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资笔试教案化学模板范文

教资笔试教案化学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是什么吗?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2.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a. 介绍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等概念;b. 讲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包括能级、轨道、电子云等;c.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规律。

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a.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b.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主族、副族等;c.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 实验原理:利用光谱分析,观察不同元素的光谱图,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 实验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光谱分析仪器;b. 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c. 观察光谱图,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巩固练习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资高中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教资高中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初步掌握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

2.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应速率的变化。

3.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2. 学生回答: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 出示图片:展示不同反应速率的现象,如焰火的反应、铜的腐蚀等。

(二)新课教学1. 讲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3. 讲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加速作用。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拓展思考:如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调控化学反应速率?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化学初中教资面试教案

化学初中教资面试教案

化学初中教资面试教案
教案名称:化学基础知识导学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导学
教学目的:通过导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化学学科的概念和概念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基础化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联系
教学准备:PPT、白板、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化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讲解基础概念(15分钟)
1. 通过PPT和白板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分子和离子的构成方式。

3. 讲解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概念联系(15分钟)
1. 设计一些化学实验或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原子、分子和化学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3. 让学生自主探究原子、分子和化学式的联系,巩固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5分钟)
1. 提问学生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指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对化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

教资考试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考试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2)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3)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复杂概念的理解;(2)化学实验中复杂操作技巧的掌握;(3)实验探究过程中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概念;2. 演示法:演示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3. 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讨论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知: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引导学生掌握概念。

3. 实验演示:演示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常见的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镊子、石灰石、稀盐酸、酚酞试液等。

3. 实验材料:石灰石、稀盐酸、酚酞试液、蒸馏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吗?物质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新课讲解1. 物质的分类: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物质的性质: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常见的化学反应: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石灰石的变化。

2. 实验二:酚酞试液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观察酚酞试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掌握了常见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注重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测试高中化学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测试高中化学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测试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

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与热化学。

3. 第三章:溶液与浓度教学重点:溶液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稀释与浓度计算。

4. 第四章: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教学重点: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气体的溶解与反应。

5. 第五章: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教学重点: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章节考试,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成绩进步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趣味性。

3. 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进行实践操作。

4.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教资初中化学笔试教案模板

教资初中化学笔试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溶解性的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并能运用溶解性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并能运用溶解性解释生活现象。

2. 难点:理解溶解性受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展示溶解实验,如食盐溶解在水中,提出问题:“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二、新课教学1. 教师讲解溶解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展示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3.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糖、盐、面粉等物质的溶解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溶解性受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海水是咸的?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有关溶解性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

3.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安全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溶解性概念时,是否清晰、易懂?2.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资化学面试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化学面试教案设计模板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的原理,并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知识点)原理/性质/应用等2. 难点: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熟练掌握某一技能/掌握某一学习方法/逐步形成某一化学学科基本观念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新课导入-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讲解新课-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原理、性质、应用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6. 布置作业- 布置与新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评估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积极性等,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以下为教案设计模板的具体示例:课题: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资笔试高中化学教案

教资笔试高中化学教案

教资笔试高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2. 掌握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3. 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4. 提升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3. 化学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类型的判断;2.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对应。

教学准备:1. 讲义与习题;2.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25分钟)1.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包括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2.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方法;3. 讲解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规律。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快速回顾所学内容,并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巩固;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

四、实验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演示,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类型的判断;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比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化学原理。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复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任务,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偏差,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

化学教资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化学教资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根据所面试的学段和科目填写)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知识点)。

2.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复习导入,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1)讲解(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展示相关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拓展(1)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拓展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重点、难点?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后拓展是否有效?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5. 教学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如何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掌握程度。

2. 同行评价:同事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3. 教师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上为化学教资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具体内容需根据所面试的学段、科目和知识点进行调整。

在准备教案时,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性,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资笔试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 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

- 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 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3.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布置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1. 标题:化学课堂2. 主要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资笔试教案化学模板范文

教资笔试教案化学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重要性,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重要性。

2.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滴管等。

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2. 提问:化学实验有哪些基本操作?这些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酒精灯的使用。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实验报告。

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在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资考试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考试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考试教案
1. 了解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和考试内容;
2. 掌握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3. 熟悉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大纲和试题类型;
4. 提升化学知识运用和解答能力,为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化学教师资格考试概述
a. 考试要求
b. 考试内容
c. 考试方式
d. 考试时间
2. 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a. 知识范围
b. 考试类型
c. 考试题型
3. 化学知识运用与解答能力提升
a. 化学知识复习
b. 解析化学试题
c. 解答技巧分享
第三部分:教学活动
1. 观看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介绍视频,了解考试要求和内容;
2. 阅读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熟悉知识范围和考试类型;
3. 小组讨论解析化学试题,学习解答技巧;
4. 制定个人化学复习计划,提升知识运用和解答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了解程度;
2. 针对解析化学试题和解答技巧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小组讨论,提升化学知识运用和解答能力。

以上是化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化学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好成绩!。

教资科三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科三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

2. 教学难点:(1)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吗?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二、新课讲授1. 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物质: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4)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1)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表现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的改变。

(2)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 列举三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强调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有哪些分类?2. 复习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

二、新课讲授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铁生锈:铁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化学教资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教资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化学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3)运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释化学现象。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合物命名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元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元素周期律吗?它是如何描述化学元素的性质的?(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族的性质相似性等。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实验:通过金属活动性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何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以下化学现象?a. 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

b.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教资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教资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的性质、用途和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 元素性质、用途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如氧气、铁、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提问:如何将这些元素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分类的依据。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元素符号等。

2. 讲解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了解元素性质、用途和相互关系。

3. 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等。

三、课堂活动1.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颜色、硬度、溶解性等性质,分析元素周期律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同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特点,并尝试解释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了解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探究:评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

高中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内容为依据,针对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要求,设计以下内容:1. 基础化学知识:涵盖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核心知识点,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

2. 教学理论: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3. 化学实验:强调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和实验安全知识。

(二)学生分析考生为准备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系统掌握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

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二)教学难点1. 复杂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3.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生活,引入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讲授新课1. 基础化学知识:- 讲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原理等基础知识。

-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教学理论:- 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目标导向、学生中心、情境化等。

- 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 化学实验:- 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三)课堂练习1.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

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化学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 学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认识。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现象。

教学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如何将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2.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包括平均反应速率和瞬时反应速率。

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

3.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验证上述因素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

化学教资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教资笔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

-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变化。

-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查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原子结构变化与元素性质变化之间关系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

2. 难点:- 理解原子结构变化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的性质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什么是原子?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新授- 原子结构:- 讲解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 通过实例说明原子结构的组成和变化。

- 元素周期律:-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变化。

- 结合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

-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指导学生如何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 布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的教案
一、课题:电解质的概念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的学生总体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预习的习惯,对新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上课氛围不够活跃,需要被动提问。

班上有2个同学(甲,乙),从他们上新课时的表现看出,他们都能够自主地预习,而且有较好的预习效果,应该是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化学基础也比较好。

不过,甲同学不爱练习,总是不能完成日常作业,需要单独找他了解情况。

班上还有4个同学(丙,丁,戊,己)需要特别关注:丙爱上课睡觉(成绩也不理想),丁很不积极(但成绩优异),戊和己老是爱讲话。

需要找他们单独了解情况。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擦黑板
2.教具准备:多媒体,U盘导入PPT,检查粉笔种类和数量
3.课程准备:打开PPT并点击“幻灯片放映”(停留在大标题页)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电解质的概念,知道电解质判别的条件,能够自主学习知识并正确地解决电解质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电解质的讨论和认识,能提高对电解质概念的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思维,学会化学的分析方法,提高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七、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的判别条件
八、教学难点:对电解质的识别
九、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直观展示法,练习法
十、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师生问好,常规组织
2.导入新课:
点击PPT,出现各种功能饮料的图片和广告
教师讲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能在一些功能性饮料广告中听到,富含这样或那样的电解质的某某饮料会让你一天倍有活力,这些广告语中,听起来高大上的“电解质”肯定会让你觉得这种饮料很不一样,就会想去购买,那这个所谓的、高大上的“电解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就会知道,广告就是喜欢“虚张声势”,大家以后就别被广告的“花言巧语”所“诱惑”了。

3.新课讲授:
(1)点击PPT,出现电解质及其相关概念
教师讲授:电解质听起来很高端,其实它只是一种化合物的分类,这里,要强调一下,这是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注意,如果没有这个化合物的前提,是没有电解质这个概念的,单质和混合物是绝对不能用电解质去描
述的,比如,钻石,先请问大家:钻石是什么呀?学生答:碳。

教师又问:是单质吗?学生答:是。

教师再问:那电解质这个概念和钻石有关系吗?学生答:没有。

教师补充:所以化合物这个前提很重要。

(2)教师深入讲解:电解质是在化合物中,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3)请学生讨论并找这句话的关键词,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讨论,锻炼学生仔细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通过找关键词逐个击破)。

(4)通常学生答:熔融(因为这个概念第一次引入),水溶液,电离这些关键词。

(5)教师讲授:显然,熔融这个词是不是很奇怪,那先解释一下熔融。

点击PPT,出现熔融的概念和熔融状态的图片
教师讲解:熔融是一种把固体加热到糊状的状态,注意,这两个字的顺序不要写反了,毕竟要先“熔”化,才能“融”合嘛。

(6)教师抽问:这里电离的概念是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请问电离是什么意思。

学生这时会翻前面的知识点,到达复习的目的。

找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就行。

(7)教师补充讲解:注意是能够电离就行,不要求完全,有电离的成分就行,以及水溶液和熔融是或者的条件,也就是二选一就行。

(8)点击PPT,课堂练习:盐酸是电解质吗
学生会依次分析,在水溶液中,满足条件,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也肯定就可以电离,也满足条件,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是电解质。

教师回答:同学说的都对,此时提问:盐酸是化合物吗?很多同学会觉得,HCl写出来是化
合物啊,教师讲解:但是盐酸其实是HCl气体溶于水中的混合物。

所以不
是化合物,此时同学又会有疑问,那水溶液中这个条件不是与化合物这个
概念矛盾了吗?教师讲解:电解质只是需要放在水溶液中以后考虑电离情
况,但是描述的物质是应该是放入水溶液之前的状态,放入水中以后那个
整体就不能再称为电解质了。

比如,你可以把氯化氢叫做电解质,但不能
称盐酸为电解质。

听懂了吗?各位。

(课堂结束)
十一、巩固复习:电解质是在化合物(再强调一遍,是化合物)中,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十二、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十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要熟悉和掌握的,同学们的表现也很棒,比以前更有了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既复习前面的知
识,又加深了本节的内容,通过请学生讨论关键词,既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性,又使学生记住关键词,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陷阱,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加深错误的深刻性。

总之,把教学中心转向学生,既能帮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教会学生怎样抓住重点,既要关注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别学生,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十四、板书设计:
电解质
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的判别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