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关注学习起点
数 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 知过程 , 既新 的学 习 内 容与学生原有 的认知结 构相互 作用 , 形成新 的数学认 知 结构 的过 程 。教 学 中教师 要从学 生 已有的 知识经验 出 发, 抓住 新知识 的生长 点和新 旧知识 的连接 点 , 实现 认 知迁移。
、
理清概念—— 何谓学 习起点
师深人 分析 , 确把握 学生 的学习起 点 , 强教 学设 计 准 增 的针对性 和预见 性 , 教学设计 建立 在客 观 、 实 的基 使 扎
础上 。
一
公式推 导 , 抑制 了学生创新思维 的发展 。 三、 实施策略一 关注学习起点 , 打造 高效课 堂
策 略 一 : 握 逻 辑 起 点 , 现认 知 迁 移 把 实
[ 关键词 ] 学教 学 数
[ 中图分类号 ] G 2 . 4 30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29 — 4 7 2 1 )9 0 0 — 2 0 5 3 3 (0 2 o — 19 0
学 生是教 学活动的主体 。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 生 的认知 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这需要 教
如“ 三角形 的面积” 有的教师在教学 时无视学 生 的 , 差异 , 置所有 学生 于“ 同起点 ” 一律 采用 “ , 双拼 法 ” 行 进
[ 收稿 时间 ]0 2 0 — 9 2 1— 8 0 [ 作者简介 ] 周佩青(9 6 )女 , 15 一 , 浙江金华人 , 华职 业技 术学院副教授 , 究方向: 学教 育。 金 研 数
19 0
与平行 , 教师 可能觉得 很简单 , 没有考 虑到学 生 的思 却
维特点 ,要把生 活中的现象马上抽象 为数学 中的图形 , 有一定难度 。这是置学生 的学 习于 “ 高起点 ” 。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学得顺顺当当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中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它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等。
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等差数列。
学习这一内容的逻辑起点则是:在一年级下册时曾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已学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等能力。
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很难一下子就清楚地确定,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1)在课前寻找学习起点。
最常用的是做个有心人,在课间或课前通过谈话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向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骄傲,同时也是对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回顾和再思考。
比如在上《圆的周长》一课,老师可以问“关于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的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周率你了解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或故事吗?”三个问题后,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知识储备就一目了然了。
(2)在课堂上寻找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教师,课时量较重,每一课都去花时间进行调查是不现实的,而在课堂寻找学习起点则比较省时、实用。
有经验的教师会有巧妙的设问,但不宜占时过多,关键是迅速利用了解到的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求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可通过尝试练习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运用自己的跳跃方式“跳一跳”,实现有效教学。
理性分析,找准学习起点;精心预设,基于学习起点;重视生成,顺应学习起点。
【关键词】理性分析精心预设重视生成在“5的乘法口诀”这一堂课,教师课前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并精心制作了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
然而,在课上,当教师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揭示这一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而后,又有一些学生也跟着说:“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上述这样的情景,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懂了,都会了,而这时教师的做法往往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呀?”将学生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
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显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教学心理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
然而,当我们走进鲜活的课堂时,由于一些教师对“起点教学”认识上的绝对化,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发现在“活力无限”的课堂背后折射出一种无效或者低效的现象,使数学课堂变得苍白无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作者:邹建娥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9年第05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起点不同,会直接影响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若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变化,就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跨度各不相同,针对跨度较大的内容,学生大多难以自行衔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脱离。
而本文则主要以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为例,针对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一、关注技能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師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大部分教师会加强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之前,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办法尝试着画圆,保证圆的弧度与完整性,针对每一种画圆的方式,总结用圆规画圆的优点。
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的画圆经历,并已熟悉了不同的画圆方式,积累了技能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未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没能意识到学生的技能水平。
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只需在课堂活动开展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并掌握具体的画圆方式,再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的途径,使学生意识到圆规画圆的必要性,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学生在自行研究以及思考的过程中也会意识到若想画指定大小的圆,用哪种方法更为合适,学生在训练时也会发现许多画圆方法的不足,意识到这些画圆方式的操作性不够,难以体现准确性与灵活性。
学生在完成了基本训练后,教师则需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了多少与圆规相关的知识呢?”在学生争相抢答的过程中,必然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时,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二、关注兴趣起点在教授“圆的认识”相关课程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关键词:学习起点;找准;运用;补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而实践也证明,教学离开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再精妙的教学设计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再美好的教学预设也将付诸东流。
因此,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一、找准知识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学习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切入口,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教材进度,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教师在备课研究教材时首先就应该了解新课建立在哪些知识基础之上?用到的是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一般情况在教学用书上对逻辑起点都有简单介绍,这是找准学习起点的方法之一。
而学生的现实起点就得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趋势,关心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数学知识。
随堂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
课始,教师让学生背了1~4的乘法口诀,并用热烈的掌声表扬学生背得整齐熟练,然后就问学生:“大家猜猜今天要学习什么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齐答。
在教师转身写课题时,学生们已经轻声地背诵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时教师犹豫了,课到底怎么上下去呢?是按部就班地照预设去引导,还是马上调整教案顺着学生思路上下去呢?这堂课中的学生实际的知识起点与教师的估计是有出入的。
教师的随口一问,便引来了学生熟练的回答。
估计有的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也有的学生从其他渠道,比如文具盒上了解了乘法口诀表,导致原先设想的教学环节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样的教学情况,有点出乎意料,也让教师措手不及,然后产生了犹豫,课到底该怎么讲下去呢?如果是有这方面相关经历的老教师,就能预设到不教也能背的情况,若多和学生交流,也能发现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把教学过程重新组织,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并且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实效。
把握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2 2 1 2 0 0 )
《 化学课程标准》 指出: 化 学 教 学 活 动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认 知 发 展 和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基 础上 ,学 生 的 化 学 学 习 活 动 是 在 教 师组 织 、 引导 下 的 自我 建构 、 自我生 成 的 过程 。 在当今社会 ,
生: 过滤 。
1 . 1 高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 中忽 视 学 生 的 基 础 在 日常 教 学 中 , 经常会发现教师讲得 I : 1 干舌燥 , 学 生 听 得 似懂非懂 , 一头雾水 , 有些学生竟 然 昏昏欲睡 ,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大打折扣。 这 是 教 师 忽视 了学 生 学 习 起 点 所 造 成 的 。 学 生 不 是 张白纸 。 化 学 教 学 的设 计 与 实 施 , 应 把 握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做到“ 以学 定 教 ” 。 不 能 忽视 备 课 中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备 学 生 ,
1 . 2 理 论 背 景
【 主要 问题 】 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学生的可能学 习起点 。 【 解决策略 】
在 真 正 地 了 解 学 生 的 可 能 学 习 起 点 之 后 .这 节 课 的 起 点 可适当提高 , 可以通过“ 粗 盐提纯” 的实 验 , 规 范 学 生 的 化 学 实
一
验操作。 进一步讨论“ 如何除去食盐溶液中含有的s 0 : ’ 、 M g 等
离子? ” “ 过滤 、 蒸发 、 蒸馏 、 萃 取 等 混 合 物分 离方 法 的注 意 事 项 及使用的范围?” 这 样 一来 , 教 学 效 果 才 会更 好 。 2 . 2 准 确把 握 学 生 的现 实起 点 【 教 学 片 段2 】 盐类 的水 解 通常教师在演示测定N H C 1 、 C H C O O N a 等 盐 溶 液 的p H值
把握学习起点 实施有效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实施有效教学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阅读教学要找准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课堂要从“师本”到“生本”的顺利回归,就得改变过去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全盘教”现状,更多地关注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而改变这些不良倾向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那么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盘考虑,把握“内容起点”曹鸿飞老师在《温州市小学“写作力提升”教学建议》讲座中提到:没有“非零”起点的关注,学生就不会有发展。
诚然,找不到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估计不足或过高,造成学生因为“无趣或畏惧”而不想学,学生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1、把握文本内容逻辑起点我们知道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的编排呈螺旋上升,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
学生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基于教材,大多学习内容的逻辑起点比较容易把握: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我们就要考虑教材中有没有在此前出现过与长征有关的内容?我们能不能找到课文前后的联系点或迁移点?对于“七律”这种形式的律诗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后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明朗起来,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想要知道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
这样,学习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对逻辑起点把握的准确度。
2、把握文本内容现实起点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媒介。
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相对比较难把握。
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实现有效建构
Elm e tr uc to a hn s ac e n ay Ed ain Te c ig Re e rh
数学
M ah m ai S te t C
关注 学生学 习起点 , 实现有效建构
崔翠翠
( 商丘 市第一 实验 小学 河南 ・ 商丘
摘 要
dn ’ t t g o tS cn ,h ahn rt y a e js dacri l w i c dsh l wn re o t et s r i . eo dteeci sa g ib t l a ut odn y hc i l ete ol i t e is s ai p n n t g t e c1ei y d e c m g, hn u f o gh p n :
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奥 苏伯 尔说过:“ 响学生 的最重要 上 取 决 于 教师 能否 从 学 生 已有 知 识 出发 ,引导 学 生找 到 新 旧 影 的原因是学生 已经知道 了什么 , 我们应根 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 知识的联结点 , 顺利 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所 以教师不仅 状况进行教学 。 《 ” 新课程标准》 中也指 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 要钻研整套教材 的体系和内容 , “ 厘清学生知识结构情况, 摸准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经 验基 础之上 。 ”数学 学生 的学习起 点。在实施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前,教师首 教学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 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先要搞清楚学 生在此之前 已经获取 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应当 准确把握和关注学生 的学 习起 点, 加快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转 再给他们灌输哪些相关知识。 化 , 能 更好 地 突 破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瓶 颈 的约 束 , 现 知 识 才 实 比如 , 教学 “ 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 时, 商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巾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 人类 的起源 。…此 町见 教学 的内容 和学 生 的 学 习 需 要 紧 密 的 结 合 , 能 巧 妙 地 把 教 学 的 主 要 日标 转 化 为学 生 学 习探 究 的 日标 .激 发起 学 生 的 求知 欲和探究精神 ,从 达成 理想 的学 习效果 。 二 、 握 学 生 学 习 的逻 辑 起 点 , 掌 沟通 知识 的 内在联 系 教师组织 学生学 习的过程 . 实 实预 设 目标 服 务 。 所 以要 造成 课 堂 际 上 足将 教材 的知 识 结 构 转 化 为 学 教学的有效 ,激活学生以前的学 习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的过 程 ,学 生 认 知 结 经验找准学 习的起 点将起 着导向性 构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 否 从 学 生 已有 知识 出发 ,引 导 学 生 作 用。 尊 重 学 生 学 习的 生 活 起 点 , 找到新…知识 的联结点 ,把握新知 识 的 生 长点 。帮助 学 生 实 现 同化 与 推 进 教 学 的有 效 进程 美 困心理 学家奥苏 们尔说 过 : 迁移 ,同时也使学 生感受剑学 习的 掌握学习办法 。 所以教师要钻 “ 响学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足 学 生 已 过程 , 影 经知道 了什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研整套教材 , 理清学生知识结构 , 掌 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教师在组织学 握学生 的逻辑学习起点 。教师 每教 。 个 知 识 点 ,都 要 搞 清楚 学 生 在 此 生 学 习时 .更 习惯 于 从 学 生 学 习的 逻辑起点 出发 ,按教材的编排意图 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以后 还 有 条 理 地 进 行 教 学 .是 静 态 、封 闭 有 哪些知识与此相关。表现在课 堂 的。f学生学 习的现实起点是动态、 教学 上足 经 过 讨 论 .有 的 问题 解 决 i 『 『 开放 的。如果教师充分 了解学生 的 了 . 但仍有不少 问题 尚末解决 , 或理 学生便把希望寄 现 实起 点 ,站在学生 的角度想学生 解不够深透。这时, 不愤不肩 , 不悱 不发 , ” 之 所 想 . 学 生 之 所需 , 时重 组 与 托于老师。“ 想 即 改造教材所 提供 的学 习资 源 ,并 以 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成熟了。为此 , 整合的方式 加以促进 ,或 者创 生出 教师引导耍力 求生 动有 趣、 斋简意 掷地有声 、 富有 肩发性。教师弓 I 新的学习资源 ,使学 生在对新 学习 赅 、 内容的认知交流过程 中形成 系统理 导重点应放在“ 三点” “ 、一线” 。 上 所 解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探 究中 谓 “ 三点 ” 指新 旧知 识 的结 合点 。 是 即教 材 的重 点 、 难 达到对新学习 内容的掌握 ,从 而改 新 知 识 的 关 键 点 ( 善或者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 点 )理论和实际的联 系点 , 。 所谓 “ 一 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培养 学生 线 ” 指前后各课之 问、 各单冗之间和 主动 、 康发展 的意识与能 , 健 这样 各阶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 。 时教师 1 的教学将足最经济 、 最有效的。比如 引 导 要 抓 住 学 生 的兴 奋 点 , 即指 “ 在 教学《 女娲补 天》 , 巾学 生从 学 生 提 出 、为 学 生 普 遍 关 注 且 同教 时 先 将相 自己看过 或听过 的神话故 事谈起 , 材 紧密联系 的问题 。如教学 《 再 巾教师 问“ 人是从 哪里来 的?” 这 和》 在让学生探究将栩最后 和好 的 , 个有趣 的话题 , 继之是 “ 我们 的祖先 原 因( 思想基础 ) , 时 学生有的说“ 廉 足 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 ” 这样一来 , 颇 彻 底 认 识 刮 自己错 了 ,所 以 剑 蔺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就 被 撩 拨 到 极 致 , 相 如 门上负荆 清罪” 有 的说 “ 为 ; : [I 学生 都迫不及 待地投入剑对文本 的 廉 颇能 知错就 改” 有 的说“大为 蔺 阅读 和探究中去。 更有“ 你也发挥 自 相 如不计较个人得失 ,原谅 了廉颇 己 的 想象 . 女 娲 造 人 的 动 机 、 过 的 言行 ” 等 , 生 的探 究 总是 在认 对 经 等 学 谅解上兜圈罔 , 始终没有探 究出 进行 另一种推测 , 说给大家听听” 这 错 、 个 问 题 的设 计 。可谓 把 学 生 的兴 奋 将 相和好 的根本原 ( 思想基础 ) 足 将相都有一颗爱 国的心 , 都能 以赵 推到 了最高点 ,使学生 充分 发挥联 “ 。此 时 , 师 可 点 教 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 的独特魅 国 的 利 益 为 重 ” 力. 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 。 这样既 “ 当时泰国为什 么不敢进攻赵 国?将 受损的是 ‘ ’ ‘ ’ 将 ?是 相 ?还 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 和现实世 界 相不和 .
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
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作者:王金铃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年第07期一、学生学习起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才会是事半功倍的。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是学生曾经历过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学生已拥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等等。
二、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相结合1.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相结合的案例一学期开学初,教研室王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在听了一节常态课后,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要“自告奋勇”地上一节示范课。
上课铃响过后,王老师先是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写了漂亮的两个字“聪明”,并提问道“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是要干吗?改上语文课?在我糊涂之时瞬间明白了,原来王老师用简单的“聪明”一则缓和师生间紧张的气氛,二则提醒大家如何做一个聪明学生。
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两道题,又是简单一句话:看清题目,解决吧,检查大家是否聪明。
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争分夺秒地验证自己的“聪明”。
(1)让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和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把握教学起点有的会说“直接提问学生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了解,有的会说“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问卷,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个别谈话,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或取样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我们借助这堂课,从而来想这类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果是直接提问学生相关内容,看似省时省力,可我们会了解学生的真实基础吗?仅凭简单提问就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吗?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或产生矛盾,或许才能真正激起这一泓源头活水。
关注学生起点,提高教学实效
这样既培养 了学生 良好的学 习习・ 又强化 了学生课外 质, 技能的训练 ,还能在课 堂上有重点地开展读 写训练 , 使
课 程 资 源 得 到 挖 掘 , 生 智 力 和技 能得 到 发展 , 堂教 学 课 学 时效得 到 提 高。 2创 新 阅读 教 学 模式 , . 注重 课 堂 技 能 训 练 课本 中的文章都是 经过精心编辑的名 家作品。 它不 但 是 进 行 阅读 训 练 的 好 教 材 ,也 是 习作 训 练 的 最佳 范 文 , 语 文课 堂 开展 读 写 训 练 的 最好 的课 程 资 源。 我 们 是
③你认 为文章运用 了哪些好词好 句。 ( ) 中学 写 ( 3读 主体 活动 ) 。 仿 照 文 章 的 顺 序 ( 写 法 )写 一段 话 ( 者 一 篇 文 或 , 或 章 ) 。 这仅 仅 是 一 个 大致 的过 程 , 并不 是 一 成 不 变的 。训 练 时要充分关注学生技 能的起点 ,追求学生原有知识 、 生活经验和课程 内容的结合 , 有时需要根据 多种情况调 整 。这 个 过程 体 现 了突 出学 生主 体 、 重 实践 的新 课 程 注 理 念 , 习作 训 练 摆 在 了 重要 的位 置上 , 一 种 经 过 整 把 是 合 、 写 结合 的 语 文教 学 的新课 程 。 读 阅读过程 中, 通过师生、 生生互动交流, 阅读欣 赏, 分析理解等实践 活动 ,学生体验和理解 了课文 内容 , 充 分感悟到课文词语的得 '使 用, 3 - 也懂得 了文章的写法结 构。 这时学生有 了短时记忆信息。 我们运用“ 信息处理的 学习理论” 即时激 活“ 时记忆信息” 让“ 时记忆信 , 短 , 短
一
把握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学习
成功 的喜悦 中 ,逐步 丰富 了对 不确定 现象 和可能性 大小 的 体验 ,从 而使 数学课 堂充满 了和谐 的氛围 。所 以,摸 清学
生 的 学 习 起 点 ,对 于 教 法 的选 择 也 是 至关 重 要 的 。 三、从教 学过程 把握学 习起点 。使 “ 设 ”有效 “ 预 生
成”
一
试验 、涂 色活动 、抽 签游 戏等 ),教师创设 具有启 发性 的
问题情境 。 教 师 出 示 分 别 装 有 红 棋 子 、绿 棋 子 、 红 绿 棋 子 的 三 个
盒子 。
师 :哪 个 盒 子 里 肯 定 能 摸 出红 棋 子 ? 师 :哪 个 盒子 里 不 可 能 摸 出绿 棋 子 ?
现学 生 的主体地位 ,形成 诸如探究 学 习 、合作学 习 、 自主
学 习 等 一 系 列 教 学 方 法 。 例 如 , 在 教 学 三 年 级 上 册 “ 能 可 性 ” 时 , 我 们 知 道 不 确 定 现 象 是 “ 能 性 ” 内容 的 一 个 重 可 要 研 究 对 象 ,从 不 确 定 现 象 去 寻 找 规 律 ,这 对 学 生 来 说 是
:
j ! 0 教 『 帝饼 修 . 教研祝扁
把握学 习起点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吴正 爱
( 浙江省平 阳县 山门镇 中心 小学 ,浙江 平 阳 3 5 0 ) 24 0
中 图分 类 号 :G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0 1 8 0 9 — 2 6 35 6 1 0 6 2 1 )1 - 0 生 ,才能作 出适合学 生 的教学设
计 , 才 能 更 好 地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学 习 活 动 。 所 以 , 如 何 准 确 把 握 课 堂 学 习 起 点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尤 为 重 要 。
关注学习状态 促进有效学习
成 就 感 , 而 点 燃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从
情 。 2 榜 样 示 范 : 是 用 学 生 身 边 () 就
快 乐 地 参 与 学 习 的 过 程 , 学 习 的 在 过 程中掌握 知识 、 习得 技 能 、 到 成 得 长 , 收 获 成 功 的 喜 悦 , 是 教 学 活 并 这
是 以生 为本 的 主体 教 育思 想 , 以 是
学论教 的因材施 教思想 。 符合“ 它 学 习成 绩 主要 取 决于 学 习时 的情 绪 ”
绪 、 习 的 主 动 性 、 习 的 参 与 程 学 学 度 、 习 的持久 性 、 习的稳 定 性 、 学 学 学 习 的意 志 力 等 。 提 高 学 习 状 态 是
个 长 期 的过 程 , 往 需 要数 月 、 往 数 年 的 不 懈 努 力 。好 的 学 习状 态 必 须 有 好 的 心 态 和 好 的 身 体 做 支 撑 。关
小 学 阶 段 学 生 的 年 龄 跨 度 比较
大 , 年级 、 低 中年 级 和 高 年 级 学 生 分 别 具 有 不 同 的 年 龄 特 点 , 于 学 生 由
的 认 关 注 学 习 状 态 促 进 有 效年 龄 差习 方 式 也 不 相 差 异教 学 异 , 知 水平也存 在同 , , 思 维特 点 和行 为
4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心 理 要 设 法 .
态 , 现 了不 同 的 学 生 观 和 教 学 观 : 体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人 还 是 接 受 教 育注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态 , 现 的 体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用 表 扬 激 采 励 措 施 引 导 学 生 把 自己 的 学 习需 求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最新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不同、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解:1、课前:做到整体把握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说到课前准备,总离不开备课。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整体把握合适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这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教学目标分层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起点,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学生起点,构建有效课堂发布时间:2021-05-27T07:27:42.47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朱素永1 江福星2[导读]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人才的考量标准发生改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新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下,思考小学数学应该转变的方向,针对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的差异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使班级学生均可以从课堂中获得受益。
1.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小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600;2.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中心小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600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在新课标要求下,立足学生实际并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起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工作。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用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本文分析学生起点对教学工作形成的影响,给出调查学生实际情况、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起点;创新方法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人才的考量标准发生改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新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下,思考小学数学应该转变的方向,针对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的差异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使班级学生均可以从课堂中获得受益。
但是目前数学教学综合性针对性不足,使学生难以从课程中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会使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本文将针对学生起点给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起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学生对于学习本身便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数学因为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很难从自己过往的认知理解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畏难心理,这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实际状况,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人教版的《小数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教学此课前,我们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区分三年级下册《小数初步认识》和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从教材内容来看,非常相似,都涉及到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都借用了“米尺”这个工具,因此两课的教学目标定位非常重要,一旦目标太高,就会把四年级的内容也教学了,定得太低,学生学习前和学习后无太大区别,所以本节课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理解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实际含义。
(2)让学生感受十分之几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3)会正确地读写小数,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百科或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
第二个问题:虽然是说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特别是元角分中的小数和身高中的小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相当丰富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知基础,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
第三个问题: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而不简单地认为只有在元角分和身高中存在,学生学习素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希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既能够了解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又能够增强一些生活常识。
在教学前,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阅读、分析、整合,现整理后的教案如
下:
一、课前谈话。
自我介绍。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体重、身高、教几年级。
板书:
年龄:29岁体重:78.5千克身高1.72米年级:6年级。
[评析]因为是到其他学校上课,师生之间是第一次见面,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让教师尽快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教师,所以课前谈话尤为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课前谈话就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认识身边的小数。
1、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几个数,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类,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师:像78.5、1.7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小数。
板书:小数。
3、组成部分和读法。
组成部分: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读一读:78.5:七十八点五、
1.72:一点七二
师:这个读法,和以前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对!我们小数部分只需要读
数字就可以了。
让几个学生快速地读一读,再集体读一读,强化读法。
4、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的
(1)商品标价。
出示语文、数学的标价,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意思。
(2)试卷的分数中。
(3)身高、质量、体重、成绩、体温。
……
5、教师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
师: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数,我们来看看。
5.8米:比5米要高很多,比6米要低一些。
5.25吨:比5吨重一些,比6吨
42.195千米:比42千米多一些,比43千米少一些。
简单介绍几位小数的含义。
[评析]通过课前谈话,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并不感到陌生,比较自然,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解读元角分中的小数和身高中的小数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作好准备。
在这个环节中,还要渗透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比如5.8米,比5米还要高,比6米要矮,让学生感受到5.8米是介于5米和6米之间,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是整数外的一种延伸。
三、认识一位小数。
1、出示一张白纸条。
这一张白纸条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张平均分成十份的白纸条,其中一份涂了阴影。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看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
生:我看到了1和9.
生:我看到了1/10和9/10。
(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1/10可以用小数0.1表示,那9/10呢?
师:你还可以找到哪些分数,用哪个小数来表示?
3、利用元角来认识一位小数。
这整个图形如果代表1元钱,那么这里的一格表示多少呢?
生:表示1角。
师:那1角是多少元呢?(提示:1元=10角)
生回答师板书:
1角=1/10元=0.1元
9角=9/10元=0.9元
师:你还能看到几角,用分数和小数怎么表示呢?
4、利用米和分米来认识一位小数。
这整个图形如果代表是1米,那么一格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并板书:
1分米=1/10米=0.1米
9分米=9/10米=0.9米
5、师生对答。
教师说一个几分米,让学生快速地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5分米、8分米、3分米、1厘米。
四、认识两位小数。
1、在上述环节中,教师提问1厘米等于几米?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那到底是多少米呢?
1米等于几厘米?
2、出示平均分成100份的白纸条。
师:1厘米等于几米呢?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1厘米=1/100米
师:1/100米还可以小数0.01米表示。
让同学找一个具体的数,让其他同学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3、利用元分进一步认识两位小数。
师:如果整个图形看到是1元,那么1分是这里的多少?
生回答师板书:1分=1/100元=0.01元
让同学说一个几分,让其他同学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4、观察比较,进行小结。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桌两人交流一下,然后回答。
师生小结:一位小数和分母是10的分数有关系,两位小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有关系。
[评析]以往的教学都是从米尺进入,那么平均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而借助一个图,把分数和元角分的关系、和米、分数、厘米的关系都整合在一起,比较直观,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整个教学环节下来比较清晰,课堂氛围也比较和谐流畅。
五、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接下来沈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两位比较特殊的人。
出示图片。
进行简单介绍。
(世界上最高的人、最矮的人)
2、师:0.75米比1米要短,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大约有多长吗?
你能不能在这根软米尺上找到0.75米。
你是怎么想的?
3、师:科森的身高比2米还要高,比3米要短,简直太高了,这个门都要
弯腰进来了。
六、生活中的小数。
1、添小数点。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
三角尺笔记本鞋子
150元500元14800元
肯定会有学生惊讶起来,也有学生会说不可能,也有学生会说需要添
加小数点。
让学生添加小数点,并说一说实际含义,判断是否与实际相吻合。
2、视力表。
出示视力表。
同桌交流自己的视力是多少?
请两位同学,对于自己的视力有什么想说的。
(其中一个是戴眼镜的)
3、体温。
师:你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吗?
简单介绍其常识。
师出示一个体温,让学生判断一下是属于哪一个范围。
[评析]以上的练习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给标价添小数点,当出示这三个数据时,学生都惊讶了,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这么贵,有学生认为是单位名称有问题,也有学生认为缺了小数点,需要用小数点来帮忙,既体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课堂上30分钟左右下来,学生已经比较疲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继续充满活力。
第二层次,是呈现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素材,其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发挥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利用今天所学的小数进行简单的解读,并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完这课后,能够对他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对小数学习的兴趣。
七、小数历史。
通过课件,介绍小数的历史,让学生自己解读其历史。
[评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古代人是如何表示小数的,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小数的表示方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
[总评]从教学情况来看,能够抓住以下这么几点:一是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身高、体重、年龄等入手,使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小数的学习之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的,比如学生最熟悉的元角分与小数、身高与小数,这些经验学生平时积累地比较丰富了,所以发挥学生潜能去解读这些小数的含义,为理解小数打下了基础。
二是设计了整体对比的教学素材,把一个整体与具体的1元、1米整合在一个图形中,这样显得不杂乱、不零碎,营造着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是在练习中素材的选择上花了一些心思,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小数,拓宽对小数认识的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感知小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