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病

合集下载

羊副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羊副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2023-11-06•羊副结核病概述•羊副结核病的诊断•羊副结核病的预防措施目录•治疗和药物控制•羊副结核病的防控建议•羊副结核病的案例分析01羊副结核病概述定义羊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小肠和消化道淋巴结,以消瘦、腹泻和肠毒血症为特征。

症状病羊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体型消瘦、毛色暗淡、生长迟缓等症状,部分病羊甚至出现肠毒血症,具体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痪、倒地不起。

定义和症状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副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羊副结核病的病原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能运动。

传播途径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健康羊通过接触病羊及其污染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而感染。

此外,带菌羊在出栏、交易和运输过程中也可将病菌传播给其他羊群。

1流行病学特点23绵羊和山羊均易感副结核分枝杆菌,且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所有羊均易感。

易感动物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在羊群中散发或小范围内流行。

在潮湿、寒冷、拥挤和营养不良等不良环境下易诱发本病。

流行特点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

季节性02羊副结核病的诊断03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羊群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情况,以评估羊群感染副结核病的风险。

临床诊断01观察症状观察羊是否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以及病程的长短和严重程度。

02病史调查询问养殖户羊群的病史,包括是否有结核病感染史、免疫接种史等,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干扰。

对病死羊进行解剖,观察其肺部、气管、纵膈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寻找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表现。

剖检病变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明确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细菌培养采集病羊的痰液、血液等样品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副结核菌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以快速、准确地确诊副结核病。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本文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牛羊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低热、咳嗽、咳痰等。

牛羊可能还会出现无故死亡现象。

2.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病理解剖时,可以观察到肺部、淋巴结等器官的结核病变。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菌液培养和PCR技术。

菌液培养可以从病兽的痰液、尿液等样品中分离出副结核分枝杆菌。

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兽体内的副结核分枝杆菌的DNA,确定是否感染。

3. 皮内试验:皮内试验也是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向牛羊注射结核菌抗原后观察皮肤反应,阳性反应可能表示感染。

二、防控方法:1. 疫苗接种: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副结核病疫苗进行预防,但该疫苗未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 消毒和隔离:对于已经感染的牛羊,要进行及时隔离,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场的牛羊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要加强动物的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传染的可能。

4. 饲养管理:加强对牛羊的饲养管理,确保其饮食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5.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感染的牛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抗药性问题的产生。

6. 宣教和健康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工作人员的宣教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牛羊副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感染的机会。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其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和隔离、定期检测、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以及宣教和健康教育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病率,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传染病,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该疾病会影响
奶牛的健康,并且对人类的健康也会构成威胁,因此及早进行检查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的副结核病检查主要包括皮内结核素试验和血清学检查。

对于皮内结核素试验,
首先需要将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结核菌抗原注射到奶牛的皮下,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
否发生炎症反应。

如果注射部位发生硬结和红肿等症状,那么说明奶牛可能患有副结核病。

而血清学检查则是通过检测奶牛血清中的结核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这两
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旦确定了奶牛患有副结核病,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将确诊的病牛与正常的
奶牛分开,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对病牛进行治疗,可以使用结核菌素与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还需要对奶牛圈舍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结核菌,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
险。

在进行奶牛副结核病检查和处理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体会。

及早发现和确诊是非常重
要的,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检查和处理过程需要仔细和谨慎,要
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检查和处理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但是
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可以保护奶牛的健康,同时也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治疗
疾病,保护奶牛的健康,并减少疾病对人类的威胁。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应的
检查和处理方法,注重细节和安全,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肉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常在养殖场内通过食物、水源及接触传播,对牛的健康和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肉牛副结核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其病原菌主要通过饮用携菌水或为食携菌食品传播。

同时,携菌牛的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该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年,症状通常较难察觉。

同时,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缺乏有效检测手段,极易发生携菌牛,从而加重了该病的传染性。

二、临床症状肉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是缓慢进展、长期发展、遗传性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体重下降。

由于该病牛的免疫力低下,导致体重下降,并影响牛的生产性能。

2. 呼吸急促。

病牛可能因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而表现出呼吸急促的症状。

3. 全身性消瘦。

原因是该病会导致牛消化、代谢、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机体营养吸收和水分代谢,导致全身性消瘦。

4. 皮毛着色发生变化。

该病牛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容易患上各种皮肤、毛发病变。

5. 精神不振。

该病体化严重时会引起牛的精神不振和活力低下,影响牛的正常行为。

三、诊断对于已患肉牛副结核病的病畜,在送到宰杀场之前必须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 乳液检测法。

临床事实证明,该病牛乳液中含有较高的分枝杆菌抗体,所以乳液检测法应用较广。

2. 传染源检测法。

通过对病牛养殖场内饲养和宰杀场内残留物进行检测,诊断病畜。

3. 病畜检疫法。

该病牛被疑似感染后,在进行宰杀前必须经过检疫,以确保病畜不会成为传染源。

四、防控肉牛副结核病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防控。

保持饮用水源清洁,并定期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果蔬和食品也要进行定期检测。

2. 注重发现病症。

定期对病牛进行身体检查,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并进行检疫。

3. 密切监控疫情。

养殖场内需要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牛。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和羊等反刍动物。

下面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一、诊断方法:1. 体检:牛羊副结核病的患者通常出现消瘦、厌食、低热、乳汁减少以及咳嗽等症状。

体检时要注意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体温异常以及呼吸道症状。

2. 实验室检测:(1)皮内反应:可以用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明显反应,如红肿、硬结等。

(2)牛羊副结核病的血清学检测:可以采用ELISA或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或相应的核酸物质。

3. 组织病理学检测:(1)活体检测:通过采集患兽体内组织(如皮肤、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然后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副结核菌感染。

(2)尸检检测:对死亡的牛羊进行尸检,检查其内部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并进行组织学检测,确定副结核菌的存在。

二、防控措施:1. 隔离观察:对发病的牛羊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的传播,同时对发病动物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2. 消毒措施:对牛羊的饮水设备、饲槽、牛棚等环境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染风险。

3. 疫苗接种:可以使用副结核病活菌疫苗进行牛羊的预防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

4. 关注饮食卫生:保证牛羊的饮食卫生,避免给予污染的饲料,同时要消除饲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5. 定期体检: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强制消灭感染动物:对已经确诊的感染牛羊要进行强制消灭,以防止病情扩散和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7. 加强宣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者和兽医的防疫意识,加强对牛羊副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防控疾病。

对于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一般可以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进行。

而在防控方面,可以通过隔离观察、消毒措施、疫苗接种、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强制消灭感染动物以及加强宣教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

牛传染病副结核病

牛传染病副结核病

牛传染病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副结核病也称副结核性肠炎,主要是牛、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病理特征是慢性增生性肠炎。

[病原]副结核分支杆菌(M.paratuber-culosis)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为O.5-1.5μm,抗酸染色阳性。

在组织和粪便中多成团、成丛排列。

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泥土、粪便、沟水中能存活数月,但对热较敏感,60℃30min、80℃1-5min可被杀死。

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和结核杆菌相似。

[流行病学]牛、羊、骆驼、鹿对本病均可感受,乳牛尤其犊牛最易感。

但因潜伏期长,多在2-5岁才出现症状,特别当牛怀孕、分娩或泌乳时易出现症状。

病原菌可随病牛粪便、乳汁和尿液大量排出,因此病牛(包括无症状的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子宫感染胎儿。

饲养管理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展。

[发病机理]副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到达小肠后段和盲肠、结肠生长繁殖,因为这里肠液分泌较少,黏液分泌较多,酶含量少,理化环境较单纯,适合于本菌的生存。

本菌不产生强大的毒素,故不引起肠黏膜的中毒性坏死和明显的败血症,而仅在局部肠黏膜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

在固有层甚至黏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增多,胶原纤维发生变性。

增生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机体首先产生细胞免疫,以后体液免疫逐渐增高。

因此这种慢性肠炎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的IV型变态反应。

在严重病例,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都充满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所属淋巴管和淋巴结也会明显受害。

肠绒毛的损害,肠腺的萎缩,淋巴管与血管的受压,以及黏膜上皮的变性、坏死,可使肠的吸收、分泌、蠕动等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腹泻、营养不良和慢性消瘦。

[症状]病初症状不明显,以后由间歇性腹泻变为持续性顽固腹泻。

粪便稀,恶臭,混有气泡和黏液,偶见血丝。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奶制品安全的疾病。

为了保障牛奶的质量安全,减少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对于牧民来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以及病牛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一、副结核病的检查副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泌乳性疾病,主要通过乳汁传播。

因此,牧民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病牛检查。

1.临床症状检查副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乳汁分泌减少、乳汁质量下降、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在检查时可以通过观察牛的行为、食欲、乳汁流量、乳汁颜色、体重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副结核病。

2.卡介试验检查卡介试验是一种能够检测出副结核病的筛查检查方法。

检查时需要将结核卡介菌注射到牛的脖子上,24-72小时后进行观察,如果注射处出现副反应,则说明牛体内存在结核卡介菌,即患有副结核病。

3.胸腔X线检查胸腔X线检查是一种直观、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牛的肺部情况。

当牛患有副结核病时,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变化,通过胸腔X线检查可以很快地判断出存在副结核病的情况。

二、病牛处理如果发现牛身上存在副结核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牛奶的质量安全。

1.病牛隔离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牛应该立即进行隔离,不能继续与健康牛混养。

隔离的时期应该尽量缩短,最好立即送往宰杀场处理。

2.病牛宰杀对于无法治愈的病牛,应该及时进行宰杀处理。

在宰杀时,必须彻底检查肉质是否存在病灶,确定其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3.消毒处理隔离病牛的场所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在消毒时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总之,对于副结核病这样的严重疾病,必须加强检查和管理,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奶制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牧民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副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切实将疫情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

ELISA 据认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补 反,有可能以其代替补反而得到广泛应用。 还有琼扩,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等可 用于本病的诊断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DNA探针已研制成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DNA探针已研制成 功,可从感染动物粪便中检出病菌,时间 只需24小时 只需24小时
防制
当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用于此病的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做进一步 的试验
病原
副结核分枝杆菌 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在病料中的细菌常排 列成团或成丛 生化特性和抗原性与禽分枝杆菌Ⅱ 生化特性和抗原性与禽分枝杆菌Ⅱ型相似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 牧场,厩肥中可存活数月,在粪便中可存 活125~146天 125~146天 将本菌先置-14℃ 个月,然后4 将本菌先置-14℃5个月,然后4℃5个月, 最后在18℃ 最后在18℃8个月,仍存活 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与结核杆菌相似
诊断
对具有持续性的顽固腹泻,渐进性消瘦, 贫血,水肿的病牛结合流行病学和病变可 以诊断 要确诊,还应做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诊断 刮取有临症病牛的直肠粘膜或取粪便中的 血凝块及小块粘液或病死畜回肠末端与附 近肠系膜淋巴结或回盲瓣附近的肠系膜, 制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副结核菌呈红 色球杆状,成丛、成团存在,背景成兰色 有条件或必要时可取病料进行分离培养
重点
副结核病的概念 特 可用提纯副结核菌素,检出率94%或禽型 可用提纯副结核菌素,检出率94%或禽型 提纯结核菌素,检出率80%,进行皮内变 提纯结核菌素,检出率80%,进行皮内变 态反应,对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的检出率 高
血清学诊断 补反 补反抗体在体内持续20个月,其间有 补反抗体在体内持续20个月,其间有 波动,经2 波动,经2~3个月又回升。此法为阳性, 即病牛。对阴性、可疑者,隔3个月再采血 即病牛。对阴性、可疑者,隔3 做一次,可提高检出率。也对病牛场净化 起促进作用 这两种方法,补反对症状明显病畜的检出 率高,变态反应对隐性病畜检出率高,两 者不可互代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副结核杆菌引起。

该病对家畜的生产和人畜共患病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控非常重要。

一、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牛羊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可以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有些患牛还会出现乳房红肿、体温升高、乳汁变异等现象。

2.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牛羊副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皮内反应试验、结核试验、血清学检查等。

皮内反应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通过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是否产生炎症反应来判断感染情况。

结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进行诊断。

二、牛羊副结核病的防控1. 定期检查:对养殖牛羊进行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是牛羊集中养殖场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牛羊,应该立即隔离并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特殊管理,如单独圈养、严格消毒等。

接触过患病牛羊的工作人员也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3. 合理饲养: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导致免疫力下降。

定期检查饲料、水源等环境条件的卫生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传染源。

4. 注重卫生消毒:牛羊圈舍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副结核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牲畜粪便、及时更换干净的床材、消毒饮用水和饲料容器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

5. 强化兽医监管和免疫:对于接种疫苗的牛羊,要确保接种的疫苗质量良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的综合性管理,包括定期检查、隔离患病动物、合理饲养、卫生消毒和强化兽医监管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害对家畜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副结核

副结核

抵抗力 本菌对自然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 境中能生存11个月 常用3%来苏儿、3%福尔马林等常用消 毒剂均能杀死。
流行病学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随同粪便排出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菌污染饲料、饮水和牧草; 经消化道传播。犊牛吸吮病母牛乳汁经口感染, 也可经子宫内感染胎儿。 牛最易感,其中幼龄牛的易感性更高。另外, 绵羊、山羊、骆驼、鹿、猪等均可感染发病。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流行过程比较缓慢, 各个病例的出现往往间隔较长时间,呈散发或 有时成为地方流行性。
血清学诊断 ○ 以副结核菌素或禽结核菌素的皮内变态 反应试验,检疫副结核病牛。 ○用副结核菌抗原做补体结合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以进行追溯 性诊断。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采取对症治疗,如止泻、补液、补盐等 只能减轻症状,一旦停药又复发。
预防:
尚无有效的疫苗。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要从疫区引进 新牛,如必须引进时,应在严格隔离的 条件下用变态反应进行检疫,确认健康 时,方可混群。
病理变化 主要变化在肠和肠系膜淋巴结。 病变常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比 正常增厚3~30倍,呈硬而弯曲的皱褶。肠黏膜呈 灰白色或灰黄色,皱褶突起处常呈充血状态,黏膜 无结节和坏死,也无溃疡。 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呈条索状,肠系膜显著水 肿。
诊 断
副结核病表现顽固性腹泻,消瘦,病变常限于 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比正常增 厚3~30倍,呈硬而弯曲的皱褶。弯曲杆菌性腹 泻不分年龄均可发病,传播迅速,常于冬季发 生,虽有水样腹泻,但预后良好。
临床症状 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潜伏期为数月到2年 以上。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下痢,病初体温和食 欲无明显变化,间断性腹泻,以后逐渐 变为顽固性腹泻,有的呈喷射状,粪稀 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

副结核

副结核

对变态反应阳性牛, 要集中隔离, 对变态反应阳性牛 , 要集中隔离 , 分 批淘汰, 在隔离期间加强临诊检查, 批淘汰 , 在隔离期间加强临诊检查 , 有 条件时采取直肠刮下物、 条件时采取直肠刮下物 、 粪便内的血液 或粘液作细菌学检查, 或粘液作细菌学检查 , 发现有明显临诊 症状和菌检阳性的牛, 及时捕杀处理, 症状和菌检阳性的牛 , 及时捕杀处理 , 对变态反应疑似牛,15—30天检疫一次 天检疫一次, 对变态反应疑似牛,15—30天检疫一次, 连续3次呈疑似反应的牛,应酌情处理; 连续3次呈疑似反应的牛,应酌情处理;
回肠壁肿胀、肥厚 回肠壁肿胀、
回肠黏膜高度肥厚
回肠黏膜高度肥厚
回肠黏膜高度肥厚
粪便涂抹标本粪便涂抹标本-抗酸菌
回肠肉芽肿病灶回肠肉芽肿病灶-抗酸 菌
回肠黏膜固有层
上皮细胞肉芽肿病灶上皮细胞肉芽肿病灶-抗酸菌
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 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 , 一般可作 出初步诊断。 出初步诊断。 顽固性腹泻和消瘦现象也可见于 其他疾病, 如冬痢、 沙门氏菌病、 其他疾病 , 如冬痢 、 沙门氏菌病 、 内寄生虫、 创伤性网胃炎、 铅中毒、 内寄生虫 、 创伤性网胃炎 、 铅中毒 、 营养不良等。 因此, 营养不良等 。 因此 , 应进行实验鉴 别。
曾经检出过病牛的假定健康牛群 曾经检出过病牛的 假定健康牛群 , 假定健康牛群, 在随时做好观察和定期进行临诊检 查的基础上, 对所有牛只, 查的基础上 , 对所有牛只 , 每年要 做四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检查。 做四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检查。 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出场。 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出场 。 连续3次检疫不再出现阳性反应牛, 连续3次检疫不再出现阳性反应牛, 可视为健康牛群。 可视为健康牛群。

第一节 副结核病

第一节  副结核病

四、病理变化
1.牛 病畜的尸体消瘦。主要病变在消化道 和肠系膜淋巴结。消化道的病变在空肠、 回肠和结肠前段,特别是回肠呈现慢性肥 厚性肠炎,回肠粘膜增厚3~20倍,发生硬 而弯曲的皱褶,呈脑回样外观。粘膜上面 紧附有粘液,稠而混浊,但无结节和坏死, 也无溃疡,肠腔内容物甚少。浆膜下淋巴 管和肠系膜淋巴管常肿大,呈索状。浆膜 和肠系膜都有显著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 大变软,切面浸润,上有黄白色病灶,但 无干酪样变。
5、严格消毒 被病牛污染过的牛舍、栏杆、饲槽、用 具、绳索和运动场等,要用生石灰、来苏尔、氢氧化 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浸泡或冲洗。 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作肥料用。
第六章 牛羊主要传染病
第一节 副结核病(1学时)
重点: 1、 副结核病的症状和病变; 2、 副结核病的防制要点。
一、简介
副结核也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 支杆菌引起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顽固 性腹泻和逐渐消瘦,剖检可见肠粘膜增厚 并形成皱褶为特征。
本病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奶牛 饲养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一些国家均有 发生。我国一些省、市、区的种牛场、牧 场、奶牛场均有本病发生,有日益增多的 趋势,严重危害养牛事业的发展。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副结核分支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为革兰 氏染色阳性小杆菌,需氧,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和 鞭毛。具抗酸染色的特性,与结核杆菌相似。在组 织和粪便中多排列成团或成丛。本菌对外界环境和 消毒药有中等抵抗力。粪便内生存125~246d, 泥土中可存活11个月,乳中可存活10个月,2% 石炭酸溶液2h、5%福尔马林溶液5min、5%氢 氧化钠溶液2h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有高度抵抗力。
2.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引起牛(尤其是乳牛)发病, 幼年牛最易感。其次是羊和猪,骆驼、马、驴、鹿 等动物也可发病。

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
• 副结核病
Paratuberculosis
• 又称副结核性肠炎,牛的慢性消化道传 染病,顽固性腹泄,渐进性消瘦,增生 性肠炎,地方流行。
• • • • •
一、病原 病原:副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 有关特性似结核分枝杆菌 1.G+,小杆菌,抗酸染色成红色; 2、培养要求特殊; 抵抗力:环境存活时间长,耐酸碱,怕 高温和化学消毒药;
• • • •
六、 防制 1.不引进疫场牛只,加强检疫; 2.检疫,淘汰,净化; 3.加强卫生消毒;
• 二. 流行特点 • 1.牛易感,尤为乳牛和小牛,高产母牛 症状较重; • 2.病牛、隐性感染牛和污染的环境为传 染原; • 3 3.消化道传播为主,可垂直传播,乳汁 和尿液亦偶有排菌; • 4.潜伏期长,病程发展缓慢,常2-5 岁出现症状多; • 5、地方流行;
• 三、症状 • 病原先在小肠粘膜增殖,再扩至大肠, 增生性炎症,压迫肠腺至萎缩,引起消 化不良而下痢。 • 1.间歇性、顽固性下痢,或带有粘液、 血液等; • 2.精神、食欲等初正常,渐转差,消瘦、 乳减,重症者水肿,病程长,中间可有 反复的好转,病程数月,病死率10%, 羊的、重者或有水肿; • 2、肠粘膜明显增厚,似脑迴状,形成 皱褶; • 3、肠系膜淋巴结索样肿胀;
• 五、 诊断 • 1、临诊:可初诊,注意区别诊断; • 2、病原学: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分 离培养(较难); • 3、变态反应:副结核菌素:94%检出 率; • 禽型结核菌素:80%检出率; • 血清学:补体结合反应(可有假阳性), ELISA;

动物医学课件:副结核病(pt)

动物医学课件:副结核病(pt)
无意义,预防本病在于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对幼年牛 更要注意给以足够的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不要从 疫区引进牛只,如已引进则必须进行检查确认健康时
方可混群。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 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性、顽固性拉
稀,排泄物稀薄、恶臭,带有气泡、粘液和血凝块。
• 食欲起初正常,精神也很好,以后食欲有所减退,逐
渐消瘦,眼窝下陷,精神不好,经常躺卧,泌乳量逐 渐减少,最后全停,皮肤粗糙,被毛粗乱,下颌及垂 皮可见水肿,体温常无变化。腹泻有时可暂停,排泄 物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然后再腹泻,给青绿多 汁饲料可加剧腹泻症状,如腹泻不止,经3—4个月可 因衰竭而死亡。染疫牛群年死亡率可达10%。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 病尸消瘦,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肠系膜淋巴结,消化
道损害常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前段,特别是回肠, 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管呈索状肿大,浆膜、肠系膜 水肿,肠粘膜增厚约3—20倍,并发生硬而弯曲的皱褶, 粘膜黄白或灰黄色,皱褶突起处常呈充血状。粘膜表 面紧附有粘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变软,切面湿润, 上有黄白色病灶。
动物传微染生病物学教案
人畜共患传染病
副结核病
(Paratuberculosis,PT)
动物微叫副结核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牛的一种慢
性传染病。
• 其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粘膜增厚并
形成皱裂。本病在一般养牛地区都可能存在。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bovine and ovine tuberculosis)是一种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影响牛和羊等家畜。

这种疾病不仅对牲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因为Mycobacterium bovis与人类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密切相关。

由于牛羊副结核病的传染性,及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1. 皮下反应试验皮下反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动物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试验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来检测动物的免疫反应。

如果动物感染了结核菌,那么在注射部位就会出现红肿和硬结。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

2. 血清学检测组织学检测是通过对动物进行活检,并观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确诊牛羊副结核病的金标准,但是需要进行手术采样,对动物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分子学检测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通过利用PCR技术来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结核菌的DNA。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对于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应该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接种牛羊副结核病疫苗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目前已经有一些牛羊副结核病疫苗可以使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接种的时间和方法,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2.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预防牛羊副结核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进口动物和转移动物进行检疫,及时发现携带结核菌的动物,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

3. 畜牧管理良好的畜牧管理可以减少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生。

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保持牲畜场的清洁卫生等。

副结核病

副结核病
2.副结核菌的培养 本菌为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在培养基中添加抗酸菌死菌体成分或分枝杆菌生 长素时,才能生长,且生长缓慢。
副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抗酸染色镜检见红色成丝的小杆菌
副结核病:组织切片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红色)
巨噬细胞(蓝色)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红色)
3.副结核菌的抵抗力
副结核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在粪 便和污染的土壤中能存活1年以上,本菌对热敏 感,65℃30分钟、80℃1~5分钟可将其杀死。
七、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诱因 特别是对犊 牛、孕牛、高产奶牛应给予足够的营养,避免维 生素,矿物质缺乏,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2.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检疫 引进牛只时,应 从无病地区引进,并要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牛 和带菌牛。
3.检疫净化,培育健康犊牛 已存在本病的牛 群,采取检疫净化,培育健康犊牛,淘汰病牛和 生产价值较低的变态反应阳性牛。如阳性牛数量 较多,可参照结核病的培育健康犊牛的方法,对 阳性牛加以充分利用。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本病列为B类动 物疫病。我国也将本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二、病原
1.副结核菌的一般特性 本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氏染色阳 性,大小0.2~0.5×4.5~1.5微米,具有抗酸染色 的特点,形态与结核菌相似,涂片镜检时可见成 团或成丛状排列,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 胞、荚膜。
3.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乳汁 而经消化道传播,怀孕母牛也可通过胎盘将病原 传递给胎儿。
4.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缓慢,临诊上以散发为主要表现, 有时呈现地方性流行。饲养管理不良,营养不良, 饲料缺乏,生产负担过重(高产、怀孕、分娩、 泌乳等),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均可促 进本病的发生并加重病情。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副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又称为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侵害奶牛的淋巴组织,特别是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结核。

奶牛副结核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也对人畜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奶牛副结核病的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牛只间直接接触、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在疫区的疫点,牛群呈现散发性、间歇性感染状况。

致病菌在奶牛体内定植并繁殖,形成结核性肉芽肿,造成淋巴组织肿大、坚硬,严重时可发展成恶性结核。

对于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和人畜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生产中,必须要对奶牛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牛,防止疾病扩散。

加强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对养牛行业和社会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需要对奶牛进行检查与病牛处理奶牛是重要的家畜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然而奶牛副结核病的存在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这种病病程长,一旦发病,不仅会导致牛只生长缓慢、产奶减少,还会给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对奶牛进行检查和病牛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对奶牛进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患病牛只,避免疫情扩散。

对患病牛只进行及时处理,可以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保护其他牛只的健康安全。

病牛的合理处理也可以减少转染给人类的风险,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对奶牛进行检查与病牛处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强检查工作并合理处理病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保障牛只的健康,同时也能保障人类的健康。

2. 正文2.1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皮内试验、血清学诊断和牛场调查三种方式。

皮内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在奶牛的颈部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衍生物,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否产生特异性反应来判断奶牛是否感染副结核病。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症状
感染早期普通见不到任何症状, 多在分娩 后数周内突然出现症状, 找不到特定病因。 病牛往往发生重复下痢、排泄软便或水 样便, 粪便呈均质性, 无特殊不良气味, 没 有血液或黏液掺杂其间。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4页
下痢呈连续性或间歇性, 其中还有连续数 月以上。因为长久连续下痢, 病畜逐步出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7页
另外, 进口牛携带本病是最严重, 所以必须
进行多年间连续检验, 方便早期发觉病牛。 本病没有确切治疗方法, 经过转换含水分较 少饲料或给含磷较多矿物质饲料, 虽有使下 痢症状得到一时改进病例, 但仍可复发。国 外有注射疫苗, 但效果很不理想。 所以, 假如经过细菌学、血清学及变态反应 等检验确诊后, 应马上淘汰。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页
病因
牛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 是仅次于 牛结核病一个慢性传染病, 本病以顽固性 腹泻和逐步消瘦为特征, 主要侵犯反刍兽。
牛副结核病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页
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引发奶牛发病, 尤其
是幼牛最易感染。本病传输路径主要是
采食了被污染饲料、饮水, 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传输比较迟缓, 在感染早期不出现任 何症状, 经过6个月到多年潜伏期后, 因为 不良原因刺激, 在牛体抵抗烽降低情况下 才发病。本病虽也发生于公牛, 但普通多 发于2-6岁高产牛, 老牛极少发生。
现消瘦、贫血、泌乳量下降、颌凹部浮 肿、被毛无光泽、皮肤无弹力等症状, 到
后期病畜出现食欲不振、眼球凹陷、高 度脱水等症状, 以致不能自行起立终于造 成死亡。另外, 病期拖长以后, 经过直肠
检验可对摸到肠黏膜增厚和特征性脑状 皱襞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隔离扑杀
对变态反应阳性牛,要集中隔离,分批淘汰。在隔离期间加强临床检查。 但对妊娠后期的母牛,可在严格隔离不散菌的情况下。待产犊后3d扑杀处理。 变态反应阳性母牛所生的犊牛,以及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菌检阳性母牛所生的犊牛,立
即和母牛分开。人工喂以健康牛乳,长至1、3、6个月龄时各做变态反应检查一次。 如均为阴性。可按健牛处理。
回盲肠和结肠粘膜增厚形成皱褶
抗酸染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 患病家畜以及没有明显症状的患畜。
• 消化道、生殖道(犊牛:吸乳或子宫内)。
• 主要为奶牛,绵羊、骆驼、猪、马、驴、 鹿等亦可。
病牛体温正常 早期 间断性腹泻,食欲、精神较为正常。 中期 食欲减退,眼窝下陷,体型消瘦并且精神不振,母牛泌乳逐渐减少。
环境消毒处理 被病牛污染过的牛舍、栏杆、饲槽、用具、绳索和运动场等。要用生石灰、来苏儿、
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浸泡或冲洗。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作 肥料用。
药物治疗 由于病牛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药物治疗常无效。 人工免疫 国外曾应用菌苗对牛、绵羊进行预防接种。但因免疫效果不佳和使接种牛对变态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ELISA诊断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血清学诊断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补体结合反应。尤其适宜于检测无症状的带
菌牛和症状出现前补体结合反应呈阴性反应的牛。
其他方法
琼脂扩散试验
用于确诊临床上疑似患病的绵羊和山羊。
免疫斑点试验
灵敏度可与ELISA类似。其优点是简便、快速,并且可在野外使用。
原理: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同结核菌素试验。
优点:能检出大部隐蔽型病畜(副结核菌素检出率为94%。禽型
变态反应诊断
结核菌素为80%)。这些隐蔽型病畜,尽管不显示出临床症状, 但其中部分病畜(30%~50%)可能是排菌者。
接种部位:牛颈部上1/3处,三月以内的犊牛可在肩胛部进行。
术前处理:接种部位剪毛或提前一天剃毛,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
央皮皱厚度。
注射方法:将菌素稀释成每毫升2万国际单位,皮内注射0.1mL。
变态反应诊断
结果判定:接种72小时后,测定皮厚,得出接种前后皮厚差,
并结合接种部位有无炎症及程度,作出判断。
补体结合反应
与变态反应一样,病牛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即对补体结合反应呈阳性
反应,但其消失却比变态反应迟。实际中与变态反应配合。
病原学诊断
区别注意:与肠道中的其他腐生性抗酸菌相区
别。后者虽然也呈红色,但较粗大,不呈菌丛 状排列。
在镜检未发现副结核杆菌时,应隔多日后再对
病原学诊断
病牛进行检查。
有条件或必要时可进行副结核杆菌的分离培养。
对象:对于没有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家畜。
方法:副结核菌素或禽结核菌素试验。
呈阳性反应等问题。而未能推广。
由于本病潜伏期较长(最长达几十年),因此对牛群,尤其是犊牛,需格外注意给以
足够的营养,以增强其抗抵抗力。
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已引进,则必须进行检查;确诊健康时,方可混群。
定期检验检疫
曾经检出过病牛的牛群。在定期进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要做4次
(间隔3个月)的副结核菌素试验(PDD试验)进行检疫。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 出场,连续3次检疫后不再出现阳性反应牛,可视为健康牛群。
后期 经常性的顽固拉稀。排泄物稀薄、恶臭并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块等。
最后由于腹泻不止,经3~4个月后会因衰竭而死。
标本采集:病牛的直肠黏膜或粪便中的黏液及血块;病牛尸体回
肠末端与肠系膜淋巴结或回盲瓣附近肠黏膜。
染色镜检:涂片后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副结核杆菌为抗酸染色阳
性(红色)的细小杆菌,成堆或丛状。
卢宇剑、吴康军
副结核病又称副著特征是顽固性
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
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疾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分枝杆菌科(Mycobacteriaceae)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抗酸染色阳性 初次分离培养比较困难,所需时间也较长; 抵抗力较强,与结核分支杆菌类似。
血清学诊断
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测定及对流免疫电泳等
PCR检测技术
利用巢氏PCR ,再结合DNA 探针,每克粪便可检测出
50个副结核菌。
特异性高于一般的免疫学方法。除了与禽分枝杆菌H
分子生物学诊断
型有交叉外,可以与其他分枝杆菌区别开来。
目前诊断副结核病的最为理想的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