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0c9786e7b8f67c1cfad6b889.png)
基 础 盘 点 · 自 测 自 评 要 点 透 析 · 典 例 精 讲 易 错 剖 析 · 误 区 警 示
6.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B粒子的半径________ C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
【解析】选C。氢元素中11H就不含中子。
基 础 盘 点 · 自 测 自 评 要 点 透 析 · 典 例 精 讲 易 错 剖 析 · 误 区 警 示
2.(2011·铜川模拟)月球上含有丰富的32He,关于32He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核素 C.比42He少一个电子 核外电子数也相同。 ) B.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D.与42He互为同位素
原子结构,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时为阴离子结构,带负
电荷。因此第(1)小题中阳离子是B,A是阴离子,C、D是原 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半径减小,得到电子时半 径增大;第(3)小题有难度,首先要判断出R元素的化合价, 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R元素的化合价为+3,即最外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基 础 盘 点 · 自 测 自 评 要 点 透 析 · 典 例 精 讲 易 错 剖 析 · 误 区 警 示
经 典 考 题 · 知 能 检 验 实 验 专 项 · 方 法 积 累 模 拟 考 场 · 实 战 演 练
基 础 盘 点 · 自 测 自 评 要 点 透 析 · 典 例 精 讲 易 错 剖 析 · 误 区 警 示
基 础 盘 点 · 自 测 自 评 要 点 透 析 · 典 例 精 讲 易 错 剖 析 · 误 区 警 示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2eb0c32bccbff121dd368320.png)
远 高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 通常状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 低的能层,只有这些轨道占满后,电 子才能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b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 表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个。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级
猜想二:1s22s22p63s23p64s1
Company Logo
能级交错
Company Logo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构造原理:
随原子核电荷 数递增,绝大 多数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遵 循如右图的排 布顺序,这个 排布顺序被称 为构造原理。
Company Logo
构造原理: 1s;2s 2p;3s 3p;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7s 5f 6d 核 外 电 子 填 充 顺 序 图
29号铜: 1s22s22p63s23p63d104s1
Company Logo
注
意
Company Logo
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原子实 Na的简化电子排布: [Ne]3s1
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 该元素前一个周期的惰性气体电子排布结构 练习: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 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22p4 [He]2s O: Si: [Ne]3s23p2 Fe: [Ar]3d64s2
硒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 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
Company Logo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
练习:1~36号元素中是否都遵循构造原理? 举出能否具体的例子?
高中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7f28b5f6195f312b3169a551.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①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②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 -Z 个⎩⎨⎧①中子不带电②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 个⎩⎪⎨⎪⎧①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③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 836 2.核素(原子)的表示(1)A Z X 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的一种原子。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2)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Z3.三素比较4.氢元素的三种核素H ⎩⎨⎧11H :名称为氕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其中氘、氚用于制造氢弹。
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2.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下面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素原子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2)任何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3)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4)11H+、21H+和31H+互称为同位素()(5)S2-的结构示意图为()(6)K与K+的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7)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为阳离子()(8)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答案】(1)×(2)×(3)×(4)×(5)×(6)√(7)√(8)√2.(1)18O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2)131 53I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及例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及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493d7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5.png)
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考点梳理1.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组成表示式:X,其中X为原子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A-Z为中子数。
2.基本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范围宏观概念,对同一类原子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
因同位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一种原子而言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特性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相同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实例H、O 11H、21H、147N、146C、2412Mg 11H、21H、31H为氢元素的同位素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标示出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要注意无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圆圈内的核电荷数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有:(1)能量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8电子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8电子稳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961f26f0912a21614792953.png)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告诉我们,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外周运动,那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在原子核外的呢?下图是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图,仔细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注: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
(1)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排______个电子。
规律: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最外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
(3)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比第一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__(填“大”或“小”,提示:从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思考)。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______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______向______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则:①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
②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个)。
4.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如:5.阴阳离子的形成:(1)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阴离子,如N3-、O2-、F-。
(2)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阳离子,如Na+、Mg2+、Al3+。
规律: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b.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6.“8e”稳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1702c4b011ca300a6c39060.png)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电子分层排布3、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规律【课时】:第2课时【导入】:原子结构【讲授新课】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1)分层排布(2)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近的区域运动(3)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电子层:n = 1,2,3,4,5 ……K L M N O ……3、He 2Ne 2 8Ar 2 8 8Kr 2 8 8 8二、核外电子分布规律1、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2、除K层外,其它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83、次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184、第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三、习题巩固四、核外电子分布排布的一般规律五、习题巩固 1、在中;(1)互为同位数的是 和 。
(2)质量数相等,但不为同位素的是 和 (3)中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和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1、按核电荷数从1~18的顺序将元素如下表排列:从核外电子层和最外层电子数分析:(1)核电荷为6和14的一组原子,它们的 相同, 不相同:核电荷数为15和16的一组原子,它们的 相同, 不相同;核电荷数为10和18的一组原子,它们的最Li N Na MgLiC367112312241437611外层电子数均为 个,它们分别是 元素的原子,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 。
(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二、选择题1、某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 、14B 、15C 、16D 、17 2、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的是 ( ) A 、NH 3 B 、SO 2 C 、HF D 、H 2O 3、有一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8,这种粒子可能是 ( ) A 、氩原子 B 、硫原子 C 、钙离子 D 、难以确定 三、问答题1、这些符号都代表氢,它们有什么区别?2H2H +H 2H 21。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767536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5.png)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是指原子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布和相互关系。
核外电子则是指在原子核外围运动的电子。
原子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质子和中子都集中在原子的中心,也就是原子核中。
而核外电子则位于原子核的外围,围绕核轨道运动。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核的原子序数,用字母Z表示。
同一元素的原子核的质子数是相等的,即属于同一元素的原子核的质子数相等。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总数被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用字母A表示。
质量数决定了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质量数还可以通过原子核的质量来确定,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电子壳层结构。
电子壳层结构是指核外电子分布在一系列电子壳层中的规律。
每个电子壳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在第一层电子壳中,最多容纳2个电子;在第二层电子壳中,最多容纳8个电子;在第三层电子壳中,最多容纳18个电子;在第四层电子壳中,最多容纳32个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则,即电子填充顺序。
电子填充顺序是指根据不同的电子壳层和次能级,电子依次填入不同的轨道。
电子填充顺序按照次能级的增加顺序填充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对电子(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当一个轨道中已经有一个电子时,另一个电子将填充进与之相邻的轨道中。
一个轨道中的电子数越多,对应的能量越高。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外电子决定。
核外电子的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活性。
具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属于同一族元素。
总之,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对于研究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c242dbaa680203d8ce2f24cd.png)
考纲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2.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3.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掌握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4.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知识再现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中微粒的作用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电性关系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二.同位素1.概念2.同位素的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3.与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例题1、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2、已知自然界氢的同位素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3、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子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中氮一氮原子间以共有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中N5AsF6中As化合价为-1D、化合物N5A S F6中F化合价为-1三、核外电子的运动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运动速率,运动的空间,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能级(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之为原子轨道.四.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层(电子层)n 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原子轨道)每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能层分成相应的能级。
第n能层中,就有个能级,分别为ns 但不一定每一个能级中都有电子。
能级数=序数。
13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3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f8363ee75acfa1c7ab00cc14.png)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原理两特例” (1)三个原理: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2)两个特例: ①能级交错现象 随着能层的增加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一定升高,不同能层的不同 能级的能量高低有交错现象,如E(3d)>E(4s)等。 ②当能量相同的能级在全满(p6、d10)、半满(p3、d5)和全空(p0、 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考查角度2 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概念
辨析
【典例2】(2013·成都模拟)3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以下关
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4He少一个质子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同位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2点:
(1)核素符号中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由已知元素的质子数
于3p。
7.钾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 ( ×)
【分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要遵守能量最低原理,3d能级的 能量高于4s能级,所以K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4s1。 8.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 ×) 【分析】由洪特规则可知,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为:
【分析】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5.(2012·天津高考)
235 92
U和29328 U
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
种核素。( × )
【分析】235 92
U和质29328 U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
核素,互为同位素。
6.p能级能量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 × )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结合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结合物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4f8e6d1a58da0116c1749e7.png)
练习
1. 下列关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不正确是: A、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的圆周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与行星运动相似
AB
C、现代科技也无法同时测准核外电子的位置和速度 D、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速度很快,电子出现 的几率跟区域位置有关
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电子层 原子轨道 轨道的伸展方向
电子自旋
(1)电子分层排布的依据是什么? (2)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一层上的电子能量一样吗? 运动区域的形状一样吗? (3)为什么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4) 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 处在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 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
。
几个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Ⅰ.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核素的质量
一个12C的质量×
1 12
Ⅱ.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质量数) 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百分比a%+核素B的相对原子 质量×原子百分比b% + ……
Ⅳ.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A的质量数×原子百分比a%+核素B的质量数×原子 百分比b% + ……
平均
平均 35.485
35Cl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回答上述各数值的意义: 1. 34.969是表示
。 。 。 。
2 .35.453是表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 4. 35.485是表示 5. 24.23 %是表示
35Cl的质量数
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7Cl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枣糕式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必修2专题1 核外电子排布
![必修2专题1 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2e7f91d9b14e852458fb57be.png)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 题 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目的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学内容一、知识引入复习初中原子性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不停的运动,原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性,质子带正电性,中子不带电等知识。
二、知识梳理 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及其性质2、质量数(A )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数值叫做质量数。
二、构成原子的微粒的关系(“二等式”)1、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三、构成原子的微粒的作用(“三决定”)1、质子数→元素种类2、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性质3、中子数→同位素4、同位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2)判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 四、 电子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核和内层电子,并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一个单位正电荷 电中性 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kg 1.673×10-27 1.675×10-27 9.041×10-31 相对质量1.0071.008 1/1836质量数A质子数Z化合价±ab ±离子电荷c 原子个数XH Mg2、图例: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5af9da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b.png)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以及其中各个粒子的排布。
简单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核心中,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位于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
首先来看一下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的周期表位置。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因此它的原子序数为1;而氦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所以它的原子序数为2、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它们与质子一起组成了原子核。
接下来是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它们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它们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存在。
一个能级可以容纳的电子的数量是有限的,其中能量最低的能级可以容纳最多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能级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内禀性质,可以看作是电子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产生的磁场方向。
因此,在填充能级时,电子会尽可能填充各个能级,而不会在一个能级上堆积。
为了方便描述核外电子的排布,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种表示方法,即用电子排布图来表示原子的电子结构。
在电子排布图中,首先要知道元素的电子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知道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所以氢原子只有一个核外电子;氦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所以氦原子有两个核外电子。
在电子排布图中,可以按分层次填充电子。
能级较低的先填充,能级较高的后填充。
在每个能级上,可以按能级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的原则,填充电子。
另外,根据尽量将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填充在同一能级上的原则,电子可按照↑↓↑↓...的顺序填充。
以氧元素为例,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所以氧原子有8个核外电子。
按照能级填充顺序,首先填充1s能级,这个能级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因此,氧原子的1s能级上填充了2个电子。
接下来填充2s能级,这个能级最多也只能容纳2个电子。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02ddc058fb770bf68a5535.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68ed2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6.png)
原子一、原子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做高速运动。
注:(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数不同。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2.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向外依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原子的相关知识 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子排布 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远的区域运动。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向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在这个空间里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稍高、离核元素类别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依此类推。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二、离子1.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离子的形成过程:(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负电荷2.离子符号(1)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2)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8个(He 为2) 不易得失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一般多于4个或等于4个 易得到电子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 2个(n 为电子层数)。
例如,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得超过8个。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0c1c6805f705cc17542709c2.png)
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变化。
1、半径大小
逐
渐
增
➢原子:
大
逐渐减小
(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 (3)稀有气体半径特别大 ➢离子: (1)同元素:r(阴离子)> r(原子)> r(阳离子);
r(低价)> r(高价)
(2)当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 F 除外) (1)金属元素一般只有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有正价也有负价。|负价| = 8-最高正价 (3)稀有气体一般为0价
(二)主要化合价
例:
在一定条件下, 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 RO3-+5R-+6H+= 3R2+3H2O,
(1)形成条件: H2O、 HF、NH3 ( F、O、N 均为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2)不属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一种特殊分子间作用力(HF、 H2O 、NH3)
( 3 )结果 氢键的作用:
①使物质熔、沸点大大升高(HF、H2O、NH3、醇等)
②使物质易溶于水(HF、NH3、乙醇等) ③使物质易液化( NH3 ) ④产生多聚分子[( HF )n]
2、结构特点:有单个分子存在;化学式就是分子式。 3、性质特点
熔、沸点较低 固态、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溶解性差异较大. 4、常见的物质 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的 固体。如:H2、He、H2O、CO2等。
每个CO2分子周围与之紧邻等距的CO2有 12 个。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e3e863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04 核外电子排布的实例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排布在1s轨道上。
2
氢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简单的,其核外电子排布 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
3
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状态由主量子数n决 定,本例中n=1。
轨道表示式
轨道表示式是另一种表示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方法,它通过图形的方式表 示电子云的分布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轨道表示式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展示 电子云的分布情况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有助于理解电子的行为和性质。
能级交错现象
能级交错现象是指在实际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有些电子 会出现在比其理论能级高的能级上,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
。
05 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
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元素的化学反应主要涉及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增多,电子填充到更高能级,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对周期律的解释
周期表的形成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形成元素周期表的基础,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来确定的 。
最低。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 会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可以通
过发射光子的方式释放出去。
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指出,在任何一个原子中,对于同一 能级上的电子,总是优先以等价的方式占据不 同的轨道。
这个规则的原因是,当电子以等价的方式占据 不同的轨道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小的, 从而使得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2版: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创新设计)
![22版: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e1a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1.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第1讲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结构与核素、同位素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2)微粒之间的等式关系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3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一个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3)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该核素的质量数。
【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均有质子和中子,任何离子均有电子()(2)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3)核聚变如21H+31H―→42H+10,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4)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5)一种核素只有一种质量数()(6)H2、D2、HD均为氢元素的不同单质,三者属于同素异形体()答案(1)×(2)√(3)×(4)√(5)√(6)×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①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b92acb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b.png)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以轨道的方式绕核心运动。
核外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详细介绍。
在经典的玻尔理论中,电子的排布被描述为沿不同轨道(也称为能级)绕核心旋转。
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根据波尔理论,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2n²(n为能级的编号)根据这个公式,第一能级(最靠近原子核的能级)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可以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这个公式说明了为什么特定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同。
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玻尔理论只能部分解释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描述了电子运动的波动性质,并引入了概率密度的概念,用来描述电子在不同位置出现的可能性。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能准确地被定位在轨道上的一些点上,而是存在于一个电子云中。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出现概率分布的三维区域,具有不同概率密度的区域对应着不同的轨道形状。
根据不同的轨道形状,电子的能量也不同。
主要能级被标记为1,2,3...,并由字母s,p,d,f等来表示不同的子能级。
每个主要能级的子能级又分别由s,p,d,f等轨道来区分。
s轨道是最基本的,是球形对称的,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每个能级的第一个子能级都是s轨道,即1s,2s,3s等。
p轨道是具有 dumbbell(哑铃形)形状的轨道,并且在空间中有不同的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二个子能级都是p轨道,即2p,3p,4p等。
每个p轨道最多能容纳6个电子。
d轨道是复杂的轨道形状,涉及到更多的区域和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三个子能级都是d轨道,即3d,4d,5d等。
每个d轨道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
f轨道是更复杂的轨道形状,涉及到更多的区域和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四个子能级都是f轨道,即4f,5f等。
每个f轨道最多能容纳14个电子。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77feb5c4ce2f0066f433221d.png)
第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考纲知识整合]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2)核素(原子)符号表示A Z X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 -Z 的核素原子,如氘21H 。
(3)微粒中的“各数”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②电性关系⎩⎨⎧原子(A Z X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阴离子(A ZX n -):核外电子数=Z +n阳离子(A ZX n +):核外电子数=Z -n[示例] 31H 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5626Fe 2+的中子数为_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717Cl -的中子数为_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提示】 1 2 3 30 26 24 20 17 182.元素、核素、同位素(1)“三素”关系及含义(2)几种重要的核素及其应用11H :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1个中子。
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2个中子。
提醒:同位素的特征(1)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如氕、氘、氚均在第一周期ⅠA 族。
(2)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对错: 1、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错(NaOH) 2、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对 3、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对 4、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对(NaOH) 5、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错(H2) 6、非金属单质内都含共价键错。,稀有气体
7、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一 定离子化合物。 错,AlCl3
2)最小环为12元环。
1.3)1mol二氧化硅中含
_4__molSi-O键
2020/9/24
2020/9/24
2020/9/24
过渡型晶体
石墨晶体
1)每个碳原子与3 个碳 原子相连;
2)最小环为 6 元环。
2020/9/24
晶体类型的判断
从经验上判断:
--金属单质:金属晶体 –有无金属离子或NH4+?(有:离子晶体) –是否属于“四种原子晶体”? –以上皆否定,则多数是分子晶体。
(2)不属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一种特殊分子间作用力(HF、 H2O 、NH3)
( 3 )结果 氢键的作用:
①使物质熔、沸点大大升高(HF、H2O、NH3、醇等)
②使物质易溶于水(HF、NH3、乙醇等) ③使物质易液化( NH3 ) ④产生多聚分子[( HF )n]
⑤解释反常现象(水变冰体积膨胀)
2020/9/24
1)一个C原子与 4 个C原
子相连;形成 4 个共价
键成为 正四面体 结 构
金刚石
2) 6 个C原子形成一个环? 这些原子共面吗?
3)3)1mol金刚石中含 ___molC-C键
正四面 体结构
六元环
2020/9/24
二氧化硅晶体
1)每个硅原子与 4 个氧原子 相连;每个氧原子与 2 个 硅原子相连;
例:
在一定条件下, 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 RO3-+5R-+6H+= 3R2+3H2O,
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
A.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 B.R位于VA族 C.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D.R2在常温常压下不一定是气体
2020/9/24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失电子能力
r(低价)> r(高价)
(2)当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020/9/24
2、化合价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 F 除外) (1)金属元素一般只有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有正价也有负价。|负价| = 8-最高正价 (3)稀有气体一般为0价
2020/9/24
(二)主要化合价
2020/9/24
2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 中子数 不同, 质子数 相 同,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 ,物理性质 差异较大 。
2020/9/24
例如
①H ②D ③T ④H+ ⑤D- ⑥H2 ⑦T3 思考:
(1) H2、D2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2) HD属于单质吗?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各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相对
原子质量按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2020/9/24
三.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电子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 低
高
离核距离 近
远
1、能量最低原理。
2、 每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32个。 2020/9/24
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2、结构特点:无单个分子,化学式不表示分子式。
每个Na+吸引 6 个Cl-,每个Cl-吸引 6 个Na+ 。 3、性质特点
熔沸点较高(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硬度较大 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下导电 有些易溶于水,其溶液能导电
二、分子晶体
1、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
d、农药 --非金属元素 Cl、P、S、N、As等元素的化合物。
2020/9/24
2020/9/24
2、不同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1)同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如何?
周期
23 45 6
序数差 1 1 11 11 25
(2)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如何?
①ⅠA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②ⅡA族和0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 ③ⅢA~ⅦA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
某物质中含H2、HD、D2,是纯净物吗? H2O、D2O组成的水是纯净物吗? (2) 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 (3)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 45是如何求得?
2020/9/24
3)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一个特定原子的实际质量
35Cl:4.837×10-27Kg 37Cl:5.114×10-27Kg
2、结构特点:有单个分子存在;化学式就是分子式。 3、性质特点
熔、沸点较低 固态、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溶解性差异较大. 4、常见的物质 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的 固体。如:H2、He、H2O、CO2等。
每个202C0/9/2O4 2分子周围与之紧邻等距的CO2有 12 个。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
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
(1)①同周期。从左往 右,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增强。
还原性 氧化性
②同主族。从上往下,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2)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 的还原性(氧化性)越弱。
2020/9/24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元素的金属性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实验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约为 1.66×10-27Kg)的比值,单位为1。
35Cl:34.969 37Cl:36.966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5Cl:35 37Cl:37
质量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各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 算出来的平均值。
Ar(Cl)= Ar(35Cl) ×a% + Ar(37Cl) ×b%
从组成和结构上:
构成晶体的微粒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从性质上判断:
熔沸点和硬度;(高:原子晶体;中:离子晶体;低: 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的导电性。(导电:离子晶体、金属导学晶P4体2 6)
族(18纵行16族)
➢七主(A)、七副(B)、零族、Ⅷ族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各族排列顺序
2020/9/24
2020/9/2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预测新元素 2、寻找原料 a、半导体 ——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b、催化剂 ——过渡元素 c、耐高温、耐腐蚀性的合金 ——过渡元素
(2)HI、HBr、HCl、HF共价键逐渐增强,分子越来 越稳定,熔沸点越来越高。
2020/9/24
2020/9/24
3、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 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卤素单质:
2020/9/24
2、氢键
(1)形成条件: H2O、 HF、NH3 ( F、O、N 均为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元素的非金属性: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实验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判断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依据
➢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2020/9/24
七、特殊性质
最活泼金属Cs、最活泼非金属单质F2
找 元
最轻的金属Li、最轻的非金属H2
素 最高熔沸点是C、最低熔沸点是He
2020/9/24
三、不同类型的晶体
微观粒子
原子 离子 分子 金属
相互作用力 共价键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金属键
宏观晶体
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2020/9/24
一、离 子 晶 体
1、定义:阴、阳离子按一定的方 式有规则地排列而形成的晶体
金属阳离子、NH4+ 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离子键
8、均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9、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2020/9/24
一、化学键
3、化学键的大小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放出的 最低能量。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思考:(1)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
决定 反映
元素性质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2020/9/24
元素在表中位置
2020/9/24
(1)、请确定以上8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将元素的编 号填入下表中:
③ ⑥②
⑧
⑦①
④
⑤
Tl
(3)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 (4)铊(Tl)与元素④同主族且在第六周期,有同学预测:单质铊能与 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你认为这同学的预 测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aXm+
Y 阴离子: 2020/9/24
n— b
该离子核外电子数= 该离子核外电子数=
a —m 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