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后练习

囚绿记课后练习
囚绿记课后练习

囚绿记课后练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囚绿记》课后练习

基础题: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陆蠡.()瞥.见()葱.茏()

干涸.()车辙.()移徙.()

二.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瞥见

..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瞥见: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

..的声音。淅沥:

3.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急不暇择:

4.植物是多么固执

..啊!固执:

三.《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

A. 囚绿——恋绿——释绿——念绿

B. 囚绿——念绿——恋绿——释绿

C. 恋绿——囚绿——释绿——念绿

D. 恋绿——念绿——释绿——囚绿

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陆蠡(1908—1042),号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散文集,分别是《海星》、《竹刀》、《囚绿记》。《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他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长春藤,祝愿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他抒发的这种感情,真挚、细腻而又浓郁,从一棵树木引出了对山河沦亡的感叹,又很含蓄地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意境是相当感人的。文学作品本来就可以以小见大,而作者深沉和蕴藉的性致,更是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量。作者用这篇散文的题目作为他第三个集子的名称,应该是含有深意的。

陆蠡,号,人。散文集有、、

五、自主阅读课文,你有什么有价值的疑问或发现吗写出来以便小组合作探究。

提高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à苗助长()婆suō()piē了一眼()

急不xiá择() yī郁() xùn菌()

二.说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藉,它是快乐。

()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望着水!

()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家重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表达作用:

三.填空

《囚绿记》的作者是,写于年。在文中,作者抒写自己对于的爱恋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的热爱和对的追求。

四.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超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

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

..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1)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的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4)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测验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囚绿记》写于1940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2、《囚绿记》讲的是把室外的植物移到室内,结果长得很好。()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千钧一发

....。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

....,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青年志愿者们夜以继日

....地为迎接世博会而忘我地工作,这使我很受教育。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

....地跳入水中去营救。三.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相连,并且句式相同。

时常为情所系,为情所牵,到底情为何物

情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枯萎;

情是跳荡的火

焰,,,,。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废园外

巴金

(1)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2)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3)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4)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5)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6)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上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7)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

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

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8)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

寂寞而悲戚罢。

(9)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

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10)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

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

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

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于昆

明)

1. 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写出对第7段中“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

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

了作者满怀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

无比愤恨。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

早日到来的期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

象更为鲜明强烈。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了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顶棚。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看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大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要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面,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1.本文描述的主体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根据文意,请说明: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2.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1)

(2)

(3)

3.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其主旨就是为了,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时运用了的方法,这既为议论作了铺垫,又为描写作了陪衬。

4.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

二十三囚绿记

预习反馈一.l piēcōng hé zhé x 二.1、很快地看一下2、形容轻微的雨声3、急切得来不及选择4、本文中指植物的叶、须不肯被我“囚禁”,仍朝着原来的方

向生长。三.C 四.圣泉浙江天台《海星》《竹刀》《囚绿记》五.略六.略

课堂练习一.揠娑瞥暇猗蕈二.1、排比2、比喻3、反复4、反复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三.陆蠡 1940 绿色生活光明四.1、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芦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了。

课后测评一.1、错2、错二.C 三.(示例):热情奔放,灼人肺腑,但若不细心呵护,火焰便会熄灭。四.1. 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 2. 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下,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3. 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4. C E

五.1、(1)不一样。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上的窗子,它是人与社会联系的窗口,后一段中“窗子”是比喻,是指心灵的窗子,号召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纪。(意思对即可)(2)、①“窗子”和“眼睛”是人与房子最重要、最明显的部分,它们形相似。②功用相同,都是联系自我与社会的纽带,它们神相似。(意思对即可)2、(1)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或“窗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2)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或“窗使房子更美观”)(3)人类文明随着窗子的扩大而扩大(或“窗子是

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3.赞颂新生活虚实结合4、热爱生活,欢迎新事物。(只要扣住热烈、积极、开放即可)

《囚绿记》优质课教案

《囚绿记》教学教案 偃师职教中心马晓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本文表现出来的抗战初期苦难中的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和结构安排,把握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二、教法说明、学法指导: 巧妙灵活地运用“找、问、赏、写”四步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多活动,多参与,多思考,在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下达成教学目标,享受教学生活的情趣与美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绿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对绿的态度、做法,认识人和物、情和景的关系。 四、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也许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和它的作者是最配用“文如其人”来评价的。听听几位评论家的话语,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刘长春说“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李健吾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璞玉般的心灵。” 巴金说:“他有优美的性格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陆蠡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2、教学程序: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或语法、修辞、技巧方面的问题。找的前提是先读,课前预习读过更好,没有读过就当堂快速阅读,默读或跳读都行。重点读课文,也可读课下注释、课后题。同时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用笔画住。如果是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如果是问题,可以留作下面提问或写到纸条上交给老师。 《囚绿记》这一课我已经让学生课前预习过,早读读过一遍,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并叫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板书,会注音的生字连同注音写上,会解释的词语连同词义写上。 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 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词解释: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视如至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最宝贵的东西看待。 急不暇择: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了截爽直:指办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异的想法。文中指自私、偏狭的心理。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以上板书内容经学生自查字典、词典核实弄准后,让学生标记在书本上。 第二步:问。问是质疑提问,是问答。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老师点名发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谈谈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只是老师作答,大多是让学生回答,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经过研讨找出答案。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以生答生,生生对话,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争论。 比如以下问题: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 2、“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一句中“魔念”是什么意思?(“魔”的本义是奇异的意思,“魔念”是奇异的念头,句中指自私、偏狭、较为阴暗的心理状态,或对绿的过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爱)

第一单元 3 囚绿记.(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②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印象深刻。 ③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解析:“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指描述的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陆蠡以他清澈如水的散文作品,在战前就与丽尼、何其芳、李广田等几位散文家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并驾齐驱。 B.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陆蠡写成了《囚绿记》,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祝愿和歌唱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 C.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D.英年早逝的陆蠡,给世人留下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等散文集。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采,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解析: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的缘故”不能同时使用,可删掉“的缘故”。 答案:C 3.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祝融峰顶,所谓“山高人为峰”,景象更为不同。俯视群山万壑,只得青峰点点,浮沉烟云之间,似海中孤岛,似田间青螺,。时有轻烟,,那么轻盈,那么透明,在清澈的碧空映衬下,如于云海酣梦中呼出的轻轻的气息。 A.依稀巨鲸浮出水面,又如蛟龙翻腾云海一丝丝,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B.依稀蛟龙浮出水面,又如巨鲸翻腾云海一缕缕,一片片,在云海之上欲飘欲飞

囚绿记教学案例

《囚绿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②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组织学生朗读、圈点、批注、交流、领悟“绿”的特点及精神。 ②引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探讨对文旨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理解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②领悟爱并不一定要占有、控制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教学要求确定 理解“绿”的精神——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 2、难点—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 学会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并落到实处 一、导入新课 师:绿是生命的色彩。蓬勃的绿色,生机盎然,激发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的灵感。王安石看见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不禁思念自己美丽的家乡,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找我还”的千古名句;孟浩然拜访自己的朋友,看见清新美丽的乡村美景,用一句“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佳句来抒发心中的喜悦。朱自清先生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深情地说把她比作“女儿绿”,甚至对绿说“我舍不得你,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 今天,我们走进现代另一位爱绿的作家陆蠡,看看他和绿之间的情感历程。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以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解决生字词问题。 生:开始自己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解决生字问题。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题目中的“囚绿”是什么意思? 生:作者把常春藤“囚”在房间里。 师:“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与“囚绿”相同的短语概括) 生:作者“爱绿”——“囚绿”——“释绿”的过程 师:说说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从解题入手请学生思考题目的含义,学生自由发言、互为补充,教师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师请学生板书文章脉络) 生:思路情感 寻绿——喜悦、盼望 赏绿——快活、留恋 囚绿——恼怒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 一、导入: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情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古诗中有不少写绿的名句,你能背几句吗?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贺之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绿色:春天、生机、希望 二、字音字词: 陆蠡(lǐ) 涸(hé)辙婆娑(pósuō) 猗(yī)郁囚系(xì)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⑵涸辙:干涸的车辙。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三、题目解释: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

作者为什么“囚绿”?请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 写作思路: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思绿(14) 写作思路情感变化 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四、我为什么要囚绿呢? “我”喜欢绿色。 为了与绿枝条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出于一种“魔念”(私心)。 五、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找出表原因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纵情歌唱)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怀念至极)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心灵对话)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深情感悟)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痴爱行动)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要囚住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喜爱至极) 六、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囚绿记》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导读 1.简介作者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日,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暂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译著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2.解题 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

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3.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民族危亡之际那株倔强的常春藤也便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导思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3.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 4.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5.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 6.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放绿? 7.“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 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 哈尔滨第十一中学周新宇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陆蠡。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作者所营造的审美境界。同时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首先应该抓住文本“,绿”这一线索,通过作者对“绿”的态度,来品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向往和赞美。同时,通过对作者生活背景的了解,掌握文中深层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掌握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方法和借景抒情,以物抒怀的写作方式。 本文优美而充满激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突出强调了朗读这一环节。所以,设计本课教案时,本着与文本对话的原则,谋求引导学生立足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这是合作探究与拓展迁移两个环节所要实现的教学意图。希望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实现文本常读常新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 2.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 2.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故都的秋》,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以后,相信大家一定对北平的秋色还恋恋不舍,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2、介绍作者:陆蠡(li) (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①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

魂接触了”。 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3、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2、整体地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全文 (2)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将全文划分段落,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落大意,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多种分法: ②让学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囚绿记》课内阅读思考题答案

《囚绿记》课内阅读思考题答案 一、夯实基础 1、走进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浙江天台人。现代家_________、_________家。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_________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_________和_________。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 (答案:陆蠡陆圣泉散文作翻译《海星》《竹刀》《囚绿记》)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 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 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 (A 中“涸”应读“hé”;B 中“娑”应读“suō”;C 中“猗”应读“yī”。)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葱笼淅沥攀缘怜悯 B、莫生脉络纤细繁茂 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 D、猗郁琼浆玉液直接了当简漏 D A 中“涸”应读“hé”;B 中“娑”应读“suō”;C 中“猗”应读“yī”。 3.C A 中“葱笼”的“笼”应为“茏”;B中“莫生”的“莫”应为“陌”;D中“简漏”的“漏”应为“陋”。 4.《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 ) A 囚绿——恋绿——释绿——念绿 B 囚绿——念绿——恋绿——释绿 C 恋绿——囚绿——释绿——念绿 D 恋绿——念绿——释绿——囚绿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少沙尘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株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 组 11月6日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 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陆蠡(li)

(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能够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但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2、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囚绿由》序 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富有旺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他们游弋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他们是幸福的。 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他们是幸福的。 前者是诗人的性格,后者是科学家的典型。 前者是感情的师傅,后者是理智的主人。 我羡慕这两种性格。 反观我自己? 两者都不接近。 我是感情的奴隶,也是理智的仆役。 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囚绿记作业题及答案

囚绿记 主备人:潘宝全单位: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审核人:徐美云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2.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的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文笔清新、构思严谨,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的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经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点名让学生给下列词语注音: 涸辙婆娑移徙抑郁 烽烟繁茂攀缘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讲解:《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孤岛”,是作者的代表之一。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青藤。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全文共14段,开头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问应该如何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2-7)写爱绿;第二部分(第8-13)写囚绿。 4.讲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先写自己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然后写享受房间的乐趣。 提问:文中为什么先要写房间“潮湿”“炎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从侧面描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4.课文第5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 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锦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锦州市2010年初中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5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狡黠.xié怯.懦qiè弄巧成拙.zhuó如释.重负shì B.挑剔.tī束缚.fù循规蹈矩.jǔ令人发.指fà C.糟粕.pò琐屑.xuè生吞活剥.bāo 岿.然不动kuī D.凌侮.wǔ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乘.风破浪chéng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洋洋大观浮想连翩目不暇接首当其冲 死心塌地张灯结彩相安无事温文而雅 改为;改为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的一项()(2分) A.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 ....,甚至忘记了无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B.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 ....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C.在福州很少有人知道她,但在美国,她却是个赫赫有名 ....的才女。 D.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 ....给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某础上,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2分)(1)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2)市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个别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5.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2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②① 6.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分)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 ....;一会儿,;一会 .....,拂过人心 儿,。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囚绿记》等。 C.《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D.《春望》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痛苦和感伤。 8.名著常识填空(1分) 《水浒传》写的是以为首的108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造反起义的故事。把大贪官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暗示了“乱自上作”。 9.文言诗文填空(12分) ①,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府上见赠》) ③,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亦壁》)

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囚绿记》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的个人品质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难点 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 (一)预习导学案 1.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涸辙()镶嵌()婆娑()蕈()菌茎() 葱茏()迁徙()学徒()猗()郁瞥()见 急不暇()择了截()爽直揠()苗助长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或教师)纠正错误字音。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几米说: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我要问:你曾喜欢的那一片浓绿,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拥有呢? (二)课文研读,品味鉴赏 1.预习检测。 课文中哪一部分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填写下表)

2.重点研读。 速读课文,筛选出描写常春藤(绿)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关注下面一些语句,引导学生品读画线的词句: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 植物是多固执啊!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散文的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人论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学习在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寻绿”“观绿”到“囚绿”再到 “放绿”“怀绿”的情感的变化。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 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课前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问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印发刘一新的评价文章《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3、学生搜集咏绿的诗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也说:“他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他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去体会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囚绿记》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涸辙gù淅沥xī揠苗助长yà B、婆娑sha流连lián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葱笼淅沥攀缘怜悯 B、莫生脉络纤细繁茂 C、公寓喜悦常春藤诚心诚意 D、猗郁琼浆玉液直接了当简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年华。 B、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我不得不变更的计划……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猗郁: (2)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婆娑: 5.本文以为中心,指出绿是,赞美了绿“”“”的精,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2)门虽然是常开着的,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软,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4)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8.《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从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发的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从体味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主旨的阅读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从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体味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品味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与文章等身,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也许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和它的作者是最配用“文如其人”来评价的。 刘长春说“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李健吾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巴金说:“他有优美的性格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囚绿记》,走近陆蠡。 二、品读课文 1、检查预习,解读字词 piēhézhéxǐ yàxīsuōyīxùn 瞥见涸辙移徙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读题目 ①“囚”字有什么特点?明确:四面墙中困个人。 ②“囚”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是绿。 ③“记”是记述的意思。 归纳:文题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2)把握结构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段写的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1-4)(5-7)(8-12)(13)(14) 3、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品读:“囚绿”“释绿”部分 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又为什么要释绿? (1)“囚”之意 囚绿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 此结论通过品读第8段思考下列问题获得: ①所囚的是一枝什么样的绿? “浆液丰富”“柔”(生机勃勃) ②作者囚绿的本意是什么?[学生边读边找] “接近”“亲密”“装饰”“比喻” ③从中折射出作者什么样的处境与心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自然界的物总会触动和激发善感的文人的心情,而这份触动和激发又会被文人附着在物上,从而形诸文字,当读者去读这个含情之物时,必然可从中琢磨出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抑郁的心情”,对“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的追求和希望。 鉴赏“牵”[作者为了得到这份爱、幸福和美好,他用了一个“牵”字](学生讨论) 牵,让我们想到人与人的牵手,无论悲伤与幸福,不管逆境与顺境,都见证着一份真爱,相濡以沫,同心、同梦、同喜、同悲、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虽然牵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简单、朴素,却包含着宁静、充实、满足、安慰和体贴。它直入了作者的心田,可见作者爱这枝绿之深。 (2)爱之深 ①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这支绿的爱之深? 选房:因为欢喜这片绿,才选定了这简陋的小房间。(2-4段) 歌颂:热情地歌颂绿(第5段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心情:“我”的心态(5-6段怀念、把我的心都等焦了、急不暇择、视同至室、绿叶和我对语、快活、留恋、欢喜)。 描写:对常春藤情状的细腻描写(第7段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②本有爱抚,本是善意,爱之深却换来一个“囚”字,你怎么认识作者的“囚”的行为? (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绿友,但“绿友”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这种“生的欢喜”,它“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对绿的爱与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囚绿虽是爱意,但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他的企图占有,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和摧残。[在爱与囚之间作者有着内心的矛盾] ③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 绿的“衰变”让我觉得它的可怜,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 绿的“固执”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不快、恼怒、魔念。 (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请男生朗读第9段、女生读第11段,体会情感的变化。) (3)释之理 思考:作者囚住了绿,可他得到“绿”了吗?他的“囚绿”如偿所愿,换得了与“绿”的亲近吗?(找出并理解作者“释绿”时的动作与心情)

《绿》阅读理解训练与答案

《绿》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jū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荡漾。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边,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来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móu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1."本文的文眼是: (2分) 12."文中画线句极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的可爱,作者用比喻句分别写了梅雨潭绿的、、、。(4分) 13."郁达夫曾说,“他(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请你从语段中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诗意之美”。(3分) 【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