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理与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备考护士资格考试的关键知识点汇总
备考护士资格考试的关键知识点汇总1. 解剖学
- 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大脑、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 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的组织结构和作用
-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理学
- 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 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机制,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等
- 常见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生理反应
3. 病理学
- 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 常见病理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
4. 药理学
- 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 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计算
- 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5. 护理学
- 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
- 基本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
- 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
- 紧急护理和危重病患的护理措施
6. 专科护理学
- 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神经科等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不同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
- 专科护理中常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7. 感染控制
-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 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
8. 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以上是备考护士资格考试的关键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述,您还需深入研究和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细节。
祝您考试顺利!。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模版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病理与生理的关系和机制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异常。
以下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
一、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1.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的发展和演变等。
2.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为后续病理生理变化的理解打下基础。
3. 细胞损伤和适应:了解细胞损伤的机制和适应的方式,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等。
4. 免疫与炎症反应:熟悉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调控机制。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1. 心脑血管疾病:掌握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血管狭窄、血压升高、组织缺血等。
2. 免疫系统疾病:了解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免疫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等。
3. 肿瘤:熟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了解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细胞增殖、转移等。
4. 代谢性疾病:掌握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肪积累等。
三、实验技术和检查方法1. 病理组织学:了解组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和观察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掌握PCR、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生理学实验:了解常用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和仪器,掌握测量生理指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4. 影像学检查: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MRI 等,理解其原理和临床应用。
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1. 药物治疗:了解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常用药物的分类和副作用等。
2. 介入治疗:熟悉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心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
3.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疫苗预防等。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知识归纳汇总版.doc
第一、二章、总论1.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诱因、条件、脑死亡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1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2不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b.主要症状消(后遗症sequelae);c.机体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度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5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执业护士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执业护士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对于执业护士来说,掌握病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执业护士考试中常见的病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适应适应是指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常见的适应形式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又可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等。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透明淡染。
常见于缺血、缺氧、感染等情况。
脂肪变: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常见于肝细胞、心肌细胞等。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可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和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出现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病理性色素沉着: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色物质的蓄积。
常见的色素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等。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3、细胞死亡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等。
凋亡: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再生是指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称为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失用性萎缩:是组织和器官由于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降低所致的萎缩。
持续分裂细胞,又称不稳定细胞,是一类再生能力相当强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所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外观呈苍白或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肺褐色硬化:长期肺淤血,由于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胶原化,可使肺泡壁增厚、纤维化,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含铁血黄素沉积,称之为透明血栓:是一种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的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故称纤维素性血栓;由于体积小,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又称微血栓,见于DIC。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尸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包括纤维素等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调理素:在血清中存在一些能增强吞噬活性的蛋白质。
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黏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不发生明显坏死。
积脓:当渗出的脓液蓄积在浆膜腔、输卵管或胆囊等部位时,称为积脓。
炎性假瘤:局部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境界较清楚的肿瘤样团块。
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所占的比例。
局部浸润:恶性肿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连续地浸润性生长、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称为。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性肉芽肿为其特征。
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完整)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已自动恢复),推荐文档
(完整)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已自动恢复),推荐文档病理生理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①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
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④构成组织的成分,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多,ADH分泌减少;循环血量降低时:ADH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增加。
(一)低渗性脱水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定义与特点:失Na+ 多于失水;血清[Na+ ]<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原因与机制:机体丢Na+、丢水的时候,只补充水而未给电解质。
丢的途径:(1)经肾丢失利尿剂使用不当(抑制Na+的重吸收)醛固酮分泌不足( Na+的重吸收不足)肾实质病变(髓质破坏,不能重吸收Na+)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2)肾外丢失消化道(上消化道:呕吐;下消化道:腹泻)皮肤(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第三间隙积聚(胸水,腹水)2.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分从细胞外更多地进入细胞(2)循环血量的变化: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易发生休克;(3)整体水平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导致细胞间液向血管转移,因此,脱水体征明显;(4)实验室检查:尿钠含量变化(经肾丢失者增高,其余的因为代偿的作用,尿钠降低)脱(失)水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减少更明显,病人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渴感来自于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因此本型脱水病人没有明显渴感,并且由于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可抑制ADH的分泌。
3.低渗性脱水的治疗:消除病因,适当补液(等渗液为主)(二)高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1. 原因与机制:(1)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或摄入困难(2)水丢失过多:(3)失液未补充:丢的途径:呼吸道失水(不含任何电解质)皮肤失水(高热,大汗,高代谢率)经肾丢失(尿崩症,尿浓缩功能不良)消化道丢失 2.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 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脑细胞脱水可致CNS 功能障碍(嗜睡,抽搐,昏迷,死亡);(2) 循环血量的变化:以失水为主,故细胞外液量减少;由于各种代偿机制,使循环血量得到一定的补充;(3) 整体水平表现: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渴感明显,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病弱及老人渴感减退);(4)实验室检查:尿少,尿比重增加。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理学重点病理学与病理⽣理学第⼀章:绪论、疾病概论1、病理切⽚的常规染⾊⽅法是:苏⽊素-伊红染⾊2、病理标本常⽤的固体液:10%甲醛3、临床病理科采⽤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法为:活体组织检查4、对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是:活体组织检查5、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法:活体组织检查6、健康的正确解释是:健康是指没有疾病,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7、疾病是指:机体在⼀定病因作⽤下⾃稳调节紊乱⽽发⽣的异常⽣命活动8、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9、脑死亡的必备条件:瞳孔散⼤固定、脑电波消失、⾃主呼吸停⽌、脑⾎液循环完全停⽌第⼆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1、适应在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增⽣和化⽣2、萎缩定义: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3、肥⼤定义: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4、增⽣定义: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相应组织、器官体积增⼤。
增⽣发⽣在再⽣能⼒强的组织)5、化⽣定义:⼀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种分化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细胞与组织的损伤:a.变性: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内形态改变①细胞⽔肿(最常见的变性、细胞体积增⼤、胞质疏松淡染、胞质透明呈空泡状、胞质内有许多红染的细⼩颗粒、胞质内没有脂肪空泡)②脂肪变性:⽢油三酯蓄积于⾮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eg虎斑⼼③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均质红染、半透明状蛋⽩质蓄积b.坏死和凋零①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性坏疽、湿性坏疽、⽓性坏疽)7、⾁芽组织:是⼀种主要由新⽣的⽑细⾎管及增⽣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各种炎细胞浸润。
A、⾁眼观:⾁芽组织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芽,触之易出⾎,但⽆痛觉。
B、镜下观:⾁芽组织形成初期,其内可见⼤量由增⽣的内⽪细胞形成的新⽣⽑细⾎管,呈袢状与创⾯垂直⽣长。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2、病理标本常用的固体液:10%甲醛3、临床病理科采用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4、对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是:活体组织检查5、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活体组织检查6、健康的正确解释是:健康是指没有疾病,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7、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8、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9、脑死亡的必备条件: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自主呼吸停止、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1、适应在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2、萎缩定义: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3、肥大定义: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4、增生定义: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相应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发生在再生能力强的组织)5、化生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细胞与组织的损伤:a.变性: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一内形态改变①细胞水肿(最常见的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淡染、胞质透明呈空泡状、胞质内有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胞质内没有脂肪空泡)②脂肪变性: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eg虎斑心③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色均质红染、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b.坏死和凋零①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7、肉芽组织:是一种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各种炎细胞浸润。
A、肉眼观:肉芽组织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触之易出血,但无痛觉。
B、镜下观:肉芽组织形成初期,其内可见大量由增生的内皮细胞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呈袢状与创面垂直生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脑死亡:指全脑的功能不可逆性的停止。
判断:瞳孔散大或固定;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脑昏迷;脑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细胞和组织在内、外环境中,对于有害因子的持续性作用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肥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和病理性)。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骨组织化生。
化生原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一方面增强了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却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
同时,化生还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基础。
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细胞肿胀:即细胞内水和钠离子的过多积聚,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脂肪变: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
多见于肝、心、肾等器官,主要由缺氧、感染、中毒、营养障碍引起。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出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包括坏死和凋亡。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主要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分为凝固性坏死(心、肾、脾、肝),液化性坏死(脑,胰腺),干酪样坏死(结核病),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样坏死,坏疽。
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与钙化。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
分为干性(好发部位四肢、体表,全身中毒症状轻)、湿性(肺、肠、子宫、胆囊,重)、气性三种(深部肌组织,重)。
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特定的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考点一: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2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机体自稳态破坏,从而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变现为症状体征的社会行为异常,这种异常的生命过程称为疾病。
3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停止,导致整体功能永久丧失,是现代死亡的概念.其判断标准为大于等于6小时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
4 疾病的转归prognosis: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1、康复rehabilitation:分成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两种。
2、死亡death:长期以来,一直吧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考点二水电解质紊乱1 无机电解质主要功能: 1、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2、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4、构成组织成分2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喝水和吃盐的多少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显著的改变,当机体内水分不足或摄入较多食盐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则刺激下丘脑的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和侧面的口渴中枢,产生兴奋。
也可反射性引起口渴的感觉,机体主动饮水而补充水的不足,另一反面促使ADH的分泌增多,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S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甘酸环化酶,促使cAMP 升高并进一步激活上皮细胞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靠近管枪膜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了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及水通道的通透性,从而加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同时抑制醛固酮的分泌,间弱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的排出,降低了钠离子在细胞外液的浓度,使已经升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
【精品】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精品】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1、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2、疾病发生的原因(选择):生物性、理化、营养、遗传、先天性、免疫、心理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断指标: 持续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ƒ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 口渴‚细胞脱水ƒ尿量减少比重增高;尿中有钠排出④中枢系统功能障碍⑤脱水热,尤其小儿5、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 无口渴‚血容量减少ƒ早期无明显尿量减少,严重的患者尿量明显减少。
④脱水征⑤中枢神经系统紊乱6、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影响因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对机体的影响: 骨骼肌:细胞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骨骼肌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
心脏: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增强。
ƒ肾脏: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④肠胃:肠胃运动减弱,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⑤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
8、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9、酸碱失衡常用检测指标:PH、动脉血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UA)与未测定阳离子量(UG)的差值,即AG=UA-UC。
10、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主要特征。
护理病理与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1.病理学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和基本病理过程2.人体形态学研究方法: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细胞学检查3.疾病:○1概念: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
○2症状: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主观感受。
○3体征: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所获得的客观征象。
4.脑死亡:○1概念:全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2诊断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5.萎缩的类型及例子:○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性腺的萎缩。
○2病理性萎缩:○a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萎缩--长期饥饿、厌食、消化系统疾病、结核病、恶性肿瘤;局部性萎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引起心肌萎缩)○b压迫性萎缩—脑萎缩、肾结石、肾积水○c废用性萎缩—肢体骨折后经长期石膏固定,可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d内分泌性萎缩—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萎缩○e精神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和骨骼发生萎缩○f放射性萎缩—鼻咽癌患者经局部放射治疗后可引起周围腺体等组织的萎缩6.肥大的概念: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造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
7.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同类(同源)组织的过程。
○2好发部:上皮组织(鳞化)。
8.变性概念: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活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增多。
9.变性的类型及部位:○1细胞水肿—肝、心、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肝脏、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3玻璃样变性--○a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b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等的细动脉)○c细胞内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玻璃样小滴、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慢性炎症时浆细胞内的Russell小体);○4粘液样变性—间叶组织肿瘤、超敏性反应炎症(急性风湿病的心血管壁)、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5病理性钙化—甲亢、骨肉瘤10.坏死概念: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实质细胞核的改变—溶解)11.坏死的类型及部位:○1凝固性坏死—实质器官(心脏、肝脏、脾脏)○a特殊: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典型病变;○2液化性坏死—脑组织○a特殊:急性胰腺炎、乳房外伤;○3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小血管壁○a特殊:坏疽(较大范围的组织死亡之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常见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干性坏疽(肢体末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引起界限清楚且感染较轻)、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动脉阻塞同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败血症)、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战伤、厌氧菌感染-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捻发感)12.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脱疽)○3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4包裹或钙化13.凋亡概念: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触发的,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细胞主动消亡过程。
《病理学与生理学》病理学基础重点总结
《病理学基础》:复习总结一、绪论病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一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脑死亡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以挽救其他患者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病理重点总结(完整版)
病理重点总结——护理三班绪论(袁春蕾)名词解释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包括形态机能和代谢) ,结局和专柜的基础学科。
病理学总论——普通病理学病理学各论——系统病理学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1尸体剖检2活体组织检查 3 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1 动物实验 2 组织和细胞培养(发展什么的随便看看吧)第一章(袁春蕾)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适应形态学表现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营养性不良萎缩先皮下脂肪——四肢肌肉——靠近中线肌肉——内脏器官(慢性消耗性疾病)压迫性萎缩因组织与器官长期受压所致失用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工作负担减少和功能下降所致去神经性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害引起的效应器萎缩肉眼观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质地变硬特征性改变光镜包浆缩小包核缩小脂褐素(萎缩标志,细胞内未被溶酶体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细胞器残体心脏萎缩标志心外膜表面出现弯曲血管脑萎缩脑沟变宽脑回变窄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通常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代偿状态——功能增强失代偿状态——功能衰竭高血压心脏病后负荷增加或左室部分心肌坏死后周围心肌功能代偿引起的左室心肌肥大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却可以增生,以维持器官的原有体积。
甚至造成器官和组织的体积增大——假性肥大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加,可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肿瘤性增生(移行性细胞癌)对于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器官,其肥大可以使肥大和增生的共同结果对于细胞有丝分裂增殖能力低的组织细胞,如心肌,骨骼肌,其肥大仅是单纯性肥大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是组织细胞是成分成熟和生长调节紊乱的形态学表现,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和间叶细胞之间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上皮组织——肠上皮化生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器官的适应能力,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大一护理病理学知识点
大一护理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病理学知识对于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习护理病理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疾病发生时的改变。
例如,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对于诊断某些细胞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如细胞核的变性和细胞质的溶解等。
2. 炎症和免疫病理学炎症是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免疫病理学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各种抗原和病原体。
了解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基本机制对于护理工作中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代谢和营养病理学代谢和营养病理学研究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状况与疾病的关系。
例如,了解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和肾脏排泄功能的障碍对于护理病人的肝肾疾病具有指导性意义。
4. 中毒学中毒学研究机体暴露于各种有毒物质后的反应和损伤。
了解常见的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对于护理中毒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 肿瘤学肿瘤学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规律,对于护理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肿瘤的基本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能够更好地协助医生进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6.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了解各种微生物的感染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对于护理传染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7. 系统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研究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变化和病理学特点。
例如,了解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器官系统的疾病特点,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工作。
总结:大一学习护理病理学时,需要了解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炎症和免疫病理学、代谢和营养病理学、中毒学、肿瘤学、微生物学和系统病理学等基本知识点。
这些知识将为你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史。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2、各论: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尸体剖检(autopsy)活体组织检查(最广泛应用)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尸体剖检(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对疾病作出诊断,查明死亡原因。
尸体解剖的作用: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
提高诊治水平。
②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③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
二、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简称活检。
活检的意义:①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②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④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可对疾病进行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
三、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健康普查。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的特点。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身上疾病复制的过程,可以进行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弥补了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基本)_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形态学观察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它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对病理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疾病概论(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病因学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
生物性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辐射等。
(三)发病学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包括因果交替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结果,如此不断循环。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于疾病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四)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
康复可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是指致病因素已消除,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有时可留有后遗症。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传统上把心跳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目前一般认为脑死亡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水钠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
原因常见于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充钠盐,如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
2、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 310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1.病理学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和基本病理过程2.人体形态学研究方法: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细胞学检查3.疾病:○1概念: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
○2症状: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主观感受。
○3体征: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所获得的客观征象。
4.脑死亡:○1概念:全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2诊断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5.萎缩的类型及例子:○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性腺的萎缩。
○2病理性萎缩:○a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萎缩--长期饥饿、厌食、消化系统疾病、结核病、恶性肿瘤;局部性萎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引起心肌萎缩)○b压迫性萎缩—脑萎缩、肾结石、肾积水○c废用性萎缩—肢体骨折后经长期石膏固定,可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d内分泌性萎缩—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萎缩○e精神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和骨骼发生萎缩○f放射性萎缩—鼻咽癌患者经局部放射治疗后可引起周围腺体等组织的萎缩6.肥大的概念: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造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
7.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同类(同源)组织的过程。
○2好发部:上皮组织(鳞化)。
8.变性概念: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活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增多。
9.变性的类型及部位:○1细胞水肿—肝、心、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肝脏、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3玻璃样变性--○a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b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等的细动脉)○c细胞内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玻璃样小滴、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慢性炎症时浆细胞内的Russell小体);○4粘液样变性—间叶组织肿瘤、超敏性反应炎症(急性风湿病的心血管壁)、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5病理性钙化—甲亢、骨肉瘤10.坏死概念: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实质细胞核的改变—溶解)11.坏死的类型及部位:○1凝固性坏死—实质器官(心脏、肝脏、脾脏)○a特殊: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典型病变;○2液化性坏死—脑组织○a特殊:急性胰腺炎、乳房外伤;○3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小血管壁○a特殊:坏疽(较大范围的组织死亡之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常见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干性坏疽(肢体末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引起界限清楚且感染较轻)、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动脉阻塞同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败血症)、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战伤、厌氧菌感染-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捻发感)12.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脱疽)○3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4包裹或钙化13.凋亡概念: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触发的,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细胞主动消亡过程。
15.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及例子:○1不稳定细胞—表皮的基底细胞、胃肠道黏膜的隐窝细胞;○2稳定细胞—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及肾小管上皮细胞;○3永久性细胞—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瘢痕、心肌横纹肌→瘢痕。
16.肉芽组织形态:○1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肉芽;○2镜下: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
17.肉芽组织的成分:幼稚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性细胞浸润18.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3填补缺损。
19.瘢痕与肉芽组织的关系:瘢痕是肉芽组织发展成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
20.动脉性充血的病因:○1生理性充血;○2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减压后充血)21.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
22.静脉性充血的病因:○1静脉受压(妊娠后期、肿瘤、肠扭转、肝硬化时引起的胃肠淤血);○2最易形成-静脉腔阻塞(血栓形成、栓塞、静脉炎);○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房、原发性高血压→左心衰→静脉压升高→肺淤血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右心衰→全身淤血)23.静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1肉眼: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颜色暗红,局部温度较低。
全身淤血时血流缓慢,缺氧,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发绀;○3镜下:局部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淤血时伴有水肿24.心力衰竭细胞即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25.槟榔肝(慢性肝淤血):肝质地变硬,形成淤血性肝硬化(实质)26.血栓形成:血液停滞形成血凝块,血液流动致血栓形成.27.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凝固度增高28.血栓的类型:○1头部—白色血栓: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2体部—混合血栓:血小板(珊瑚状小突)、红细胞、纤维蛋白;○3尾部—红色血栓:红细胞、少量白细胞;○4微血栓—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白头花身红尾巴】29.血栓栓塞(由脱落的血栓形成的栓塞)分为肺动脉栓塞(95%来自下肢深静脉)和体循环动脉栓塞。
30.脂肪栓塞病因:多发于长骨粉碎性骨折、严重脂肪组织挫伤等,脂肪细胞破裂,释放出脂滴从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流。
31.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进入血液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有利形成气泡,阻塞血管或心腔)分为空气栓塞和氮气栓塞(指体外大气压骤然降低时,原来溶解于血液中的大量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而引起的气体栓塞,又称减压病)32.梗死的条件:○1侧支循环缺乏;○2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3血含量低(严重的贫血或心功能不全)33.各类型梗死的好发部位: ○1贫血性梗死:心、脑、脾、肾;○2出血性梗死:肺、肠34.缺氧的概念:当组织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异常。
35.缺氧的类型:○1低张性缺氧(紫绀)○2血液性缺氧(贫血—苍白、co中毒—樱桃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咖啡色青紫色、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3循环性缺血(紫绀)○4组织性缺氧(鲜红色玫瑰红色)36.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2血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充分氧结合后最大的携氧量;○3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中实际所含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的氧;○4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38.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1休克早期(缺血机制—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其他体液因子的释放);○2休克期(淤血);○3休克早期(广泛微血栓形成)39.休克按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2心源性休克;○3血管性休克40.炎症的概念: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所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4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早期以变质、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通常变质以损伤性过程为主,渗出和增生以抗损伤和修复过程为主。
42.渗出的概念及过程:渗出的液体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及体表的过程。
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
43.白细胞趋化作用:渗出的白细胞向炎症区域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4.常见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45.渗出性炎:1炎症病灶内有大量渗出液形成,变质和增生轻微。
2分类:浆液性炎(浆液渗出为主,多发生在浆膜、黏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处,病变较轻易消除);纤维素性炎(大量纤维素渗出为主,常发生在黏膜、浆膜和肺脏,少量纤维素蛋白溶解吸收,大量可发生机化引起浆膜增厚、体腔粘连—绒毛心、大叶性肺炎肉质变);化脓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为主伴组织坏死和化脓形成);出血性炎(大量红细胞渗出为主,常见于炭疽、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46.区别蜂窝织炎和脓肿: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47.炎症的临床表现:○1局部:红肿热痛,体表急性炎症为主;○2全身: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48.血道播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49.过热的概念:无调定点移动,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50.发热的概念: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正常值0.5℃)。
51.发热的时相过程(环节):○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体温升高);○2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3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体温下降)52.肿瘤的组织结构之一实质(特异性):○1由肿瘤细胞构成;○2意义:可根据肿瘤实质的形态结构来判断其组织来源和分化程度,是进行肿瘤命名和分类的依据。
53.肿瘤的组织结构之一间质(非特异性):○1由结缔组织和血管淋巴管等组成;○2意义: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机体对肿瘤作出的免疫反应、限制肿瘤的扩散、血管的作用。
54.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其大小影响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成熟度)高--异型性小,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成熟度)低--异型性大,恶性程度高55.肿瘤的形状良性:(皮肤、黏膜表面)乳头状、息肉状、绒毛状;(器官、组织内部)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恶性:(皮肤、黏膜表面)菜花状、溃疡状,表面常有坏死、出血,并向深部浸润;(器官、组织内部)形状不规则,呈树根状、蟹足状向周围浸润56.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57.转移的分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58.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瘤(间叶来源);4.癌肉瘤:癌+肉瘤;5转移癌命名:肺转移性骨肉瘤;6.癌症: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
(转移)(原发)59.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肿瘤,如长期存在有少数可能转变为癌。
(黏膜白斑、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交界痣60.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的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分级:Ⅰ级(上皮下部三分之一)Ⅱ级(上皮下部三分之二)Ⅲ级(三分之二以上尚未及全层)很难逆转,可转化为癌。
61.原位癌:指异常增生的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
(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小叶原位癌。
62.上皮内瘤变: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与原位癌63.癌与肉瘤的区别:65.风湿小体:对确诊风湿病及其增生(肉芽肿)期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