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与技术体系

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与技术体系
的理论 , 它改变 了经 济增长 只能靠 消耗和枯 竭生态环 境资源 和资源 、 能源不 问断地变成 废物来换 取经济 发 的传统模式 , 提 出了一个资源 和生 态环境融合 发展 的
论[ 1 2 - 1 3 1 ; 刘玉升 以生态学 的腐食 食物链 理论 为基 础 , 提 出“ 构 建 腐 屑生 态体 系 、 开辟 农 业生 产 新 战场 ” 的观 点[ 1 4 J ; 并论述 了大农 业的构 成[ 1 5 J 。大农业观 由三色农业 体系与腐屑生态体 系构成 , 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 相互 渗透 、 互 为资源 、 互 为条件 , 有 时也存在 重叠或交叉 重
针对严 峻的资源 匮乏 与生 态破坏 、 环境 污染危机 , 世界各 国都在认 真思考 、 积 极寻找摆脱 困境 的突 围之
路。 从2 0 世纪 8 0 年代开始 , 在联合 国框架下 召开了许
多 重要会议 , 相 继提 出了人 类“ 可持续 发展 ” 的战略 目 标 。循环经济 即是这一 战略发展 背景 下的内容之一 。
济产 品, 将排除“ 废弃物” 所导致 的“ 环境污染” 。 大农 业循 环 经济 理论全 面指 导人 们不 仅对 由三 大生 物资源构成 的生食食物链 , 而且应对 以腐屑 为链 端 的腐食 食物链进 行全面开发 , 同时充分发 掘其生 态
循环转化功能 , 促进生物质资源 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 推 动大农 业循环 经济的发展 , 只能依靠 科学 和技
下脚 料 、 畜禽粪 尿和 褥草 、 屠 宰场 内肉类加 工厂 的废
物 、水产业的废物 以及不 同品种 的食用菌栽培后 的废
弃基质等 。 在 工农业生产过程 中 , 有 机废弃物 的形成 是一个 必然 的结果 , 关键在 于寻求开发 和利用腐 屑 资

最新-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精品

最新-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精品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发展评价一、引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突出地位。

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规划》中将推动循环发展作为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可见,循环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在人类的所有经济生产活动中,农业无疑是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它是直接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活动。

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与自然界形成了最广泛最有生命活力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关系,因此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研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循环经济概述1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排放量,使经济系统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

探索绿色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实践

探索绿色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实践

探索绿色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实践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框架下,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它倡导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以及提升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效率,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农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循环利用”为基本原则,强调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

这包括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以及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和抗病性等。

通过这些措施,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还维护了生态平衡。

二、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各环节入手,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首先,在生产环节,推广有机耕作、绿色防控等环保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其次,在加工环节,鼓励使用低碳节能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再次,在销售与消费环节,倡导绿色包装和适度消费,减少食物浪费。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实际效益实施农业循环经济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方式,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产出率。

此外,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产业,也能为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农业循环经济前景广阔,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对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采用循环经济模式。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循环经济的农产品市场,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总结而言,农业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实践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我们能够确保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
柱塞式喷油泵
4. 快开快闭的保证(凸轮、喷油 器、高压系统、出油阀)
a. 没有出油阀的情况 b. 希望:供油压力迅速提高、迅 速下降。
c. 出油阀工作原理
油腔内压力↗>弹力→开 ←压力已经较大;
油腔压力↘<弹力→关← 压力依然大→喷油器关闭不可靠 →二次喷射
软密封的作用:等容出油阀。
d. 等容出油阀结构:
两个密封带(锥面“刚 性”;环带“软密封”)
.
柱塞式喷油泵
4. 快开快闭的保证(凸轮、喷油器、高压系统、出油阀)
e.等容出油阀的缺点:
易使管内压力太低(不喷油时),压力变化大, 变形大,不利于P提高;
f.油管内的残余压力:
要保证快开快闭,还要保证关闭可靠:关时,油 管内的残余压力不能太高(关闭不可靠、易二次喷射) 也不能太低(压力变化大,变形大,不利于P提高)
1=从膜片腔过来的燃油 2=高压电磁阀 3=径向柱塞高压泵
4=滚子
5=柱塞
6=凸轮环
.
高压的产生
1=滚子
2=高压腔
3=柱塞
.
4=凸轮环
油量分配过程(机械式)
.
2.径向压缩式分配泵特点
优点:
凸轮的升程小,有利于提高柴油机转速; 没有柱塞弹簧,靠离心力回位,适于高速机; 柱塞行程小,磨损小、寿命长 精密件少,零件少,结构紧凑,成本低;尺寸小,重量轻 用进油节流控制油量 无滚动轴承,不用专门润滑 高度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第一节 柴油机喷油泵
一. 传统喷油泵的缺点(柱塞式、转子分配式) 二. P型泵与单体泵 三. 泵喷嘴 四. P-T燃油供油系统 五. 高压共轨供油系统
目的与要求:
1.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特点、优缺点 2. 喷油泵改进、发展的思路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VS
资源化利用
通过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 、能源等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 源化。
03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
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资源循环型
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的农业模 式,通过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 资源循环利用来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生态农业型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注重生态系统 整体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 生态工程、生态技术等手段实现农 业可持续发展。
0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
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的高效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强调对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 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废弃物产生
通过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 压力。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的维护
产业协同
未来农业循环经济将更加注重产业协同,通过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 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了农业 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现状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构建生态农业系统 、推广有机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国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意义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化 学品的过度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生态系统。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1 循环农业理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环农业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以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通过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等的综合约束下,应用产业经济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原理,按照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则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的“零排放”,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30]。

1.1 循环经济学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何尧军等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为3R 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3R原则中减量化原则针对输入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达到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针对使用过程,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针对输出端,把社会消费领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

在循环农业中,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循环农业要求尽量做到外界物质能量输入的减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投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资源——利用——资源”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30]。

1.2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31]。

尹昌斌指出“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当今时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高产高效,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理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这种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链条。

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一家农场可以同时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

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这样一来,既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和浪费,又降低了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

再比如,沼气池的应用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

农村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废弃物、人畜粪便等投入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做饭等。

而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施用于农田,增加土壤的养分。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还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用于灌溉或者养殖,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也是关键环节。

除了前面提到的秸秆和粪便,还有废弃的果蔬、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

这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加工处理,制成生物质能源、饲料、有机肥料或者用于生产工业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降低了购买这些物资的费用。

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水质恶化等问题。

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减少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业循环经济对产量可持续性

农业循环经济对产量可持续性

农业循环经济对产量可持续性一、农业循环经济概述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通过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1.1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它倡导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策略实施农业循环经济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农业循环经济对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保障农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

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

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循环经济强调生态平衡,通过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增强其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保障产量的稳定性。

2.3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循环经济鼓励技术创新,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4 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农业循环经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一、大农业观的提出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最近在其专著中指出:21 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将出现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浪潮农业”。

按照托夫勒的解释,第一次浪潮农业是手工作业的小农经济;第二次浪潮农业是在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后,人类大规模地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第三次浪潮农业是在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使农业生产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托夫勒认为,面对“第三次浪潮农业”的到来,为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正在加紧策划,而财大气粗的投资家已经做好新一轮资本转移的准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是商品国际化革命,第五次是现在尚在进行的信息革命。

钱学森认为大农业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将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并明确提出“ 21 世纪30 年代,人类社会将进入第六次产业革命,即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主战场在大农业”。

并先后于1991 年10 月21 日、1994 年1 月28 日、1994 年报1 月给我国海洋经济学家、战略学家张海峰三封亲笔信,共同商榷提出发展“大农业”的观点,即农业、海业、林业、草业、沙业等 5 业并举,以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富裕农民,推动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

钱老的“大农业观”也得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等老一辈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几年来的科学运作现已正式被中国太平洋学会执行会长张海峰推出,并充分分析了当代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站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实行“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战略。

以创新产业和良性循环经济为指导,开辟农业产业化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新体制,寻找发展农村经济新突破口,以山东农业大学著名昆虫学家刘玉升教授培育的优质黄粉虫和世界领先技术为先导,由中国大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以川和招贤镇党委书记来永超等将黄粉虫养殖上升为产业化,并创建了黄粉虫招贤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已初露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模式。

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

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

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原材料,也对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什么是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例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还田、饲料加工或生物质能源生产,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常见实践。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化肥、农药等物资。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比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农田中的剩余养分进行精准管理,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减少环境污染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随意排放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给土壤、水体和大气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而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沼气池技术可以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和沼液,沼气可用于能源供应,沼液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为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循环经济模式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下,减少了化学物质的投入,更多地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手段,有助于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涨。

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交叉学科原则,通过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农业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最大化。

简单说来,就是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为什么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1、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采用生态合理的方式实现企业生产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保护环境农业循环经济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交叉学科原则,通过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农业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最大化。

简单说来,就是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增加农村就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在农村地区兴建养殖场、加工厂等农业企业,拓展农村就业机会,繁荣农村经济。

4、拓展农业产业链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农业产业链更为完善,拓展农业产业链。

例如,农业生产剩余部分通过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可以运用于生产农副产品的再生产、农村旅游等领域。

三、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1、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之一。

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可以为农产品赋予更高的附加值。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3、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步骤之一。

减少排放农业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能够保护环境,也可以利用排放废气中的温热能源和废水中的有益物质等资源。

4、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保障农业废水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废水回收利用率,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

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用仅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8%的人口。

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

农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严重违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因此,为了经济的全方位的、快速的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循环性的农业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

一、循环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我国要快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这样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循环经济的提出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技的大系统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这一观点在当前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

2.可持续发展理论80年代初,在传统常规农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主张能够公平分配资源,既满足当代人之间又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基本需求,主张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0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畜 禽粪便、废水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
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转化 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资源,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瓶颈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废弃物处理、资源 化利用等,目前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 和创新。
社会认知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但目前社会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充分,缺乏广泛的共识 和支持。
发展前景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 循环经济将不断突破技术瓶 颈,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 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
地膜再利用
回收后的地膜可以进行清 洗、消毒等处理,再用于 农业生产。
03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 法规
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地位、原 则和规范,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 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提供税收优惠、 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 项目。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创新性的技术和模式,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业态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共赢性
长期性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双赢,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 投入,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需要走向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和推动。

一、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综合利用。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许多资源被浪费或者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比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料,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处理并重新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发展生物质能源。

因此,农业循环经济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推动废弃物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二、生产与生态并重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应当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有机耕作、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三、产业链全面升级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单一农作物或单一畜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倡多元化种植和养殖,形成多元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比如在农田中种植果树或者蔬菜,和养殖家禽或水产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供需协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实现供需协调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中,供求关系容易失衡,导致库存积压或者价格波动。

而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订单农业,实现农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保障农产品的畅销和稳定价格。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还需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和农户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五、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

《农业循环经济》课件

《农业循环经济》课件

《农业循环经济》PPT课 件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资 源,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经济模式。
什么是农业循环经济
1
定义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作物、能源和资本的循环利用, 以达到资源最大化的效益。
2
特点
农业循环经济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
1 减少浪费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保护环境
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过程,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 的质量和数量。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循环经 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包括 生物技术、节能技术等。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积极的政策支持, 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循环经济。
结语
意义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期望
希望通过这个PPT课件,能够增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了解,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分类
农业物质循环经济
通过循环再利用农业废弃物 和有机肥料等物质资源,实 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农业能源循环经济
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 源,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 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的自给 自足。
农业资本循环经济
通过农业投入品的循环利用, 减少投资成本,提高农业经 济效益。
农业循环经济的优点
有机农业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循环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循环经济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循环、能源循环和产业链循环等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循环利用、资源共享、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综合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注重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废物处理、肥料制造、能源利用等多种功能。

2.生态环境友好。

农业循环经济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多产业互动。

农业循环经济能够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优化。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挑战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中,一些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推广生态农业、开展农村废弃物处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有待提高。

其次,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应加强研发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链优化水平。

2.完善政策法规。

应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3.鼓励企业参与。

应鼓励企业投资和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优化。

4.加强教育宣传。

应加强农民和社会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

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为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概念、特点、实施方法、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特点1. 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等,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浪费。

2. 废弃物再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被再次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等。

3. 低碳环保:采取低碳技术,在种植、养殖等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多种经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多种经营,通过多年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法1. 循环农业:采用循环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肥料、生物除草剂、生物杀虫剂等,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农产品加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如果蔬渣制成饲料等。

3. 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处理,如制成有机肥料或发酵制成饲料等。

4. 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或制成燃料等。

四、优势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 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低碳技术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多种经营和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探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探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探讨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收和认可的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目前循环经济的核心环节,实现了传统粗放式农业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

基于此,开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原则(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农业循环经济指的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和周围的环境,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条件,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形成一个内部循环,避免农业资源无故浪费,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生态环境破坏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和传统粗放式农业经济相比,农业循环经济非常重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走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遵循的原则1.减量化减量化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以提升资源生产率、能源利用率为最终的目标。

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起始端,就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用自然、绿色、环保的能源来代替可再生资源,从而最大限度上减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消耗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减量化主要体现在节水、节地、节能、节电、节肥等方面。

2.再利用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核心内容是尽量多次使用购买东西或者事物,比如:农产品加工后必然会产生附属产品和其他废弃物,可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附属产品和废弃物进行成分分析,再研发新的产品,拓宽农产品产业链,实现不断增值。

再利用既能降低农业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还能实现废弃物再利用,扩大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再循环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会形成大量微生物资源,如果应用得当,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和资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改善,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目标
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原则
再循环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目标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和过程,减少对资源、 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 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
通过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活动,实现各类资源的 多次利用,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传统能源的依赖。
废弃物资源化
废弃物分类处理
对农作物残留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堆肥化处理
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用于土地改良和农作物种植。
能源化利用
将不能直接利用的废弃物进行能源化利用,如生 产沼气、生物质能等。
生态产业链构建
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 生态产业链。
案例二:某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总结词
该模式通过多元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提 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 境污染问题,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VS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农作物秸秆,采用综合利用模 式,将其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饲料、纸 张等产品。同时,该模式还通过开展秸秆 还田试验和推广,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和农业生产效益。此外,该模式还促进了 秸秆收集、运输和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感谢观看
THANKS
06
农业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总结词
该模式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农业废弃物,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 等资源,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该模式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农业观的提出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最近在其专著中指出:21 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将出现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浪潮农业”。

按照托夫勒的解释,第一次浪潮农业是手工作业的小农经济;第二次浪潮农业是在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后,人类大规模地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第三次浪潮农业是在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使农业生产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托夫勒认为,面对“第三次浪潮农业”的到来,为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正在加紧策划,而财大气粗的投资家已经做好新一轮资本转移的准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是商品国际化革命,第五次是现在尚在进行的信息革命。

钱学森认为大农业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将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并明确提出“ 21 世纪30 年代,人类社会将进入第六次产业革命,即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主战场在大农业”。

并先后于1991 年10 月21 日、1994 年1 月28 日、1994 年报1 月给我国海洋经济学家、战略学家张海峰三封亲笔信,共同商榷提出发展“大农业”的观点,即农业、海业、林业、草业、沙业等 5 业并举,以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富裕农民,推动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

钱老的“大农业观”也得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等老一辈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几年来的科学运作现已正式被中国太平洋学会执行会长张海峰推出,并充分分析了当代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站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实行“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战略。

以创新产业和良性循环经济为指导,开辟农业产业化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新体制,寻找发展农村经济新突破口,以山东农业大学著名昆虫学家刘玉升教授培育的优质黄粉虫和世界领先技术为先导,由中国大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以川和招贤镇党委书记来永超等将黄粉虫养殖上升为产业化,并创建了黄粉虫招贤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已初露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模式。

几千年来,我国农业已有很大发展,现已形成以粮油棉为主体的种植业,以猪牛羊为主体的禽畜养殖业,由这两大产业形成传统农业。

如果把以黄粉虫为主体的昆虫养殖业做好、做大、做强发展为现代的第三大类产业,由此引发一些新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突破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现代大农业。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和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发展经济,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理念核心是把传统“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 的“ 单向单环式” 的线性经济,改造成“ 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 的“ 多向多环式” 与“ 多向循环式” 相结合的反馈经济及循环经济综合模式。

循环经济倡导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到了指导作用。

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 双赢” 的理论,它改变了经济增长只能靠消耗和枯竭生态环境资源和资源、能源不间断地变成废物来换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大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大农业生产领域中,全面开发生食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使大农业资源体系中提供经济产品的每一环节所辅产的非经济产品均成为下一环节的利用“ 原料” ,形成范围大小不同、层次高低不同的循环利用途径,最大限度地获取符合人类利益要求的经济产品,将排除“ 废弃物” 所导致的“ 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包含一个循环原则,两条食物链,三大生物资源。

一个循环原则就是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依据生产功能——利用功能——转化功能之间的关系,生生不息,无限循环。

生态学上将来自植物的食物能转化为一连串重复取食与被取食的有机体,称作食物链,每一次转化,大部分的潜能(80 %一90 %) 化为热消失了。

因此,在这个顺序中的梯级或环节的数目是有限度的,通常为4—5 级。

食物链越短( 或有机体越靠近链的开端) ,可用的能量就越大。

食物链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放牧( 生食) 食物链(qrazingfoodChain) ,以绿色植物为基础到食草动物( 即以活的植物为食的动物) 进而到食肉动物( 即以动物为食) ,这条食物链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传统途径;腐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Chain) ,从死的有机物到微生物,接着到摄食腐屑生物及它们的捕食者。

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缓慢地消耗腐屑是异氧生物利用初级生产的主要途径。

因此,人类通过开发腐屑食物链,能够从自然系统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获,应视之为与生食食物链相并的农业生产途径,这样做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并不大,而且具有补充和调节的价值。

构建腐屑生态系统,开发腐屑食物链,开辟各种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途径,是促进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与技术领域。

我国古代对食物链的认识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地球生物界由三大类生物组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动、植物资源的部分种类已被人类开发转化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中心内容的传统农业。

地球上三大类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被人类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微生物的生态转化功能具有比资源价值本身更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关键在于寻求开发和利用腐屑资源的理论与技术。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与产业化推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依据环境科学循环经济理论的理念,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应是农业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所谓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加工系统,使农业产品从生产设计、生产过程、制造( 采获、加工) 、包装、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与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清洁生产适用于所有的产业。

“ 工业型农业” 的含义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工业生产或工程管理的办法来组织引导并协调农业生产和经营;或者把农业作为一个工程,借鉴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评估等办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制,保证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 工业型农业” 从管理上把农业当作工商企业一样的产业来对待,是对农业产业本质的一种认识论上的升华。

正在兴起的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应该是“ 工业型农业” 的集中体现。

五、大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成“三色农业”体系与腐屑生态体系共同构成大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各组成部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互为资源、互为条件的,有时也存在重叠或交叉重叠的复杂关系。

六、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特点的分析(一)开发三大生物资源,促进各业并举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人们不但对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生物资源构成的生食食物链大力开发,而且对以腐屑为链端的腐食食物链进行全面开发,同时充分发掘其生态循环转化功能,促进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二)充分利用各种生产环境,构建三色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的活力来自新兴产业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产业的冲击,新兴产业的兴起依赖于对新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就是将人类盯在传统农业资源上的眼光挪开,开拓可资利用的资源范围,寻找新的资源,推进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挖掘、利用“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中的各种资源,构建“三色农业”生产体系。

(三)认识发掘腐屑食物链,实现变废为宝、变害为例的转变,以资源的观点加以利用,是解决环保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人类通过开发腐屑食物链,能够从自然系统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获,应视之为与生食食物链相并行的农业生产途径,这样做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并不大,而且具有补充和调节的价值。

构建腐屑生态系统,开发腐屑食物链,开辟人们将各种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途径,是促进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与技术领域,是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循环的必由之路。

(四)实现循环经济生产以生态学为基础,全面开发“三色农业”体系和腐屑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生物资源,进行大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生产,是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的根本特点和最终目标。

七、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目标(一)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目标是将环保产业领域的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指导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大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与危害最小化,达到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容的理想状态。

目的是从根本上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Reuse )和再循环利用(Recycle )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Reduce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产出角度看,正在兴起的高度集约化农业生态科技园追求的环境目标应是“零排放”,即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将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作为“资源”利用起来。

从投入角度看,农业生态园追求“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 ,或称非物化),即在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农业生态系统外的投入(特别是化学农药、化肥、植物或动物生长调节剂等),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利用黄粉虫、土元、蝇蛆、蚯蚓等转化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为虫粉蛋白和副产高效有机肥,将传统农业目标单一、一步到位、浪费过程资源的“单向单环式”的农业生产对策改变为“单向单环式”、“单向多环式”、“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三)在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必须具有系统观,将这一过程视为一个连续的产业工程,即使生产的每一环节全部产业化,使每一环节都具备良好的后备环节,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即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不能以单项产业成功为目标,必须向“产业链”或“产业网”的目标实现迈进,农业“产业链”或“产业网”的形成有主动延展和被动拉开两种动力,无论是延展还是拉动,都必须以生态系统能流和物质流的流向作为形成农业产业链、产业网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