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ae6e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b.png)
第一章绪论1.1 集中供暖旳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随着经济旳发展和科学技术旳进步, 在集中供暖技术旳基本上发展起来旳, 它运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 由集中旳热源向一种都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都市提供稳定、可靠旳热源,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且与老式旳分散供热相比, 能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 具有明显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 当时在美国纽约, 建立了第一种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顾客供热。
20世纪初期, 某些工业发达旳国家, 开始运用发电厂内汽轮机旳排气, 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旳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来, 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旳城乡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旳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旳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 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旳北欧国家, 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 都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 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乡, 向全国1/3以上旳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 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旳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都市已有规模较大旳集中供暖系统外, 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 还建立了联结几种都市旳城际供暖系统。
在某些工业发达较早旳国家中, 如美、英、法等国家, 初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 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但是这些国家已非常注重发展热电联产旳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国内都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旳, 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 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有关加强都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旳报告》, 对国内旳集中供暖事业旳发展起到了极大旳推动作用。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c9c8a168884868662d6cc.png)
集中供热工程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案技术方案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1月目录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 (3)1.1热网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4)1。
1.1 设计原则 (4)1。
1.2 方案简介 (4)1.1.3 功能特点 (5)1。
2热网控制系统功能 (7)1。
2。
1 网络结构图 (7)1.2。
2 网络结构概述 (7)1。
2.3 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功能 (8)1.2.4 本地换热站控制器功能 (16)1.2.5 热网平衡模块功能 (17)1.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述本系统是集公司多年来供热工程应用经验,专门针对北方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提供的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U6-200一体化PLC,监控中心上位机软件采用Inscan HRC热网实时监控专用软件,配置热网管理软件包、热网平衡模块、Web发布软件包及GSM短消息报警模块,实现对各个小区换热站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存储,外界环境温度的补偿,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及调节、安全报警以及自动分析、热网系统故障诊断、能源计量分析等功能,并配合现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达到整个热网系统的供热平衡、安全、经济运行,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型换热站。
换热站专用控制系统图示在自动化设计上,设置监控中心控制室(调度中心)一个,内含2台调度计算机同时通过通讯的方式对换热站进行监控,2台调度中心计算机为1主1备冗余。
主监控操作站完成控制室内人机交互功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各站换热网的工艺管道、参数、控制流程图,包含各类热力参数、阀门等各类执行机构状态的显示和自/手动操作。
监控操作站除完成基本的各换热站运行数据采集、远程调度控制、数据记录报表生成等之外,还具备热网平衡调节、提供热网负荷需求趋势预测、预测负荷与实际负荷对比、互联网web远程浏览、手机wap 浏览、手机短信报警等热网管理功能.换热站采用就地与主控室远程控制协作方式。
各站放置独立U6-200一体化PLC一套,该终端设备配有彩色触摸屏,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就地观测,实现小区热网运行参数的采集与监控,如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等,并集中将运行参数发送至远方控制中心;U6-200一体化PLC可就地存储至少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参数,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值自动控制二次供回水温度,并可同时控制循环变频及补水变频,进行量值的调节;在启用换热平衡模块后,各站控制器接收主控室发送的平衡参数,结合各站过程参数调节二次供回水温度;控制器也可接收主控室下发的各项命令,完成远程控制热网温度、流量、动力设备的启停等。
集中供热站规划方案范本
![集中供热站规划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29d6a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9.png)
集中供热站规划方案范本1. 引言集中供热站是城市热力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居民和商业建筑提供温暖的供热服务。
本文将提供一份集中供热站规划方案的范本,以指导相关规划人员在规划过程中的决策和思路。
2. 规划目标规划集中供热站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供热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和商业建筑的热能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供热地区的全覆盖,确保每个居民和商业建筑都能得到合理的供热服务;2. 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3. 保证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3. 规划原则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注重环境保护;2. 经济合理原则:在确保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3. 安全可靠原则: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风险;4. 灵活可扩展原则: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确保供热系统可以灵活扩展和调整。
4. 规划内容集中供热站的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用地选择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建设集中供热站的用地。
用地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 靠近供热需求区域,减少输送热能的能耗和热损失;2. 土地利用适宜,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3. 方便供热站与相关设施的连接,如电力、水源、天然气等。
4.2 设备配置根据供热需求和热力输送距离,确定供热站所需的设备配置。
主要设备包括燃气锅炉、热交换器、热储罐等。
设备配置应考虑供热负荷峰值、运行稳定性、能源利用率等因素。
4.3 燃料选择根据当地的能源情况和环保要求,选择适合的燃料类型。
可选的燃料包括燃气、燃油、生物质等。
应优先选择清洁、低碳的燃料,以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4.4 系统布局确定供热系统的布局方式,包括管道网络、换热站点等。
布局应考虑到城市道路交通、地下管线布局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以确保供热的高效输送和分配。
4.5 运营管理规划方案还应包括供热站的运营管理考虑。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之浅见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之浅见](https://img.taocdn.com/s3/m/7c47c253be23482fb4da4cad.png)
流量值。 必须指出, 最佳循环流量值的概念不是” 大流量”而是建立在 , 换热站的最佳供热规模 ,取决于换热站与网络中基建投资和运 目前的室内系统尚不具备调节手段的前提下 ,把垂直失调率控制在 行费用 , 豆 应; 过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 一般来说 , 规模在 1- 5 0 1 万平方米 1%以内,层间室内温度的差值控制在 2 - 5 ℃左右的最小流量值。2扬 ) 建 筑 面积 为宜 。 程: = . ( 1h+ 3h ) H I h + 2h +4其中: 1 H为循环水泵扬程( H 0) l m , 为换热 h
活 l和 自由度 , 生 因此用于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是-Y t ̄ . - 的。2对冷 立管分户控制 系统应考虑 35  ̄ 3 ) - mH0;)系统富裕压力一 般为 3 ~ 热两侧处理量不相等的供热工况, 采用不等流通截面板式换热器是一 5 4循环水泵 的扬程必须认真计算 , mH0;) 决不是越大越好 , 扬程偏高 种较理想的换热设备 ; 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 , 是通过调整换热器冷热 不仅轴功率急剧增加, 浪费电能 , 重要的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热网特性 两侧的流通截面积来调节两侧的板间流速 , 来提高介质处理量小 的一 曲线不能匹配, 严重影响供暖效果, 但这种现象在行业中时有发生 , 望 侧的对流换热系数 , 从而达到提高传热效果的目的。 引以为戒。
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自控仪表设计
![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自控仪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b4a546767f5acfa1c7cdae.png)
Ce r lHe tn p t r c n r l d He tEx h n e nta a i g Pi e Ne wo k- o t ol a c a g e S a i n I sr m e tDe in d t to n tu n sg e
LU Bo
( r i a g n e l s t r p ryMa a e n aigGr u o a y Ha bn N n a gR a t eP o et n g me t E a He t o pC mp n , n
热 网调度 中心设 在 热 源 厂综 合 楼 中控 室 , 度 中 调
作者简介 :鲁波 (9 2一) 男 , 16 , 主要从事供热物业管理工作。
应 用 能源技术
2 1 年 第 7期 ( 01 总第 13期 ) 6
心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调度工作站负责与各换热
站 R U进行 通 讯 , 集 各换 热 站 的 重要 数 据 , T 采 进 行调 度 管理 ; 度 监控 工 作 站对 整 个 区域供 热 管 调 网和小 区换热 站 的运 行 情况 进 行 实 时监 控 , 度 调 监控 工 作 站 还可 通 过 L D对 小 区换 热站 的主 要 E 设备 进行 远程 监视 和操 作控 制 , 现 小 区换 热 站 实
及设备状态传送至热源厂的区域的调度 中心, 进
行集 中监视 调度 , 可实现换 热站 的无人值 守 。 并
GR ( C M ) P S 或 D A 方式相结合方式。在调度中心 由于数据流大 , 需要足够 的带宽 , 以采用 10M 所 0
光纤介 入 。在 子 站一 般 采 用 A S D L宽 带 介 入 , 设 置具 有 V N功 能 的路 由器 , P 调度 中心 和子站 组成 虚拟 局 域 网 , 过 IT R E 通 N E N T公 网进 行 数 据 交
集中供热换热站试运行方案设计
![集中供热换热站试运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e59dc3ddccda38366baf6f.png)
1890煤矿片区、工人村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编制:施工技术审核:项目部审核:监理审核:甲方现场技术审核:作业区审核:动力分厂批准:新疆冶金建设公司煤建分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日1890煤矿片区、工人村片区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一、编制说明本方案依据1890煤矿片区、工人村片区集中供热换热站工程施工图纸、设备图纸、设备说明书等有关要求和条件,结合现阶段现场情况和施工完成情况;依据我公司的程序管理文件,同时借鉴以往工程的调试经验,编制了本工程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
主要包含编制依据、调试人员部署、调试步骤及调试安全措施。
二、编制依据1、设计蓝图、设备图纸及设备说明书2、热力系统安装规范三、调试人员部署为保证本系统试运行的顺利进行,根据建设单位部门要求及需要,特成立供暖系统试运行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如下:组长:蒋建伟副组长:张太忠、李宁成员:李翔、尚万新、栾向东、岳立军、孙建军、李红光、动力作业值长、郭正民、张维平、李雪林在系统试运行期间,供暖系统试运行领导小组应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到问题及时联系沟通,确保试运行成功。
下设调试小组:组长:孙建军一标段管线成员:金江铭、刘烈林二标段管线成员:郭永志、陈江三标段管线成员:尹军、黄磊换热站成员:聂兰军、彦峰、赵吉龙供汽组成员:郭正民、吴新工程组成员:夏江、朱江、乐建勇、陈辉后勤保障成员:党文军、朱建民监理组:王刚、于其华四、调试前期必须具备的条件1、换热站电气系统实验完毕并持有实验报告(电缆绝缘测试),蒸汽管道焊口探伤报告、压力容器安装监检完毕并持有监检报告(安全阀标校、压力容器安装监检),单机实验完毕,动力作业区供热蒸汽系统投入运行,热源条件具备。
1.1经过动力作业区对供热系统进行专项验收(综合管网、换热站设备、电气设备、消防器材)合格后,标志新装设备具备送汽条件。
经动力作业区开出工作票同意后,进入动力作业区供汽实质阶段。
五、新换热站前蒸汽管网暖管1、接总指挥供热管网暖管通知后,所有暖管人员就位。
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节能及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节能及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acb1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8.png)
创新观察—318—(一)设备更新与加强管理力度以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为契机,将过去的老旧、落后设备统统进行更新替换,过去供电设备简陋,通常是户外开闭所,这种方式不利于维修。
出现故障就要等候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维修,为了安全,技术人员必须切断电源,导致周围停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供电可靠性较弱。
通过配网自动化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实现自动操作,还能通过遥感技术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避免了技术人员亲自维修,极大地保障了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能使配电网自动化得到有效地使用,各电力公司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借此对各个部门进行严格要求,发挥出部门应有的作用,对配电网运行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以此来增加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2]。
(二)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技术人员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着配网自动化技术与配电网系统融合的质量。
所以在配网自动化技术运用之前,就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向他们讲述安装时的注意事项,这样不但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对配网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解决突然出现的棘手问题。
培训时不应只顾及年轻人的进度,同样要照顾年龄稍大但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
在加强老员工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时也让老员工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年轻技术人员增长经验。
公司也可以定期展开竞技比赛,让获得优胜的人讲解自己能获胜的原因,在验证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一些启发。
在技术与经验共同增长的良好形势下,才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系统以往的检修方式主要是以周期进行检修维护,这样不但无法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而且更无法主动或提前对事故进行预防。
如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中的故障定位功能处理以上问题。
但是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多方面检测,小区要检测变电站、配电站等。
对用户则是检测电表以及分段开关。
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技术人员对环境进行分析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设备。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84791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b.png)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一、换热站建设标准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 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及检修,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 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 0.7米的通道.1.9 换热站应设置照明设施,生活服务间、服务办公室预设电器插座.设备间照明设施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采用防水防尘节能灯,同时应设置应急照明.1.10 卫生间内设卫生器具,墙面、地面铺贴瓷砖.设备间设排水沟并设盖板,地面可铺贴花岗岩.控制间与设备间设挡水门槛.服务间地面铺贴瓷砖.1.11 换热站设备间、服务间外门为卷帘门,设备间门宽不得小于2.5米.设备间外窗台高度不低于1.8米,均为中空双层隔音窗,外门为隔音门.所有外门窗均安装防盗门窗.1.12 换热站内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应做好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由紫铜板制成,安装高度为底边距所在地面0.3米,以便将进线配电柜PE〕PEN〔母排、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联结,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拆除接地装置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所有转动设备必须配备防护罩,防护罩喷绿色底漆、黄色箭头标明转动方向.1.13 换热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便于操作和检修,站内各种水管道及设备的高处设有放气阀,低处设放水阀.1.14换热站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1.15换热站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和用具,如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应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保证随时可用.1.16 换热站需经常检查和操作的设备不应设在高处,如必须设在高处,位置较高且超过 2米时,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置移动扶梯、移动平台等设施;1.17 换热器、水泵基础高于地面不小于 0.1m,水泵基础距墙不小于 0.7m,两台以上水泵不做联合基础,设备间距不小于 0.7m;1.18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并在封堵处的电缆两端按规定刷防火涂料;1.19换热站及其附属设施不得存在渗水、漏水的现象.1.20 若因特殊原因只能建设地下及半地下换热站,必须在建设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可靠的通风防潮措施,设立独立通风除湿系统和采光井.②具备消防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③具备可靠措施避免外部原因带来的积水倒流进站.同时具备自动应急排水设施,使事故失水、检修排水、外部进水能够根据水位及时报警并自动启动排水设备,建设单位承担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管理责任.④具备良好的通讯设施,保证手机及网络等传输讯号的正常通畅,便于换热站设备运行数据上传所需的网线敷设.⑤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换热站内设备基础、管道支架施工减震防噪方案,设备基础按照供热公司委托的专业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并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换热站基础不得与居民建筑基础连接,从根本上解决低频噪音及振动扰民问题.⑥至少设置两个就近出口,保证站内设备安装及维修时的车辆进出通畅,同时便于人员维护检修及安全疏散.⑦地上配备供热服务需要的值班检修及生活场所.⑧换热站机组设置的一次侧安全阀出于安全要求必须能够以自然排水的方式将管路引致室外.⑨进出换热站的供热管网必须具备路由,预留安装及检修空间,避免因其他管路或设备影响坡度.建设单位负责热力管网穿地下墙壁洞口的套管预留及防水处理.⑩地下换热站建设需取得规划、消防、环保、安监部门书面同意意见.2.换热站站内设备选取标准:2.1换热站内设备选用模块化机组,供热面积小于5万平米的换热站选用单台模块化机组;供热面积大于 10万平米的换热站选用双台模块化机组.2.2换热站模块化机组由换热器、管道阀门、安全阀、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以及软化水补水装置组成.2.3板式换热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GB/T16049中的规定;密封材质:一、二次水侧为三元乙丙橡胶,框架材质: Q235-A,环氧煤沥青漆或环氧富锌漆防腐,压紧板采用整体材料,框架能力板片扩容数为≥ 20%.2.4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应为需求的 130%,换热效率 90%以上,传热系数 K=3000-6000W/m2·℃.2.5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压紧板、螺柱、法兰、接管、垫片等所用的材料及焊接材料,必须具备材料质量证明书.2.6单台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数,不宜大于 150片;板换板片的材质要求不低于不锈钢 304L,板片厚度:≥ 0.6mm.2.7板式换热器应有打压试验合格证明;每台板式换热器必须有介质进、出口标记;每台板式换热器应有铭牌,其内容包括名称、型号、设计压力及试验压力〕MPa〔、设计温度〕℃〔、换热器换热有效面积〕m2〔、质量〕kg〔、流程组合、产品制造日期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2.8设备基础地脚螺栓齐全且连接紧固,水泵基础和连接水泵的管道采取软连接等隔震措施.2.9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支吊架,以减少架在设备上的管道载荷,管道阀门符合国家有关制造标准.2.10循环水泵、补水泵的台数不得少于两台,其中一台为备用;要求循环泵、补水泵均采用变频调速控制.2.11循环泵总流量为二级网循环水量的 105-110%;循环泵采用低噪音单级离心泵,设备噪音须低于 50分贝;水泵必须能够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需要.2.12补水泵一般选两台,其中一台备用;补水泵的扬程为定压点压力加不低于 5mH2O<0.05Mpa>;补水泵采用低噪音离心泵,设备噪音昼间须低于 50分贝;水泵的流量、扬程、效率在正常运行点下不允许有负偏差.2.13全自动软化水处理器控制方式采用流量型双阀双罐控制,双阀双罐,一用一备,交替供水;交换罐材料为玻璃钢或不锈钢,其厚度应能满足强度及安全使用要求;盐罐材料其厚度应能满足强度及安全使用要求.2.14软化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满足 1-1.5小时的正常补水量;软化水箱严密不漏水,并进行防腐处理.2.15除污器应能除去≥2.0mm的微粒,滤网应使用不锈钢.手动反冲洗除污器应在供水状态下能连续反冲洗,不断排污.可在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随时反冲排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过滤器必须安装旁通管路及关断阀门.2.16除污器外表面应涂铁红酚醛底漆二道,蓝色面漆一道;每个除污器应附有铭牌,标有:编号、产品系列号、制造年月、公称直径、公称压力、极限温度、受压部件的材料代号、生产厂家的名称或商标.2.17进出换热器前的管道上均须设置压力表,进换热器前的管道上<一次网供水管和二次网回水管>均要加设除污器;2.18换热站根据小区形式分高低区供热,一、二次网各区供、回水管道均加装温度、压力变送器,并在控制室内设置温度集中显示屏.2.19管道和管道附件等应进行保温;保温后的外表面温度不得大于50℃;保温外护层应为可拆卸式的结构;站内管道及附件保温应采用岩棉材质,外层包镀锌铁皮.2.20站内管道保温必须完整,管道色环、介质流向、介质名称清晰明确,站内设备标识、铭牌清晰.2.21管道系统DN150及以下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或直缝钢管,DN200以上的采用双面埋弧螺旋钢管.2.22管道焊接必须符合压力管道焊接标准,须进行焊口探伤及管道水压试验.2.23换热站一次侧关断阀门应采用球阀或蝶阀,二次侧管段阀门应采用球阀或蝶阀;循环泵的出、入口均为蝶阀.球阀<蝶阀>应为法兰连接,密封应为金属密封或弹性密封.2.24每个阀门均应附有铭牌,标有:阀门编号、产品系列号、制造年月、公称直径、公称压力、极限温度、受压部件的材料代号、生产厂家的名称或商标.2.25换热站模块化机组设备须有明确、详细的设备台帐.二、二次网建设标准:1.二次网管网建设标准1.1供热面积小于10万平米的换热站二次管网建议采用常规管网建设;供热面积大于10万平米的换热站二次管网建议采用环形网建设;供热区域为狭长型的管网,可建两个换热站以保证管网水力平衡.1.2二次管网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等规范.1.3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必须采用预制聚胺酯保温管,蒸汽管道直埋敷设必须采用钢套钢保温管直埋敷设方式.1.4二次网各分支处必须加设分支隔断阀,各楼前必须加设楼前阀.1.5各楼及单元回水管道上设关断阀的同时设调节装置〕自力式流量控制器或数字式调节阀〔.1.6直埋管道必须采用预制保温管: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或螺旋焊缝管,壁厚符合《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的要求;保温层为聚胺脂,厚度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密度不小于60Kg/M3;保护层为聚乙烯塑料管壳,厚度不低于3mm,密度不小于940Kg/ M3.1.7聚氨酯发泡保温必须满足《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行业标准》CJ/T114-2000的要求;对进场保温管应进行现场取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1.8补偿器采用注填式套筒补偿器,做双井口检查井,并根据具体工程的回水温度计算回水补偿器是否可以去除;建议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1.9热水管网设备或阀门公称压力应选用不小于1.6MPa,并且采用铸钢阀门.对管道上的关断阀门大于DN50的,应采用质量可靠的蝶阀;小于DN50的应采用质量可靠的铜球阀或铜制锁闭阀;所有阀门必须有出厂的打压合格证.1.10弯头采用预制保温弯头;变径必须采用成品变径,不能使用自制缩口变径.2. 二次网阀门选取与配置标准2.1 供热二次管网中所采用的阀门质量应符合《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T13927-2010>.2.2 供热二次管网中所采用的阀门的安装应符合《采暖与空调系统水力平衡阀》<GB/T28636-201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372-2004>.2.3 在对供热二次管网进行导通和关断时,可选取闸阀、截止阀、蝶阀、球阀和平衡阀,其中闸阀、截止阀、蝶阀在二次管网中应安装于换热站出口的主管道以及进入小区用户之前的支管道,球阀只能安装于分户热网管道.2.4 在供热二次管网中,除导通和关断,如还需对流量和压力进行粗略调节时,可选取截止阀、蝶阀、调节阀和平衡阀;除上述两点外,如需对供热二次管网进行流量和压力的高精度调节时,可选取调节型蝶阀、调节型球阀和平衡阀.2.5 在对供热二次管网水利平衡时,宜选用手动式和自力式水利平衡调节阀.其中手动式包含普通调节阀和平衡阀;自力式包含流量控制阀和压差控制阀.2.6 当二次网系统的运行调节为集中量调节〕比如水泵的变速调节等〔时,只能采用手动平衡阀;当二次网系统的运行调节为定流量质调节时,可采用平衡阀、自力式流量平衡阀和自力式压差平衡阀;当二次网系统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即动态控制管网系统>,宜采用自力式压差平衡阀.2.7 当供热二次管网末端和末端之间的面积差别不大,同时系统末端的供热面积每年的变化不大时<每年的停热用户变化不大>,宜采用静态平衡阀.2.8 当供热二次管网系统中的面积符合比较大,同时可能增加了相应的温控区域<即会有新增供热面积或者新建小区>,宜采用动态压差平衡阀.其中,动态平衡阀又可分为动态流量平衡阀和动态压差平衡阀,一般变流量系统使用动态压差平衡阀较多,而保证局部流量恒定则使用流量平衡阀.2.9 当供热二次管网系统的各个末端节点处可以得到相应的电源<即小区内或小区外可连接电源的地方>,宜采用远程电动平衡阀.采取电动平衡阀时,系统调试过程为系统自动调试,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可根据二次管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对二次网进行水利和热力平衡.2.10 当二次网热源为多热源时,宜采用自力式流量调节阀.2.11 不同类型平衡阀在不同的管网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如下所示:<1>静态平衡阀安装在换热站出口处水平主管道、进入小区之前的水平支管道以及进入用户之前的水平支管道,且安装了平衡阀的水管不再设截止阀.<2>区域供热管网中,平衡阀可安装在供热管网中的每条干管和每条直管上.<3>建筑物内供热管网系统中,平衡阀安装在总管、干管、立管和支管上;在热力站侧,平衡阀安装在其二次环路侧管道.<4> 动态平衡阀安装在供热管网水平主管道、进入小区之前的水平支管道以及进入用户之前的水平支管道,其中,动态平衡阀不具备关断功能,根据需要应另设关断阀门.<5>在定流量系统中,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安装在用户入口处的供水或回水管道上.<6>在动态管网系统中<即变流量供热系统>,自力式压差平衡阀安装在变流量系统的水平支、干管入口以及安装有温控阀或调节阀等的动态系统的支、干管入口处.如某处管路需要保持供、回水管之间压差时,也应在管路入口处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阀.2.12 在热水二次供热管网中,对阀门进行安装和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3 二次管网建设材料选取标准3.1 管材:无缝钢管要符合《流体输送用无缝管》<GB/T8163-2008>、《螺旋管要符合低压液体输送管道用螺旋埋弧焊钢管》<SY/T 5037-2000>的要求.材质Q235--A或Q235--B3.2 预制直埋保温管要满足《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CJ/T114--200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醋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29--20003.3 保温管件要满足《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醋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T 155一20014.热量表、抄表系统及室内温控装置建设要求4.1按户表法进行计量,强化室内温控装置的作用,将节能进行到极致.4.2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供热计量计算规程》 JGJ173—2009备案号J860—200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备案号J365—2004 JGJ142—2000;《住宅远传抄表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CECS 303:20114.3 设备选取标准:<1>热量表:选择超声波热量表.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热量表》CJ128--2007的要求.为了保证热量表工作稳定,要求供表的厂家连续三年国家抽检合格,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具有表阀联动功能,通过抄表系统可以对阀门进行远程关断;具有用户室内温度上传功能,可以将用户的室内温度随时上传到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用户的供热效果.<2>温控系统:应选择智能的系统,进行程序控制,提倡分室控温.<3>对于分户控温的温控阀要求双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不大于24V,阀门应为等径大流道.<4>散热器用自力式温控阀要满足《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2007的要求.<5>系统中的其他材料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三、换热站控制系统建设标准:1换热站自控控制系统建设统一标准:1.1 换热站控制系统应由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监测仪表等组成,完成数据采集、就地显示、自动控制、故障报警等功能.<详见电气系统一般要求>.1.2 换热站内一次网加装流量计量装置,二次网及补水系统均加装流量计量装置<详见计量仪表一般要求>.1.3 补水系统通过变频定压的方式进行控制;换热站内应有停泵、换热器故障、站内漏水报警等报告措施<详见自动控制一般要求>.1.4 所有控制系统内通信线缆均采用0.5或1.0屏蔽线缆,线缆要沿专用桥架敷设.1.5 变频器箱体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严密的结构,并具备通风装置.箱内弱电及强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详见电气系统一般要求>.1.6 二次网及楼宇控制系统应由楼宇单元阀、户表系统、室温采集系统组成.1.7 搭建三级监控平台:具备换热站、楼宇到终端热用户的整个供热系统的实时数据监测、存储、控制平台,并开放对外接口.1.8 换热站自控系统应包含以下参数:<1>室外温度;<2>一、二次侧的供、回水温度;<3>一、二次侧的供、回水压力;<4>一次侧热量;<5>二次侧供水流量;<6>补水流量、补水水箱水位;<7>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启停及运行状态等;<8>单元流量、单元阀门开度;<9>分户计量热表、分户室温.执行机构应包括一次侧的电动调节阀、二次侧循环水泵变频器、补水泵变频器、电磁阀和单元阀门开度等;2 计量仪表建设标准:2.1 换热站要具有压力表和温度表等就地仪表,就地仪表安装应符合本规范要求<GB 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2 仪表需安装在便于观察处.2.3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和管道进行压力试验.2.4 流量取源部件在管道上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直管段最小长度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检测元件.2.5 站内应加装就地显示补水流量计.3 电气系统建设标准:3.1 换热站可采用双路互备电源或单路电源,电源最大允许电流为站内设备运行电流的1.2倍.3.2 站内电源应设专用接地网,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3.3 配电室门、窗应关闭密合,且必须为由内向外打开.3.4 配电室内应配备数量适当、合格可用的消防器材,放置位置有明显标记.3.5 380V<或220V>电气电缆必须与仪表、通讯等要求避免电磁干扰的弱电线缆隔离敷设<电缆应符合GB12706 的规定>.3.6 电气线路宜采用金属穿管或架空的专用电缆桥架敷设,接线处不得裸露电线<电缆>,不得采用明线敷设<电缆应符合GB12706 的规定>.3.7 电动机电缆出口部分套装蛇皮管,两端必须分别插入电缆穿管和电动机接线盒内<电缆应符合GB12706 的规定>.3.8 循环水泵所配电机的设计、制造、测试、检验应条件/T8680.2 的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电机应为标准三相鼠笼异步电机,并能与变频器配套运行;<2>电机的额定电压为< 380 ± 10% > V ,电源频率为< 50 ± 2 > HZ ;<3>电机转矩应能满足水泵在调速范围内的转矩要求;<4>电机绕组和绝缘应能随来自变频器的电压和电流;<5>电机应有密封的接线盒,接线端子应连接每个绕组的末端,并保护接地,用铜导线使接线端子和电机.3.9 循环水泵所变频器的设计、制造、测试和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1>变频器应采用晶体模块型,用于三相鼠笼异步电机的无级调速,变频器应适合于电机和负载要求;<2>每个变频器应包括整流单元、线性电抗器、中间电路、递变单元、控制和电子监测系统、操作面板;<3>箱体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严密的结构.防护标准为IP40 .箱内弱电及强电系统应独立设置;<4>变频器所有强电元件应进行机械和电气强度的设计,使其能随大于 20KA 的冲击电流.<5>变频器的额定值如下:电源电压:< 380 ± 10% > V ;电源频率:< 50 ± 2 > HZ ;功率因数:≈ 0.98 ;频率控制范围:< 0 ~ 50 > HZ ;频率精度: 0.5% ;过载能力: 150% ,最小 60s ;控制方式:正弦波 PWM 控制.<6>台变频器的控制系数应具有调节上升的时间和下降时间的线性功能,上升和下降时间应单独可调.<7>应通过程序设定跳跃频率,应设置动力电缆的接线端子板,电缆接线全部为压接.控制电缆端子板应<8>变频器应有以下保护功能:过载保护;过电压保护;瞬间停电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欠电压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过电流保护;内部温升保护;欠相保护.<9>在故障状态下,应保护电路并报警,水泵和变频器应停止工作.<10>变频器应具有模拟量及数字量的输入输出< I/O >信号,所有模拟量信号应为< 4 ~ 20 > mA 及<1 ~ 5 > V ,变频器应符合电磁兼容的规定.<11>操作面板应有以下功能:变频器的起动、停止;变频器参数的设定控制;显示设定点和参数;显示故障并报警;应在变频器前的面板上设文字说明.3.10 板式换热机组应采用补水泵变频自动补水.补水泵电机、变频器的制造标准和技术条件应符合本标准8,9的规定.3.11 电动机、控制柜、配电箱、电缆穿管、电缆桥架等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均应与接地网牢固连接,连接处必须采用焊接方式.。
换热站安装施工设计的方案
![换热站安装施工设计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083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3.png)
换热站安装施工设计的方案换热站是供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起到连接供热源和用户的桥梁作用。
换热站的安装施工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特点、热负荷需求、热源选择、管道布置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
以下是一个换热站安装施工设计方案的例子。
1.设计概况本项目是一座城市地下集中供热系统的换热站设计,面积为150平方米,总热负荷为5000千瓦。
设计要求保证换热站的运行高效、安全、可靠,同时满足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要求。
2.设计原则(1)运行可靠: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保证供热系统的可靠运行,避免故障和停机时间。
(2)效率优化:通过选用高效的换热器、泵和管道布置,减少能源损失和压力损失,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3)安全可靠: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安全,如合理设置防火措施、安装报警系统等,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可维护性: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合理设置设备布局,方便维修和检修。
3.设计方案(1)换热器选择:根据热负荷需求,选用足够的换热器容量,并考虑设备的热效率和可靠性。
推荐采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压力损失小、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泵选型和布置:选用高效的泵和适当的数量,以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流量和压力需求。
考虑到泵的运行可靠性和节能要求,推荐采用变频调速泵,并合理设置泵的布置方式。
(3)管道布置:根据供热负荷和管道长度,采用合适的管径和管材,以减小管道阻力、压力损失和热损失。
在设计中要注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阻塞,确保供热系统的畅通和流量均衡。
(4)安全设施: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安全设施的设置,如防火墙、烟雾报警器、灭火系统等,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维护设施:合理设置设备的布局,方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设计中要考虑维护通道、检修平台和设备标识等,以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
4.施工步骤(1)确定施工队伍,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换热站的具体位置和布局。
集中供热换热站优化配置及运行方式
![集中供热换热站优化配置及运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c9a37ddff00bed5b8f31d0d.png)
集中供热换热站优化配置及运行方式摘要:当前,城市普遍采用了集中供热的方式,集中供热换热站的配置优化就成为了一个重点工作,分析集中供热换热站的配置和运行的具体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论述了集中供热换热站的运行情况,并探讨了集中供热换热站的设备优化方法,以及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运行管理的要点,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集中供热换热站;配置;运行一、换热站设置原则1.要以总体规划为集中供热换热站的设置依据,制定的方案应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今后发展和当前使用密切结合。
做好宏观控制,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到统一布局。
2.热力站的设计要将其室内的用热系统与室外热网的因素都考虑到。
对于压力与设计温度应与设计要求相一致,热力站设备与系统以及室外热网应相互匹配。
3.应将换热站设置在热负荷密度比较大的中心地带,且要使所带负荷区域尽量不跨越主要街道,通常供热半径要小于1000m。
4.应通过技术经济来确定换热站的规模,为了使其方便运行管理,应将换热站的规模尽量控制在供应5--20万m2负荷的范围以内。
二、换热站的建设规模理论1.大型换热站在换热站的建设中,大型的换热站,通常可以供应25万平方米及以上地区的集中供热,此换热站的设备整体尺寸及站房的规模需求较大,特别是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供热用户的不足而出现的产能过剩的现象,增加了运行成本,在控制上也不利于供暖水利平衡调节,而且换热站的投资较高,回收年限较长。
2.小型换热站对于可控制一万平方米以下地区的换热站来说,由于换热站较小,需要的换热站数量就多,分布范围较大,不便于热力公司的集中管理,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3.换热站的规模由于不同大小规模的换热站对水和电的消耗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需要理解的就是,对这两种资源的消耗上,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所以在进行规模考虑上,换热站的的建设不应太大也不应太小,需要按照实际供暖的热负荷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换热站数量及单个换热站的供暖面积,单换热站的供暖面积以10~15万平方左右为宜。
新建扩建集中供热工程方案
![新建扩建集中供热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07e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新建扩建集中供热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热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供热的需求,提高城市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成本,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供热服务质量,需要进行新建扩建集中供热工程。
二、工程概述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建供热站:选址在城市热力中心地带,利用热能设备对城市供热的热源进行提升和加工,形成热源输送站;2. 新建供热管道:根据城市规划设计,计划新建供热管网,覆盖城市主城区和新扩建区域;3. 扩建供热设备:对现有供热设备进行扩建改造,提升供热能力,提高供热效率;4. 新建供热配套设施:新建供热泵站、换热站、换热器、过滤器等供热配套设施。
三、工程目标本项目的工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供热服务质量:提高供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城市供热服务质量;2. 减少供热成本:提高供热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供热成本;3.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新建扩建集中供热工程,减少城市燃煤热电中心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4. 保障城市供热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确保城市供热能够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四、工程流程1. 立项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2. 勘察设计阶段:对选址地进行勘察,确定新建扩建供热设备和管道的具体位置和形式;3. 施工阶段:分阶段进行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4. 调试运行阶段:对新建扩建供热设备和管道进行调试和运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五、工程技术要点1. 选址规划:按照城市规划和热源地理位置选择供热站的选址,合理规划设计供热管道的走向和布局;2. 设备选型:选用性能优良、能效高的供热设备,选择适合城市供热需求的换热器、泵站等配套设施;3. 施工工艺: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4. 管道材料:选用耐高温、耐腐蚀、安全可靠的管道材料。
六、工程预算根据工程概要,工程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开支:1. 新建供热站费用;2. 新建供热管道费用;3. 扩建供热设备费用;4. 新建供热配套设施费用;5. 勘察、设计、监理费用;6. 施工人工费用;7. 工程材料采购费用。
浅谈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浅谈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39b09a6c30c2259019e5d.png)
可 见 ,加 压 送 风 系 统 的计 算 是 设 备 选 型 的 基 础 ,而且 过 程繁 琐 ,尤其计 算公式 中有不 少浮 动参
来稿 日期 :2 1 0 2 02— 3— 7
善林区低收入职工群众生活居住条件 的德政工程 , 也是 实现林 业 职工 安居 乐业 的 “ 心工 程 ” 民 ,是 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保障棚户 区 改造工 程 的顺利 进 行 ,在北 方冬 季供 暖热 源必 需 要有可靠的保证 ,居民冬季采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 国计 民生 的重 要事 情 。 随着 林业 局棚 户 区改造 的逐 步进行 ,现 棚户 区
4 结束 语
数,同时由计 算公式 得 出的结果 还要 与 《 高规 》 中的计 算表 相 比较 才能找 出最 合理 的值 ,这样 难度 就更 大 了。然 而 Mioo X E c sf E C L电子 表 格 软 件 具 r t 有强 大 的计 算功 能 ,能根 据实 际计算 的需 要来 编制 计算 公式 ,这样使 我们 的计 算 过程 大 为简 化 ,而且
改造 区域 的 配 套 集 中供 热 基 础 设 施 未 随之 进 行 建
下面 我们 就 利 用 E C L表格 进 行 加 压 送 风 系 X E 统的风量 、风道 、风 口尺寸计算 ,阻力损失计算 以 及加 压设 备 的选 型 。 例 :某 2 9层 综 合 贸 易 大楼 ,为 一类 建 筑 。其 中一防烟楼梯间内共有 2 9个 15× .m的双扇 防 . 21 火 门 ,楼 梯 间外墙 上 共 有 2 5个 15×16 的双 层 . .m 钢窗。前室内有一个双扇防火门与走道相通 。试计 算加 压 送 风 量 、风 道 、风 口尺 寸 以及 风 道 阻 力 损 失 ,同时选 择加 压设 备 。 解 :楼梯间内虽有外窗,但因本建筑是高度超 过 5 m 的一 类 建 筑 ,故在 楼 梯 间 设计 机 械 加 压 送 0 风 系统 ,前 室不送 风 。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851ec0e518964bcf847cf1.png)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1.概述1.1项目名称:XX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1.2承办单位概况XX市三甲炼焦是XX市大型民营企业,在XX市三甲镇新建有一座年产120万吨焦炭的现代化炼焦厂,共24孔×12组焦炉,炼焦时每组焦炉可产生105Nm3/h,950℃高温烟气。
每组焦炉配一台35 t/h余热蒸汽锅炉,共建35 t/h余热锅炉12台,可产生3.82Mpa、450℃的蒸汽420 t/h。
该焦化厂拟建12MW×3台空冷抽汽汽轮发电机组,一台12MW纯凝机组。
目前已经在建12MW空冷抽汽和纯凝汽轮发电机组各一台。
XX市供热公司成立于80年代初期,20年来发展较为迟缓。
迄今为止,公司已建成锅炉房3座,总吨位17t/h。
其中1#锅炉房装备一台3 t/h热水锅炉,2#锅炉房装备有6 t/h和4t/h热水锅炉各一台,3#锅炉房装备一台4t/h热水锅炉,均采用95-70℃热水作热媒,现状供热面积约10万m2。
目前政府正在组建XX市供热工程指挥部。
1.3拟建地点:省XX市1.4建设容与规模本工程拟建主要容如下:(1)热网首站一座(位于XX市三甲炼焦公司厂区围)(2)供热一次管网:DN700,长度约7KM x 2(3)热网热力站约10~15座(4)供热二次管网DN400~DN150长度暂按8km x 2考虑1.5建设年限建议分2~3期建成,一期完成从三甲镇至城区热力主干管道,以及城区已有主要建筑采暖二次管网工程;二期以后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陆续完成、完善供热管网。
时间安排:一期工程建设期一年,二期工程随规划实施进度确定。
1.6投资估算根据工程围建设容,经测算工程投资约:1.87亿元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2.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根据XX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随着城市生产发展和市政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市区面积逐年递增,XX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猛。
集中供热换热站试运行方案设计
![集中供热换热站试运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cb5ed002020740bf1e9bbf.png)
1890 煤矿片区、工人村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编制:施工技术审核:项目部审核:监理审核:甲方现场技术审核:作业区审核:动力分厂批准:新疆冶金建设公司煤建分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日1890煤矿片区、工人村片区集中供热换热站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一、编制说明本方案依据1890煤矿片区、工人村片区集中供热换热站工程施工图纸、设备图纸、设备说明书等有关要求和条件,结合现阶段现场情况和施工完成情况;依据我公司的程序管理文件,同时借鉴以往工程的调试经验,编制了本工程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
主要包含编制依据、调试人员部署、调试步骤及调试安全措施。
二、编制依据1、设计蓝图、设备图纸及设备说明书2、热力系统安装规范三、调试人员部署为保证本系统试运行的顺利进行,根据建设单位部门要求及需要,特成立供暖系统试运行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如下:组长:蒋建伟副组长:张太忠、李宁成员:李翔、尚万新、栾向东、岳立军、孙建军、李红光、动力作业值长、郭正民、张维平、李雪林在系统试运行期间,供暖系统试运行领导小组应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到问题及时联系沟通,确保试运行成功。
下设调试小组:组长:孙建军一标段管线成员:金江铭、刘烈林二标段管线成员:郭永志、陈江三标段管线成员:尹军、黄磊换热站成员:聂兰军、彦峰、赵吉龙供汽组成员:郭正民、吴新工程组成员:夏江、朱江、乐建勇、陈辉后勤保障成员:党文军、朱建民监理组:王刚、于其华四、调试前期必须具备的条件1、换热站电气系统实验完毕并持有实验报告(电缆绝缘测试),蒸汽管道焊口探伤报告、压力容器安装监检完毕并持有监检报告(安全阀标校、压力容器安装监检),单机实验完毕,动力作业区供热蒸汽系统投入运行,热源条件具备。
1.1 经过动力作业区对供热系统进行专项验收(综合管网、换热站设备、电气设备、消防器材)合格后,标志新装设备具备送汽条件。
经动力作业区开出工作票同意后,进入动力作业区供汽实质阶段。
五、新换热站前蒸汽管网暖管1、接总指挥供热管网暖管通知后,所有暖管人员就位。
集中供热智能无人值守换热站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集中供热智能无人值守换热站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0b95443767f5acfa1c7cdb8.png)
De s i g n a n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Un ma n ne d He a t Ex c ha n g e S t a t i o n’ S Aut o ma t i c
pa g es . S o t he ma i n t a i n e r a nd a dmi n i s t r a t o r C a B mo ni t o r t he s t a t e s o f a l l h e a t e x c ha ng e s t at i o n c o n v e n i e n t l y, i t i mp r o v e
A bs t r a c t : Bas e d o n t h e u na t t e nd e d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s t a t i o n d e s i g n.Th e PLC c o nt r o l s y s t e m c o l l e c t e d l nt e r n e t i nf o r ma —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 T h e d e s i g n h a s b e e n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p p l i e d i n mo r e t h a n 1 0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s t a t i o n o f
T i a u j i n T i a n b a o T h e ma r l P o w e r C o . , L t d .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v e d t h a t t h i s t e c h n i q u e w a s 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s u c c e s s f u l ,
谈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谈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9c407c01f69e31433294ac.png)
热指标 ( w/ I l l ) 5 8 — 6 4 6 0 ~ 6 7 6 8 ~ 8 0 6 5 — 8 0 6 0 ~ 7 0 6 5  ̄ 8 0 l 1 5 — 1 4 8
9 5 / 7 0 一 A I I 一 台, 一 用一 备 , 能 够 满足 采 暖 需求 。
3 设 备选 型
3 . 1 一 级网设 备选 型
3 . 1 . 1 循 环 泵 选 型
1 - 2 锅 炉设 备型 号( 一用 一备 )
S Z L 1 0 . 5 — 1 . o / l 1 5 , 7 0 一 AI I 一 台: S Z L 7 . 0 -1 . 0 / 9 5 , 7 0 一 AI I一 台
供 热核 反 应 堆 的 热 源 及 工 业 余 热 等 。 集 中供 热 系统 是 由 热 源 、 热 用 户 和热 网三 部 分 组 成 。 热 源 负责 带 】 备热煤 , 热 力 网 负责 热 媒 的输 送 , 热用户是指用热场所。 集 中供 热 系统 的 热 用 户有 供 暖、 通风 、 热 水供 应 、 空 气调 节及 生 产 工 艺等 用热 系统 。
源、 改善环境、 提 高 供 热质 量 等 综 合 效 益 , 同 时 采用 集 中供 热 可 提 人 们 的生 活 质 量 。 利 用集 中供 热 代 替 小 锅 炉 和 家 用 小 煤 炉 供 热 , 已成 为 势 在 必 行 的 发 展 方 向。 间 接 连 接供 热 因其 热 源补 水 率 低 , 热 网 的压 力 工 况 和 流 量 工 况 不 受 用 户 的影 响 , 便 于 热 网 运 行 管理 , 在 近 年来 已经 成 为 流 行 的 供 热 方式 , 本 设 计 也 采 用 了 间 接 连 接供 热 。
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c6921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7.png)
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摘要:在换热站运行管理方面,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处于手动操作阶段,大部分的温度调节是依靠经验来调整,无法系统地分析和判断运行工况(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难以消除系统运行的不平衡,导致水力工况失调,热力工况失调严重,造成热用户室温冷热不均;热量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水耗、电耗、能耗很高,并且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运行数据不完整,难以实现供热运行的量化管理、信息整合。
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热网,为供热企业的各级领导、管理和生产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和优化手段已成为许多供热企业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应用1换热站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设备换热站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供热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一般情况下,热水管网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二者的具体功能有较大差异,一次网主要是连接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而换热站主要是用于连接一次网与二次网,由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以及控制设备等部分组成。
换热器是核心设备,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此外,为确保供热系统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会配备2台换热器,且2台换热器同时运行,保证供热量超过总量的70%以上。
而循环水泵的选择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标准的循环水泵。
一般情况下,在热负荷和水温保持恒定不变的状况下,供热系统中循环水泵的流量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流量过大的循环水泵会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此外,循环水泵的配置与换热器相同,在工作过程中至少要配备2台,以防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2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2.1换热站工程概况本工程以某小区换热站为实例,换热站供热总面积约为265125.72m2。
其中低区系统一至十一层,低区面积约为164375.94m2;中区系统十二至二十二层,中区面积约为53615.25m2;高区系统二十三至三十二层,高区面积约为47134.78m2。
集中供热换热站工艺原理和施工流程
![集中供热换热站工艺原理和施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edb830ec3a87c24128c493.png)
集中供热换热站工艺原理和施工流程由于城市集中供热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能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合理利用,消除了旧式热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噪音,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集中供热换热站多建于居民住宅区,占地面积小,管道多,室内设备多,且布置紧凑,给施工安装带来一定的难度,下面介绍一下集中供热换热站施工技术。
1 工艺原理换热站是采用板式换热器:BRB进行换热,为间接换热方式,换热分两个密闭的热水系统,1)高温热源系统,由电厂蒸汽加热的150℃高温水,进入站内水—水交换器,释放热量后,再流回电厂。
2)居民采暖用水系统,由换热器处得到热量,升温后的水进入采暖管网区,放热、降温,再回到换热器升温,反复循环。
2 工艺安装流程测量放线→设备及容器的安装→管道及配件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仪表安装→管道防腐保温→试运行→交工验收。
3 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在土建设备基础检查验收合格后,具备安装条件时,按下述方法进行。
根据工艺施工图结合设备图和建设单位提供安装的基础检验记录,核对基础的几何尺寸、标高等是否符合要求,填写设备基础复测记录。
平面位置放线时,应先根据施工图有关的柱轴线、边沿线或标高线划定设备的基准线,将基准线引出并做好标志,互有连接、排列或衔接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划定设备基础的横向纵向中心线。
根据建筑物或划定的安装基准线测定的标高,用水准仪转移到设备基础适当位置上,并划定标高基准线或埋设标高基准点。
复核支吊架的预埋件是否正确、牢固,与图纸位置是否相符,出入大时应与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并办理技术核定单,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4 水泵及设备安装1)安装较大的水泵时,可用三角架加倒链吊装,吊装时钢丝绳不得系在泵体上、轴承架或轴上。
2)设备就位后,先找中心,再找标高,后找水平。
水平找正时,底座下垫铁尽量靠近螺栓,每组垫铁应尽量减少垫铁块数,一般不超过三块,应少用薄垫铁,放置垫铁时将厚的放在下面,把薄的放在中间,并将各垫铁焊接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嘉园住宅小区热力站、换热站设计方案河北长城锅炉容器有限公司一、设计资料1、采暖面积126760平米高低区地暖(高区9612地暖,低区117148地暖)2、锅炉设备型号SZL10.5-1.0/115/70-AII 一台 SZL7.0-1.0/95/70-AII 一台 一用一备3、设计数据(1)供回水温度一级网供回水温度:t 1/t 2= 95/70℃; 二级网供回水温度:t g /t h =60/50℃;(2)管径及数量一级网管径及数量:DN400 30m 二级网管径及数量:a 、高区管径及数量:DN250 462mb 、低区管径及数量:DN450-250 462m DN450 224 m DN400 47 m DN350 171 m DN250 20 m(3)标高锅炉间标高:±0.000 换热站标高:-4.000 水泵间标高:-4.000 最远端用户标高:+2.5004、设计思路锅炉设备甲方已选定,二次网管径甲方已设计; 现需设计锅炉房部分附属设备及换热站内所有设备;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二台水—水换热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7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另一台换热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三台,二用一备;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二台,一用一备;全自动软水器及软水箱一套、一、二次网共用。
二、供热系统热负荷的计算1、热负荷的计算方法310-⨯⨯=F q Q f n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 f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2/W m ;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m 。
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90,1990年版;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从表2-1取fq =602/W m 。
可知供暖热负荷:高区: 310-⨯⨯=F q Q f n 高=60×9612×10-3=577KW 低区: 310-⨯⨯=F q Q f n 低=60×117148×10-3=7029KW即:总的供热面积为F=126760m 2,总的供暖热负荷Q n =7606KW 。
由此可确定:SZL10.5-1.0/115/70-AII 一台 SZL7.0-1.0/95/70-AII 一台 一用一备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三、设备选型(一)、一级网设备选型 1、循环泵选型(1)确定循环泵的流量G=(1.1-1.2)×3.6×Q/[C ×(t 1-t 2)]= (1.1-1.2)×0.86Q/(t 1-t 2) 由上式可得:G=1.2×0.86×7606/(95-70)=314 t/h 式中 G —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t/h ; n Q —用户热负荷,KW ;c —水的比热,取c =4.187KJ/(Kg ·℃); t 1/t 2—一级网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2)循环水泵扬程H=H 1+H 2+H 3+2~3式中 H —循环水泵的扬程,m ;H 1 —热源内部阻力损失,它包括热源加热设备(热水锅炉或换热器)和管路系统的等总压力损失,一般取10~152mH OH 2 —主干线末端用户系统压力损失,一般取5~102mH O ; H 3 —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本设计中H 3=2P ∆。
由上式可得:H=10+7+5+(2×30×60×10-4 )+3=25.36mH 2O 根据以上两个数据可选择循环水泵型号为:2、补水泵选型(1)补水泵的流量在闭式热水供热管网中,补给水泵的正常补水量取决于系统的渗漏水量。
系统的渗漏水量与系统规模,施工安装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有关。
闭式热水网路的补水率不宜大于系统水容量的1%。
但是确定补给水泵的流量时还应考虑系统发生事故时的事故补水量,补给水泵的流量应等于供热系统的正常补水量与事故补水量之和,一放取正常补水量的4倍。
可知取循环水量的1-4%(按正常补水量1%,事故补水量为正常补水量)G %4G =补 式中 G 补—设计循环流量,t/h ; G —系统循环流量,t/h ; 根据上式可知:G 补=(1-4)%·G 1=(1-4)%·314=(3.14-12.56)t/h 2.扬程))(2.11.1(h H H H H c x bs b -∆+∆+-=式中 Hbs —补给水点压力值,m ;ΔHx —补给水泵吸水管中的压力损失,m ; ΔHc —补给水泵出水管中的压力损失,m ; h —补给水箱最低水位高出系统补水点的高度,m ; 1.1-1.2—安全裕量。
工程上认为补给水泵吸水管压力损失和出水管压力损失较小,同时补给水箱高出水泵的高度往往作为富裕之或为抵消吸水管损失和压力管损失的影响,所以公式可简化为:)53(~+=bs b H H根据上式可得 H b =4+10+5=19m根据G 补和H b 可确定补给水泵型号为:(二) 二级网设备选型 1、循环泵选型(1)确定循环泵的流量G=(1.1-1.2)×3.6×Q/[C ×(t 1-t 2)]= (1.1-1.2)×0.86Q/(t 1-t 2)式中 G —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t/h ; n Q —用户热负荷,KW ;c —水的比热,取c =4.187KJ/(Kg ·℃); t 1/t 2—一级网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由上式可得高区:G=1.2×0.86×Q/(t g -t h )=1.2×0.86×577/(60-50)=60t/h 低区:G=1.20×.86×Q/(t g -t h )= 1.2×0.86×7049/(60-50)=725t/h(2)循环水泵扬程H=H 1+H 2+H 3+2~3 式中 H —循环水泵的扬程,m ;H 1 —热源内部阻力损失,它包括热源加热设备(热水锅炉或换热器)和管路系统的等总压力损失,一般取10~152mH OH 2 —主干线末端用户系统压力损失,一般取5~102mH O ; H 3 —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本设计中H w =2P ∆。
由上式可得高区:H=7+10+(2×462×60×10-4)+3=27.5mH 2O 低区:H=7+10+(2×462×60×10-4)+3=27.5mH 2O 根据以上两个数据可选择循环水泵型号为: 高区: 低区:2、补水泵选型1、补给水泵的流量在闭式热水供热管网中,补给水泵的正常补水量取决于系统的渗漏水量。
系统的渗漏水量与系统规模,施工安装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有关。
闭式热水网路的补水率不宜大于系统水容量的1%。
但是确定补给水泵的流量时还应考虑系统发生事故时的事故补水量,补给水泵的流量应等于供热系统的正常补水量与事故补水量之和,一放取正常补水量的4倍。
可知取循环水量的1-4%(按正常补水量1%,事故补水量为正常补水量)G %4G =补 式中 G 补—设计循环流量,t/h ; G —系统循环流量,t/h ; 根据上式可知:高区: G 补=(1-4)%·G 1=(1-4)%·60=(0.6-2.4)t/h 低区: G 补=(1-4)%·G 1=(1-4)%·725=(7.25-29)t/h 2.扬程))(2.11.1(h H H H H c x bs b -∆+∆+-=式中 Hbs —补给水点压力值,m ;ΔHx —补给水泵吸水管中的压力损失,m ; ΔHc —补给水泵出水管中的压力损失,m ; h —补给水箱最低水位高出系统补水点的高度,m ; 1.1-1.2—安全裕量。
工程上认为补给水泵吸水管压力损失和出水管压力损失较小,同时补给水箱高出水泵的高度往往作为富裕之或为抵消吸水管损失和压力管损失的影响,所以公式可简化为:)53(~+=bs b H H根据上式可得高区:H b =4+2.5+34.5+5=46m 低区:H b =4+2.5+18+5=29.5m根据G 补和H b 可确定补给水泵型号为: 高区: 低区:3、换热器选型本设计选用水-水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很多优点如换热效率高、通用性强、结构紧凑、投资费用低、热回收效率高、降低耗水量等优点。
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采暖、通风、生活的热负荷选择,一般不设备用。
但当任何一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应满足60%~75%热负荷需要。
本设计选用2组各2台相同规格的换热器。
mt K uQF ∆=式中 Q —热流量,W ; 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对于水-水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K 可取3000-3500 W/(m 2·C ︒),本设计中取K=3000 W/(m 2·C ︒)。
F —换热面积,2m ;m t ∆—水-水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C ︒;u —污垢系数1.1—1.2。
高区:F=1.2×577000×0.7/3000×26.8=6 m 2 低区:F=1.2×7029000×0.7/3000×26.8=74 m 2(三) 其他设备选型1、软水设备选型闭式热水网路的补水率小于系统水循环量的1-4%。
(314+785)*1.5%=16.5t/h2、软水箱选型水箱不宜小于系统1小时的补水量加上系统水的膨胀量一次网水容量30 m2二次网高区水容量70m2二次网低区水容量210m2则一次网水容量为30*0.00061*(95-20)=1.37m2二次网水容量为280*0.00061*(60-20)=6.83m2 水箱容积最小为16.5+1.37+6.83=24.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