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基础过关)(作业)(原卷版)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基础过关)(作业)(原卷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基础过关)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2.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呈固态的水是()A.小雪花B.薄雾C.露珠D.水蒸气3.下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A.B.C.D.4.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升华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寒冬,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液化D.深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华5.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塑料袋鼓了起来。

对于这个现象正确的解释是()第1 页共16 页第1 页共16 页第 2 页 共 16 页第 2 页 共 16 页A .因为热胀冷缩,塑料袋发生了膨胀,所以鼓了起来B .因为热胀冷缩,袋内空气发生了膨胀,所以鼓了起来C .因为袋内液体酒精变成了气体,体积变大,所以鼓了起来D .以上三个因素都对塑料袋鼓起来有作用6.与几十年前相比,(1)现在世界各地高山上的雪线普遍都向上移动;(2)现在冬天很难看到湖面结冰;这两个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A .(1)和(2)都与温室效应有关B .(1)和(2)都与热岛效应有关C .(1)温室效应,(2)热岛效应D .(1)热岛效应,(2)温室效应7.右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雾的形成冰化成水 水结成冰 熔化的蜡烛凝固 樟脑丸变小 霜的形成 地面的水在蒸发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水沸腾的过程. A .(1)(2)(3)(4)(6) B .(1)(3)(4)(6)(8)第 3 页 共 16 页第 3 页 共 16 页C .(1)(2)(5)(7)(9)D .(1)(4)(6)(8)(9)9.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 a 、b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A .a 、b 的上表面B .a 、b 的下表面C .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D .a 的上表面,b 的下表面10.探究“固体熔化规律”实验时,小东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对于这个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B .可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C .可以探究一切固体的熔化规律D .在组装此实验装置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 1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B .甲在ab 段不吸热C .甲的熔点是48℃D .乙是蜡烛12.如图所示,甲容器和乙试管内均装有水,乙试管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第二章《物态变化》期中复习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期中复习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期中复习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0×2’=40’)1 .在气温为-200C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0C,冰的下表面温度是0C .2 .炎热的夏天,丹徒新区人民广场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时,要从空气中热,从而使空气的降低 .3 .夏天对着热水杯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 , 使水温降低的 .而冬天对着冷手哈气使手变暖和,这中因为.4 .查熔点表,确定下列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通常情况下) .(1)-1150C的酒精是态;(2)7000C的铅是态;(3)-390C的水银可能是 .或 .5 .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气体遇冷时的结果 .6 .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江河湖海 .土壤 .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7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时要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8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之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和 .二、选择题:(10×3’=30’)9 .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取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棒B .用自来水冲洗C .在沸水中煮D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10 .如右图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 B .BC 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 .BC 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D .图象上AB 段为固态,BC 段为液态,CD 段为气态 . 11 .如右图所示中的烧杯中装有水,水中倒扣一只 小玻璃瓶,瓶内水面比外面低 .给烧杯加热时,烧 杯中的水沸腾,则瓶内的水…………………………( )A .温度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 .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 .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12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上吸收更多的热气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3 .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 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然后对烧杯底部缓缓加热,当烧杯内的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块将 ( ) A .全部熔化 B .不熔化 C .熔化一半 D .开始熔化14 .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 A .油层不断向汤供热 B . 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 .油的导热能力比汤差 D .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5 .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 ) A .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0C B .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0C C .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0C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16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 .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 .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升华要吸热,所以物质升华时它的温度必须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B .升华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C .冰雹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冬天,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出现“雾凇”奇观,这是凝华现象18 .在高寒地带,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 ( )A .液化B .凝华C .凝固D .升华三、实践与研究(10’+6’+8’+6’=30’)19 .下表是海波的熔化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海波是 (晶体/非晶体),其熔点是0C .(2)t=2min时,海波的状态为 .表中第min的数据有误,正确的应为0C .(3)海波这个熔化过程用了min .20 .军训时,小芳中暑了,请你赶快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她解暑,缓解病情,并向同学说明你这样做的道理 .办法:物理道理:21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 .C 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填组别字母)组 .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22 .如图,一位小朋友在用完水后,没有拧紧水笼头就跑了 .墙上贴着“节约用水”的标语,可他却熟视无睹,请你给他讲几句话 .熟视无睹。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有甲、乙两个玻璃杯,都装有冰水混合物.把甲容器放在阳光下,乙容器放在背阴处.在冰块熔化完之前,比较两杯中水的温度,可知( )A.两杯中水的温度都是0℃B.甲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C.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D.不知两杯中冰的多少,无法比较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5.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8.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可知,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9.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 10.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升华B.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凝华D.揭开刚煮熟饭的锅盖,锅盖上附有小水珠-—液化12.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13.刚从冰箱中取出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剥去纸,棒冰就冒出“白雾”.若把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棒冰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A.凝固、汽化、液化、熔化B.凝固、液化、液化、熔化C.凝华、汽化、液化、汽化D.凝华、液化、液化、熔化14.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白洁、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于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5.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有关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试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左下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的时间是min.17.如右上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18.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不吸热也不放热"或“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内、外侧”或“外侧”).19.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成小水珠.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小水珠又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水的循环过程伴随着的转移.2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2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选做测温物质.2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 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这个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与探究.(第23、24题各12分,第25题8分,共32分)23.【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实例:2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 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苏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2.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3.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南京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6.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干燥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桌面上有一摊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汽化现象C.熔化现象D.升华现象7.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于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车窗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10.100℃的水蒸气比100℃的开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B.水蒸气比开水更热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烫伤的面积比开水更大11.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4.如图是对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CD段表示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15.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第四届平潭国际沙雕节上展出的沙雕,以沙和水为材料.沙雕展出时间越长,沙雕越“干燥”,这是因为沙雕中的水分发生了( )A.液化B.升华C.蒸发D.熔化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但受伤,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觉。

第2章 物态变化精选训练(原卷版)

第2章  物态变化精选训练(原卷版)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原卷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2022•阜宁县二模)甲、乙两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先后各做了一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后,依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个坐标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

实线为甲同学的,虚线为乙同学的。

由此下述结论错误的是()A.两同学计时开始时水的温度相等B.两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相等C.两同学实验时水的质量相等D.两同学实验时加热条件相等2.(2022•徐州模拟)滑冰比赛时为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常需要“补冰”,即在划痕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过程中,浇在划痕上的水迅速()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3.(2021•肥城市模拟)抗击疫情期间,某同学用同一支示数为38℃的水银体温计去测体温,若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自己的体温为38℃,则他的实际体温()A.一定为38℃B.一定高于38℃C.一定低于38℃D.一定不高于38℃4.(2022•宜兴市模拟)每年的6月中下旬是溧阳的黄梅雨季,这期间,家里的瓷砖地面或墙壁上常常挂满水珠,俗称“返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瓷砖地面或墙壁上渗水B.瓷砖地面或墙壁中的水发生汽化现象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凝华现象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液化现象5.(2022•黄石模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由代表中国文化的24节气短片拉开序幕。

下列对与24节气有关的诗句,物理解释有错误的是()A.“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雷声是迅猛放电时发出的B.“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蒸发只发生在温度较高时C.“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6.(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在防控“新冠”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测体温,9班值日生张莉同学用同一只体温计分别测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体温,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7.1℃,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5℃。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A.内侧B.外侧C.内、外侧D.无法判断2 . 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均可3 . 下列措施中能使水分蒸发减慢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更快B.理发时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C.我国西部缺水地区利用暗渠输水进行农田灌溉D.晒粮食时要在晴天放在地面上摊开4 . 如上题选项中的A项和C项图像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态B.BC段表示物质在放热C.EF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GH段表示物质温度在上升5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粉笔的质量约为200gB.一个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C.一头牛正常行走速度约为10m/s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6 .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7 . 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8 . 为了便于运输氧气,应使氧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提高温度C.压缩体积D.增大体积9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在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C.人耳也能听到火山爆发和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不同B.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C.用扇子扇一扇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的示数一定会降低D.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二、填空题11 . 白居易的著名诗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中“霜”是_____现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露”是_____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

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

物态变化练习2011.10一、选择题1、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准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2、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A、冰会增多,水减少B、冰会减少,水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持续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4、在夏天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这是因为()A、冰棒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升华产生的水蒸气C、冰棒熔解成的小水珠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5、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因为()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解,变冷后凝固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6、炎热的夏天,以下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C、关闭房门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7、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8、以下各现象中,需要对外放热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逐渐变干C、灯丝使用久了会变细B、天气寒冷,下起大雪D、冬天,河面上的水结了冰9、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以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准确的是()A B C D10、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以下判断准确的是()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D、是冰的凝华现象11、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13、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是328℃的铅其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4、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15、以下现象是描绘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相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1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能够看到冒“白气”,这是()A.冷冻室里的冰升华时产生的水蒸气B.冷冻室里冷空气遇热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水都是表现为固态的是( )A. 霜、雹B. 冰、雾C. 雪、露D. 雨、雹2、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A. 寒暑表B. 体温计C. 数字式温度计D. 温度计4、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给一高烧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 ℃,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示数为39.5 ℃.那么这名病人的体温( )A. 一定为39.5 ℃B. 可能高于39.5 ℃C. 一定低于39.5 ℃D. 低于或等于39.5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 ℃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 水从89 ℃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中b所示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 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 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 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9、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0、如图,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对此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2、“地面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________.”对于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液化、凝固、云B. 蒸发、液化、凝华、雨C. 蒸发、液化、凝华、云D. 蒸发、凝华、液化、雨二、填空题:13、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14、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运动,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_(会/不会)升高,当________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这种“白气”其实是;而且在较浓。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试卷(详解版)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试卷(详解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2、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

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遇冷吸热液化形成的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放热汽化形成的4、小明将一块干冰放入水杯中,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同时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中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C.“白气”是液化现象D.干冰放热5、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是固态,由乙到丙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4.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小水滴D.两者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升华现象B.寒冷的冬天,从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6.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8.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B.把鱼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的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的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渠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插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10.如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11.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是2 ℃,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 ℃,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 ℃,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如图1中a、b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剪裁合适的是(填“a”或“b”),理由是.(2)在烧杯中倒入约80 ℃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3)如图2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13.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 min时,海波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壶口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深秋霜降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2.B 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实现制冷,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3.C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液化得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加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故D正确.4.B 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A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错误;加湿器产生的“白气”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发生了物态变化,两者形成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5.C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调器里喷出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选C.6.C 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7.C8.C 自制冰箱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热来保存食物的,A不符合题意;冰块的温度较低,且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因而能达到保鲜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冬天菜窖里的水凝固成冰,此过程对外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C符合题意;水在地下渠中流动时,避免了阳光直射,水的温度较低,而且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很小,减慢了水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汽化导热性10.35.8 14 -1611.25 5012.(1)a b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13.(1)45 (2)晶体不变(3)固液共存状态。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

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C。

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溶解现象。

D。

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

2.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

“飘渺的雾”是凝固现象。

B。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D。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4.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湿热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湿热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8.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

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温度,在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1,河水结冰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图—2,树叶上的露珠由高空中的冰晶熔化形成C.图—3,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气态后跑到空气中D.图—4,霜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形成的3、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4、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5、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其中“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把它插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5厘米,把它插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高度为25厘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第二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测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2. 如图所示,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3. 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5.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 如图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7.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8. 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 K。

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大于1KB.温度升高等于1 KC.温度升高小于1K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9.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碳粉发生了(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固10. 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比较两次过程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11.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应该是( )12. 在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是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到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 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14.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它的最低温度可达– 80℃,即使在暖天气温也只有– 20℃,如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选择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较为合适.南极的空气十分干燥,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其原因是.15. 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这种物态变化会热.16. 青藏高原上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70℃左右,这是因为,采用的方法可以使水的沸点提高.晶体熔化、液体蒸发和沸腾、固体升华等过程,都要热量,其中和过程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17.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根据记录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由该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此可知当时大气压可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18. 根据下图回答:(1)反映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 .(2)图中线段 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图中线段 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3)把A 和C 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假设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 将先熔化,在温度降低过程中, 将先凝固.19. 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晶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可以发现,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该物质在AB 段时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在CD 段时吸收的热量.20. 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明想要在家里自制一支能够测量水的沸点的温度计,现有下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液体做测温物质,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 和B ,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21. 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盛有热水,将它放在盛有沸水并正在不断加热的烧杯中.根据下表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热水的最终温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试管中的热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若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则酒精 (填“会”或“不会”)沸腾.三、解答题(共51分)22. (4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23.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①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②成小水珠或③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④变成小水珠,与原来的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如果水珠下落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⑤成冰珠,下落时就是冰雹.(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编号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2)上面5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填序号号码).24 . 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25 . ( 8分)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26.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27. (12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28.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 ~–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参考答参考答案案1. A2. A3. B4. C5. B6. A7. B8. B 9. C 10. D 11. D 12. B13.汽化 吸热14.酒精 南极低温寒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造成的15.液化 蒸发(或汽化) 吸16.海拔高,气压低 加压 吸收 熔化 沸腾17. 90℃ 小于18. (1)A 、C (2)FG LM (3)C A19.小于20水银 25℃21.等于 不会 会22.干冰升华吸热,冰块熔化吸热.23. (1)①汽化;②液化;③凝华;④熔化;⑤凝固;(2)①④.24. (1)B ;96;(2)99;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25.水泥桥面 熔点 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2.6℃26. (1)热胀冷缩;(2)乙;(3)0; 6;(4)不变; 吸.27. (1)小液滴 ①高 气体 ②遇冷液化 ③蒸发(或汽化)(2)甲28. (1)水蒸气 凝华(2)空气湿润 温度低于0℃(3)不能,因为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 . 不断放热 B . 温度一直升高 C .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熔化持续了12min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 固体和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 为实线,N 为虚线),在35min 内M 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 由图乙知,M 、N 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 、N 肯定都是非晶体 D . 由图乙知,M 肯定是晶体,N 肯定是非晶体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4.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A .液化B .凝华C .熔化D . 升华 5.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树枝上形成的“雾凇” B . 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C . 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 . 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 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 . 冰冻的衣服变干 C . 阳光下露珠变小D . 树枝上形成雾凇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 .B .C .D .8.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A . 熔化放热 B . 凝固放热 C . 熔化吸热 D . 凝固吸热9.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 .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 .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 .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510 1510.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11.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 B . 盛夏,冰棍上冒“白气” C . 深秋,草叶上有露珠 D . 严冬,树枝上挂雾凇 12.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32℃33℃1.如图所示,温度计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测得的液体温度分别是、和37℃( ),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34℃32℃37℃33℃A. B. C. D.2.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段时间以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中的冰熔化得快,乙盆中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 )A. 甲盆中水的温度高B. 乙盆中水的温度高C. 两盆中水的温度相同D. 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中水的温度的高低〇3.如图所示,为医用氧气瓶。

若以表示氧气分子,瓶内氧气分子的分布为图中的( )A.B.C.D.4.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 甲最长B. 乙最长C. 丙最长D. 一样长5.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C. 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D. 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A. 的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 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液化放热C. 用高压锅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的规律D.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保鲜袋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慢水分的蒸发7.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A. 煤气罐中的液体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C. 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D. 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如图.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B. 沸腾过程需要放热C. 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D. 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9.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A. 松香、萘、冰B. 石英、蜂蜡、冰C. 水银、食盐、海波D. 铁、铜、玻璃10.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B.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0℃0℃C. 水的温度是,周围的温度低于0℃0℃D.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0℃( )11.用质量相等的的水与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 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12.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13.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0℃113.5℃.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1)(2)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1)(2)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a.→→b.→→c.14.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水冰水蒸气冰水水蒸气水蒸气→→d.→→()水冰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A. 只有cB. 只有bC. 只有b和cD. 四条路线都可以15.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 汽化升华B. 液化凝华C. 凝固凝华D. 升华熔化二、填空题16.我们学过有关物质的知识,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 第2章 物态变化 综合题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 第2章 物态变化 综合题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 第2章 物态变化综合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 .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 .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D .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2.春天早晨出现的雾是哪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 .熔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3.历史上雅安蒙顶山就是优质贡茶的原产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是诗人对蒙顶贡茶的赞誉,蒙顶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这种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优质“蒙顶茶”,“云雾缭绕”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4.初冬的早晨有时会出现大雾弥漫的天气,我们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关于雾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现象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A .樟脑丸变小了B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C .太阳出来后雾散了D .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丙乙丁甲6.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盘子里的酒精会逐渐变少B.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C.夏天冰棒会逐渐变成水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7.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冰块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B.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C.地面瓷砖回潮冒“冷汗”,属于凝华现象D.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9.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10.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12.对下图中四幅画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1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15.下列四组物态变化中,都要放热的一组是 A .液化 凝固 B .汽化 凝华 C .熔化 液化 D .升华 凝固1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描述,属于凝固的是 A .初春,窗前细雨绵绵 B .盛夏,山谷白雾弥漫B .水烧开时冒出A .刚从水中出来,D .树枝上形成“雾凇”C .寒冬季节,堆在户A .绚丽多姿的雾凇B .飘逸纤细的霜C .朦胧迷幻的雾D .晶莹剔透的冰凌凝重的霜 飘渺的雾 晶莹的露 洁白的雪C.深秋,草丛露珠晶莹D.严冬,公园冰雕剔透17.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多选)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18.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2.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3.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7.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8.在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A. B. C. D.9.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A.等于0℃B.高于0℃C.低于0℃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11.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C. 钢水铸成钢锭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二、填空题13.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发送“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都用的方法液化后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4.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海波的熔点是℃,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海波处于(固/液)态.又经过5min,海波处于态.5.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6.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液化/汽化)现象,并(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7.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8.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0.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11.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12.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A.4℃B.0℃C.-40℃D.略高于-40℃13.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C.夏天用电风扇吹风,降低室内温度D.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能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16.图中给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的是()17.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大量冰块熔化B.用电风扇吹风C.用“干冰”升华D.用喷雾法加快蒸发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9.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20.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21.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0℃以下空气中也有水蒸气B.90℃的水也可以沸腾C.物质升华时会吸收热量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22.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游“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23.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绥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有关物质在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24.在温度为0℃的情况下,做下面实验:用小试管装有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烧杯中,在试管和烧杯中分别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酒精液面,在此过程中,试管内仍为冰水混合物,烧杯中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注:此实验系统与外界无热传递)()A.甲温度计示数未变,乙温度计示数降低B.甲、乙温度计示数都降低,但示数相同C.试管中,水与冰的多少不变D.试管中,一部分冰要熔化25.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右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6..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A.升到100O C而沸腾B.升到100O C不能沸腾C.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不变D.无法确定27.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2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 B.38℃和38.5℃ C.37.5℃和38.5℃ D.38℃和38℃三、实验题(共40分)29.(4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30.(7分)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⑶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31.(2分)如图所示的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32.(5分)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备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例:.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而积有关,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2)实验步骤:.(3)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处处可见,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永远留在空气中吗?其实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再次变成水回到地球表面.请你写出一种与此有关的自然现象及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33.(4分)(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的沸点的温度计,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多少?34.(7分)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形成的.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35.(5分)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 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 ;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