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211230.
作者简介:韩鹰飞(19772),女,硕士研究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430074).
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韩鹰飞1 李 杰1
(1.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上面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人的目的.粗略阐述了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的五个方面:道路特色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施设计.关键词:人性化; 城市道路; 横断面; 街道设施; 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U 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37(2005)增20164205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通道,一种工程构筑物.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的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以车为本”的设计观念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城市道路上到处都充斥着尾气、噪音和快速行驶的车辆,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弱势群体其公平使用道路的权利被无形剥夺.
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是在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技术愈进步社会越发展,设计活动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舒适度,人的目的.
1 道路特色设计
a .反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危机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文化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也包含了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造城市形
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
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这个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特色.
b .反映功能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如深圳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经过深圳市政府的近十几年的合理规划与开发,逐步形成以华侨城旅游为主线,深圳中心区为重点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c .反映环境景观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上海世纪大道是中国第一条景观大道,全长5km ;总宽100m ,含31m 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和两侧各6m 宽的机动辅道,主道与辅道间设有绿化隔离带.世纪大道的景观设计采用非对称性断面形式,在大道北侧人行道上布置了八处游憩园;在崂山路和扬高路路口设置了两处雕塑广场、休闲小品以及艺术画廊等.
2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
第22卷增刊2005年5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
J.of HU ST.(U rban Science Editi on )V o l .22Sup.M ay .2005
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a.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b.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c.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d.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上述的讨论说明,只有一幅路和两幅路才是未来道路横断面的发展趋势,但两幅路必须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并解决机非干扰的问题.根据一些大城市非机动车的发展特点,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实践经验,干道及以上道路横断面型式应采用两幅路布置,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可以采用一幅路布置,两幅路的自行车道可以引进路侧带与人行道和绿化结合布置,有条件的道路可禁止自行车的行驶;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机动车与行人、自行车之间最好设置绿化带隔离,而且还可以利用中央绿化带设置安全岛,保证行人横过马路的安全. 3.2 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对其分类
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足交通要求.道路上车流量较高,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自行车的地位相对较低,行驶受一些限制,流量也不会太大;另外,对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若设置非机动车道,则与人行道同高设置.
城市生活性道路的交通特点是:目的性、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道路上行人较多,一般以上下班交通为主,也包含一定规模的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它更多考虑人的需要,故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而且自行车流量相对较大.生活性道路的总体特征是人车同样优先,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支路则可以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行人可采用平面过街(人行横道),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商业性道路,道路两侧商业发达,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减少干扰.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景观性道路,又称园林景观路,它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的道路.通常绿化率不小于40%,总宽度应较宽,部分主干道或次干道才具有此特性.景观性道路以行人的休闲、休憩和布置绿化为主,人行道要求较宽,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非对称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保留自行车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3.3 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原则
a.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b.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
・
5
6
1
・
增刊韩鹰飞等: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