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20200623222635)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神经病学部分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神经病学部分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神经病学部分1. 脑电觉醒:人的觉醒状态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释放介质引起的电刺激维持的,脑电这种唤醒作用称为脑电觉醒。

2. 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的现象。

3.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4.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指递质通过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放通过弥散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同于经典的突触,所以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5. α-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出现的僵直。

6. mixed synapse:混合性突触,指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共存在于一个突触中。

7. muscle spindle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8.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一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

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

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9.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它是神经元生成的营养性因子。

10.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11.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EAA receptor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 Glut
AMPA NMDA mGluR
Na+
Na+
Ca2+
Glut
+
Brief
Mg2+
Depolarisation
EXCITATION
Sustained iCa2+
Depolarisation
EXCITATION PLC, NOS
兴奋性氨基酸的功能
• 通过Glu受体的介导参与快速的兴奋性 突触传导:
脑内乙酰胆碱受体
绝大部分脑内胆碱能受体为M型,属 G蛋白耦联受体。 M1,3,5-----PLC-----IP3,DAG M2,4 ------AC-------cAMP
N型受体:配体门控受体离子通道。
M受体:
绝大部分脑内胆碱能受 体为M型,已发现5种不同 亚型(M1-M5)
N 受体:
配体门控受体离子通道
二、γ-氨基丁酸(GABA)
• 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睡眠机制 有关;癫痫发作的强度与大脑皮层内GABA含量的降 低程度呈正相关;
• GABA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 • 两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
1.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 2.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一、乙酰胆碱(Ach)
乙酰胆碱(Ach):第一个被发现的脑内神经 递质。在中枢神经中分布十分广泛, 在纹状体 、下丘脑、杏仁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比较古老 的结构中含量更高,而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中则较少。
中枢乙酰胆碱通路
• 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 • 胆碱能投射神经元:AD的病理改变中,基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

它们在各种神经功能中都有重要作用,并且与多种神经相关疾病有关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因此,对于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基础意义。

1.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腹侧直束、中脑黑质、纹状体等区域。

它在运动控制、情感调节、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多巴胺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多巴胺可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影响突触可塑性等,从而参与调节各种神经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分布在下视丘、腹侧中央灰质、脑干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血清素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杏仁核、海马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睡眠、脑血流等功能。

具体而言,血清素通过激活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增加钾离子内流,减少钙离子内流,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2.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非常复杂,包括神经元的合成、转运、代谢和释放等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药物靶点和调节机制,下面主要介绍几类常见的调节机制。

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针对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目前已经证实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均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自身的放电频率和释放机制。

具体而言,高频刺激或特定刺激可促进神经元钠通道的活化,从而增加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胞内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最终调节其自身的状态。

突触前调节机制:突触前调节机制是指神经元在胞体区抑制或促进自身突触前区释放递质的机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在研究突触前调节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二、神经递质的分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2.单胺类: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吲哚类:5-羟色胺4.氨基酸类: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5.神经肽类: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肽类、垂体肽类、脑肠肽类、其它肽类6.气体类: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三、一些主要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通路、受体的特点、以及代谢(一)多巴胺(DA)(二)去甲肾上腺素(NE)(三)5-羟色胺(5-HT)(四)乙酰胆碱(ACh)(五)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1.中枢神经系统中氨基酸神经元占70%~80%,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结构上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碳链两端,中性氨基酸有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则是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结构上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酸性氨基酸都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在绝大多数脑区都大量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突触。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脑组织中的含量通常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1000倍左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每克脑组织毫微克计,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是以每克组织微克计。

GABA在中枢的含量非常高,其浓度有区域的差异性,其中在黑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苍白球、下丘脑、四叠体、纹状体和舌下神经核。

GABA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其中少部分为基本神经元,从一个脑区发出投射到另一个神经元,大部分为中间神经元,向附近的神经元扩散其抑制作用。

2.GABA受体 GABA受体有两种亚型,GABA-A和GABA-B。

GABA-B 受体与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相偶联,对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用,中枢肌肉松弛剂氯苯氨丁酸为GABA-B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

GABA-A受体与苯二氮卓(BZ)受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又含有GABA-A受体两个β亚单位和含有BZ受体的α亚单位和一个氯离子通道共同构成超大分子糖蛋白复合物,GABA,BZ和氯离子与这个复合物相互作用发挥其生理效应。

中枢神经递质的分布与作用

中枢神经递质的分布与作用

中枢神经递质的分布与作用
中枢神经递质是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用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等区域。

不同的递质在不同的脑区具有不同的作用,一些常见的中枢神经递质和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多巴胺:参与调节情绪、动机、奖赏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功能。

谷氨酸:是大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了学习、记忆、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功能。

γ-氨基丁酸(GABA):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了情绪、焦虑、睡眠等方面的功能。

乙酰胆碱:参与了认知、学习、记忆、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血清素:参与了情绪调节、睡眠、饮食调节等方面的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了应激反应、心理兴奋和警觉等方面的功能。

胆碱酸:参与了运动控制和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总之,中枢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分布和作用对于我们的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二、神经递质的分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2.单胺类: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吲哚类:5-羟色胺4.氨基酸类: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5.神经肽类: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肽类、垂体肽类、脑肠肽类、其它肽类6.气体类: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三、一些主要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通路、受体的特点、以及代谢(一)多巴胺(DA)(二)去甲肾上腺素(NE)(三)5-羟色胺(5-HT)(四)乙酰胆碱(ACh)(五)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1.中枢神经系统中氨基酸神经元占70%~80%,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结构上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碳链两端,中性氨基酸有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则是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结构上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酸性氨基酸都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在绝大多数脑区都大量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突触。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脑组织中的含量通常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1000倍左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每克脑组织毫微克计,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是以每克组织微克计。

GABA在中枢的含量非常高,其浓度有区域的差异性,其中在黑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苍白球、下丘脑、四叠体、纹状体和舌下神经核。

GABA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其中少部分为基本神经元,从一个脑区发出投射到另一个神经元,大部分为中间神经元,向附近的神经元扩散其抑制作用。

2.GABA受体GABA受体有两种亚型,GABA-A和GABA-B。

GABA-B受体与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相偶联,对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用,中枢肌肉松弛剂氯苯氨丁酸为GABA-B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

GABA-A受体与苯二氮卓(BZ)受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又含有GABA-A受体两个β亚单位和含有BZ受体的α亚单位和一个氯离子通道共同构成超大分子糖蛋白复合物,GABA,BZ和氯离子与这个复合物相互作用发挥其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

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

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有多种种类,并且在神经系统中担当着不同的功能。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递质之一,主要存在于运动神经元和毁损性神经元中。

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参与认知与记忆等功能发挥作用。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神经肌肉递质能够被释放并引起肌肉收缩。

缺乏乙酰胆碱会导致肌无力、认知障碍等一系列疾病。

二、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在大脑中设置和调节许多不同的功能。

通常与奖励、快乐和满足感有关,并在向运动神经元发出信号时扮演重要角色。

多巴胺异常释放或吸收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如巴金森氏症、躁郁症等。

三、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涉及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包括提高心率和收缩血管等。

这种神经递质也负责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与思考的正常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释放或吸收可能导致焦虑症或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四、谷氨酸(Glutamate)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大脑的各个部分,并在发挥多种功能方面发挥作用。

如记忆、学习、认知和神经可塑性的形成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正常情形下,谷氨酸释放是在一定的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然而,过多的谷氨酸释放会导致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

五、谷神经酰胺(GABA)谷神经酰胺是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中的一种抑制性物质,可以减缓神经元的活动。

主要通过GABA A 和 GABA B 受体来发挥作用,平衡神经元间信号传输。

缺乏谷氨酸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疾患。

六、血清素(Serotonin)血清素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对心情、情绪、食欲等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血清素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减缓神经元的活动。

血清素的数量不足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七、肽类(Peptides)肽类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们通常通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调节愉悦感、疼痛和荷尔蒙分泌等。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旳催化下合成。

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

乙酰胆碱旳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互相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似。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旳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旳构成。

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旳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

脑内旳M或N受体旳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旳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旳最高级中枢,。

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旳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旳审计系统功能疾病。

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浮现帕金森病旳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旳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旳克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旳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

脑内旳GABA能神经元重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

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旳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旳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

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旳脑区。

(二)GABA旳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旳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旳,GABA旳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

脑内GABA存在旳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

当GABA 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

摄取是GABA 失活旳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摄取功能。

中枢递质通路

中枢递质通路

3.有机磷中毒症: 有机磷中毒症: 有机磷毒剂是胆碱酯酶的强抑制剂, 有机磷毒剂是胆碱酯酶的强抑制剂,使突触 间隙中Ach不能水解,导致毒蕈碱、 Ach不能水解 间隙中Ach不能水解,导致毒蕈碱、烟碱受体 功能亢进,最后衰竭。 功能亢进,最后衰竭。 4.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老年性痴呆( 4.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胆碱能神经元选择性退行性变、 胆碱能神经元选择性退行性变、神经纤维缠 结和老年斑。 结和老年斑。 5.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 帕金森氏病( ):额叶皮质中 5.帕金森氏病(Parkinson):额叶皮质中 AchE活性明显降低 活性明显降低。 AchE活性明显降低。
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 儿茶酚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多巴胺、 羟色胺 多巴胺、5-羟色胺 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酪氨酸
胞浆 多巴胺β 多巴胺β-羟化酶
多巴 去甲肾上腺素
Hale Waihona Puke 多巴胺脑内Ach通路的功能: 通路的功能: 脑内 通路的功能 产生兴奋性( 效应( 通过毒蕈碱受体) 产生兴奋性 ( 慢 ) 效应 ( 通过毒蕈碱受体 ) 。 3.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侧支: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侧支: 支配中间神经元Renshaw细胞 支配中间神经元 细胞 ↓ 短暂兴奋性( 效应(通过烟碱受体) 短暂兴奋性(快)效应(通过烟碱受体) ↓ 低频放电(通过毒蕈碱受体) 低频放电(通过毒蕈碱受体) ↓ 反馈性抑制前角运动神经元
囊泡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能 元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能N元

药理学笔记: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药理学笔记: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已知中枢递质达30余种,现介绍几种重要的递质、受体和功能。

1、乙酰胆碱(Ach)在中枢分布广泛,受体分M及N型,功能与运动、记忆、警觉及内脏活动有关,中枢Ach主要为兴奋性递质,如动物激怒时,脑内Ach释放,睡眠时Ach释放减少。

2、去甲肾上腺素(NA)NA在中枢内分布较集中,主要在下丘脑等处,受体分α和β型,功能与警觉、睡眠、情绪等等调节有关,当中枢NA能神经元活性增高时,表现愉快、激动等效应。

3、多巴胺(DA)DA在脑内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DA 集中分布在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受体D1及D2型。

脑内DA能神经通路有来源:考试资料网①黑质-纹状体通路:属于锥体外系,使运动协调。

当此通路的功能减弱时引起怕金森病,功能亢进则出现多动症。

②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功能与情绪、情感有关。

③中脑-皮质通路:功能与精神、理智有关。

④结节-漏斗通路:主管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第②、③条通路第功能失常,并伴有脑内DA受体增多。

抗精神分裂症药通过阻断这两条通路的D2受体发挥疗效。

阻断黑质-纹状体和结节-漏斗通路分别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内分泌方面改变。

4、5-羟色胺(5-HT)在中枢内以松果体含量最多,受体分S1及S2型。

功能是维持情绪和情感的稳定,参与体温、睡眠、内分泌等调节。

5-HT 的功能以抑制、稳定为主,而NA以兴奋、激动为主。

5、γ-氨基丁酸(GABA)存在于脑内,以黑质、苍白球中含量最高。

GABA是中枢抑制性递质,如癫痫患者大脑皮层缺乏GABA可引起惊厥,丙戊酸钠因能抑制GABA降解而对各种癫痫发作有效。

6、内阿片肽为内源性阿片样肽对简称,脑内以纹状体、下丘脑垂体含量最高。

阿片(主要有效成分为吗啡)有镇静、催眠、镇咳、抑制呼吸等作用。

来源:考试资料网7、组胺(H)脑内组胺的分布很不均匀,以下丘脑和网状结构含量较高,受体分H1及H2型。

有调节精神活动、降低体温、增加水摄入和引起呕吐等作用,脑内H1受体激动呈现兴奋,H2受体激动呈现抑制,抗组胺药的嗜睡副作用可能与阻断H1受体有关。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第一节中枢神经递质的概念在化学传递中,虽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只相隔20 nm左右,但由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缺乏电的兴奋性,因此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导至突触后膜,必须通过化学物质的媒介,才能将信息传递至突触后的细胞,这种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贮存于突触体内,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随着脑内化学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了解到脑内许多结构含有多种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激素。

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神经核团中又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神经递质之间又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目前已知在同一个神经元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由此不难看出这将给研究中枢神经递质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历史只有短短20多年,但是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应用左旋多巴胺(L-dopa)能改善帕金森病,在理论方面,它对阐明人类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与记忆,睡眠与觉醒以及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有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症,就是提高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平。

一、中枢神经递质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但作为神经递质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1、生物合成这是最重要的标准。

在神经元内有专一的合成递质的酶系统,如胆碱能神经末梢有胆碱乙酰化酶(ChAc),肾上腺能神经末梢存在着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AADC)和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等。

2、囊泡贮存神经递质通常贮存于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囊泡中,这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所破坏。

3、释放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合成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

4、作用于受体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在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的受体上。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灭活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效应后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生理效应,以保持突触传递的灵活性。

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
在中枢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神经原通过末梢释放 化学物质而实现。中枢构筑复杂,每个神经原 又在机能上被更复杂的整合,由于这两方面的 原因,有关中枢transmitter 知识知之甚少,大 体分为三类: 胰酰胆碱 单胺类 氨基酸

中枢神经递质—NA递质系统

脑中主要集中分布在下丘脑、第四脑室极后区及边缘 叶的杏仁核、海马。但NA能神经分布广泛。

M-receptor 兴奋
心脏 ↓ 滑肌收缩 ↑ N-receptor兴奋 腺体分泌↑
自主神经节↑ 终板兴奋↑
副交感神节后纤维(Ach):有利于机体进行休整和积蓄能量——与NA 相反 副交感神节前纤维兴奋 可引起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与Ach有关的药理
直接作用与受体 :药物受体可以 直接结合产生agonist blocker。 1. 激动药(agonist):药物与受 体结合能产生类似作用 2. 拮抗药(antagonist blocker): 与Ach相反。
中枢神经递质Ach递质---的消失 transmitter的消失 Ach 在后膜部位 , 被 胆 碱 酯酶水解。一般在数秒钟内 被水解而失效。
中枢神经递质Ach受体分布
心脏 Ach 支气管平滑肌
副交感神经
神经节 N1
效应 器
胃肠平滑肌
膀胱逼尿肌
瞳孔括约肌
收 缩
消化腺分泌
中枢神经递质Ach受体分布
(一) 分布 α 心肌 α:扩瞳肌 心脏 心肌 眼 β 窦房结 β:睫状肌 窦房传导束

中枢神经递质—NA递质系统

血管
β2: 冠状、骨骼腹腔内脏血管 脑血管 α 腹腔内脏血管 皮肤黏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β2 胃肠平滑肌 β2 糖酵解

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由神经元释放,通过神经突触作用于另一神经元、肌肉、腺体或血管。

神经递质的种类众多,每种都有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

1.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递质之一,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唯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它通过神经突触作用于肌肉,导致肌肉收缩。

此外,乙酰胆碱还参与调节学习、记忆和注意力,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分子。

2.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脑下垂体和大脑皮质。

它与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关,是引起物质依赖的原因之一。

此外,多巴胺还参与肌肉调节和运动控制。

3. 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它通过兴奋NMDA受体,使神经元受到激活,对于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神经元的抑制性作用。

它通过兴奋GABA受体,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γ-氨基丁酸的不足与抑郁和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5. 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它通过作用于神经元和负责情绪和认知的大脑皮层而发挥作用。

血清素的不足与抑郁症和其他情绪障碍有关,增加血清素水平可能会改善抑郁症状。

6.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和荷尔蒙,参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调节心率、血压、血糖和内分泌等生理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与应激反应有关,当我们处于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增加。

总之,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心理生理功能。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不同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脑的复杂性。

同时,神经递质的不足或失衡也可能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对神经递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0神经系统3

10神经系统3

3.非特异投射核 中线核群(髓板内核群): 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属于丘 脑的古老部分。 功能:间接地通过多突触接替,弥漫地投射到整个 大脑皮层,维持其兴奋状态。
9.感觉投射系统包括几种?
1.特异投射系统:
(1)定义:丘脑特异 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 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称 为特异投射系统。
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的皮层区域。 特点:全身体表感觉向此区投射呈双侧性,定位 不准确,无倒置。 功能:对感觉进行粗糙的分析,有人认为该区可 能是慢痛的投射区。
岛叶
2.第二体表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
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 的重叠区。
梭外肌收缩
持续轻微 牵拉伸肌
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γ环的作用
两种牵张反射的比较
类型 感受器 效应器
腱反 肌梭 肌肉收 射 (核袋 缩较快 纤维) 的快肌 纤维
特点
位相性牵 张反射
(单突触 反射)
作用
快速牵拉肌腱引起 肌肉明显收缩(等
张收缩)
肌紧 肌梭 肌肉收 张 (核链 缩较慢 纤维) 的慢肌 纤维
①产生缓慢、持续久 ②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 ③情绪反应明显 ④有牵涉痛 ⑤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
致痛物质 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
锐性刺激 敏感刺激 (切割、烧灼等)
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
感受器
游离N末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
2.突触前抑制
定义: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 经元的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现象。 结构基础:轴-轴-胞型突触(串联型突触)

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

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

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一、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有何功能?与疾病有关?(一)乙酰胆碱;生物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肽类(神经肽);气体分子(NO)。

(二)功能与相关病症A、乙酰胆碱a、功能:1、镇痛与针刺镇痛2、觉醒与睡眠3、学习与记忆4感觉、运动与植物神经中枢活动5、心血管活动得调节。

6、参与相互作用b、相关病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植物神经紊乱、焦虑症、精神障碍、躁狂症。

B、生物胺类1、多巴胺(DA)a功能:调节肌紧张、躯体运动、情绪、精神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对大脑得整体兴奋作用、对胃肠功能得调节、在药物依赖中得作用。

b、相关病症: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精神障碍、躁狂症。

2、去甲肾上腺素(NE)a、功能:调节心血管功能。

脑循环得调节、学习记忆、精神活动、觉醒与睡眠、体温调节、心血管活动得调节。

b、相关病症:精神分裂、失眠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躁狂症、恐惧症、老年健忘症。

3、肾上腺素功能:参与血压与呼吸得调控相关病症;4、5-羟色胺(5-HT)功能:产生镇痛作用、调节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性活动、维持精神稳定、对皮层诱发电位有抑制作用、神经内分泌。

相关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心理障碍。

5、组胺功能:影响睡眠、影响荷尔蒙得分泌、调节体温、影响食欲、影响记忆力形成、、肠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

相关病症:失眠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障碍。

C、氨基酸类1、γ-氨基丁酸(GABA)功能:GABA就是抑制性递质,维持脑内兴奋抑制得平衡,功能低下会导致脑内抑制功能不足,引起头痛、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易怒等情况。

相关病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躁狂症、恐惧症、精神障碍。

2、甘氨酸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焦虑抑郁失眠

焦虑抑郁失眠

γ -氨基丁酸(GABA) 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 前列腺素 其他 组胺
H1、H2、H3
1
5羟色胺能系统(5-HT, Serotonin)
脑内5-HT神经元主要位于脑干
5-HT(神经递质)
5-HT1受体
缓解抑郁 缓解焦虑
5-HT2受体
性功能障碍 焦虑不安
5-HT3受体
恶心 呕吐
头晕
激越
失眠
头疼
2
阻滞a1-受体,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低外周交感神经张
力的作用, 达到松驰阴茎血管床, 增强其勃起和射精功能

3
组胺能系统

脑内组胺受体主要包括H1、H2、H3

组胺在许多中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神经内分 泌调节、饮水摄食调节、体温调节、学习记忆、觉醒- 睡 眠、运动及攻击行为等 阻断H1受体可以产生镇静的作用


心血管方面:心悸、胸闷
内分泌紊乱:闭经、月经紊乱 各种疼痛症状
12
抑郁诊断及治疗 常用诊断量表
抑郁自评问卷(BDI) 抑郁自评量表(SD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24分以上为严重抑郁 • 17分以上为中度抑郁 • 7分以下为正常
13
焦虑症
定义

焦虑症是以持续广泛性焦虑或反复惊恐发作并伴有自主神 经症状和运动性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性障碍。患 者的紧张不安和惊恐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者其程度 与现实事件不相称。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1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

核心症状:精神上的过度担心 对象不明确 程度不相称

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及作用

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及作用

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及作用,这些递质缺失或过量会引发什么疾病?治疗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一)外周神经递质胆碱能:(1)毒蕈碱型: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一少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细胞膜上。

产生的效应:M样作用,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心脏活动的抑制;消化腺、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骨骼肌血管的舒张。

(2)烟碱型: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骨骼肌的细胞膜上。

产生的效应:N样作用。

肌肉震颤、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能:分布: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细胞膜上。

产生的效应:α型作用:平滑肌的效应以兴奋为主,也有抑制的。

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肌的收缩,小肠平滑肌的舒张。

Β型作用:平滑肌的效应主要是抑制的。

如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的舒张。

心脏活动的兴奋。

嘌呤类和肽类递质(二)中枢神经递质1.Ach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枢递质,广泛参与机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以及内脏活动的调节。

与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有关。

基底核:胆碱能神经↓——老年性痴呆(中枢拟胆碱药)纹状核:胆碱能神经↑——帕金森病(中枢抗胆碱药)胆碱能神经↓——亨廷顿病性痴呆(中枢拟胆碱药)2.氨基酸类:谷aa、γ-氨基丁酸、(1)谷氨酸:Glu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神经系统发育和某些疾病有关(2)γ-氨基丁酸:GABA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

含量浓度最高的区域是大脑中黑质。

属强神经抑制性氨基酸,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降血压的生理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疼痛,内分泌等的调节。

GABA过量表达可致认知衰退。

3.单胺类:DA、NE(NA)、5-HT(1)去甲肾上腺素:NA 支配大脑各区、边缘系统、丘脑和小脑功能活动,参与觉醒,情感,痛觉调节、学习和记忆、心血管调节和药物依赖等生理和病理机制。

(2)多巴胺:DA 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递质有哪些?有何功能?与疾病有关?
(一)乙酰胆碱;生物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丫-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肽类(神经肽);气体分子(NO。

(二)功能和相关病症
A. 乙酰胆碱
a. 功能:1、镇痛和针刺镇痛2、觉醒与睡眠3、学习和记忆4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中枢活动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6、参与相互作用
b、相关病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植物神经紊乱、焦虑症、精神障碍、躁狂症。

B. 生物胺类
1. 多巴胺(DA)
a功能:调节肌紧张、躯体运动、情绪、精神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对大脑的整体兴奋作用、对胃肠功能的调节、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

b.相关病症: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精神障碍、躁狂症。

2. 去甲肾上腺素(NE
a. 功能:调节心血管功能。

脑循环的调节、学习记忆、精神活动、觉醒和睡眠、
体温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b. 相关病症:精神分裂、失眠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躁狂症、恐惧症、老年健忘症。

3. 肾上腺素
功能:参与血压与呼吸的调控
相关病症;
4.5-羟色胺(5-HT)
功能:产生镇痛作用、调节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性活动、维持精神稳定、对皮层诱发电位有抑制作用、神经内分泌。

相关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
碍、心理障碍。

5、组胺
功能:影响睡眠、影响荷尔蒙的分泌、调节体温、影响食欲、影响记忆力形成.、肠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

相关病症:失眠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障碍。

C. 氨基酸类
1. 丫-氨基丁酸(GABA
功能:GAB/是抑制性递质,维持脑内兴奋抑制的平衡,功能低下会导致脑内抑制功能不足,引起头痛、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易怒等情况。

相关病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躁狂症、恐惧症、精神障碍。

2. 甘氨酸
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被激活后,氯离子通过离子接受器进入神经细胞导致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相关病症:头痛、头晕、神经性头痛、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癫痫病。

D. 肽类
神经肽(NPY
功能:抑制生殖、抑制肌肉兴奋、抑制交感兴奋、导致人体的血压、心率、代谢下降,它还能够促进食欲,并因此成为节食药物的靶点。

相关病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精神障碍、心理障碍。

E. 气体分子
一氧化氮(NO
功能:NO在神经系统中也起递质作用,在不同脑区,NO可通过改变突出前神经
末梢的递质释放,从而调节突触功能。

相关病症
二.睡眠生理(意义、时相),引起失眠的原因?
(一)人类睡眠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他们的生理功能表现与脑电
波的变化特点不同,分别称为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

A. 慢波睡眠(同步化睡眠或非快速眼动睡眠):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睡眠时相,称为慢波睡眠。

分为4期,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
1. 第1期呈现低电压脑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频率为主,它常出现在睡眠伊始和夜间短暂苏醒之后。

2. 第2期也是较低电压脑波,中间插入短串的12〜14周/秒的睡眠梭形波和K复合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浅睡过程。

3. 第3期的脑电图常有短暂的高电压波,超过50微伏,频率为1〜2周/秒,叫做S波。

4. 第4期,S波占优势,其出现时间占总时间的50%似上,代表深睡状态。

一般认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劳的功能,因为人在长时间体力劳动或不睡后,在恢复睡眠中此期延续很久。

在此时相中,表现为意识暂时丧失,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并伴有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体温下降、呼吸减慢、胃液分泌增多等交感活动水平降低而副交感活动相对增强的现象。

意义: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的分泌较觉醒状态明显增多,对促进生长、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B. 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异相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快
波的睡眠时相。

此时相为在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

在此期间,脑电活动为增强的特征,脑电图表现为觉醒状态,但实际上,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交感活动进一步降低,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此时相
常伴有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生理活动的改变,被认为是某些疾病夜间发作的部分原因。

意义:快波睡眠期间脑组织的蛋白质合成率最高, 对促进学习记忆活动、脑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二)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多由生理,心理,环境,食物及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引起。

失眠原因见于以下情况
1、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3、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因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如心脏病、肾病、哮喘。

4、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或情绪低落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造成大脑功能障碍引起失眠。

5、药物因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

6、大脑弥散性病变
三.临床常用镇静催眠药是哪类?为什么?
(一)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安定)
(二)原因:
1. 苯二氮卓类(BZDs)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安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
肌松弛。

其产生镇静安眠的剂量与引起昏迷及呼吸抑制的剂量相差数十倍,故安
全性远高于巴比妥类药,也不具有麻醉作用,在治疗失眠障碍方面基本上已取代了巴比妥类药。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本类药物在快速镇静的同时可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因而能缓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使患者对手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用于麻醉前给药能减少麻醉药用量而增加其安全性,
临床也常用与心脏电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此外,不良反应较少,安全较大;
2. 巴比妥类药是过去应用最广的一类,用催眠量的1/4能产生镇静作用,剂量加大则出现催眠作用,延长睡眠时间和缩短入睡时间,可用于治疗失眠症。

但缩短REM易引起停药反跳现象。

但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对CNS勺抑制加深,产生镇静、睡眠、意识清晰度下降、麻醉作用等,且作用时间长,有白天镇静和认知损
害。

该类药物毒性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容易过量服用引起昏迷、呼吸抑制、心脏停搏等致死性毒性反应,目前已基本不用于治疗失眠。

3. 其他类镇静安眠药包括水合氯醛、副醛及哌啶酮类药如甲喹酮等一些老的镇静催眠药,近年来临床使用越来越少,已不再作为首选的催眠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