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仅限参考]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十章第二节

生理学第十章第二节
• 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 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 下侧。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不论是反射性的或随意性的,都是在一定的肌紧
张和一定的姿势前提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是躯体运动的调度者,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
中枢对躯体运动都能进行调节。
几种主要驱体运动的反射
反 射 刺 激 感受器
横断脑干切线
• 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是因为较多的抑 制系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 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 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易化区的活 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 2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 (1)状态反射:头部位置改变反射性的肌
紧张
• (2)翻正反射:动物总是保持站立的姿势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 临床表现:
①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 临床病症: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 主要表现: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僵硬、随意运 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静止性震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颤多见于上 肢,尤其是手部,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增强, 随意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
☆ 病理研究:黑质病变,且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
学习后期:动作渐熟练
(因新小脑贮存了一整套程序, 当大脑皮层发动精巧运动指令时 →从新小脑中提取贮存的程序→ 将程序回输到皮层运动区→锥体
系发动运动)。
●临床: 精巧运动受损。
称膝跳反射。叩击不同的肌腱,可分别引起不同的腱反射。
• 2) 肌紧张:

指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受牵拉肌肉发生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从而阻止肌肉拉
长。无论屈肌或伸肌都有肌紧张,尤其是伸肌更为明显。

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覆盖物,也是最进化发达的部分,占据了大脑总体积的70%以上。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

1. 感知功能:大脑皮层通过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输入信息,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识别。

不同感觉区域负责处理特定的感觉信息,比如视觉皮层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听觉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等。

2. 运动功能:大脑皮层通过执行运动指令,控制肌肉的运动。

运动皮层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元,通过与脊髓和运动神经元的连接,向身体的各个部分发送运动指令。

3. 认知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决策等。

认知功能主要由额叶皮层负责,其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实现了复杂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4. 语言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和理解。

语言皮层负责处理语言的感知和产生,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在说话、阅读和理解语言时发挥重要作用。

5. 情感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调控过程。

情感皮层主要位于颞叶和额叶,它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对情绪的产生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6. 计划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意愿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额叶皮层负责制定和执行行动计划,通过与其他执行脑区的连接,协调身体的各种运动。

7. 意识功能:大脑皮层参与了人类的意识产生和维持过程。

意识皮层是认知和感知的关键区域,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实现了意识的生成和调节。

总之,大脑皮层是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基础,它通过处理感觉信息、执行运动指令、参与认知和情感过程等,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正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发达,人类才具备了复杂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二)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1.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稍---是专门传 递关于损伤信息的特殊纤维,也称为伤害 性感受器。(机械、温度和化学的刺激)
2.致痛物质:化学敏感性 ① 损伤细胞溢出的K+、H+、组织胺、5-HT、 ACh、和 ATP 等; ② 损伤细胞合成的缓激肽和PGE2等; ③ 伤害性感受器释放的P物质等。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 观反映。
内 外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感 受 器
传入N 大 脑 皮 层
感觉产生过程
一、感觉信息的传导
(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
(二)感觉信息的非特异性传导
(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
1.感觉传导通路:
膝跳反射
2)牵张发射的反射弧 ⑴ 感受器:肌梭(长度感受器) ⑵ 中枢: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 (3)效应器:梭外肌纤维
显著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3)牵张发射产生的机制
肌紧张机制 :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
γ运动N元兴奋 梭内肌收缩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α运动N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
重力作用
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传导途径 丘脑接替核 专一,突触少 感觉接替核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不专一,突触多 髓板内核群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 泛区域 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②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 性、维持觉醒状态。
丘脑与大脑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 皮层关系 特定区域 功能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 动
4.视觉区
部位:枕叶皮层内侧面, 距状裂上下缘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及功能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及功能

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中心,其功能分区及功能如下:
一、感觉区
感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主要负责接收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视觉区主要处理视觉信息,包括形状、颜色、运动等;听觉区主要处理声音信息,包括语音、音乐等;触觉区主要处理触摸信息,包括温度、压力、疼痛等。

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将被传递到其他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运用。

二、运动区
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前部和中部,主要负责控制人体的运动。

这个区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控制不同身体部位运动的亚区,例如手部运动区、脚部运动区等。

运动区接收到其他区域传来的信息后,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然后发出指令控制身体的运动。

三、联合区
联合区位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之间,是连接各功能区的桥梁。

这个区域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便使不同的功能区更好地协同工作。

联合区的功能复杂,涉及到思维、情感、决策等多个方面。

四、语言区
语言区位于大脑皮层的左侧半球,是人类语言能力的控制中心。

这个区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理解语言的亚区和产生语言的亚区。

理解语言的亚区主要负责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语法结构,而产生语言的亚区则负责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这些功能区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会导致各种神经心理疾病的发生,例如失语症、瘫痪等。

因此,对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概述课件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概述课件
1.体表感觉代表区:
⑴第一感觉区
(3-1-2区)
①位置:中央后回
②功能:定位明确、感
觉分析不十分清晰。
③投射特点:
Ⅰ.左右交叉
Ⅱ.倒置分布
Ⅲ.精细正比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 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 大的重叠区。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深部痛
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
觉 内 脏 痛
牵涉痛 体腔痛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内脏疾患累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
⑵皮肤痛内脏痛的比较: ⑶牵涉痛:
⑵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
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
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
感受器
游离N末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⑶牵涉痛(referred pain)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前外侧束传导;痛、温和本体
觉由脊-丘系传导。
②∵痛 、温和 部分触 压觉在
脊髓是先交叉后上行;本体觉
和部分触压觉则先上行后交叉。

∴当脊髓半横断时:痛、
丘 系
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
断的对侧;本体觉和部分触压
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同侧。
2.痛 觉
⑴痛觉分类:
皮 肤 躯痛 体 痛痛
快痛 慢痛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丘脑的感觉核团:第一类核团(感觉接替核);第二类核团(联络核);第三类核团(随板内核群)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入冲动的来源非特异投射系统:是特异投射系产生精细感觉的基础。

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交叉、倒置投射。

第二体表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双侧、正立。

本体感觉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

视觉:枕叶;听觉:颞叶;嗅觉:边缘叶;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下侧。

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痛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如胆囊炎时右肩胛疼痛。

5.内脏痛特点:缓慢持续定位不准确;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敏感;常伴有牵涉痛。

四.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小运动单元利于做精细运动。

大的运动单位利于产生巨大张力。

r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都是乙酰胆碱。

2.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所致。

3.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为脊髓前角α、r运动神经元。

4.基底神经节: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和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帕金森病:由于黑质上行抵达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亢进所致,常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安坦治疗。

舞蹈病:由于纹状体r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的功能受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引起。

5.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调节肌紧张(旧小脑);协调随意运动(新小脑)。

6.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分布在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交叉分配、倒置分布、定位准确。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3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3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各种感觉传人冲动最后到达大脑皮层,通过精细的分析、,综合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因此,大脑皮层是感觉分析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在感觉功能上具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感觉在大脑皮层有不同的代表区。

目录∙• 1.躯体感觉区∙• 2.感觉运动区∙• 3.内脏感觉区∙• 4.特殊感觉区1.躯体感觉区编辑本段回目录图1 大脑皮层体表感觉与躯体运动功能代表区示意图丘脑后外侧腹核接受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的纤维投射,传导来自躯体的感觉,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区位于大脑皮层顶叶。

不同进化程度的动物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的确切定位有所区别。

在灵长类动物一般位于中央后回,而在猫、犬和绵羊的该区在皮层的定位比较靠前。

低等哺乳动物(如兔和鼠等)的躯体感觉区和躯体运动区基本重合在一起,统称感觉运动区。

身体不同部位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影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功能的重要性和精细程度有关,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如兔,口唇和面部的投射区相对较大,并且投射到皮层的对侧;而绵羊和山羊,面部的感觉却投射到皮层的同侧。

高等动物的躯体感觉区产生的感觉定位明确,性质清晰,表现以下特征:①头面部以外的投射纤维左右交叉,即一侧的体表感觉投射到对侧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

②投射区域的空间安排是倒置的,即后肢代表区在顶部,前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面部代表区在底部,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图1)。

③投射区的大小与体表感觉的灵敏度有关,感觉灵敏度高的口唇的代表区大,而感觉灵敏度低的背部代表区小。

这是因为感觉灵敏的部位具有较多的感受器,大脑皮层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较多,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精细的感觉分析。

在人和高等动物的脑,还存在着第二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Ⅱ)。

它位于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其面积较小,体表感觉在此区的投射是双侧性的,空间安排呈正立位。

它对感觉仅有粗糙的分析作用,其感觉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晰。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似乎有了这样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①直接控制随意运动的功能在中央前回,称为一级运动区;②躯体感觉的功能在中央后回;③视觉功能在枕极或枕叶内侧的矩状裂周围;④听觉功能在颞横回,这些区域都被称为一级感觉区。

在一级感觉区的外围还有二级区,进行各种感觉的高级加工;⑤一般认为内脏感觉功能在岛叶;⑥嗅觉加工在边叶;⑦组织说话的运动功能在多数右利手者的左半球布罗卡区;⑧理解语言的功能,多数人也在左半球外侧裂后方的缘上回和角回,即韦尼克区。

大脑半球的特殊功能/优势左半球:语言, 言语信息的处理和协调(通过言语或阅读), 语言的理解, 产生书写和口头,语言, 分析的,控制的,逻辑的,推理的右半球:非语言处, 复杂的视觉模式(表情),对音乐的理解, 空间认知, 非语言的, 整体的, 创造性的, 图像的, 直觉的脑血管意外的特点右半球:左侧无力/瘫痪, 注意范围减少, 左侧偏盲, 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 左侧忽略, 抽象推理下降, 情绪不稳, 冲动行为增加, 空间定位下降左半球:右侧无力/瘫痪, 挫折感增加, 处理能力下降, 可能有失语(感觉性,表达性,完全性),可能有吞咽困难, 可能有运动性失用(观念运动性和观念性), 左右辩别力下降, 右侧偏盲脑干:生命体征不稳定, 意识下降, 吞咽能力下降, 双侧身体无力, 双侧身体瘫痪小脑:平衡力下降, 共济失调, 协调力下降, 恶心, 姿势调节能力下降, 眼球震颤根据累及的血管的预期损害大脑前动脉:下肢受累增加, 失去对直肠、膀胱的控制, 动作抑制丧失, 明显的精神改变, 可见忽略, 可见失语, 可见失用和失写大脑后动脉:丘脑痛综合征, 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症,或脉络膜运动, 运动的质量受损, 称名失能(失名症),轻偏瘫, 半侧舞蹈病, 视觉失认大脑中动脉:脑血管意外最常见的部位, 左半球受损有失语, 左侧偏盲, 失用, 体像受损,空间关系受损,表面大脑中动脉:主要累及面部及臂深层大脑中动脉:纯运动偏瘫伴感觉受损椎-基底动脉:意识丧失, 偏瘫或四肢瘫, 昏睡或植物状态, 不能说话, 闭锁综合征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神经系统3-感觉分析

神经系统3-感觉分析

从脑干网状结构到丘脑的传入径路称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相应的从 丘脑到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叫非特异投 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非特异投射系统不能单独激发皮层 神经元放电,但可改变大脑皮层丘脑内的投射有精 确的定位。
第二类:联络核群。
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 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来的纤 维 -- 联络核换元 -- 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 下丘脑乳头体的纤维 -- 丘脑前核 -- 大脑皮 层扣带回(内脏活动调节)。 小脑、苍白球和腹后核 --腹外侧核 -- 大脑 皮层运动区 (肌肉运动调节)。 内、外侧膝状体-丘脑枕-皮层顶叶、枕叶 及颞叶的中间联络区(各种感觉的联系)。
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性投射系统)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弥散 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第 三类细胞群参与。 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分散 在各层,以自由末端方式与皮层神 经元树突形成突触。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神经元数量极大(估计140亿); 分布具有严格结构层次。 古皮层(大脑半球内侧面)
慢痛的传导通路:
其传导通路与感觉通路一样。痛 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终止于后 角I、II层,然后在脊髓内弥散上 行,经脊髓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 构和丘脑的髓板内核群上传,投射 到第二感觉区和大脑的边缘叶,引 起慢痛和情绪反应。
3、内脏痛
内脏痛的特征: ①缓慢、持久、定位不清楚和 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 烧灼等),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 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 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 生疼痛。

2021临床医学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人卫

2021临床医学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人卫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从丘脑后腹核携带的躯体感觉信息经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该区域称为躯体感觉代表区somatic sensory area,主要包括体表感觉区和本体感觉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感觉区,其中第一感觉区更重要。

1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3-1-2区。

其感觉投射规律为:①躯干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即躯体一侧的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②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分辨愈精细的部位,代表区愈大,如手,尤其是拇指和示指的代表区面积很大,相反,躯干的代表区则很小;⑧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下肢的代表区在中央后回的顶部,膝以下的代表区在半球内侧面,上肢的代表区在中央后回的中间,而头面部则在中央后回的底部,总体安排是倒置的,但在头面部的代表区,其安排却是正立的。

各类感觉传入的投射也有一定的规律。

中央后回从前到后依次接受来自肌肉牵张感觉中央沟底部前壁的3a区、慢适应感觉3区、快适应感觉1区以及关节、骨膜、筋膜等感觉2区的投射。

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从而构成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称为感觉柱sensory column。

同一个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一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

一个细胞柱兴奋时,其相邻细胞柱则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

这种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在第二感觉区、视区、听区和运动区中也同样存在。

此外,感觉皮层具有可塑性,表现为感觉区神经元之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的改变。

若截去猴的一个手指,该被截手指的皮层感觉区将被其邻近手指的代表区所占据。

反过来,若切除皮层上某手指的代表区,则该手指的感觉投射将移向此被切除的代表区的周围皮层。

如果训练猴的手指,使之具有良好的辨别振动的感觉,则该手指的皮层代表区将扩大。

人类的感觉皮层也有类似的可塑性改变。

例如,盲人在接受触觉和听觉刺激时,其视皮层的代谢活动增加;而聋人对刺激视皮层周边区域的反应比正常人更为迅速而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人类大脑皮层内神经元的数量极大,有人估计约为140亿个,其类型也很多,神经元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

但是,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在皮层中的分布不是杂乱的,而是具有严格层次的。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②锥体细胞层;
③多形细胞层。

大脑半球外侧面等处的新皮层,具有六层:①分子层;②外颗粒层;③外锥体细胞层;④内颗粒层;⑤内锥体细胞层;⑥多形细胞层。

新皮层的不同区域虽然具有相似的六层结构,但不同区域各层的相应厚度并不相同,其中所含神经元的形状与大小与不完全相同。

根据神经元成分与结构特征,可以把大脑皮层分成很多区,例如有人把它分成52个区(图10-25)。

图10-25 人类大脑皮层分区
上:大脑半球外侧面下:内侧面
对大脑体表感觉区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指出,皮层细胞的纵向柱状排列构成大脑皮层的最基本功能电位,称为感觉柱(sensory column)。

这种柱状结构的直径为200-500μm,垂直走向脑表面,贯穿整个六层。

同一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都具有同一种功能,例如都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型感觉刺激起反应。

在同一刺激后,这些神经元发生放电的潜伏期很接近,仅相差2-4ms;说明先激活的神经元与后激活的神经元之间仅有几个神经元接替;亦说明同一柱状结构内神经元联系环路只需通过几个神经元接替就能完成。

一个柱状结构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传入冲动先进入第四层,并由第四层和第二层细胞在柱内垂直扩布,最后由第三、第五、第六层发出传出冲动离开大脑皮层。

第三层细胞的水平纤维还有抑制相邻细胞柱的作用;因此一柱发生兴奋活动时,其相邻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

这种柱状结构的形态功能特点,在第二感觉区、视区、听区皮层和运动区皮层中也一样存在。

(二)体表感觉
中央后回(3-12区)主要是全身体感觉的投射区域。

通过在灵长类动物皮层诱发电位的引导研究,找出中央后回的感觉投射规律如下:①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层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而部感觉的投身是双侧性的;②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分辨愈精细有部位在中央后回的代表
区也愈大,例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代表区面积比胸部十二根脊神经传入支配的代表区总面积大几倍,说明分辨精细有部位具有较大量的感受装置,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必然较多,有利于精细的感觉分析;③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部以下的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面部代表区在底部,总的安排是倒置的,然而头而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人体脑外科手术过程中,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来刺激皮层,观察到刺激中央后回部顶部可以引致似乎来自下肢的主观感觉,刺激中央后回底部可以引致似乎来自面部的主观感觉(图10-26)。

这种主观感觉属于麻木或麻电样感觉,而极少有温觉、冷觉或痛觉的主观感受;而且这种主观感觉并不清晰,与刺激一根感觉神经时的主观感受相似,而和由感受器发生的传入冲动所形成的主观感觉不同。

图10-26大脑皮层体表感觉与躯体运动功能代表区示意图
用微电极来研究皮层3-21区细胞的体表感觉定位投射,还观察到各类感觉传入的投射也有一定的规律。

中央沟底部前壁的3a区是运动区和体表感觉区的移行部分,是肌肉牵张感觉的投射区;3区主要是慢适应感觉的投射区;1区主要是快适应感觉的投射区;2区是关节、骨膜、筋膜等感觉的投射区。

因此,中央后回从前到后,分别接受不同的躯体感觉投射;中央后回从上到下,分别接受不同躯体部位的投射。

中央后回是第一感觉区所在部位,在人脑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还有第二感觉区。

第二感觉区面积远比第一感觉区小,区内的投射也有一定的分布安排,安排属于正立而不倒置。

刺激人脑第二感觉区可以引致体表一定部位产生主观上麻木感,这种感觉具有双侧性;但人类切除第二感觉区后,并不产生显著的感觉障碍。

有人认为,第二感觉区与痛觉有较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接受痛觉传入的投射。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中央前回(4区)是运动区。

在较低等的哺乳类动物(如猫、兔等),体表感觉区与运动区基本重合在一起,称为感觉运动区。

这区域即是体表感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代表区,又是运动区。

在灵长类动物(如猴、猩猩),体表感觉区与运动区逐渐分离,前者位于中央后回,后者位于中央前回,但这种分化也是相对的。

在人脑,刺激中央沟周围皮层时发现,产生运动反应的机会有20%发生在中央后回,而80%发生在中央前回,所以总的来说运动区主要是在中央前回,在灵长类动物,关节和肌梭感觉传入可投射到运动区。

应该指出,运动区主要接受从小脑和基底神经传来的反馈投射。

(四)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在皮层也有代表区。

电生理研究指出,刺激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可以在皮层一定区域内引出电位变化。

例如,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快速传入纤维可以在相应的躯水平体表感觉代表区引出皮层诱发电位。

人脑电刺激的研究发现,第二感觉区和运动辅助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都与内脏感觉有关。

刺激第二感觉区及其邻近部位会发生味觉、恶心或排便感等,刺激运动辅助区会产生心悸、脸发热感等。

此外边缘系统的皮层部位也是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域。

(五)视觉
枕叶皮层是视觉伯投射区域,左侧枕叶皮层接受左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右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右侧枕叶皮层接受右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左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

枕叶皮层视觉代表区的具体部位在皮层内侧面的距状裂上下两缘,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缘,下半部投射到下缘;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部,视网膜边周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前部(图10-27)。

电刺激人脑的距状裂上缘(17区),可以使受试者产生简单的主观光感觉,但不能引起完善的视觉形象。

对视皮层单个神经元担忧生理研究指出,极少数神经元只对单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集中在皮层第四层内,它们接受外膝体投射纤维的传入冲动;绝大多数神经元能对双侧眼球视觉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四层之外的层次中,它们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有关。

第四层中对单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的感受野通常呈带状,一条光带刺激的朝向如果与该神经元的感受里的朝向一致时,则能够诱发它的最强反应;光带刺激的朝向如果与感受野的朝向垂直时,则几乎不能诱发反应。

第四层以外对双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的感受野也呈带状,它们对特定朝向的光带刺激有最佳的反应,并对光带运动的刺激相当敏感,即当特定朝向的光带刺激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可以诱发很强的反应,而反向的运动引起的反应经弱得多。

图10-27 视网膜各部分投射到大脑皮层枕叶
(六)听觉
颞叶皮层的一定区域中听觉的投射区域,听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即一侧皮层代表区与双侧耳蜗感受功能有关。

在猕猴,听皮层在颞叶,位于脑岛和颞上回之间;而且耳蜗不同部位的感觉传入冲动投射到听皮层的一定部位,耳蜗底部(高频声感)投射到前部,耳蜗顶部(低频声感)投射到后部,说明不同音频感觉的投射有一定的分野。

有人,听觉皮
层代表区位于颞横回和颞上回(41、42区),电刺激上述区域能引致受试者产生铃声或吹风样的主观感觉。

(七)嗅觉和味觉
目前知道,嗅觉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随着进化而愈益缩小,在高等动物只有边缘叶的前底部区域与嗅觉功能有关(包括梨状区皮层的前部、杏仁核的一部分等)。

在人脑的刺激研究中观察到,刺激这些相应的结构可以引致特殊的主观嗅觉,如焦橡胶气味等。

此外,味觉投射区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之下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