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作品与思潮-2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几种倾向
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种倾向2019-03-23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民⽣活⽔平的提⾼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极⼤的推动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很⼤的契机。
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流派也开始增多,在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历史中,主要的建筑设计倾向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主要通过对建筑的形式的分析,对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种倾向进⾏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我国建筑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当代建筑传承⼆⼗世纪的⼯业⾰命在⼈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社会的各个⾏业都产⽣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我们已经进⼊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业出现了⼏种现代的设计倾向。
我国建筑事业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得到了很⼤的发展。
⼀、当代城市建筑中形式设计建筑设计对⼈们⽣活产⽣了深刻的影响,⼈们对建筑设计的视觉美的要求也⽇益提⾼。
建筑视觉美的形式有多种,所以建筑设计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运⽤正确合理的美学形式来体现建设设计的视觉美成了设计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只有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们需求的视觉设计才是真正的美。
艺术形式的视觉美不应该脱离于实际⽣活⽽独⾃存在,要尊重不同的地域⽂化习惯,才能实现建筑的视觉美。
(⼀)韵律与节奏。
世间万物的发展和变化都需要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们往往能够体会到万物变化的节奏感和韵律,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把注重艺术表现的韵律感作为⼀种新颖的设计倾向。
⽐如,有名的艺术作品和雕塑可以很好的表现建筑的韵律美,在对建筑物进⾏装饰时也可以运⽤⼀些具有艺术感染⼒的花纹和灯具,这些都能让⼈们感受到建筑的视觉美,丰富⼈们的⽣活环境。
通过对韵律和节奏的不同组合和使⽤,可以创造出别具⼀格的建筑设计,给⼈们带来具有创新风格的美感。
所以要实现对建筑艺术视觉美的完美展现,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运⽤韵律和节奏。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时间:2008-7-14浏览量: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必将有其适合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理性也有者其必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相继而来城市问题,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等等,共同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问题等人类中的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化力量也削弱了众多国家、地域、种族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对科学和理性的一味推崇也造成了对人性自然和个性的忽视。
当这种种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呈现的时候,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批判现代主义的声音在20世纪50、60年代推动建筑发展的部分建筑师中已经出现。
50年代末期,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中分离出来的第十次小组已经十分尖锐地揭示了功能城市规划思想的不足。
代表人物是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以一种更接近现象学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以之与功能城市的功能分区概念相对抗。
在20世纪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理论著作开始了对现代建筑的公开严肃的反击,第一步是美国的城市理论家J-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在书中他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功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公开挑。
战她指出,被现代建筑师忽视的那些隐藏在街道中的秩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都市生活,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模式,有人际关系的网络,对于这些城市现从价值的保持才是规划中极为关键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R-文图里所著作的《城市建筑》,在书中批判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理性排斥了建筑所应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要向历史吸取经验。
像这样的对现代建筑进行反省批判的著作还有如埃及建筑师H-发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建筑理论家柯林-罗的著作《屏贴城市》等。
在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设计思潮可谓活跃,大体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的新发展、新现代、简约的设计倾向这几种建筑的思潮。
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
∞_t筑论鼍^rchh咖酬F圳m,南方建筑lSouthNch舱ct岍2008.1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C ont em por a r y A r chi t ect ur alD es i gnI deas,T hi nki ng,and D em ea nor何镜堂H e J i ng t ang籀耍本文针对当前建筑领域的实际。
结合作者多年的创作实践,提出。
二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念,综述建筑师应具备的创作思维和素养。
关键饵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创作思维建筑师素养A B ST R A C T ba se d on t he cur r ent condi t i ons i n t he f i e l d o f ar c hi t ect u r e a n d t he a uthor‘S r i ch ex per i enc e o f de si g n pr act i ce,t he a rt i c l e sugg est s t he a rc hit e ct ura l des i gn i deas of ho l i s m.s us t ai nabi l i t y,V er nacuI ar i t y.cul t ur al i t y,and cont em por a nei t y.I t a l so di s cus s es t h e r equi r ed t h i n ki n g an d per sonal de m eanor o f ar chi t ec t s.K L”I t'W oR D S a rc h i t ec t u r al hol i sm,s us t ai na bi l i t y.vernacular i t y,cult ur al i t y,contem poranei ty,des i gn t h i nk i ng,ar c h i t ec t dem e a nor中圈分类号T U一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32(2008)01一0006—06作者筲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是中国建筑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简要的角度出发,介绍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并分析其深度和广度的特点。
1. 西方学派引入: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西方的建筑思想和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尤其是从欧洲和美国传入的建筑学说和实践。
西方学派的引入使得中国建筑开始寻求与世界建筑潮流的接轨。
2. 马丁·华尔德与传统主义:马丁·华尔德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华尔德大师”,对中国的建筑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尔德致力于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的建筑传统相结合,提倡传统主义的建筑理念。
他强调建筑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3. 转型期的新古典主义: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新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成为转型期中国建筑的思潮之一,它强调借鉴古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创造。
4.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成为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环,它以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为中心,强调工业化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被兴建,如一些著名的工人文化宫和体育馆等。
5.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对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带来了新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实践,强调个体和多样性的表达。
一些具有流线型和立体化特点的建筑作品开始兴起,如鸟巢、水立方等。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
“传统中国 社会的崩溃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 而西方的这种侵略,干扰并毁灭了中国人对中国思想 自足性的信心”。
——J.R.Levension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 例如:最早的一座“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圣约2)大约从20世纪10年代末开始,教会大学建筑转向后 期“中国式”。
• 主要关注屋身与屋顶的整合,从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
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宫殿式的仿古追
求。例如:1919年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1921~1925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文化策略——获取中国民众的认同,达到相互沟 通,得到中国人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认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一、近代“中国式建筑”
两个阶段:
• (1)屋身保持西式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糅入以南方 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涉及行政建筑、会堂建筑、文化教育建筑、 纪念性建筑以致某些银行建筑、体育建筑、商 业建筑登许多类型,绝大部分出现在1927~ 1937年10年间,成为当时触目的传统复兴建筑 的设计高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比较
•二、第一次复古思潮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固有式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2. 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
1)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 过于冷漠、不明确、中性化,也不适合居住; 而表现主义或典雅主义却相反地过于主观化、 感情化和怪异。结构主义者追求介于两者之间 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 个在非层级的结构框架下,有相当复杂性的规 则体系,并允许个人从中选择。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2)结构主义建筑以整体的方法论批判了早期现代 建筑忽视历史与文脉的僵化思想。针对千篇一 律的“国际式”建筑风格以及雅典宪章粗暴地 分离城市各项有机功能的做法,凡.艾克借用法 国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深层无意识 结构”理论来融合社会心理与实体形式之间日 益割裂的矛盾,并提出场所感意向创造以及认 同设施等注重人性因素的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建筑创作思路。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1)结构主义的兴起:
可以上溯到本世纪初在语言学中由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 的共时性的有机系统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由完形学派开始的感知 场概念。此后在社会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物理、逻辑 等各学科领域中,都在谈结构主义。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a.认为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 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来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3.结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1)数量美学
结构主义建筑为寻求世界永恒的秩序结构,提出 了整体 性与人性的创作,这使它具有超越人文 化学因素的建筑广度。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和新理性 主义
第十四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从建筑演进的历史坐标上看,19世 纪末到20世纪初,正是世界历史从近代 向现代过渡的时期,世界建筑历史也呈 现大变动的特点,折衷主义建筑的历史 风格大汇演,代表的是即将过去的那个 时代的建筑形式的回光返照,从新建筑 运动的出现到包豪斯的建立,已经孕育 和萌发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建筑。
因此,20世纪一二十年代西方折衷主义建 筑在中国的兴旺活动,从中国建筑历史坐标上 看,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中新体系建筑的盛期 发展,是一种新事物;而在世界建筑历史坐标 上看,则已经是面临淘汰的旧体系建筑的余晖, 是一种旧事物。这里存在着重大的错位。西方 折衷主义建筑在近代中国的滞后发展,一定程 度上推迟了中国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时间表。
还有邬达克设计的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国际饭店、汉弥尔 登饭店等等。
(像大光明电影院那 样以板片横竖交织, 突出大片玻璃体块的 装饰艺术手法,以具 有很浓的现代感。)
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国际饭店
汉弥尔登饭店
而现代建筑导入中国的另一个渠道 就是日本建筑师设计的建筑。
二、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实践
第二下,中国近代出现 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汇建 筑形式。总的来说可以概 括未两大类:一类是中国 传统的旧体系建筑的“洋 化”,另一类是外来的新 体系建筑的“本土化”。 以1925年南京中山陵 设计竞赛为标志,中国建 筑师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 筑设计活动。
这100年间中国国土上呈现的建筑风 貌,可以说既有“万国建筑博览”的共 时性聚合,也有“近现代搭接”的历史 性浓缩。 近代中国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潮所关 联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下面,围 绕洋式建筑、传统复兴和现代建筑三个 方面分别阐述。
第一节 洋式建筑:折衷主义基调
洋式建筑在近代中国建筑中占据很大的比 重。它在近代中国的出现,有两个途径:一是 被动的输入,二是主动的引进。 被动输入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 展开的。展现在——外国使领馆、工部局、洋 行、银行、饭店等。 主动引进的样式建筑,指的是中国业主兴 建的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洋房”,早期主要 出现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军阀政权所 建造的建筑上,如北京的陆军部、海军部等。
当代建筑思潮
当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实质,是以建筑语汇表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
早期工业社会价值取向被现代主义的先知者们转译成了种种颇具煽动性的建筑理念。
譬如,“装饰即罪恶”,现代主义者都明确地接受这一观念,反装饰也成为近乎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又如,“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由此转变成了以功能为中心;又如,“砖就应表现为砖”,此观念强调,建筑的意义可通过构造自然地形成;再如,“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工业社会的审美情趣。
为利润而存在的机器,完全排斥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于是,它们光秃甚至狰狞的模样成了美的象征,也成了理性和科学的象征。
现代主义的这些观念表明,建筑的意义不是通过形式设立的,而是通过构造和功能的完成而自然形成的。
而且,构造和功能本身具有形式能力,意义即在其中。
在激进理念的引领下,现代主义建筑师竭尽所能地剥落建筑的古典装饰表皮,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
表皮因此变得光秃粗糙,其色彩也因此减化为以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
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作品是极端的例子。
于是,机器般裸露成为符合历史逻辑的抉择。
面对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先知先行者文丘里认为,装饰主义应该成为建筑的重要原则;建筑不应该再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反装饰主义的垄断方式;这些风格的建筑是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甚至是丑陋、平庸的。
文丘里运用古典装饰风格改造了当时的现代主义。
他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特别是在建筑立面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作装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
后现代主义重视建筑表皮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建筑风格是传达意义的关键,但是,意义必须通过刻意设计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
对于后现代主义如何传达意义和建筑精神,斯特林提出,在立面上以装饰的方式来表达意义,传达出以历史主义来改造现代主义的目的。
因此,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立面装饰主义。
依照帕菲罗斯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
现代建筑设计思潮与流派的发展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发展是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和适应变革中不断进行的。
现代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简约、抽象和功能主义等,而这些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思潮和流派。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最早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比如克罗泽尔爵士的作品就能代表现代主义的早期风格。
其设计的建筑物是简洁的、几何形的、无装饰的,使用钢、玻璃和混凝土等新材料,强调物质性与技术性。
随着不断更新的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现代主义得以进一步发展。
巴赫曼式设计和设色式设计等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探索和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建筑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莱·柯布西耶,他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后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出现。
它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自然反应的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是单纯强调建筑功能性,而是更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常常具有非线性、曲线和不对称的外观以及非常规的结构形式。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使用各种复杂的形式和构造,反映出他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限制的反感。
后现代建筑常常和环境产生对话,使它们更具有亲和力。
三、生态主义现代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流派是生态主义建筑。
生态主义建筑是一种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建筑类型。
它的目标是倡导使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以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主义建筑常常将本地材料、自然光和通风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
建筑师不仅考虑建筑的效率和实用性,也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主义建筑旨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建筑风格现代建筑设计虽然强调其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仍有一定的风格。
例如工艺风格、女权主义风格和新技术风格等,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当代建筑思潮生态建筑的兴起教学课件PPT
一、生态建筑观念的历史演进
• 1.传统文化的生态哲理
•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蕴含着素朴的生态 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这里的 “天”是囊括一切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主张 顺应天道、自然而为。
• 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景观建筑学的开创者,他认为大城市违反 了大自然的规律,城市空间是衰落和不健康的地方,因此应当采用将 自然风光带进城市的方法进行补救。
• 苏格兰学者盖迪斯:1915年在《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生态学 区域论观点。
•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进一步提出地区城市概念,力图实现大中小 城市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建筑运动第一次将社会经济现实作为建筑 设计的出发点,将社会进步与平等作为建筑设计的崇高目标;那么, 当代生态建筑则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作为设计出发点,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我们这一 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和 后代分享我们这个地球有限的资源。
二、当代建筑生态理论概述
• 生态建筑理论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是对包 括现代建筑运动在内整个人类建筑历史深刻反思的产物。
•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单方面功能需 求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效益。生态建筑理论在追求经济和功能的合理性的同时,增加了 资源与环境两个重要参数,使建筑设计从单纯追求功能与经济效益目 标转变为“功能——经济”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一、引言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同时也在保持和发扬着传统我国建筑的特色。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从中了解我国建筑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 传统建筑的特点在近代我国,传统建筑思潮仍然影响着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创作。
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
这些传统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对当代建筑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2. 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随着近代我国与西方的交流,西方的建筑思潮也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建筑领域。
西方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风格多样化,这与传统我国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融合与创新近代我国建筑师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理念。
他们尝试在传统建筑中加入西方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
三、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西方建筑影响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我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建筑风格。
一些早期的西方建筑师在我国设计了许多新式建筑,如民国时期上海的外滩建筑。
2. 民国时期的建筑思潮在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股以国家振兴为宗旨的建筑思潮。
建筑师们试图探索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之道,大力倡导本土化建筑风格。
3. 新我国成立后的建设热潮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的建筑事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相继建成,展现了我国建筑的现代化风貌。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到建筑发展的历程,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又积极吸收和融合西方的建筑理念。
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我深感近代我国建筑思潮的发展是一个富有启发和挑战的过程,也充满了无限的创新潜力。
期待未来,我国建筑将继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发展壮大。
总结起来,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迎接了西方建筑思想的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浅议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思潮
浅议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思潮关键:建筑思潮实践设计向发展历程时代精神建筑思潮的演变史穿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发历程和丰富内容,正确认识当代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审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展历程和丰富内容,通过批判的总和理性反思,从总体上把握当代中建筑思潮发展的轨迹,为正总结当代中国建筑的验和教训提供参考,为二十世纪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鉴,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建筑是什么?筑学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建,优秀的建筑评价标准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关和解答,其实从未停止过换句话说,人们认识建筑、解建筑、评价建筑、设计建筑所持的态度多年来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或者说人们对于建筑本性不断地化着的审思正式我们所要考察的种并不显扬却无法回避的筑思潮---基于本的建筑探索,正是的涌动变化才牵引出中国半个世纪种建筑思潮的纷纷出场。
当代中国建筑思发展的历程1.11979-1986年初期震荡放后中国建筑论坛是从“社会主义容,民族形式”的讨论开始的开放以后,中国最早引进的仍然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两次进入中国却途夭折的现代建筑,代建筑的引进所产生的荡仍然是强烈的。
一面市觉察到中国建筑落后而生的紧迫感,另一面是对西方建筑文所产生的民族意识。
学界,一方面是强调建筑的现代,另一方面有试图赋予“民族形”以新生、1.21986年-1990年文反思文反思的主题之一,就对外来建筑文化引进的思考,包含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对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代的国外理论和经验的介绍,也对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教训和反思文化反思的主题之二,是对继承传建筑文化的反思,其中既有对民族形式”话题的延续,也有越简单的要不要“族形式”的争论,文化机制的深层次的反,还包括了对民居建筑考察以及其中所蕴的地方智慧的关注。
文化反的主题之三,是中外筑文化的比较。
文化反主题之四,是关于中国建筑路的思考。
1.31990年-1994年多元探索多元探索阶段,中建筑界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建学术界关心的话题范围明显扩展尤其是对设计方法层的文章明显增多,表明筑界开始超越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争论和考,而是关心如何做的问题对外来文化的引进,也不再局限在格、流派,而是更关系计方法论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建筑形象开放、轻巧、新锐,适合亚 热带地区生活和工作要求。
广州宾馆: ——由莫伯治等人设计,1968年建成。用于
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住宿。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主楼27层。
金茂大厦,竣工于1999年,楼高420.5米,曾经 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大楼,目前是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楼。 (截至2013年)。设计师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 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 性建筑物。
二、中国建筑师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绝大多数的建筑仍然由中国建筑师完成, 即使是重大项目由外国建筑师中标,其施工图 设计规范、材料等国情要求,根据中国的建筑 法令仍需有中国建筑师设计,因而从本质上说, 中国建筑毕竟要通过中国自己的建筑师的劳动 才能建造起来。
西南大会堂,是一精美奇巧的东方式建筑。 1987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经典著作《比较
建筑史》收录我国当代43项建筑工程,将该建 筑排列为第二位。
厦门大学
二、务实与探索
复古主义创作中也有探索,但步伐小,反 浪费运动前后,不少人作更多种探索,既针 对特定环境的探索,也有从设计意念上探索。
三、政治因素与作品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 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礼堂建筑 高6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五 层挑楼,可容纳4500余人。
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柱廊和双 翼相配,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
外观仿北京天坛,有祝“国泰民安”之意。碧绿 的琉璃瓦大屋顶、大红廊柱、白色栏杆、重檐 斗拱、画栋雕梁,色彩辉煌,气势宏伟壮观。
80年代,深圳特区的大量优秀建筑师投入到 策划到施工监理的全方位运作。
整个开放时期,深圳、广州建筑,尤以高层 影响为大,这批建筑引进新材料,引进新的结 构与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引进新设计手法, 直到引进域外建筑方案。
2)、圳南海酒店
由华森建筑与工 程顾问公司陈世民等设 计。1986年建成。
1)、东方明珠电视塔
由华东建筑设计院负责 设计。1991年7月,举行奠 基仪式,1995年5月建成。
采用多筒结构,以风力作用作为控制主体结构的主要 因素。主干是3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在 93米标高处,由3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着,斜柱与地面呈 60°交角。该建筑有425根基桩入地12米,上千吨的3个钢结 构圆球分别悬挂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钢 筋混凝土的建筑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撑。
特点:外观设计采用水平线条,主要是考虑 高层建筑外墙和窗户挡雨排水的需要。中庭,利 用原有的三棵古榕树,再通过瀑布、景石、水池, 形成了一个典雅的空间。结构设计解决70米不设 伸缩缝等一系列难题。
左上:广州商品交易会展览馆 上:广州宾馆 左:广州白云宾馆
第二节 开放时期的作品与潮流
一、域外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整个建筑采取中国四合院式的布局,组成几个 院落,以回廊贯通,与孔庙、孔府融为一体、相 得益彰。内部装修古朴典雅,书法、绘画、雕刻 等,处处流露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氛。
2)、徐州博物馆
关肇邺先生设计, 1996年陈列楼 (博物馆一期工 程)开始建设, 1999年5月建成。
徐州博物馆,原址为乾隆南巡时的行宫旧址。博 物馆以陈列主楼为中心,其北侧、西南侧、东南侧 分别有土山汉墓、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等。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即价 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多的拓 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中有所收 获。
1、援蒙工程
1956年,无偿援蒙成套项目14个、民用工程 中22万平方米的住宅,另有工会疗养院、乔巴 山宾馆及政府大厦扩建工程。
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承担,龚德顺设计。
特点:平面一字型,水平流线短,朝向好, 使用便利。结构布置简单紧凑,采用钢筋混凝土 墙板与层间现浇梁组成的抗震、抗风结构体系。 立面结合南方多雨与台风气候,采用横向遮阳板。
广州白云宾馆: ——由莫伯治与林克明建筑师设计,1975年
完成设计,1976年建成,主楼37层,楼高120米。 是国内当时最高的建筑物。
1950年代以后的作品,几乎都反映政治因素 的影响。
城市建设项目的建筑,基本由政府行政决策 与运作,长官意志干预,满足国家政治的需要。
人民大会堂
十大国庆工程:
人民大会堂、革命及历史 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 业展览馆、国家美术馆、 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 工人体育馆、华侨大夏等
北京火车站
民族文化宫
美国建筑大师约 翰·波特曼设计, 故大楼也被人称 为“波特曼”。主楼 高164.8米。
上海商城,是一座集办公、剧院、酒店和商场 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贸易大楼。
整个建筑群组呈现”山”字形,外墙不加粉刷, 保持水泥本色,呈现光泽。大楼特点:追求空间含 蕴,体现中西交融。
4)、上海金茂大厦
美国芝加哥SOM设计 事务所的建筑师 Adrian Smith设计,中 方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有限公司配 合设计。
1、中国特色的再探索 在新时期中关心特色问题的人不少,由于主
客观的条件限制,大多沿用历史主义的三种现 成套路,但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始终是少 数。 这一潮流在新时期始终不是主流,但随着国 际性的建筑趋同和城市的特色危机日趋严重。
1)、阙里宾舍
建筑大师戴念慈先 生设计。历任中央 建筑工程设计院主 任工程师和总建筑 师、国家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长等职。
1)、广州白天鹅宾馆
由岭南建筑大师佘 畯南与莫伯治两位先生合 作设计。1983年建成。白 天鹅宾馆坐落在风光旖旎 的沙面岛,毗邻三江汇聚 的白鹅潭。
白天鹅宾馆对岭南建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设计继承 了岭南传统园林设计的精华,中庭以壁山瀑布为主景的焦点, 形成别有洞天的岭南风情,整体有历史气息与文化内涵融入 建筑空间的功能。
现代中国建筑
(二)
第二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2015年4月22日
第一节 自律时期的作品与思潮
一、三种历史主义的延续与发展
50年代初期,爱国主义与民族传统相联系, 产生了一大批以历史主义,即:从历史传统 中,挖掘建筑语言完成的建筑设计作品。
西南大会堂(现重庆人民大会堂)
西南大会堂,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 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于1951年 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
4、在结合的层面上开拓
80、90年代,新材料成为建筑等级的身份证。
5、新古典风韵的创造
古典情结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取向之一,但 新古典风韵与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国外 新建筑理论与作品传入有更多联系,它们不 同于此前的历史主义,有较强的理论思考与 创新追求。
6、地域文化表达
又称“新地方主义”,注意挖掘传统文化遗 产,但强调体现场所空间的文化定位,反映 地方的文化特色,不停留在对一般古典神韵 的追求,因而新地方主义常常具有可以识别、 可以感受到的地域标志,以至地域的宗教特 色。
中国美术馆
民族饭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钓鱼台国宾馆 北京工人体育场
全国农业展览馆 华侨大厦
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 上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桥梁建设的 重要里程碑。
四、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新风, 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和外贸工 程。
2)、北京长城饭店
美国贝克特设计公司设 计。中国国际旅行社北 京分社与美国伊沈建筑 发展公司合资建造和经 营。
北京长城饭店,1980年初建成。按照最高国际标 准的大型旅游饭店设计。
它最先开始采用大片镜面玻璃幕墙映照古都北京 的做法。用有城墙墙垛或女儿墙的裙房,隐喻长城的 设计手法。
3)、上海商城
欧陆风建筑包含这从高贵典雅、异国情调猎奇、 东施效颦到黏贴化装等不同层次作品。
四、建筑遗产保护
中国近代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 纪末、20世纪初对敦煌藏经洞的保护和20世纪 30年代文化名人发起的保护苏州保圣寺罗汉像 的活动。
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四批公布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
50年代开始隋代安济桥的维修加固工程。
以近于盝顶的斜墙寓意徐州更古老的文化。
2、南国新风与深广建筑师群 改革开放后,岭南建筑师成就广大。 他们遵循现代主义原则,对后现代主义不太以
为然,但用现代主义来定义他们不是很准确的, 因为他们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后现代主义的 某些启示。 现代主义原则,归纳为: 1、灵活空间的运用; 2、巧妙的庭院布局; 3、合理的经济结构。
三、房地产业的“欧陆风”
它是中国90年代房地产业运作时不断出现的一个 字眼、一种潮流。不顾城市环境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反映长期封闭状态结束后的社会不同层面的复 杂追求,既有经济翻身者认识体验与拥抱世界的渴 望,也有资本积累过程中对财富与权势的炫耀,也 有对政绩、对告别昨日走向世界自以为是的标榜, 还有纯粹的生意要求。
改革开放最终导致建筑设计领域向国外开放。
优势————对国际先进规范做法和标准的熟悉,
对新形制、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熟悉以及与外国 投资者或港台投资者的联系;
劣势————对中国特有的地理、气候、材料、规
划和设计规范不熟悉,对中国文化不熟悉。
1)、香山饭店
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 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 计;是一座融中国古典 建筑、园林和环境艺术 为一体的酒店。
坐落在深圳蛇口,背依微波山、面朝深圳湾。背山面海 的巨帆式白色建筑和阶梯式的阳台让每个房间都能最好地享 受海景与阳光。
3、时代技术美的追踪 80年代后,在赶超世界的大规模建设中,社
会对体现时代前进态势的技术美的需求日趋强 烈。 岭南新建筑,尤其是重大的公共建筑项目在 审美上也是遵循这一取向。 第四代建筑师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时期的设计 创作道路的同时,对追踪世界上建筑技术美的 表达也未甘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