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PPT模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课件 (共40张PPT)

阶层分化
奋进之旅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 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 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 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人类早期文明当中,唯有我们中华文明 延绵至今,为了使我们的文明代代传承,我们 应该怎么做?
蛋 壳 黑 陶 杯
山东日照出土的蛋壳 黑陶杯,“黑如漆, 亮如镜,薄如纸、硬 如瓷”,被考古界誉 为“四千年前地球文 明最精致之制作”。
手工业
陶器的产生说明当时出现了哪个行业?
想一想
为什么陶器也是中华文明的曙光之一?
答案:陶器可以用来取水、储水、储粮,还用 它来蒸煮食物(以前只能用烧烤的办法),促 进吸收和消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 了人类体质。
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

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 物。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生长。
稻 粟: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 俗称小米,原产于中国北
想一想
稻谷遗存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答案:可以推断中国古代已经产生了早期农业。
想一想
骨笛
精神生活
陶文
文字雏形
碧玉龙
宗教信仰
文 明 曙 光
排水管
早期城市
玉琮
阶层分化
中华文明的曙光
内 容
早期农业 陶器制作 早期文字 精神生活 宗教信仰 城市出现
记忆要点
北方种植耐旱的粟; 南方种植喜湿水稻。
古人主要的生活用具;制作越 来越精美,如:蛋壳黑陶杯。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 出土乐器;发现陶器古人跳舞 的情景。如:舞蹈纹彩陶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19张PPT)
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的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北方 粟作农业区
南方 稻作农业区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兴起
1、中国新石器时代遗 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长江和黄河流域周 围分布着哪些重要遗址?
3、从自然环境条件分 析,为什么远古时期的 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地 区是先民们的重要聚居 地?
原始宗教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
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 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社会中宗教的最 初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即指一 个氏族的标记或图徽。处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 本氏族起源于某一动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类,并 认为这种物类是其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因而对之 加以特殊爱护并举行各种崇拜活动。而且,原始人 一般对这些物体持禁杀、禁食或禁止触摸等谨慎和 敬畏态度。原始氏族社会的这类现象即被称为图腾 崇拜。
文字的雏形
陶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说 明了什么?
文字的萌芽
半坡遗址出土的 陶器上的陶文
阶级的分化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 址出土。器形分为三部分,上 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 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 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 练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 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 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 极可能落 规模不断扩大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城市
原始宗教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 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 形式,有巫师专门负责宗 教活动。
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生
龙虎堆塑图,距今6000年左 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 1.84米,仰身直肢,头南足 北。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 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 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 米,高0.67米;虎位西,背 朝东,身长1.39米,高0.63 米。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 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中华文明的曙光(17张PPT)

中华文明的曙光(17张PPT)

“黑如漆,亮如镜 薄如纸,硬如瓷”
蛋壳黑陶杯
阶级分化
猜一猜: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在墓中 发现,但并非在普通规格的墓葬内发掘出土, 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 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可见其 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 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 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 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而且极可能是 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半岛晨报》
平粮台古城与农业聚落有何不同之处?
平粮台古城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垃圾箱 陶质排水管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1、读图,图中观察到的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2、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和自 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 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缘意识中 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 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 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 一般以动物居多,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黄河水 灌溉。
粟(粟作农业区)
水稻(稻作农业区)
长江流域: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中国境内原始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人教版8-3-1中华文明的曙光 PPT课件(39张PPT)

人教版8-3-1中华文明的曙光 PPT课件(39张PPT)

考古发掘
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
原始音乐
陶埙
半坡遗址出土
骨笛
河南舞阳出土
考古发掘
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
制造陶器 以船为交通工具
船形彩陶壶
考古发掘
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
会纺织,养蚕
象牙蛊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 还出现了原始音乐。
这些传说故事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 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 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炎帝、黄帝与尧 舜禹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靠口 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 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一、黄河、长江孕育中华文明
二、中华文明的孕育过程
阅读课本P109——110, 梳理“中华文明孕育的过程”
刻划符号——文字的雏形
猜猜:蛋壳黑陶杯哪些人能享用? 这说明了什么?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 最精致之制作
阶级分化
蛋壳黑陶杯
早期城市
结合图片,比较书本P110 页最后一段和P101页中间段 落所述,你发现平粮台古城 和河姆渡、半坡遗址相比, 有何不同之处?
中 华 文 明 的 曙 光
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还记得诞 生于大河流域、爱琴海和中美洲地区几个文明吗? 文明诞生的标志:
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
早期城市
国家出现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阅读书本109-111内容,对照文明出现的标志, 找出证明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

2021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探源》教学PPT课件

2021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探源》教学PPT课件

新知讲解
四、古代城市的出现 1.观察下面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件?它的作用是什么? 是陶质排水管,是早期城市的排水设施。 2.想一想:陶质排水管的发现,可以推断出什么?
可以推断在远古时代已出现了早期城市。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新知讲解
3.观察下面的图片,说说城市是怎么产生的?
新知讲解 粟
粟:俗称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 物。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
新知讲解
(2)观察的地图,说说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条件以适宜的农作物。
•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 网密布,气候温暖。
• 由此,南方形成了水稻作农业 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 续至今。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中华文明的发展。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下
谢谢大家
新知讲解
2.观察下面文物,想一想:它们形态像什么?
龙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不 存在于现实的虚幻生物。龙的
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 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龙的图腾是整个中华民族信奉
的旗帜。
新知讲解
3.这些图中龙的图案说明了什么?
龙虎堆塑
反映了我国原始 社会的图腾崇拜, 对龙的信仰。
安徽含山出土的 新石器时代玉器
文字:
刻画符号
文 标志
社会分化: 蛋壳黑陶杯、玉器

早起城市的出现: 河南平粮台古城、
的 曙
原始宗教的原产始生宗:教、 巫师、大型祭坛、神庙、东北牛

河梁女神庙和女神头像、龙骨堆塑、
文字的雏形、阶级的分化、城市的出现和原始宗教的产生都

第一课 文明社会的曙光.ppt

第一课 文明社会的曙光.ppt
请同学们看书目录了解世界史结构
史前时代(第1课) 古代史
农耕文明(2—6课)
世界史 近代史(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
现代史(第三单元)
史前时代:
人类没有 文字以前的时 代我们称之为 史前时代。
神话传说 考古发现
自学辅导
请你结合书本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神话 传说
考古发现 (最早的……)
起源 古人 村落 城市 国家 农作 生产
肤色白,头发呈波浪装且
白 色
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罗巴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

脸旁平,嘴唇厚



请根据以上图片,从皮肤、头
尼格罗人种 发颜色,面部特征三方面,用自己 的话说说三大人种的不同特点。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和南亚及美洲。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西部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传说 类
物 工具
世界
上帝造 180万

年前东
非能人
伊拉克、北非、 巴勒斯 西亚 坦
埃及、 西亚: 巴比伦、大麦、 印度 小麦
打制石 器、磨 制石器
中国
女娲造 人
170万 年前元 谋人
浙江河 姆渡、 陕西半 坡
河南二 里头
夏朝
河姆渡:天然火、 水稻、 人工火 半坡: 粟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已有二三百万 年的历史)
4000年左右的北非和西亚。 5、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使用打
制石器的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 产工具的时代)。 6、按肤色划分,人类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 和黑种人。各种族没有优劣之分。

35中华文明的曙光精讲PPT课件

35中华文明的曙光精讲PPT课件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 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 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 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 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
21
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农业技术的提高 人口迅速增长
原始聚落 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17
如果河姆渡、半坡遗 址属于农村聚落,那么 出现了排水系统的平粮 台则属于何种聚落?
城市聚落
18
结合所学过知识,分析下列遗址或出土文物 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12
结合所学过知识,分析下列遗址或出土文物 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蛋壳黑陶杯 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
玉琮
①蛋壳黑陶杯等器具是否所有人都能拥有呢? ② 蛋壳黑陶杯的产生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史实可以说
明这种变化?
意味着阶级分化的出现
13
(阶级的分化)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 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辽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1、见8--31图, 黄河、长江孕育中 华文明最早是在什 么时候?有哪些文 化遗址?
牛河梁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4
2、为什们远古时期的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会成为先民们的重要聚居地呢?
黄河流域: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 和耕作;引黄河水灌溉,
公有制解体 私有制出现
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 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1 中华文明的曙光.ppt

1 中华文明的曙光.ppt
三、黄帝和炎帝 1、传说时代概念 2、部落、部落战争、部落联盟 3、炎黄子孙的由来 4、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练习册第1课
1、名称 2、地理位置 3、分布特点
北京人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元谋人
旧石器时期 ——距今两三百万年前
打制粗糙的工具
• 新石器时期 ——距今1万年左右
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
1、概况: 生存年代:约70万到20万年前 遗址分布位置: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
2、北京人的体征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前额低,向后倾 眉骨粗壮 颧骨高突 吻部前伸 没有明显的下颌 脑壳较厚,脑容量小
2、部落、部落战争、部落联盟
(1)部落:是通过血缘关系组成的一种社会 组织
(2)部落战争: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 进行的战争
(3)部落联盟:相邻的部落为了自卫和扩大 自己的实力,纷纷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已 经超出了血缘关系,成为地缘黄冲突,黄帝战胜炎帝,形成炎黄联盟。炎 黄联盟打败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黄帝被推 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 生活繁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 族的主干,因此中国人总是称自己为“炎黄子 孙”。
3、北京人的生活
❖ 旧石器时代 距今两三百万年前到一万年前左右
3、北京人的生活 (1)、居住在洞穴里 (2)、以采集和渔猎卫生 (3)、学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4)、能够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1、传说时代(英雄时代)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只能用口述的方法将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传给后人,人们称这一时期 为“传说时代”。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祖先的黄 帝和炎帝就是传说时代的英雄。
4、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炎帝(亦号神农氏)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 耕种、发明医药、首创制陶术、开辟集市

中华文明的曙光22页PPT

中华文明的曙光22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华文明的曙光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所学过知识,分析下列遗址或出土文 物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上的陶文(陕西)
读图并思考: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说明了什么?
文字的萌芽 (雏形)
蛋壳黑陶杯 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
玉琮
①蛋壳黑陶杯等器具是否所有人都能拥有呢?
② 蛋壳黑陶杯的产生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史实可以说
中华文明的曙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件
1 新知导入
CONTENTS

2 新知解析
目 录
3 合作探究
4 拓展练习
第一部分
世界早期文明分布图
思考:为什么古埃及、两河流域、 古印度、爱琴海、中美州等早期文 明都陆续从地球上消亡?
答案:外族入 侵、自然灾害、 瘟疫疾病等。
思考: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为什 么在人类早期文明当中,唯独中华 文明绵延至今?
• 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 2、表现: 陶器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 最初的陶器都很简朴、粗糙、以实用为主。
• 渐渐地,一些陶器的质地越来越细腻,造型越来越精巧,器表的图案 越来越丰富,体现了高超的制造技术和非凡的审美情趣。
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
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 术的巅峰之作。蛋壳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 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 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 2、表现:陶器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 代表:山东日照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考古界誉为
•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 ------体现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
为什么陶器也是中华文明的曙光之一?
陶器可以用来取水、储水、储粮,还用它来蒸煮食物 (以前只能用烧烤的办法),促进吸收和消化,改善 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人类体质。
“中华第一龙”。闻一多说:龙是蛇身、鹿角、鱼鳞、鲇须、 马毛、兽四肢、鹰爪组成,意味多个部落组成杂器一起,因 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阅读书本P109内容,思考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和自 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 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演变。 2、时间:在黄河流域发现一些距今约5000年的古城遗址 代表: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了地下陶制排水管,说明古城已有排水系统
通过歌舞
活动来庆
祝丰收和
胜利,哀
悼死者,
驱除鬼怪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①结合书本知识,说说以上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同学们还记得诞 生于大河流域的几个文明吗?
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
早期农业 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长江和黄河流域周 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着哪些重要遗址?
3、除了黄河长江流域, 还有分布在其他地区吗?
辽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缘意识中 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 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 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 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距今一万年前后
一、早期农业的概况 1、时间、地点:距今一万年前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了
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2、早期农业的概况
自然条件
农作物 农业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 粟
北方粟作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
水稻 南方稻作农业区
玉琮
三、文字雏形的出现: 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刻划符号
的陶器,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四、私有制和社会分化的出现 1、出现原因: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2、表现 (1)生产关系: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制慢慢解体了,私有制出现了。 (2)社会关系: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财富和权力 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代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说明阶级分化的出现
农业技术的提高 人口迅速增长
原始聚落 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
城墙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城市规划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排水系统
平粮台古城 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 南北各辟一门,埋
设有陶质的排水管道。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太昊 帝在此建都 。
第三部分
五、早期城市的出现 1、出现原因:伴随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②还有哪些考古发掘能够证明这个现象?
黄河流域
龙虎堆塑
辽河流域
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 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图反 腾映 崇了 拜我 ,国 对原 龙始 的社 信会 仰的 。
长江流域 安徽含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辽河流域 牛河梁出土的玉龙猪
仰韶文化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被誉为
答案:有一个 相对封闭和独 立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
在人类早期文明当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未曾中断。中 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想知道有什么 远古文化遗存,可以上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们又有怎样的地域特 征?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那些古老的传说讲述了华夏先祖 的什么故事?这些都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明这种变化?
意味着阶级分化的出现
(阶级的分化)
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
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 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 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 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 ,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 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 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 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