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青城山旅游风景区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青城山实习报告

青城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四都江堰---青城山遥感野外采点一实习地点青城山及周边二实习时间2015年6月24日三实习天气晴四实习目的1.观察青城山植被2.观察青城山周围的地理环境3.采集特殊点信息,添加遥感信息五实习内容编号时间地点经度纬度海拔地貌类型覆被类型001 11:11 花田103°35′ 51.2″E 30°53′6.5″N 703M 山前平原草地、稀疏林地002 11:49 文昌楼103°35′59.6″E 30°53′49.9″N 701M 山前平原草地灌木林地疏林地003 11:49 公路交叉点103°34′29.9″E 30°53′52.5″N 701M 山前平原草地、林地004 12:43 青城山门103°34′12.8″E 30°53′59.5″N 749M 山前平原稀疏林地、阔科林005 14:16 小吃店103°35′25.1″E 30°54′29.5″N 688M 平原林地草地006 14:56 青城山脚农田103°36′2.6″E 30°54′19.2″N 661M 平原草地007 15:07 居民点103°36′11.4″E 30°54′29.5″N 673M 平原草地008 15:19 林地103°36′42.8″E 30°54′42.8″N 655M 平原林地009 15:29 蔬菜园103°36′35.5″E 30°54′55.1″N 697M 平原蔬菜园010 15:36 青城山中学路口103°36′39.5″E 30°54′2.0″N 675M 平原草地六实习心得今天我们坐车去了青城山,之后在往都江堰的路上进行采点,添加遥感信息的工作。

天气很热,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的疲惫,但还是都默默地坚持着。

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研学旅行的实践报告

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研学旅行的实践报告

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研学旅行的实践报告哎呀,说起去青城山都江堰的研学旅行,那可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脑袋开花”体验!说实话,我原本还挺怀疑的。

啥?去青城山?我都没听说过,能有多牛?结果一到那里,我就彻底被惊艳到了,完全没想到这地方竟然这么有意思。

青城山可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个带你穿越时空的历史博物馆,走进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

青城山的风景真是好得不行!走进山门的时候,青翠的树木密密麻麻地包围住你,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空气清新到不行,连每次深呼吸都能感觉到大自然的气息。

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最有趣的是,青城山的“青”字也确实有它的道理,整个山的氛围让你感觉一下子就变得宁静下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风带走了。

我跟小伙伴们一边走一边聊,完全不觉得累。

山上的小路曲曲折折,走着走着总会有一些惊喜,譬如一棵古老的松树,或是突然映入眼帘的一个小庙,庙里香火鼎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我那时候就忍不住想,哎,这样的景致,简直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么美的地方,竟然还可以让人一边学习,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洗礼。

不过,要说最让我大开眼界的,还得是都江堰。

那可真是了不起的存在,竟然是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水利工程!我们站在都江堰的大坝前,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古人,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叹人类的智慧。

那个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解,原来都江堰不仅是为了防洪,还能调节水流,保证农业灌溉。

最惊人的是,这一切都不需要机械,就凭借着一套巧妙的设计,水流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分配,几千年过去了,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简直就是古代的“绿色能源”啊!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是工程师的智慧,还是古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与理解。

别的不说,光是站在那里感受那股巨大的水流声,就已经让人忍不住对这项工程肃然起敬了。

老师告诉我们,都江堰不仅是为了防洪,更是古人用智慧创造的奇迹。

想到这里,我真的有些激动,心里一直在想,这就是所谓的“工艺与自然和谐共生”吧。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的旅游资源、景观特色、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旅游资源1. 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

2. 名胜古迹: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3. 自然景观: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徒步、摄影、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三、景观特色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 水利工程独特:都江堰水利工程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象征。

4.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见证了我国古代水利文化的辉煌。

四、游客体验1. 游览便捷: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自驾、公交、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2. 游览项目丰富:景区内设有多个游览项目,如乘船游览岷江、徒步穿越玉垒山公园、参观伏龙观等。

3. 游客服务完善:景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4. 游客满意度高:都江堰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满意度较高。

五、总结都江堰景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色。

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江堰景区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景区概况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都江堰外出考察心得体会

都江堰外出考察心得体会

都江堰外出考察心得体会我最近外出考察了都江堰,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的考察之旅不仅让我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美景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考察心得和体会。

首先,当我抵达都江堰的时候,我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点,都让我流连忘返。

最令我难忘的是成都都江堰景区。

这里的风景让人惊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还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其次,我学到了都江堰这个城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水利工程史與中國歷史同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水利方面。

它使得当地百姓在干旱季节中也有了充足的水源,使得这片土地能够繁荣昌盛。

在都江堰,我看到了这座水利工程的伟大和精湛,也看到了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都江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地百姓将其看做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他们认为都江堰对于当地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保护都江堰这个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更好的吸纳利用和传承它。

最后,我从这次外出考察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除了让我更好的交流,这次考察还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文化和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和保护。

总之,我的都江堰之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将继续保持对这座城市的关注和了解,并将其作为启发我的研究和学术探索的重要资源。

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关于都江堰的故事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个美丽的城市。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阅读和数据收集等多种方法,收集有关都江堰的相关信息。

三、调研内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龙池镇,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水利工程是由蜀汉将领李冰设计并领导建设的,目的是解决蜀地干旱的水源问题。

2.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都江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分水和引水部分。

分水部分主要是利用岷江、大渡河等河流进行分水,引水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将来水引入成渝平原。

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都江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如水位调节、渠道维护等。

但通过千余年的运行实践,都江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灌溉效果,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3. 都江堰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源问题,还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都江堰的存在也使得成渝平原的生态环境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

四、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都江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设计和建设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

其次,都江堰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地方的水资源问题,并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五、结论及建议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工作,修缮渠道和设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妥善利用都江堰的资源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引言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都江堰对当地经济、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都江堰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深入都江堰地区,观察了已修复的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情况和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对比了修复前后的变化。

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都江堰的认知和对其影响的评价。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户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专家访谈是为了获取权威意见,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我们联系了多位水利工程师和历史学家,他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卫星影像等,对都江堰的修复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1. 修复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修复和保护,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得以保留和修复,保证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要。

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修复后的水渠和堤坝完好无损,农田也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

2. 经济效益明显:都江堰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区,灌溉设施的完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农作物产量增长和经济收入提升。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居民认为都江堰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生态环境保护显著:都江堰的修复不仅保证了灌溉需要,还有效控制了山洪和水灾的发生。

大规模的改造和修复项目使得洪水能更好地被引导,减少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同时,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4. 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保护: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有效保护。

修复后的水利设施和古建筑物更好地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智慧和建筑技术。

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学生都江堰研学报告

中学生都江堰研学报告

中学生都江堰研学报告
一、概述
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

这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中国文化和技术的历史见证。

我在假期里参观了这个令人敬畏的工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二、都江堰的历史和背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公元前256年,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当时,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患频发的地方,因为岷江的水无法有效地被利用,导致洪水频发。

李冰父子通过对当地地理和水文条件的深入考察,设计并修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三、都江堰的原理和结构
都江堰的主体部分包括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

宝瓶口是引水口,将岷江的水引入灌溉渠道;飞沙堰是一个溢洪道,可以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使水流能够平稳地流入宝瓶口;鱼嘴则是一个分水堤,将岷江主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
为八,将水流均匀地分配到灌溉渠道中。

四、都江堰的价值和意义
都江堰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的农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它证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来此参观和研究。

五、我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都江堰青城山实习报告

都江堰青城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都江堰青城山实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培养我在工程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参加了本次都江堰青城山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工程实践的感性认识。

二、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枢纽布置都江堰水利枢纽是本次实习的重点,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主体工程,了解了其布局、结构及功能。

都江堰水利枢纽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采用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独特的鱼嘴分水、疏导洪水、控制灌溉水源的设计理念。

2. 断层、地震、滑坡等地质现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断层、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断层的形成、特点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掌握了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3. 岩层接触关系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岩层接触关系进行了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岩层的产状、接触关系,我们了解了地层的形成顺序、地质构造特点,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4. 坝基地质现象及处理措施我们还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坝基地质现象,了解了坝基渗漏、边坡稳定等问题,并学习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这为我们今后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紫坪铺水库及卧龙自然保护区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紫坪铺水库和卧龙自然保护区。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水库的工程规模、综合效益和环境保护措施,增加了对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地质、生态环境,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都江堰青城山实习,我对水利工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工程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魅力,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实习还培养了我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今后从事水利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游览景区实习报告

游览景区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二、实习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三、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游览,深入了解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2. 掌握景区旅游服务的流程和规范,提升自身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4. 深化对旅游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四、实习内容1. 景区概况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景区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包括青城山、都江堰、紫坪铺水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青城山以道教文化为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山”;都江堰则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享誉世界。

2.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团队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进行了全面考察。

我们先后游览了青城山、都江堰、紫坪铺水库等地,了解了景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道教文化、水利工程等人文历史。

3. 景区服务体验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景区的旅游服务体验。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习了景区门票销售、导游讲解、游客咨询等工作流程,掌握了景区服务规范。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了景区的环保宣传、文明旅游倡导等活动,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项任务。

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游客沟通,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实习收获1. 知识积累:通过实习,我对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旅游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 技能提升:掌握了景区服务流程和规范,提高了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3. 团队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4. 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文明旅游倡导能力。

六、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游览景区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遗”之一,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自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更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本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二、历史背景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由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主持修建。

当时,岷江流域水患频发,成都平原旱涝灾害严重。

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经验,巧妙地利用地形、水文条件,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两江,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实现了分洪、灌溉、排沙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三、景区概况都江堰景区主要由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都江堰博物馆、玉垒山等组成,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1. 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是景区的核心景点。

鱼嘴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两江,飞沙堰起到分洪、排沙的作用,宝瓶口则是内江水流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2.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以“青城天下幽”著称。

山上有老君阁、天师洞、丈人观等著名景点,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3. 都江堰博物馆:展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都江堰的重要场所。

4. 玉垒山:位于都江堰市东,是岷江的源头之一,山上有玉垒阁、青城宫等景点。

四、景区特点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水利工程。

2.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水利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自然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拥有岷江、青城山等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空气清新。

4. 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旅游设施完善,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

五、发展现状近年来,都江堰景区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都江堰调查报告

都江堰调查报告

都江堰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规模宏大、被誉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水利工程之一。

近年来,都江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为了保护和修复都江堰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1.水土流失情况调查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资料的查询,发现都江堰目前受到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其中,分布在都江堰附近的水土流失区
域面积最为广泛,而且由于采煤和盗采的原因,导致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更加严重。

2.植被调查
我们对都江堰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江堰的植被逐渐减少,部分原有植被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建议在保护和修复都江堰植被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种植更多的本地生态植被以及进行人工造林。

3.水质测试
我们对都江堰的水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都江堰水质较为清澈,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现象。

比如,在某些地段的河流流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污水和水垢,这也为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调查结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都江堰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和水质问题,植被保护和修复工作也亟待开展。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都江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之中。

同时,也需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都江堰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认知,形成广泛的保护意识和共识。

景区实习报告

景区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9月15日二、实习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三、实习目的1. 了解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景区的日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

2. 掌握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

3. 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习内容1. 景区概况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

景区以道教文化、山水风光和水利工程为特色,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2. 景区运营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1)协助景区管理部门进行游客接待、导游讲解、票务管理等;(2)参与景区的营销策划活动,如线上推广、线下活动等;(3)协助景区进行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管理。

3. 旅游资源调查(1)对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山体、水体、植被、建筑、文物等;(2)对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如农家乐、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

4. 实践操作(1)参与景区的导游讲解,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2)协助景区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3)参与景区的应急处理,如游客走失、突发疾病等。

五、实习收获1. 通过实习,我对景区的运营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 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了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4. 丰富了个人阅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风景区调研报告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风景区调研报告

都江堰景区沙盘模型
出版物
便民服务柜台
二、青城山景区
青城山景区全图 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在青城山景区进行考察,路线为从月城湖坐索道至上清宫,然后至 玉清宫、圆明宫,原路返回至上清宫,后经朝阳洞、祖师殿、天师洞、五洞天至山门。
1、 月城湖
青城山中有座月城山,山下有湖,湖因 山得名月城湖。月城湖三面环山,山上古树 参天,终年常绿,湖、山交相辉映,原是一 大美景。
都江堰景区游客中心位于离堆公园入口附近,方便游客在进入公园之前,先到游客中心 了解景区概况。中心内解说形式主要有沙盘模型、地图、旅游指南、电视媒体、照片、出版 物等,形式多样,且设有便民服务柜台,基本能满足游客各种需求。不足的是,我们在参观 期间并未受到中心内解说员的主动接待。
电视媒体和免费宣传资料
南桥
南桥艺人
8、灌县古城
灌县古城是都江堰市的古城区。汶川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经灾后重建,保留、恢复了 与水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古迹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和公共建筑。
灌县古城入口解说牌
城内水排
西街
个人认为,灌县古城仅有一套古老的外壳——仿古建筑和遗迹,而建筑已经被现代的店
铺占据,如餐馆、服装店、礼品店,商业化气息十分浓重,有古城之形而无古城之神!
鱼嘴分水实景
6、水利文化展厅
鱼嘴解说牌
金刚堤
水利文化展厅
都江堰工程沙盘模型
都江堰渠首工程分布图
展厅内字、画、照片陈列
水利文化展厅位于金刚堤内。厅内陈设有沙盘模型、景区全图、工程图、景观照片,以
及关于水文化的书法、绘画作品,意在向游客展示都江堰的水文化。
个人认为,厅内展示品类型稍显单一,可适当增加实物展示(如古代堰工修筑工程用到

青城山调查报告

青城山调查报告

青城山调查报告青城山调查报告一、引言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本篇文章将对青城山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其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开发情况。

二、自然环境青城山位于岷山系的主峰之一,地势险峻,山峰起伏,山脉连绵不绝。

山上植被丰富,有森林、草甸、花海等多种景观。

此外,青城山还有众多的溪流和瀑布,水质清澈,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如仙女洞、白龙洞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青城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文化遗产青城山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

山上有众多的道观,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城山道教教派的祖庭——青城山道观。

青城山道观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一。

道观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如大殿、钟楼、鼓楼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此外,青城山还有许多与道教有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西游记》中的蜀山派等,这些传说和故事为青城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四、旅游开发情况青城山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相对较早。

目前,青城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如索道、观光车等,方便游客的观光和出行。

此外,青城山还有许多酒店和民宿,提供各种不同档次的住宿选择。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参观道观、登山、品尝当地美食等,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城山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数量的增加给青城山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乱扔垃圾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其次,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商业化问题。

一些商家在山区开设了过多的商店和餐馆,破坏了原有的风貌,也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五、建议为了保护青城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引导游客爱护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2. 控制游客数量。

限制每天进山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为了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研。

首先,我们对都江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考察。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都江堰的自然景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游客可以欣赏到宏伟的水利工程和蜿蜒流淌的河流,同时也能感受到山水相依的秀丽景色。

然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游客滥捕滥猎的现象也有所出现,这对于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其次,我们对都江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都江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了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都江堰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和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旅游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最后,我们还对都江堰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进行了了解。

都江堰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都江堰注重文化传承,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

同时,都江堰的教育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地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并且政府也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都江堰在自然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在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投入,以进一步推动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青城山实习报告

青城山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青城山社会实践实习报告一、前言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青城天下幽”。

本次实习,我们有幸来到青城山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青城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道教信仰。

二、实习内容1. 自然风光体验在青城山,我们亲身体验了山水的秀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青城山的山峰奇特,树木繁茂,溪水清澈,空气清新。

我们沿着山路徒步,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青城山的道教宫观,了解了道教的历史和信仰。

2. 烹饪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有机会体验烹饪实践。

在烹饪课堂上,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观摩了老师的实际操作,然后自己动手制作了美味的菜肴。

通过烹饪实践,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一些基本的川菜,还深刻体会到食物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3. 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

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青城山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学会了烹饪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体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学会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3. 环保意识的增强在青城山实习期间,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青城山的自然风光美丽,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我们承诺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总结通过本次青城山实习,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我们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青城山,爱护环境,共同保护这片美丽的山水。

最后,感谢实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在青城山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在进行青城山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青城山的历史、文化、经济及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青城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青城山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视为道教的圣地,数以百计的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临青城山,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使得青城山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

此外,青城山还保留着一些历史上重要的文物古迹,如龙泉山庄、龙泉寺等,这些文物古迹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青城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经济方面,青城山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经济区。

青城山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青城山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和喜爱,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青城山的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交通不便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青城山的交通依赖于公路运输,而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游客前来青城山的交通成本较高。

其次是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方面的问题。

青城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环境和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行为导致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破坏,这对青城山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交通方面,应加强对青城山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缩短游客前来的交通时间和成本。

其次,在旅游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城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经营造成的破坏。

另外,还应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提升青城山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意愿。

综上所述,青城山作为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谈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发展

浅谈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发展

浅谈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发展摘要:文章浅析了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

关键字:青城山旅游发展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是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

因此,笔者将从青城山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浅析,提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旅游的发展现状(一)青城山-都江堰旅游的开发时间及发展历程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杰作和典范,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祥地。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景区是中国独有的水利文化和道教文化体验之地。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马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旅游景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不断以它丰富的资源满足着海内外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

这里不仅具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其人文景观更是独具一格。

1.人文景观都江堰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青城山考察报告

青城山考察报告

青城山考察报告篇一: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内容提要: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

都江堰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一、基本概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都江堰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一)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

都江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都江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都江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遗产”。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水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工程。

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都江堰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状况等,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都江堰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2. 调研地点: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3. 调研方式: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团队分成小组,深入都江堰各个村镇,实地观察、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经济来源、社会发展状况等。

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三、调研结果1. 都江堰的社会文化都江堰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于都江堰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他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都江堰的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承下来。

同时,都江堰的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

在当地,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

2. 都江堰的经济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都江堰的经济发展也迅速。

加上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农村特色产业,都江堰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地一些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销售困难等。

3. 都江堰的环境状况在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在都江堰的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调研收获和建议在本次实践调研中,我们收获颇丰,对都江堰的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针对所得数据和观察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于旅游区域的环境整治,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堰功道龙吟沟
堰功道青铜雕像
堰功道碑记
个人认为堰功道设计寓意深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龙吟沟、雕塑、植被交相辉映,给游客赏心悦目
之感。12 尊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并在底座刻有该功臣的主要功绩。因此雕塑在提升
堰功道美感和寓意的同时,又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但是功绩刻在雕塑底座,不利于游人
阅读,实际上我们也没看到有游客仔细阅读,因此雕塑仅成为一种装饰。堰功道碑记则主要
3、宝瓶口
从伏龙观后即为宝瓶口,它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被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子,是控制 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 体相离,故名离堆。
左:宝瓶口;中:伏龙观后殿;右:离堆
宝瓶口解说牌
伏龙观俯瞰宝瓶口
从伏龙观俯瞰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
鱼嘴
凤栖窝 金刚堤
金刚堤 飞沙堰
宝瓶口
人字堤
飞沙堰示意图
飞沙堰实景图
飞沙堰解说牌
解说牌重点介绍了飞沙堰的引水、排沙、泄洪三大功能,但并未提及飞沙堰的设计思想。
个人认为,飞沙堰的设计体现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六字名言应该在此地解说中有所体现。
5、金刚堤、鱼嘴
鱼嘴位于金刚堤最前端,合成鱼嘴分水堤,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 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鱼嘴(分水工程)、飞 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是构成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的工具)、多媒体展示(如视频、人机互动)等形式。
7、南桥
南桥位于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连接离堆公园和灌县古城,是一座廊式古桥,被誉 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
走在南桥上,凉风习习,内江水从桥底汹汹而过,水声滔滔,更有南桥艺人现场献艺,
引来游人驻足围观,还有许多游人甚至在桥内席地而坐,因此,个人认为南桥是游人作短暂 休息的好场所。由于始建年代无可考,更增加了南桥的神秘气息。
鱼嘴分水实景
6、水利文化展厅
鱼嘴解说牌
金刚堤
水利文化展厅
都江堰工程沙盘模型
都江堰渠首工程分布图
展厅内字、画、照片陈列
水利文化展厅位于金刚堤内。厅内陈设有沙盘模型、景区全图、工程图、景观照片,以
及关于水文化的书法、绘画作品,意在向游客展示都江堰的水文化。
个人认为,厅内展示品类型稍显单一,可适当增加实物展示(如古代堰工修筑工程用到
部分,解说牌中详细说明了宝瓶口的作用。但解说牌中涉及到一些专业名词,如“壅水现象”,
还涉及到都江堰的其他组成部分,但解说牌有字无图,初到此地的游客面对陌生的词汇和地
名,可能不知所云。
4、飞沙堰
飞沙堰位于金刚堤尾部与人字堤之间,具有泄洪排沙的功能,故名飞沙堰,是都江堰水 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名言与飞沙堰密切相关。“深淘滩” 中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下的一段内江河道,每年洪水过后这里会有沙石淤积,必须岁岁 勤修,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 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为此,相传李冰才在河床下埋石马,明代 起改埋卧铁,作为深淘标志。“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高度应适当,高度过高,易 造成洪水季进水过多引发洪涝;过低则易造成枯水季进水过少,无法满足灌溉需要。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风景区调研报告
蔚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您给我们这次外出调研的机会,而且是去都江堰-青城山这样的世界遗产地!
我非常享受整个调研过程!但是,在兴奋的同时,本职工作可能做的不能让您太满意。我的 工作主要是录像,附带拍些照片。刚开始我都没有搞清楚录像的目的,是为了录制现场的美 景带回去给您看?或是记录这次调研艰辛与快乐供日后留念?或是记录景区内的解说情况 为编写解说规划?我觉得这些都是录像的理由。所以我录制的片段包括了景区的风景、爬山 的艰辛和登顶的喜悦情景、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有趣场景以及景点的解说设施和人员讲解。由 于录像过程中必须要放慢行进速度,我也是经常掉队,难免遗漏向导关于景区和景点的某些 介绍。所以,这次调研,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工作,调研结束后,也没有对都江堰 -青城山景区的解说规划形成系统的、清晰的心理地图。当您要求我们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 时,我着实有点犯难,不知怎么写。想了一上午,还是决定仅向您汇报我能说的出来的景点 的实际情况以及我的一些感受。汇报顺序是在调研顺序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一、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全图
1、堰功道:
堰功道是离堆公园内的主干道,修建于 2000 年。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 这条长 150 米,宽 14 米的堰功道,左右各置放了 6 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 秦汉时期至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 12 位有功之臣。堰功道左右两边各 有一条龙吟沟,共有 248 个大小龙头向沟中吐水。248 个龙头体现了道教思想中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演八卦之说,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
记录了堰功道修建的原因、创意者、施工主持人、雕塑制作者,但并未提及堰功道的设计内
涵,个人认为这是碑记内容值得商榷的地方。
2、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堰功道尽头,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前殿陈列 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堰工石像、古代砖刻等文物,后殿陈列飞龙铁鼎和都江堰水利灌溉电动 模型。
李冰石像
堰工石像
飞龙铁鼎
都江堰水利灌溉电动模型
个人认为,伏龙观内陈列的文物增加了伏龙观的历史厚重感,且每件文物都配有解说牌。
但我们在观外却没看到介绍伏龙观的解说牌,仅有指示牌。后殿的都江堰水利灌溉电动模型
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解说形式,也确实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但是,该模型只具备演示功
能,没有文字、声音解释,游客通过此模型是否能真正了解古堰工程的奥妙,不得而知。
行走在金刚堤的步行道上,江水在堤外滔滔流过,步行道两侧青石栏杆与对岸群山挥映,
真是给人美的享受,如若再配上《流水》等古琴曲,更能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向游客展示此地 古朴、优雅的山水之境。
个人认为,此地应在鱼嘴处增设解说设施,总结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主体 部分及相互关系,让游客对都江堰的神奇与独特形成完整的印象。由于景区内并无此类解说, 我在调研结束后,对都江堰的治水原理仍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