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外国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

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文/周燕福禄培尔(Wilhelm.A.Frobel.1782-1852),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体系,并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把毕业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被后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在卡伊尔霍学校多年实践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主要教育著作《人的教育》,是泛论全部儿童时期教育的颇有价值和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著作"①。
它论述了"教育的一般原理"、"儿童的发展阶段及教育"、"游戏与语言"、"学校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等问题。
与之相比,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学》则是一本阐述他关于幼儿园教育学思想的教育名著。
它由德国教育学者兰格(WichardLange)博土收集整理其老师福禄培尔的15篇文章而成,成书于1861年11月。
它更加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福禄培尔关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及幼儿园机构的计划的见解,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与建议。
一、幼儿的发展及教育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教育学》中将新生的婴儿比喻成"从母体植物中掉下来的一粒种子,其本身具有顽强生命力和茁壮成长的本性。
活动与行动是他们在幼儿阶段的第一个生活现象,同时是幼儿内在本性即创造性的外在表现"②。
在他看来,一切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都起源于幼儿的创造性本能并与之密切相关。
当人类处于幼儿阶段时,如果他们能够清楚认识自身的生活以及了解所处的环境,同时注重锻炼自己的体力和智能并增强自主意识,就会达到更高的阶段,并最终获得自由的发展。
可见对人的发展而言,幼儿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发展的好坏将影响到人的整个一生。
福禄培尔将人定义为"部分--整体"的统一体,即人不仅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上帝的完美的创造物。
幼儿教育学复习资料 (2)

幼儿教育学复习资料1. 引言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
幼儿教育学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幼儿教育的学科。
本文将提供幼儿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们回顾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2. 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幼儿教育是面向幼儿阶段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3. 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3.1 近代幼儿教育学派•蒙特梭利教育学派:以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为代表,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提倡自主学习和自由活动。
•弗洛贝尔教育学派:以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为代表,认为幼儿教育要以幼儿的自然发展为基础,注重观察和体验。
•巴哈金教育学派:以俄国教育家巴哈金为代表,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2 幼儿认知发展理论•洛克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期、符号期和运算期三个阶段,强调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运算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和操作期三个阶段,提出了儿童的适应和认知平衡的概念。
•基恩伯格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中会经历动作模式期、存储模式期和信息处理模式期三个阶段,强调儿童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3.3 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社会情感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经历接触期、恋爱期和社会化期三个阶段,强调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建立。
•维果茨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和发展助推区域的概念。
4. 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4.1 幼儿教育课程幼儿教育课程是指幼儿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和组织,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幼儿教育课程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重视幼儿的感知、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一、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人二、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三、1658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世界图解》【第一本教给儿童及半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四、提出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泛智学说。
五、幼儿教育思想有:人文主义儿童观;重视早期教育;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遵循自然。
洛克(英国)1632-1704一、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
二、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三、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有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四、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五、撰写的《教育漫画》艺术从理论上为英国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体系。
卢梭(法国)1712-1778一、《爱弥儿》集中体现其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二、贡献一:“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里并非是单纯的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贡献二: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一、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二、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三、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四、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五、提倡爱的教育,指出爱不是万能的,不是无限度的。
主张爱要与威严结合;六、提出要素教育理论(把树木、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一、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二、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三、幼儿教育思想有:(1)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幼儿,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2)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发展是在内在动力驱动下进行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3)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的地位和作用(4)创制了一套活动玩具——恩物(5)协调原理,幼儿与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是协调的、融合的整体。
幼儿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思想是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儿童发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理论和观念。
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幼儿教育思想:1. 蒙特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特梭利创立,强调通过儿童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法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提倡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和秩序中学习和成长。
2. 福洛贝尔教育法: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洛贝尔提出的教育理念,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
福洛贝尔教育法强调通过游戏和创造性活动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
3. 瑞吉欧教育理念:起源于意大利瑞吉欧地区的幼儿教育理念,强调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能力和潜力。
瑞吉欧教育理念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儿童通过探索、艺术表达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4. 华德福教育: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教育体系,注重儿童身心灵的平衡发展。
华德福教育强调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宜的教育活动,尤其重视艺术、手工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教育。
5.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如语言)的内化而实现的。
这一理论强调成人和同伴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倡通过合作学习和指导性参与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知识的,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和实验。
7. 布朗费伦纳的教育生态学:美国心理学家乌里·布朗费伦纳提出的理论,强调儿童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近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总结近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弗洛贝尔幼儿园理论和雷滋教育理论。
这些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是由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的一种学前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相信孩子在早期是天才,并提倡按照儿童自身的节奏和需求来进行教育。
她提倡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环境,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来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以及感官和运动的发展。
弗洛贝尔幼儿园理论是由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弗洛贝尔提出的一种儿童教育理念。
弗洛贝尔强调通过在幼儿园中开展各种活动,如游戏、手工、音乐等,来帮助儿童发展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素质。
他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互动和探索的学习场所,通过自主活动和与他人的合作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雷滋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伊兹贝拉·雷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
雷滋主张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她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参与,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环境进行积极互动。
雷滋的理论主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在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对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些理论共同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将儿童视为具有独特需求和潜力的个体,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教育。
其次,这些理论都注重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可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同时,这些理论也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认为自主探索和与他人的互动可以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然而,近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些理论的创始人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其教育理念不完全适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第二章 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

原理
强调游戏对幼儿的作用通过游戏让幼儿发展,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
游戏 理论
①(地位)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与福禄贝尔家庭有关,父亲
是宗教,福禄贝尔也认为玩
②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 具是神恩赐的。
③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通过游戏发展自我需求,自我活动表现
幼儿 ①良好的秩序是蒙台梭利引以为豪的“儿童之家”特征之一。
的自 ②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由和 ③自由、工作、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作业
的组
织相
结合
原则
重视 ①她认为 3~6 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
感觉 敏感期。
(感 ②专门设计教具,教具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
幼儿 自我 学习 的法 则 重视 教育 环境 作用
①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自由活动,允许幼儿个别 学习活动。 ②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
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内部要求,并且这个内部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 需求、学习内容进程不一样,因此强调幼儿自由活动、个别活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好的环境有一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环境中的材料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强调蒙氏教具操作有规则
(3)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充满生机欢乐,精神饱满的活动。
因为幼儿是自由活动的,不是老师要求的
官)教 指导时机。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第6单元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福禄培尔(FriedrichFloebel,1782~1852)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因首创“幼儿园”名称,并积极设立幼儿园机构,而在世界幼儿教育上享有盛名。
他被认为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他提出的学前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活动方法以及为幼儿设计的许多游戏和玩具,对近代、乃至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福禄培尔的生平及教育活动福禄培尔出生在德国一个信奉路德新教的牧师家庭,自幼受到宗教影响。
他的童年也是历经各种苦难的。
他的母亲在他出生9个月后便离开了人世。
他从小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10岁上学,中学没有毕业便开始做学徒。
但他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植物学等,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从事教育工作后,他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认为一个教师应当经常地回顾自己的童年,以便从中悟出教学工作的原理。
以后他又试过许多职业,做过见习林务员、保险统计员、建筑师等。
1800年,在别人的资助下,他进入德国耶拿大学学习,深受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思想的影响。
但由于缺少资金,两年后他中断了学业。
以后他又在农场和林场任职。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福禄培尔非常投入,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向往以久的教学工作。
他说,我好像找到了自己从不知道但一直向往的东西,好像我的生活终于发现了它的本来面目。
为了搞好教学,他曾去瑞士的伊佛东访问裴斯泰洛齐,做见习教师。
回国后,他采纳了裴斯泰洛齐的一些教育方法,如适应自然,设立自由的学校环境,进行实物教学等,并开始研究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和握知识的意义兴问题。
1811年,福禄培尔又进入大学,学习谢林的哲学思想,并把谢林的思想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基础。
1817年,福禄培尔在家乡开办了一所初等学校,进行儿童活动和自我发展的实验,并采用一套综合的课程体系教育儿童。
在这所学校实验的基础上,1826年,福禄培尔写了《人的教育》一书,阐述了关于儿童教育的基本主张。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 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早期倾向于强调遗传的作用) •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的,认为 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 力的发展。 •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将具有促使 儿童聚精会神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 • 不同儿童有不同的节律,应该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 节律自由发展。(节律: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 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 她特别重视感官教育,通过训练,积极发展幼儿的感 官知觉和动作。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生平 • 福禄贝尔(1782-1852),1782年4月21日出生 于德国中部图林根的一个牧师家庭。 •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第一所 “幼儿学校”(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 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因 此他被称为“世界幼儿教育之父”。 •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人的教育 》和《幼儿园教育学》。他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 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 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巨大的贡献。
考纲要求
•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 (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 德国近代(1782~1852年)著名的教育家
• 幼儿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要 奠基人)
• 教育代表作《人的教育》
• 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德国第一所学 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于1840年 命名为“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 1、教育功能观与目的观 • 她承认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是通 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 • 指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生物学的目的(教 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发展);社会学方面的目 的(教育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环境) • 2、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 • 3、幼儿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儿童之家的教学实践) • 4、教师观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学: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含义: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意义: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②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③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④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3、学前教育家:⑪夸美纽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①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理想学制: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一共分为4级,每级6年)②家庭即母育教育(《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学前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亲就是母育学校的老师;《母育学校》配套看图识字本《世界图解》)⑫洛克: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主要代表作:《教育漫话》《工作学校计划》,主要教育思想:①提出“白板说”(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②提倡“绅士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事迹了一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⑬卢梭: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提倡自然教育;代表作品:《爱弥儿》,主要教育思想:①自然教育理论(教育应该培养“自然人”--特征:不受传统的束缚,按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②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0岁)③幼儿教育的方法(要给予儿童自由,进行合理的养护锻炼,注意语言的发展;“自然后果方法”:强调对于儿童的过失不必加以责备和处罚,而是要利用儿童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使他们自食其果,从而使他们认识其过失并予以改正)⑭福禄贝尔:(德国)“幼儿园之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主要著作:《幼儿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人的教育》及幼儿园书信集;主要教育思想:①“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力量,这种天赋力量就是人和宇宙万物普遍具有的“神的本原”的体现,教育的目的就在与认识潜在于人内部的“神的本原”;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②重视游戏对儿童本身的价值(认为幼儿期是一个“内心是世界向表面化发展的阶段”而“游戏是幼儿内心表现的最高形式”)③创造了“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游戏所实际的一整套玩具,意为“神赐之物”,是根据自认接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最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⑮杜威:(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①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②教育的目的(教育自身无目的,他认为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③教育的中心(以儿童为中心,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④教育方法(“从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⑯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主要教育思想:①儿童的潜能(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由,成为身心健康、自信和有学习能力的正常儿童)②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教育方法: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的职责: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③教学内容:体育训练、感官训练、知识训练及生活训练;(强调感官训练和肌肉训练,认为是一个环境必须以感官为基础,儿肌肉训练和感官训练是紧密结合的)④教育贡献:第一、将教育理论简历在生理学、医学的基础上,并且与实际工作先骨结核,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第二、重视感官训练和教育观点与现代心里学的研究成果相符;第三、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反对教师的过多干涉。
幼儿园编制考试(各大教育学家教育理念以及著作)

陶行知——乡村教育,平民教育。
启发解放幼儿创造力。
批评20世纪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梁漱溟——1928创办乡农学校。
张雪门——南陈北张:陈鹤琴,张雪门陈鹤琴——建立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活教育’思想。
‘中国幼儿园之父’创办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孟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
提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儿童中心论’卢梭——《爱弥尔》幼儿天性加自然发展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做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裴斯泰洛奇——第一个和谐教育,适应自然地原则。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林哈德与葛杜德》教学基本要素‘数、型、词’‘爱的教育’典范罗耶——认知迁移理论戈尔曼——提出‘情商’的概念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福禄贝尔——建立第一所真正意义的教育机构。
创办第一所幼儿园1840诞生‘幼儿园’一词。
创制了‘恩物’。
‘外国幼儿园之父’加涅——信息加工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爱。
”蒙台梭利——罗马创办儿童之家,以感官为基础。
教育要适合孩子的‘敏感期’夸美纽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认识和系统概述。
斯皮罗——提出随机通达教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格赛尔——双身子楼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
1944年1月1日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园长负责制1989年11月《儿童权利公约》1840年德国诞生的第一所幼儿园1951年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2)把教学分成若干阶段:
明了:了解教材 联想:新旧教材联结 系统:理解,建构 方法:应用、作业
(3)德育的方法:
约束、限定、抑制、制裁、谴责、训诫、 劝告、惩罚(体罚、变相体罚)、警告
五种道德:内心自由自在、仁慈、正义、 完善、公平和报偿
11.第斯多惠:两全教育
全人教育:培养真善美的人(真诚、爱好自由、
1840年,他在勃兰根堡创办了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Kindergaren),招收3-7岁的 幼儿,实施他的幼儿教育思想
著有《人的教育》(1826)、 《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 (1843)、《幼儿园教学法》 (1844)等。
游戏、恩物、作业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游戏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组成儿 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童年时代 生活中最快乐的一种现象。游戏包括精神性游戏和 运动性游戏两种
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 童所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 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儿童各 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的基础上,在教育实践中以心理学为依 据来促使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J. F. Herbart,1776-1841年 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是不论天赋好的还是天赋坏的,都必须受 适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性的 人、一个有用的人
2.柏拉图:教育国家化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郊
创办了学园(Academia),既开展教 育活动,又进行学术研究。学园讲 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音乐等科目,长达40年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1.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2)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3)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1.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2)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3)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人物简介1、福禄贝尔: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在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幼儿园之父一所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受托1—7 岁的儿童,在1840 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为儿童设计了一系列玩具材料,被称为“恩物。
恩物”恩物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⑴: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⑵: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⑶: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⑷:儿童的四种本能;①:活动的本能;②:认识的本能;③:艺术的本能;④:宗教的本能;⑸:教学即生活。
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教育方法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
通过恩物教学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2、蒙台梭利:意大利学前教育家,于1907 年在罗马贫困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蒙台梭利:儿童之家”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
之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⑴:发现儿童;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⑵:吸收的心智;提出了特别敏感期的理念:①:秩序敏感期;②:细节的敏感期;③:行走的敏感期;④:手的敏感期;⑤:语言敏感期⑶:自由的原则。
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育方法⑴:提供有准备的环境;⑵:教师;须做到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⑶:教具。
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提出一种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
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和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发展。
幼儿教育学外国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学外国教育家及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有《忏悔录》、《爱弥儿》等书,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卢梭是西方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开一代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教育。
他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中发现儿童,并按照儿童的特殊的年龄阶段来认识儿童,发展儿童。
2、感官教育。
他认为应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让儿童多摸、多看、多嗅、多接触外界事物,最好利用自然界的种种问题,使儿童学习有关轻重、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的知识,切忌进行知识和道德方面的灌输教育。
3、性教育。
他反对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骗儿童的做法,强调应使儿童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精力有发泄的出路。
4、德育。
他是一位性善论者,提出“天赋良心说”,主张“博爱”,认为道德教育应经历“自爱”——“爱亲近的人”——“爱全人类”三个情感阶段。
5、“自然后果律”。
他主张用“自然后果”去教育儿童,即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福禄贝尔(也译成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
福禄培尔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任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主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培养万物统一的人生观。
基于教育的目的,他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挖掘儿童内在生命的潜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育目的和任务,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1、体育卫生。
他既重视对儿童的体育活动和锻炼,也要求向儿童传递一些知识,养成必要的卫生习惯。
2、游戏活动。
外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

外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中公讲师任慧琴为广大考生介绍外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其中还涉及到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点,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l805年开始在一所裴斯泰洛齐主义的学校任教,1817年在卡伊尔霍创办小学,力图实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原则。
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福禄贝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著有《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人的教育》及幼儿园书信集。
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第一、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教招考试必考知识点)福禄贝尔于1840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第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刚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人小学的准备。
第三、创制了“恩物”。
(教招考试高频考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
福禄贝尔创制的这套“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第四、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游戏理论的第一人,教招考试必考知识点)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
第五、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他提出,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
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幼儿的作业活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作为“幼儿教育之家”的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其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园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有《忏悔录》、《爱弥儿》等书,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卢梭是西方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开一代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教育。
他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中发现儿童,并按照儿童的特殊的年龄阶段来认识儿童,发展儿童。
2、感官教育。
他认为应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让儿童多摸、多看、多嗅、多接触外界事物,最好利用自然界的种种问题,使儿童学习有关轻重、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的知识,切忌进行知识和道德方面的灌输教育。
3、性教育。
他反对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骗儿童的做法,强调应使儿童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精力有发泄的出路。
4、德育。
他是一位性善论者,提出“天赋良心说”,主张“博爱”,认为道德教育应经历“自爱”——“爱亲近的人”——“爱全人类”三个情感阶段。
5、“自然后果律”。
他主张用“自然后果”去教育儿童,即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福禄贝尔(也译成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
福禄培尔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任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主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培养万物统一的人生观。
基于教育的目的,他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挖掘儿童内在生命的潜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育目的和任务,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1、体育卫生。
他既重视对儿童的体育活动和锻炼,也要求向儿童传递一些知识,养成必要的卫生习惯。
2、游戏活动。
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将游戏列入幼儿课程中。
3、恩物。
这是他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球体、圆柱体、立方体、三角体等为幼儿设计制造的一套玩具。
4、语言。
包括说话、听讲故事、叙述小说、学习文法和文字等。
5、手工。
具体包括排列积木、折叠纸等。
6、绘画和颜色辨别。
他让儿童在由横线、直线构成的空白图形中填充作画,而颜色主要用来训练儿童的视觉与和谐感。
7、自然科学常识。
他重视对儿童进行自然常识方面的教育,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学到自然知识、科学常识等等。
在课程教学中,他主要强调了三种教育方法:1、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
2、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3、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作中获得发展。
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福禄培尔赫伯特·斯宾塞19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其代表作为《教育论》。
在教育史上,斯宾塞以哲学和社会学为基础来论证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应该放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使教育伟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就课程而言,他认为课程应符合知识的实用价值、比较价值、训练价值和教育价值等标准,并据此提出了一个以科学为中心的门类繁多的课程体系:1、为完成“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需要学习生理学、卫生学等。
2、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存在自己的教育”,除了必学读、写、算之外,还需要开设逻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等。
3、为了准备从事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生活,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外,还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
4、为完成“准备做公民的教育”,要开设历史学等。
5、为完成“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要开设美术、音乐、诗歌等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了“自然教学”的问题,认为在教学中要找出儿童能力自然发展的次序,据以供给所需的知识,同时注意给儿童提供练习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各种教学的实践,在学习一定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赫伯特·斯宾塞维果斯基苏联早期卓越的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著有《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思维和语言》等书。
维果斯基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着重探讨思维与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始自儿童出生之日,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以儿童一定的成就作为基础。
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必须确定儿童现在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使教学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他还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理论,认为儿童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使学习某一学科成为可能,但是如果超过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则会事倍功半。
因此,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充分利用儿童学习的最佳期。
教学必须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是通过经验而确立,并多次验证过的不可争辩的事实。
——维果斯基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著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等书。
蒙台梭利博士于1907年在意大利创办了“儿童之家”,用来研究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
她认为教育过程应是儿童在适应环境中的“自我教育”和“自动学习”,应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儿童能够自由表现和自由发展;她认为纪律对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应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让儿童在“工作”中形成纪律。
以这些理论为指导,蒙台梭利博士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实际生活练习实验,包括清洁、秩序和安静练习、日常活动中的实际生活练习、园艺活动和制陶作业。
2、感觉教育实验,儿童之家设计了具有“自我纠正”性能和系统性的感官教具,并将各项感官循序渐进地独立训练。
3、读、写、算教育实验,儿童之家运用简单的字母教具让儿童进行练习,使视觉、触觉、听觉和发音结合起来,并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帮助幼儿练习计数。
4、新型教师的培养实验,儿童之家要培养会使用仪器、“进行实验”的教师,其应能积极观察儿童,随时准备着指导儿童的工作。
以这些实验为基础,蒙台梭利博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主要有:1、以儿童为中心:她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她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征,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她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5、混龄教育:她主张让1岁到6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张宗麟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是我国第一位当幼稚园老师的男性大学生,为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宗麟先生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提出“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普及的”“必定是‘教’与‘养’并重”“必定与家庭沟通”等9点设想。
并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实施社会活动的七条原则:一是要把学校生活和社会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二是个别学习而能互助合作;三是“朋友制”的师生关系;四是成功与有效;五是继续不断地练习;六是兴趣与目的;七是交替反应。
张宗麟先生非常重视幼稚园课程,他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是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应是“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其内容应来源于:1、儿童自发的各种活动。
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
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产生的活动。
4、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于儿童需要的部分。
张宗麟先生还非常重视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实际上重于小学教师,提出了“中国急需有富于国家精神的幼稚园教师,所以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试验精神的幼稚师范”。
教育之第一义为谋儿童之健康,若徒有知识增进而身体不健康,是畸形的教育。
——张宗麟苏霍姆利斯基是前苏联最有名望和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从德、智、体等方面论述了教育的目的。
关于德育,他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需要;他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认为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没有“差生”,只有“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
关于智育,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并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就教学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学发展的统一论。
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
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股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往往不让儿童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言语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
”因此,他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的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就教育本质而言,杜威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2、“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教学论而言,杜威一是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