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工程力学是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刚体和弹性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

工程力学的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力学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围绕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工程力学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程力学的学习。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足。

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力学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力学教学的需求,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教学改革的探讨1. 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

工程力学教学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在线教学平台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线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进行学习。

2.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学习效果。

教学改革还需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工程力学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

工程力学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工程力学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的课程涉及的专业面非常广,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也非常多,工程力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为工科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

工程力学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和广泛的通用性,并且还具有明确的实践性以及工程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工程力学还具备很好的创新作用。

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力学教学时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将教学设计和规划从理论、实验、课程设计这三个方面上重视起来,因为想要让学生既能切实掌握理论体系又能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就需要以教学为平台,以知识为载体,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手段,并且让学生以工程应用和创新为目标,在学习中主动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一、讨论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就是运用对比法,对不同知识的相同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将这些知识的本质特征凸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少差错。

例如,在对力矩、力偶矩这两者的概念进行讲解时,有一部分学生会混淆不清,很容易在做题时出现差错,比如,在表达式的书写上,在具体应用上。

教师就可以将二者分成定义、书写公式、符号表示、意义等几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讨论,最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并用表格罗列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更直面地理解力矩和力偶矩这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

而为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进行巩固,就可以通过例题解析,灵活地加以运用。

如,在对杆件的变形情况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将轴向拉压、扭转、挤压等变形从受外力特点以及力学模型等内容的对比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讨论和总结,将其中的异同点归纳出来,以便学生掌握。

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并且让他们掌握互相比较的学习方法。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已经是当前学校课室中的普遍配备,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中一些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动态化、可视化、形象化。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摘要:工程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为适应国家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整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建成知识模块,增加分析性实验贯穿始末,采用“三环节”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038-02工程力学是工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为研究工具,同时,又以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后续课程为其延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1]。

传统的工程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这对于21世纪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不适用的,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的整合为实现《工程力学》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首先,本门课程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融合。

通过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与整合,去粗取精,并添加部分现代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使之分成《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分册,按二个学期分别授课。

其次,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是多层次、多专业,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都差别比较大,因此将课程内容构建成模块,可根据各专业对工程力学课程的不同需求,分层次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

最后,在本课程中,除了正常的演示性实验、操作性的实验外,增加贯穿整个课程的分析性实验。

即在理论力学演示性实验时,分小组自选任意的小机构作为分析对像,也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随着课程的深入,进行静力学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以及后面材料力学中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有所用。

2 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4
工 程 力 学课 程改 革 的尝 试
李 芸
( 州 石 化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6 ) 兰 甘 30 0
摘 要 : 于 高职院 校 的教育特 色 , 强学生 的动 手能 力 , 理论 与实践 能有机 地 结合 , 基 加 使 本文 论述 了 开设 工程 力 学课 程设 计 的 目的、 实施 过程 及 实践效 果 。 关键 词 : 程 力学 ; 工 实践 ; 程设 计 课
收 稿 日期 :O O 4 1 2 1 —O — 6
工程 力 学是 一 门受 众 面广 的学 科 , 具 有基 础 它 理 论 和工 程 应用 的双重 性 质 , 可 直接 用 于解 决 工 既 程 实 际 中的 一些 力 学 问题 , 又是 其 它许 多 学科 领 域 的 理论 基 础 , 时对 后 续一 些 专业 课 的教学 具 有重 同 要 的影 响 。 就针 对 目前 高职 院 校 的教 育 特 色 , 程 力 学 的 工 教育 模 式必 须 加 以改 革 , 由以前 的 纯 理论 教 学改 变 为理 论 与实 际相 结 合 的 教学 方 法 , 以适 应 市 场 的需 求 。 由于 所 招 的学 生 是 由学 校 到学 校 , 乏 专业 知 缺 识 , 且对 工 程 实 际 的 了解很 少 , 并 因此 , 在学 习 中常 常感 觉 理 论与 实 际 脱 节 , 既不 知 道 如何 从工 程 中发 现 和提 炼 力学 问题 , 不知 道 如 何把 力 学理 论 应 用 又 到工 程 实 际 中去 , 此有 必 要 在这 方 面 加 以专 门训 为 练 , 力学 理论 与工 程实 际对 接 。因此 , 将 为实 现高职 教育 的特 色 就是 加 强 学 生 的动 手 能力 的 目的 , 们 我 提 出 了设立工 程 力学课 程设 计 的教 学环节 。 1 开设 课程 设计 教学 环节 的 目的 通 过 工 程力 学 课 程设 计 , 但 将所 学 的零 散 知 不 识 有机 地 串联 起 来 , 而轻 松 地 构建 课 程 的知 识 框 从 架, 而且 也初步 掌 握 了从 工 程实 际中发 现力学 问题 ,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考 试 周 0年 2 刊2 0 第4 1 期
高 职 高 专 《 程 力 学 》教 学 改 革 探 讨 工
吴 萍
( 徽 工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系 , 徽 铜 陵 安 安
摘 要 : 文 针 对 《 程 力 学 》 学 的 现 状 与 问题 , 绕 本 工 教 围 高职 高专教 育 重在 培 养 应 用型 高级 技 术 人 才 的 目标 .从 教 学 手段 、 实验 教 学、 程 意 识 与 创 新 精 神 、 程 考 核 四 个 方 面 阐 工 课 述 了教 学 改 革方 案 。探 索能 够 突 出对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实践 能 力、 创新 能力 培 养 的 高职 高专 教 学模 式。
240 ) 4 0 0
堂 变 成 一 个 让 学 生 把 理 论 与 工 程 实 际 相 联 系 的模 拟 场 地 ,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 发 学 习热 情 。 校 每 年 开 展 激 我 科 技 文 化 节 . 逐 步地 将 上 几 届 学 生 的一 些 作 品展 现 给 学 生 . 我
并 从 理 论上 解 释 其 工 作 原 理 , 到 与课 本 内容 相 结合 。 做 在此 过 程 中 , 养 学 生 善 于发 现 问题 、 出 问 题 并 分 析解 决 问题 的 能 培 提 力 , 养 学 生 独立 思 考 和交 流 协 作 的能 力 , 时 培 养他 们 的创 培 同 新 精神 , 鼓励 他们 积 极 参 与 每 年科 技 文 化 节 的 设 计 。 学 生 反 映 实 验课 直 观 、 象 、 动 , 些 比较 抽 象 , 课 堂 形 生 一 在 上 不 易 分 析 清 楚 的 问题 . 实 验 课 上 却 迎 刃 而 解 . 如 . 对 在 譬 相 运 动 、 系 、 连 点 等 基 本 概 念 , 生 通 过 在 实 验 中 亲 自组 可 疑 加 深理解 , 同时 也 为 以后 学 习 《 械 基 础 》 课 程 作 了铺 垫 。 因 机 等 此, 实验 课 能 让 学 生 得 到 一 般 课 堂 上 得 不 到 的 东 西 , 增 加 感 既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摘要】工程力学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实践性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改革对策建议,包括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等方面。

通过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力学教学将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推动工程力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问题、改革、实践性、理论与实践、学习动力、建议、总结、分析、未来、目的、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程力学作为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工科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程力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工程力学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实践性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工程力学教学的质量,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以期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重视,促进工程力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工程需求的优秀工程师。

1.2 研究目的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引言工程力学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课之一,在工程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力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传统工程力学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升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程实践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工程力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工程力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初探——《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初探——《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科 教 研 究
Ci E c l —o…L…・ ha d ao I v i ev n u tnn ao H a n tn rL — l d
以工作 过程为导 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改 革初探①
工程 力学 课程学 习情境 的设计
李 莉 娅 ( 贵州 工业职 业技术 学院 贵 阳 5 0 0 ) 5 0 8 摘 要: 根据 国家教 育部和 省教 育厅职 业教 育课 程改革 的精 神 , 业教 育改革提 倡以工作过程 为导 向的教 学模式 , 职 结合机 电专业《 工程 力 学》 门专业 基础 课程 的优 质课 建设 工作 , 这 将教 改 思路 应 用于该 门课 程 中,对《 工程 力 学》 课程 学 -情境 进行 设计 。 V 关键 词 : 工作过 程 教学改革 职业 能力 戴体 学 习情境 中图 分类 号 : G6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0 ( ) O 8 — 2 1 7 - 7 5 2 1 ) l b- 0 9 0 2 以 工 作 过 程 为导 向 的 职 业 教 育 是 源 于 德 国2 世纪 9 年 代 以 来针 对 传 统 的 职业 教 O O 育 与 真 实 的 工 作 世 界 相 脱 离 的弊 端 , 及 以 企 业 对 生 产 一 线 技 术 型 、 能 型人 才 提 出 技 的 “ 仅 要具 有适 应 工 作 世 界 的 能 力 , 且 不 而 要 具 有 从 经 济 、 会 和 生 态 负 责 的 角 度 建 社 构 或 参 与 建 构 工 作世 界 的 能 力 ” 的要 求 , 由 德 国著 名的 职 业教 育 学者 Ra n r u e 教授 等 提 出 的职 业 教 育理 论 。 这 些 实 践模 式 中 , 在 教 学 内 容 不 再 是 按 照传 统 的 课 程 进 行 构 建 , 工 作 过 程 知 识 成 为职 业 教 育 教 学 的 核 心 内 容 , 型 的 职 业 工 作任 务 成 为 工作 过 程 知 典 识 的载 体 , 根 据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发 展 规 并 律 对 典 型 的 职 业 工 作 任 务 进 行 了序 列 化 , 使教学 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 。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1. 工程力学的核心意义工程力学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它涉及到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是工程学生理解和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学生可以掌握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了解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为日后的工程设计和实践奠定基础。

2.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应当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为日后的工程实践和研究奠定基础。

在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工程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接收者,更要成为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

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抓住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引入多媒体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随着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也需要随之更新与完善。

学校可以通过与工程实践结合、邀请产业界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不断完善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使之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合。

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工程科技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竞争力。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安全性。

3. 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在工程力学课程的实践中,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与其他相关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为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然而,根据当前工程力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不良影响,导致学校无法为社会输入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改革工程力学的教学。

1 工程力学的概念工程力学与其他力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应用极为广泛,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广,其所涉及的知识都与工程技术有关,因此,它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重要的理论基础。

2 工程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2.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力学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力学是数学的提升,这也就是说学好数学有助于工程力学的学习。

当前在大多数学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还没有学习工程力学课程前就对工程力学有了一1/ 5定的了解,他们认为工程力学很难学,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否则就很难通过此课程的考核,极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一些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会对工程力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2.2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忽视了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性。

因此,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表达出来,无法及时地向任课教师反映问题,这就直接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也就无法为学生释疑解惑,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3 教材内容不够丰富根据当前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其教学内容没有明显的层次感,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内容与教学质量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前,我国大部分院校中所选择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浓缩,没有认识到教学的差异性,教材内容忽视应用性,注重逻辑性。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工程力学是一门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根底课,是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下面是搜集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的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工程力学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实验技能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宏大的挑战,学校为了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了教学中实践的环节,同时也给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1.1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工程力学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结果的根底上,很多理论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的。

很多学校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都加大了实验教学课程学时甚至单独开设课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实验教学的实验设施方面。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实验设备更新和数量缺乏等原因,很多校内原有实验室不能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展,很多实验教学的开设成了走过场的形式化。

(2)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方面。

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即预先知道结果,实验只是为了验证这个结果。

这样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能有效锻炼学生进展科学实验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课程中课时的安排也过于机械化,达不到实验教学预期效果,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

(3)实验教学的实验方式和观念方面。

试验中总是把老师放在了主导地位,无视了学生做实验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课前的详细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肯定与教师要求的一样,假设不一样便是学生出错了,不能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过程,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比方学校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高等原因,也导致了实验教学不能到达其原先的目的。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后推导公式, 接着例题的讲解 , 尤其是公式的讲述 , 一般会 比 较单调乏味 , 学牛 感兴趣, 因而失去学> J 工程力学 的热情。 所 以, 在教学 当中, 首先给学生制定本章的教学人纲 , 让学 从宏观上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掌握学 习使用的方法 , 增强学 生 的主动性,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 2 l 3 进行单元结构教 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首先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然 后进行推 导公式 , 最后 用这些理论进行市体的讲述 。 这样不 利 J 激发学 的’ 观能动性 , 学牛处于被动式的教学状态, 缺 乏发现问题 , 思考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老师的教学方法也 属于~利t 填 鸭式的教学。 为此, 要提倡进行启发式的 元教学 方法 , 将教学方法从灌输变到肩发 , 是学牛_ 卡动消化和吸收。 2 . 4归纳单元结构知识详 图 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 ,将 元知识 有机 地 串起来, 相互之问形成 个有机的整体 ,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 记忆和掌握。比如 点的合成运动,可 以分为点的速度 的合成 和加速度的合成 。点的速度的合成是 点的绝对速度等于^的 相对速度与点的牵连速度 的和;那么点的加速度又分为牵连 运动是平动 时候 的加速 度的合成和牵 连运动是定轴转动 的加 速度的合成。这样 , 总结起来学生掌握的就会 非常清楚 。 2 . 5 单元知识测试 为 了检 查学 生的学习本 单元 的情况 ,在 单元授课结束 时 进行测试。了解学生 的反馈情况, 从而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 , 提高教学水平。 3任务单导法在工程力学教学 中的应用 由于力学知识的抽象性 , 所以在力学的讲述过程 当中, 大 部分的学生会觉得课堂死板 , 单调乏味 , 所 以女 ¨ 何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使学生 由被动 的接受知识变成主观的积极的学 > J , 就 显得很关键 。任务单 导法的过程 要分为 : 布置任务 , 完成任 务单和任务评价 。比如 以超静定结构 为例 ,教师可 以 置任 务 —— 单的超静定结构。 为 了使学生能够更好 的完成任务 , 老师可 以以如何判定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 内力求解 的方 法来组织教学。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解法一般有柔度 法和 刚度 法, 也就是力法和位移法 , 给学生 以例题的形式讲述柔度法和 刚度法如何建 设立多余 的约束力, 建立方程 , 然后求解 多余 的约束力,最后画 出内力图。学生 散 以小组为 位接受教 师布置的任 务, 然后相互帮助 , 集体协作 , 共同完成任务 。以 为此种任务一般涉及 的理论知识 多,所 以学生可以对所 以知 识有更加深刻 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 , 工程力学 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不可 能有 种固定的模式 , 要 因材施教 。社会在不 断的发展变化, 所 以 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 , 所 以要不断地改进 教学方法 , 提升 教学水平。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新思路——项目教学法初探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新思路——项目教学法初探
模 块 学 习项 目 11 架支座 的 受力分析 .钢 模块

作任 务 , 具体如下 。
课 程 教 学安排 学时 总 学时
静 力学
12多孔钻床 固 螺栓 的 受 力 . 定 13 核塔 吊的安 全性 ( 计 配重 ) .校 设
理论 教 学2 0 实践 l 0
3 0
14车床主轴上两轴承受力分析 .
( 6 )信息收集, 分析与判断能力
( 信息 分析及快 速 决策 能力 7 )
() 5选择具体材料的能力 () 6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1卷 第2 7 期 童艳芝 《 力学 工程 》课程 新思路 改暮
4 课程 内容与要求 .
4 1典 型工作任务描述或 学习领域 描述 .
河北 旅 游职 业学院 学报 第 1鲞 第2 2 1 年0 月 《 7 期 O2 6 总第6 期 ) 4
力本位的 质量观 , 工作过 程的课程 观 , 行动导 向的教 学观 , 多元 智力的学生 观 , 建构主 义的学 习观 和教学
观。
2 课程 设计 思路 . 本 课程 设计 思路 如 图所示 , 程为 后续 课程 服 课
决 问题的办 法” 引动和 维持学生学 习兴趣和动机 , 来
3 课程 目标 . 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 目标 , 合机制 专业实 结 际情 况 , 将 工程力学 》 课程定位 于培养能 够分析物 体受力 , 能够计算 材料 的内力、 应力 , 以进行构 件的 可 安全 校核 , 对构件 的强度 、 刚度、 稳定性会 做 出分 析 , 会选择具体的材料 , 可以设计构 件的尺 寸等工作的高 技能人才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 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职业 能力 ,培养学 生成为 既有扎实 的专 业知识 , 又具有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工程力学》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工程力学》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对 于固定端约束 ,要 强调存 在约束力 矩 ,为此 ,除 了飞机机 翼 、加工 时卡 盘对 工件 的约束 ,还 可 以列举 阳台 、地 面对 电线 杆 的约束等 ,使 学生 从逆 命题 方面 进行 思考 ,拓宽解决 问题 的思路 。学 生熟知 的 日常生 活实 例或本专业 的工程案例 ,会让 学生感到很 亲切 , 感 到工程力学非 常有用 ,在参 与分析 工程案例 的过程 中掌 握工程力学 知识 ,尽最 大的可能提 高学生 的主观 能 动性 ,积极 参 与课堂 教学 活动 ,使学 生成 为课 堂 的 主人 。
201 7年 10 月 第 43 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UCAT¥0N TEACHING FORUM
Oct. 201 7 N0.4
《工程力学》案例教学 的探索和实践
赵秋玲 ,张君华 ,刘 芳 (北京信息科技 大学 机 电工程学 院 ,北京 100192)
摘 要 :结 合我校《工程 力 学》课程教 学现 状 ,本文对 该课程 的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法 的建设进行 了探 索和 实
起联 系 ,甚至建立错误 的联 系。 由于仅仅 为 了考 试而 的应用 ,学 生也 比较感
本 文将着 力 于把工 程力学 的每个知 识点 融人 工 程实例 ,针对 学生 的专业 特点 ,争 取每个 知识 点都 能 引入与本专业 相关的工程案 例 ,在分析工 程案例 的过 程 中更好地掌握课 堂知识 ,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利 用所学知识分 析 、解决工程 问题 的能力 。本课 程力争 做 到从整个专 业教学计划 的角度 出发 ,起 到做好 专业 课 过渡的桥梁作用 。
一 、 针对 专业 特色 ,选择 适合 的工 程案 例和 生活 实 例

工程力学实践教学总结(3篇)

工程力学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工程力学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

计划应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人员、实践设备等。

2. 组建实践团队根据实践内容,组建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

教师负责指导实践过程,学生负责实践操作。

3. 实践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工具、材料等,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4. 实践教学考核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现场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实验教学开展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 工程案例分析邀请工程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5. 小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践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成效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讨论与交流环节,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教 学 内容 的改革
行 学 习 ,这样 按教材 讲 ,内容 的重复 性大 ,使 教学 过 程缺 乏新 意和 吸引力 ,重 点不 突出。为此 ,笔者 打破原 有教 学方法 ,根据 常规工程 的设 计思 路优化 成以 “ 杆件 的 内 力分 析 一 应 力 分 析一 应 力 状态 分 析 变形 分 析 ” 为 主线 的教 学 内容新 体 系 ,将 各 种变 形 的共 性 问 题 ( 内力 、应 力 、变 形 等 )集 如 中起 来研究 ,这样 既 能解 决多重循 环 的问题 ,还 能 够集 中和强 化概 念 ,做 到削枝强 干 ,突 出重点 ,更 重要 的是这 样做 能够 培养学生分 析和解决 工程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教 学 效 果 也 比原 来 好 ,还 节 省 了 课时 。 按常规工 程的设计 思路 ,打破 《 工程 力学》 课程传统 的三 大力学的界 限,将 《 工程力学》 内 容重 新构 建—— 形成 力学基础 ,杆件 的 内力 ,杆件 的强度 、刚度 、稳定 性计算 ,运动学 四大模块 。
20 0 9年 第 9期 ( 总笫 6 9期 )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HE B ORDE EC R ONOMY AND UL C TURE
N 92D n .0 9
G n r] N . 9 e ea. o 6
【 教育纵横 】
高职 《 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王 丽 梅
( 四平职业 大学 ,吉林 四平 160 ) 30 2

要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 门重要 基础课程 。在 教 学 内容要 增加 ,教 学时数要 减 少的条件下 ,
必须对现行 x ̄ Y学课 程的教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教 学手段 及考试 方法进行 改革,才 能与高等职业教 育的人 . s 才培养 目标相适应。 关键词 :工程力 学;课程教 学改革 ;教 学方法 ;教 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 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09 0 -140 6 25 9 20 ) 902 - 4 2

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总结(3篇)

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强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

本文旨在总结工程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通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学改革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2.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不足1. 经验(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注重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3)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 不足(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实践能力。

(3)部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4)学生实践意识薄弱,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五、改进措施1. 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

2.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实践能力。

工程力学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

工程力学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

工程力学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作者:曾国伟,李欣宇,郑华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1期摘要:根据工程力学专业的特点,在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FORTRAN和C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展了教学实践和探索。

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首先,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手段并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然后利用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语法规则,最后,注重上机能力培养。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力学本科生的计算机编程和动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工程力学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153-02没有现代力学,就没有现代化工业的基础。

工程力学专业是各工程领域中均有一定涉及的基础工科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制造、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相关力学问题[1]。

因此,工程力学是最为典型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本专业基础课程特别突出了对学生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实验及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编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以应用与发展计算机和实验技术进行设计分析和适应国际国内建设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FORTRAN和C语言是目前力学领域应用非常普遍的程序设计语言[2-4],FORTRAN语言从字面上称为公式翻译语言(FORmula TRANslation Language),被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采集处理领域。

C语言则是高度可移植的语言,具备丰富的运算符,被各个领域广泛采用并被选为计算机二级考试科目。

鉴于以上优点,这两门语言被选为我校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进校后第一门编程课为FORTRAN语言,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

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则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目的是巩固程序设计的方法,并开拓自我学习程序语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林金保陈艳霞崔小朝马崇山(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是工程力学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和工程联系的桥梁。

针对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升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驾驭实际工程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工程素质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是联系工程和科学的桥梁,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其发展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上科学综合性趋势的发展,力学同其他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产生交叉学科,使得力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逐渐变宽,因此工程力学专业对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扎实基础与重视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没有具体的工程背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薄弱,这也是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提高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与毕业设计相比,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就目前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现状而言,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相关经验不丰富,课程设计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笔者就此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和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一些关于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有效促进本校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质量上新台阶,进而提升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及驾驭实际工程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现状力学系列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课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通过考前复习和考试对其归纳提高。

在此过程中,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以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脱离实际模式的束缚。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与培养2l世纪人才模式很不适应,力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的力学相关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的数量有所增加。

如中南大学的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吉林大学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湖南大学的振动力学课程设计,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在理论力学增设了实践环节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增加课程设计数量的同时,一些高校更较重视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有限元课程设计是针对实际的索拉桥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所设课程主要有CAD/CAM软件应用、.net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和工程分析软件及应用等课程,其逻辑性和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但在力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没有见过的实际问题或力学模型,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的人,往往思前想后不得其解,以至于束手无策;反之,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人则往往能自如应对一切难题。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开始,我校力学专业开设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如“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和“工程力学课程设计”,2011年又增设了“结构优化设计”和“CAM/FEM软件应用课程设计”。

但总的来讲,力学专业的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差,特色不明显,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涉及的知识面、能力的培养均有待改进。

二、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校课程设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计题目和任务书拟定方面,均由指导教师事先确定分派给学生,由于指导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局限性较大,题目类型较少,研究方向也较集中,学生并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设计,而是一味进行强迫式学习,完成所谓的设计任务。

学生目前经过课程设计后并不能应对就业后工作过程中复杂多样的技术难题。

二是课程设计研究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有偏差。

课程设计都是承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非常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体会不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课程设计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课程设计时间在安排上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部分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惧怕且无从下手的感觉,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而课程设计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围绕一个核心题目完成不同方面的设计任务。

由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能者多劳”的现象就会出现。

如果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检查力度稍低,就很容易出现个别学生不做或少做设计内容,甚至还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

由此可见,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空间较大。

三、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改进的思路与方法一方面,课程设计应选取具有一定的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认识,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该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谦虚的科学学风,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养。

首先,指导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的选择。

斯滕豪斯明确指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现法和探究法而不通过传授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工程实际,通过列举工程实例、设置问题情境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是手段,实际应用才是真正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资讯日新月异,教师不能仍保持传统的观念,而必须在教学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搜集和处理更多关于课程内容的相关资讯,熟悉教育改革趋势和重点,更新补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这样,教师才能根据课程内容确定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且真正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全方位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和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思维能力。

其次,课程设计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方法。

比如枟理论力学枠,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多是针对抽象化理想的力学模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常感觉理论知识很好懂,但自己动手练习的时候却无从下手,理论和实际总是联系不到一起。

为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采用工程实例教学法,即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时代性的实例,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知识的小论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刻理解力学知识和工程实际问题间的联系。

枟材料力学枠课程除可设置实验教学环节外,还可以确定一些简单(下转第120页)321浅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刘艳侠(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其语言载体中得以体现,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语言表达方式及进行翻译时都要植根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译者翻译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中西方这些差异,以期译出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思维方式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早在10多年前,连淑能先生就明确指出英语是综合性语言,多形态变化,并以此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形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

”前者在理解上要求严谨的逻辑分析思维,后者则需从整体上综合理解。

其表象体现为中西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之间的差异,但其根源是中西传统哲学涵化、影响的结果。

首先,受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淀影响,汉语在构词上表现为:命名靠累积,重在统一,有较高的概括性和灵活的搭配性。

比如,人们可以用“开”字组成一系列的词来表示:开会,开车,开门,开刀,开机器,开电视机等,倘若译成英语,就必须视具体搭配选用不同词:tohave(hold)ameeting,toopenthedoor,todrivethecar,tohaveanoperation,tooperatethemachine,toturnontheTV,etc.其次,汉语语句、语段多整体重复,句式虚拟流散零落,实则内聚统一,明显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例如:26年前,她那有着蔚蓝色眼睛的、鲜花一般的魅力,她那脸庞和身段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的风韵,还有那苹果花似的颜色,曾经是那么猝不及防地、莫名其妙地使艾瑟斯特怦然心动。

而这一切虽然早已逝去,43岁的她依然是一个面目较好、忠实可靠的伴侣,只是两颊已出现淡淡的斑痕,灰蓝色的眼睛也添了几分饱满和成熟。

英语是综合语,富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词形变化,构词也强调整体观,概括力强,因而汉语词汇不及英语词汇那么浩瀚。

由传统哲学造成的语言差异迫使英汉互译时,往往要改变词形、转换词类才能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意。

英语句式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表示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不但种类和数量比汉语多,而且使用频率也较汉语高。

其结构和逻辑关系需要分析才能昭然明了。

例如:老舍先生的小说枟骆驼祥子枠的一段如果翻译成英文,则需要找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必要的关联词,调整句式以及句子顺序,把原来的流动结构转换成核心结构。

请看如下译文:Xiangziwantedtofindaplacetositdownandmullthingsover.Evenifheonlyendedupbycringe,atleasthewouldknowwhy.Eventshadmovedtoofastforhismindtokeepup.Buttherewasnowheretosit,sinceeverywherewascov-eredwithsnow.Allthelittleteahouseswereboardedupasitwasafterten,andhadonebeenopenhecouldn'thavegoneinanyway.Hewantedtofindsome-wherequiet,becauseheknewth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ymi-nute.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先找出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即“祥子”找地方和坐下想(tositdownandmullthingsover)、茶馆开门的时间(boardedupasitwasafterten)、找清净的地方和眼泪落下来becauseheknewthathistearfilledeyeswouldbrimoveranyminute三对句子的关系,然后重新按照逻辑关系组合,把原来三个长句整理成五个句子成分整齐的主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