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中。 利用“其它”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完成图元复制。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211169507_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刘 辉,杜明辉摘要:简单描述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数字填图系统是如何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的流程以及从原始数据库至完成成果数据库需要的步骤。
其中通过MDB与Excel文件的转换来减少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大量数据直接输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数据库;野外数据采集;MDB格式1 简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是基于 MAPGIS 平台上开发的系统,文件类型为MAPGIS格式。
系统库则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 GB958-99 统一组织的RGMAPGIS的系统库,地图参数为:投影方式为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椭球参数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图形单位为毫米;比例尺为1:50000。
此文以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为例,简述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2 DGSS工作流程2.1 DGSS工作流程在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1:5万矿产地质专项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以及评价资源潜力,建立原始及成果资料数据库。
工作流程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采集阶段: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野外现场直接采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在掌上机上采集区域地质填图路线中的观察数据、剖面测量数据、槽井坑钻编录数据、物化探野外采样数据等。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综合整理、综合研究阶段:利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和相关成熟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原始、过程数据库和各种成果数据库。
如:野外路线手图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槽钻探编录数据库、钻孔综合柱状图数据库、物化遥数据库、异常查证数据库、矿点检查数据库等内容。
地质建模、综合评价预测与储量计算阶段:根据综合整理,采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填图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对工作区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有关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评价,并通过软件计算预测资源量,并建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数据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数据库。
数字填图DGSS教程02-前期准备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④选择“实际的”采集文件
⑤添加校正控制点
在原图上添加控制点,一般应大于12个点 选择要校正的实际的方里网线文件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⑥设置理论控制点参数
⑦选择“理论的”采集文件
选择标准图框的线文件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第二步:误差校正
由于windowsce的出现并迅速成为pda的主流操作系统该领域出现了新产品概念handheldpchpc手持计算机它分为笔输入掌上机无键盘型和手持式掌上pc机有键盘型厂家在预装了中文windowsce后将此类产品定名为上电脑目前选用以windowsce为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作为野外数据采集器
2、数字地质 填图前期准备
2.5.6 对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 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
2.5.7 对前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原始资料 (如野簿,实际材料图,野外手图,编稿地质图等), 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野外调查验证后,筛选 出可以利用的地质路线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 录入到数字填图系统中,并进行批注,可与实测地
矢量字库目录C:\PROGRAM FILES\DGSS\CLIB 系统库目录C:\PROGRAM FILES\DGSS\SLIB 系统临时目录C:\PROGRAM FILES\DGSS\TEM
注意ata文件夹
工作数据的 路径下所有 的图幅,双 击图幅下的 数字填图即 可进入图幅 数据。
2.2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数值化后,在 MAPGIS 输 入编辑中,新 建工程中打开 一个地形数据, 搞清并记录下 原始地形数据 参数(坐标系, 投影类型,单 位 , 比 例 尺 ), 以备坐标投影 转换用。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根据野外剖面数据 采集的规则,解决向 背斜厚度计算的方 法。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调整横格高度后的剖面柱状图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对花纹库中没有的岩石花纹,数用字填数图字DG填SS图教程程野外数字地质 序中附加的编辑岩石花纹进行补充修改剖面调查
剖面厚度计算
导线测量库
(1)进入剖面编辑与计算
分层数据库
分层描述库
采样数据库
厚度计算库
厚度计算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实测地质剖面与数字剖面系统操作
实测剖面数据录入规则 操作流程:
1 创建新剖面
2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3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导入数字剖面桌面系统
4 剖面厚度计算
5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6 剖面小结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照片库
产状库
导线库 分层库
EDIT: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按EDIT则编辑本记录
CANCEL:退出新增导线的操作
C数L字EA填R图:DG删S除S教列程表野框外数中字的地所质有记录。注意:需要按OK键后,才
能
剖真面正调把查导线库的记录全部删除
4.2.5 分层数据库操作
注意: 操作分层数据库时,要与分层所属当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A
59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3) 线弧一致性检查:
检查geopoly中的弧段和geoline中的地质线的一致性。
A
60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4) 填图单位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检查:
A
61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5) Geopoly填图单位代号与注释一致性检查:
b.线拓扑检查
c.对每一条悬挂线进行检查、处理(注意断层)
A
50
五 实际材料图
地质体的形成(拓扑造区):
(1) 地质线转弧段(两种方法):
注意勾选“弧段可见”选项
A
51
五 实际材料图
地质体的形成(拓扑造区):
(2) 地质体区拓扑检查:
注意把地质线文件中合法 的悬挂线(如断层等)删 除,保证拓扑检查再无错 误。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A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21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A
55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3) 实际材料图点线面实体属性录入与编辑:
具体方法为选择相应功能菜单后,直接选择该图层中的某个图 元进行编辑。
A
56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属性编辑工具:
(4) 实际材料图点线面实体属性录入与编辑: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面、层型剖
面)。
4.3.1.3 对已有的符合 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 剖面,利用数字剖面 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
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 和综合批注,在此基
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 和柱状图
批注位置 及内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在柱状图中所占的 高度不同,有些层 由于厚度较小,在 图中所占的高度较 小,这样在图中显 得很拥挤,分层描 述字体很小,不易 识别。在不改变分 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必须对各层的横 格高度进行调整。
前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 编辑框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 导线。如果不是,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 属导线。
⑤分层描述
③输入分
②增加新分层 ①进入分层 “ADD”
层数据
数据库
④选中分 层进入分 层描述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互联网业]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软件网络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软件网络
控制台方式
11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软件网络
12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软件网络
13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软件网络
1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软件网络
2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软件网络
3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软件网络
26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软件网络
27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软件网络
19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数字填图DGSS教程03-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
岩体侵入界线、相变界线、构造线等较密集的地 段,地质点可以不定点,而做为点间B过程予以反 映;
3.1.2 设计地质路线
3.1.2 设计地质路线
在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室内数据录 入--设计路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输入路线的基本信息
3.1.3 野外手图
打开(新建)野外手图库--新 建--打开
3.1.3 野外手图
添加项目--背景图层--打开
3.1.4 野外手图数据 到掌上机
⑥ 在文件--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桌面到
D4331
应加强生态、农业、地貌、水文 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3.2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地质点号命名原则: 1. 任何地质点号是和路线号是联系在一起的 2. 为了便于管理,约定地质路线第一个地质 点号和路线号相同(如路线号为L1000,则 该路线第一个地质点号为D1000); 3.应按照1:2.5万图幅分幅给出地质点号范围
自检记录
地质路线数据整理
错误分析及解决办法 ① 产生无路线号及无地质点号的问题 • 在相应图层中找到不符合要求的点或线,进行修改或删除 • 进行压缩保存工程操作
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3.3 前人地质路线修测
3.3.1 修测前的资料准备 3.3.2 前人地质路线的利用及数字化 3.3.3 野外地质调查、验证与批注 3.3.4 编制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
掌上机--确定
3.1.4 野外手图数据到掌上机
掌上机程序 RGMAP
地质路线
掌上机程序放
在我的设备中
地质路线放在
My Documents
目录下
掌上机各种 文件的位置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4.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
4.3.4.1 生成剖 面柱状 图
4.3.4.2 生成剖面图
The End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剖面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高精度剖面厚度 计算
真厚度就是导线 (斜距)的长度。 计算完毕,在厚度 计算框中(最下面 的编辑框中),自 动填入计算结果。
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字 如PM001
①创建新剖面
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 时,只需直接点击 OK进入剖面
②确定剖面编号及
字数
③点击OK
4.2.3打开剖面
①剖面选择 ②选择剖面编号
I48C004001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03-8-2
张克信 朱云海 张智勇 03-8-10
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③中,
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 分层线,但分层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 便于用户画岩层花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个 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 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细 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各 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 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 (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 量位置、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 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数字填图DGSS教程05-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制作
冗余数据的清除
在野外手图从掌上 机转入到计算机后, 每条路线目录下均 有背景图层的地形 数据。
在地质路线的操作 过程中,修改过的 图层。
计算机自动删除多余的文件
为了加快数据整理,实现计算机自动删 除多余的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编写了自动删除多余文件的程序。
程序使用方法: 点击“选择目录”,找到在rgmapping文件夹中的路线工程文件。
计算机
1154-1161
1162-1211
1212-1237
1238-1255
1256-1264
酸性、中酸性侵入岩类 元古宙 665-672 673-678 太古宙 679-684
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碱性岩 镁铁质岩 685-689 超镁铁质 岩 690-695 碱性岩 696-698 脉岩 702-707
默认的删除的文件列表: *.wt~;*.wl~;*.wp~;*.msi;*.mse; 25*.*;mul*.*;Georock.wl;Georock.wt; Geosoil.wl;Geosoil.wt;Geowater.wl; Geowater.wt;Orecheck.wt;Sand_Sedi.wl; Sand_Sedi.wt Section.wl; Section.wt; Soil_Sedi.wl; Soil_Sedi.wt; Strem_Sedi.wl; Strem_Sedi.wl; ZK.WT以及路线文件夹下的地形数据
7.生成编稿原图
1、更新实际材料图到编稿原图
2、选择要更新的文件
3、打开编稿原图
8.对地质图图例进行编辑
9、对地质图角图、图切剖面等进行编辑
图切剖面制作要点
数字高程提取
剔除不合适的线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
2、建立地质数据库
导线库 分层数据库 刻槽样数据库 探槽数据库 轮廓数据库 产状数据库 样品分析结果
TC_Survey TC_SLayer TC_Fluting TC_Shape TC_Secatt TC_Sam_Analysis
2、建立地质数据库
注意: 1、TC_Survey导线号0-1,1-2形式;面朝方
资源量估算
剖面法 地质块段法
4、资源量估算
相关图件
地质储量计算剖面图 矿体中段图 矿体投影图
标准图框的生成
1、准备工作
配准校正
1、准备工作
钻孔基本信息表
比例尺200:钻孔柱状图比例尺1:200
探槽基本信息表
比例尺100:探槽素描图比例尺1:100
1、准备工作
Excel转成WT文件
1、准备工作
钻孔:子图号1243 探槽:子图号1047
1.2、软件安装
软件名称:数字地质调查系统 软件版本:20111107
样品分析结果 ZK_Sam_Analysis
2、建立地质数据库
注意: 1、ZK_Fluting中采取率不能为空,否则钻
孔柱状图中的样长为0;补样该如何处理? 2、ZK_RockBase中绘制类型0单一,1循环,
2自定义;绘制单位0为米,1为百分比; ZK_RockInfo中花纹号码为岩性对应的图案库花 纹代号;厚度:若百分比是100,若米则为实际 厚度。
1、准备工作
设置 数据路径
新建工程
1、准备工作
升级旧版本数据
1、准备工作
2、建立地质数据库
2、建立地质数据库
回次数据库
ZK_Circle
分层数据库
ZK_SLayer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ppt课件
19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ppt课件
2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ppt课件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ppt课件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ppt课件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ppt课件
工作区控制台
ppt课件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ppt课件
1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ppt课件
16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ppt课件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ppt课件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ppt课件
DGSInfo数字填图部分操作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分层号 0 1 1 2
分层位置(米) 0 30 50 80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2、安装应用程序。同样根据安卓系统版本安装;
3、拷贝字典库文件夹“AoRgmap”到安卓设备 根目录。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记录规则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剖面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高精度剖面厚度 计算
真厚度就是导线 (斜距)的长度。 计算完毕,在厚度 计算框中(最下面 的编辑框中),自 动填入计算结果。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编辑生成打印剖面和柱状图
注意问题
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中自动 生成后,以后的操作最好 是在新建的文件中进行。
柱状图中的文字描述最好 是用批注描述内容。
4.2.8数字 剖面平移 导线的处 理方法
数字剖面平移导致不合理并且浪费纸张
如果平 移距离 再大一 点就更 难看了
1、查阅数字剖面的总导线方位,可从剖面信息中或已 形成的剖面图中看到,并记录下来。
数字填图教程
1.2 数字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数字地质调查 - 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
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 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 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
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
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
项地质观测数据。
1.2 数字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①mapgis主菜 单中选择 “输入编 辑”—“新建 工程”—“从 文件导入”
③在工程中添加项目, 将校正后的原图文件 全部添加,套合原图 与标准图框
第四步:投影变换
①投影变 换--投影 转换--成 批文件投 影转换
方法一
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将原图文件进行投影变换,目 的是将单位“毫米”转化成 “米”
2.1.1
数字填图装臵(the devices for digital mapping ): 是用于数字填图的 现代化野外设备,它 们包含下列五件基 本装臵:
数字填图装臵
(1) 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掌上计算机(可以是运行PLAM OS 或WINDOWS CE的掌上计算机、手持计算机、平板电脑); (2) GPS(可以是PC插槽接口GPS、夹克GPS或蓝牙GPS); (3) 便携式计算机(CPU PIII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20G以上);
(3) 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相机;
(4) 数字语音录入笔。
2.1.2 野外数据采集器
野外数据采集器是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 重要平台,是野外数据获取技术的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测的工作方式要 求随身带到野外的设备: • 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 • 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 • 具有与室内所用系统的接口 • 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应体积小、重量轻、功 耗低、连续工作时间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2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1) 属性联动浏览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控制台方式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1
导线号 0-1 0-1 0-1 0-1
分层号 0 1 1 2
分层位置(米) 0 30 50 8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④ 数据转出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 是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 如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 路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 为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 此操作。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手图)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地质点描述相似程度比较工具
采用“最长相同子串” 法进行比较。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综合浏览和查ຫໍສະໝຸດ 工具:(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关于路线号与地质点号命名
路线编号习惯上由首字母“L”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L0001”; 而地质点号习惯上由首字母“D”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D0001”。
如多条路线并行工作,也可提前设计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的 长度预留足够的地质点数,同样可以按照上述规则编号。
下表举例说明了同时设计3条路线,每条路线预留15个地质点的情况:
路线号
首地质点号
预留地质点数
末地质点号
L1000
D1000
15
D1014
L1015
D1015
15
D1029
L1030
D1030
15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手图)
进行野外路线工作量统计及自检: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工作区控制台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为避免图幅内路线号和地质点号重复,一般给路线号的数字部 分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顺序编号。例如,1:5万图幅由4幅 1:2.5万图幅组成,则使用路线号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1:2.5万图幅顺 序号(可取值0,1,2,3),后面三位数字可代表1000个地质点。每条 路线的首个地质点号的数字部分与路线号相同,而最末的地质点号再 加1又可以作为第二条路线的编号,以此类推。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一 新建图幅工程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R、B过程与样品、 产状、照片等采样 过程在1个地质点 内顺序编号。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 (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 素描 ➢ 样品 ➢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