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安全生产管理

合集下载

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责任1.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生产负总责,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 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液氨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液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3. 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等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液氨安全生产。

四、液氨安全管理措施1. 液氨生产(1)液氨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检验、维修和保养。

(2)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3)液氨生产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 液氨储存(1)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检验、维修和保养。

(2)液氨储存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泄漏。

(3)储存液氨的容器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并设置液位计、压力表等监测设备。

3. 液氨使用(1)液氨使用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了解液氨的性质、危害及应急处置措施。

(2)液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使用安全。

(3)液氨使用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 液氨运输(1)液氨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检验、维修和保养。

(2)液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运输安全。

(3)液氨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报警装置和应急处置设备。

五、应急处置1. 液氨泄漏事故(1)立即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采取应急措施,对泄漏的液氨进行收集和处理。

2. 液氨中毒事故(1)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到通风良好处,给予急救。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液氨管理制度

液氨管理制度

液氨管理制度液氨管理制度一、液氨管理的目的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冷链物流等行业。

液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性,一旦发生泄露或事故,将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提高液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液氨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液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导,减少事故的发生。

3. 综合管理:液氨管理实行综合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防护等方面的管理。

4. 法律法规遵守:遵守国家有关液氨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液氨管理制度。

三、液氨管理的职责1. 主管部门的职责:设立液氨管理部门,负责液氨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

2. 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液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做好液氨泄露的监测和处理工作,培训员工的液氨安全知识。

3. 员工的职责:遵守液氨管理制度,参加液氨安全培训,掌握液氨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方法,严禁私自操作液氨设备。

四、液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1. 液氨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液氨设备的设计、建设和运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设备必须经过专业检测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液氨泄露的监测和处理:安装液氨泄露监测装置,定期进行泄露检测,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泄露物尽快消散。

3. 液氨的储存和运输:液氨的储存和运输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专用储存仓库必须标明警示标志,并配备防滑、防漏设施。

4. 液氨的操作和使用:操作液氨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严禁私自操作液氨设备,避免发生泄露和事故。

5. 液氨事故的处置:发生液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组织人员疏散,并报告主管部门,积极协助事故处理。

五、液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主管部门定期对液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和监督,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对液氨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

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规定(3篇)

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以及与液氨相关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员参与。

第四条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企业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液氨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液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液氨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鼓励液氨安全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装备。

第二章液氨生产安全管理第九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生产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液氨生产安全管理:(一)严格执行液氨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安全;(二)加强对液氨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三)加强液氨生产场所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四)加强对液氨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建立健全液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液氨生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液氨生产场所、设备、工艺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对液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章液氨使用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使用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使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使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责任:液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到位。

2. 安全生产许可:液氨使用单位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办理液氨使用许可证,并对液氨使用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证。

3. 安全设施: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液氨安全使用设施,包括液氨存放、运输、使用、泄漏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设施,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

4. 安全操作规程:液氨使用单位需制定液氨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液氨装卸作业、设备操作、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程,对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操作的安全可靠。

5. 安全教育培训:液氨使用单位需定期进行液氨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包括液氨的危害性、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事故应急预案:液氨使用单位需制定液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责任人、应急处置措施、应急装备等,确保在液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7. 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会对液氨使用单位进行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液氨使用单位需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配合完成安全检查、安全评估等工作,并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

以上是对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的一些基本要求,液氨使用单位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补充。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3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使用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和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液氨生产企业、液氨使用单位、液氨运输单位等。

第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本规定,加强对液氨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并对液氨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章液氨的特性与危害第五条液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易挥发、易燃、有毒等特性。

第六条液氨的主要危害如下:(一)燃烧和爆炸:液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毒性:液氨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接触后可引起皮肤、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三)环境污染:液氨泄漏后,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第三章液氨使用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液氨使用安全。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加强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采取以下措施:(一)储存: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储存安全。

液氨储存区域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二)运输:液氨运输车辆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资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火灾等事故发生。

(三)使用:液氨使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液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四)处置:液氨处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培训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液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液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涉及液氨制冷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 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2.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

3.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罚。

4.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

6. 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7.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8.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9.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10. 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1.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12.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露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露等安全操作规程。

13. 动火、临时用电、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动火、临时用电、设备检维修等作业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使用和运输。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氨的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液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液氨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成立液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液氨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液氨安全状况,对违反液氨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六条液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液氨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液氨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液氨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二)组织液氨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三)监督检查液氨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四)组织液氨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五)处理液氨安全事故,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一)生产部门:负责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生产过程安全;(二)仓储部门:负责液氨的储存、搬运、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储存设施安全;(三)运输部门:负责液氨的运输安全,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四)使用部门:负责液氨的使用安全,确保使用过程安全;(五)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液氨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液氨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液氨储存安全管理:(一)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二)液氨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三)液氨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四)液氨储存场所应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液氨运输安全管理:(一)液氨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二)液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三)液氨运输车辆应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液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液氨安全无事故。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加强液氨安全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企业应设立液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液氨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六条液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审查液氨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三)组织液氨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四)监督液氨安全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确保其完好有效;(五)组织液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六)定期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液氨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第七条企业各部门液氨安全职责:(一)生产部门:负责液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安全运行;(二)储存部门:负责液氨储存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三)使用部门:负责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使用人员掌握液氨安全操作技能;(四)运输部门:负责液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工具和车辆符合要求;(五)废弃部门:负责液氨废弃物的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液氨安全设施和设备:(一)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二)液氨安全设施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三)液氨安全设施和设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九条液氨储存管理:(一)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防泄漏、防挥发、防火灾等安全功能;(二)液氨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三)液氨储存场所应设置液氨泄漏报警装置,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事故。

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气化间是一种生产和储存液态氨的设施。

由于液氨具有高压、易燃、有毒等特点,因此在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1. 建立液氨气化间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力。

2. 制定液氨气化间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液氨气化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措施等。

3. 定期进行液氨气化间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4. 建立液氨泄漏应急预案,包括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理流程、安全疏散路线、应急设备和器材的准备等。

5. 建立液氨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系统,确保在发生泄漏或泄放时能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对液氨气化间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7. 严禁在液氨气化间进行吸烟、明火作业等危险行为,确保液氨气化间的火灾风险最小化。

8. 建立液氨气化间的安全记录和事故统计,定期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

9. 加强液氨气化间与周边环境的安全隔离,避免液氨泄漏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10. 液氨气化间的设备设施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总之,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和提升。

液氨规章制度

液氨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液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液氨的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置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液氨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液氨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液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液氨安全管理工作,成员包括:1. 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2. 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3. 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1.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修订、培训和监督检查;2. 仓储部门:负责液氨的储存、保管和出库;3. 运输部门:负责液氨的运输和装卸;4. 使用部门:负责液氨的使用和处置;5. 维修部门:负责液氨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第三章液氨储存管理第六条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测、维修。

第七条液氨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严禁烟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第八条液氨储罐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氨气积聚。

第九条液氨储存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储存量。

第四章液氨使用管理第十条液氨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液氨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液氨使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

第十二条液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

第五章液氨运输管理第十三条液氨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测、维修。

第十四条液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露、泄漏和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液氨运输车辆应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如紧急切断阀、防泄漏装置等。

第六章液氨处置管理第十六条液氨处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采取环保、安全、经济的处置方式。

第十七条液氨处置过程中,应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液氨使用管理规定(5篇)

液氨使用管理规定(5篇)

液氨使用管理规定一、液氨的安全管理责任(1)生产部对液氨安全管理负总则,对公司负责管理,督促合成车间搞好液氨的贮存及充装。

(2)生产部主管工艺的部长每天要对氨流程是否畅通作检查,确保按工艺指标和操作规程办事,并以液氨的充装作督促,指导操作工充氨。

(3)生产部主管安全的部长每天要对液氨、管线和贮槽的温度、压力,液位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作检查,并确保无地方泄漏。

(4)生产部主管设备的部长工每天要对氨、贮槽、管线、阀门、液位计及仪表作检查。

(5)仪表车间要不定期地对液位计、仪表作检查。

(6)合成车间主管是搞好本车间液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7)合成车间主管每天要不定期地对氨槽、管线、仪表、阀门的工作情况作详细的检查。

(8)合成车间主管要教育并督促本车间人员搞好本车间的液氨安全管理。

(9)当班操作工必须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迅速上报。

(10)与液氨系统无关的人员要坚决制止进入界区。

二、液氨系统的维修及保护(1)液氨系统的阀门和螺丝必须涂黄油,以便开关及下次拆除。

(2)液位计及压力表必须有现场和远传仪表两套同时运行,以防失灵。

(3)对有问题的管线、阀门、仪表要坚决更换和修理。

(4)对可能有问题(即使是怀疑)的设备,管线、阀门、仪表也必须先让其停止工作,直至查清,并确认可以使用。

(5)液氨系统的动火必须由主管部长同意在场,并置换合格后方可进行。

(6)正常情况下,不得对氨槽界区从事维修或其它工作。

三、氨槽的管理(1)氨槽的编号:合成排管15M3氨槽命名为1#氨贮槽;铜洗排管15M3氨槽命名为2#氨贮槽合成车间48M3氨槽命名为3#氨贮槽;(2)氨槽的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齐全。

(3)严禁超温、超压生产。

(4)严禁高液位贮存。

(5)生产槽最高液位不能超过6T,计量线。

(6)严格作好液位交接班记录和氨槽岗位的现场交接班制度。

四、设专人充氨(1)合成车间各班必须安排专人(主操)充氨,其它无关人员不得参与。

液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氨企业所有员工、相关管理人员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生产操作,确保液氨企业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七条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二)安全投入保障制度;(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四)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六)安全检查制度;(七)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八)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九)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十)特种设备防雷设施等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十一)应急管理制度;(十二)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十三)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露管理制度;(十四)动火、临时用电、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十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十六)灭火器材、防护器材、劳保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十七)职业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十八)作业环境氨浓度监测制度;(十九)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企业应加强液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二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确保人员安全。

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液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液氨管理规定(3篇)

液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液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液氨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液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液氨安全管理,提高液氨安全生产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与储存第七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生产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安全生产设施和人员。

第八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储存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储存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储存设施和人员。

第九条液氨生产、储存单位应当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一)严格执行液氨生产、储存操作规程;(二)加强液氨生产、储存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设施、设备完好;(三)定期检测液氨生产、储存场所的气体浓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四)建立健全液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单位应当对液氨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经营与运输第十一条液氨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经营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经营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经营设施和人员。

第十二条液氨运输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运输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运输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运输设施和人员。

液氨的安全生产管理

液氨的安全生产管理

液氨的安全生产管理1. 引言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工业、农业和医疗等各个行业。

虽然液氨的用途广泛,但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液氨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其安全风险。

本文将就液氨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以便让读者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控制液氨的危害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液氨的危害性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气体。

一旦接触皮肤、眼睛敏感部位或吸入呼吸道,会导致严重的刺激和损伤。

液氨另一大危害是其具有一定的爆炸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对液氨的规范化操作、事故应急处置、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以充分保障人身安全和工厂设施的完整性。

3. 液氨的安全管理3.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液氨的安全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体系包括安全生产政策与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多方面。

在制定安全政策及其目标时,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安全要求、标准,且必须贴近实际需求和特定场景。

安全生产机构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加强对产品生产过程、实验室工作、现场施工等方面的监督和审核,保证氨气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

安全规章制度则是规定生产过程的管理标准,要求生产操作人员严格遵从,以确保生产过程稳步有序推进。

专门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能切实提高全部员工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加强液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为规范的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2 安全装备和应急预案生产系统在未被操作人员作正确操作干涉情况下,安全装备和应急预案的确保成为决定生产过程安全与否的关键。

建议安装天然气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等专业电气测量仪器,及时监控现场氨气浓度,并为小型现场增加抽风系统等氨气专业防护设备。

对于应急预案,预设大小事故的预案策略,加强现场应急和紧急处置力度。

建立液氨安全管理组,组内成员包括安全生产专家、液氨运输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专家,负责包括随时检测液氨精确浓度,制定应急计划和预案等在内的日常管控工作。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4篇)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4篇)

液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液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环境,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使用单位,包括化工企业、农业生产单位、冷库等。

第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液氨的特性和危险性,建立液氨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组织。

并根据生产、存储等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制度第四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等。

第五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液氨使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

第六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液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报警、疏散、救助等。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安全培训制度,对液氨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液氨的危害性、应急处置措施等。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对液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完善的液氨检测设备,确保及时发现液氨泄漏等安全隐患。

第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在液氨周围设置警示标志,明确警示颜色、形状和标志图案,警示标志应当清晰可见。

第十一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储存设施,确保液氨的安全存储,并建立储罐、管道等设施的防止漏氨的措施。

第十二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泄漏监测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和仪表,及时发现液氨泄漏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液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购买液氨责任保险,为液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提供相应的保障。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监管部门对液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液氨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

第十六条监管部门可以对液氨使用单位的涉及液氨安全的重要设施进行抽查检查,液氨使用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2024年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024年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024年液氨气化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包括液氨气化间的设备设施、人员、操作程序等方面。

第三条液氨气化间指的是用于将液氨转化为气体状态的生产设施。

第四条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液氨气化间的所有人、经营者应当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确保液氨气化间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液氨气化间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七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液氨气化间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指导,加强安全检查和执法力度。

第二章设备设施管理第八条液氨气化间的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必须经过合格的安装、调试和验收程序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液氨气化间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如液氨泄漏报警装置、爆炸防护装置、安全阀等,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条液氨气化间的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液氨气化间的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设施。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二条液氨气化间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上岗,必须具备液氨气化间运行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液氨气化间的人员应遵守液氨气化间的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和违反安全制度。

第十四条液氨气化间的人员应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穿着不符合要求的服装和佩戴金属制品进入作业区域。

第十五条液氨气化间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合从事相关工作。

第四章操作程序第十六条液氨气化间的操作程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导手册。

第十七条液氨气化间的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工作,严禁擅离职守和违规操作。

液氨安全生产制度

液氨安全生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包括液氨生产单位、储存单位、运输单位和使用单位。

第三条液氨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确保液氨生产安全。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五条液氨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液氨生产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液氨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对所属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液氨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对所属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八条液氨生产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液氨生产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第九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条新入职的从业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液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在岗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知识考核。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三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制定液氨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液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四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危险作业管理、事故报告处理等。

第十五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液氨安全生产制度

液氨安全生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全过程。

第三条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的安全。

第四条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五条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液氨安全生产负总责。

第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液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监督检查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三)组织液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四)及时报告液氨安全事故,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七条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岗位的操作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三)遵守液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四)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第八条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采取以下安全生产措施:(一)液氨生产、储存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二)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三)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设备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设施;(四)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五)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加强对液氨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六)液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液氨废弃物处理制度,确保液氨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置。

瓶装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瓶装液氨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瓶装液氨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瓶装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三、安全责任1.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瓶装液氨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瓶装液氨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瓶装液氨的储存、保管工作。

4. 运输部门负责瓶装液氨的运输工作。

5. 使用部门负责瓶装液氨的使用工作。

6. 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维护瓶装液氨的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储存管理(1)瓶装液氨应储存在专用储存仓库内,仓库应通风良好,防止泄漏。

(2)储存仓库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储存仓库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4)储存仓库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2. 运输管理(1)运输瓶装液氨的车辆应具备运输危险品的资质。

(2)运输过程中,车辆应保持良好状态,防止泄漏。

(3)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报警器、消防器材等安全设备。

(4)运输途中,严禁吸烟、明火作业。

3. 使用管理(1)使用瓶装液氨的员工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瓶装液氨的安全使用知识。

(2)使用瓶装液氨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3)使用瓶装液氨的场所应通风良好,防止泄漏。

(4)使用完毕的瓶装液氨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 废弃处理(1)废弃的瓶装液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废弃瓶装液氨的处理应由专业机构进行,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

五、事故处理1. 发生瓶装液氨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上级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我国为何特别重视对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总书记胡锦涛指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安全生产工作关系着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与社会的安定团结息息相关。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是我国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实效。

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

近几年,由于各类事故的发生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总值的2.5%。

加强安全生产,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仍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题。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安全生产纳入“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体系,并提出了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对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倍加关瞩,合成氨企业之所以被高度重视,是基于合成氨生产过程的以下特点:1、存在多种易燃、易爆和化学有毒有害物质。

合成氨生产所处理的原料、成品和半成品,使用的溶液、药品和辅助材料,乃至排出的废水、废气,都是易燃易爆或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职业病的可能性很大。

2、工艺过程和设备复杂。

在部分作业都是在高温、高压、低温和受腐蚀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用一些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设备,同时,配备着锅炉、发电机和高压蒸汽或高压电驱动的大型运转机械。

这样严酷条件下运行的设备,存在着中毒、着火和爆炸的危险性,存在着触电、烧伤和各类机械伤害等伤亡事故的危险性。

3、生产高度连续性。

合成氨装置各工序之间,合成氨与氨加工之间,生产装置与辅助作业之间,互相紧密联系,具有高度连续性,操作要求很严。

尽管配备着仪器仪表、安全设施和自控联锁等装置,仍容易因控制装置失灵、误操作导致事故。

特别是机组小、系统多的厂,开停车频繁,在开停、倒车倒系统和部分检修部分运行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事故。

4、安全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缺陷。

全国各类合成氨装置五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有些企业管理水平低,安全技术教育跟不上,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较多,加上一些设备制造质量欠佳,维护检修不善,特别是有些企业为了当前利益,该检的不检,该修的不修,该换的不换,更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合成氨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安全。

二、液氨的物化特性及用途(一)液氨的物化特性液氨的分子式是NH3,英文名称是Ammonia。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量17.03。

相对密度0.7714g/l。

熔点-77.7℃。

沸点-33.35℃。

自燃点651.11℃。

蒸气密度0.6。

蒸气压1013.08kPa(25.7℃)。

氨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切断气源。

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副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耐低压或中压的钢瓶。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不燃结构建筑的库房。

远离火源和热源。

设备都要接地线。

与其他化学物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氟、溴、碘和酸类、油脂、汞等隔离储运。

平时检查钢瓶漏气情况。

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学面罩)。

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钢瓶泄漏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

无法关闭时,应将气瓶浸入水中。

接触机会: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

侵入途径: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人吸入LCLo: 5000 ppm/5M。

大鼠吸入LC50: 2000 ppm/4H。

小鼠吸入LC50: 4230 ppm/1H。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 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

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

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处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维持呼吸功能。

卧床静息。

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

给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10~60mg/d,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

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

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对症处理,参见<消化道酸碱灼伤的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参见<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

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30mg/m3;美国(ACGIH TLV-TWA)17mg/m3,STEL 24mg/m3美国(NIOSH-IDLH): +300 ppm [R28](二)用途氨是设备型、技术密集性的工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意义。

氨是制取氮肥和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也是一种制冷剂、分散剂、缓蚀剂等,广泛用于化肥、炸药、化纤、塑料、造纸、冶金、机械制造、炼油、橡胶、食品、皮革、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

氨是化肥的主要氮源,农业上所施用的氮肥硫酸铵、硝酸铵、氧化铵、磷酸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以及各种含氮复混肥料,都是以氨为原料。

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经氧化制成硝酸,是主要无机酸之一。

从硝酸再加工可制成硝酸铵、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和硝基纤维等炸药。

如多孔型硝酸铵,经吸油后是常用的民用炸药,广泛用于矿山、工程建设中。

氨在化纤和塑料工业中,以氨、尿素等为原料,可以生产已内酰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已二胺、三聚氰胺等产品。

氨在炼油和天然气加工厂中,常用作缓蚀剂,以中和石油馏分中的酸性组分,来保护加工厂的设备。

氨在橡胶工业中,用作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稳定剂,可以在贮藏和运输中防止凝聚。

氨在皮革工业中,用作鞣液中预防淤渣和霉菌产生的养护剂,也可用作皮毛的防蠹剂。

氨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用作培养酵母和微生物的氮源,与适当的糖蜜混合,也可用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氮源。

氨在医药工业中常用作生产磺胺类药物、维生素、蛋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原料。

由氨制成的肼(联氨)与无机酸化合成盐,是呋喃西林等药物的原料。

氨在日用化工产品中是日用氨水、洗涤剂、去污剂、牙粉和化妆晶等的原料。

氨与氧一起在水质处理中,用来净化工厂用水和城市用水三、液氨贮存、运输和装卸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由于液氨在常温下是带压力的,带压贮存的氨具有巨大的势能,一旦容器发生破裂,由于氨的热力状态要与降低了的压力相适应,液氨将自发地闪蒸成为气氨。

一旦发生泄漏,氨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液氨的贮存、运输容器的设计制造,运输、装卸过程都必须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一)液氨的贮存液氨贮存方式由于温度、压力的条件不同,应按规定选用贮存容器。

我国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管理规程》等法规,规定了压力容界的压力等级和种类。

1、压力容器的分类一般将最高工作压力Pw≥0.1MPa(1kgf/cm2)(不包括液体静压力)的容器称为压力容器。

a按压力分类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分类如下: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等级,见表2-1。

液氨贮存的容器属于低压容器和中压容器。

氨水贮存属于常压或低压容器。

表2-1 压力容器的压力分类b按用途分类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来划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和贮存压力容器四类。

贮存压力容器是装载气体、液体或气液体的容器。

液氨贮运器的形式有贮罐、槽车和钢瓶等。

按照不同地区的气温和贮存条件的变化,原则上可在-33℃到+43℃的范围内任意选用,以控制其相应的气化压力。

实际上,一般采用压缩、冷冻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因此有三种贮存形式,即高压常温、加压冷冻和常压冷冻。

这三种贮存形式也适用于液氨的运输设备。

2、、液氨贮罐的种类a高压常温贮罐贮罐的贮氨量少于1000t时,使用几个高压常温贮罐比较经济,规格再大就要受到壁厚的限制。

b加压冷冻贮罐这是中等规模的贮氨方式,一般为球形。

通过让液氨在控制的压力下蒸发,使液氨维持在所需的温度,一般温度为0-5℃。

氨蒸气经压缩、水冷、液化回到贮罐。

加压冷冻贮罐是大型氨厂的贮氨形式之一,我国使用的有两种规格:①直径为25.1m,公称容积为8250m3,贮存液氨5000t,设计力0.4MPa,工作压力0.36MPa,设计和工作温度为-10℃到+4℃,隔热材料为聚氨基甲酸酯;②直径21.5m,容积5200m3,贮氨2800t,设计压力0.49Mpa,工作压力0.39MPa,设计温度为O℃,工作温度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