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学案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教案: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掌握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能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和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2)利用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3)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 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地形的大致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地形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案,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教师讲解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如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3. 教师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讲解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中国主要地形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地形的图片,并能分析其特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培养学生关注地形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国主要地形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 某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家乡地形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分析某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地形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2. 小组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快速识别不同地形的图片。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某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互动交流法:提问学生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5. 实践法:让学生制作中国地形手抄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中国地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地形呢?”引导学生回答,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 教师总结:“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2. 作者介绍(3 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教材编写者,强调他们在地理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了解中国地形的奥秘。
3. 课本讲解(20 分钟)- 课本原文内容:“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等地形。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2000 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海拔多在500 米以下。
中国的地形 学案.doc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难点: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三、导学流程:(%1)、自主学习:1、地势特征:、呈 __________________ 状分布。
2、山脉纵横交错r北列:________ 、________(1)东西走向的二列山脉:(中间:、L南列:(2)南北走向的山脉:、六盘山、'最西:、、、、(3)东北西南走向的二<中间:、列山脉〔最东:(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一、=(5)弧形山脉:3^ 中华五岳:东岳、在_____________ 省,西岳、在______________ 省,南岳、在 _____________ 省,北岳、在_______________ 省,中岳、在_______________ 省。
4、中国的地形(1)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大高原:、一、、o(3)四大盆地:、、、o(4)三大平原:、、o(5)主要丘陵:自南向北依次是、、o(%1)、自学成果反馈:1、完成下列表格:比较项目阶梯名前地形类型海拔高度第一阶梯界限第二阶梯界限第三阶梯2、读下图“沿北纬32°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r -------- A ------------ B ---- -——C —A入初4@④_____________ u ______ 茱经80 90 100 110 1五)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A代表地势第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级阶梯。
[其它]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的分布;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2. PPT课件;3. 教学视频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地形;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各地形区的特征;3. 案例分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为例,分析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地形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形对我国经济、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各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地形分布图的绘制质量,以及对地形区特征的理解和记忆;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当地的山脉、平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特点;2. 专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中国地形相关的专题研究,如某一大高原的生态环境、某一盆地的资源开发等;3. 文化交流:邀请地理学科专家或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等。
(2)掌握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
(3)学会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国土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中国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4. 教师点拨:(1)总结归纳:教师对全班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明确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各地形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6.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教师的点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20-21版:学案21 中国的地形
学案21中国的地形[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识记我国的地形特点及组成,综合认知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方法学会描述并分析我国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3.运用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
4.综合分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生的地理背景。
[图表填绘])一、地形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2)主要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包括A山地、B丘陵和比较崎岖的C高原,我国山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2)主要影响①有利的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②不利的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生产不利;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读图思考】1.地形、地势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地形、地势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二、中国主要地形区【填图绘图】在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30°N、40°N、110°E线,观察其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2)填出:①大兴安岭、巫山、横断山脉、太行山,说出其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标出长江、黄河、珠江的分水岭。
1.我国的主要地形区(1)我国主要山脉①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横断山,贺兰山。
③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④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中国的地形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地形学案学习目标:1、中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3、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及分布。
(情境导入)(学导结合)一、地形概况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复杂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不便;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等自然灾害。
二、主要山脉:1、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A、东西走向: ①是______________、②是 __________________③是 _______________ ④是 _______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_______B、东北—西南走向: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⑺是 ________________ 、⑻是_______________⑼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⑾是_______________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弧形走向: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西北—东南: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南北走向: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四大高原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四大盆地E: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三大平原I: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丘陵L:_________ M:_______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大丘陵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其中,东南丘陵由、、组成。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的地形。
2. 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
2. 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形图。
2. 与地形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哪些地形特点?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平原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2. 掌握平原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平原地形的特点。
2. 平原地形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1. 平原地形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平原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准备:1. 平原地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平原地形相关的地图或图表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平原地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2. 讲解:教师讲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平原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山地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2. 掌握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山地地形的特点。
2. 山地地形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1. 山地地形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山地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多样的国家,地形的多样性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学科,通过对中国地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为地质灾害防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形学进行探讨,重点关注中国的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地形类型。
一、中国的高山地形中国的高山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高山资源。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横亘于西南高原与高原之间,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存在使得中国拥有丰富的冰川、湖泊和河流资源。
另外,中国还有其他著名的高山地形,如巴颜喀拉山、昆仑山等,这些高山地形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的平原地形中国的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平原、黄河平原和珠江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形肥沃土壤,气候温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平原地形还有助于交通和经济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由于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也较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丘陵地形中国的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华北丘陵、黔中丘陵等。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地貌形态多样,具有良好的水源和生态环境。
丘陵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也是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中国的盆地地形中国的盆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川西盆地等。
盆地地形被群山环绕,气候干燥,但由于盆地内地貌地形平坦,水文条件适宜,有利于农业和人类居住。
盆地地形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中国的台地地形中国的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等。
台地地形是由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起伏不大,水系发达,盛产水力资源。
台地地形因高程较高,气温低,适宜农牧业发展,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热点区域。
中国地形 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地势、地貌、地区划分等相关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中国地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势特点;2. 中国地貌类型与特征;3. 中国地区划分;4. 中国地形对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答结合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地形知识;2. 实地考察法,通过观察真实地貌,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3. 图片、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图像的能力;4. 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引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讲解地势特点(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
2. 解释中国地势由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倾斜趋势,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教学步骤三:介绍地貌类型与特征(约20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等。
2. 解释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如地壳运动、水力作用等。
教学步骤四:讲解地区划分(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形区划的主要依据,如地势、气候、植被等。
2. 解释中国的主要地区划分,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教学步骤五:地形对气候、农业的影响(约20分钟)1. 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河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的影响。
2. 解释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适宜农耕、山地适宜果树种植等。
教学步骤六:小组合作探究(约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地形对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馈:1.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地形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国地形学案
《中国地形》学案
学习目标:1.能说出中国地形特征
2.能默写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主要地形区
3.能了解中国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中国地形图
1.写出数字1—25代表的山脉名称
2.我国地形特点: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面积大
西部以为主,东部以为主
多地质灾害
3.在图中标明下列地形区的位置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纬网定位大地形区
5.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
中国的地形学案
《中国地形》学案二、知识梳理(一)地形特征1.地势,呈状分布请分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高原、山地面积所占比重大,为。
平原面积仅占。
请分析: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对发展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地形区1.主要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A级)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1)东西走向:北:;中:;南:。
(2)东北-西南走向:西:;中:;东:。
(3)西北-东南走向: 、(4)南北走向: 、(5)弧形山脉: 。
表解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请将下列各高原与其对应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青藏高原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黄土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云贵高原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3.四大盆地的特征及分布5.主要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上,与平原交错分布,主要有、、。
这些丘陵海拔多在200米~500米;少数挺拔峻秀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和低丘之上;两广丘陵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形发育较好。
请思考:我国丘陵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请辨析:地形与地势、山地与山区、地形与地形区?三.地震和火山1.地震带的分布:东南部的和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地区;西南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甘肃和宁夏。
2.火山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海南岛等地。
四、巩固练习1.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笫一、二级阶梯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是()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D.太行山2.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B.秦岭----黄土高原C.横断山 ----塔里木盆地D.巫山----东北平原3.我国地形地势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季风气候广布B.地势阶梯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C.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4.对号入座: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河谷纵横,地表破残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
中国地理——中国地形导学案(200份)
《中国地形》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并填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重点)。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
3.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难点)。
自学过程一:中国的地形地势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地形的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最东列是 ,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中国地形(学案)
第二节中国地形【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能够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2.认识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3.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及分布区,理解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中国地形空间定位【学法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课前预习】在图中填写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地形特征(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描画出我国一、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图中标注山脉的名称。
2、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是:、。
我国地形特征是: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以和为主。
3、完成表格【探究活动】4、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力会带来什么影响?(二)地形复杂多样1、依据课前预习图,填写:(1)山脉:东西走向的:南北走向的:东北---西南走向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弧形山脉:(2)分别对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
四大盆地分析:四大高原分析:三大平原分析: (3)三大丘陵【探究活动】2、如何评价我国多山的地形?【小结】我国地形特点【针对练习】 时间5分钟1、对不同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 .巫山是我国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C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 .昆仑山脉是青海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 2、小王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依据右图中的: ( )A ①线B ②线C ③线D ④线3、已知A 、B 分别位于山脉两侧的地形区中,A 的年降水量小于400mm, B 的年降水量大于400mm ,判断下图中关于两点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4、我国的某一山脉,山北的农民两年收获三次,山南的农民一年收获两次,山北冬季落叶飘飘,山南则四季常青。
据此判断此山为 ( )A 、南岭B 、阴山C 、天山D 、秦岭 5、下列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B.成都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6、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7、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纬线的纬度约是 ( ) A 23.5 °N B 40°N C 50°N D 30°N (2)自北向南写出图中山脉的名称;, , 。
中国的地形学案
中国的地形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地形的基本状况,包括地势特征、山脉分布、高原、盆地分布及成因、平原分布等,因此,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和成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对我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地形判读的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比较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分布状况;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及成因;初步掌握地形判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形图和景观图,分析我国的地理特征;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征及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分布状况;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及成因。
2、教学难点:地形判读的方法;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成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我国不同地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中国的地形。
2、新课学习:(1)地势特征: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气候、水文、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山脉分布:通过展示中国山脉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山脉对气候、河流流向、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影响。
(3)高原、盆地分布及成因:通过展示中国高原、盆地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高原、盆地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高原、盆地的成因及对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4)平原分布:通过展示中国平原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平原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平原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活动探究: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成因。
中 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难点: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4、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地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11 教学过程1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壮丽山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112 知识讲解展示中国地形地图,结合地图讲解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等。
详细介绍主要山脉,如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等;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等;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讲解主要高原,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的位置、海拔、地表特征等。
介绍主要平原,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布、面积、土壤状况等。
阐述主要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的位置、气候特点等。
以及主要丘陵,如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11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11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写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判断山脉走向等。
11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评估12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讨论的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122 作业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如绘制中国地形示意图、撰写地形对生活影响的小短文等,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13 教学延伸13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书籍或文章,如《中国地理奇观》等,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的 地 形 》学案
编写 刘亚晓 审核 王忠良2012-09-12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4、能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掌握其地貌特点
二:自学检测
知识点(一):地势的特点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读地图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中国地势 高 低。
读教材《沿32°N 中国地势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可分 级阶梯。
由此总结我国地势特点是 , 。
知识点(二):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 、 东西走向(“三横”): ①是 、 ②是 ③是 、 ④是 ⑤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⑹是 、⑺ 是 、⑻是 、⑼是 ⑽是 、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
D 、西北—东南:⒁是 、 ⒂是
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知识点(三):地形的特点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 、 、 、 。
五种地形类型在
③
②
⑤ ④
⑺
⑹ ⑼ ⑻
⑾
⑽
①
⒂
⒁ ⒀
⑿
⒃
2、读上面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格, 面积比例最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3、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 , 面积广大。
知识点(四):主要地形区
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BCDEFGHIJKLMN
四大高原A : B : C : D : 四大盆地E : F : G : H : 三大平原I : J :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2]我国最大高原、 [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4]地面平坦, 一望无垠、 [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7]盆内有 我国最大的沙漠、 [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 [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 [11]被称为“聚宝盆”、 [12]被称为“紫色盆地”、 [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16]被称为 “水乡”“鱼米之乡”、 [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18]又叫“黄淮海平原”。
三:合作探究
1、读我国纬向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色(或黄色横线),第三极阶梯涂绿色(或绿色斜线)。
并完成图中的图例。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一方面有利于
,形成降水。
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 向 流淌,有利于沟通了我国 的交通,加强 了 与 的联系。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在两个地形阶梯的 处,河流 大, 水能资 源 ,利于修建大型水电站。
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①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 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②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 业、 业和 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 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 资源相对不足。
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开发利用时容易发生 ,如植被遭到破坏后, 严重。
3、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① ② ③
④
⑦
⑥
⑤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
2、关于我国地势、地形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B.我国单一的地形种类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大河多为东西流向,方便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D.山区多,在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3、下面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 、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 、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求
D 、山区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4、既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又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秦岭 ( ) 5、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 A.①黄土高原 ②华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C.①青藏高原 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 ②东北平原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 ( )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山水 D 、泰山
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位于 ( ) A. 中国、尼泊尔边境上 B. 中国、印度边境上 C. 中国、缅甸边境上 D. 中国、老挝边境上
8、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小风和小军两家本来距离很近,但他们要想在一起玩耍,却常要绕道
远行,你知道原因吗?
(
) A .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 B .黄土高原上河道纵横 C .黄土高原上地表崎岖 D .黄土高原上沼泽遍布
课后总结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