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二)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解析大全
九下必背古诗文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5页)2.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8页)3.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8-11页)4.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1-12页)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14页)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4-16页)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6-17页)8.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下册 课内古诗词赏析 选择题(最后附答案)—中考练习天津最适用
【全】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选择题《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了地理位置和季节,表现了塞下和内地秋季风光大不相同。
B.“无留意”写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描绘了秋天塞下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景象。
C.“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将士们为国家戍守边疆的豪情壮志。
2.下列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诗歌】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一、文学常识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
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问题探究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3.这首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4.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
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九下0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8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字词解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③斫去桂婆娑:传说月中有桂树。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斫,砍。
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内容描述: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
中秋圆月仿佛就像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好似故意欺负我,怎么办?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去俯视那魂牵梦绕的沦陷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婆娑的桂树。
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清辉更多。
全诗赏析:词人想象力丰富,通过嫦娥的升华传话,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立志收复中原土地的政治理想。
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月到中秋,这良辰美景让词人想起了沦陷的山河,他要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山河。
词人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桂婆娑”寓意丰富,请写出。
(2分)(2)【思想感情分析】“被白发,欺人奈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组二(1)【画面描绘】“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思想感情分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 分)答案:《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第一组题目:(1)【词语理解】(2分)“桂婆娑”寓意丰富,既指挡住月光的阴影,也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朝廷投降势力。
(2)【思想感情分析】(2分)白发日增,好似故意欺负我,怎么办(1分)?这抒发词人感慨时间流逝、功业无成、白发已多的惆怅,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1分)。
第二组题目:(1)【画面描绘】(2分)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
中秋圆月仿佛就像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
(1分)描绘了一幅月轮转动、万里清辉的中秋月明图。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赏析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十五从军征》一.作者简介《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二.写作背景《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
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
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东向看一作:东向望)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2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写了两件大事:一是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主题】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写法】①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②直抒胸臆;③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5.“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①。
“汗青”:指②。
(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指:③。
“干戈”:泛指④。
6.诗的第二联用“①”和“②”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答案】1.①南宋时期爱国诗人②《文山先生全集》2.①地名②形势的险恶③境况的危苦。
部编九下1~3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部编九下1~3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一古诗赏析★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描写,下阙运用了抒情。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是全词的核心,引用典故,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或:因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虽思乡却难回的矛盾心理。
)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之情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3.从选文中加点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
4.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九下04《满江红小住京华》-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见知音?青衫湿!字词解释:①拭:擦。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③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④思浙:思念浙江故乡。
⑤侬:我。
⑥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指女子。
⑦殊:很,甚。
⑧未屑:不屑,轻视。
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⑨列:属类,范围。
⑩莽红尘:莽莽人世。
⑪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内容描述:我在北京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中国前途危殆,八年来徒然地思念浙江故乡。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我很不甘心做女子!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人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儿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不禁泪落湿衣襟。
全诗赏析:这首词是词人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上片写词人突破封建家庭束缚,实现“自立”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在国势危殆之际,救国救民的志向。
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全词慷慨激昂,悲壮刚健。
主旨:表达了作者秋瑾,内心不愿过贵妇人生活,要求突破家庭束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投身于革命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借典故抒情的写法第一组题目:(1)【内容筛选】下列诗句中,第__句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使用的表现手法最不相同。
(1分)①岂不最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上阕对景抒情,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国土的怀念。
其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词人收复中原、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主题】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法】①即景抒情,借古讽今;②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答案】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诗词鉴赏(一)简答题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文学常识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二、问题探究1.“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想的?不是。
“愁”的、“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鱼肉百姓的宦官。
2.这首散曲主要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3.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4.文章末尾连用三个“吹”字起了什么作用?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来往官船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写出了“吹”之声,“吹”之功用,“吹”之恶果,表达了对“吹”的憎恨,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
5.请分析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题材?“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题是什么关系?因为喇叭能发高腔吓人,喇叭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与宦官的本质相似。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咏喇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6.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写那些宦官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字词解释: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③干戈:指战争。
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④寥落:稀少。
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⑤四周星:四周年。
⑥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⑧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⑨汗青:这里指史册。
内容描述: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全诗赏析: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诗人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他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全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尾联视死如归的崇高选择,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作特色:颔联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用“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颈联用了一语双关,惶恐既指惶恐滩地名又指作者诚惶诚恐的心理,零丁既指零丁洋又指孤苦无依。
此联作者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诗中的“起一经”是什么意思?(1分)2、【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述志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一.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二.写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四.古诗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默写、赏析、练习题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九下02《江城子密州出猎》-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字词解释:①老夫:作者自称。
②聊:姑且,暂且。
③黄:指黄犬。
④苍:指苍鹰。
⑤千骑:形容从骑之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⑥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⑦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⑧尚:还。
⑨鬓微霜:鬓角稍白。
⑩会:终将。
⑪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⑿天狼:星名。
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内容描述:老夫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帽,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领上千个骑马的人驰骋,如疾风席卷山冈。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尽兴喝酒,我胸襟开阔,胆气豪壮。
鬓角稍白,这又有什么妨碍!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我终将使尽力气拉弓,把那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圆如满月,朝西北眺望,奋勇射杀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全诗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场面的壮观,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词人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上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面,词人“狂态毕露”;下片抒怀,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达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全词气概豪迈,“狂”字贯穿全篇,气象恢宏。
主旨:通过上阕描写出列场面(狂),在下阕抒发报国情(典故)及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情感写作特色: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第一组题目:(1)【内容筛选】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这三个典故。
(1分)(2)【词语鉴赏】“千骑卷平冈”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3分)第二组题目:(1)【内容筛选】“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词人的“狂”体现在外表、动作、神态、志向等方面,请任选一角度,从词中找出词人“狂”的表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部编版九下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说明:古诗词赏析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整理了以下习题进行集中训练,希望收到好的效果。
教材目录:课内古诗词(9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词四首课外古诗词8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定风波(莫听……)/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临江仙•忆洛中旧游/陈与义破阵子•为陈……/辛弃疾太常引•建康……/辛弃疾满江红/秋瑾浣溪沙(身向……)/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南安军/文天祥十五从军征别云间/夏完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南乡子•登京口……/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过零丁洋/文天祥课内诗词赏析选择题: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分析: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春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能够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缅怀亲人和家乡的豪情。
D.这首诗豪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分析:D.这首诗豪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立功立业的情怀。
二、江城子作者:苏轼(宋)1、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朝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九下16《山坡羊骊山怀古》-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字词解释:①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②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故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③一炬:指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④紫纡:回环曲折。
内容描述:登临骊山,放眼四望,阿房宫已被放火焚毁,当时的豪华奢侈景象,如今又在哪里?这里只看见荒草稀疏,水流曲折。
到现在,那些遗恨和悲戚已经消失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了。
看看曾经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全诗赏析:诗人登上骊山,四顾茫然。
当年奢华的秦朝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荒草“萧疏”、河水“萦纡”、烟雾缭绕。
诸侯争霸,无论输赢,“都变做了土”。
这首散曲立意高远,揭示了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主旨: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写作特色: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以人文关怀角度结合当时统治者对百姓的态度来吊古抒怀,借古讽今,以历史来讽刺当朝统治者。
考点精炼: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榆,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洛阳怀古张养浩天津桥上,凭栏追望,春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供题组一和题组二题目使用)题组一1、【内容筛选】《山坡羊·洛阳怀古》中哪句诗与“当时奢侈今何处”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感情分析】“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揭示了怎样的历史教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二3、【画面描绘】“只见草萧疏,水紫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原文】【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
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
“浊酒一杯家万里”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
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
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
“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
“勒”,刻的意思。
“勒石燕然”是胜利的代名词。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
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析】C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由此看来,虽同是写“烟”“落日”,但前者是哀景,后者是状景。
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成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成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解析】D没有怨恨之情,而是“功业难成,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