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新课改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的课程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索。
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得不面对新的教学挑战,因此反思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一、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尽管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教学者必须正视其中的挑战。
首先,建立起一个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合作学习,而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反思的必要性面对新课改的教学挑战,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教学反思是一种系统化的思考过程,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反思教学准备工作。
其次,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学反馈等方面反思教学实施情况。
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反思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的效益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还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格追求。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反思还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六、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系统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
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我就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新课程教学实践的优势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教学实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取得进步。
3. 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实践倡导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 强化实践环节新课程教学实践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三、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1. 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反思如下:(1)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 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反思如下:(1)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
(2)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加强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我反思如下:(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改探索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探索的教学反思落水河小学胡耀伟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边。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而语文课教学的改革,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努力的探索。
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
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
殊不知,学生只是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想到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使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俗话所说的“巧母拙女”。
教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虽曰爱之,实则害之。
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教师限于课时有限,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
教师通常是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是雾里看花。
试想,一篇文章,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又怎能被领会?三、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构成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然而,教师的教法却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
所谓的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
四、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站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发号施令,板着面孔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允许学生有一丝的不恭。
教师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回答异口同声,把学习不好的学生统统斥之为差生,希望学生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书山学海。
学生一不听话,教师便把他们视为另类,巴不得把他们除之而后快。
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学难有成效。
初探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以 及 探 究 式 学 习 的 习惯 . 可是 , 如 果 物 理 教 师 对 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 , 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 的研究成果 , 自
己对 教 学 又 不 做 认 真 思 考 , “ 上课 时 , 只 是 就 事 论 事 地 将 基 本
的知 识 传 授 给 学 生 , 下课后要他们死记 , 而 不 鼓 励 他 们 思 考 分 析” , 那么 , 义怎 能转 变 学 生 被 动 接 受 、 死 记 硬 背 的 学 习方 式 , 拓 展 学 生 学 习 和 探 究 物 理 问 题 的空 间 呢? 那 么 , 教 师 首 先 要
动规 律可 知 , 物体 从 越 高 的 地 方 抛 出 的 初 速度 越 大 , 落 地
的水 平距 离越 长 , 当初 速 度 大 到 一定 程 度 , 物体就落不 回 地 面了 ; 还有 的 同学可 能会进 行 反驳 : 落 地 的跨 度 长 了 , 可 地表 就不 是一 个水 平 面 了 ; 也有的同学说, 由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可知 , 当重 力 正 好 提 供 它 作 圆 周 运 动 所 需 的 向 心 力 时 , 物 体绕地 球在 圆形 轨道 上运动 就 不 回地 面 了. 通 过 思 考 和 讨论, 不但 能加 深学 生对 知 识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还 能 激 发 学
生 进行 思考.
在 教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可
从 理 论 和专 业 基 础 方 面 , 教 学 基本 策 略方 面进 行 .
一
、
对 理 论 和 专 业 基 础 方 面 的 反 思
物 理老 师 要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 同 然 依 赖 于 自身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不 断 积 累起 来 的经 验 , 但 是 仅 仅 行 停 留 在 经 验 的认 识 上 是 远远不够的 , 凶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 对 教 学 行 为 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读书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读书心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参与了新课程改革,并亲身体验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大多数时间是扮演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角色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不再是简单地讲授知识,而是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各种实践体验。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忆与掌握知识点,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开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尝试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个体行动,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中,合作和交流成为课堂重要的一环。
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思考,从而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情感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感交流与表达的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和人文价值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优秀7篇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优秀7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后,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
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分享一篇教学反思:一、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现代历史学习方式的运作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为先决条件。
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学习历史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
课堂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课外自主安排学习。
视历史老师为良师益友,产生了主动与之对话的强烈愿望。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立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讲解和点拨,适时解疑释疑。
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时候,我要学生自己了解: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找到贝多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二、讨论相互交流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的设计中就运用了“问题探究性”教学策略。
①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②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效果有何不同,原因何在?③如何评价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和亲的历史作用?如果你是王昭君,面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请求,你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你是汉元帝呢?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分组活动彼此合作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新方法,不断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
结合个人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我感觉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所以导致教学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的做法,这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初衷,引起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一些教师仍然受到旧教材的影响,随意扩充知识,加深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的内容做出了许多大幅度地调整和删减。
一些教师因为害怕一些知识点涉及到高考,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大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但在新教材中它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选修内容。
盲目地、过多地补充知识点必然带来不好的后果。
它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学习内容太难太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以及讲到何种程度,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加减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但是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量少讲。
有的学校还机械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部时间学生或自学或练习或活动。
但是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学习根本不能理解,而教师讲得又太少,有的知识只是点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根本讲不透,搞得学生一头雾水。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教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新课程改革是其中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一、反思传统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强调探究与实践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实验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实践。
可以通过课外科研活动、实验创新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教学技术手段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地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五、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共同学习与进步。
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化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教学实践反思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实践,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我近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实践回顾1.课程设置与实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重新审视了课程设置,力求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与方法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评价方式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我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传统的笔试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反思与总结1.课程设置与实施(1)优点: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不足: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
2.教学方式与方法(1)优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3.评价方式改革(1)优点: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不足: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评价标准存在误解,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公正。
评价过程中,我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差。
四、改进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新课改下的一点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一点教学反思前言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及时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反思,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课改的特点新课改下,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教授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另外,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认知,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环境。
我的教学反思1. 课程设置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文学名著,通过阅读、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还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比如,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较差的班级,我可以设置更多的故事和练习,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参与和体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成长的乐趣。
另外,我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影音教学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提高其记忆和应用能力。
3. 评价方式在新课改下,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分数和作业完成情况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参考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具体和详尽,避免过分注重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好地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总结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环境。
2023年新课改教学反思3篇
2023年新课改教学反思3篇新课改教学反思1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实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果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在我半年的杜郎口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主动参加所取代。
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辩,充溢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实践表明,培育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育实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育都有作主动的意义。
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育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育思维的广袤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育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育思维的创建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学问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灵敏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探讨发觉,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熬炼人的逻辑思维实力方面有特别的作用,而这种熬炼老师不行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
对学生来说是培育实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实力很低、成果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状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育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斗胆尝试新方式,不断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手腕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不断取得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
结合个人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我感觉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的理解有所误差,所以致使教学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的做法,这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初衷,引发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因此咱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一些教师仍然受到旧教材的影响,随意扩充知识,加深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的内容做出了许多大幅度地调整和删减。
一些教师因为害怕一些知识点涉及到高考,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大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但在新教材中它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选修内容。
盲目地、过量地补充知识点必然带来不好的后果。
它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学习内容太难太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然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和讲到何种程度,万万不能为所欲为地加减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轻忽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可是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可能少讲。
有的学校还机械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数时间学生或自学或练习或活动。
可是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学习根本不能理解,而教师讲得又太少,有的知识只是点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根本讲不透,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教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谈新课改中的教学反思
谈新课改中的教学反思新课改是指对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将就新课改中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就其优势、实践方法以及对教学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教学反思的优势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进而进行修改和调整。
学生也可以通过反思来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
这种双向的反思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挖掘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分享,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的实践方法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个体反思和团队反思两种实践方法。
1. 个体反思:个体反思是指教师或学生个人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思考。
个体反思可以通过写日志、记录观察、自评自省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在备课前进行反思,考虑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结束后,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体反思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如何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2. 团队反思:团队反思是指教师或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进行反思和讨论。
团队反思可以通过教研组或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
在团队反思中,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学习和借鉴。
通过团队反思,教师和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多方的反馈和建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反思对教学提升的作用教学反思在新课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新课程课堂反思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探索、实践,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课堂的反思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变革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书匠”向“教育者”转变,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3. 强化实践与体验新课程强调实践与体验,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课堂实践反思1. 教学方法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力求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 评价方式改革新课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不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力求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3.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引导者”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引言: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程的满足度和协同性。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的课程设计,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评价方式的反思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和素质评价等,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同时,评价结果也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师生关系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的改变是必然的。
我们应该反思传统的师道关系,注重建立师生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
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结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
新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7篇
新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7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我所进行的新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新课程教学的优势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新课程教学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教学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新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时又过于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有待提高虽然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性应用性,但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性还有待提高。
有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忽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探微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探微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教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新课改下也迅速进行了转变与创新。
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我们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索,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首先,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实践。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设立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讨论、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以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合作学习机会,组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和情景模拟等情境,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此外,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感知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新课改下的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由于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教学的能力和方法。
其次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2023年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2023年新课改下教学反思新课改下教学反思1实施新课改之后,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胆子大了,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孩子活了,乐于提出问题、擅长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他们表达清晰,思维清楚,合作有秩序,学习有爱好,实力有了发展,特性得到张扬。
然而,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全面、急功近利等方面缘由,语文课堂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
这些新状况新问题正在阻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动。
我认为,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少走弯路,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反思一:重视学生主体,轻视老师主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加教学,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敬重学生的话语权利。
但一些老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上不全面,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
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
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有的老师怕被说成“满堂灌”,不敢多讲了。
有的语文老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爱怎样读就怎样读”。
表面上好像是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敬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学生还远远没有达到对语言的观赏水平,“喜爱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吗?明显是不行能的。
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沟通,也就没有教学。
因此,教学中仍旧须要老师的引导、示范,须要老师活灵活现、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将学生带人那种妙不行言的体验中,使他们愉悦地感受、欢乐地畅想,从而获得学问,陶冶情操。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但并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相对立。
“主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而是起着提升教学品质、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从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
第二是观察分析阶段。
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判断的眼光反观自身。
第三是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与新的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会是一种实际尝试,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进入第一阶段具体经验,开始新的循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我在给七年级(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赵阳和沈鹏飞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状态。
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多媒体准备好?”赵阳和沈鹏飞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赵阳和沈鹏飞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全神贯注地听讲,争先恐后地发言,面红耳赤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5-07-17T14:09:21.2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1期供稿作者:刘小陆[导读] 学生课后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作业反映了其对所学知识掌握运用的程度,针对实际把这些内容记下。
◆刘小陆江西省信丰县安西中学341608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思”的含义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以说: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一、对教师的反思
1.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楼大夏的图纸,它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
《新课程标准》首先要求的是理念的更新: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教学认识态度,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情境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教学艺术的反思。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所想宝贵得多。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3.教学教益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想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二、对学生的反思
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学生交往的反思。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3.学生生成度的反思。
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一堂好课,需要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遵守的原则。
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
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4.学生创新度的反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与独特性的问题,并发表见解;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努力探索新的发现;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三、对课后的反思
1.学生作业的反思。
学生课后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作业反映了其对所学知识掌握运用的程度,针对实际把这些内容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
2.教师评课的反思。
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于一身,达到优中集精的目的,通过教师评课的反思是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对评课中反映出的新方法、新方式、新特点、新问题等,教师更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充分理解、辨析、探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对新教案的形成。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反思过的内容记录下来或记在原教案备注中,则形成了新教案,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诊断调节式、经验总结式、实况摘录式、体验感受式,还可以记录教学中的失误、灵感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及困惑、新的教学设想等。
教学反思重在及时,关键在坚持。
教师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善于动笔,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