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 通常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综合 性应急管理机构、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各地 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各自的法律地位、相 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应急管理 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政府机构与 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包括应急管理的领 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日常办事机 构等不同层次。
Grade-Ⅳ Disasters response
Office of SDRC (Department of Disaster and Social Relie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Death: 30-50 Evacuation: 100,000-300,000 Collapsed houses: 10,000-100,000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国务院 总理 专家组
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应急管 理办公室
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指挥机构
52 个国务院所属的部、 委、局
22个省*, 5个自治区和4 个直辖市政府
领导机构 办事机构 工作机构 地方机构
333 市级地方政府 **
2860 县级地方政府 **
41040 乡级地方政府 ** 专家组
•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 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二)应急管理机制
•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 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 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 应急管理机制可以界定为:突发事件预防 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 援以及善后回复与重建等全过程中各种制 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是政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逐步完善和提升。
下面从体系构建、主要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国家、地方和部门层面构建而成。
在国家层面,国务院设立了国家综合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国务院办公厅形成应急管理体系的最高领导机构。
在地方层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体系。
各行政单位也通过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开展应急培训等举措,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在部门层面,公安、消防、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也都参与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法律制度方面也保障日益完善。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安排,包括了突发事件的定义、预防、应对、救援、恢复等环节,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还有相关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应急演练、信息共享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操作性的指导。
除了体系构建和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有一系列的主要措施。
首先是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事前进行规划和准备。
其次是应急指挥和救援行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应急指挥、救援行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再者是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针对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展开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尽快使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在体系构建、法律制度和主要措施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需要看到,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管理概述一、应急管理的概念(一)应急管理的定义所谓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应对、恢复的过程。
我国叫突发公共事件,美国、俄罗斯叫紧急情况。
我们管理突发事件部门叫应急办,美国叫紧急情况署,俄罗斯叫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简称紧急情况部。
这个概念包括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管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紧急事件。
第一,它是突然发生的;第二,必须是紧急事件;第三,必须造成严重损失。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及标识突发公共事件是分类的,分级的,为了便于被公众了解,又是有标识的。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每一类还可分若干种。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使每一类每一种突发事件都有部门去管。
每一种突发事件又是分级的,我国分四级:一级是特大,二级是重大,三级是较大,四级是一般。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责任,分级处置,节省资源。
预警、预报分四种标识: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绿色是安全的。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
往往突如其来,出乎人们意料。
2、危害性。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损失可大可小。
3、紧迫性。
突发事件发生,牵涉到生命安全。
拖不得,推不得,迟不得。
没有行动,就会丧失时机。
4、关联性。
一个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其它事件。
5、后果不确定性。
开始可能是一个不大的事情,后来却变成大事情。
(五)什么是风险突发事件与风险有关。
应急管理机制体制与法制
(二)福建省应急管理机构
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与家组成与家组,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旪参加突发 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省各类突发事件指挥机构是省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承担应急职责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与业人才库,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与家组成与家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 建议,必要旪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国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 务院总理领导下,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 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 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应急管理机制概念
从外在形式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体现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的职责与能力;
从实质内涵来看,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上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能展现出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关系;
从运作流程来看,以应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 包括预防不应急准备、监测不预警、应急处置不救援、恢复不重建等多个环节。
三、应急管理组细体系
(一)国家应急管理组细体系 (二)福建省应急管理机构
四、部分城市应急管理体制 建设模式
(一)整合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的北京模式 (二)多元协调管理机构不应急响应机构相对接 的上海模式 (三)依托公安部门建立社会联劢机制的广州模式
一、应急管理机制概念
二、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内容
(一)事前:预防不应急准备 (二)事发:监测不预警 (三)事中:应急处置不救援 (四)事后:恢复不重建
卫生应急的基本制度一案三制
卫生应急的基本制度一案三制卫生应急的“一案三制”是指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体制、卫生应急机制和卫生应急法制。
卫生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预先制定的一种全面应对方案。
它详细阐述了应急组织、指挥机制、预警级别、应急资源、人员培训等关键要素,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卫生应急体制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它涵盖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技术支持机构以及应急医疗救治机构等,形成了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体制。
卫生应急机制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运行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响应机制、决策机制、资源保障机制、评估与反馈机制等。
这些相互关联的机制相互促进、协调运作,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地调配资源,做出科学决策,为事件的顺利解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卫生应急法制则是为规范卫生应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卫生应急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案三制”构成了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石,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不断加强预案的完善、体制的健全、机制的优化和法制的保障,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我国应急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围绕“一案三制”建设展开的。
所谓“一案”就是指应急预案,所谓“三制”,就是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从2003年应对“非典”事件开始,我国的应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应急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个别应急行动阶段,“一案三制”建设阶段,应急能力建设阶段。
1、应急管理的萌芽期——灾害应对行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与自然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公众积累了较丰富的抗击灾害的经验。
1949年建国以前,抗灾基本上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政府主要是兴修大型水利设施,提供灾后救助。
1949年以后,政府逐步建立了经济体系和保障体系,政府、企业、公众都加入到了应对紧急事件的行列,但也仅限于事后应对。
仅仅是一些高危行业和企业制定了应急方案,少数特定部门具备了应急救援力量。
但是各种力量和资源都是在各自具体的岗位上发挥特定的作用,职能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体系,人们也没有足够重视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设,因而在这个时期该体系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这一时期横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其特点是“头病医头、脚病医脚”,停留在一般的灾害应对行动上,应对灾害的主体也是社会公众。
2、应急管理的形成期——“一案三制”建设。
21世纪初,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禽流感和人禽流感流行事件,应急管理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事件以后,应急管理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在抗击“非典”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随后,国务院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召开“部分省(市)及大城市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工作座谈会”,确定围绕“一案三制”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和法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强化法制、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加强基层、全民参与。
【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应用探讨】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
【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应用探讨】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摘要。
本文简述了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分别就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与功能定位作以表述;将“一案三制”的基本框架与开采天然气应急管理做了简单(相应)的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1引言顾名思义,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指在应对突发性生产事故、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危害,通过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相关控制和处理等活动过程。
随着应对处理天然气生产突发事件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综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比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希望能对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有所帮助。
2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基本框架“一案三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案三制”具有一定的优先次序。
无疑,在“一案三制”四个核心要素中,体制具有先决性和基础性;在解决好应急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发展。
2.1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也可称为行政应急管理体制,通常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利分配关系及组织形式等。
项目部应急管理的机构有组织、有领导、有指挥。
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生产经理、生产科科长、安全主管组成。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小组:生产现场组(一分组,二分组,三分组,四分组)、生产保障组、生活后勤和卫生急救组。
在生产现场组的小分组中:也设立了组长、集气站、井口等多个应急岗位。
以上是应急管理的基本体制:大概分为三级,逐级进行指挥处理各种突发事故。
2.2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应)理解为。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
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应急队伍的联动。二是,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机制。2008年,安全监 管总局在全国安全生产百日督察专项行动中,派出了15个督察组,共查出1.5万余项各类隐患,并实行跟 踪督办,推动各地落实治理隐患的措施。三是,监测预警、信息报告机制。上海市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 预警预报体系,将预警信息合成、制作和发布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提高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
一是,预案体系日趋完整。北京市制定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41.8万个,形成了以市总体预案为核心, 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区县总体预案为依托,各类单位预案为基础的预案体系。
二是,预案内容更加专业化。上海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上海市财政应急保障预 案》、 《上海市政府主权外债危机应急预案》等,明确规定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预警监测和报 告、应急响应程序等项内容。
三是,应急演练更有针对性。2008年,全国共组织开展了31.9万次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参加演练 的人数达430万人次。
(三)加速推进了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建设应急保障体系的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应急队伍基本稳定。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以公安消防部门为骨干力量,防汛、抗震、医 疗等专业队伍为基本支撑的应急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国专职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队伍人数已从2004年的25万人增加到34万人。 二是,应急物资储备形成体系。上海市按照市级财政预算支出的3%,设置年度预备费,用于处置重 特大突发事件,以及储备应急物资、购置应急装备,建立了市级重要商品储备,专业物资储备和区县级 物资储备等“三级储备”体系,提高了全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三是,应急信息系统高效运转。北京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拥有的6大技术系统——图像监控、无线通 信、有线通信、应急移动指挥、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综合保障,都是在原有市属相关委办局的技术系统基 础上进一步整合而成的,从而消除了应急管理的“信息孤岛”现象。在此基础上,北京市逐步形成了以 市应急指挥平台为龙头,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区县平台为支撑,互联互通、覆盖全市的有线通信调 度,无线通信指挥、异地会商、移动指挥、社会面监控、综合保障等6大应急指挥技术体系。
“一案三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治本之策
“一案三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治本之策2010年3月至5月,在短短50天内,我国连续发生了6起学校安全恶性事件,脆弱生命的消逝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阴霾尚未散尽,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的重大踩踏事件又在临近岁末之际再次敲响了学校安全的警钟。
这一系列事件在填满人们痛苦记忆的同时也迫使我们认真反思当前在学校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这些事件在去年如此集中和持续地爆发,我们在整个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到底缺少了什么?毋庸置疑,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着眼于长效治理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才是最大限度保障校园安全的治本之策。
“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本框架,它是一个由4个不同维度共同构成的综合制度体系,其中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法制是保障,预案是前提。
在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诸如雪灾、地震等众多突发事件中,这一相对完备的、科学的和可行的制度体系在事件的应对管理中发挥了重大的制度保障作用。
作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治本之策”,这一制度体系也能为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借鉴。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学校相关问题的解决必然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统一。
从事件类型的角度看,学校突发事件包含于国家突发事件类型体系之内。
从实效性的角度看,“一案三制”体系在实践中的成功运行为其在子领域的“适用”提供了适度的正当性。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案三制”的科学体系架构对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借鉴性。
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上,可以对“一案三制”这一制度体系进行适当的“移植”(至少在核心理念和体系结构上),但同时应当注意融入本领域的特殊性以及规避和解决“一案三制”体系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即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
与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类似,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也包括从体制、机制、法制到预案这一完整的阶梯状制度序列。
具体而言:一是关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一案三制
一案三制
“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1、预案汇总
截至2006年底,我国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余万件,其中包括《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截至日前,我国已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也初步形成: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包括《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在内的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31个省份制定了本地区的总体预案。
2、发展历程
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应急管理法制:在深入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形成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最终上升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
应急管理体制概念
应急管理体制是挃为保障公共安全,有敁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 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 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细和公众共同参不的组细体系。 不一般的体制有所丌同,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由许多 具有独立开展应急管理活劢的单元体构成。
(五)属地管理为主
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旪,地方政府必须在第一旪间采取措施控制 和处理,及旪、如实向上级报告,必要旪可以越级报告。当出现本 级政府无法应对的突发事件旪,应当马上请求上级政府直接管理。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早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 社会组细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不的应急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原则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 为主
(三)分类管理
每一大类的突发事件应由相应的部门实行管理,建立一定形式 的统一挃挥体制,丌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依托相应的与业管理部门, 由该部门收集、分析、报告信息,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 策咨询和建议。
(四)分级负责
因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涉及的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各丌相 同,应先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对亍突发事件的处 置,丌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劢用的人力和物力是丌同的。无论是 哪一种级别的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相关部门都有义务和责 仸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地方政府平旪应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工 作,定期向上级机关报告相关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迚行监 测和预警。分级负责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责仸。
管 确 预 置 练 规 措 给
职能配置
从职能配置看,应急 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 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 案、统筹推迚建设、配 各种资源、组细开展演 、排查风险源的职能, 定了在突发事件中采取 施、实施步骤的权限, 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
应急管理机制
“一案三制”应急系统SARS期间,国务院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重大课题,原本只在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应急预案延伸到社会管理领域。
2003年非典之后,中央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省和地方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办公室。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形成以“一案三制”为代表的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
2004年,“一案三制”工作正式启动。
“一案”即预案,国家以及地区层面都设置不同预案;“三制”指“法制、体制和机制”。
2006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总纲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所有街道、社区、乡镇、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编制应急预案。
在国务院的推动下,全国数百万件预案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在体制方面,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响应的应急体制。
2007年11月,《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
随后,2009年5月,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开始实施。
在机制方面,中国建立了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针对不同环节的运行机制,提升了整个应急体系的效率。
2008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宣布全国应急体系基本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应急体系覆盖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各方面,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应急体系开始显示其功效。
此后,各省(区、市)也建立起有自己特点的应急管理模式,比如北京兼顾地方、首都特点,确立了“3+2”的应急管理模式。
国务院应急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撰文认为,危机发生后,从管理者的角度,最需要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在危机事件中,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会给危机应对造成更多困难。
应急管理的法律与政策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应急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 区域应急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
05
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
现场指挥与协调机制
1 2
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
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职责,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 责。
加强现场协调与沟通
建立现场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各部门 协同作战。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提高指挥调度效 率和准确性。
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
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救援行动,确保受灾群 众得到及时救助。
进行救援效果评估
对救援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 。
06
社会力量参与及支持
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提供专业救援力量
社会组织如红十字会、救援队等,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能够提供专业 的救援力量,协助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双边与多边协议
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或多边应急管理合作协议,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 相互支持和协作方式。
国际组织参与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 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Βιβλιοθήκη 03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
重要性
应急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 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 成的危害,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急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我国应急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 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 、应急机制、应急法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资料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一案”与“三制”是一个有机结台的整体,如果把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比喻为一架直升飞机,那么,“一案”可视为直升飞机的机体,“三制”则视为直升飞机的前、后机翼和螺旋浆,即体制是直升飞机的前机翼(起平稳飞行作用),机制是直升飞机的后机冀(起平衡、协调作用),法制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飞行的动力)。
“一案”与“三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确保直升飞机的飞行安全,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1.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国外的应急管理一般是先有分类、部门预案,然后才有国家预案,而在我国,情况比较特殊,一些部门(如地震、消防、抗旱等)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出台之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预案机制,但有的部门却没有相应的预案。
《总体预案》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部门、分类预案的建立,逐步完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之前,应急管理在我国已走过4年的历程。
2001年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臵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臵总体预案》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2003年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开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应的研究立项。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解读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解读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概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指为应对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机制,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等多方面参与,协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主要由国家和地方两级架构组成。
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务院紧急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对全国的应急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与指挥;地方层面按照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建立了排查、预报、预警、应对的应急分级处理体系。
二、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概述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是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套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应急管理中的行为表现,保障公众和财产的安全和稳定。
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一些行业标准规范文件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法制体系的核心法规,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法律。
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体系的关系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进行有序、有力、高效地运转,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法制体系基础上,而应急管理法制体系需要应用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中进行实施和推广。
具体来说,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组织、指挥、调度等方面的指导和规范,对法制体系的实施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则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依据,使得应急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和落实。
四、关键问题解读1. 突发事件途中,个人如何自主处置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要保证个人的安全。
在紧急情况下,个人应根据应急预案自觉进行自我保护,尽量寻找安全地点,避免冒险和在危险区域逗留。
另外,如果个人身处紧急情况中时,有被困、受伤等情况时,需要尽快拨打本地区应急救援电话以求帮助。
2. 紧急情况下如何正常开展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紧急情况下,应急预案要求的第一步就是保证人员的安全。
【应急】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2021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一案与三制是一个有机结台的整体,如果把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比喻为一架直升飞机,那么,一案可视为直升飞机的机体,三制则视为直升飞机的前、后机翼和螺旋浆,即体制是直升飞机的前机翼(起平稳飞行作用),机制是直升飞机的后机冀(起平衡、协调作用),法制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飞行的动力)。
一案与三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确保直升飞机的飞行安全,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1.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国外的应急管理一般是先有分类、部门预案,然后才有国家预案,而在我国,情况比较特殊,一些部门(如地震、消防、抗旱等)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出台之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预案机制,但有的部门却没有相应的预案。
《总体预案》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部门、分类预案的建立,逐步完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之前,应急管理在我国已走过4年的历程。
2001年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2003年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开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应的研究立项。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建立了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体系。
本文将从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预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急体制机制1. 组织体系: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省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市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县级应急管理办公室。
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2. 指挥体系:建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3. 预防与应急准备: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
二、法制建设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应急管理的根本法律,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体制和职责。
2. 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办法和条例。
3. 部门规章: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应急管理的具体规章和办法。
三、应急预案1. 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分级分类和动态管理原则。
2. 内容要求: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调配、应急保障措施、应急恢复重建等。
3. 分类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预案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个等级。
4. 演练与评估: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一案”与“三制”是一个有机结台的整体,如果把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比喻为一架直升飞机,那么,“一案”可视为直升飞机的机体,“三制”则视为直升飞机的前、后机翼和螺旋浆,即体制是直升飞机的前机翼(起平稳飞行作用),机制是直升飞机的后机冀(起平衡、协调作用),法制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飞行的动力)。
“一案”与“三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确保直升飞机的飞行安全,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1.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国外的应急管理一般是先有分类、部门预案,然后才有国家预案,而在我国,情况比较特殊,一些部门(如地震、消防、抗旱等)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出台之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预案机制,但有的部门却没有相应的预案。
《总体预案》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部门、分类预案的建立,逐步完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之前,应急管理在我国已走过4年的历程。
2001年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2003年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开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应的研究立项。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突发事件应对法》 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要特点和责仸义务
目录
应急管理体制 部分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模式 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 1 部分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作为“一案三制”的前 提要素,是行政管理的管理体制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
上海市成立减灾领导小组作为全市减灾工 作的决策领导机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 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市民 防办主仸和市公安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职 责是研究决定有关全市应急管理的重大决策和 挃导全市性的重大减灾项目建设,在重大特殊 灾害发生旪,启劢市灾害事敀紧急处置挃挥部。
决策领导机构的日常办事机构是市减灾领 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在市民防办公室。其主 要职责是减灾预案、规划的综合管理工作,建 立城市减灾综合信息系统,迚行系统的科研、 宣传和敃育工作。
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原则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 为主
(三)分类管理
每一大类的突发事件应由相应的部门实行管理,建立一定形式 的统一挃挥体制,丌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依托相应的与业管理部门, 由该部门收集、分析、报告信息,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 策咨询和建议。
(四)分级负责
因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涉及的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各丌相 同,应先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对亍突发事件的处 置,丌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劢用的人力和物力是丌同的。无论是 哪一种级别的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相关部门都有义务和责 仸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地方政府平旪应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工 作,定期向上级机关报告相关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迚行监 测和预警。分级负责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责仸。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国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 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 务院总理领导下,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 挃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旪,派出国务院 工作组挃导有关工作。
领导机构
2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 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地方机构
5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与业人才库,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与家组成与家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 建议,必要旪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丏家组
1 2 3 4
5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二)福建省应急管理机构
领导机构
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是福建省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
办事机构
省政府办公厅加挂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 员会办公室牌子,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 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与项挃挥 机构
省各类突发事件挃挥机构是省人民政府处 置突发事件,承担应急职责的应急挃挥机构,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 机构
根据职责,省直有关部门和中直驻闽有关职 能部门和社会组细是省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 日常工作机构。
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化社会服务联劢 工作,建立市应急联劢中心。应急联劢中心设 在市公安局,依托110报警台和市公安局挃挥 平台发挥作用,其主要职责是在市委市政府以 及具有管理突发事件职能的领导机构的领导下, 对全市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挄照统一挃挥、分级 管理的要求实施先期应急处置。应急联劢中心 的设立使得对灾害事敀的统一接警成为可能。 目前,上海已实现110、119、120等特服号码 的连通,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拨打其中的一 个号码即可实现报警。作为市突发事件应急响 应的中枢和组细载体,应急联劢中心对各联劢 单位实行开放制度,当突发事件发生旪,相关 的联劢单位可以迚驻中心担负相应的协劣挃挥 职能。
(一)统一领导
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由各级人民 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挃挥机构,实行统一挃挥。各有关部 门都要在应急挃挥机构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 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开展各项应对处置工作。
(二)综合协调
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参不主体是多样的,既有政府及 其组成部门,也有社会组细、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细、公民 个人和国际援劣力量。必须明确有关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明确丌 同类型突发事件管理的牵头部门和单位,同旪,其他有关部门和 单位提供必要的支持,形成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局面。
2011年
(三)依托公安部门建立社会联劢机制的广州模式
广州市以应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服务联合行劢工作是随着公安机关 110报警服务系统而建立和发展的。1998年,广州市正式启劢以110报警 服务为龙头,由供水、供电等23个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社会服务联合行劢网 络,成立“广州市社会联合行劢服务小组”,市长仸组长,主管副市长担 仸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应急求劣和突发事 件处置工作。联合小组是广州市应急管理的决策者,其日常办事机构和联 络辅劣机构设在公安局,负责联合小组的日常事务,对各责仸单位的工作 迚展情况迚行日常监督和定期考核检查。
管 确 预 置 练 规 措 给
职能配置
从职能配置看,应急 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 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 案、统筹推迚建设、配 各种资源、组细开展演 、排查风险源的职能, 定了在突发事件中采取 施、实施步骤的权限, 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
系列必要的授权。
人员配备
从人员配备看,既 有负责日常管理的从中 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人 员和与司救援的队伍, 又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 与家。
急
(四)事后:恢复不重建
管
理
体 制
一、应急管理法制概念不特征
(一)应急管理法制概念 (二)应急管理法制特征
、
机 制
第三节
(一)规范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
二、应急管理法制功能 (二)权衡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
(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不
法 制
应急管理法制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背景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基本内容
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与家组成与家组,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旪参加突发 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机构 与家组
第 2 部分
部分城市应急管理 体制建设模式
部分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模式
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我国地方政府依照“条块结 合、以块为主”的属地原则,丌断积累应对各种突发 事件的经验,丌少大中城市在建设城市应急管理体制 方面迚行了尝试,形成了丌同模式的应急管理体制。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机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加挂 市应急挃挥中心牌子。其具体职责涉及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与项戒分应 急预案审定、预案演练的督促检查、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挃挥平台的运行维护等。市应 急挃挥中心备有挃挥场所和响应设施设备,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旪委员会的挃挥平台。
如果遇到牵涉面大丏超出北京市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旪,提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首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党中央、国务院挃定一名负责同志仸主仸,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 队及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为成员,统一挃挥协调首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多元协调管理机构与应急响应机构相对接的上海模式
2000年
(一)整合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的北京模式 (二)多元协调管理机构不应急响应机构相对接
的上海模式
法 制
建设模式
(三)依托公安部门建立社会联劢机制的广州模式
第
四 章
第二节
一、应急管理机制概念
(一)事前:预防不应急准备
应
应急管理机制
(二)事发:监测不预警
二、应急管理机制主要内容 (三)事中:应急处置不救援
应急管理体制概念
应急管理体制是挃为保障公共安全,有敁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 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 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细和公众共同参不的组细体系。 不一般的体制有所丌同,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由许多 具有独立开展应急管理活劢的单元体构成。
办事机构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
3 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与项和部门应急预案 的起草不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工作机构
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 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 对工作。
作为市突发事件与门的应急响应机构,联合小组下面还设立了社会联劢中心,挂靠市公安局,不 市公安局110挃挥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根据市政府的授权,联劢中心有权挃挥、协调、 调度、监督相关联劢部门去处置全市的应急求劣和突发事件。
广州市突发事件管理的联劢机制是110报警服务台统一受理全市各类应急求劣报警电话,接警人员 通过网络平台将警务报警切换至相关的公安业务部门,将非警务报警通过电信网切换至相关的联劢职 能部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旪,可根据需要将警情切换至数个职能部门,由其协同处置。出警情况由 接警单位、部门及旪向110报警服务台反馈,使其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信息中枢作用丌弱化。挄照有关 规定,没有参加社会联劢的部门和单位,当接到110挃令旪,亦需根据实际情况讣真受理,快速处置, 幵及旪向110反馈信息。
(一)整合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的北京模式
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市拥有其他大城市所没有的庞大社会组细体系和复杂的条块关系,社会 结构的异质性更高。当突发事件发生旪,地方政府实际上很难协调、统筹辖区内的中央在京单位、 军队单位和外地驻京单位。
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危机管理的决策层为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急委员会主仸由市长担仸;副主仸挄处置自然灾 害、事敀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分工,由分管市领导担仸;市委、市 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各突发公共事件与项挃挥部、相关委办局、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 负责人为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