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是专为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对儿童品德行为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要注意让儿童的心态、道德观念、行为素养回归到生活中来。
一、利用教材,让孩子走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
”而事实上,《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获得的知识可以分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所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欢度国庆》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去不同的地方观看国庆的装饰,感受国庆的气氛,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然后,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升旗仪式,观看历史电影、国庆节目等。
使之了解国家的意义和国庆的由来;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日记、绘画、演讲等方式进一步让他们的爱国思想升华起来。
让《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
法 和 知识 ,并从 中认 识 到花 草 树 木 对我 们 人 类 的 功劳 非 常大 ,是 人类 的好 朋 友 。 三 、情 景再 现
“ 问 渠那 得 清如 水 ,为 有源 头 活水 来 ” 。生 活 ,就 是 这 在 阳光下 幻化 出无 限美丽 的源 头活水 。从 生活 中来 ,到
在看 电影 时 ,有 些 让 人落 泪 的画 面 ,在 学 生 眼 里成 了非 生活 中去 ,让 课程 真正成 为沟通 生活与 学习 的桥梁 。 《 品德 与 生活 》课 程 旨在促 进学 生 良好 品德 形成 和丰 十
习生 活 中待 人 接 物 的 一般 礼 节 、在 紧急 情 况下 的救 助 和
的交通 意识 和遵 守 睛况 ,我带 领学 生来 到公路 进行 实地 勘
让他们 记录一定时 间 内违 反规则 的次数 , 并进行 归 因。 自救 、交 通 安 全 的认 识 、遵 守 交通 规 则 、遵 守 公 共 秩 序 察 , 等 方 面 。针 对 学 生 的这 一 特 点 ,我 常 常 在课 堂上 创 设 某 我 还带他 们 到交通 主管 部 门与交警 面对 面交 流 ,更 深层 次
残疾 人 ,是 多么 不幸 啊 ! 二 、走进社 会 。 让 学生 学会实 践 课 本当 中有 的课文 内容是 学生 常见 和 比较 熟悉 的 ,但 学 生
如 果没有 明确 的 目标 ,不用心 观察 ,往往 义是他 们熟 视无
种 特 定 的 情 景 ,让 学 生 亲 自去 尝 试 ,去 体 验 ,从 而 有 所 了解 当地人们 违 反交通 规则 的种类 及原 因 ,与交警 共 同研 收获 。模 拟 活动 的关键 是 让 学 生 获得 体 验 ,演技 好 坏 并 究 解决 的办法 。 不重 要 。例 如 在 教 学 《 他 们 需 要关 爱 》之 前 ,我 们 学 校 正好 组织 观 看 电影 《 一 样 的人 》 ,讲 的是残 疾 人 的故 事 。 常滑 稽 的搞 笑 ,我 的心 里 留下 极 深 的印 象 。 因此 ,在 教
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地 改 善 我 们 的 环 境 。这 样 , 过 “ 生 通 从 教 学 活动 , 教 材 内容 与 儿童 现 实 生活 将 相 结合 , 效地 提 高 了教 学效 果 。 有
爵 一 培一 回归生活 德一 养一
社会现实 , 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 道德 教育 。” 谓教 学时空 , 所 即指 教 学
品。为达到这一 目标 , 我让 学生课前准
备 , 中通 过教 师 示 范 , 生 自由创 作 、 课 学
导学生 的生活 , 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 学 生的生活 。教 师要善 于从学生实 际 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使用教材 、 用 活教材 。将教材 中的原有 材料与儿童 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 , 近教 拉 学 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 并联系当地 实际 情 况 和 儿 童 的 实 际生 活 , 充本 乡本 土 补
性
活 中去观察 、 集、 查 、 搜 调 分析 、 体验等
方 法 , 集 一 些 美好 环境 的 图 片和 一 些 收
污 染 环 境 的严 重性 的 资料 。在 课 中 , 我 通 过 “ 儿 怎 么 了” 一 环 节 , 学 生通 这 这 让 过 比较 、 像 , 论 如 何 改 变我 们 的 环 想 讨 境 , 何 保 护 我 们 的 环 境 , 废 品 通 过 如 把
其 中 的 “ 让
垃圾 回 家” 这
一
活 。在教 学《 我喜欢 美好 的环境 》 一课 时, 我抓住 了“ 我喜 欢美好 的环境” 这一 主题的特点 , 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 相关 .也是学生比较 熟悉的 。因此 , 在
课前进行布置, 我要 求 学 生 自 己回到 生
心 中最 美的 生 活 环 境 ” 这一 环 节 时 , 我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成了品德与生活课堂的立足点。
教师应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一、内容――源于儿童生活儿童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品德教育只有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把蕴藏于儿童生活中的道德事件和问题作素材,让课程内容充满儿童文化,从中引发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唤起儿童的共鸣与向往,才能培养出真正内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品德。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关注儿童外在的生活环境和内在的生活世界,创造生活化的、儿童喜爱的教学内容。
1.关注儿童外在的生活世界《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单元,教材编排的大部分内容背景是北方城乡过大年贴窗花、吃饺子的习俗。
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北方过大年的有关习俗外,而且还应该联系近距离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回忆过年时候搓汤圆、做年糕、燃烟花、放鞭炮等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生活场景,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起他们对生活、对亲人、对和平的热爱。
2.关注儿童内在的心理世界《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关注的就是儿童内在的心理世界。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来讲是一个大的转折点。
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儿童,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心里既充满新鲜与好奇、期盼与憧憬,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
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的学习。
“我上学了”这一单元,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通过“我背上了新书包”“我们的校园”“新同学新朋友”“校园铃声”这四个主题循序渐进地让儿童的心理得应有的储备,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殷 玉 洁
( 敦化市第二小学 , 吉林 敦化 《 品德与生活 》 课程 是以儿童 生活为基 础 , 让儿童 在 自己 的 生 活 中通 过 认 识 自然 . 了解 社 会 和把 握 自我 形 成 道 德 体 验 和道德认知 , 进 而 形 成 良好 的道 德 品 质 的 一 门 课 程 。 新 课 程 倡 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 强 调 寓 教 育 于 生 活 之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在教学实 际中 努力走进生 活 , 贴 近学生 , 创设开放 、 互动、 活 泼 的教 学 情 境 , 营 造 自由 、 民主 、 愉 悦 的课 堂 气 氛 , 把 教 学 的需 求 转 化 为 学 生 的 需 求 。将 “ 生 活 化 的课 堂 ” 、 “ 课 堂 中 的生 活 ” 融为一体 . 努 力 使 学 生 成 为 认 识 的 主 体 、课 堂 学 习 的 主人 。 对 于 如 何 做 到 这 点, 下 面我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谈 谈 自己 的 看 法 。 表 演 中明 事 理 心 理 学 研究 表 明 。 七 至 十二 岁 的 儿 童 最 善 于 模 仿 , 而 且 他 们 的 意 识行 为 , 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 针 对 这 一特点 , 我 在 课 堂 中采 用 模 拟 生 活 情境 进 行 教 学 , 变 呆 板 为 活泼 。 化枯燥 为生动 , 加 深 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 引 导 学 生 参 与 社 会实 践 活 动 , 让学生在实践 中巩固道德认识 , 在 生 活 体 验 中 规 范 言行 。 在 学 生理 解 “ 礼貌用语 ” 、 “ 礼貌动作 ” 之后 , 我 让 学 生 做填 空 练 习 : “ 小 明 到叔 叔 家 做 客 要 ( ) 敲门。 当 叔 叔 请 小 明坐下倒茶 给他喝时 , 小 明应用 ( ) 接过 茶杯 , 说声 ( ) 。 跟 叔 叔 告别 时 , 小 明 应 该 说声 ( ) 。 ” 填 空 练 习 复 习 巩 固 了 礼 貌行 为规范。 为 了 进一 步巩 固深 化 学 生 的礼 貌 规 范 . 我 又 创 设 了情 境 让 学 生扮 演不 同角 色 , 按 礼 貌 热 情 待人 的 要 求 去 做 . 学 生 不 仅 再 现 了课 本 中 的礼 貌热 情 待 人 的 情 境 。还 调 动 了 生 动 中原 有 的积 累 。 弥 补 了生 活 中不 到 位 的 礼 貌 缺 失 . 使“ 礼 貌 用 语” 和“ 礼 貌 动作 ” 更规范。 表 演 中 明事 理 适 用 于 《 品 德 与生 活 》 各种课 型 , 它 是 以 教 师 为主导 。 通过直观演示 、 口头 讲 解 、 文 字 阅读 、 评价行 为 、 激 发 情 感 等 手 段 传 递 信 息 。学 生 通 过 观 测 感 知 、 理 解 教材 、 动情 明理 、 自省 辨 析 。 最 后 由教 师 评 价 提 出 行 为 要 求 。这 种 模 式 的 特 点 是 使 学 生 能 够 在 较 短 的时 间 内 掌 握 道 德 知 识 或 某 一 方 面 的行为方式 。 选用这种教学模式时 , 要注意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如 在教《 我送老 师一枝花》 一课时 , 提 出了“ 老师像红 烛 , 无 私 奉 献青春 年华 , 老师像园 丁。 辛勤培 育现代 化建设人才 , 我 们 要 尊敬老师的观点” 之后 。 教 师 可 推 心 置 腹 地 向 学 生 谈 谈 自 己在 教 师 的 关 怀 下成 长 的 故 事 。 以及 对 教 师 工 作 的 情 感 体 . 然 后 让 学 生谈 谈 他 心 中 的 老 师 , 师 生 间 产 生 感 情 上 的认 同和 共 鸣 . 促 使 学 生 主 动地 以实 际行 动尊 敬老 师 . 提高教学实效。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有效性
浅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的有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体验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
让学生去自主体验、感受、领悟,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只有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去感悟,获得道德认知,才会理解和掌握的更牢固,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体验方式,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认识,并升华道德情感。
一、提供“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的显著特点是活动性。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产生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中对于儿童难以身临其境去直接体验的经验,可以模拟生活情景,通过情境的创设,形成十分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相应的体验。
一是回归生活,走出课堂“玩中体验”。
儿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玩一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寻找春天的身影:看柳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闻花池里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香,找一找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等等,学生在寻找春天中进一步感受、欣赏春天的美,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快。
二是利用实物情境,引发学生“玩中体验”。
如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课前让学生收集过去一年中的衣服、图片、作品、以及用过的物品等,拿出来玩一玩、试一试,并举办“我们长大了”展览会,让学生感受一年来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请同学们互相参观,共同分享自己长大了的喜悦和快乐。
由此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德性的发展。
三是设置特定情境,引导学生“玩中体验”,从中萌生真正的感受和体验。
让教学回归生活
《 品德与生活》 课 程 是 以儿 童 的生 活 为 基础 , 以 培养 品德 良好 , 乐 于探 究 , 热爱 生 活 为 目标 的活 动型综 合课 程 。 本 课程 具有 三 个 基本 特征 : 生 活性 、 开放 性 、 活 动性 。它 从 儿 童 的生 活 经 验 出 发 ,其 内容 涵 盖 了品 德 教 育、 劳动教 育 、 社 会 教育 和科 学教 育 。 内容 极 为广 泛 , 涉及 到 学 生 生 活 的方 方 面 面 , 直 接 地反 映 了儿童 的 现实 生活 。
、
所 给予学 生的不 应是一个 简单 的结论 ,该 是 怎 么才是让 学生 亲 自去试 一试 。 你会 怎么做 ? 人们 会有 怎样 的评价 ?从 而生活 中真 正 的是 非 观念 、 善恶 观念 。 我 们的教 学必须 向生活 开 放, 向现实 开放 , 让学 生到 生活 中去实 践课 上 的认 识 , 不搞 “ 纯而又纯 ” 的教育 。 以儿 童 的现 实 生 活 为课 堂 内容 的 主要 源泉, 以密切 联 系儿 童生 活 的主 题 活动 或实 践 活动 为 载体 ,引 导学 生 在生 活 中发展 , 在 发 展 中生活 。 这 是 品德与 生活课 程 最显 著 的 特点 。所 以在 教 学 中 , 我 们必 须 做 到统筹 把 握、 综合 、 动 态 地 实 现对 儿 童 及其 活动 的支 持、 合 作 与指 导 。 让 学生在 体验 中感 悟 , 在感 悟 中创造 。 转变 观念 , 实施 教育 创新 , 以学生 为 主体 , 适 时构 建 学 习 活动 , 积极 引导 学 生 把 目光投 入到 课 以外 的 、 无 边 无 际的 生活 世 界 中去 , 把 道 德 寓 于儿 童 中 , 让 良好 的 品 德 在 儿 童 的生活 过程 中形成 。
如何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具有重要的价值。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 反映学生的需求。小 大 , 有些孩子容易感 冒 、 咳嗽 、 发烧 , 甚至 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 呼吸
学生 的特点是 : “ 告诉我 , 我会忘记 ; 给我看 , 我会 记住 ; 让我参与 . 道传染病而诱发肺炎或心力衰竭致 死。 小小的感 冒, 会威胁到宝贵 我才会明 白。 ” 因此 , 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 , 的生命 , 给许多家庭 蒙上 了抹不去 的阴影 。 观后 , 学生会产生“ 身临 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 引导学生用 自己的感官去认识 , 用 喜欢的方 其境 ” 的感 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 大家一致认为预防 的措施 式去体验 。 以活动为纽带 , 用 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用心灵去感悟 。 只 是 : 平时要讲究卫生 、 多喝水 、 不挑食 、 多吃水果蔬菜 、 通风换气 、 注
关键词 : 认 识社 会 ; 体验和感悟; 回 归生 活
《 品德 与生活 ( 社会 ) 》 课程 基本理念告诉 我们 : 帮助学生参 与 快乐 , 争取 为学 生提供多样化 的生活体验空间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社会 、 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 学生 的生活及其社会 化需 求是课程
例如 ,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 秋天的保健》 一课 时, 为 了让学生更
、
创 建平 台收 集 调 查 , 使教 学 源 于 生活
可见 , 教师只有在课 堂上 , 努力创设一些生 动有趣 的 、 学生 比 形成 良好 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 对小学生来 说 , 他们 较 喜欢 的生 活情景 , 激起 学生的积极热情参 与其 中 , 才能在 教学 中
的启蒙教育课程 , 是一 门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 出发 , 旨在促进学生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做到品德与社会相统一。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再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我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想使得课堂教学取得理想 的效果 . 就要注 意在上课一开始就 牢牢吸引住学生 的眼球 . 利用有趣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对于
接下来教学 内容 的兴趣 2 . 组 织讨论 , 学会从 生活 中搜 集信 息。 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 生参 与讨论 的切人 点。 讨论 , 是 品德 与生 活课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我们在教学时 . 要
说一说 自己的暑 假之最 .交流一 下 自己在暑 假里学 到的本 领 在活动中 . 我 注意收集从学生那 里反 馈过来的信息并将 它们进行分类如 : 快乐 、 烦恼、 有趣 、 得意等 , 并根据这些信息 深入展开 讨论 . 让 学生共 同分 享暑假生 活 的各种 体验 . 帮助
要教学形式 . 强调寓教育 于活动之 中。这 就要求教师能结合
教育是要 回归生活 , 重视生活的价值 。因此 . 本课程 的教学空 间就不应该 只局限在课 堂上 . 而 要从 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 生活的联系 、 与社会 生活广泛地接触我们在教学 中应 当尽量 带领学 生走人生活 . 用真 实的情境 去撞击学生 的心灵 , 弓 l 导 学生成为真正体验者 。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 多地参与社会 实践 , 更 多地从体验 、 理解 、 感 悟 中得 到教 益 ,
程标准》中指出 ; “ 教育的 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 童的生活 ,
反 映儿 童的需要 , 让他们从 自己 的世 界 出发 . 用 自己 的眼睛
合理 的组织学生讨 论 , 让学生在讨论 中学会 交流 , 掌握学 习
方法 。例如教学《 新学 期 , 你好》 这一单元 的第一 个主题活动 时, 我 为学 生提供 了一个 场所 “ 暑假生 活交流会 ” . 让学生 在
让《品德生活》课程孩子“生活”同行
让《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孩子“生活”同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为了使课程更适应儿童的需要和特点;为了加强儿童的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低年级阶段设置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这一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
这门课程就是以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确实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应是回归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现在我从课前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谈谈《品德与生活》课程如何与孩子的“生活”同行。
一、课前探究与“生活”同行新课改形式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学生课前探究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孩子们可以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对这次活动的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下《春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探究时,可以给孩子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做好活动记录,写好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可以是你自己家门前的一株大杨树的变化,可以是家乡田野和小河的变化,也可以是自己穿着感受的变化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拍一拍、剪一剪……这一系列的活动也都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都能留心身边的生活,感受春天的美,了解春天的知识,也使孩子的认知更加生活化。
把教育的种子植入孩子心田--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与探究
2挖 掘教 材 空 白。品德 与生 活课程 的 内容 比较 简单 , . 大 部 分只 是 图例 , 配上 几句 关键 句 。 给教 师 的教学 留下 了较 这 大 的空 间 , 时也对 教 师实施 课程 教学 提 出了 较高 的要求 。 同 因为 , 教师 必须 二次 开发 教材 中 的空 白点来 丰 富课 堂 。 北 如
课程 ”能使 品德 教学 更具 生活 意义 。 。
4进 行 学科 整合 。学 生的 任何 学 习都 是 具有 整体 性的 , .
每个 学科 也不 是彼 此孤 立的 ,现在 很 多 品德 课 教师 同时 兼
任 语 文 学 科 的 教 学 ,若 将 品 德 课 与 语 文 学 科 巧 妙 地 整 合 起 来 , 使 品德 课程 更有 内涵 。 北 师大 版 品德与 生活 课程 一 会 如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 天 来了 ” 安排 的学 习主 题与 第二 册 春 中
保障 的基 础 。 由于 小学 生 的年龄 因素 , 单的 文字描 述远 不 简 如学 生在 生活 中体 验 、 在实践 中 感悟 、 探究 中提高 的效 果 在 显著 。而 传统 的思想 品德 课又存 在着 几 个弊端 : . 有真 正 1 没 体现 以学 生 为 本的 教育 理 念 ; .脱 离学 生 日常生 活 实际 : 2 3教学 方式 较为 单一 。所 以 , 进 品德与 生活 教学真 正 回归 . 促 学生 生活 实际 , 弃传 统教学 中的弊端 就显 得十 分重 要 。 摒 在 具体 的教 学实 践中 ,可 以通过 以下 途径 让品 德教育 回 归学
教学荟萃 ・ 思品
齑 种 寻
孩 寻 J 团
小 学品德 与生活教 学 回归生活 的实践 与探 究
福 建厦 门集 美 中学 附属 滨 水学校 (60 O 杨娜 青 3 10 )
根植生活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教学探析
的 行 为 习 惯 养 成 教 育 , 父 母 是 孩 子 的 第 而 任 老 师 , 庭 对 孩 子 的 教 育 是 百 分 之 百 家 的。 因此 , 想 品 德 教 育要 切 实利 用 好 家 庭 思 教 育 这 一 资 源 , 课 堂 教 育之 后 学 生 的行 让 为通 过 老 师 监 督 , 家长 配合 得 以 持 之 以 恒 , 并 将 这 些 行 为 习惯 的 养 成 教 育 贯 穿 于学 生 的整 个 生 活 之 中 。 : 教 学 《 心 父母 》 例 在 关 、 《 惜 劳 动果 实》 , 发给 学 生 《 长评 分 爱 后 我 家 表 , 由家 长 通 过 评 分 把孩 子 在 家庭 中表 现 反 馈 给 学 校 , 在 班 中进 行 交 流 , 立 榜 并 树 3 充分利 用少先队活动 :开发 社 区资 样 。 家庭 与学 校 的联 系 和 沟 通 , 使教 育效 果 成 效 。 们 从《 我 品德 与 生 活( 会 )课程 特 征 源——注 重实 践 、热爱 生 活 社 》 有 了明显的提高。 ( 即生 活 性 、 放 性 和活 动 性 ) 开 出发 , 学 生 从 少 先 队 活 动 是 小 学 德 育 教 育 的 重 要 途 的 生 活 出 发 , 品德 教 育 根 植 在 生 活 , 将 把生 径 , 它是 通 过 队 员 当 家 做 主 人 的 集 体 活 动 6 充 分利 用新 闻媒 体 开展 “ 注社 关 活 体 验 教 育 作 为 品 德 教 育 的 切 入 点 , 生 和 丰 富 多彩 的 体 验 活 动 来 进 行 教 育 , 教 会 , 注 国家 ”活动 :关注时事政 治 以 其 关 活 事 例为 载 体 , 品 德教 育 回 归生 活 , 儿 育 内容 主要 以 德 育 为 主 , 顾 其 他 。 使 使 兼 由干 少 体 验发 展 激 情飞 扬 童 的 学 习不 是 单 纯 地 依 赖 课 堂 的 教 与 学 , 先 队活 动 的 特 点是 在 激 发 道 德 情 感 和 指 导 为 了 激 发 学 生 关 注 社 会 , 注 国家 大 关 而且 要 通 过 学 生 自主 的 生 活 化 活 动 体 验来 道 德 行 为 方 面 有 着 特 殊 的 作 用 。 以 把 少 事 的 热 情 , 好 地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得 到 思 可 更 体现 , 到 “ 物 细 无 声 ” 达 润 的教 学 效 果 。 先 队 活 动和 《 德 与 生 活 ( 会 ) 课 相 互联 想 品德 教 育 , 置 学 生每 天通 过 电视 新 闻 、 品 社 》 布 系 , 互渗 透 , 互 补 充 , 以促 进 学 生 知 、 报 纸 在 《 校 联 系 本 》 写 一 条 热 点 的或 重 相 相 借 家 上 1 开展趣味实践活动 :挖 掘人文资源 情 、 、 的 全 面提 高 , 到 教 育 目的 。 教 要 的新 闻 , 写 上 一 句 自己 的感 想 。 动一 意 行 达 如 并 活 氤氲精 神 提 升理 念 《 公 共 场 所 》 课 后 , 合 少 先 队大 队 部 开 展 , 在 一 结 同学 们 的 热 情 很 高 , 且 收到 的新 闻 而 《 德 与 生 活 ( 会 ) 课 要 “ 法 于 课 的 活 动 , 行 “ 明 与 我 同 行 ” 主 题 班 队 也 是 最 热 点 、 前沿 的 , 发 了学 生 的 爱 国 品 社 》 得 进 文 的 最 激 内 , 益 于 课外 ” 要 学 生 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活 活 动 。 可 以开 展 “ 手 拉 大 手 ” 动 , 活 热 情 。 生 写 到 : 得 。 还 小 活 把 学 动 , 自己亲 眼 目睹 , 身 体 验 , 手 实践 , 动 延 伸 到 社 会 、 使 亲 亲 家庭 ,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真 正 使 今 日新 闻 : 0 1 0 9 , 祝 建 国 l 月 日1 时 分 庆 从 而 形成 良好 的 思 想 品 德 。 教 学《 爱 家 回 归 生 活 如 热 6 周 年 阅 兵 式 在 北 京 天 安 门 广 场 隆 重 举 0 乡》 , 让 学 生 组 织 了 “ 日小 队 ” 收集 后 我 假 , 行 。 想 : 中展 示 我 军捍 卫 国 家安 全 与 发 感 集 反映 我 们 家 乡 ‘ 阳信 ” 久 历史 、 烂 文 4 开展德 育基地 活动 :建立德 育基地 展 利益 、 护 世 界 和 平 的 坚 强决 心 。 悠 灿 维 中国 军 化 、 展 前 景 的 图 片 。 生 兴 趣 很 高 , 们 发 学 他 人了不起 ! 国了不起 ! 爱你 , 国 ! 中 我 祖 走 出课 堂 、走 向社 会 通 过 观 察 、 查 、 问 、 集 资 料 、 抄 碑 调 访 收 摘 德 育基地 是品 德教 育的一 个主 阵地 , 今 日新 闻 : 2 0 1 月2 日是 澳 门 回 归祖 国 l 0 文 、 摄 等 方 式 了 解 阳信 鸭 梨 的 文 化 。 拍 通过 通过 德 育 基 地 活 动 , 学 生走 出课 堂 , 向 让 走 周 年 纪 念 日 , 门 特 区政 府 将 举 办 系 列 庆 澳 感 我 实地 考察 , 访 农 民 , 图文 并 茂 地 写 成 了 采 还 社会 , 验 生 活 。 此我 根 据 班 级 情 况 联 系 祝 活动 。 想 : 们 的祖 国正 走 人 世 界 强 国 体 因 调 查 报 告 。 生 亲 眼 目睹 家 乡所 发 生 的 巨 武 警 阳 信 中 队 作 为 德 育 基 地 , 学 期 安 排 行 列 ! 望 台 湾 早 日回到 祖 国 的 怀 抱 ! 学 一 盼 大 变 化 , 起 对 家 乡 , 党 , 祖 国 的 热 爱 两 次 活 动 。 月 份 请 辅 导 员 徐 友 奇 来 学 校 激 对 对 四 之情 , 起 了为 建 设 家 乡 , 设祖 国而 学 习 激 建 为学 生 讲 课 , 题 是 : 少 年 自我 保 护 ” 学 主 “ 。 总 之 , 《 德 与生 活 ( 让 品 社会 ) 课从 生 活 的积 极 性 。 生 受 到 了一 次 深 刻 的 教 育 , 得 了作 为 一 的事 例 出 发 , 学 生 通 过 丰 富 多 采 的 生 活 懂 使 个 小 学 生 应 怎 样 学 会 自我 保 护 。 月份 带 化 活 动 去 体验 生 活 , 已有 的 认识 、 解 转 六 把 理 2 开展 丰富多彩 的班级 活动 :利用班 领 学 生去 中 队 实地 察 看 , 过 听 介 绍 , 通 了解 化 为 观 念 、 感和 行 为 习惯 , 在 实 际生 活 情 并 集体 资 源__融入 集 体 、 同构 共 生 武 警 中 队 人 员 的 一 些 生 活 和 工 作 情 况 , 学 中 得 以 体 现 ; 生 活 中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道 在 班 级 活动 应 服 务于 《 德 与生 活 ( 品 社 生 敬 佩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 月 份 由 中 队 教 练 德 观 念 和 行 为 习惯 ,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的 新 九 是 会 ) 课 , 活 动 中 让 学 生 受 到 思 想 品 德 教 带学 生 进 行 军 训 。 日下 , 生个 个 吃 苦 耐 理念 , 》 在 烈 学 也是 《 德 与生 活 ( 会 )课 教 学 的新 品 社 》 育是 班 级 活 动 的 主 要 目的 。 教 《 了中 队 劳 , 持 训 练 。 动 增 强 了学 生 的 自我 保 护 趋 势 。 如 为 坚 活 的荣誉》 课, 合实际 , 一 结 通过 讨 论 、 析 、 意识 , 炼 了意 志 , 强 了体 质 , 验 了生 辨 锻 增 体 汇报 等 多 种 形 式 , 使学 生 认 识 到 : 为 集 体 活 。 作 参 考 文献 中的 一 员 , 努 力为 集 体 争 光 , 做 有 损 于 要 不 [ 1 慕 菊 [ 编 】走 进 新 课 程 f 】北 京 师 】朱 主 . M . 集体 荣 誉 的 事 。 了 使 课 堂 教 育 进 一 步 延 5 让活动延伸到家庭 :重视家庭生活 为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0 2 20. 伸 , 开 主题 班 会 “ 誉要 靠大 家 ” 同学 们 资 源——家 校 沟通 关爱 生命 召 荣 。 首 先 根 据 班 级 的 荣 誉 角 展 开 讨 论 , 述 这 讲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内 容 大 多 属 于 贴近 生 活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南昌市绳金塔小学饶玮瑜摘要: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一、从生活中发现二、在生活中体验三、到生活中实践关键词:品德、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孩子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离开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进行枯燥而单调的教育,那的确是死教育。
如“绿化教育,节水教育,关爱教育,热爱学习教育,热爱劳动教育,友好相处教育,机智勇敢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等,都是生活中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园、爱人民、爱和平、爱生活、热爱生命”等这些大主题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创设教育情境,自主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这样,孩子们就真正成了教育的主体,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就真正激情激起孩子心灵的共鸣。
一、从生活中发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
儿童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了活动主题,在了解、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便会水到渠成。
在《当发生危险的时候》一课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危险状况。
如:火灾现场、溺水、煤气中毒、触电。
然后问学生,“假如你们遇到这些危险情况,你会怎么样保护他人和使用什么方法自己脱离危险,要打哪个急救电话?”紧接着摸拟火灾和地震现场,请学生扮演当中的角色,演练逃生。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当发生危险的时候要振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救人和自救。
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怎样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从而学会健康、安全的生活。
追寻"回归生活"的《品德与生活》教育境界
2 第期 0年 2 1 0
教 学实践
追寻 “ 回归生活 《 ”的 品德与生活 》教育境界
齐国艳 ( 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70 ) 750
小 学低 年 级 阶 段 是 儿 童 品 德 形 成和 发 展 的重 要 时 期 , 依 托 兴 趣 和 直 接 经 验 来 设计 和 实 施 相 关 课 程 活 动 。如 ,执 教 山东 人 《 品德 与生 活》 课程 的 实施对 儿 童进 行 品德教 育 是小 学德 育 的核 民版 教材 一年 级上 册 《 识我 们 的身体 》 一课 时 ,从 小学 生 的兴 认 心方 式 。笔 者在 长期 的研 究 与实 践 中发现 ,许 多 教师在 实 施 《 品 趣 点出发 设计 了猜 猜 身体 各部 位 的谜语 活 动 ,精心 挑选 的谜语 形 德与 生活 》课 程 时 ,因循 守 旧、 固步 自封 ,教 学活 动设 计 没有 脱 象 地概 括 了身 体各 部位 的特 点 ,学 生在 教 师精 心组 织 的活 动 中, 离 思 品课 的老 模 式 —— 引入 激 趣 、 分 析 课 文 明理 、扩 大 材 料 激 揭 开 身体 的神 秘 ,走进 生 活 的本真 ;另外 ,教 师基 于学 生 的生 活 情 、联 系 自己导 行 、教 师总 结 。这种 模式 的特 点 是传 统 的道德 说 经验 ,充 分调 动 学生 的表 现欲 ,组 织 了 “ 叠被 子 比赛 ”活 动 ( 活 教 占据 主流 ,忽 视学 生真 实 的情 感体验 。如何 改变 传统 的 “ 导 动 要 求 :一个 孩 子蒙住 眼 睛 ,另 一个孩 子 绑住 一支 胳膊 ),学 生 教 式 ”道 德模 式 ,引 导儿童 通 过 《 品德 与 生活 》的 学 习,形 成正 确 在 幼 儿 园里就 有 叠被 子 的经历 ,在 身体 残 缺 的情况 下 叠被 子 的体 的 生活 态度 和 良好 的道 德呢 ?笔 者认 为 ,关键 在 于坚 持 “ 归生 验 ,既新 奇又 发 人深 思 ,活动 后 ,学 生怎 么会 不去 爱护 自己 的身 回 . 活 ” 的教学 理念 ,用情 感去 激发 情 感 ,用行 为去 引领 行 为 ,引导 体 呢 ?2 活 动组 织坚 持螺 旋 上升 的原 则 。例如 ,设计 山东 人 民版 儿 童在 生活 中发 展 ,在 发展 中生 活 。如何 在 品德 与生 活课 程 实施 教材 二年 级上 册 《 为家 乡做 点事 》一 课 时 ,组织 的活 动 包括 : 我 中追 寻 “ 归生 活 ” 的教 育 境 界 呢 ?下 面 笔 者 结 合 山 东人 民版 夸夸 我 的家 乡 、赞赞 家 乡的 劳动者 、聊 聊 家 乡的 问题 、做 家 乡的 回 《 品德 与生活 》教 材谈 谈 自己 的做 法 。 小主 人 。课 始 ,让学 生采 用 不 同形式 赞美 家 乡 的风景 、名 胜 、特 活 化教材 ,还 原生 活 产 ,从 中产 生爱 家乡 的情 怀 ;接着 ,学生 在寻 找 为家 乡做 贡献 的 道 德存 在于 人 的整个 生 活 中, 不会有 脱 离生 活 的纯道 德 ,因 劳动 者过 程 中 ,不仅 对这 些建 设 家 乡的 劳动者 肃然 起 敬 ,同 时更 此 , 山东人 民版 教 材作 为 《 品德 与 生活 》课 程实 施 的重 要资源 , 加珍 爱 家乡 的今 天 了;然 后 ,在 学生 寻找 到家 乡存 在 的 问题 时 , 编 排 的主要 特 点就 是根 据 学生 的生 活经 验纬 度设 计 的—— 生 活 中 自然产 生 了忧 患意识 和 主人 翁意 识 ;最 终 ,行 动起 来 , 为家 乡做 的话题 、生 活 中 的场景 、生 活 中 的问题 …… 良好 品德 的 形成 必须 点事 的 实践 活动 就会 是 学生 发乎 于情 的实 际行 动 。笔 者遵 循螺 旋 在 儿童 的 生活过 程 中 ,而非 在 生活 之外 进行 ,所 以,教 师应 该做 上 升的 原则 实施 活动 ,让 学 生在 成系 列 、循序 渐进 的活动 中触 摸 的就 是让 教材 上这 些静 止 的文字 和 画面 动起 来 、活起 来 ,而 不是 到 生活 ,情 感 不断 升华 ,责任 意 识被 很好 地激 发 出来 ,最 后 转化 直 接上 成看 图说 话课 ,甚至 上成 朗读 背诵 课。 为具 体 的行为 方式 。 那 么 怎样活 化 教材 呢 ?1运 用 现代 电教 设备 活化 教 材 。如 , . 德育 教 育 的最佳 场所 是 活动 。只 有让 学 生在 活动 中体 验 ,在 执 教 山东 人 民版二 年级 下册 《 我 的进 步告 诉你 》 子课 题 《 把 看看 活 动中感 悟 ,学生 才会触 摸 到生活 , 品味 出生活 的味道 。 我 的进 步 》一 课 时 ,借 助 多媒 体播 放 自拍录 像 ( 像 内容 :与课 录 三 、 强调 实践 , 引领生 活 本 5 —5 页 的六个 场 景相似 的小学 生 日常 生活场 景 ) 引导学 生看 6 7 依靠 传 统 的道德 教育 ,要求 学生 去死 记硬 背 道德 准 则 ,再 怎 看这 些 同学 都取 得 了哪 几个 方面 的进 步 ?两个 目的 :一是 让二 么 聪 明的学 生 都不 可能 完全 内化 为 自己的道 德修 养 。但 是 ,如果 年 级 的学 生真 切地 感 受到进 步 不仅 指 学 习,还包 括 劳动 、体 育 、 要 求学 生从 亲 历实 践 中去理 解伦 理 道德 ,继 而 引领他 们 的生 活 , 交 友 、参加 集 体活 动等 等 ;二 是让 学生 走入 生活 的场景 ,看 到身 那 我们 的德 育将会 事半 功倍 。 边 的榜 样 , 明 白原来进 步 离 自己并 不遥 远 。把 教材 中提 供 的场景 英 国学 校 普 遍鼓 励 学 生饲 养 小 动 物 ,组 织 学 生 到敬 老 院 陪 转化 为小 学 生模拟 表演 的录像 画面 , 贴近 学生 生活 ,使 二年 级 的 老 人聊 天 、为 慈善 组织 募捐 及 参加 其他 公益 或环 保 活动 。其 实在 学生 对 “ 进步 ”的认 识更 加形 象 、直观 。2 运 用情 景剧 表演 的形 山东人 民版 的品德 教材 中,处 处都 能够 捕捉 到 这些 实践 活动 的 影 . 式活化 教 材 。如 ,执 教 山东人 民版 二年 级 下册 《 规律 的 生活 》 子 ,做 值 日、种花 、作 客 、做 家务 等都 要切 实地 安 排学 生去 做 , 有 课 时 ,巧借 “ 景 剧表 演 ”的形 式展 示 同学 们有 规律 的生活 , 让 学 生在做 中提高 认知 、形 成 正确 的道 德行 为 。 比如 ,执教 山东 情 品德 与生 活 》教材 一 年级 上册 《 确 的坐 立走 姿势 》 一 正 让学 生从 同伴 的表 演 中感 受 到 自己的 生活 ,进 而产 生矫 正 需求 , 人 民版 《 自然 实现课 程 目标 。 课 时 ,课 前 ,要求 学生 去访 问家长 、医 生等 成 人 , 向他 们 了解 正 鲁 洁 教授 说 : “ 教学 是教 材 的再创 造 ,只 有这 样 ,教材 才 能 确 的坐 、立 、走姿 势 ,通过 用 眼观 察 、用耳 聆 听 ,学生 初步 意 识 处于 被 ‘ 活 ’状态 ,才 能使 课 堂教 学充 满 生命 力 ,产 生超 出预 到何 谓正确 的坐 、立 、走姿 势 ;课 后 ,设计 了坐 、立 、走 的班 级 激 设 的 ‘ 出效应 ’。 ”只 有把 教 材 的 内容 活化 于课 堂 ,还 原生 活 评 价 表 ,每个 学 生都 是评 价主 体 ,在保 持 自己正确 的坐 、立 、走 溢 的原貌,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 ,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 的共鸣, 姿 势 的 同时 ,负责 监 督其他 学 生 ,让学 生在 实 践 中走进 生活 ,完 善生活 。 达到 德育 的 目的 。 “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绝 知 此 事 要 躬 行 。 ”只 有 真 正地 去 纸 二 、 优化 活动 ,触摸 生 活 做 考 调 实验 、 “ 究 ” 、 “ 探 劳动 ”、 《 品德与 生活 》 课程 的呈 现形 态 主要 是儿 童直 接参 与 的主 题 “ ”、 “ 察 ” 、 “ 查 ”、 “ 服 活动 、游 戏和 其他 实 践活 动 。苏 霍姆 林斯 基 说: “ 人 的心灵 深 “ 务 ”,才 可 以与 生活 零距 离 的接触 ,才可 以从 中体 验和 感 受 在 处 ,都 有一 种根 深蒂 固 的需 要 ,这就 是希 望 感到 自己是一 个 发现 生活 ,才会 学会 正确 的生 活 。 学 校课 程 建 设 回 归儿 童 的 生 活 世 界 ,课 程 设 计 向真 实 生 活 者 、研 究者 、探 究者 。而在 儿童 的精 神 世界 中这 种需 要 则特 别强 烈 。 ”主体 活动 是实 现这 种 需求 的 中介 。因此 , 《 品德与 生活 》 情 境 转化 , 是当今 世 界课 程 改革 的一 大趋 势 。在 《 品德与 生活 》 的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在成系列的活动 的课 程 实施 中 ,我们 要充 分利 用 教材 资源 ,不 断优 化 主体 活动 , 中去 探究 、体验 与 感悟 生活 的过程 。 开展 丰 富多 彩 的实 践活动 ,努 力 追 寻 “ 回归 生活 ” 的 《 品德 与生 怎样优 化 活动 ,让学 生在 丰 富多 彩 的活动 中触 摸 到真 实 的生 活 》教育境 界 。 活呢 ?1活 动设 计坚 持 儿童 化原 则 ,即基 于 学生 的需 要 、动机 、 _
浅淡“品德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化”
浅淡“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建构这门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的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平台和基础之上,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道德及社会性从来都不是空泛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是从社会生活里人们的互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观念和认识。
它们本身就既是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同时随着生活的发展还在不断地产生着变化。
因此,我们说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儿童生活,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不是停留在儿童现有道德和社会性水准之上,而是在复原儿童生活本来面貌的基础上,使他们的道德和社会性水准有所提高,从而体现出国家和我们这个社会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一、搭建平台,让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品生品社学科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些都为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还处于模糊状态,对于周遭的环境与氛围都还不是很在意。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以课堂为基准,使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品社学科的课堂教学真正回归于学生生活实际中。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因此,我们引领全镇品生品社教师多开发我们自己的课程资源,注重将平时生活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真实素材和课堂教育相结合,课前指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学生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采访长辈、实地调查收集了有关地震、工厂污染、战争带来的灾难等相关资料,进一步懂得了关爱生命的重要。
二、激趣导引,把生活溶入教学活动纵观我们目前使用的品生/品社教材,从内容到形式的编排上都是适合儿童特点的。
以往我们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书本为主,忽视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教学失去了本该有的情景和乐趣,无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诚。
因此,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要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让品德与生活教育回归生活
I 地 论 - 【 注】 史 政 坛I 关
让 品德 与生活教育 回归生活
● 梁桂 皎
品德与生 活课程 具有三 个基 本特征 : 生活 性 、 开放性 、 活动 性 。
种粮 的过程 ,学生就 仿佛是 自己参与 了其 中的劳动 。这劳 动的 辛 苦 , 食 的来 之不 易就深 深地烙 进了学 生的情感 世界 。又如 , 粮 在上 《 我是 家里小 主人》 前 , 组织 了一个 “ 之 我 小鬼 当家” 的活 动 , 让学生
先让 孩子 在爸 爸 、 妈 的陪 同下 去寻 找春 天 ; 妈 上课 伊 始 , 放散 文 播
体验 是 品德 与 生活教学 的三个 基本环 节之 一。强 化体 验是 增
强小 学品德 与生活 教育 的重要途 径。只 有通过 亲身参 与和 直接体 验, 学生 才能在 自主 学 习过程 中感悟 , 感悟 中创造 。例 如 , 在 教学
怎么 发现 的?一 石激起 千层浪 , 孩子 的激情被 点燃 了。 生争 先恐 学
后地说 出 自己的观察 与体会 。
亲 自参 与各种 春天 的游戏活 动 。 在整 个游戏 活动过 程 中, 生通过 ’ 学 亲 自参 与和直 接体验 感悟到 春天 的美好 和生活 的乐趣 。他 们也发 现 了风 和风 筝 、 风车 、 纸飞 机 等 的关 系 , 得 了如何 更好 地利 用风 懂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根本理念是回归生活,是为了生活,以生活为本,通过生活进行的。
开展新课程的基础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且经历有意义的生活教育,目的在于开拓一条儿童通向社会生活的道路。
新课程所用的教材是为了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因素,展示出自己的活性因子。
要求学生和老师一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出和谐的课堂生活。
关键词:生活;社会;回归生活在制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标准和编订教材时提出的课堂理念是回归生活世界。
强调最多的是:教材和课程的编写和制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尽量不要脱离儿童生活,是从根本的角度去思考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当这一改革实施后,说明了坚持这个出发点是对的。
课程还要对一方面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儿童生活世界与教学的距离。
一、回归生活的内涵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另一种内涵,就是课程与教材和教学都要以生活世界为目的,即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要运用到生活世界中去,可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等。
由于新课程的社会实践性很强,目的就是进行生活实践,所以回归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强的本质意义和目的性。
前一种的回归是意义上的,考虑最多的是教学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后一种回归是归宿性的回归世界,是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入仅仅只限于出发点基本的回归,还要让他们接受喜爱这门课,不去考虑是否能回归到生活中来,能否对儿童产生影响和好的作用,那么前一种回归就没有意义了,要看改革的新课程是否是成功的,就要思考后面的那种回归,要研究比前一种更有实际效果的回归,不仅要下更大的工夫,还有更多难题在等着我们挑战。
二、回归生活的建立经过上一个阶段的努力,我们初步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儿童的生活方面与课堂方面有共同的认知,具有回归生活世界的条件。
但是有了这一条件还不能确保它能实现现实上的回归。
一个整体的生活世界,是由人的各个方面生活组成的,呈现出一个生活世界的整体,它是由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互相作用形成的,是动态的有机组成。
爱,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于生活
爱,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于生活当今社会,家庭不和睦的比例逐渐上升,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最大的伤害,出现心理偏差的孩子的数量也就呈现缓缓上升的状态。
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如果说心里有偏差的小孩是“石”,那么“水”的角色该由谁来充当呢?自然是教师与家长以及整个社会,不能仅仅靠品德课的力量。
一、小小细节,点点显问题小石,一年级下半学期转进,好动。
上课典型表现:不经意会发出怪声;卷笔刀卷出的铅笔削会撒得课桌周围都是;转身拿身后同学的书和铅笔;趁老师转身板书时,从第一排位置跑到教室后面玩……下课表现:恶作剧把半袋牛奶放进别人书包;经常打人……班内学生都不喜欢他,甚至群起而攻之。
恶性循环后,他有了厌学情绪。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一课中,小石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是和平时的样子大大不符的。
在其他孩子们拿着全家福的照片,自豪地介绍自己一家快乐的生活,他变得安静了,还不时地揉眼睛,似乎有什么触动到他了。
二、细细观察,丝丝扣缘由通过各方面观察与了解,发现孩子形成这种交往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一)转学原因该生新转入一个环境,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融入老师和同学之中,却又想引起关注,于是采取了错误表达的方式与行为,结果却起到了一个负面的效果。
(二)家庭问题小石自小父母离异,缺少父爱的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
得不到同龄孩子那样同等的双重关爱,更重要的是缺少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环境。
再加上母亲因为婚姻的失败变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他拳脚相向,使其缺少一种被关注、被呵护的感觉。
而继父对他的可有可无的态度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天,他继父撑着伞走在前面,他低着头跟在后面,就这样一前一后走出了校门。
无意中看到的这幕让我心痛之余,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自己对他的关注是不够的。
以前总在心底认为这是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现在看来,他的很多“出格”行为其实只希望别人注意到角落里的他。
这才想起,有一次偶尔让他做事时他的认真模样;这才回忆起,每次目光集中到他身上时候他的规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在活动体验中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让儿童自主体验,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体验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亲身体验实现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例如,教《春天在那里》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寻找春天。
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散文《草》的录音,那优美的词句,那动人的意境使孩子的内心漾起了向往的感情,陶醉在那诱惑中,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发现春天了吗?怎么发现的?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
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生1说:星期天,爸爸陪我去田野里找春天。
我看见红的花,绿的草。
生2说:星期六,我和哥哥去放风筝了。
春天到了,放风筝的人也多了。
生3说:我发现春天小蚂蚁都出来了。
生4说:天气暖和了,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说明春天来了。
生5说:春风吹在我的身上真爽,春天真好啊!
……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体验到春天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
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因此,学生在心灵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体验二:指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
如教《认识好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召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
“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弓,笑嘻嘻呀握握手,……”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出和同学相处是要谦让有礼貌,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交朋友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
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只是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如:《平安回家》这一课,可以和当地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
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同志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
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
可见,体验在品德在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是强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总之,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
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在多方位的体验中,使品德与生活教育回归到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