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训练及答案

梁衡《把栏杆拍遍》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③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④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⑤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的心情,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⑦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

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⑧你看“艰辛”“辛酸”“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4+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4+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Word版含答案.doc

学业分层测评(四)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强军风采”书画展上,该团一连话务员、列兵陈霄彧用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创作的多幅书法作品,以其扎实的功底、笔走龙蛇....的娴熟技法格外引人注目。

B.西安近几年开展了渣土车整治工作,可成效甚微,东郊建筑工地路段,整天扬尘伴着轰鸣的车声甚嚣尘上....,严重影响沿街居民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健康。

C.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多的人持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踌躇满志....的高中学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解析】A项,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B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对象错误。

C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与语境相悖。

D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

感情色彩错误,不合语境。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解析】A项,否定失当,“遏制……不频发”构成肯定意味,应将“不”删掉。

B项,搭配不当,“完善”和“弊端”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消除”。

高中语文 《把栏杆拍遍》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把栏杆拍遍》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 一.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 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些“大事、大情、 大理”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案: 二.“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 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的 动作,作者在这里把它用作本文的题目有什么 好处?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三.仔细品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加以 朗读并体会,并思考这样遣词造句在散文写作中的作 用.答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山东济南) 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 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 战,打击贪 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 中,具体分析当 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 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 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 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 未被采纳,并遭 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 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
本 文 可 以 分 为 三 部 分
第一部分:叙述辛弃疾横刀跃马,光复大业的戎马生涯。
第二部分:作者深入词人的精神内核,剖析词人的多舛命运。 . 第三部分:作者身处其中的剖析了辛弃疾词的独到之处.
• 作者以独到的目光剖析了辛弃疾词的特色,而 且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辛弃疾报国为民的壮烈事 迹,探讨了他因一位爱国壮士成为一代爱国词 人的原因,歌颂其代表的“民族的脊梁”这一 精神实质。 • (由武而文,由文而政) • 结构图解:爱国志士————〉爱国词人 • (胸怀报国大志) (民族的脊梁)
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论通俗演义》、散文集《夏赶与球 思》、《只求新处去》、《名山大川感思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和《新闻原理的 思考》。目前,他主要从事于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 《美文》、《文学白日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 “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 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对于散文写作,梁衡自称自己是被他自己“逼”的,因为他 对散文创作的要求是“背”,就是写出的东西是拿来给人背 的。一千多年前的杜甫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梁衡顺着 他的意思这样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著书 必求传后世,立事当作空前谋。”“苦吟派”的梁衡就是以 次为目标,通过自己的苦吟,换取别人可以“易懂”。或许 这份执著的的追求,才使他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

苏教版语文高二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 把栏杆拍遍

苏教版语文高二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 把栏杆拍遍

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⑤辛弃疾名弃痰,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⑥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

把栏杆拍遍练习

把栏杆拍遍练习

【模拟试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踱(duó)步蹂躏(lìn)凛(1ǐn)然贼寇(kòu)B. 押解(jiě)磅礴(bó)媲(pì)美悲怆(chuāng)C. 倾(qīng)盆驰骋(chěng)炽(chì)热整饬(chì)D. 别墅(shù)金瓯(ōu)诠(quán)释咀(jǔ)嚼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A. 霹雳振聋发聩变生肘腋了无痕迹B. 赋闲五内俱焚望眼欲穿可见—般C. 诽谤马革裹尸回肠荡气浅尝辄止D. 婉约笔走龙蛇忧心如焚千锤百炼3、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

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够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B. 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地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

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

C. 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

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D. 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

4、填写出下列诗词中空缺的名句。

(1)射人先射马,。

(2)醉里挑灯看剑,。

八日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1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1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含答案

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本课话题-—父亲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枝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你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点评:连用五个排比句,描写父亲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凄美的氛围。

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又写出了父亲的穷苦和艰辛!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铁肩汉吴峰在父亲节到来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吴峰家中,听吴书宇讲述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父亲就开始背他,那个时候父亲年轻,自己也不重,背起来也没那么吃力。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自己的体重也已经到了150多斤,每次父亲背他上台阶时,吴书宇总能听到父亲呼呼的喘气声,心里非常难过,可是又没有办法。

吴书宇至今还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背着他进教室,可在进门的那一瞬间,因为体力不支,突然跪倒在地。

父亲看着背上的他没有受伤,接着又开始慢慢地爬起来,把他送到了教室里去。

由于长年累月地照顾儿子,吴峰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很多次他病倒了,可是为了不影响儿子上学,他依旧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

吴书宇高二时,一次父亲生病了,高烧39.4度,可是他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为了省钱,他舍不得去医院看病,而是到药店买些感冒药和消炎药,自己服用.虽然到最后会康复,但是儿子吴书宇觉得,父亲付出了太多。

这么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父亲总能按时把他背到学校,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父亲给他买了好几件校服,而自己却舍不得多买一件衣服.父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容应对,乐观地挺过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3.父母,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老愚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

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

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

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

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

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

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

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

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

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

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

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

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

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实战演练:第一单元 8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实战演练:第一单元 8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窸窣.(sū) 群英荟萃.(cuì)打颤.(zhàn) 微微颤.动(chàn)B.蛰.居(zhé) 海市蜃.楼(zhé)搔痒.(yǎnɡ) 庠.序之教(xiánɡ)C.山坳.(ào) 说拗.口令(ào)挥.洒(huī) 浑.然一体(hún)D.埋.怨(mán) 埋.没人才(mái)希冀.(jì) 小心翼.翼(yì)解析:选B。

“蜃”应读shè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厉害了,我的国》正是以中国历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的伟大发展为内容,将探索太空、开发深海等这些恢宏工程和背后的人与事________。

这部2018年开年最“厉害”的电影,反映的内容彰显着我国________的非凡实力,影片本身也成为中国影史的又一座里程碑。

对于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________的新时代图景,饶曙光在《今日影评》中表示,可能看过影片的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震撼!影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

影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度带来的自信、中国特色书写的传奇,奏响了一曲万众瞩目的新时代乐章。

在大气磅礴的叙事之外,影片还深切动人地在现实生活中讲述了普通人的点点滴滴,比如那位去西藏扶贫的女孩。

现如今,电影观众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年轻观众更喜欢个性化的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样式,再加之颇具时代感的片名,因此()。

这是一部和我们的生活________的电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娓娓道来厚积薄发蒸蒸日上息息相关B.侃侃而谈厚积薄发云蒸霞蔚休戚相关C.娓娓道来韬光养晦云蒸霞蔚息息相关D.侃侃而谈韬光养晦蒸蒸日上休戚相关解析:选A。

娓娓道来: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地讲述;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一般用来形容人。

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4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 含解析

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4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四)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强军风采”书画展上,该团一连话务员、列兵陈霄彧用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创作的多幅书法作品,以其扎实的功底、笔走龙蛇....的娴熟技法格外引人注目。

B.西安近几年开展了渣土车整治工作,可成效甚微,东郊建筑工地路段,整天扬尘伴着轰鸣的车声甚嚣尘上....,严重影响沿街居民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健康。

C.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多的人持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踌躇满志....的高中学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解析】A项,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B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对象错误。

C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与语境相悖。

D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

感情色彩错误,不合语境。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年雾霾天气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当前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这一举措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

D.羊年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家庭购物和休闲旅游仍是节日消费亮点,境内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纪录。

【解析】A项,否定失当,“遏制……不频发”构成肯定意味,应将“不”删掉。

B项,搭配不当,“完善”和“弊端”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消除”。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篇一:2021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安徽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大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优先选择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可以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两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脖颈/瓶颈栖息/栖栖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柃木/欺凌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作祟/隧道蛊惑/余勇可贾......D.刀把/把柄瓜蔓/蔓延里弄/弄巧成拙......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病句的一项是()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曲动地惊天。

B.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胜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中央公园里。

C.下时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自卫的武器也会变为侵犯的屠刀,以暴易暴是一条变幻莫测的刚索,暴力一旦过渡,立即化发展除暴初衷的反面。

D.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必竟是无法抗拒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翩若惊鸿(鸿雁)咸与维新(都) 前合后偃(倒下) ...B.贻笑大方(赠送)谁解相怜(可怜)长乐未央(尽) ...C.礼尚往来(崇尚、重视)泱泱大国(宏大)生杀予夺(我) ....D.临虹款步(缓慢、从容)天作之合(配合)素不相能(向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B.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发生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佳绩的成绩宣传教育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和反思。

.C.有些专门揭人隐私的记者,见缝插针如影随形地第一类跟踪采访对象,常常让采访人可恨。

....D.工作上的马虎,或使他多次受到批评,但他总认为不足为训,结果吃了大亏。

....5.四组填入下列词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江水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呢?当它以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微生物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A.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不盈不溢摧山坼地B.无止无休不盈不溢无穷无尽天崩地裂C.不盈不溢无穷无尽无止无休天崩地裂D.无穷无尽不盈不溢无止无休摧山坼地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成熟的荔枝,__是深红色或紫色。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暴.晒/一曝.十寒攒.集/人头攒.动屏.障/屏.气凝神B.轴.心/压轴.大戏塞.车/敷衍塞.责隽.秀/隽.语箴言C.闪烁./流金铄.石佳肴./混淆.是非逡.巡/怙恶不悛.D.贻.误/春风骀.荡龃.龉/踽.踽独行砥.柱/抵.掌而谈答案:B解析:【分析】A项,bào/pù,cuán,píng/bǐng;B项,zhóu/zhòu,sāi/sè,jùn/juàn;C项,shu ò,yáo/xiáo,qūn/quān;D项,yí/dài,jǔ,dǐ/zh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

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行,得心应手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大事渲染“朝阳产业”——橡胶业,声称“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

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A.得心应手B.大事C.信誓旦旦D.天上掉馅饼答案:B解析:【分析】A项,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样,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本成语应用于“运用”方面,不适用于“说服”。

B项,大事:大力从事。

C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D项,天上掉馅饼:比喻不劳而获或不现实的事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 自读课文 把栏杆拍遍 练习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 自读课文 把栏杆拍遍 练习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第1专题 自读课文 把栏杆拍遍 练习二、字形辨识1.⎩⎪⎨⎪⎧ 金ɡē 戈 游yì 弋 2.⎩⎪⎨⎪⎧ 驰chěnɡ 骋 pìn 聘 请3.⎩⎪⎨⎪⎧ 信jiān 笺 qiǎn 浅 近4.⎩⎪⎨⎪⎧ lǐn 凛 然仓lǐn 廪5.⎩⎪⎨⎪⎧ 干liàn 练 锻liàn 炼挑jiǎn 拣6.⎩⎪⎨⎪⎧ cuì 淬 火粉suì 碎 zuì 醉 酒三、词语辨析1.整饬·整顿 辨析⎩⎪⎨⎪⎧ 整饬:使有条理,整顿;整齐,有条理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例句⎩⎪⎨⎪⎧ ①“自证血铅超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含泪的“笑”里,能促发人们深重的反思:杜绝“血铅超标”,必须先要整饬权力的滥用!②昨天,记者得到消息称,广电总局确实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整顿娱乐节目新政已在制定中。

2.心酸·辛酸辨析⎩⎪⎨⎪⎧ 心酸:心里悲痛。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

例句⎩⎪⎨⎪⎧ 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 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

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赛“逆风飞扬”的背后充满着诸多辛酸与无奈。

3.赋闲·安闲辨析⎩⎪⎨⎪⎧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

安闲:心中无所牵挂。

例句⎩⎪⎨⎪⎧ ①2011年共计有115天假期,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有接近1/3的时间,这些公共停车资源处于“赋闲”状态。

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

四、熟语释义 1.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2023年学习资料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2023年学习资料

3.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 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 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明确:在文中,“大事”指南宋光复故土 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大理”,则指词人-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 精神。-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所说的大事。而辛弃疾 朝廷废弃不用,-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大理。
四、熟语释义-1.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 易于冲动。-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 。-5.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二、相关背景-本文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写的是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在 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辛弃疾一生极富 奇色彩,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屡遭排挤,投闲-置散,他报国无门, 而作词,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宗。-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据元大德年间刊印的《稼轩长短句》统-影响极为深远。梁衡 不是古典文学史学者,亦非治诗-词美学
2.心酸辛酸-辨心酸:心里悲痛。-析辛酸:比喻痛苦、悲伤。-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 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例句-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赛“逆风飞扬闲安闲-辨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析安闲:心中无所牵挂。-①2011年共计有115天假期,这-就意 着,在一年中有接近1/3的-时间,这些公共停车资源处于-例句了-赋闲”状态。-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 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

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提示】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

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

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

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2.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提示】作者梁衡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

(二)细节探究1.辛弃疾与其他文人比较,他的唯一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辛弃疾会形成这样的独特性?【提示】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词作:用刀和剑刻成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2.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使围绕着哪些方面进行的?【提示】一是他的行伍经历。

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单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就是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

作者用了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20年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的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的调动。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把栏杆拍遍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遂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

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

“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

“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

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

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活生生的“这一个”8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实战演练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活生生的“这一个”8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实战演练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8 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窸窣.(sū) 群英荟萃.(cuì)打颤.(zhàn) 微微颤.动(chàn)B.蛰.居(zhé) 海市蜃.楼(zhé)搔痒.(yǎnɡ) 庠.序之教(xiánɡ)C.山坳.(ào) 说拗.口令(ào)挥.洒(huī) 浑.然一体(hún)D.埋.怨(mán) 埋.没人才(mái)希冀.(jì) 小心翼.翼(yì)解析:选B。

“蜃”应读shè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厉害了,我的国》正是以中国历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的伟大发展为内容,将探索太空、开发深海等这些恢宏工程和背后的人与事________。

这部2018年开年最“厉害”的电影,反映的内容彰显着我国________的非凡实力,影片本身也成为中国影史的又一座里程碑。

对于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________的新时代图景,饶曙光在《今日影评》中表示,可能看过影片的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震撼!影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

影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度带来的自信、中国特色书写的传奇,奏响了一曲万众瞩目的新时代乐章。

在大气磅礴的叙事之外,影片还深切动人地在现实生活中讲述了普通人的点点滴滴,比如那位去西藏扶贫的女孩。

现如今,电影观众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年轻观众更喜欢个性化的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样式,再加之颇具时代感的片名,因此( )。

这是一部和我们的生活________的电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娓娓道来厚积薄发蒸蒸日上息息相关B.侃侃而谈厚积薄发云蒸霞蔚休戚相关C.娓娓道来韬光养晦云蒸霞蔚息息相关D.侃侃而谈韬光养晦蒸蒸日上休戚相关解析:选A。

娓娓道来: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地讲述;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一般用来形容人。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

《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把栏杆拍遍阅读答案,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把栏杆拍遍阅读题

把栏杆拍遍阅读题

.把栏杆拍遍梁衡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从小苦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将印信偷走,准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他又说服耿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部将叛变,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欲为朝廷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就只剩下一支羊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为历史留下一声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④应该说,仍感到一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着名的《破阵子》:赢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里分麾下炙,”。

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中国上下五千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射人先射马,擒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大雪满弓刀”,边塞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贼先擒王”“投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西风塞马”“剑指三秦”、鞭飞渡”、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准备血洒大漠,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二、字形辨识1.⎩⎪⎨⎪⎧ 金ɡ戈游弋 2.⎩⎪⎨⎪⎧ 驰chěnɡ骋聘请 3.⎩⎪⎨⎪⎧ 信笺浅近 4.⎩⎪⎨⎪⎧ 凛然仓廪5.⎩⎪⎨⎪⎧ 干练锻炼挑拣6.⎩⎪⎨⎪⎧ 淬火粉碎醉酒三、词语辨析1.整饬·整顿辨析⎩⎪⎨⎪⎧整饬:使有条理,整顿;整齐,有条理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例句⎩⎪⎨⎪⎧①“自证血铅超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含泪的“笑”里,能促发人们深重的反思:杜绝“血铅超标”,必须先要整饬权力的滥用!②昨天,记者得到消息称,广电总局确实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整顿娱乐节目新政已在制定中。

2.心酸·辛酸辨析⎩⎪⎨⎪⎧ 心酸:心里悲痛。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

例句⎩⎪⎨⎪⎧ 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 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

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赛“逆风飞扬”的背后充满着诸多辛酸与无奈。

3.赋闲·安闲辨析⎩⎪⎨⎪⎧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

安闲:心中无所牵挂。

例句⎩⎪⎨⎪⎧ ①2011年共计有115天假期,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有接近1/3的时间,这些公共停车资源处于“赋闲”状态。

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

四、熟语释义 1.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5.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6.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7.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

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8.振聋发聩:聩:耳聋。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9.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10.变生肘腋:事变发生在切近之处。

肘腋,比喻很近的地方。

一、走近作者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二、相关背景本文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写的是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

辛弃疾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

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屡遭排挤,投闲置散,他报国无门,改而作词,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宗。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据元大德年间刊印的《稼轩长短句》统计),影响极为深远。

梁衡并不是古典文学史学者,亦非治诗词美学的专家,却能围绕辛弃疾其人其词写出如此大气磅礴之作,实在难得。

三、主旨把握本文通过探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以及他的生平经历,联想到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写出了辛弃疾的一生之志及愤慨,抒发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及对辛弃疾空有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惜叹惋,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表达了一种人生的追求与信仰。

四、结构图示1.“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时的动作,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作者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明确:(1)“把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2)通过“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作品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并传达了他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悲愤之心。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2.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明确:(1)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2)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3.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

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

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明确:在文中,“大事”指南宋光复故土的伟业。

“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

“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所说的大事。

而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大理。

1.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2.传形写神,构思奇特本文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者以酣畅的笔墨为词人辛弃疾传形写神,将其豪迈绝伦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

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通过生平事件与时间顺序一一写来,而是抓住词人最为动人心魄的闪光点进行勾勒,并始终将词人的诗词创作的特色、形成过程与其生平交融起来叙写。

作品分别从爱国、忧民、郁郁不得志以及在历史激荡、个体遭遇间所形成的词风等诸方面来突出词人的个性风采。

阅读《把栏杆拍遍》选段,完成1~4题。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④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

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

……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置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⑦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

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⑧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诗,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集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1.文章第③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比或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