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 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定性酶标测定与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检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水平。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作为患者的预防性筛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可以为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定性检测;差异;临床意义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qualitative enzyme marker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test on the two halves of hepatitis B.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with ELISA and TRFIA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and HBcAbb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wo pairs of hbb qualitative tests can be used as preventive screening,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technique can provide dynamic dat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hbb patients.[Keywords] Hepatitis B is two in half; Quantitative testing; Qualitative testing; Differences; Clinical significance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成为可行,有效弥补了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的不足[1]。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 出现,表示预后良好。
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乙肝毒“ 两对半”血清学临床检测意义-医学精品

B 慢性HBV感染
2
4
6
8
>10
Years since exposure
0
5
10
15
20
48
2
4
6
8
>10
Weeks since exposure
Years since exposure
HBV DNA HBeAg Anti-HBs HBsAg Anti-HBc Anti-HBe ALT
HBV DNA HBeAg Anti-HBs HBsAg Anti-HBc Anti-HBe ALT
后已康复了, 已有免疫力
化学发光相对于ELISA在乙肝五项 检测上的优势
传统的ELISA法灵敏度低、批间批内差异大、 线性范围窄、样本测定的重复性差,不适于 作定量测定,只能通过显色得到阴、阳性 结果对血清标志物进行定性检测
化学发光分析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结果快捷、量化 可靠、批间批内差异小、易实现自动化的 优点,与ELISA定性检测相比,通过定量分 析病毒浓度变化,不但可以反映乙肝病情 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还可以预见乙肝是否 处于康复期,是否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或病 毒携带者,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乙肝病毒“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的 广泛应用
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
乙肝疫苗效果考核 血源筛选
科研工作
乙肝的血清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e抗体(抗-HBe)
乙肝前S1抗原(HBpre-S1Ag) 乙肝前S1抗体(抗-HBpre-S1) 乙肝前S2抗原(HBpre-S2Ag) 乙肝前S2抗体(抗-HBpre-S2) 乙肝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病 、肝胆疾病等 ,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 目,干化学法 /高倍 镜视 野 (HP),白细胞0个 ~2个 /HP,滴虫
尿液 分析 可 以快 速分 析 尿液 中许 多 化学 成 份 ,尿 干化 学 /HP、结 晶<(+)/低 倍 镜 视 野 (LP)、管 型 O个 厂LP,超 出
分析仪操作方法简便 、灵敏 ,正被各医院检验科广泛应 正 常值 范 围则为 阳性 报告 。
之一 ,其 存 在 的量与 泌尿 系 统 的感染 密切 相关 。尿 液 中 与显 微 镜涂 片结 合起 来应 用 效果 会更 好 ,从 而可增 加 检
亚硝酸盐的检测也可因许多条件影响,如受感染细菌含 测结 果 的敏感 度 和 准确性 ,为 临床对 泌尿 系统 、循 环 系
硝酸 盐还 原 酶 、食 物 中含 有适 量 的硝 酸盐 、尿 液标 本在 统 、 内分 泌 系统 的准 确诊 断 、鉴别 诊 断 、疗效 观察 、预
膀胱 停 留间隔 >4 h等 ,影响 试纸条 结果 判 断。有 些 细菌 后判 断 提供 可靠 的参 考 实验 数据 。对 于何 种情 况选 择 镜 不含 能 引起 硝 酸 盐 还原 为亚 硝 酸盐 的还 原 酶 ,致 使 尿 检 ,可 参照美 国临床 检验 标 准委 员会 提 出 的标 准 ,有 医 镜检 有细 菌 而亚 硝酸 盐为 阴性 。所 以 ,以红 细胞 、 白细 师提 出要 求 、由于病 人 的疾病 或其 他 检查 结果 而要 求 、 胞 、亚 硝 酸盐 、蛋 白质4项 全 阴作 为 干 化 学法 的筛 选标 尿 的任何 一项 物 理 、化学 检查 结果 不 正常 ,患 者 的泌 尿 准 ,其 应 用范 围有 局 限性 。 因此 ,尿液 干 化学 检测 不 能 系统 有 自觉体 征 或其 就诊 的疾 病 可引 发 肾脏并 发症 、尿 完 全取 代 尿沉 渣 的显微 镜检 查 ,只能起 初筛 作 用 。本组 沉 渣 中 出现 除红 细胞 和 白细胞 以外 的有形 成分 如结 晶 、 1500例 尿 干化学 检 测 为 阴性 的标 本 ,经 尿 沉渣 镜检 红 细 异 常 细胞 等情 况 下 ,对尿 液标 本进 行 沉渣 镜检 。临床 上 胞 阳性 7例 ,占0.47%,白细 胞 阳性23例 , 占1.53%,滴 如 条 件许 可 还 是 应 尽 可 能 对 整 个 尿 液 标本 进 行沉 渣 镜 虫2例 , 占0.13%,结 晶 阳性 46例 , 占3.07%,管 型 阳性 检 ,以减少 漏诊 发生 率 。
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

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及其意义1)1,3,5 急性、慢性活动性,有传染性2)1,4,5 恢复期,弱传染性3)4,5 恢复期,弱传染性4)1,5 急性,慢性SAg携带者5) 5 急性窗口期,既往感染过6)2,4,5 康复期7)2,5 既往感染过,仍有免疫力8) 2 康复期,主动被动免疫者9) 1 急性早期,慢性Sag携带者10)1,3 早期感染,传染性强11)1,4 恢复期,慢性Sag携带者易转阴12)1,3,4,5急性感染趋于恢复,慢性携带者13)1,2 不同亚型HBV2次感染,亚型临床型HBV14)1,2,3,5不同HBSAg亚型感染,感染早期15)1,2,4,5感染早期16)1,2,5 感染早期17) 3 非典型急性感染,提示NANB型肝炎18)3,5 非典型急性感染,提示NANB型肝炎19)2,3 非典型感染20)2,3,5 非典型感染21)3,4,5 急性感染中期22) 4 HBV感染恢复期23)2,4 HBV感染恢复期错误的组合模式1)3,42)2,3,43)2,3,4,54)1,3,45)1,2,3,4,56)1,2,37)1,2,48)1,2,3,42009年公务员工作总结来源:()发布时间:2010-01-06我叫***,XX年XX月XX日出生,原籍*****,XX年10月入党,XX年6月毕业于*****,获学士学位。
XX年参加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试用期一年,工作单位**乡人民政府,XX年9月正式到任,现任职务乡党政办副主任、文书、公安员。
一年来,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在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终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
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一、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150例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年第6卷第46期2019Vol.6No.46119150例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李 飞,别晓莹,茅庆云(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摘要】目的 探究住院患者中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病人中的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同期住院病人5923人,阳性率2.5%)为研究对象,且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两对半化学发光定量和ELISA 定性检验,分析患者两对半定量检验结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乙型肝炎患者,由检验可得大三阳患者为19例12.7%,小三阳患者为64例42.7%,其他类型的患者67例44.6%。
两种方法对HBsAg 、HBsAb 、HBeAg 、HBcAb 符合率高,为96.40%、88.62%、93.18%、92.26%。
结论 化学发光法乙肝两对半定量,可以有效完成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定期进行两对半定量检验,对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化学发光法;ELISA【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6.119.02乙肝病毒(HBV )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HBV 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机体,传染源是HBV 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等。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肝细胞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有文献报道,HBV 感染可合并胃炎、食管炎、肠炎及消化道溃疡,52%的胃癌患者、45%的肠癌患者以及部分食道癌患者与其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有关[1],及时准确检测两对半定量,用来诊断乙型肝炎很有必要。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就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 Ag)与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就是用来判断就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就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就是不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就是乙肝患者或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就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她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就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就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就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就是一种蛋白质,它就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就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就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您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就是阳性,这就标志您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就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就是一件好事情。
乙肝定量的意义

乙肝定量的意义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众所周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了最新的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携带者仍然达9300万人。
调查结果再次表明,乙肝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应充分认识乙肝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
根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生化学检查、HBV 血清学检测、HBV DNA及基因型和变异检测测、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
其中,HBV 血清学检测主要指乙肝“两对半”检测,目前常采用酶免疫法 (EIA)、放射免疫法 (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 或化学发光法等。
长期以来,受检测技术水平、检测成本、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乙肝“两对半”一直处于手工定性检测,这使得该项目成为实验室众多项目中最难实现自动化定量检测的项目之一。
近几年,国内、国外不少厂家纷纷提出“乙肝定量检测”的概念,应该说这是实验室需求及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
受厂家推广的影响,医务工作者不免存在以下疑问:什么是乙肝定量检测、乙肝定量检测有必要性吗?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个别厂家在宣传定性/定量检测时,往往会“打擦边球”,试剂说明书里给出的单位明明是“COI”或“S/CO”,却被说成是“完全定量”。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国际上公认的乙肝“两对半”定量的单位应该是ng/ml、IU/ml、IU/L 或PEIU/ml。
如何确定某一方法学是定性还是定量,笔者有一简单方法:打开试剂说明书,找到第一段话便一目了然(完整的试剂说明书在第一段话中,就会描述该试剂盒是作定性/qualitative还是定量/quantitative检测)。
对于“乙肝定量检测有必要性吗”这一问题,在医务工作者中存在两种声音:第一种是乙肝定性已能满足临床需要,乙肝定量没必要了;第二种声音是乙肝定量检测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定量检测极为重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80年代中期,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所以,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
同时,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一、两对半定量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才会呈阳性。
1、急性乙肝早期:定量能够及早验出hbsag,推定hbv病毒感染,几乎能够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测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圆形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少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系统接收者,hbsag抒发较低,酶标检测可以发生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为恰当推论病情提供更多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
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
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以辨认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
特别就是一些群体例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密切接触,但又非轻易经血传播病毒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病毒感染,并提振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将呈圆形低浓度病毒感染,特别应引发人们的足够多注重,紧密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

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及乙肝病毒D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 265例患者血清HB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82.81%;小二阳72例,其中54例HB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75%;小三阳138例,其中120例HBV DNA呈阳性,占86.96%;大三阳110例,其中91例HBV DNA呈阳性,占82.72%。
大三阳样本含量超过107例数超过小二阳及小三阳病例。
结论乙肝两对半是基层医疗检验项目,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充分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状况,HBeAg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HBV-DNA检测可判断乙肝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相关性乙肝两对半检测是目前乙肝诊断最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人体的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能力及状态,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充分反映乙肝患者病毒传染及复制情况[1]。
两对半在理论上有23=32种组合模式,多项临床研究表明,HBV-DNA的检测是衡量乙肝传染性最精确的指标,同时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
临床实践表明,HBV-DNA阳性反应具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为临床治疗乙型病毒肝炎具有重要意义[2]。
为探究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我院对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病遗传史或家族史患者、沟通障碍患者等。
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30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38.6±1.5)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意义

HBsAg浓度 下降<2lg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0%
治疗结束后第3年的 HBsAg应答
42.3%
HBsAg 阴性
2.9%
HBsAg 阴性
结论:
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的定量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 的下降幅度,与以后清除直接相关,提示表面抗 原的定量检测是评定乙肝治疗效果的显著预测因 素。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HBsAg定量检测
2007年第58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 马塞兰(Marcellin)
研究目的: 旨在观察表面抗原在血清中的浓度,以预测长效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在停药后的长期疗效。
HBsAg定量检测
2008年第59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 廖家杰教授
研究目的: 观察HBsAg定量是否与cccDNA水平相关性
86例慢性乙肝患者 (29例HBeAg阴性,57例HBeAg阳性)
结论: 血清HBsAg定量与cccDNA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以作为HBVcccDNA非侵入性替代标志。
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痊愈
病情稳定
代偿性肝硬化
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病情进展
失代偿性肝硬化 (死亡)
乙肝治疗的最优结果
——中国著名肝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
相关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检查 HBV血清学检测 HBV-DNA及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n / ] HB A (1 .± 06 gm ; sb 13 . 0) ml / ; H e Um1 B Ag(00 .5±
1 . 般资 料 选 取2 0 年 1 ~ 0 9 1月 在我 院 1一 0 9 月 2 0年 2 健 康 体 检 、 门诊 及 住 院 患 者 32 ,其 中 男 2 9 ,女 7例 4例 13 。年 龄 1 2 , 平 均 年 龄 3. 。 检 测 试 剂 仪 2例 ~7 岁 6岁 5
盒 货架 寿命 长 ,操 作 简便 和非 放 射性 等方法 。此 荧 光免 疫 分析 是用 三 价 稀 土离 子作 为 跟 踪物 ,标 记 抗原 或 抗体 、核酸 探 针和
体复合物分离,测定沉淀 中放射性强度 。
1 R I确 定 的正 常值 范 围 . T FA 3 根 据 试 剂 说 明 和本
医学信息 2 0 9月 第2 01 年 3卷 第 9 期
Me ia Ifr t nSe 0 0 o 3 o9 dc lnomai p 2 1 V l .N . o 2
乙肝 两 对 半 定量 检 测 及 临 床 意 义
李辉 霞 ,王 德 志 ,杨 朋
( 川省 第四 人 民 医院检 验 科 ,四 川 成 都 6 0 1 四 1 0 6)
( 21 % )、 HB A 9 . % )、HB A ( 1 7 ) 、 9 .l e g( 79 6 eb 9 . % 0
HB A ( 70 % )。两种 方 法 的结果 经 卡方 检验 差异无 c b 9 .1
肝 两对 半 ,其 结果 分析 如下 。
1 资料 和方 法
显 著 性 ( > . )。其 中有 1例 用 E IA 测得 均 为 阴 P0 5 0 2 LS 法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健康说:医生教你看懂: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建议收藏!

医生教你看懂: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建议收藏!乙肝“两对半”检查会出现很多可能的结果,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意义。
读懂乙肝“两对半”的结果,便能判断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是否自动恢复了,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是否有传染性,是否形成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也有助于判断乙肝的远期预后,也有助于考核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乙肝“两对半”的各项检查指标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有不同的排列顺序,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对乙肝“两对半”的排序如下: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定性检测的结果一般表示为阳性(+)或阴性(-),定量检测的结果一般表示为IU/ml。
乙肝“两对半”检测,不同的结果组合有哪些意义呢?1、HBsAg阳性,其余四项阴性,(1阳性)①感染了乙肝病毒;②携带乙肝病毒;③有传染性。
④超过6个月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⑤其滴度高者容易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且应用干扰素的效果较差。
2、抗-HBs阳性,其余四项阴性,(2阳性)①注射过乙肝疫苗并由此所产生的保护性抗体;②感染过乙肝病毒并自动恢复;③近期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④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一般不会被再感染;⑤其滴度低于10IU/ml者,需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阳性,其余四项阴性,(3阳性)①感染过乙肝病毒;②携带乙肝病毒;③传染性强。
④单纯的HBeAg阳性比较少见;4、抗-HBe阳性,其余四项阴性,(4阳性)①感染过乙肝病毒;②不是保护性抗体;③有可能有传染性,但传染性弱;④单纯的抗-HBe阳性比较少见;5、抗-HBc阳性,其余四项阴性,(5阳性)①感染过乙肝病毒;②不是保护性抗体;③注射乙肝疫苗不会出现抗-HBc阳性;④抗-HBc-IgM阳性,为近期感染或慢性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⑤抗-HBc-IgG阳性,为既往感染;⑥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即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后HBsAg转阴,抗-HBs 未转阳时,单纯的抗-HBc阳性。
6、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其余两项阴性(1、3、5阳性)。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直观提供临床治疗效果的科学数据。
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对乙肝两对半项目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两对半结果灵敏度酶标(ELISA)检测要高出近20倍。
大大缩短了乙肝窗口期的检出时间,有利于乙肝的早期治疗。
结论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如再同时加上乙肝HBV-DNA荧光定量PCR测量结果,对乙肝疾病的检出和疗效评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标签: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临床意义我院血清乙肝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1993年,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及输血员筛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要。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結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不能为临床提供我们需要的信息。
我院内三科引进了乙肝治疗的新方法,使”两对半”的定量测定变为现实,可避开酶标(ELISA)的定性检测。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还可以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互补,可以综合了解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1 两对半定量检测大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 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就会显示阳性。
1.1急性乙肝早期(Chemiflex)定量能够及时检测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的早期检测中往往HBsAg呈阴性。
1.2慢性乙肝(Chemiflex)定量检测可为正确的判断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1.3一旦病毒发生变异,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Chemiflex)定量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2 以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2.1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可以预见。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 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乙肝两对半意义分析(1)

乙肝两对半意义分析(1)乙肝两对半意义分析乙肝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也是一种传染病。
在世界上有许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乙肝两对半是一个乙肝检测结果,意味着检测者同时具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两对半是一种很常见的乙肝检测结果,但是其含义并不为所有人所熟知,本文将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意义分析。
一、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含义当一个人检测乙肝时,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两对半是一种典型的乙肝检测结果之一,它可以解释为:该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即身体同时具有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和乙肝病毒本身。
二、乙肝两对半的意义1. 已经过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物,一个人如果检测出ABsAg阳性,说明该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已经被感染过乙肝病毒。
2. 已经有乙肝免疫力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说明该人体内存在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人体已经成功地产生了抗体,可以应对乙肝病毒的侵袭,而且乙肝病毒不再对该人构成威胁,身体对乙肝病毒具有高度免疫力。
3.病毒携带者状态当一个人同时具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时,说明其身体内同时存在乙肝病毒以及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之为“携带状态”。
三、乙肝两对半的可能后果一个人的乙肝检测结果为乙肝两对半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后果,其后果取决于感染程度和个人情况。
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严格控制乙肝病毒量,可以使得其病情得到控制及治疗。
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是具有慢性乙肝的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因为未治疗的乙肝可能会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四、乙肝两对半的预防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乙肝病毒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简单、有效和最有效的方法。
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肝相关知识
•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 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 1.乙肝的流行病学 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被感染过,5%为 慢性感染,每年有5000万新感染,100 万死亡。我国有9.8%HBsAg(+), 慢性达1000万,60%人群感染。
• 2.传播途径 • 传染源:HBV携带者、乙肝患者血液、体 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 • 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性、垂直、日 常密切接触 • 易感人群:母亲是HBV感染的婴儿、HBV 感染家庭成员、吸毒者、性病病人、血透 病人、部分医护人员
• HBsAb:
• 为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一旦出现说 明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 • 疫苗免疫成功的指标。(有效期为5年) • 要注意有HBsAb(+)的乙肝患者,为 不同亚型感染所致。
• HBeAg: • HBV复制指标,存在于Dane颗粒中,为 HBV复制的副产物。 • 在HBsAg阳性出现后几天可检出,说明 传染性大。 • 通常阳性时HBsAg也检出阳性。 • 阳性持续大于10周说明慢性化可能。
3)HBeAg:双抗体夹心法 ——正比 单克隆HBeAb-HBeAg-多克隆HBeAb-HRP 4)HBeAb:竞争抑制法 ——反比 多克隆HBeAb-HBeAg-HBeAb-HRP \ HBeAb(标本) 5)HBcAb:竞争抑制法 HBcAg-HBcAb-HRP \ HBcAb(标本) ——反比
发光免疫分析(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LIA):发光物作标记。
酶免疫技术
1.原理: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 剂,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 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酶结 合物既保留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又 保留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
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
9种常见模式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 出现,表示预后良好。
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
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急性HBV感后康复。
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小三阳”。
9+-+-+1、急性乙肝2、慢性乙肝3、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即俗称的“”。
16种少见模式
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后已恢复。
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治疗前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具有以下因素者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1)HBVDNA<2x108IU/ml;2)高ALT水平;3)基因型为A或B型;4)基线低HBsAg水平;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而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还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
3.治疗过程中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
接受PegIFN-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
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
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
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议停止PegIFN-α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
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DNA较基线IU/ml,应考虑停止PegIFN-α治疗,具体请参见“抗病毒治疗推下降?<2Log
10
荐意见”。
4.指南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7: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推荐疗程为1年,但治疗早期应答可帮助预测疗效。
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
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
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
(B1)。
推荐意见10:干扰素类:推荐疗程1年,但治疗早期应答可帮助预测应答。
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且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