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学情分析

本节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3元素。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可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分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本节课设计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物质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原子核电荷数,“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这些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这样让学生对元素的来源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试着让学生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的定义,这样抽象的概念因有了熟悉的物质、原子及数据而具体化。然后再给出“具有不同中子数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氯元素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探究“哪些是同种元素,哪些是不同种元素,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运用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元素符号的意义,实际上是对元

素概念理解的延伸,将宏观和微观统一在一起。本节课设计通过展示氧气、水、二氧化碳物质的微观分子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共同的原子,含有共同的氧元素,然后再让学生讨论“O”表示的意义,并提问为什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通过微观图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符号微观和宏观的意义,再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效果分析

一、课堂导入环节:

在课堂导入中我利用已学知识相对原子质量导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问题,引出新的概念。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目标展示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一起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以任务为契机,引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最后的课堂检测达标率来看,整节课做到了教学评一致性。

二、课前预习环节:

本节课学习的是元素及元素符号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知道元素与生活的联系,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并能了解元素的分类,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及意义。

三、探究“元素概念”环节:

让学生从两组熟悉的物质中说出它们共同的核电荷数,然后“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这些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这样让学生对元素的来源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试着让学生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的定义,这样抽象的概念因有了熟悉的物质、原子及数据而具体化。然后再给出“具有不同中子数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氯元素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探究“哪些是同种元素,哪些是不同种元素,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原子”的内涵,顺理成章学生能归纳得出“同种

元素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最后让学生运用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元素符号环节:

我在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让学生

通过仔细预习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通过对知识的反馈来看,在此环节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例题展示环节:

利用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已学习的元素知识进行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实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化学知识学习的理念。

六、我的收获与成功环节:

通过本环节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能力。

七、达标测评环节:

对当堂的知识进行了反馈,落实了基础,提升了能力。

八、课后提示环节:

利用此环节进行课后的巩固与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为下节课打

好基础。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夯实了知识,提升了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多种能力。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3 元素。本课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及其符号是化学的灵魂,让学生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入门。

将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是现代化学的观点,是在了解原子和原子结构之后,人们对组成物质基本成分的进一步认识。考虑到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这一概念不仅需要原子和原子结构方面的适应基础,

还需要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教科书首先从较易上手的宏观层面,通过类比构成英文单词的26个字母,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上认识元素,说明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元素概念的具体应用;接着,再从微观粒子角度进一步分析几种物质组成,说明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从同一事物的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自然地将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与构成物质的一类原子联系起来,突出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在明晰元素概念之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自主的得出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也不变得结论,是学生在提高对元素概念认识的同时,体验学习方法和观念的梳理过程。

教科书中有关地壳中的元素和生物细胞中的元素(资料卡片)的介绍,意在丰富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了解化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化学的价值。

最后,教科书通过图3-18所示的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适时将学生学过的各种微观粒子和元素概念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以期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适时进行知识小结的良好习惯。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教科书用不长的篇幅,以简明的文字和活泼的卡通图表示了三层意思:元素符号的作用、写法和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