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9c02e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1.png)
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将介绍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基本要求1. 安全第一:物理实验涉及到电流、高压、辐射等危险因素,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2. 理论基础: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只有对物理原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以及制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案。
4.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实验中的细节,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误差的估计和分析,以及结果的合理解释和推论。
6.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论和讨论。
报告要求准确、清晰、简洁,以及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二、实验程序1. 实验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阅读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手册。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和实验平台,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注意实验中的安全和细节,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总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实验结果。
包括对实验目的的达成程度、实验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和推论。
4.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结论和讨论。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9699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6.png)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作用力越 大,加速度越大。通过测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尺子、重物等。
2. 将尺子固定在墙上,让重物从尺子顶端自由下落。
案例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3. 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 出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与其他已知值 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图表绘制,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探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误差分析
对实验中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评估误差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实验原理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形成明 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反射镜 、光屏等。
2.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束器分成两束相干 光波。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1
3. 让两束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并观察干涉现 象。
防止机械伤害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23d2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d.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调节实验参数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创新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案。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课程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将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安排2.1 实验内容选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基础知识来确定。
实验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条件与设备实验课程应明确所需实验条件与设备,并给予学生清晰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替代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
2.3 实验步骤与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应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指导书应提供详细的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要求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实验评价方式3.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后,应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8372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f.png)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学时学分:英文名称: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选用教材:《物理实验》江兴方、谢建生、唐丽等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大纲执笔人:陈宪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纲审核人:陈岚萍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批准人:孙霓刚执行时间:年月日一、课程目标.通过基本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技术、常用物理量及常及仪器使用的训练,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研究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的基本实验方法。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得训练与提高。
其中包括:阅读实验教材、理解实验原理、查阅资料的能力(包括借助物理实验网站、仪器说明书等)了解物理实验仪器外观,了解正确理实验数据(有的实验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学会正确表述实验结果;分析说明实验结论;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的;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判断实验结果;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行进行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中包括: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素养;严肃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的素养;不怕困难、主动研究的素养;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素养。
.物理实验开设选修实验,目的在于在物理实验室或者学习物理实验的气氛下开展创新性的探索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二、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课(学时)物理实验的作用与地位,实验的基本程序,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有效数字,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系统误差的判断和处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实验课(学时).实验类型有:①演示;②验证;③综合;④设计; ⑤其它;.实验要求有:①必修;②选修;③其他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实验纪律和回答问题等成绩,占总成绩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113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7.png)
掌握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学会使用分光计测量角度 。
分光计、平面镜、三棱镜 等。
调整望远镜和载物台的水 平,使它们垂直于分光计 的主轴。调整望远镜的目 镜和物镜,使其聚焦在无 穷远处。
将平面镜放置在载物台上 ,调整其角度,使反射光 线与望远镜的光轴重合。 记录望远镜的读数和平面 镜的角度。
将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台上 ,调整其角度,使光线通 过三棱镜后产生最小偏向 角。记录望远镜的读数和 三棱镜的角度。根据折射 定律计算三棱镜的顶角和 折射率。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
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热传 导系数,并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 值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热力学第一定律验证实验
热力学第一定律简介
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验证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实验装置与步骤
详细介绍实验装置(如绝热容器、加热器、温度计等)和实验步骤(如加热过程、温度 测量和数据记录等)。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理解光的波动 性质。
激光器、双缝干涉装置、单缝衍射装置等 。
观察双缝干涉现象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照射到双缝干涉装置上 ,观察在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记录条 纹间距和光源波长,计算双缝间距。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照射到单缝衍射装置上 ,观察在屏幕上出现的衍射图样。记录衍 射角和光源波长,计算单缝宽度。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容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电感的伏安特性研究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感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电感的自感和互感现 象及其影响因素。
电容和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设计实验探究电容和电感串联与并联时的伏安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大学物理实验》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551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f.png)
拓展实验内容
在现有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 实验内容,增加更多的物理量和 测量方法,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 验。同时,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 段,如虚拟仿真技术等,提高实 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可以进一步完善 实验教学制度、加强实验教学评 估和反馈机制等措施,以提高实 验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
实验操作步骤
正确安装和调整实验器材,确保 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 时处理和记录。
根据实验步骤逐步进行操作,并 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实 验规则和仪器使用规范。
实验后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1
析,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 性。
4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 告,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 教训。
析实验数据,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03
团队协作精神增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团队协
作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沟通和合作能
力。
实验改进与展望
优化实验方案
针对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可以进 一步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 精度和可靠性。例如,改进实验 器材、优化测量方法等措施可以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流程回顾
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 良好的实验素养,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准确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与结论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们能够得出符合预期的结论,验证了实验原理和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学 生们还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121c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6.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de5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一、实验名称:使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中光线在介质界面折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分光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光学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并学习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原理: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棱镜的折射率可以通过测定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
具体原理如下:- 光线在空气中的入射角θ1。
- 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在棱镜内部折射,折射角θ2。
- 光线从三棱镜另一面出射,再次进入空气,折射角θ3。
通过测定θ1、θ2和θ3,可以使用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来计算三棱镜的折射率。
四、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行光管3. 三棱镜4. 目镜5. 照相机(用于记录数据)6. 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 安装分光计,调整平行光管,使其发射出平行光。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分光计的载物台上,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入射光线垂直于棱镜的顶角。
3. 调整望远镜,使望远镜中的十字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4. 旋转三棱镜,记录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出射光线与十字线的夹角。
5. 重复步骤3和4,至少三次,以减少实验误差。
6. 使用计算器计算三棱镜的折射率。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分光计的光学轴线水平。
2. 在调整望远镜时,避免对望远镜进行剧烈震动。
3. 记录数据时,注意准确测量角度,并保留有效数字。
七、数据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2. 使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入射角、折射角和出射角。
3. 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三棱镜的折射率。
八、实验报告:1. 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
2. 描述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展示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出射角。
4. 计算三棱镜的折射率,并分析误差来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操作分光计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ed763360912a216147929be.png)
例1.2.2 知道某游标卡尺的仪器最大允许误差为 Δ 仪 = 0.05 mm,使用矩形分布计算B类 标准不确定度。
仪 0.05 u 0.029 mm k 3
24
一些仪器的误差限请参阅讲义第13页的相关 内容。 如果仪器的误差限在上述表中没有列出,则 可取该仪器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它的误差限。
Sx越小,表示测量值越密集,离散程度越小.
Sx较大
Sx较小
系统误差
在对同一被测量量的多次测量中,保持
恒定或以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产生系装调整误差 (3)个人误差 (4)方法误差或理论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1)已定值系统误差: 修正值=测量值-零点读数 (2)未定值系统误差:不可消除
U rel ( ) U c ( )
x( y x ) y
求 U
ln ln Uc ( x) Uc ( y) x y
2
2
则
y 2x x Uc ( x) Uc ( y) x( y x ) y( y x )
2 2
例:间接测量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已知,
ln ln 解:先求 和 y x 由于 ln ln x ln( y x) ln y ,所以 y 2x 1 ln 1 x( y x ) x x y x x 1 ln 1 y( y x ) y y x y
对于测量值分散区间的半宽为 a 的确定方式为 1)如果检定证书、说明书等资料明确给出了不确 定度及包含因子 ki 时,a U ( xi ) 。 标准不确定度
a U ( xi ) u ( xi ) ki ki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839b54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a.png)
❖ 三、大学物理实验课安排
❖ 8、实验室及实验项目分布
实验室及房间号
实验项目及编号
第一实验室2#326 第二实验室2#325 第三实验室2#332 第四实验室2#335 第五实验室2#342
单击添加副标题
绪论大学物理实验来自PART-01大学物理实验 规范与要求
❖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意义与任务
❖ 在理工科院校,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受动手 能力系统训练的实践课程,是各专业后继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一。通过物理实验对学 生进行系统地实验技能训练,可使学生学到很多在实际工作非常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物理实验还有益于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在实验中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观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它的主要任务有以 下三个方面。
A类不确定 A)度 B , 类( 不确定 B) ,近 度似 ( 地 A: ,B仪
总的不确 定 2A度 2B: A 22仪
N,, 统称为绝对误差
d 、 相相 对E 不 N 对 确 N N E N1 定 误 N % 0 度 或 1E 0 0N 差 : ,% 0N 1 : % 00,
设: Nf(x,y,z),N间接测量 x,y,量 z, 直接测量量
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
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叫系统误差。
包括:仪器误差、方法误差、个人
误差、环境误差。
02
偶然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
量进行测量时,即使排除了产生系
统误差的原因,仍然会出现绝对值
和符号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变化的
误差。
大学物理实验-目录(北大版)
![大学物理实验-目录(北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0e341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3.png)
大学物理实验-目录(北大版) 目录绪论(1)第1篇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基础(3)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3)1.2 随机误差的估算(5)1.3 测量的不确定度(8)1.4 有效数字及测量结果的表示(12)1.5 试验数据处理办法(14)习题(19)第2篇力学及热学试验(20)2.1 力学及热学试验基础学问(20)2.1.1 长度测量器具(20)2.1.2 时光测量仪器(21)2.1.3 质量测量仪器(23)2.1.4 温度测量仪器(25)2.2 试验2-1 长度的测量(27)2.3 试验2-2 物体密度的测定(31)2.4 试验2-3 气轨上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测定(38)2.5 试验2-4 气轨上动量守恒定律的讨论(46)2.6 试验2-5 气轨上简谐振动的讨论(52)2.7 试验2-6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整(55) 2.8 试验2-7 动力学法测定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59)2.9 试验2-8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64)2.10 试验2-9 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70) 2.11 试验2-10 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73)第3篇电磁学试验(78)3.1 电磁学试验基础学问(78)3.1.1 试验室常用设备(78)3.1.2 电学试验操作规章(83)3.2 试验3-1 伏安法测电阻(85)3.3 试验3-2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87)3.4 试验3-3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91) 3.5 试验3-4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95)高校物理试验?II ??II ?3.6 试验3-5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99)3.7 试验3-6 直流电桥法测量阻(103)3.8 试验3-7 双臂电桥法测量阻(111)3.9 试验3-8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115)3.10 试验3-9 电位差计的使用(122)3.11 试验3-10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128)3.12 试验3-11 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131)3.13 试验3-12 示波器的使用 (13)7 第4篇光学试验. (152)4.1 光学试验基础学问(152)4.2 试验4-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152)4.3 试验4-2 分光计的调节(157)4.4 试验4-3 玻璃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161)4.5 试验4-4 折射极限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166)4.6 试验4-5 光栅特性及光的波长的测定(169)4.7 试验4-6 牛顿环法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172)4.8 试验4-7 劈尖干涉(177)4.9 试验4-8 光的偏振现象(180)4.10 试验4-9 照相技术(184)4.11 试验4-10 暗室技术基础(191)4.12 试验4-11 翻拍技术(195)4.13 试验4-12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现象(199)4.14 试验4-13 用超声光栅测声速.....................................................................................................205 第5篇近代物理和综合试验.. (212)5.1 试验5-1 迈克尔逊干涉仪(212)5.2 试验5-2 小型棱镜摄谱仪(215)5.3 试验5-3 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量(219)5.4 试验5-4 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225)5.5 试验5-5 声速的测量(229)5.6 试验5-6 全息照相技术基础(233)5.7 试验5-7 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电荷(240)5.8 试验5-8 温度传感器(246)5.9 试验5-9 光纤传感试验仪(252)5.10 试验5-10 LED 光源I -P 特性曲线测试(255)5.11 试验5-11 光纤纤端光场径(轴)向分布的测试(257)5.12 试验5-12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259)5.13 试验5-13 微弯式光纤压力(位移)传感器(261)5.14 试验5-14 多普勒效应综合试验(270)目录?III?5.15 试验5-15 核磁共振(NMR) (275)5.16 试验5-16 脉冲核磁共振(287)5.17 试验5-17 PN结伏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测定(303)5.18 试验5-18 用波尔共振仪讨论受迫振动(308)5.19 试验5-19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317)5.20 试验5-20 原子力显微镜的使用(320)附录(324)后记(331)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大学物理实验(最新)1
![大学物理实验(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a0f55b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8.png)
1.959
2.406 1.064
3
自由度 v= n-1
表1 计算A类不确定度的t 因子表(置信概率p=95%)
自由度
3 4 5 6 7 8 9 10 15 20
v
因子
t 3.18 2.78 2.57 2.45 2.36 2.31 2.26 2.23 2.13 2.09 1.96
0.95(v)
UA的统计意义:
2.2 不确定度的估算
• 扩展不确定度U从评定方法上分为两类:
U
U
2 A
2
U jB
j
A类分量UA:
(重复测量时) 是用统计方法计算 的分量
B类分量UjB(j = 1,
2,…):
是用其它方法(非统计 方法)评定的分量
• A类分量UA的计算:
UA tv( p) n s
n 为测量次数
tv
(0.95)
• 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仪表或量具直接读
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 量称为直接测量量。
• 间接测量: 有些物理量需要依据待测物理量与
若干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这样的测 量称为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称为间接测量 量。
• 大多数的物理量都是间接测量量。
这里s就是一个间接测量 量,可以通过测量直接测
❖ 有限次测量中,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的 最好近似,是多次测量的最佳值;
❖ 可以用算术平均值来近似代替真值作为 测量结果。
实验标准(偏)差:
实验标准偏差 s 表征了随机误差引起的测
得值 xi的分散性,s 由贝塞尔法算出:
s
1 n 1
n i1
( xi
x )2
s 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s 大表示测得值分散, 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宽,精密度低;s 小表示测得值密 集,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窄,精密度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a3cbb2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0.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48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内容,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常用测量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性运用能力进行严格的培养。
本课程分两学期进行,每学期24学时。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目的: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内容,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旨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实验教学要求:1. 掌握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知识。
2. 熟练掌握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正确选择与使用实验仪器,合理拟定实验程序和步骤;能准确完成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3. 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态度。
4.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科学、合理地绘制实验图表的能力;科学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注:实验类型为选做和必做;实验类别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验证性、演示性等。
说明: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8个必做实验计24学时,从19个选做实验中选择8个实验计24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9a4e7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f.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及特点高职专业: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课程,必修课。
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物理教育专业:基础实验课,必修课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成立以来,在1992年前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教学工作,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验技能,以实验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设置,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1992年以后,师范专业逐渐过渡为非师范专业,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保留下来,2001年非师范专业全部转为高职专业,物理系承办工业电气自动化(2005年改为电气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两个高职专业,2005年又申办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大学物理实验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普通物理中力、热、光、电四个部分中的最基本部分实验,多为验证性内容。
2005年初,本课程负责人从教务处调任物理系教学副主任后,与系里领导、老师多次研究后认为,必须对该门课程进行大幅度改革,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学目标的改革原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为大学物理理论课服务的一门验证性实验课题已不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理论教学反过来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必须得到贯彻。
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在作为理论课程的依附,而是应加强其课程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由于现在承办的高职专业为工类二产专业,均是与电力、电子相关的专业,原大学物理实验中力、热、光实验与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偏差较大,因此对此部分进行削减,加强电磁实验部分,并侧重为电学部分。
并将内容确定为基础性,提高性及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使学生能力逐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