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索 探索问题--数学教学的心得
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讨的“ 问题一 互动” 课堂教学正是这一共识 的具体实践 。 } 目 标预设与课堂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时,教师要在教学
“ 问题一互动” 高 中数学课堂教学模 式是 以“ 问题 ” 为 1 过程中对教学 目 标作 出适时调整 ,最大限度地面 向全体 课堂核心 、 “ 互动 ”为课堂手段以达到教学 目标的一种教 : 学生 , 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 目标 的适切性 。 另一 方面教师 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 为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 的 1 需要利用 “ 互动 ” 手段 , 采取灵活机 动的教学策 略调动学 和谐统一 , 这一和谐统 一的实质 即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 I 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思维,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
堂 教 学 中 的 互 动 ,是 指 在 课 堂 教 学 这 一 时 空 内 ,师 生 之 j 问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
间、 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 响 , 它既指交互作 的学习成果 。“ 问题一 互动” 是高效课 堂的需要 和保证 。 用和相互影 响的方式与过程 , 同时也指师生 间 、 生生间通 J 3 . 有利 于将 “ 知识” 转化为“ 能力”
生解题能力的教育模式 , 而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 全方位 的育人过程 , 它 I 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应
将把数学应用到非常规问题和现实 问题 ,从现实生活 中 } 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 的问题和数学本 身的命题 出发 , 去引导学 生发 现问题 、 探 f 学生 的思 考和讨论 , 通过课堂 中的“ 互动 ” 把 问题引 向深
索 问题 , 并通 过参与 “ 问题解决 ” , 获得 与加 深对数 学 知 : 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 识、 数学思想方法 的理解 。“ 问题~互动 ” 模式 的着重点 【 构的方向发展。 这样通过课堂上的“ 问题一互动” 不仅仅
数学疑探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疑探模式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数学教学更是一门高难度的科学,因为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时候并不那么高。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很难、很枯燥,而且不实用。
教师们在传授数学知识时,特别需要采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其中,数学疑探模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疑探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疑问,用逻辑分析、推理和实验验证来探究与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探究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数学疑探模式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学疑探模式教学需要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不能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引导学生产生问题。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他们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因此,在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前,我们必须先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特点。
其次,数学疑探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引导和探究过程的引导。
问题的引导要遵循“易、难、易”的原则,即要从学生能轻易解答的问题开始引导,逐步引导到较为困难的问题。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连贯性,避免不必要的思维误区。
例如,要让学生养成逐步抽象、数学建模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逐步从具体案例到抽象概念,从现象看本质,从结论反推过程。
再次,数学疑探模式教学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充满智慧和挑战的科学。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力量。
例如,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某种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最后,数学疑探模式教学需要注重实践与反思。
在进行数学疑探模式教学时,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及时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数学疑探模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数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也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数学教学的魅力1. 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我看到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严谨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本身,还体现在数学教学中。
2.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数学思维具有创造性,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
他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这种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3.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广泛性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收获1.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这次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
这些方法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我体会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的优化在这次活动中,我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我力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我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对数学教学的思考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五步探究式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五步探究式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庙粱小学袁丽萍布鲁诺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
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参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我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五步教学法,即:导入新课—自主探索—验证探究—评价体验—布置作业。
以探究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课改中,我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素质得到提高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含着这样两个部分——探究思维部分和复现思维部分。
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
复现思维部分的教学是显现的,是可以用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思维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传授的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即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的,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
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和我的同行们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
数学疑探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疑探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尝试将数学疑探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对数学疑探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疑探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蛋糕、饼干等,让他们找出分数并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疑探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证明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疑探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加强师生互动数学疑探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注重实践应用数学疑探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他们计算事件的概率,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探索三角形的奥秘-心得体会
探索三角形的奥秘-心得体会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5篇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5篇篇七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有的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且比较自觉,自我控制力也不错,但成绩总是中上等,细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举一反三的思维,学过的东西基本没问题,但只要在作业中变换一下,就容易卡壳。
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一、举一反三要突出针对性新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和解题的注意点都是我们设计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练习的出发点和依据。
我们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要对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有效的练习,就应本着当堂理解、消化新知的目的,侧重当时讲授知识的重点和教学关键进行设计,而不能主次不分,或面面俱到,冲淡学生对教学关键的领悟与把握。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定位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关键。
我设计下面一组专项练习:1.说说下面各式积里有几位小数。
3.2×563.25×0.67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0.25×26=25483.6×2.9=10443.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 148×0.23= 1.48×23=这三道题形式不同,要求层次也不同,共同特点是要求学生不用计算而能定出积里小数点位置,这样练习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便于学生抓往学习关键,找出新知与已有知识的分化点,较好地掌握知识。
二、举一反三要体现层次性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接受知识练习内容不能单独孤立的设计,而需考虑与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做到瞻前顾后,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
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练习时,不注意新旧知识或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去把握练习内容的思路,就会使学生练得零乱琐碎,漫无边际,学生就会感到思路紊乱,兴趣索然。
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层次性。
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的练习”中,我从油桶、水桶、通风管、糊灯笼、刷柱子、蔬菜大棚等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展示一个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勾股定理的应用。
2. 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对于数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变式、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广泛应用。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例如,在讲解“函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函数图像,通过实践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2. 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给予更多的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
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究数学培训心得体会1在学习中,感想很深,体会很多,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转变。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
新时期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
在理论上应充分体现个性、民主和发展精神;而情感上应在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
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
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
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
体会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
体会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课前、课内、课后的关系,课前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课内要重示范、点评、变式的教学,课后要及时跟踪、反馈,暴露学生的错误。
研究数学题的收获和感悟
研究数学题的收获和感悟
数学,被誉为“科学之母”,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奥的理论常常让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投入到了数学题的研究中,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和感悟。
数学题的求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
每一道题目,都像是一座山,需要我们一步步攀登。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难以攻克的难题,但正是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驱使我继续深入研究,直至找到答案。
数学题的求解,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每道题目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严密的逻辑链条。
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把这个链条梳理清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遗漏。
这种训练,使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变得更加有条理,更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研究数学题的过程中,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很多题目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在与其他研究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尊重和妥协,这些品质在团队中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研究数学题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每一次遇到困难,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
通过不断克服难题,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我深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信心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回首这段时光,我感到十分充实和满足。
数学题的求解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数学的海洋中,我愿继续探索、不断求索,与这个古老而富有智慧的学科共同成长。
初中数学教学探索心得(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探索心得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探索心得作为一名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级教师,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心得。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1.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2.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织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1.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3.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六、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1.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社团等,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2.开展数学沙龙、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设计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问题探索 探索问题——数学教学的心得
教学 时不 断 激励 学 生 去发 现 问题 . 出 问题 。 提 因 此 , 学 生 营 造 大 胆 提 出 问题 的 氛 围 . 导 学 生 为 引 学 会 提 出 问题 , 得 十分 必 要 。 励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际 显 鼓 实 上 是 在 极力 唤 醒 学 生 心灵 深 处蕴 藏 着 的 探 索 的 冲动 , 培
学 的 实 施 应 采 取 什 么 样 的 策 略 . 优 化 教 学 过 程 , 到 以 达
既定 的 目标 呢 ?
的头 上 为什 么 砸 出个万 有 引 力定 律 呢? 就要 求 我 们 在 这
本文就这个 问题谈谈 自己在 教学实践 中的一点 体会 。 二、 问题 探 索 “ 问题探 索 ” 指教 学 过 程 中根 据 教 学 内 容及 要 求 . 是 由师 生研 讨 问 题情 境 。 问题 的 发现 探 索 和 问题 的解 决 以 来 激 化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以培 养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 别 是 用 特
Vo . (0 l4 2 1) 0
No 6 2 一 2 .1 P 3 P 4
问题探索
探 索 问 题
数 学教 学的心得
郑 继 彩
摘要 : 为一名 数 学教 育工作 者 , 者始 终在探 索 : 问题探 索” 作 笔 以“ 为起 点 , 而 “ 决 问题 ”进 而去 “ 索 从 解 , 探 问题” 由此形成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 笔者认为围绕问题 意识建立起来的教 学思想具有 高效 、 持久
养 学生 敢 于 质疑 的个 性 。 提 出问 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要 求 是 不 同 的 . 两 者 有 一 但 个共 同的关 键 , 就是 要 能组 合 问题 中提 供 的相关 信 息 。 那 只 有认 识 到 信 息之 间的 联 系 , 能 提 出一 个 合 理 的 数学 才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成长。
在这段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些感受。
一、数学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如何面对挫折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如数学分析、几何、代数等。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同时,数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数学教学中的挑战1. 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家校合作不足数学教学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家校合作往往存在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感悟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趣味数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数学教学探索心得(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探索心得第一篇范文在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数学,作为一门探究世界规律的基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策略的选择、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都显得尤为关键。
角色定位:引导者与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伙伴。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我并非直接给出定理,而是设计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几何之美,自行归纳出定理。
教学策略:个性化与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我力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
通过观察和交流,我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支持;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的问题和材料,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绽放光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还包括教学评价的多维度。
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时,我不仅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更看重他们在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收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多元化与动态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除了定期的笔试考试,还包括课堂表现、同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等。
这样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理解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和反思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和反思一、探究式学习的实践1. 设计引导性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是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加法时,我设计了一道问题:“小明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手里有7个苹果,那么小明原来手里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让他们学会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2. 提供资源和材料在探究式学习中,老师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我让学生自己带尺子、圆规等工具,让他们去测量各种几何图形的边长和角度,从中探究出各种规律。
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我会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交流思想,分享解题方法。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生自主性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面对探究式学习时缺乏自发性和主动性,他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缺乏自己动手思考的习惯。
我需要不断引导他们去接受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资源和材料的提供十分重要,但是在学校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有时候很难提供足够的资源。
我需要不断寻找各类资源和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3. 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过于依赖探究式学习,导致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缺乏系统性。
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探究式学习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自主性不足的问题,我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发性。
虽然学校条件有限,但是我需要积极寻找各类资源和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探究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平衡地运用探究式学习和传统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数学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艰辛与快乐,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事业是崇高而神圣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重任。
因此,我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教育他们。
在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下,我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我相信,只有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4篇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4篇篇三悬念具有激情引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悬念也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数学求知欲的最佳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设置悬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心理感觉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促进主动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激疑则可因疑生趣,以疑诱思,以疑获知。
例如,在讲解《体积的意义》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增强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课之前首先完成了一个演示实验。
将一只带有刻度的量筒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随后,教师将一较大的石子放入量筒,引导学生观察其水面情况。
“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为什么放入石子后水平会上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刚才还平静的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之前只学过长度、面积等有关知识,虽然在生活中对改变体积大小的现象有所了解,然而让他们进行解释却勉为其难。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有的学生说因为石子有宽度,有的学生说石子有厚度……还有的学生冥思苦想一言不发。
笔者见时机已到,便及时导入新课。
“其实,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并不难,只要大家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就能找到答案。
”课堂教学中正是教师用“激疑”打破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所以学生才能满怀兴致的投入学习。
二、巧“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
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好好胜入千言万语的讲解,问题不仅能够引发求知者的深深思考,还能够让求知者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并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时,笔者用POWERPOINT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包括电视台录播室摄像机三角架(打开状态)、吊兰支撑架、鸟巢框架结构(局部)等,并以此提出问题。
师:“大家观察这些图片的图形特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有三角形。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读后感《<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读后感》哇塞!我最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一开始,我还在想,这书会不会很枯燥无聊?毕竟一提到数学,我就有点头疼。
可当我翻开它,我发现我错啦!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里面装满了让我惊奇的东西。
书里说,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这就好比我们去探险,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是一个神秘的洞穴,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们要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就像拿着不同的工具,去解开那些难题。
比如说,学加减法的时候,那一道道算术题不就是等着我们去攻克的小关卡吗?还有啊,它提到数学教育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这多像只给我们一堆钥匙,却不告诉我们哪把钥匙能开哪扇门。
我们得自己去尝试,去琢磨,才能真正学会怎么用这些知识。
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大家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我也不例外,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嘟囔着:“这可怎么办呀?”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兴奋地举起手,大声说:“老师,我知道啦!”当我把答案说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投来了佩服的目光,老师也笑着表扬了我。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美啦!这不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吗?再想想,平时我们做数学作业,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特别难的题目,感觉自己怎么都做不出来。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说不定就能找到出路。
就像走迷宫,一条路走不通,我们换条路试试,也许就能走到终点。
我觉得这本书对老师和家长也很有启发。
老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长也不能只看我们的成绩,要多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数学不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冒险之旅。
它让我不再害怕数学难题,反而更有勇气去面对它们。
总之,《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这本书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喜欢数学啦!难道你们不想读一读吗?。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原创18篇
数学教学探究心得原创18篇数学教学探究心得第一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数学教学理论中所强调的那样,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科学,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首先,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比如,在讲解几何平行线的性质时,我会安排一些需要通过推理证明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平行线的重要性质。
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问题的难点,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这时,他们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因此,我会定期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个人作业,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问题分析能力,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通过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经验。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因此,我会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个人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动手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解题,所以我会定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巧妙运用教具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索探索问题--数学教学的心得
发表时间:2010-11-19T13:24:30.1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郑继彩[导读] 旧教材在编排方面过于强调系统逻辑,使学生只能片面解题而忽视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笔者始终在探索着:以“问题探索”为起点,从而“解决问题”,进而去“探索问题”,由此形成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笔者认为围绕问题意识建立起来的教学思想具有高效、持久的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探索问题
作者简介:郑继彩,任教于江苏省东海县外国语学校。
一、新课程理念
旧教材在编排方面过于强调系统逻辑,使学生只能片面解题而忽视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形成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果不长久。
可喜的是,在新的课程改革大胆改革教材,从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贴近生活,以便于猜想探索新的问题。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困惑:有些学生不会识别所给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是学生最易出错的;探索问题不深入等等。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探索”、“探索问题”教学的实施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既定的目标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二、问题探索
“问题探索”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师生研讨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问题的解决来激化学生的求知欲,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其实,“提出问题”比分析和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利于培养有创造性、独立思考。
由于我们受渊源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很多只停留在求善求美上,很少关注它的“真”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问题的提出。
正像“钱学森问”中所提:中国什么时间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是一日之功。
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创造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向性。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过程中,笔者先介绍了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
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
”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同样的,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为什么砸出个万有引力定律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断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极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
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
分析教材中提出问题的要求,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利用问题中呈现的部分信息,提出一个让学生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其余的信息,再提出类似的问题;二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问题的信息和已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提出问题;三是从实际场景中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总之,从生活题材入手,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因此,数学不再是难懂的“纯数学”,课堂由此充满了活力。
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
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才能真正走进生活。
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解决问题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重要了。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领略各种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才能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满足感和兴奋感,通过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正如一个始终站在岸上的人,你无论怎样对他讲解游泳的方法与技巧,如果他不下水去经历、去实践、去感悟,他是永远也不会游泳的。
结合实际教学,总结解决问题常用的方式有:
(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
(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加强合作,学会反思归纳等。
另外,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要有目标意识:即要逐步养成会审题--能对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联想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等价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会归类总结--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类比推广--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自编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
这样就会有的放矢,提高很快。
四、探索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应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教师要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所谓“真实的学习环境”是指知识的生成环境应与知识的应用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为学生创造“探索问题”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在“探究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所碰到的困难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关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想碰撞等。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一节的教学中,实施了下面的过程:
(1)一块平行四边形纸片,不小心撕破了,巧的是刚好从A这个顶点撕开,AB、BC完整,请用两把无刻度的尺补好它。
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用两把尺过点A推BC的平行线交CM的延长线于点D。
教师设问:为什么可以确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作答:由作法可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依据定义,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设问:现在只有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补好这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尝试:延长CM,量取CD=BA,连结AD,得四边形ABCD。
教师:四边形ABCD已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一组对边AB、CD平行且相等。
教师:为什么可以确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难以回答,思路受阻。
教师引导:现在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能依据定义,只需再证什么?
学生:证AD∥BC即可。
教师:如何证明?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尝试连结AC,通过证△ABC≌△ACD,证得∠DAC=∠BCA,从而证得AD∥BC。
教师:通过刚才的证明,说明修补是成功的,你还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说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再到探索创新的整个过程。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群会思考会探索的创新人才就将出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切实抓好这片长足发展的空间,让数学教学链接到各个知识体系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