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2)生物膜系统:只要是指单位膜构成的细胞质膜和由单位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环节。

4)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发育与调控,以及细胞间关系和在整个生命体中的作用。

5)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到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6)分子开关:是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分子机制的蛋白质分子。

7)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结束生命的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及某些病理过程中。

8)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骨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9)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质装配而成的胞内网架系统,广泛分布于细胞结构的各个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合理排布中起支架作用。

10)蛋白质分选:新生肽由其合成部位正确地运转到其行使功能部位的过程,包括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和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

(合成的蛋白质只有转运至细胞的正确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11)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拟核:原核细胞仅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质内含有DNA区域,但无被膜包围,该区域称为拟核。

2.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一明”的铁轨样形态,称为单位膜。

3.脂质体:膜脂都是两亲性分子,具有亲水的极性头部和疏水的非极性尾部。

当这些两亲性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它们就聚集起来,使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亲水的头部露在外面与水接触,形成双分子层。

为了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自我封闭的脂质体。

4.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方式。

5.自由扩散:不需要跨膜运输蛋白协助,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能量的一种跨膜转运方式。

6.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不能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7.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8.內吞作用:又称胞吞作用或入胞作用,它是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分为,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9.核孔复合体:核空上镶嵌有复杂的结构,它是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殊的方式排列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

10.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

它与中间纤维及核骨架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体系。

11.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是一类在细胞质中合成,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的蛋白质,通常它们是4~8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来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核内,该序列称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

12.常染色质:是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细丝。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根本单位,这一根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根底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兴旺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拟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说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细胞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至关重要。

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代谢、生长、分化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等能力。

二、细胞膜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

它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细胞膜具有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功能。

三、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是一种半透明的胶体溶液,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四、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

常见的细胞器有: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能量。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内质网: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光面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4、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运输到细胞的特定部位。

5、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6、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五、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

它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等部分组成。

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时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六、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拟核:在细胞质内含有DNA区域,但无被膜包围,该区域一般称为拟核。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它是所有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的总和。

3、复合糖:细胞中寡糖或多糖存在的主要形式有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这些复合产物也成为复合糖。

4、被动扩散: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故也称为被动扩散。

5、被动运输:多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溶质穿膜转运时不消耗能量,称其为被动运输。

6、主动运输:细胞也需要逆电化学梯度转运一些溶质,这时不但需要运输蛋白的参与,还需要消耗能量,这种细胞膜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来驱动物质的逆浓度梯度的转运称为主动运输。

7、内膜系统:是细胞之中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转运小泡以及核膜等功能结构。

还有过氧化物酶体。

8、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9、网质蛋白:是普遍存在于内质网网腔中的一类蛋白质。

驻留信号可通过与内质网膜上相应受体的识别结合而驻留于内质网腔不被转运。

10、肌质网:在肌细胞中,十分发达的光面内质网特化为一种特殊的结构——肌质网。

11、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12、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13、转录:是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分子的过程,是细胞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14、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15、基因组:实质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的总和,它含有一个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第三章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3.1细胞膜和细胞表面unit menmbrane单位膜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

糖类附在膜外表面。

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细胞表面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细胞外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

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

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

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名次解释1.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H、电子的酶体系。

2. 氧化磷酸化:指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能量的转移过程与ADP的磷酸化过程结合起来,而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又称为氧化磷酸化偶联。

3. 核孔复合体:是内外核膜融合产生的圆环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

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和若干纤维。

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4. 核纤层:位于内层核膜内侧,由三种核纤维蛋白形成的立体纤维网络状结构,核纤维蛋白属中间纤维蛋白。

核纤层通过蛋白质嵌入到内层核膜,与中间纤维、核骨架相连。

作用是为核膜及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参与核膜的解体和重建,维持核孔位置,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5.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体和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其化学组成多数为非组蛋白性的纤维蛋白,但含有少量RNA。

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支架,参与基因转录过程,参与染色体和核膜的构建,参与病毒复制。

6.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与DNA连续纤维组成的圆盘状颗粒,被称为染色质组装的一级结构。

核小体串珠的形成使DNA分子压缩了7倍。

7. 螺线管:是染色体组装的二级结构,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的中空结构,螺线管的形成使核小体串珠结构压缩了约6倍。

8.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端粒DNA和蛋白质构成。

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同源染色体的正确配对。

9. 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纺锤丝,纺锤体,有DNA复制,形成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的暂时性细胞结构——有丝分裂器。

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

如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被膜、过氧化酶体等。

2、非膜相结构: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如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核骨架、核基质、细胞基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中心体等。

3、拟核:原核细胞内含有区域,但由于没有被核膜包围,这个区域称为拟核。

4、中膜体: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 它是原核细胞质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其中有小泡和细管样结构,含有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类物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

5、胞质溶胶:即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或称为胞质溶胶。

6、生物膜:现在人们把质膜和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7、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细胞膜和胞质溶胶层三者构成,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部位。

8、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已丧失某些独立性,而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为达到各细胞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9、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它是由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的点状融合构成的一个封闭带。

10、间隙连接: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细胞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子对接把相邻细胞连在一起,相邻细胞之间约有3nm的间隙,故间隙连接处可见七层结构(四暗夹三明)。

11、锚定连接:是由一个细胞骨架系统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细胞外基质相连接而成的。

12、黏着带:常位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由黏合连接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其特点是相邻质膜并不融合,而隔以15~20nm的间隙,介于紧密连接与桥粒之间,所以黏着带又被称为中间连接。

13、黏着斑:是细胞以点状接触的形式,借助于肌动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相邻。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指用细胞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和其疾病关系的科学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3、配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

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4、残留小体: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作用底物消化、分解作用之后,尚会有一些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其中。

随着酶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至最终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的终末状态。

5、马达蛋白:利用ATP 水解酶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7、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

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8、紧密连接:是相邻细胞间局部紧密结合,在连接处,两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组成对应的封闭链,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cel间隙,防止胞外物质通过间隙进入组织,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9、桥粒:上皮细胞等细胞间结合的一种形式,是细胞膜上直径约为0.5微米的圆形区域,在切面上可以看到二个相连的细胞膜之间有相距20—25毫微米严格平行的细胞间隙。

桥粒有增强细胞间结合的效能。

10、粘着带:粘着带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靠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而将物质以浓度高的一侧经细胞膜转运至浓度低的一侧胞吞作用:对称入胞作用或内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初级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成熟面芽生而形成的新生溶酶体只含有水解酶不含底物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底物融合形成的,含水解酶和底物成熟促进因子MPF):是一种在G2期形成的,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包括CyclinB和Cdk1蛋白质分选:新合成的蛋白质被特异地分送到需要它的靶部位的现象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有完整胞膜的内含胞质细胞器及染色质片断的球形结构单能性:细胞只具有特定细胞系分化的能力,这种细胞分化的潜能是单能性多能细胞:三胚层的分化潜能虽然进一步局限,失去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但仍具有发育成多种表型的能力,这种细胞叫多能细胞(↓电子镜下,都表现为“暗-明-暗”的结构特征)单位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所有由膜组成的结构(统称膜相结构)的膜的垂直切面在高倍放大的第二信使:细胞膜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的能介导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物质,如c AMP, cGMP, Ca2+, DAG, IP3等。

第二信使的作用:对细胞外信号起转换和放大G0期:就是静止期,有些细胞从G1期中退出细胞周期,不进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当受到一定刺激后,即可进入细胞周期,开始进行分裂G蛋白:全称为鸟苷酸结合蛋白,一般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特征①由αβγ等三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的异聚体②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并具有GTP酶的活性能将与之结合的GTP分解形成的GDP③其本身的构象改变可进一步激活效应蛋白,使后者活化,实现了把细胞外的信号传递给细胞内的过程管家基因:对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此类基因称固有分泌(结构性分泌):指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被包装入高尔基体的分泌囊中,随即很快被运送到质膜处,分泌到细胞外,这种分泌过程普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Hayflick限制:正常细胞增殖能力是有一定界限的细胞最大的分裂次数即:Hayflick界限核仁组织者:核仁内染色质DNA上含有成串排列的rRNA基因即rDNA(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13,14,15,21,22号染色体上),这些基因通过高速的转录,可产生rRNA进而在组成,形成核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细胞的概念和分子基础原生质(protoplasm):细胞内的物质总称,其构成基础主要包括无机分子、有机分子和有机大分子。

第三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分辨率(resolution,R):是指在人眼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小间隔。

差速离心法(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通过一系列递增速度的离心,即由低速到高速逐渐沉降分离,将不同大小颗粒分离的方法。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将从活体中分离的细胞或其他建系细胞,在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的条件下(无菌、适当的培养基和温度)培养,使其能继续生存、生长甚至增殖的一种方法。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细胞进行培养。

传代培养(secondary culture):是指适应了体外生长的原代细胞按1:2以上比例进行的连续扩大培养。

细胞系(cell line):是在传代过程中由原代细胞培养经过初步纯化,获得的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第四章细胞膜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由脂双层(lipid bilayer)构成基本结构,也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真核细胞中,除了包围细胞的细胞膜(质膜)以外,细胞内还具有非常丰富的与细胞膜相类似的膜性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等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膜与细胞膜的统称,也称单位膜(biomembrane)。

胆固醇(cholesterol):是细胞膜中另一类重要的脂类物质。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p156)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途径)和结果, 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强调信号的接受与放大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受体;④活化受体启动靶细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⑤细胞内信号作用于效应分子,进行逐步放大的级联反应,引起效应。

⑥信号的解除,细胞反应终止。

受体(receptor)(p158)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根据存在部位分为:①细胞内受体(intercellular receptor)离子通道耦联受体②细胞表面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GPCR)(cell-surface receptor) 酶联受体G蛋白G蛋白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位于质膜胞浆一侧,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约为2nm,中间位电子密度低的明线,约为3.5nm,总厚度为7.5 nm,这种“暗-明-暗”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生物膜结构的模型,它认为生物膜是磷脂以疏水作用形成的双分子层为骨架,磷脂分子是流动性的,可以发生侧移、翻转等。

蛋白质分子镶嵌于双分子层的骨架中,可能全部埋藏或者部分埋藏,埋藏的部分是疏水的,同样,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膜上自由移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1、医学细胞生物学:从细胞角度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分化、发育与生长、遗传与变异、健康与疾病、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物学现象。

以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同疾病发生关系的原理2、单位膜:生物膜在电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3、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主要方式有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4、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膜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需要消耗能量。

5、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不消耗细胞代谢能,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运输速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且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

6、易化扩散:在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下,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具有选择性、特异性、饱和性。

存在最大的转运速度,可被竞争性抑制剂阻断,也可以被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

7、离子通道扩散:介导被动运输,对被转运的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数不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8、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 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9、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可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10胞吐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入胞作用。

指细胞将合成的外输性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1 吞噬作用: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摄入直径大于250nm的颗粒物质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

12 吞饮作用:细胞膜凹陷,非特异性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13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为细胞提供了可选择性、高效地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

14 结构性分泌途径:一些外分泌性物质在内质网合成后,立即转运到高尓基复合体,经修饰、浓缩、分选后,装入分泌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的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物过程的科学领域。

下面是对细胞生物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的解释:1. 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包裹着细胞的薄层膜,由双层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起到保护细胞内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间通讯的作用。

2. 细胞核(Cell Nucleus):细胞核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含有细胞遗传信息的DNA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RNA。

细胞核扮演着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角色。

3. 基因(Gene):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段,携带特定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4. RNA(Ribonucleic Acid):RNA是一类核酸分子,作为DNA的一种转录产物,在细胞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RNA担任信息传导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角色。

5. 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生物高分子,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功能分子。

细胞内的大部分生物化学反应都依赖蛋白质的催化作用,蛋白质还参与细胞结构构建、信号传导、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6. 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结构,它们携带着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母。

7.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表达是指从DNA到蛋白质的信息转换过程。

包括基因的转录(产生RNA)、剪接(处理RNA前体)、翻译(合成蛋白质)等步骤。

8. 组织(Tissue):组织是一种由具有相似形态和功能的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结构。

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具有不同的细胞构成和生理功能。

9.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计划性的细胞自死过程。

细胞凋亡对于维持组织的内稳态、清除受损细胞和调节发育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10. 代谢(Metabolism):代谢是指细胞中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三章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3.1细胞膜和细胞表面unit menmbrane单位膜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

糖类附在膜外表面。

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细胞表面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细胞外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

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

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

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细胞生物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重要的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以及生长、繁殖和变化规律的科学领域。

在细胞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涉及到细胞的组成、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一些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名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细胞生物学知识。

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隔离屏障,它由脂质双层构成,具有选择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除了保护和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外,还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信息传递。

在细胞膜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它们承担信号传递、物质运输和细胞附着等功能,使细胞膜具有了更多的生物学功能。

二、细胞核(Cell Nucleus)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内的DNA分为染色质和核仁两种形式。

染色质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核仁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还通过核孔与细胞质相连,使遗传物质能够传递到细胞质内,并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繁殖等重要过程。

三、线粒体(Mitochondria)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的主要生产场所,也被称为“细胞的动力站”。

线粒体分为内膜和外膜两部分,内膜上有很多折叠的嵴(Cristae),这些嵴上富含能产生ATP 的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线粒体还参与脂类和某些氨基酸的合成,以及调节细胞的凋亡等重要功能。

四、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内质网是细胞质内一种被平面膜片所围成的连续腔道系统,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有许多颗粒状的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滑面内质网则主要参与脂类和部分蛋白质的合成。

内质网还参与细胞质内物质的转运和质膜的合成,对于维持细胞内平衡和调控细胞的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五、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是细胞中的一个复合体结构,由一系列的扁平囊泡组成。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它包括细胞增殖期和细胞消亡期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增殖期又包括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时期。

2.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新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到许多生物学过程,如 DNA 复制、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

3.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和分裂过程中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细胞增殖的必然结果,也是细胞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之一。

4.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发生的自发性死亡。

它是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的平衡。

5. 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指细胞周围的基质,包括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一些多糖物质等。

它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形态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6.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指细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内生物学过程的过程。

7.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细胞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细胞基因组是指细胞中所含有的所有基因及其序列。

8. 转录后修饰:转录后修饰是指是指在 DNA 复制和 RNA 转录过程中,对基因序列进行修饰的过程。

这些修饰对于基因表达和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9.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指细胞在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10.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指能够识别和攻击外来入侵者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这些名词解释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menmbrane单位膜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

糖类附在膜外表面。

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 e细胞表面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 oat细胞外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

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 cule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

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

liposome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Endomembrane内膜系统位于细胞之中的膜性结构将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执行不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小泡和液泡等,统称为内膜系统。

lysosome溶酶体一层单位膜构成,囊泡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matrix 基质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之为基质。

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即A TP酶复合体。

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 P磷酸化生成A TP。

molec ular c haper one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A site。

A部位也称氨酰基部位或受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 site。

P部位又称肽酰基部位或供位,主要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是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tRNA 释放的部位。

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小亚基必需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常常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分子上,称为多聚核糖体。

chromatin染色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 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chromosome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借以保证D NA被准确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对物种遗传性状稳定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nuclear sk eleton核骨架它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一个纤维网架结构。

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nuclear la mina核纤层内层核膜靠核质一侧的一层由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称为核纤层。

核仁周期指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过程。

karyotype核型是指某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loop model襻环模型该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外基质: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

包括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等。

basement me mbrane基底膜上皮细胞下面特化的细胞外基质,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等构成的网状结构。

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GAG氨基聚糖: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中是半乳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无分支长链多糖。

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6种。

anchorage dependence锚定依赖性正常真核细胞除了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黏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锚定依赖性。

simple diffusion 单纯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不依靠专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质在膜的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即可发生的最简单的运输方式。

ligand-gated c hannel 配体闸门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结合时发生反应,引起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时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配体闸门通道voltage-gated cha nnel电压闸门通道仅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才开放的闸门通道称为电压闸门通道carrier protein载体蛋白是镶嵌于膜上的运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能特异的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结合。

facilitated diffusion帮助扩散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而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帮助扩散。

Membrane flow膜流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co-transport伴随运输有些物质逆浓度主动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 TP水解,而是由离子浓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

人们把这种由Na+等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称为伴随运输。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 tion结构性分泌途径:在真核细胞中不断产生分泌蛋白,它们合成后立即包装如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调节性分泌途径一些细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储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收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时,分泌囊泡才移到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囊泡中分泌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

signal patc h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一种膜蛋白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

其结构特征包括:1、一条多肽链构成,7个跨膜的α螺旋区;2、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内;3、N端有糖基化位点,C端的第三袢环和C端有磷酸化位点。

G protein.G蛋白是一类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偶联的、能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蛋白亚基组成,有GTP酶的活性,可结合GD P。

G蛋白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进而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的的传递。

adeny late cyc lase, A C腺苷酸环化酶:是G蛋白的效应蛋白,可催化A T P生成cAM P,是c AM P信号传递系统的关键酶。

cellular r espiration细胞呼吸: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逐步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 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也称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

substrate-lev el phosphor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上使其磷酸化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 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A TP合成的一种机制。

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传递中的自由能差造成H+穿膜传递,暂时转变为横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

然后,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 TP合酶,催化AD P磷酸化成A TP。

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它们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质子和电子。

A TP synthase A TP合酶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球形基粒,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电子能量用于使AD P磷酸化成A TP的关键装置,是多种多肽结构的复合体,称为A TP合酶。

分为头部、柄部、基片。

axonal transport轴突运输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目前已知的轴突运输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

acrosomal reaction顶体反应卵细胞表面覆盖着胶状物,为了越过这道屏障,精子细胞首先伸出一个顶体突起,穿透胶质层和卵黄层,使精卵细胞膜融合而完成受精,这个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kinesin驱动蛋白:是微管动力蛋白,其分子结构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聚合而成。

myosin肌球蛋白:微丝的动力蛋白,每个肌球蛋白分子有一条重链和数条轻链组成,分为头部、颈部、尾部。

dynein动位蛋白:微管动力蛋白,包括胞质动位蛋白和纤毛动位蛋白。

transposon转座子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或者在不同染色体之间移动,又称为移动基因。

gap gene间隔基因:基因转录区中位于编码基因之间的,与蛋白质翻译无关的序列。

overlapping gene重叠基因:同一D NA序列中2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互重叠。

split g ene割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中,编码序列常常被非编码序列隔断,呈现分裂状。

genetic codon遗传密码: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排列形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形成,所有的密码子统称遗传密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