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主要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学科,管理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领导力、营销、财务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包括员工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如何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如何建立社会关系等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组织的层次,职能,规模大小等。
2.组织行为: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思想,员工的行为如何影响组织和组织如何回应这些行为。
3.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如何塑造组织文化和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4.决策过程:组织的决策过程,包括领导决策、员工参与、协商等。
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指常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管理思想的演变:人们的管理思想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管理学的不同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
2.管理过程:如何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控制执行等。
3.组织设计:如何设计和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包括企业架构,资源分配,岗位职能和分工等。
4.管理技能:如何开发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包括沟通,决策,领导能力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吸引、发展、管理和激发员工的潜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未来的用人需求,制定计划,预测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等。
2.人才招聘:组织如何吸引和获取优秀的人才,如何制定招聘策略,制定招聘目标。
3.培训和发展:如何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使员工能够为组织做出最大的贡献。
4.员工绩效管理: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的目标设置和绩效奖励。
四、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身愿景,实现商业目标的长期计划和方案。
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企业愿景:企业的使命、愿景,业务领域,核心业务竞争力等。
行政管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管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以下内容:1总论.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是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科学,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是行政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2主体论。
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主要是研究和了解:行政主体包括行政组织和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
3过程论。
包括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和有机部门组成及有效运作的过程。
他们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
4保障论。
包括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过程能够运行顺利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依据一系列保障手段。
他们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目的论。
包括第十七、十八章。
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行政组织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答: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起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行政组织首先必须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由上而下,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目标分解,依此确定所属的各个子目标、分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组织目标体系。
2机构设置。
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设置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
3人员构成。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
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
因此,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其组成结构,是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
4权责体系。
权责体系是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权责关系、指挥系统、运行过程、沟通渠道及各种机构、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5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也是衡量行政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的过程。
2.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3.管理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做一项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
4.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
5.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6.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观念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原理和从事管理活动。
(二)填空题1.管理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协作劳动2.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值。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3.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4.管理的核心(实质)是协调5.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面(三)简答题1.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说明之。
答: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效率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的是资源成本最小化。
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它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结果,关注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既讲效率又追求效果。
2.简述组织管理的任务答:(1)是取得合理经济效益;(2)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职工有成就;(3)是承担和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4)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创造一种良好环境。
3.简述管理者履行的四种共同职能?答:管理者履行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解释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现实意义。
答: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建立我国有特色管理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2)管理的两重性原理能使人们正确对待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3)管理要体现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民族文化,因地制宜。
5.如何理解系统观念?答:系统的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等价原则、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等等。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分工与协作,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想想看,球队里有人负责进攻,有人负责防守,这就是明确的分工呀。
大家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然后又紧密配合,这才能够赢得比赛。
在企业里不也是这样嘛,研发的专注研发,销售的全力销售,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干好。
你说是不是?
2. 权力与责任,哎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家长对孩子有管教的权力,但同时也有照顾孩子的责任啊。
一个管理者,有了权力安排工作,但也得担起让工作顺利完成的责任呀!要是只知道指挥却不负责,那怎么行?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3. 激励机制,这就像给汽车加了油一样!当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就会更有干劲儿。
比如说给优秀员工发奖金、晋升,这不就像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嘛。
不重视激励,员工怎么会有激情拼命工作呢?
4. 决策,那可是关系重大啊!就好像在岔路口选择走哪条路一样,一旦选错了,可能就会走很多冤枉路。
优秀的管理者得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做决定。
不然岂不是瞎指挥?
5. 组织架构,就如同建造房子的框架!框架稳固,房子才能牢固。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让工作流程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高效。
如果架构乱七八糟的,那肯定会出乱子呀!难道不是吗?
6. 控制与监督,这就相当于给汽车安装刹车呀!得保证事情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不能跑偏了。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才能确保最后的成果符合要求。
不监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
总之,这些管理学原理真的太重要了,是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啊!。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第一章1、怎样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的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及其活动,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理解:①管理的主体及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
管理的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组织行使出现的领导机构或单位。
②管理的客体及管理对象。
它是管理主体施加影响的人和事。
通常,管理的客体就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③管理活动,包括管理职能和按管理职能要求所进行的实际活动。
④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目标的体现,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理的直接目标是追求效益,管理的目标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⑤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使资源与职能活动相协调,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所有的管理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协调问题⑥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效地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2论述管理二重性的意义(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社会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管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属性,表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3)学习管理的二重性理论,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的实质;有利于结合我国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由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3.为什说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作为科学,就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是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
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
管理学重点
管理学重点1 管理学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需要差异: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长占比重大中层管理人员:人际技能占比重大基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占比重大3 管理技能:①技术技能含义: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内容: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②人际技能含义: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内容:观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求,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③概念技能(构想技能)含义: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内容: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战略性的,长远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理的应变能力等,其核心是一种观察力和思维力;练习:(1)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算是:CA:组织活动B控制活动C有效获取资源D计划与决策(2)将管理要素目标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管理的(B )职能A计划B组织C领导 D 控制4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①泰勒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奠基人;②提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主要实验:搬运生铁实验、铁铲实验、金属切削实验;④主要思想: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①他重点研究整个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古典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②主要贡献:第一是提出经营活动的六项不同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第二是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第三是提出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保持稳定,创造性,集体精神)(3)人际关系学说——乔治.埃尔顿.梅奥①梅奥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②霍桑试验是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标志;③霍桑试验的结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意度来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4)X-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①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X理论阐述了独裁式的管理风格;Y理论阐述了民主式的管理风格;X:雇员:天生懒惰;工作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寻求安全;管理方法:胡萝卜加大棒;专制式管理;Y:雇员:天生勤奋;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管理方法:尊重人,把人当作组织,最宝贵的资源;民主式管理;练习:1 法约尔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过著名管理五大职能,在下列职能中,()职能是法约尔没有提到的:A计划B组织C控制D领导2 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3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对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做出了较好的解释,因此可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等古典理论已经彻底过时,除了尚存历史意义外,对管理实践早已丧失了指导作用;4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5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 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决策】决策方法:决策方法内容定性决策(直接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决策的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德尔菲法3、名义小组技术法定量决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决策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2、决策树法(风险型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乐观,悲观,最小后悔值)4、波士顿矩阵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在相互启发中发表意见,从而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头脑风暴的实施原则:(1)禁止批评,鼓励表扬;(2)重在数量(3)观点不可雷同,强调建立新观点;头脑风暴的优点:(1)易操作执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2)体现了集思广益,体现合作的智慧;(3)能有效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考察产量(或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有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技能结构:1技术技能,是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主要涉及“物”的工作。
2人际技能,能够在所领导的小组中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的表达个人的观点,主要涉及与人协作。
3,思想技能,指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1人,是构成组织最基本的要素,是组织中的根本。
2,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依据。
目标决定了组织中的岗位设置及组织的具体结构形式,起聚集作用.3,组织规范,组织通过组织规范使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行为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表现为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等,在组织中起辅助作用。
管理的目标原则:1,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
2,目标决定管理活动的过程。
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目标的类型:1按实现目标的时间长度不同划分,(1)长期目标(2)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而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
2按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不同划分,(1)基本目标,该目标的确定说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组织的资源的取得、使用和分配的策略。
(2)次要目标3,按目标是否可以定量化来表示划分,(1)定量目标,可以用数量表示的目标。
(2)定性目标,指只能用文字来表述的目标.4,按目标的层次可划分为使命、战略、战术和作业目标.组织使命明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提供了战略制定的框架和背景。
战略目标对应最高层管理者,战术目标对应中层管理者,作业目标对应基层管理者。
Eg:p42页,延伸案例.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2,当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者哲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管理学知识要点
管理学知识要点管理学知识要点一、(1) 组织是指肩负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作为动词是指把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加以安排,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2) 管理的意义——①管理使保证作业活动顺利进行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②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③先进的管理和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这部“车子”的“两个车轮”;④科学技术使第一生产力,管理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管理科学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3)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含四层含义:①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过程;②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④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展开的。
(4) 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①管理有其内在规律,来自实践并被证明是一门系统的科学;②管理工作要求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发挥创造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③自然属性即管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④社会属性即管理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属性。
(5) ①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理论被成为一般管理理论或组织管理理论,他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②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职能(要素)。
③法约尔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包括分工、权责对等、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合理报酬、集权、团结精神等。
(6) 韦伯及其理论:①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和运作,后人称韦伯为“组织理论之父”。
②他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和合法的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而传统的组织则以世袭的权力和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该章节介绍了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及作用,并描述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该章节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以及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
该章节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
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等。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
该章节介绍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
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
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
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二、原理联系实际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员可以培养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研究体会通过研究《管理学基础》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对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
同时,我也学到了计划工作、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参考文献无。
第六章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决策具有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等特征。
马斯洛论管理主要内容
马斯洛论管理主要内容马斯洛论管理主要内容马斯洛是心理学家,他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成为了管理学领域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马斯洛论管理的主要内容:一、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1. 生理需求层次2. 安全需求层次3. 社交需求层次4. 尊重需求层次5. 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二、马斯洛对管理的启示1. 满足员工的需要可以提高员工士气和生产力2.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需要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激励措施3. 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三、马斯洛论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1. 企业文化建设2. 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3. 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设计四、马斯洛论管理存在的争议和批评1. 人类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2.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需求是否相同?3. 需求层次理论是否过于简单化?一、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分别是:1. 生理需求层次: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
2. 安全需求层次:包括安全感、稳定性和保障等需要。
3. 社交需求层次:包括社交交往、归属感和爱等需要。
4. 尊重需求层次:包括自尊心、尊重和认可等需要。
5. 自我实现需求层次:包括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实现潜能等需要。
这些需求是按照优先级排序的,当一个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转向更高级别的需要。
例如,当一个人没有得到足够的食物和水,他就不会去考虑其他更高级别的需要。
二、马斯洛对管理的启示马斯洛论管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即员工满意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以下是马斯洛论管理对管理者的启示:1. 满足员工的需要可以提高员工士气和生产力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是有层次结构的,当较低级别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转向更高级别的需求。
因此,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需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例如,通过提高薪资、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要,从而提高员工士气和生产力。
管理与管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目的: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
4、定义内涵:(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二、管理的职能(1)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的,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制定支配和协调他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
(2)组织(根本职能)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根据工作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合理安排岗位,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之协调运转。
(组织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3)领导配备在组织机构各种岗位的人员,由于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相互合作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需要领导进行领导、指导和沟通。
(4)控制为了确定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由于时代的进步,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自然地成为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三、各职能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四、管理的性质(二重性)(1)自然属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1、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请思考:海尔的“小题大做”你赞成吗?检讨一下自己在 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这些“小事”的?
三、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的资源
组织为进行业务洁动,实现其使命和目标,必 须有各类资源。其中主要是五中资源。
组织的资源
管理的本质也可以概括为:有效配置组织资源,达 成组织既定的目标与责任。组织资源与管理的关 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先导案例先导案例学习目标习题练习习题练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项目实训本章关键词思维导图理解和掌握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理解和掌握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了解组织的资源树立珍惜资源及合理使用各了解组织的资源树立珍惜资源及合理使用各种资源的观念种资源的观念理解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理解效率与效果的关系掌握管理的职能的含义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管理的职能的含义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及艺术性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及艺术性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特点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特点熟悉管理基本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熟悉管理基本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深刻理解深刻理解热炉法则热炉法则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涵本原理和内涵学会用管理的理念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学会用管理的理念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够应用管理的基本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能够应用管理的基本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学会处理好效率与效学会处理好效率与效果的关系果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管理学管理学第三节第三节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第一节管理管理第一节第一节管管理理一一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二二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三三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四四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五五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定义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编辑]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编辑]内容管理学的研究有三个侧重点:(1)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管理学知识大全
管理学知识大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和领导的学科,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管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管理学知识大全。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层次等内容。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规划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和政策;组织是将各种资源合理地配置和组织起来,以实现规划的目标;领导是激励和指导员工,使他们积极地工作和为组织的目标努力;控制是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的目标。
3.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层管理负责执行高层管理的战略和政策,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基层管理负责具体的生产和运营工作,以确保组织的日常运作。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管理思想到现代的管理理论,管理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目的论”和“形式论”等管理思想,强调组织的目标和结构对管理的重要性。
古罗马的军事家凯撒则提出了“分工”和“指挥”等管理原则,对后世的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工业革命前的管理实践工业革命前的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手工业和家庭作坊中。
这一时期,管理主要是由手工业主和家庭作坊主进行,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和销售。
关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关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学原理: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包括组织设计、计划、决策、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通过招聘、培训、评估、激励等方式来管理和提升员工的绩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 市场营销管理: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促销、分销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组织的销售目标。
4. 财务管理:研究如何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利润等,以确保组织的财务状况良好。
5. 战略管理:研究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战略,以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6. 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如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生产运作活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 组织文化管理:研究如何塑造和影响组织的文化,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绩效。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组织的内部管理,还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管理学的发展对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教材:《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美]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3. [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美]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药事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药事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药事管理学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
1. 药物管理政策和法规:包括药物管理的法律框架、药品注册、药品监管、药物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2. 药品质量管理:涉及药品质量控制、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流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临床药学:研究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药物治疗策略、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4.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的经济性和效果,包括药物价格、医保政策、药物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5. 药物信息学:关注药物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包括药物数据库、药品信息系统、药物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6. 药物使用评价:评估药物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包括药物使用指南、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7. 临床药师实践:介绍临床药师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包括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患者药物教育、药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8. 药物合理使用:研究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使用原则,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药事管理学是研究药物管理和药物使用的学科,旨在推动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提高药物管理的效率和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1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
(二)管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管理的性质。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3、管理研究的立足点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的论述。
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的论述。
(二)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三)新古典管理理论
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
1、管理程序学派。
2、行为科学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5、权变管理理论。
6、管理科学学派。
7、经验主义学派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道德概述:定义、四种道德观。
(二)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三)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准则决策规则。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四)社会责任概述
1、社会责任的定义。
2、社会责任观。
3、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4、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5、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信息获取
(一)信息概述
1、信息的定义。
2、对信息的评估。
3、有用信息的特征。
(二)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要素。
2、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三)其他信息技术:概述、电信和网络、人工智能
第五章决策
(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二)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2、行为决策理论。
3、当代决策理论
(四)决策的过程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2、识别目标。
3、拟订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作出决定。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
(五)决策的方法
1、集体决策方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3、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1、计划的概念。
2、计划与决策。
3、计划的性质
(二)计划的类型
1、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4、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计划。
6、计划的层级体系(三)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四)战略性计划
1、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2、战略管理层次。
3、战略管理过程。
4、公司层战略。
5、事业层战略框架。
第七章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计划编制过程
(二)计划的执行:目标管理
(三)计划的调整:滚动计划法、调用备用计划法
第八章组织设计
(一) 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影响因素
(二)组织的部门化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原则。
3、精简高效原则。
(三)组织的层级化
1、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2、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
3、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4、组织的层级化与集分权。
5、职权的来源及其形式。
6、权力的来源与分配。
7、集权与分权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过程、人员配备原则
(二)员工的招聘标准、招聘来源与方法。
(三)人员的培训的目标、方法。
(四)绩效评估定义、作用、程序和方法。
(五)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和特点、阶段及其特点、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动因和类型。
(二)管理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及其管理;冲突及其管理。
(三)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2、组织文化的结构。
3、潜层次的精神层。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一)领导的内涵:1、领导与管理。
2、领导的作用。
3、领导者与追随者。
(二)领导者的类型
1、权力与领导。
2、管理权力集中与分散对立的领导者。
3、集权式领导者。
4、民主式领导者。
5、维持与创新相对立的领导者。
6、维持型领导者。
7、变革型领导者。
8、战略领导者。
(三)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2.领导方式行为论。
3.领导方式情景论。
第十二章激励
(一)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概念与对象、激励与行为。
(二)激励的内容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后天需要理论。
(三)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四)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五)激励的一般形式与若干激励实务
第十三章沟通
(一)沟通原理
1、沟通及其过程。
2、沟通及其重要性。
3、沟通的过程。
4、沟通的类别。
5、组织中的沟通。
6、人际沟通。
7、团队沟通。
8、组织间沟通。
(二)管理组织沟通: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实现。
(三)组织冲突与谈判
冲突的原因.原理:基本观点与一般战略.有效谈判的实现。
第十四章控制
(一)控制活动: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理论、控制类型。
(二)控制的过程:1、确立标准。
2、衡量绩效。
3、纠正偏差。
(三)有效控制: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1、预算的编制。
2、预算的种类。
3、作用及其缺点。
(二)生产控制:对供应商的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
(三)其他控制方法:比率分析、经营审计、其他审计、创新部分。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创新及其作用
1、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3、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二)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
2、技术创新。
3、制度创新。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5、环境创新。
(三)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二)技术创新的源泉
1、意外的成功与失败。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3、工艺过程改进的需要。
4、产业和市场的变化。
5、人口结构的变化。
6、观念的变化。
7、新知识的产生。
(三)技术创新的战略与选择
1、创新基础的选择。
2、创新对象的选择。
3、创新水平的选择。
4、创新方式的选择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企业制度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2、企业制度结构。
3、工业社会企业制度结构特点。
4、工业社会企业制度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5、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6、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7、知识的两种类型。
8、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
(二)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2、层级结构的作用。
3、层级结构的主要特征。
4、事业部制与层级结构。
5、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6、层级结构的贡献。
7、层级结构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其变化。
8、网络组织。
9、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三)企业文化创新
1、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2、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