理腐败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了解专业性知识,更应该适当进行跨学科研究和调查。

越来越多的治理工作已经转向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尤其需要通过综合研究、审查和监察机制的协同行动,避免中间的利益斗争和不公平的行为。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行为既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效能。

为了根治腐败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反腐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更应该深入探讨腐败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采取解决措施。

本文将分析腐败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1.权力失控权力乃是腐败产生的温床。

当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不透明、决策过程缺乏公正及政府行为缺乏问责等方面。

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2.道德沦丧缺乏道德约束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观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时,各类不正之风便会滋生蔓延。

3.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存在疏于履职、纵容腐败的现象。

监管环境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晰,容易让腐败分子逃脱惩罚,给予腐败行为可乘之机。

4.贪婪欲望个人贪婪欲望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追逐金钱、权力等物质利益的欲望超过道义和法律底线时,就容易陷入腐败的泥潭。

二、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1.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法治建设,确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以法律手段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2.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决策透明化、公正化和合法化。

同时,加强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反腐的努力。

3.倡导廉洁文化推动社会廉洁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让廉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加强国际合作腐败无国界,跨国反腐合作势在必行。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反腐经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应加大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和援助力度,为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第三部分腐败原因的剖析事出必有因。

腐败问题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但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于许多方面的因素。

为什么我国腐败现象能够得以产生、存在和蔓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来自于腐败人员自身的原因。

原因如下1.理想信念淡漠,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与土壤。

某些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生活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最终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思想扭曲,意志蜕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忘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忘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叛了党的宗旨,在关键时刻抵御不住金钱、美色和奢靡生活方式的诱惑,使意志薄弱者沿着违法乱纪的泥道滑下去,无法回头。

2.利益权力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由于自身素质信念的缺陷,在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与不顾,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因素。

原因如下:1.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至如此严重的地步,与我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具有紧密联系的。

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漏洞,由于政策法律法规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衍生和发展。

2.监督乏力,权力私有化严重。

名人阿克顿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对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当掌权者拥有不受其同事和下级监督与制约的权力时,容易形成家长制作风、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局面,就易使掌权者腐败。

目前对官员的腐败行为监督主要依靠上级部门和专门部门,监督过于单一。

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

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

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腐败是社会长期以来的顽疾,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一个深刻问题,因其严重性,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腐败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威胁。

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击腐败,但是,每年依然会爆出大量的腐败案件。

本文将从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1. 金钱观念淡化,道德失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对物质的追逐愈加强烈,个人利益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许多人的金钱观念逐渐淡化,不再注重道德和良心,纯粹为了个人收益而行事,从而极易产生腐败行为。

2. 监管不力,贪污者的利益驱动监管不力也是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政治环境下,一些监管机构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由此,腐败者有机可乘,更容易贪污和腐败,这也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不公平。

3. 腐败案例的绝对严重程度和暴露程度低与国外其他国家的治理方式相比,我国对腐败案件的查处相对不那么严厉,同时,腐败案件的绝对严重程度也不太高,有些案件比较难被发现。

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不能够全面地了解人们的贪污行为,也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打击。

二、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的对策1. 加强教育宣传,强化政治和法规开展应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的教育。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开展灶台、社区宣传等,提高公民对规则的遵守意识、规范思维能力和文明素质。

2. 推动全面治理,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应继续完善制度,加大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如果各部门能够严格实施各项法规,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那么官员的贪欲就会得到控制,社会公正和作为能够有效维护。

3. 健全司法体系,保障司法公正应进一步完善司法体系,健全法律司法体系,保障司法公正。

如果司法体系能够得到完美的补充,那么可能会更加公正而准确地制定腐败处理措施。

4.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建立正义文化政治文明是构筑一个健康稳定宏伟社会的最基本元素。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少人为了自己私利,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福利。

腐败问题在社会上更为常见,深深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更是多种多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政府声称要认真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多次反腐败运动,也惩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

但是,腐败之风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且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1、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只要是通过改变国家的资源配置形式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资本(权利)在介入国家的分配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改革二十九年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源分配形式,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准市场经济体制”,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法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完全的作用、过多的潜规则等等特点,都为权利持有者提供了权利寻租的可能,钱权交易、权权交易已成为部分人行为处事的金科玉律,厦门远华赖昌星大案为代表的案例显示了“权利圈”的存在,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权利圈是以血缘、地缘、业缘的存在为主的话,今天,就是赤裸裸的以权利和金钱为主。

原则上人人占有,但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任的所有权虚置状态,为这些持政治资本(权利)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个空子,才会成为腐蚀国有资产的蛀虫。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干你的,他干他的。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

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

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

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 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

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

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对策

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对策

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对策【摘要】一提起腐败,人们就会恨之入骨,大多数人都会把“板子”打到受贿者身上,其实行贿者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没有行贿者,受贿也就无从谈起。

在惩处腐败案件中受贿者的同时,对行贿者也不能放过,釜底抽薪式的反腐方式也许更有效。

文章从行贿者成为腐败根源的成因以及治理行贿者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打击行贿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贿者;腐败;成因;对策一、行贿者成为腐败根源的成因分析(一)行贿者在权钱交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是产生腐败的“引子”。

如同市场上的交易一样,有买的必然有卖的绝大多数腐败案件中,行贿者都积极主动地实施了行贿行为。

从这一点看,腐败之根源就在于行贿者。

比如说某人要住院做手术,某人职务要升迁,某人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便挖空心思找关系、走后门。

其实人类社会初期,并没有“走后门”这种现象,行贿也就无从谈起。

只是到了后来,有一部分人老想走捷径、赚便宜,就需要给说了算的人送钱财,这个送那个也不傻,也送。

所以说有了第一个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之人,大家都跟着学,争先恐后地行贿,腐败之风便越来越盛行。

(二)行贿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足。

人们总是把所有的仇恨和攻击对准那些贪官,很少人会在意追究行贿者的责任。

在很多人眼里,行贿只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表现,片面地认为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应得的利益,只有通过行贿方能如愿,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是急于求成。

受自身利益影响和对制裁的恐惧,面对已经谋取到了的利益,行贿者往往不愿提供证据。

为尽快突破案件,办案人员往往会网开一面,以便取得口供和证据。

因此,对行贿者处罚较轻,一度受到群众质疑。

在大大小小的腐败案件中,棍棒一般打在受贿者身上,而行贿者往往逍遥法外,只有极个别数额较大、影响极其恶劣的腐败案件中的行贿者才受到追究,基本产生不了威慑力,行贿之风便大行其道。

(三)行贿不择手段行贿者往往抱有这样的心理:只要是人他就有七情六欲,投其所好,就没有摆不平的事。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斗争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净化社会风气,建设清廉政治。

一、腐败现象的影响腐败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侵蚀了国家财富,损害了公共利益。

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大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源流失,直接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腐败行为扭曲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腐败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损害了市场信任,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腐败行为还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二、腐败原因的分析要解决腐败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腐败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多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腐败产生的根源所在。

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官员权力滥用、权力失控,从而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薪资待遇不合理也是腐败的诱因之一。

如果官员薪资过低,很容易导致他们以权谋私、寻求非法收入的动机增强。

此外,社会风气不正,道德底线模糊也造成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的提出为了有效解决反腐败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完善监督机制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核心所在。

加大对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的监督和审查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打破腐败分子的“保护伞”,为打击腐败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官员能力、品德的双重考量,避免腐败分子乘虚而入。

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清廉政治的导向。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认识和觉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公德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氛围。

此外,要积极倡导廉洁从政,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培养官员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最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现象的存在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找出反腐败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反腐败的根源之一是权力的滥用。

权力滥用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拥有权力的人面临各种诱惑时,滥用职权以谋取个人私利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扭曲了公正、透明的原则,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法制建设,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其次,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也是反腐败的根源之一。

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使得权力的滥用更容易发生。

当权力行使者没有受到有效监督时,他们更容易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同时,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经费使用和权力行使等情况的透明度不足,也容易掩盖一些腐败行为。

另外,贪污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罚也是反腐败的根源之一。

如果贪污行为发现后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这种行为无疑会给其他人发出错误的信号,鼓励更多人加入到腐败行为中来。

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并坚决执行,才能对腐败行为产生足够的震慑力,从而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

为了解决反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力行使的边界和范围,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贪污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需要加强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察与审计来对权力行使进行约束和监督。

同时,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财务和行政行为的监督,保证其经费使用和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的空间。

此外,还需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加强个人廉洁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公民对腐败危害的认识,增强抵制腐败的意识,形成厌恶腐败、追求廉洁的社会氛围。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腐败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中,在政府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发展。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权力过于集中。

当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权力过于集中使得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完善,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的失职和腐败同样是腐败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均衡、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三,制度缺陷。

一些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成因之一、制度缺陷包括执法不公、处罚不力等问题,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处罚。

第四,利益驱动。

腐败行为往往源于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驱动。

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务权力进行腐败行为。

利益驱动使得腐败行为难以遏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成因,可以提出一系列对策:首先,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各级监察机构并强化监察职责,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其次,改进监管机制。

应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内部监督,严肃查处监管失职和腐败行为。

第三,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

需要修订和完善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对腐败行为从严惩处。

第四,增加公共参与和舆论监督。

提高公民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能力,通过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来推动腐败行为的曝光和治理。

第五,加强教育和培训。

加强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略论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略论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略论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吏吏贪污腐败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吏吏贪污腐败的原因1.制度薄弱制度是防止吏吏贪污腐败的有效保障。

但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监管机制以及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容易给予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2.缺乏监督部分吏吏的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他们产生侥幸心理和放任自流的行为。

3.经济利益驱动吏吏在工作岗位上掌握一定的资源和权力,他们往往借助这些资源以及职权链条中的便利条件,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4.道德观念淡薄一些吏吏对个人的利益追逐超过了对职责的忠诚,道德观念薄弱,对利欲熏心难以自拔。

二、吏吏贪污腐败的对策1.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吏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严格落实监督责任,确保监察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净化政府工作环境。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加强吏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对廉政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经济利益公开制度建立透明、规范的经济利益公开制度,使吏吏以及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流向和来源可以被有效监督和审查。

4.严惩腐败分子对于发现的吏吏贪污腐败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重罚腐败分子,维护司法公正,为全社会树立起法治的权威。

5.鼓励吏吏自我监督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吏吏自我监督,树立廉洁意识,主动申报自己的经济状况,接受舆论监督,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6.加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防止腐败者逃避法律制裁,实现国际反腐败的联动。

三、结语吏吏贪污腐败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经济利益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遏制吏吏贪污腐败,创造一个清廉、公正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贪污受贿的根源和对策

贪污受贿的根源和对策

贪污受贿的根源和对策近些年来,贪官污吏落马事件屡见报端,这些贪官“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且难于查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部分官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奢靡之风、笑贫不笑娼理念的盛行,官员的那点工资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再加上为官者都有一定的权利,每天接触的都是些富豪,就很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从而滋生了用手中的权利换取利益的想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贪污受贿,权钱交易。

二、现行的制度不完善,权利过于集中。

目前,单位部门的普遍现象是“人治”大于“法治”,“一把手”把握着单位的用人权、财政权、最终决策权,当领导的决策与规章制度相悖时,执行人员往往是以领导的决策为准。

这就给行政执法带来了许多的随意性和漏洞,让全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

三、监督不力,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小。

“上级监督太远,纪委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法纪监督不严”,形象地说明了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很好,但受到很多限制,无法起到它们应起的作用。

在群众监督的问题上,有少数执法执纪人员,放弃原则,向被举报人员通风报信,帮助被举报人员逃避打击,更有甚者与违法犯罪人员同流合污,迫害举报人。

四、惩处不严,腐败违法成本较低。

由于近年来腐败的大面积发生,致使腐败案件的查处标准在一些地方被不断地放宽。

如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德卖官案,涉案的265名干部只有4人受到处分,其余的毫毛未损,有的依旧做官,有的甚至还被提拔重用。

这种“法不责众”的处理方式,实际上是鼓励更多的人来参与腐败。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市民对物质利益的畸形追求成为可能。

在经济活动领域,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改革开放使城乡经济突飞猛进,商品供应丰富多彩,经济不再是短缺型的了,大多数商品出现了买方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污腐败动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案例2013年伊始,在房叔、房婶、房妹事件相继登场后,陕西省榆林市人大代表、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龚爱爱,这个49岁的离异女子以4个户口10亿房产,引爆媒体,挑战了普通人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底线。

龚爱爱在已有合法户籍和身份证的情况下,2005年在北京购房时付款30万元通过售楼人员为本人及其女儿购买北京市户籍。

2006年8、9月份,被告人龚爱爱让时任神木县公安局政委的何生发(已死亡)给她重新办理户籍,张新堂在山西省临县公安局克虎镇派出所以补录户籍的方式为龚爱爱办理了名为龚仙霞的假户籍,后把该户口迁往陕西省神木县神木镇并办理了名为“龚仙霞”的假身份证。

2009年至2012年,龚爱爱先后使用该身份证办理了两套房子的房产证并进行了神木县艾丽莎购物有限公司和神木县正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登记,该户籍信息于2013年1月19日被神木县公安局注销。

2008年10、11月份,被告人龚爱爱让何生发再次给她办理一个名为“龚爱爱”的户籍。

何生发指使本局民警张新堂(另案处理)为龚爱爱办理假户籍,张又通过他人找到了山西省兴县公安局维嘉滩派出所为龚爱爱办理了假户籍,后将该假户籍迁入神木县大柳塔派出所,并办理了与其原来真实的身份证号码不同的“龚爱爱”的居民身份证。

该户籍信息已于2012年1月6日被神木县公安局发现重户后注销,但龚爱爱的身份证未被收回,后龚爱爱又用该身份办理了一处房产的产权证。

公诉人认为,被告人龚爱爱委托他人在公安机关制作了与自己身份信息不相符的户口和身份证件,并使用这些身份证从事民事活动,妨害了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规定,应当以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13年9月29日,龚爱爱在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法庭上。

当日,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对“房姐”案宣判,龚爱爱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龚爱爱当庭未表示是否上诉。

被告人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29日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在上诉期限内,通过靖边县人民法院向本院递交上诉状,法院依法决定予以受理。

2013年10月28日,据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13年10月31日上午10时在靖边县人民法院二楼大审判庭公开宣判上诉人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一案。

2013年10月31日上午10时,榆林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在靖边县人民法院二楼大审判庭公开宣判了上诉人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一案,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龚爱爱利用虚假户口身份谋取暴利的事件从爆发以来便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龚爱爱本人更被称为“房姐”。

不可否认,龚爱爱事件的爆发,说明了涉房腐败的严重性,也表明我国在社会管理、身份管理体系上还存在较大漏洞,容易为人所乘。

此后神木县出现了富豪排长队注销户口的现象,这也表明龚爱爱事件形成了有效的威慑力。

龚爱爱的事件,暴露了户籍房贷管理上的不足,也促使杜绝“房腐”相关政策的尽快出台,消除因地域分割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发现违规行为的几率,而且也不给个别官员隐瞒财产提供可乘之机。

二.分析影响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四个,一是个人特征,二是结构变量,三是组织文化,四是问题强度。

个人特征:有两个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高的领导者,他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用来度量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的是都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

以上案例中,“房姐”通过层层关卡获得两个户口,这其中涉及多名人员,她“买通”了各路人员,知法犯法,由此可以看出她个人特征中自我强度低,同时具有内在控制中心,她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不顾法律的存在,肆无忌惮地伪造假身份购买房产。

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领导者道德行为的产生,一些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另一些则会令领导者模糊,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户口漏洞问题,龚爱爱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说明她没有把道德准则放在心上,这就侧面体现出组织的结构设计有问题,道德准则不统一导致领导者不重视。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着较强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领导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意识到不道德的行为会被发现,并且会对他们认为不现实或个人所不合意的需要或期望进行自由、公开地挑战。

以上案例中,龚爱爱私下伪造户口,以为能够瞒天过海,认为这种违背法律没有道德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并利用假户口购置房产,所以她所在的组织组织文化弱,风气败坏,对相关国家工作人员而言,无论是否从中获得利益,都是玩忽职守的腐败行为。

问题强度:影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他取决与六个因素,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或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行为和引起预期后果时间间隔有多长?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挨得多近?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在上诉案例中,龚爱爱也许根本就没考虑过这几个问题,她受利益的趋势,只关注伪造户口购置房产能给她带来的利益,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三.措施领导干部位居国家的重要职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的权力越来越大,一些资本主义思想也传入到我国,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在是原先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而是只想着利用职位之便,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这样一步一步,领导干部就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他们离自己原先的价值观越来越远。

这样,也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不在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心中只有自己,只有利。

这样,长此以往,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首先,我们要经常保持领导干部党性的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使他们始终记住自己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其次,要建立相关部门对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进行监管,把他们的贪污腐败现象及早厄杀,这样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可以永保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一、抓学习教育。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风党性教育,勤政廉政教育。

在当前要进一步兴起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信念,身体力行;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当人民公仆,不为名利所动,不为金钱所诱,严以律已、勤政廉政,真正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奉公守法,荣辱不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诱惑面前不低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当一名反腐败斗争的先锋。

二、抓宣传导向。

遏制腐败,也需要氛围。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我们党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宣传任长霞等一批正面的先进典型,扬善抑恶、以正压邪,反腐倡廉、以正胜邪;同时宣传从严惩处贪官污吏,消除领导干部腐败的案例。

通过宣传一方面使反腐倡廉的思想占领导干部的思想阵地,造成一种学有目标,做有要求,赶有方向,比有标准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掌权为公,用权为民,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时代风尚。

另一方面也给腐败分子施加巨大震慑力。

三、抓健全制度。

遏制腐败制度建设是关键。

虽然,我们国家加强了立法工作,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党内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则规范。

现在的问题是,有相当数量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缺乏法纪观念,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致使已经制定的法规、制度和纪律得不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

所以,重点要健全制度和整顿纪律,规范管理、公开政务、堵住漏洞,增加工作透明度,推进“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的落实。

目前,一要抓制度和纪律的完善和健全工作,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身抓起,自觉纠正存在的腐败问题;二要抓制度和纪律的检查和落实工作,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强党内反腐制度建设,推行执法目标责任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三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克服权大于法的现象,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维护法律尊严。

对那些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要依法严厉惩处,坚决禁止拉关系、讲人情、官官相护等不正之风流行。

四、抓民主监督。

要解决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重点则在于对权力加以限制和监督。

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围绕对权力进行制约这个核心,抓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个人这个重点,深化各种改革,改善行政程序,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依法监督。

领导干部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权责相称,决不能独揽专权。

同时,要拓宽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监督结合起来。

要强化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的权威、权力,使监督机关、监督人员敢于监督,重拳出击。

建议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大用人权力的监督力度,规范干部管理体制,要把好群众推荐、考核、审查关,任人唯贤,遏制跑官、买官、封官赐官和违纪调动干部等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