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3期

2010年6月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Jiangnan University(N atural Sc ience Edition

V o.l 9 N o .3Jun . 2010

收稿日期:2010-04-13;

修订日期:2010-05-1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2013。

作者简介:胡喜生(1979 ,男,福建莆田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亚热带区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Em a i:l hux isheng2008@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胡喜生1

, 祁新华

2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摘要:考察了1997年、2002年和2007年3个年份的城市规模集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均GDP 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增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城市GDP 增长率相对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对人均GDP 的作用逐渐增大,规模大小之间人均GDP 差距越来越大;不同城市规模人均GDP 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增长速度大于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

但对GDP 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作用规律不明显。关键词:中国;城市集聚效应;国民生产总值中图分类号:O 22;F 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47(201003-0347-06

Em pirica l Study on U rban E cono m ic E fficiency of A gg lo m era tion i n China

HU X i sheng 1

, Q I X in hua

2

(1.Co llege o f T ra ffi c ,Fu jian A gr icu lture and F o re stry U n ivers ity ,Fuzhou 350002,Ch i na ;2.C o llege o fG eograph ica l

Sc iences ,Fu jian N orm al U n i v ersity ,F uzhou 350007,Ch i na

A bstract :

B ased on e m pirica l study on Ch inese c ity ,the pape r inv esti g ates the urban econom ic

effect o f agg lo m era tion in 1997,2002and 2007.T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size of the urban had

certa in l y pro m o ted the urban per cap ita GDP and the propo rtion o 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d ifferen t y ea rs ,but the urban GDP grow th w ere re la tive ly stab le .The sca le ro le o f urban for the per cap ita GDP w ere i n creasi n g from 1997to 2007.The g ro w th o f per cap ita GDP in 2002to 2007w as m o re than that in 1997to 2002i n different sca le of urban .H o w eve r ,the e ffects of the sca le on the GDP g ro w th ra te

and the p 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 n dustry w ere no t significan.t K ey words :C h i n

a ,urban effic iency o f agg l o m eration ,gross dom estic product

集聚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增加消费者效用,从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对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研究一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核心任务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计算机模拟技术、运筹学等的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学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解释经济集聚现象的理论模型。在集聚经济理论模型发展的同时,有大量研究对集聚

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研究就是着眼于城市生产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关系的研究。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研究:一类是考察城市化集聚经济效应,即考察城市生产率与城市总人口规模的关系;另一类是考察地方化集聚经济效应,即考察城市产业生产率与该城市自身产业规模的关系

[1]

。虽然城市规模与生产率之间

的实证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大部分的研

究结论都证实了城市规模对生产率有正向作用的理论假说,但C iccone等研究认为,相对于城市规模而言,城市内部的经济密度即每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出更能衡量经济活动的集聚程度,因此讨论城市经济密度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更有意义[2]。针对城市规模和经济密度两类研究之间的差异,H arris等将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密度同时纳入计量模型,并利用1950 1990年美国都市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经济密度每翻一番,生产率将会提高6%[3]。总而言之,以前对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研究,其中规模选取城市人口、产业规模、经济密度等指标,经济效应选取生产率指标,主要研究规模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令人疑惑的是,还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却发现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没有影响,甚至还有负面的影响。有的研究中在使用人口或就业总量作为集聚的度量指标时,却发现用市场规模或城市规模度量的经

济集聚对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例如, C adino发现人口规模对于生产率具有负的影响

[4];

H enderson也观察到随着城市的扩张,地方化经济的显著性会逐渐减弱[5];Jones 的研究则表明, OECD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与其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呈正比,反而存在不变或递减的关系[6]。当然,这些研究除了其方法本身或数据本身可能存在问题以外,对于经济集聚的度量方法也是值得考虑的[7 9]。例如,C icco i n等就认为,对于经济集聚的衡量,就业或人口密度是一个更合适的指标;同时,由于生产率指标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以生产率指标衡量集聚经济效应,并不能真实反应规模效应[2]。为此作者提出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规模作为经济集聚指标,以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经济指标,来衡量城市化集聚经济效应,并利用我国城市数据,对城市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以验证城市集聚经济效应。

1 城市样本选取

城市规模、GDP和人均GDP数据来源于1998、2004、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根据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2007年城市行政区划和区域分布统计表明,2007年末中国共有地级以上城市287个。按照通行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在2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100~200万为特大城市,50~10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研究中从全国范围内处于5个不同规模水平的城市群中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样本18个,共90个(见表1,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31.36%,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求中国城市规模效应。旨在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合理发展的积极意义。

表1 城市样本分布

T ab.1 U rban p lots

规模类型城市合计/个超大城市

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武

汉、南京、成都、杭州、石家庄、西安、沈阳、哈尔滨、济南、长春、大连、青岛、太原

18

特大城市

郑州、深圳、长沙、兰州、昆明、南昌、唐山、乌鲁木齐、合肥、贵阳、福州、苏州、江门、南宁、抚顺、吉林、宁波、常州

18

大城市

大庆、厦门、衡阳、襄樊、珠海、保定、柳州、海口、岳阳、呼和浩特、秦皇岛、盐城、扬州、中山、宜昌、镇江、银川、温州

18

中等城市

常德、肇庆、九江、绍兴、威海、潮州、承德、萍乡、德州、莆田、通化、

许昌、三亚、嘉兴、石嘴山、景德镇、

宜宾、龙岩

18

小城市

钦州、延安、衢州、黄山、朔州、金

昌、黑河、嘉峪关、三明、张家界、三

门峡、鹰潭、荆门、永州、梅州、梧

州、广元、曲靖

18总计90

2 城市规模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2.1 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关系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随着城市数量的逐步增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利用Exce l软件对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我国各地级市人口规模与人均GDP、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如图1 3所示。结果表明:就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GDP而言,不同年份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人均GDP逐渐增加,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22、0.2636和0.2319;城市人均GDP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不同规模的城市均表现出2007年人均

GDP>2002年人均GDP> 1997年人均GDP的规律,且后5年(2002 2007年增长快于前5年(1997 2002年;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呈现出2007年人均GDP增长量>2002年人均GDP增长量>1997年人均GDP增长量的规律,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规模对人均GDP的贡献越来越大;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不同年份城

348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9卷

市人均GDP 差距逐渐增大。就城市人口规模与GDP 增长率的关系而言,1997年份和2002年份呈现出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GDP 增长率逐渐增加的趋势;而2007年份呈现出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GDP 增长率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密切,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1712、0.0374和0.0458;且不同年份的线性斜率均接近于0,说明不同规模的城市在不同年份GDP 增长较稳定,差异不显著。就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而言,不同年份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逐渐增加,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89、

0.2360和0.3219;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1997年三产占GDP 比重>2007年三产占GDP 比重>2002年三产占GDP 比重的规律;且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增长量也呈现出1997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2007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2002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的规律,说明人口规模对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的贡献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不明显。

图3 年末总人口与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F ig .3

R e lation sh i p be t w een gen eral p opu lation and p roport i on of the ter tiary industry

2.2 城市经济规模(GDP 与人均GDP 、GDP 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

城市经济规模是指城市经济的综合容量与范围,衡量一个城市经济规模最重要的尺度是一个时期内创造的GDP 的大小。利用Ex ce l 软件对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我国各地级市经济规模(GDP与人均GDP 、GDP 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如图4 6所示。结果表明:就城市经济规模与人均GDP 而言,不同年份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GDP 的增加,城市人均GDP 逐渐增加,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2、

0.3961和0.988;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增大,呈现出1997年人均GDP 增长量>2007年人均GDP 增长量>2002年人均GDP 增长量的规律,结果与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2007年人均GDP 增长量>2002年人均GDP 增长量>1997年人均GDP 增长量的不同。就城市经济规模与GDP 增长率的关系而言,1997年份和2002年份呈现出随着城市GDP 的增加,GDP 增长率逐渐增加的趋势;而2007年份呈现出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GDP 增长率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密切。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1723、0.0671和0.0663;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性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城市经济规模对GDP 增长率影响逐渐变弱,结果与城市人口规模的相似。就城市经济规模与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而言,不同年份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GDP 的增加,城市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逐渐增加,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7、0.1411和

0.3074;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1997年三产占GDP 的比重>2007年三产占GDP 的比重>2002年三产占GDP 的比重的规律;且随着城市GDP

349

第3期胡喜生等: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的增大,也呈现出1997年三产占GDP 的比重增长量>2007年三产占GDP 的比重增长量>2002年三

产占GDP 的比重增长量的规律。说明经济规模对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贡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结果与城市人口规模的相似。

2.3 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GDP 、GDP 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空间集聚状况的指标。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人口密度的提高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并不是

任何条件下人口数量及其密度与经济发展都相互促进并成正比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人口数量及其密度过大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同样地,当人口数量及其密度达到一定高度和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对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密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也会趋于缓和而不再那么明显和突出。各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GDP 、GDP 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之间的关系如图7

9

所示。就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GDP 的关系而言,不同年份均呈现出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人均GDP 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GDP 的关系不密

切,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2839、0.1559和0.1755;城市人均GDP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不同人口密度规模的城市均表现出2007年人均GDP >2002年人均GDP >1997年人均GDP 的规律,且后5年(2002 2007年增长快于前5年(1997 2002年。就城市人口密度与GDP 增长率的关系而言,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1257、0.0557和0.1520。就城市人口密度与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的关系而言,不同年份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逐渐增加,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66、0.2345和0.2972;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表现出2007年三产占GDP 比重>2002年三产占GDP 比重>1997年三产占GDP 比重的规律,且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也呈现出2007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1997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2002年三产占GDP 比重增长率的规律,但三者之间差别不大;且不同规模的城市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随时间的增长规律是前5年快、后5

年慢。

图7 人口密度与人均GDP 的关系

F ig .7

R e l a tion sh i p betw een popu lation den sity and p er cap ita GDP

350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9卷

3 结果与讨论

城市的经济效益是由人口的聚集和资本的集中带来的。恩格斯曾这样描述过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集聚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10]。从理论上说,规模效益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形成的以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为重要特征的密集型经济,为企业之间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协作与联合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空间,从而形成了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大城市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大量企业聚集造就信息资源共享与技术、人力资源的溢出效应,减少了企业的交易费用,从而获得城市的范围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然而本研究中通过模拟地级以上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与经济(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之间的关系,表明城市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人均GDP的增加,但是对人均GDP的贡献却微乎其微。本文报道的研究结果与张艳等关于经济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一致。张艳等人认为经济集聚确实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不考虑经济集聚的内生性问题,经济集聚对于人均实际GDP的促进作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并不是特别大,在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其内生性问题之后,发现经济集聚对于人均实际GDP的促进作用明显变大了[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最近通过对中国城市集聚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认为,不同行业的特性影响着集聚对其效率的影响[11 12]。这说明城市集聚经济效益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均GDP不断增加,不同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城市均表现出2007年人均GDP>2002年人均GDP>1997年人均GDP的规律,且后5年(2002

2007年增长快于前5年(1997 2002年;同时经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在不同时间段的GDP增长率均较稳定,但与城市规模关系不密切。影响城市生产率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如资源、气候、便于交通的地理特征等和人文条件(如政策、交通、管理、投资等。前者如大庆市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大、油层浅、质地优良等优势,尽管其城市规模不大,市辖区2007年末总人口只有128.19万人,但是其人均GDP高达135728元。后者如无锡市、宁波市、青岛市等一批沿海城市,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举步入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之列。

GDP增长率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规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GDP增长率为1997年增长量>2002年增长量>2007年增长量,且2007年的增长率为负值。这说明2007年GDP增长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由于其基数大,因此增长相对缓慢,也说明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人均GDP 均仍然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增加。这说明目前较小规模城市的GDP增长率虽然较快,但生产效率仍然不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升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减弱,尤其是随着城市GDP的增加,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呈现出1997年增长率>2007年增长率> 2002年增长率的规律,且2002年与2007年的差别

351

第3期胡喜生等: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352 江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 9卷不大 , 表明过去城市经济规模对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影响更大。这说明 , 近年来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均有了较全面的提升, 这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 缓解经济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 # [ 13] 。因此 , 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4 结语总而言之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不少地方时, 应充分考虑产业规划。因为产业的发展和推动, 才能产生建立城市和扩张城市规模的内在需求,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实现规模扩张才有足够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城市集聚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本研究只对城市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有关城市集聚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正在调整规划 , 扩大城市空间和规模。而城市规模扩张应以做大做强产业为前提, 否则便会出现?空壳城 # 和?圈地运动 # 的现象。 2008 年 1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规定?城市总体参考文献 ( R eferences: [ 1 ] 陈良文 , 杨开忠 . 生产率、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 : 对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实

证研究 [ J]. 贵州社会科学 , 2007( 2: 113 119. CHEN L iang w en , YANG K ai zhong . Em pir ica l study on urban econom ic effic iency o f agg lom era tion o f produc tiv ity , sca le o f urban and econo m ic dens ity [ J]. Socia l Sc iences in Gu izhou ,

2007( 2: 113 119. ( in chinese [ 2 ] C iccone , A ntonio , R obe rt E, et a . l Productiv ity and the density o f econom ic activ ity [ J]. Ame rican E cono m ic R ev ie w, 1996, 86( 1 :

54 70. [ 3 ] H a rris T i m othy F , Ioannides Y ann isM. P roductiv ity andM e tropolitan

D ensity[ C ]. M i m eo : T ufts U niversity , 2000. [ 4 ] Ca rlino G A. Inc reasing returns to sca le in m etropo litan m anu factur ing[ J]. Journal of R eg ional Science , 1979, 19: 363 373. [ 5 ] H enderson J V.

E ffic iency of resource usage and c ity size[ J]. Journa l o fU rban Econo m ics , 1986, 19: 47 70. [ 6 ] Jones C. R and D Based m ode ls o f econo

m ic g row th[ J]. Journa l o f P o litica l Economy , 1995 , 103: 759 784. 基于中国城市

数据的实证分析 [ J] . 世界经济文汇 , 2007( 1: 48 56 . [ 7 ] 张艳 , 刘亮 . 经济集聚与

经济增长 Z HANG Y an, L I U L iang . A gg lo m eration and econom ic gro w th: e mp irical ev idence fro m panel da ta o f c ities in Ch ina[ J]. W or ld E conom ic Pape rs, 2007( 1 : 48 56 . ( in Ch inese [ 8 ] 赵秀敏 , 王竹 , 石坚韧 . 建成环境评价在多方参与

型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J]. 江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3: 287 291. Z HAO

X iu m in, W ANG Zhu, SH I Jian ren. Bu ilt env ironm ent evaluation fo r pub lic participa tion in city planning[ J]. Journa l o f Southern Y angtze U n iversity : N atura l Sc ience Edition, 2005, 4( 3 : 287 291 . ( in Ch inese [ 9 ] 李娜 , 于涛方 , 许有鹏 . 江苏沿江城市适宜度评价 [ J]. 江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1: 99 104 . LI Na , YU T ao - fang , XU Y ou- peng . O n urban amen ity : Case study o f cities a long the Y angtze R iver in Jiangsu[ J]. Journa l o f Southern Y ang tze U niversity : N atural Science Ed ition , 2005 , 4( 1: 99 104 . ( in Ch inese [ 10] 恩格斯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M ] / /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2 卷 . 北京 : 人民出

版社 , 1957 : 303 304. [ 11] 中国社科院 , 南开大学 . 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专家研究认为 ( 11: 38. Ch inese A cade m y o f Socia l Science , Experts of N ankai university . U rg ent i m prove m ents of industrial agg lo m eration effic iency are needed in Ch

ina[ J] . Infor m ation for D ecidersM agazine , 2004( 11: 38. ( in Chinese [ 12] 朱玮 , 王

德 . 从?最佳规模 # 到?有效规模 # [ J]. 城市规划 , 2003 , 27( 3 : 91 96 . Z HU W e , i W ANG D e . F ro m ? opti m a l size# to ? effic ient size# [ J]. C ity P lanning R ev ie w, 2003, 27( 3 : 91 96 . ( in Chinese [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 . 我国城市产业集聚效益亟待提高 [ J] . 科学咨询 , 2004 ( 责任编辑 : 秦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