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8课《狼》课件(33张PPT).ppt

第18课《狼》课件(33张PPT).ppt

第四自然段:
课文赏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配音:哈哈)
(齐读)
➢ 朗读 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
文段
概说段意
第一段 屠户_遇__狼,两狼缀行甚远
第二段 屠户_惧__狼,两狼并驱如故 第三段 屠户_御__狼,两狼耽耽相向 第四段 屠户_杀__狼,两狼最终被毙
第五段 作者_议__狼
结构
起 承 转 合
·思考:文中哪个字最能反壹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
贰 ➢ 悟读 一番含蓄深长的道理
材料二:《梦狼》:白老汉思念在外地做官的儿子,但 却惊愕地梦见儿子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 环视四周,白骨如山。原来儿子因为官不仁,早已变 成恶狼。故事惊悚至极,深刻地讽刺当时贪官如狼似虎 的社会现实。
材料三:《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 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本文是第 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 爪(zhǎo)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
5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1)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一屠杀两狼 的故事,讽喻了狼虽然贪 婪凶恶,狡猾阴险,但在 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 难逃灭亡的命运。告知我 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不能存在空想,妥协退让,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阅读拓展 辩证分析
• 阅读资料《狼的哲学》,谈谈你 对狼有什么不同的认识?
狼是动物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千万年来不曾灭
Good bye
读下列短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字形。
• 缀( zhuì)行甚远 屠大窘( jiǒng ) 苫蔽成丘( shàn )( bì) 驰( chí)担持刀 眈( dān )眈相向 目似瞑( míng ) 狼亦黠( xiá) 意将隧( suì)入以攻其后也矣,而顷刻两毙 止露尻( kāo )尾 前狼假寐( mèi ),盖以诱敌
基础练习 一、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
止( )有剩骨 3.一狼洞其( )中 以攻其( )后 5.变诈几何( )哉
顷刻( )两毙
2.盖以诱敌( )
恐前后受其敌( )
4、目似瞑,意( )暇甚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
6、久之(

毙之(

二.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说评析文 把握形象
-----形象分析(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 个字最能反应狼的本性? 你能从
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的这一本 性?
2.狼除了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根据。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第四段具体分析:齐读第四自然段后,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屠户
止:仅、只。
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 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2020/1/10
3. 怎样理解本文的中心?
• 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
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 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
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 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2020/1/10
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 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020/1/10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尝苦
西
胆心
楚 霸
,人

——
三, 千天
项 羽
越不

甲负
可,
吞卧
吴薪
;沉有 舟志 ,者 百, 二事 秦竟 关成 终, 属破 楚釜
2020/1/10
二、《聊斋志异》的写作
2020/1/10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 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紧张为难
胁迫,攻击
屠户非常紧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 张为难, 攻击。
2020/1/10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看见 打麦子的场院
堆柴草(麦秸)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
苫蔽成丘。 场里,
覆盖 遮蔽
覆盖成小山似的 。
2020/1/10
•屠乃 奔 倚 其下,弛担持刀。
2020/1/10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024年《狼》优秀ppt课件(2024)

2024年《狼》优秀ppt课件(2024)
狼的捕食行为促使猎物物种进化 出更快的奔跑速度、更敏锐的听 觉和视觉等适应性特征,从而增 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80%
维持生态平衡
狼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其 数量的稳定有助于维持整个生态 系统的平衡。
2024/1/27
9
狼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与合作
01
竞争关系
狼与熊、豹等大型捕食者存在竞争关系,共同争夺有限的猎物资源。
文学和音乐
在文学作品中,狼经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野性、自 由或者社会的边缘人。在音乐中,狼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象征着孤独、力量或者对自然的向往。
商业和品牌
许多公司和品牌使用狼作为他们的标志或吉祥物,以传达 力量、团结、忠诚和智慧的品牌形象。
13
狼与人类的关系变迁
2024/1/27
历史背景
从古至今,狼与人类的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共生的变化。在许多古代文明中,狼被视为威胁和敌人,遭到人 类的猎杀和驱逐。
起源
狼起源于距今约500万年前,是犬科动物中最早出现的成员之一。
分布
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以及部分非洲地区,适应各种 环境,从森林到草原,从山地到沙漠。
4
狼的生物特征
01
02
03
04
体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色
狼体型中等,身长1.0-1.6米, 肩高60-90厘米,体重20-80 公斤。
狼的毛色多样,包括灰色、白 色、黑色、棕色等,不同地区 的狼毛色有所差异。

2024/1/27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狼提供安 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生态恢复与廊道建设
通过生态恢复和廊道建设,连 接和保护狼的栖息地,促进种 群交流和迁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挖洞(名作动)
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
柴草堆里打洞,
❖ 意将 隧入
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企图
表目的,用来 (代)屠户的
企图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背。狼的身子已经
钻进一半,
❖ 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大腿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
了它。
《聊斋志异》
❖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 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叫《聊斋 志异》。“聊斋”是 他的书房,“志”是 记的意思,“异”是 指奇异的事。全书491 篇,多以鬼狐故事,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表露作者的思想。 蒲松龄故居 5
《狼》
❖ 《聊斋志异》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 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 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 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屠暴起 : 要抓住有利时机
转视积薪后 : 要提高警惕
17
思考:请结合现实,谈谈你从这篇 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 始,以害己终。
❖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存在 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 3、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 归会被人识破、被歼灭。
6
屠户遇狼
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在傍晚(名词~状语)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 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 走了很远。
7
屠户惧狼
第二段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第18课《狼》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

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

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

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合作讨论
3.“止增笑耳”的仅仅
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
仅仅是恶狼吗?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
上 册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 教 育 教 学 课 件
合作讨论
4.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 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

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两狼 (5)
情状 表达方式 (10) 顿生险情
第二节 发展 (3) 两狼并驱 (7)
第三节 (1) 屠夫御狼 (6)
(8)
(9) 寓言小说
第四节 (2) (4) 两狼被毙 化险为夷
第五节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
段落 情节 屠夫
两狼
情状 表达方式 体裁
第一节 开端 屠夫遇狼 两狼缀行 顿生险情





翻译文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第18课《狼》课件(共27张PPT).ppt

第18课《狼》课件(共27张PPT).ppt
乃:于是,就。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dān 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 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相: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
非"相互"。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少(shǎo)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狼》蒲松龄
思考:一想到狼,大家会想起哪些成语?
杯盘狼籍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当路 豺狼当涂 豺狼横道 豺狼虎豹 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咤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进退狼狈 拒虎进狼 拒狼进虎 狼狈不堪 ......
重点虚词: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前:狼不敢前:上前
盖以诱敌(敌人)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
缀zhuì 窘jiǒng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暇xiá 尻kāo 寐mèi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 牲畜卖肉的人。

18《狼》-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18《狼》-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二、讲述故事
2.同学互评。从故事完整度、角色心理、“异”的表现 等角度给予评价。
三、精读研析
1.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可以用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概括,并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字 词句。 示例: 文中: 狼亦黠矣 止增笑耳 学生概括,如:怯/自以为是/愚/贪……
三、精读研析
屠户:屠惧狼—屠大窘—屠暴起—屠方悟
二、讲述故事
示例 1: 狼的角度(要讲出狼的贪婪与狡猾)。
一天傍晚,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屠户,他挑着担子回家, 担 子里有我们喜欢吃的肉。我们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很远,他把 骨头全 扔给了我们。我们交互吃,继续追赶着。他的骨头已经 扔完了,可 骨头并没有什么肉,我们想吃的是他,他才是我们真正的美餐。他 越走越快,还偶尔回头看看我们,跑到了一个柴草堆前, 他放下了 担子,拿起了刀,对着我们。我们可不会被他吓倒,我 们俩还对付 不了他吗!我们兵分两路,我在前面假装睡觉欺骗 他,我的同伴从柴 草堆后面钻过去偷袭。他哪里想得到!嘿嘿 嘿!正当我闭眼假睡时,突 然一把刀向我劈来,来不及向同伴发 出警告,我已死于屠户的刀下 。
示例(4)“自以为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发现狼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以屠户恍然大悟的心 理活动侧面表现 狼的“黠”,但是狼的诡计还是被屠户识破 了,说明狼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示例(5)“贪”“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交相吃骨 ,交相追赶,下一个目标是找到机会就对屠户下手,这都 表现了狼的狡猾,以及不知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反复诵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蒲松龄的《狼》 。投影上的 《狼》和课文不一样,句中标点缺失。下 面请同学们对着投影屏 读。要求: 读准字音,并断 句。

第18课《狼》 (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 (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屠户的心理:
惧 大窘 恐 悟
2.作者笔下的狼是怎样的?结合具体原文语
句,请你以“我从
中看出来,这是一
只 的狼。”的模式来回答。
(1)缀行甚远 凶狠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
止而前狼又至。 狡猾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贪婪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 阴险狡诈
本文通过屠户战胜恶狼的故事赞扬了屠 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 和狡诈的本性及其可耻的下场。同时告 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 只存幻想、妥协让步,必须勇敢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道理)
拓展延伸
一、卧薪尝胆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攻 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二、众狼一心 狼在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时,必群而 攻之。 三、自知之明 狼也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 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 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是最团结的动物,你 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跑。
九、授狼以渔 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
离开他,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 有当羊。
十、自由可贵 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
在主人面前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 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 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1)之
②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
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虚词的用法
(2)以
①介词,把 投以骨
②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③连词,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虚词的用法

第18课《狼》 课件 (共54张PPT)

第18课《狼》 课件  (共54张PPT)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戾不仁
狼子野心
豺狼成性
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
豺狼当道
鹰视狼顾

同学们,提到狼,你们能想到哪些成语?
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 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 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 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 而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 感受一下屠杀两匹狼的智勇。
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段渲染了人与狼狭路相逢、必 有一搏的惊险气氛。“止有剩骨”为 下文做铺垫。“缀行甚远”既暗示着 狼的本性——贪婪,又表现出狼试探 屠户虚实、伺机下手的狡猾。
3.第1、2段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体现在哪里?
凶恶贪婪。体现在“缀 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后狼止而 前狼又至”“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 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像狼 一样的邪恶势力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 才能取得胜利。
写作特色
❶情节曲折,内容丰富。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 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 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 代得很清楚。文章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 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狼不敢前(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 止增笑耳( 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 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 时解决。 1.圈出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

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词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 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惧:畏惧 以:把 从:跟从 之:代词,指狼 至:这里指跟了上来 之:用的在独主立谓性之,间不,译取消句子 驱:追随、追赶
投:扔
止:动词,停止
复:再,又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并:一起。 如故:跟本来一样。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径,径直。
犬:像狗似的。
久之: 时间长了。
瞑:闭上眼睛。
意: 这里指表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暴: 突然。
毙:杀死。
方: 将,刚。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意:打算,企图。
隧:从通道进入,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疏通字词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 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 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 表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 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屠户 正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的后面,另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打算要从通 道中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疏通字词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 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 松 龄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 留仙 ), 一字( 剑臣 ),号( 柳泉居士 ),世称 ( 聊斋先生 ), ( 清 )朝山东淄川人。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19岁中功名,
但此后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一边教书,

第18课《狼》 (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 (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朗读故事 1.根据注释,自己尝试翻译全文。
⑤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 1.《聊斋志异》
聊斋:蒲松龄的书斋名 志:记述 异:奇异的故事
讲述故事 2.狼“异”在何处?请大家从“狼”和“屠户” 的角度中任选一个,复述故事,讲述中呈现心理 活动。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假寐诱敌—顷刻两毙
18.狼
蒲松龄
朗读故事 讲述故事 品味故事 探究故事
朗读故事
朗读故事
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 眈相向。
——蒲松龄《除日祭穷神文》
探究故事
3.为什么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 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 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 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 不直接长银子?蒲松龄多次写自己的贫困。
探究故事
3.为什么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山东邹平有一个进士叫李匡九,做官颇廉洁贤明。曾经有 一个富人,被人罗织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开堂之前,门役吓 唬他说:“当官的想你索取两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措办。 不然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富人害怕了,答应给一半。门 役摇摇手,表示不行。富人苦苦地哀求他,门役说:“我没有 不尽力帮忙的,只怕当官的不允许罢了。等到听审时,你可以 亲眼看到我为你说情,看看当官是不是允许,也可以让你明白 我没有别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8张PPT)品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8张PPT)品质课件PPT

苍狼和白鹿--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据说,在北方, 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额儿古涅昆的山, 山上有一个山洞。一天,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 的狼,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 了一只作为 它未来的伴侣的鹿,双双跑到了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 (圣山),定居下来。那只苍狼 和那只白鹿在上天安排的 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 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 词,概括故事情节。
屠 遇 狼惧 狼御 狼杀 狼 户
研读课文 把握形象
我从文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读到了狼
的形象,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 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 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2020年秋季学期统编版初中语文第五单元18课
——
• 目标分析: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 重难点分析: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 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 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和狼有关的成语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羊狠狼贪 鹰视狼步
关于狼的传说

第18课《狼》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 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 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睡觉。寐,睡觉。
文言积累
固定句式
顾野有麦场( 前面省略主语“屠”
) 省略句
一狼洞其中( “洞”后面省略介词“于” )
投以骨(“投”后面省略宾语“之” )
乃悟前狼假寐( 前面省略主语“屠” )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文言积累
固定句式
倒装句
投以骨(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屠户的角度
一天傍晚,我卖完肉挑着担子回家,不知何时,两只狼鬼鬼祟祟地尾随着 我走了很远很远,看来,它们是盯上我了。天色已晚,我孤身一人,实在是害 怕,干脆把担子里的骨头扔给它们,也许它们吃饱了就走了。可是没想到它们 交互吃着,继续不停追着我,看来,我不能有侥幸心理了,万一它们一前一后 夹击我,我就完了。慌张中我正好看到了一个柴草堆,我连忙跑过去靠在上面, 放下担子,拿起刀,对着狼。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 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 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 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处境困迫,为难。

2024版蒲松龄《狼》ppt课件

2024版蒲松龄《狼》ppt课件

蒲松龄《狼》ppt课件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体现•艺术特色鉴赏与传承意义•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PART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清代著名文学家,以创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著称于世。

其作品多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蒲松龄生平及成就《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收入短篇小说491篇。

作品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作者以谈狐说鬼的方式揭露和批判现实。

《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狼》故事来源及意义《狼》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一篇描写人与狼之间斗争的短篇小说。

故事通过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以及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作品寓意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贪婪和邪恶的批判。

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描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

展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以及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

通过故事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文章内容概述独特写作风格分析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话,刻画出屠户和狼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通过讲述屠户与狼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恶势力的本质,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手法描绘手法和技巧探讨通过描绘阴森恐怖的环境氛围,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做铺垫。

2024版《狼》蒲松龄公开课ppt课件

2024版《狼》蒲松龄公开课ppt课件

2024/1/30
7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8
《狼》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开篇设疑,引人入胜;接着描写狼的狡猾与人的机智,形成鲜 明对比;最后点明主题,升华思想。
写作特点
语言简练生动,情节紧凑跌宕,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2024/1/30
9
描绘手法和形象塑造技巧
描绘手法
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刻画出狼的狡猾和 贪婪。
2024/1/30
13
屠夫:勇敢机智,善于应对困境
01
02
03
勇敢面对
屠夫在遇到狼的攻击时, 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 勇敢地面对。
2024/1/30
机智应对
屠夫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 验,成功地骗过了狼,最 终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应对困境
在困境中,屠夫能够保持 冷静,想出有效的应对策 略,展现了他的应对能力。
屠夫心理变化
从最初的恐惧到逐渐镇定,再到最后 的果断反击,屠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十 分丰富。
心理变化对情节推动
人物的心理变化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 引人入胜。
狼的心理变化
狼从一开始的狡猾偷袭到最后的被屠 夫骗过,其心理变化也体现了其失败 的原因。
2024/1/30
16
性格塑造对故事情节推动作用
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以创作短篇小 说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
其作品多通过描绘鬼狐仙怪的故 事,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理
想。
2024/1/30
4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及影响
2024/1/30

第18课《狼》(共29张ppt) 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共29张ppt)  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1、根据记叙的顺序和结构,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 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重难点)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 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 容,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揣摩语言, 学习写 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投以骨。
2.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 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
之并驱如故”。
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
3.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 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 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 ,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中透出了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 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作者是如何刻画机智勇敢的屠户这一形象的?
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发 展的过程。
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 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 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 败的”?
示例: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户,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 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 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1.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 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 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七年级语文18《狼》课件(共32张PPT)

七年级语文18《狼》课件(共32张PPT)

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于是
放松,卸下
注视的样子
屠夫又急又怕,担忧受到两只狼的前后夹攻。他转头看到田野上有个打 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了许多柴草,覆盖成小山丘似的。屠夫就奔跑过去 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只好〕瞪着眼睛朝着 屠户看。
一会儿 径直走开 像狗似的蹲在前面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积累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仅) (二)一词多义 1.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2.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3.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前面的 狼不敢前 上前
4.意: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一、研遇读品狼析
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什么?起何作用?
时间: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为 后面描述屠户与狼做斗争作铺垫。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6.以:投以骨 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三)古今异义词 1.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3.止增笑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 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 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 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提示了文章的主题。
5. “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 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 失败的。 △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 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才能取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 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 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 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 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 得胜利。
故:旧,原来。 暴:突然。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瞑:闭眼。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古意是紧跟,今意是连接。 弛:古意是卸下,今意是放松。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同“只”,只有。
3、一词多义
①止有剩骨:同“只” ①意暇甚:神情
②一狼得骨止:停止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打算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 “顾”“奔”“倚”“弛”“持” “暴起”“劈”“毙” “转视”“断”“毙”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本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 分?第一部分又可分几层?
第一部分叙事 ,又分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议论 (笑狼)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前狼 杀狼
杀后狼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 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1.读准字音 不要错读 2.分清句读 不要破读 3.读出语气 不要唱读
1、字词积累
缀 zhuì 窘 jiǒng 苫 shàn 蔽 bì 弛 chí
眈 dān 瞑 míng 隧 suì 尻 kāo 黠 xiá
惧:害怕。 驱:追赶。
从:跟随。 窘:困窘。
缀窘苫蔽弛 眈 瞑 隧尻黠 2、新词: 惧从故驱窘暴顾瞑毙 股 寐 黠 缀 弛 三、朗读课文,把握句读。 四、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理清情节,理解内容: 1、本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叙述部 分又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六、深入探究:“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 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②盖以诱敌:敌方
②狼不敢前:向前
4、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清 朝
蒲 松 龄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理清故事情节,体会蕴含道理(重点)。 二、揣摩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学习本文 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重难点)。 三、把握文中屠户的形象,学习屠户勇敢 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自主学习
一、读注释1,掌握作家作品。 二、掌握生字新词: 1、生字:
蒲松龄
蒲松龄(16 40~1715), 字留仙,又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清代杰出 文学家,山东省淄川 县(现淄博市淄川区 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 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 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 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 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 ,描写细腻,人物 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