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措施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措施为什么地下建筑火灾是最难扑灭的火灾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毒气弥漫。
地下建筑内本身就缺氧,如果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有毒气体含量增多的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
2.视线受阻。
如果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很快就会产生浓烟,而不会像地上建筑那样有80%的烟雾可以从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浓烟使能见度变得极低。
3.高温灼烤。
地下建筑失火后,如果燃烧的是普通固体可燃物质,其温度远低于气体火灾的温度,但也高达800~1200℃,灼热的烟气在地下建筑内很难散出,使消防人员难以进入。
如果地下建筑内燃烧的是液化石油气,温度则高达2000℃以上,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4.进攻困难。
地下建筑的出入口一般较少,而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火情不明,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
火灾情况下,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火点,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策略与技术?1.地下建筑火灾探测火场侦察工作要做到扎实而又迅速。
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熟悉地下建筑工程特点。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先到中队指挥员应与地下建筑知情者快速取得联系,弄到建筑图纸。
只有在情况清楚后才能下达进攻命令,而决不能像扑救地面火灾一样凭直接观察下达命令。
在询问情况不清楚,地下火情不明确,指挥员不能作出决策时,应立即派出侦察分队,以确定地下情况。
深入侦察时要注意查明地下是否有被困人员,搜索客房、洞室、过道、厕所等各部位,及时救助遇险人员。
确定火源位置,火势情况等,并及时向火场指挥员报告。
因深入地下侦察火情环境恶劣,危险性大,所选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通过可燃气体探测仪、测温仪、热成像仪、侦察机器人等,测量地下建筑入口和出口处有毒气体的成分和浓度、空气含氧量、空气温度等,为火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消防指挥部的位置应靠近地下建筑的出入口或进气口,该处是消防官兵的作战出入口,有利于火场指挥员直接观察了解情况,便于实施靠前指挥。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作者:饶俊翟帅来源:《消防界》2022年第02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流动特性及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种解决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所带来问题的方法,使之向灭火、疏散、救援等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下建筑;烟气流动;分析与对策从近年来的火灾事例中可以发现,烟气是阻碍人员逃生,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地下建筑而言,一旦发生火灾,温度上升很快,火灾蔓延迅速,由于缺氧而呈现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浓烟,特别是当地下建筑机械防排烟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时,使大量浓烟聚集于室内,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甚至使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因此,应该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和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的特点,采取措施使其在火灾中有利于烟气的排出和人员的安全疏散。
一、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成分(一)烟气成分烟气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时的温度、氧的供给等燃烧条件,由极小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后的成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烧分解产物所组成。
含碳量多的物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时,有大量的炭粒子产生。
通常,烟雾在低温时,即阴燃阶段,以液滴粒子为主,烟气发白或呈青白色。
当温度上升至起火阶段时,因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粒子,常呈黑色或灰黑色。
在地下建筑火灾中,由于供氧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有毒气体增加,烟气浓度增加。
(二)烟气生成量和烟羽流火灾中地下建筑的烟气生成量取决于烟羽流的流量,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于浮力的作用上升,并在火焰上方形成的烟羽流。
烟羽流的质量流量主要是由可燃物的质量损失速率、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及上升过程中卷吸的空气量三部分组成。
(三)烟羽流的质量流量计算在进行排烟问题计算时,首先应知道保持着火房间冷空气层高度不变时的羽流质量流量,在考虑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条件下,对烟气流动问题进行适当简化,从而得出烟气排放的质量流量与通风口面积、烟气温度、房间高度及冷空气层高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应急预案火灾烟气分析

一、前言火灾是常见的灾害之一,其发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火灾烟气产生。
火灾烟气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火灾烟气事件,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火灾烟气分析1. 火灾烟气成分火灾烟气主要由以下几类成分组成:(1)燃烧产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2)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3)悬浮颗粒物:包括烟尘、炭黑、重金属等。
(4)毒害气体:如氰化氢、硫化氢、氯化氢等。
2. 火灾烟气危害火灾烟气具有以下危害:(1)毒性:火灾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2)窒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3)烧伤:高温烟气对人体皮肤造成烧伤。
(4)心理影响:火灾烟气弥漫的场所给人带来恐惧、紧张等心理压力。
3. 火灾烟气扩散规律火灾烟气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火灾规模:火灾规模越大,烟气扩散范围越广。
(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复杂,烟气扩散路径多,难以控制。
(3)风向:顺风时,烟气扩散速度快,范围广;逆风时,烟气扩散速度慢,范围小。
(4)门窗开启情况:门窗开启时,烟气扩散速度快,范围广。
三、应急响应措施1. 早期预警(1)加强火灾监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2)完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
2. 火灾烟气控制(1)关闭门窗,减少烟气扩散。
(2)设置防火隔离带,阻止烟气蔓延。
(3)使用灭火器材,控制火势。
3. 人员疏散与救援(1)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火灾现场,进行人员搜救。
(3)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及时送往医院。
4. 火灾烟气处置(1)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烟气净化处理。
(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恢复环境。
四、总结火灾烟气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为有效应对火灾烟气事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本预案对火灾烟气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地下建筑应运而生。
在各种地下建筑形式中具有很高的火灾危险性。
地下建筑烟气控制研究是当今消防领域的热门课题。
文章首先阐述了烟气的基本知识,然后又研究了烟气的危害,最后介绍了控制烟气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防排烟1. 引言地下建筑是在地面之下通过人工挖掘而获得的建筑空间。
由于它的外围是土壤或岩石,没有门窗之类的通风口,是经由竖直和倾斜通道与地面上部的空间相连通。
与地上建筑相比,这种通风口的面积要小得多,建筑结构的封闭性较强。
另外由于地下大空间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人流密集、影响力高的特点,超出了现有防火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疏散困难,从而给判断其是否真正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所有火灾都会产生烟气运动,由于火灾过程中其燃烧通常是不完全燃烧,一般都会伴有大量可见的浓烟。
火灾烟气通常包括两部分:(1)燃烧所生产的气体、悬浮固体和液体微粒;(2)燃烧所卷吸的空气。
火灾烟气通常含有有毒和有害成分,火灾的高温环境,对人民生命财产甚至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很大危害。
特别在建筑火灾中,烟气窒息和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因素。
另外,火灾中高温烟气的迅速流动,也很容易造成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2. 烟气的产生与危害2.1 烟气的定义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给烟下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在燃烧或分解时散发出的固态或液态悬浮微粒和高温气体。
NFPA92B 则是在上述定义之外,加了“以及混合进去的任何空气”。
概括起来,烟气由三类物质组成: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有毒气体;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物质;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
2.2 烟气的产生烟气的产生是衡量火灾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
产生烟气的燃烧状况,即明火燃烧、热解和阴燃,影响着烟气的生成量、成分和特性。
明火燃烧时,可产生大量元素形态的炭,即炭黑,以微小固相颗粒的形式分布在火焰和烟气之中。
由于热量作用于可燃物表面,使之温度升高并发生热解。
简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气特征及排烟方式

简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气特征及排烟方式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城市向地下纵深发展,各种地下建筑层出不穷。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大型地下商场火灾中烟气特征和排烟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引发各级别专家的关注和探讨,为消防安全撑起更多技术的保障网。
关键词:地下商场;火灾;烟气;排烟地下建筑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有地下商场(商业街)、地下娱乐场所、地下旅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地下仓库、地下设备机房、地下停车场等易燃易炸场所,和海底隧道、公(铁)路隧道等交通设施。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发生火灾时起火点隐蔽,烟雾浓,久聚不散。
由于位于地下,这些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十分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烟气是建筑火灾中致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被烟熏死的占比例较大,最高达80%,在被火烧死的人数中,多数也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火烧死的。
显而易见,在大型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如何有效地进行火场排烟,是阻止火势蔓延和抢救被困人员及灭火的重要环节。
因而,大型地下商场火场排烟成了现代消防领域里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气的特性及其危险因素1、烟雾密度大,中性平面低。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雾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烟雾扩散渠道有限,生成的烟雾多数积存在有限的空间内,因此,大型地下商场火灾在单位立体空间内,烟的密度大于其它建筑物火灾的密度。
二是由于在大型地下商场内空气补充缓慢,物质受热气化后得不到充分燃烧,致使大量不完全燃烧物生成,从而又增加了烟在空气中的含量。
由于大型地下商场火灾形成了大量烟雾,出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烟雾向外流动时,在其流动通道横截面上烟雾占有面积大,造成烟雾同空气接触的水平面低,烟雾流动通道几乎变成了一个大烟囱,使战斗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和灭火战斗十分困难。
2、烟雾温度高,易引发新的燃烧。
火灾中烟雾温度取决于易燃烧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目前,大部分大型地下商场可燃物质数量大,单位火灾荷载大大高于地面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源点附近的温度往往接近于1000°C左右,由此造成烟雾的温度很高。
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

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是防止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除了烈火的威胁,由火焰产生的浓烟也是造成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火灾烟气对消防工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火灾烟气的特点、火灾烟气控制策略以及烟气排除设备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火灾烟气的特点火灾烟气是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它具有高温、高浓度、高毒性和高腐蚀性等特点。
火灾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火灾烟气还具有迅速蔓延的特点,它会沿着通风道路向外扩散,并迅速弥漫到整个建筑物内。
这种扩散过程会导致人员难以逃生,并给灭火和救援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火灾烟气控制策略为了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消防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火灾烟气。
1. 燃烧控制:燃烧控制是控制火灾烟气生成的关键措施。
通过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使用阻燃材料和采取合理的火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
2. 火灾烟气排除:一旦火灾发生,及时排除烟气是关键。
常用的方法包括设立烟气排烟口、设置排烟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将烟气排出建筑物外,减少对人员的危害。
3. 通风控制:在火灾现场进行适当的通风控制可以减缓火灾烟气的扩散速度。
通过开启或关闭建筑物内外的门窗,调整空气流通,可以避免烟气积聚和扩散。
4. 应急疏散措施:合理的建筑物布局、设立合适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等措施可以保障人员迅速逃离火灾现场。
如安装应急照明、设置避难间等,都是为了提供逃生通道和安全的避难场所。
三、烟气排除设备为了有效控制和处理火灾烟气,消防工程中广泛采用了各种烟气排除设备。
1. 火灾排烟风机:火灾排烟风机是常见的烟气排除设备之一。
它通过产生强大的排烟风力,将烟气迅速排出建筑物外。
这种设备适用于火灾发生后的烟气控制。
2. 烟气排烟罩:烟气排烟罩是安装在建筑物顶部或通风口的装置。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地下建筑主要是指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通道以及地下车站等,这些地下建筑数量众多,且容易出现火灾。
地下建筑火灾的控制难度大,往往存在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特点及加强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点空间狭小地下建筑空间较小,通风条件不佳,火灾产生的烟气难以及时排出,易造成烟雾积聚、窒息等危害,增加人员伤亡。
烟气浓度高地下建筑火灾产生的烟气成分复杂,且浓度较高,通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氰化物、苯等有毒气体,有害人体健康,易造成中毒和窒息。
烟气散布难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由于空间狭小,难以自然散布,烟雾不易被及时发现和控制。
而且,地下建筑自然通风效果差,烟气难以快速被排出,形成烟雾积聚,加重火灾危害。
烟气温度高地下建筑火灾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可能会引起地下管线、电缆等设备着火,甚至引发二次火灾,加重火势。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措施安装烟感探测器在地下建筑各个房间、过道和通道等位置上安装烟感探测器,能够及时监测火灾烟雾,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员,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
加强通风设备地下建筑在设计时应注重通风管道的设置和安装通风设备的选择,保证通风效果。
在火灾发生时,应及时开启通风设备,将烟气排出。
安装喷淋灭火系统地下建筑可设置喷淋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爆炸喷淋灭火器,及时控制火源,减少火势扩散。
加强应急疏散设施地下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应急疏散设施,包括设置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避难间等,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结语地下建筑火灾的烟气特点与其他建筑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针对地下建筑火灾的烟气特点,应加强通风设施和喷淋灭火系统的设置,同时应注重疏散设施的完善。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火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分析及加强控制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用地正在逐渐的紧缺,人类在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向高层空间发展,建起了许多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又向地下空间发展,建起了各种用途的地下建筑。
两类特殊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它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表一给出了2001和2002年高层建筑与地下建筑火灾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
由表可知,地下建筑火灾次数虽然只是高层建筑火灾次数的1/8,但是死亡人数却是高层建筑的近1/4,火灾损失达到高层的1/5,可见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大。
本文在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性地下建筑,该概念通常指在低于附近地面标高的岩土层中施工2m以上的建筑。
一般可分为附建式、单建式和隧道工程等。
附建式是指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如:地下商场、旅馆、电影院、停车库等),有单层和多层之分,甚至多达四层;单建式地下工程主要是人防工程;地下隧道主要为地下铁道和公路隧道。
一是火灾烟气大,具有阴燃性。
地下建筑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畅,出入口少,供气不足,火灾后,大量物质在燃烧的情况下无法获得足够的空气,使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由于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因此阴燃时间较长,故发烟量较大。
2002年4月智利北部卡拉马城的一座地下建筑发生阴燃,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
二是烟气的窒息性、减光性、恐怖性。
地下建筑中各种可燃物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难以排出,热烟气流错综复杂,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疏散速度,还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火灾,由于列车内部装修地板、墙壁为氮化塑料,顶部为聚氨脂材质,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预防措施

二、预防地下建筑火灾的措施
(一) 内部装修要选用不燃材料
由于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出现的时间,及所产生的 烟气种类与装修材料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下建筑 的装修材料,应尽量采用不燃材料,如果部分家具等采用 可燃材料制作时,应用阻燃剂处理。前些年有不少地下建 筑内部装修用可燃材料,导致发生火灾后发烟量大,燃烧 速度快。
由于地下建筑存在着上述构造上的特点,与地面建筑 相比,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 发烟量大
火灾时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 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在同等条件下,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 一般供气不足(火灾开始时与地面建筑无多大差别),温度 开始上升较慢(尤其是固体可燃物火灾),阴燃时间稍长, 发烟量大。据美国有关资料介绍:1磅木材在1250平方英 尺的休息室内燃烧,产生的烟量将使该房间的能见度减少 到只能看到3英尺远(1磅=0.4535kg,1平方英尺=0.305m2)。 2.5英两的聚苯乙烯,4英两的泡沫橡胶,1磅的聚氨甲基酸 乙酯或1.5品托的煤油与1磅的木材发烟量相当(1英两 =28.349g,1品托=0.47341kg液体)。
3. 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时,会造成严重缺氧,对
人体危害甚大。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5%时,人
的肌肉活动能力就会下降;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 10%~14%时,人就会四肢无力,产生判断错误; 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 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
死亡。而地下建筑火灾造成的缺氧现象要比地面
地下人防旅馆一间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 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达1.3×106m3。 地下工程由于无窗,发生火灾时不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 的烟可由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 再加上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导致燃烧产生多种 有毒分解物,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

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危害与火场排烟技术文章简述了地下建筑的火情危险性,分析了其现场的排烟科技相关的内容。
标签: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排烟当火情发生的时候,物质燃烧就会出现烟雾,同时其中还有毒素,都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在火情之中,烟雾是最为严重的要素,在众多的实际案例中,我们发现,导致人死亡的要素中,以烟雾居多。
如某国从1979~1990年对火灾死亡人数有着较详细的分类统计,详见表1。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死亡中,由于烟雾导致的大约占到十分之七,同时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上升。
我们都知道地下的区域不同于地表,它存在于岩体中,首先不论是其构造亦或是空间等都不如地上的条件好,其次,其受到建筑布局的影响,进出口的开口很麻烦。
第三,不具有优秀的自然通风特征,一般是借助设备来进行。
最后,无法实现自然采光,一般是借助人工形式的。
所以,当其出现火情之后,其烟雾的影响要较地表更为严重。
1 此类建筑中烟气的严重性特征1.1 这类区域非常的窄小,而且是密闭的,使得火情出现的时候,其烟雾量非常大,而且烟雾会在短时间中充斥在整个区域之中。
在这种情况中,材料燃烧出现的热量以及煙雾会因为空间是闭合的,而使得烟雾留在建筑中,不能够扩散掉。
而且,也因为其空间是密闭的,当灾情出现的时候,外在的气体无法进入其中,此时燃烧不充分,就更加的容易导致烟雾现象。
因为空间封闭,同时面积不大,烟雾在短时间中就会充满整个房屋,较之于地上的空间来讲,危害性更加的严重。
1.2 由于其相对闭合,而且规模不大,使得其自身的温度会在短时间中上升烟雾无法释放出来,容易导致热量积累,气温增加的非常迅速,会非常容易的就开始大规模的燃烧。
当灾情出现之后,其室温会快速的增加。
而火灾后,产生的火风压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反过来火风压又会推动烟气流动,造成火灾危害区域的扩大,导致火势加剧。
分析发现,这种建筑比地表的更加的容易发生轰燃反应。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承担的“九五”国家科技公关课题“地下商业街烟气流动特性研究”,在进行等值500kg火灾荷载的实体火灾实验中均出现了“轰然”现象;其中一次实验在点火后不至7分钟就出现了“轰然”,造成火灾房间空气体积积聚膨胀,CO、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火灾温度上升很快。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危害及对策探讨

武 警 学 院 学 报 JU N L T E IEE O L ’ A M D LC F R E A E Y O R A O H C N S P PE S E P IE C A D M F H E R O O C
灭火有利的方向流动; 设有水幕设备的要启动喷洒设备, 增加
O te ae s b s oe u egon b ln n m s e drrud ii ad a rs n dm g cue y k o n h a a d m f ud g e u
L S u一to l h a
比例。
阻止烟火的效果。
22 烟气 . 使人员受伤。燃烧产物中的烟气, 包括水蒸气, 载 有大量的热, 人们在这高温、 湿热环境中极易被烫伤。据统计 分析, 人在10 0℃环境下就会出现虚脱现象, 丧失逃生能力。 23 烟气影响人的视线。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 . 使能见度大 大降低。人在浓烟中往往辨不清方向, 对本来很熟悉的环境 也会变得无法辨认, 以致产生恐怖感, 惊慌失措, 给灭火工作、 人员疏散带来困难。人在烟气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 脱离
e let l ot soe i ,v utg s ead k v t tn x o s a f mk fw g e can ma r n soe i i . pr h w h e e l n a i e u s m e l o o na
K y rsudron bii ; k fwn; k vnli e w d: e r d ln soe i soe t tn o n g u ud g m l g m o ei o a
・2 ・ 6
2 地下建筑烟气的危害
烟气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由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 热量的气态、 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它是由极小 的炭黑粒子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灰分及可燃物的其他燃 烧分解产物所组成。烟气的流动扩散速度与烟气的温度和流 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 火灾初期阶 段一般为03 / , . s猛烈阶段为05一 m s m . 3 /。烟气在垂直方向 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 通常为 3 4 /。烟气对人体的危害 一 ms 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刺 激以及高温作用。 21 烟气引起人员中毒、 . 窒息。 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和气 体, 其中不少是毒性气体, 如一氧化碳、 氯化氢、 氢氰酸等, 对 人体有麻醉、 窒息、 刺激等作用。这些燃烧产物妨碍火场上被
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

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建筑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已经造成了许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在火灾过程中,烟气是造成伤害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对火灾事故的预防和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烟气是火灾燃烧产生的一种复合气体,它由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水蒸气、氯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高温气体,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在火灾过程中,烟气不仅会阻碍人员的逃生,而且也会对建筑物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建筑火灾烟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烟气具有高温和高浓度在火灾现场,燃烧产生的烟气温度非常高,有可能达到1000℃以上。
这种高温烟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灼伤和损伤。
此外,烟气中的有毒气体和高浓度气体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对眼睛、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产生危害。
2. 烟气的流动性强烟气的流动性非常强,能够迅速地弥散到火灾现场的各个角落。
因此,在火灾现场中,烟气往往比火焰更加危险,需要人员及时逃离火灾现场,避免被烟气所包围。
3. 烟气是黑色的烟气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棕色,这是因为燃烧所产生的碳粉在气体中的悬浮,使得烟气显得浑浊和黑暗。
烟气的黑色和浓密会导致火灾现场的能见度大大降低,给人员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烟气密度较大在空气中,烟气的密度比空气要大,因此在火灾现场中,烟气会向下沉积,最终形成一层薄薄的烟雾。
这层烟雾通常会阻挡人员的视线和呼吸,加速火灾的蔓延和扩散。
5. 烟气有异味在燃烧过程中,不同材质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气味,比如木材燃烧会产生焦糊味,塑料会产生刺鼻的塑料气味。
这些异味通常是表明火灾现场物质在燃烧的标志,也有可能是有毒气体的自然预警信号。
总的来说,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具有危险性、流动性和不可见性等特点,对人员的伤害和逃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防范火灾方面,必须注重烟气的防控和监测。
在火灾过程中,如果发现烟气浓度过高,应及时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首先,地下建筑火灾的烟气扩散困难。
地下建筑的入口通道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进一步导致了火灾烟气排放难的问题。
相比之下,地上建筑火灾通常有多个逃生出口和窗户,能够更加容易地排出烟气。
由于烟气中含有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当地下建筑火灾发生时,烟气不能及时排出,人员容易受到烟气危害,增加了逃生的困难。
其次,地下建筑火灾的逃生通道有限。
地下建筑火灾往往会导致通信、供电、照明等设施中断,严重影响逃生通道的使用。
而且地下建筑的构造特点决定了逃生通道的数量往往非常有限,有些地下建筑甚至只有一个单一的入口和出口,一旦火灾发生,人们逃生的难度极大。
此外,地下建筑内的紧急疏散通道往往较狭窄,且有可能存在水、瓦斯、电缆等杂乱的安全隐患物,增加了逃生的危险性。
再次,地下建筑火灾的灭火困难。
由于地下建筑往往没有明显的可见火源,火灾蔓延速度快、范围广,很难及时发现和扑灭。
且地下建筑一般没有专门的消防设备,缺乏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往往需要依赖人工巡查或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才能发现火灾。
同时,火灾发生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质使得消防人员的灭火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地下建筑内部多是封闭空间,水源有限,烟气排放困难,消防车辆无法直接进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灭火的难度。
此外,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疏散路线长。
地下建筑一般建筑在较深的地下,在地下几十米或数百米的深度下,疏散距离相对较长。
当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不仅需要逃离火源区域,还需要通过长时间行走到达安全区域。
而且,地下建筑火灾常常伴随着供电中断和照明不足等问题,人员在黑暗中逃生面临更大的困难。
最后,地下建筑火灾的救援能力有限。
地下建筑内一般重物密布,如厚重的楼板、墙壁等,这些难以移动的结构物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地下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往往需要破开建筑物或地面才能进入火灾现场,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时间。
综上所述,地下建筑火灾具有烟气扩散困难、逃生通道有限、灭火困难、安全疏散路线长和救援能力有限等特点。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逐步提高,停车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商业化场所不断增多。
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结构复杂,环境封闭,随着商业化场所的不断出现,增大了人员流动量,为地下建筑空间的人员快速疏散和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下建筑空间都设有消防控制中心,但是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全部灭火救援功能。
因此,应充分结合地下建筑空间特点,对消防救援人员、设备等进行合理配备,针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确保火灾发生时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特点;预防措施引言在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地下建筑越来越多,有效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但地下建筑空间会出现一些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需要根据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特点制定灭火救援方案,增强灭火救援工作的科学性。
1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特点1.1 蔓延速度快地下建筑空间的结构较为复杂,功能也比较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无论是通风系统、管道井还是没有关闭的电梯井、楼梯间都可能会形成烟囱效应并加快火势蔓延。
同时,地下建筑空间中应用的建筑材料相对较多,部分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相对较差,可能会导致火灾出现立体式燃烧等情况,继而造成严重后果。
1.2 人员密集、疏散困难,容易导致群死群伤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空间被用于商业经营,人员的聚集量和流动量也逐渐增多。
当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事故时,内部人员的安全紧急疏散工作异常困难。
通过相关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一线城市,大型的综合性地下商场平均每日的客流量高达上万人。
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面对这样大的客流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有序的人员疏散,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必将难以估计,同时也将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1.3 有毒烟气的存在概率高对比其他类型建筑的火灾状况,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当中包含了更多有毒烟气。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排烟的重要性及常见办法

浅谈地下建筑火灾排烟的重要性及常见办法摘要:随着我市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地上建筑可用空间逐步减少。
为满足城市居民愈发丰富的生活需求,地下建筑呈现埋地深、面积大、功能复杂等新增特点。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地表面以下或岩石中的建筑物,包括地下商业综合体、地铁车库、人防工程、交通隧道等工程设施。
地下建筑因其特殊的结构环境,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其大,而其中地下建筑火场排烟便是关键任务。
笔者结合地下建筑火灾发生特点,烟气的危害性及蔓延规律,地下建筑火灾排烟方法及注意事项,就做好地下建筑火场排烟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字:扑救难点;地下建筑;烟气;火场排烟1 地下建筑物火灾扑救难点1.1有效排烟困难地下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由于含氧量不足,可燃物极易发生阴燃,能够迅速积聚大量烟气。
地下建筑大多结构复杂,相较于地上建筑门窗、洞口较少,自然排烟困难。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消防救援队伍对排烟战术运用比例不高,缺乏理论指导和针对性训练。
1.2内攻疏散困难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内部烟雾浓度高、温度上升较快,高温烟气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地下建筑因其结构封闭,采光面少,能见度低,内攻时容易迷失方向。
地下建筑出入口少,逃生通道单一,被困人员无法迅速逃离现场。
1.3通信联络困难地下建筑一般埋地很深,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讯信号会因其封闭性强等特性而受阻严重。
地下建筑空间复杂,障碍物多,参战人员之间联络不通畅。
内部作业指战员因佩戴空气呼吸器且受空间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相互之间通讯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较差。
1.4安全管控困难地下建筑使用功能广泛,对于可燃物性质、有无危险品、建筑结构很难把控。
地下建筑火灾中作战区域大,进攻阵地和布防力量点位多,人员易分散。
加之地下建筑内的高温有害烟气无法有效排出,给安全管控工作无疑增加了难度[1]。
2 地下建筑火灾中排烟的重要意义地下建筑火灾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遇难者是因为吸入了有毒有害的气体而导致。
建筑火灾中烟气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建筑火灾中烟气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在建筑火灾中,封闭空间的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以及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火灾烟气中各组分的毒性作用并非简单的加合协同作用,可能起拮抗作用,实际火灾中造成死亡的原因往往是亚致死效应使人丧失逃逸能力引起。
而对于建筑火灾中烟气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针对烟气的流通特性,分析了不同建筑队火灾烟气的流动影响,结合防排烟以及人群疏散的措施,提出了一些防排烟和疏散的基本关系,为火灾烟气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建筑火灾烟气防排烟0 引言几乎所有火灾都会产生许多的烟气,烟气的组分主要是燃烧产生的相气产物与掺混进来的空气,其中并混杂着许多液滴和微小的固体微粒。
颗粒物的存在使逃亡人员可见度降低,燃烧产物的不少组分是有毒的,再加上火灾烟气的温度较高,因而烟气成为火灾中人员安全的最大威胁。
有关数据表示,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烟气的危害,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而致死的。
另外,在火灾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多数因中毒而死于火灾的人并非死在起火房间之内,而是在邻近的房间或更远的地方,而且大部分死亡人员都发生在轰然后的阶段。
烟气窒息和中毒成为火灾中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通过火灾中许多活生生的案例证明。
2003年9月沙特的Saudi Arabia监狱火灾,94人死于烟气危害。
如2000年洛阳东都火灾死亡的309人全部为烟气中毒所致;2003年2月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伤亡的200多人绝大多数也为烟气造成。
了解火灾烟气的产生、特性和运动规律,对于火灾的研究和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1火灾烟气危害烟气具有一般流体的全部属性,能够在极短的时间扩散到整个建筑物之中,并且烟气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作用,让人们对本来很熟悉的环境也会变得无法辨认其疏散路线和出口,使人睁不开眼,熟悉周围环境的人在烟雾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脱离险境的能见度最低为5米,更不要说对环境不熟悉的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9350(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Analysis of smok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ing control in underground building fire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特点及加强控制分析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用地正在逐渐的紧缺,人类在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向高层空间发展,建起了许多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又向地下空间发展,建起了各种用途的地下建筑。
两类特殊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表一给出了2001和2002年高层建筑与地下建筑火灾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
由表可知,地下建筑火灾次数虽然只是高层建筑火灾次数的1/8,但是死亡人数却是高层建筑的近1/4,火灾损失达到高层的1/5,可见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大。
本文在分析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特点地下建筑,其概念一般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m以上的建筑。
一般可分为附建式、单建式和隧道工程等。
附建式是指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如:地下商场、旅馆、电影院、停车库等),有单层和多层之分,甚至多达四层;单建式地下工程主要是人防工程;地下隧道主要为地下铁道和公路隧道。
一是火灾烟气大,具有阴燃性。
地下建筑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畅,出入口少,供气不足,发生火灾后大量的物质在燃烧情况下得不到充足的空气,使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由于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因此阴燃时间较长,故发烟量较大。
2002年4月智利北部卡拉马城的一座地下建筑发生阴燃,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
二是烟气的窒息性、减光性、恐怖性。
地下建筑内各种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难以排出,热烟气流错综复杂,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疏散速度,还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火灾,由于列车内部装修地板、墙壁为氮化塑料,顶部为聚氨脂材质,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
人们吸入有毒气体后,咽部损伤严重,呼吸衰竭致死,共造成192人死亡,148人受伤。
三是易发生轰燃。
由于地下空间的相对封闭性,温度升高,高温热烟气流的体积膨胀快,压力增加快,热烟气流积聚,极易产生轰燃。
1987年伦敦国王十字地铁火灾中,起火6分钟后发生了轰燃,给灭火带来极大危险。
四是热灼伤性。
由于地下建筑的排烟排热性差,阴燃时间长,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温度瞬间可高达800~900℃,甚至高达千度以上,人员吸入热烟气后会严重灼伤气管,呼吸衰竭致死[2]。
二、研究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意义据统计表明火灾伤亡者中多因烟气毒害所致,因CO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烟气熏死者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被烧死的人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
例如:1999年12月26日,吉林省长春市夏威夷大酒店地下一层的洗浴中心发生火灾,共造成20人死亡,其中18人窒息死亡。
因此了解和掌握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规律,有效控制烟气流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三、性能化设计对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人民防空工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98-87)》尚可作为地下建筑防火设计可遵循的规范性文件。
但由于每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均不一样,按照规范统一规定的设计参数所做出的设计方案并不能满足各个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
目前许多人防工程被开发利用为商场、旅店、车库等,远远超过了设计的使用范围。
因此,处方式规范和处方式设计方法在客观性和科学性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场所的火灾发展特性和烟气流动规律来设置有针对性的防排烟措施。
能否针对具体建筑开展合理的性能化防火设计完全取决于对该类建筑火灾和烟气流动规律的深入理解。
四、加强地下建筑烟气控制的对策分析在目前的《人民防空工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98-87)》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地下建筑的防火防烟进行规定。
一是装修材料方面。
(1)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人员疏散的部位,其墙和顶部的装修应采用非燃材料。
其他部位的装修不应采用可燃材料。
严禁使用塑料类制品作装修材料(塑料壁纸除外)。
(2)管道穿越防火墙、楼板及设有防火门的隔墙时,应用非燃材料将管道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
(3)通过防火墙或设有防火门的隔墙下的地沟,应将防火墙或隔墙伸至地沟底板。
当风道通过防火墙或设有甲级防火门的隔墙时,应采取阻火措施。
(4)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表面装饰层不应采用可燃材料。
二是防火防烟分区方面。
(1)人防工程内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窗。
(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超过400平方米(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当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最大允许使用面积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超过1000平方米。
当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其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也不得增加。
(3)对于地下建筑,每个防烟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大于400平方米(当顶棚高度在6米以上时,可不受此限)。
对于单层的地下建筑,一般按面积进行水平分区,而对于多层的地下建筑,除了水平分区外,还应进行垂直分区。
(4)防排烟分区不允许跨越防火分区。
(5)地下建筑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不能同其地上建筑部分划分在同一防烟分区内。
(6)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垂壁底至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三是自动消防设施方面。
(l)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丙类生产车间、丙类和丁类物品库房等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电影院和礼堂的舞台、放映室、观众厅、休息室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中超过800个座位的观众厅,且吊顶下表面至观众席地面高度不超过8米时,舞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卷帘,其上部应设水幕保护。
四是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方面。
(1)走道或房间采用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2)走道或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时,其排烟口总面积(当利用采光窗井排烟时为窗口排烟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宜采用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
(4)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并应设在顶棚或墙面上部的排烟有效部位,且与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可采用手动或自动开启方式。
排烟风机与排烟口应设有联动装置,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自动起动。
(5)排烟风机宜采用离心式风机,并应在烟气温度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排烟风机的入口处,应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
(6)机械排烟和加压送风管道的风速,当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5m/s。
(7)排烟口、排烟阀门、排烟管道必须采用非燃材料制成,并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cm。
五、加强地下建筑烟气控制建议及展望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从现行的规范来看,我国在地下烟气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
未来的发展必将是性能化方向,但从目前的规范过渡到性能化肯定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已有的实验结果虽初步揭示了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试验研究的次数和取得的数据较少,还无法充分满足地下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更加细致的工作:1.地下通风空调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
当探测到火灾时,房间内的空调系统关闭,走廊内的常闭机械排风机和加压送风机开启,以避免烟气通过室内中央空调蔓延和保证防烟楼梯间的正压状态。
2.构筑地下紧急疏散体系,确保火灾时人员可通过楼梯或滑梯向地下更深处进行疏散,而后通过专用地下通道到达室外,以避免火灾烟气流动方向与人员的疏散方向一致造成的危害。
3.开展地下建筑火灾的试验研究,完善火灾烟气流动模型,优化程序设计,建立丰富的火灾数据库,不断修订和完善现行规范,满足地下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需要。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