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八法(公开课)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共52张PPT).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共52张PPT).ppt
(缢:上吊)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1)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 ,童子持翣(shà)飏
(yáng)于前。(浙江卷)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 扇 子在前面给他 扇凉.
?(2)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 劙lí颈以塞责耶!” (浙江卷)
?译: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 砍自己 的颈子来搪塞吗?”
?(3)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 愍mǐn其穷老,下渎(小渠) 水与之。(节选自《宋 书·郭原平传》)
?形声。从心 ,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怜惜。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结论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shū) ”者词义与 兵器有关;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
?含义相反相对 :
接近、趋向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成语(猜一猜)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ppt( 共 52张PPT)
结构分析法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成间分的合关成系的合意成义一,个 这字种,造综字从人据合法止持甲表叫,戈骨示会从行文戈进,这意。,些。构字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

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 名词,指柴草。
五、联想推断法(成语等)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 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1.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 之。 济:同舟共济,渡江。 2、薄而观之
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拔 十城。(拔:攻取)《廉·蔺》B怀敌附远 · (附:归附)《论积贮疏》 C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乘:登)《氓》D追亡逐北,伏尸 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可见答案 是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 思。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任用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07.重庆)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 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共54张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共54张PPT)课件
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v.治玉”。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shū) ”者词义与 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 动物类有关;
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
(行)”等与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牛刀小试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 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 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 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 卜者名大著。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 六.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四、邻词推断法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 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 (共43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  (共43张PPT)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入”、“去来”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想想看: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想想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凭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 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 的宾语。 “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
(2)“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 柴。 提示:炊爨:烧火做饭
(2000年) 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 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 “打柴”显然不当。
试试看: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 褒义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
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济—扶助 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 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一.字 形
花容失色,谁之过?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 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 猜出与“见”有关,能够解释为“拜见”。
【字形分析法】 中文中花旳形容声失字色占,谁80%之,过形?声字旳形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种狡猾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 武成帝经常当面夸奖他说:“这是一种聪明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
小试牛刀
1.旦日不可不花蚤容来见失项色王,谁之过?
“蚤”:跳蚤。无法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复”—通“覆”,覆盖 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擒拿,捉拿。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放纵,放任
小试牛刀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中断 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穿着 9.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伸张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名)绳之”,你 能精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用绳子捆,引申为
制裁、约束、抓住
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 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 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 断出“殛”旳意思吗? 杀死、诛杀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方法七:邻词推断法
• • 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过:责备 趁:追赶 幸:希望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方法八:通假代入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 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 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 大胆逆推。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粜 (tià o)
——卖出粮食
方法六:成语(词语)印证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 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殚精竭虑 殚、竭: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 —— 不伦不类 伦:类 夫晋,何厌之有。 —— 贪得无厌 厌:同“餍”,满足 使弈秋诲二人弈。 —— 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 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 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丢弃 《五代史·冯道传·论》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学习
(2009年高考四川卷)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嗟 而 之 人 闻 蹈 哉君 青 蓝 于 为 槁 之 古 所 人 无 乎 乎 寄 之 羡 以 知 于 嗟 人 人 尽 使 之 于诗乎 能 大 生 死 ?一之 遨子 , ; 水 轮 暴 然 以 非 惑 惑 吾 吾 蜉 长 不 悲 乎 之 亦 锱 负 农 机书…! 不 , 于 不学 游粟曰 取 冰 。 , , 也 传 生 ? 也 前 , 蝣 江 可 风 ! 心 念 铢 栋 夫 上之…大 易 有 编 顾者 ,。: 之 , 木 其 不 道 而 惑 , , 吾 于 之 乎 。 一 也 其 之 ; 之… ,训阉 其 几 伍 ,哀必 抱…学 于 水 直 曲 复 受 知 而 终 其 从 天 无 骤 ” 人 。 家 柱 架 工用,之 志 人 之 亦有 明吾不 蓝 为 中 中 挺 业 之 不 不 闻 而 地 穷 得 之 秦 。 , 梁 女之激乱 者 欤 间 曷师 月生可 , 之 绳 规 者 解 者 从 解 道 师 , 。 , 心 爱 奈 多 之如…昂,,?,故之。而…以而,,,,惑师矣也之渺挟托,纷何于椽泥大缙四而素师长须已青而虽也孰,。固沧飞遗千奢取南沙輮輮…,义绅海五不者终臾…。于寒有。能其生先海仙响万,之亩?以使多,,,。

推断文言词句含义八法.ppt

推断文言词句含义八法.ppt

7.联想比照推断法 在学习特别是考试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难以 理解的文言词,这时如果能够联想到它在所学课 文有关语句或者相关成语中的意义用法,也许就 好办了:你可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推断出 含• 义例来:。①不以外夷见忽。②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 ① 句中“见”字 :“府吏见叮咛”中“见”即 “我”、“见叮咛”就是“叮咛我”,例句中“见忽”
就是“忽我”即“忽视我、轻视我”,整句含义是“不
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②句中 “薄”字:成语
“日薄西山”中 “薄” 的意思 “逼近”,句中词“腥臊的气味”。
8.语境推断取义法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 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语放到句中去理 解,根据已知条件去推断。这一点尤为重要,若做 不到,就变成生搬硬套张冠李戴了。
高考回顾:2004~2006江西卷翻译题
•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①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 食。
•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 3.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②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 4.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
5.对应位置取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结构﹑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 置上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因此处在相邻或相应位 置上的词语其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如“布德 施惠”中“施”与 “布”﹑ “德”与“惠”同义 或近义,“彼竭我盈”中“彼”与“我” 、“竭” 与“盈”含义相对或相反。 • 例句:中忠“不以必”用字兮不,好理贤解不,必但以只。要你注意到“以”与
3.以形析义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
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
• 例:谈沧溟之 广以为知海, 不如估容之一 瞥;疏八珍之 谱以为知味, 不如庖丁之一 啜。

文言文实词公开课(最新)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公开课(最新)ppt课件
20
链接高考
例: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其老后弱秦女伐子赵乘,城拔石城 乘:拔巡: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攻取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 <赤壁之战>
归附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 <卫风·氓>
译文:裴矩竟然可以当廷辩驳, 不肯当面依从。
“面〞用在动词“从〞前面,什么用法?
15
〔二〕、构造推断法 在类似的言语构造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一样、
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16
练习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5
联想推断
联络文言知识:反通“返〞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认错,负疚<廉蔺>
36
历年高考题回想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福建 〕〔
2、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无乃尔是过矣。
“王〞该当了解为“称王〞
“过〞该当了解为“过错〞
6
一、语境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能够的, 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断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协助我们确 定词义的。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丁)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丁)PPT课件
“意图” “心意”;
高考链接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
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10
年重庆卷)
宾语
动词,赞美
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多年 说话时不谈荣誉,士大夫们更因 为这样而赞赏他。
• 10.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动(词丰中第二次月考)
高考链接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 糜食母,抱衾寝母。(09年广东)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 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 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方法二:对应互释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 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 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 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民殷国富 登峰造极 文过饰非 扶危济困 怜香惜玉 心驰神往 党同伐异 夙兴夜寐 溯洄从之 欲盖弥彰
第二组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全 ,尽,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推举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 、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如主语、宾语------名词、代词 谓语-------动词、形容词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第五组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做副词,的确。
2、楚王贪而信张仪。
“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信 任。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带有宾语,作动词, “料想”; ② 的“意”作“无”的宾语,是名 词,
刚出嫁不久被休回娘家
高考链接
加点其的后词秦的伐解赵释,,拔不石正城确。的《是廉(》10全国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六国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牛刀小试
1、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梨)味甘芳,价腾贵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方法三:语法推断
1、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 2、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不 期而遇) 3、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
牛刀小试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 速之客)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
3、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4、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日薄西 山)
方法七:字形推断
形声字:
实词推断方法
考点扫描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意。(全国卷主要以翻译的形 式进行考查。)
应对策略
积累120个文言实词、古今 异义词、通假字、传记高频词、 古文化常识等
高考回顾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 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方法一:语境推断
牛刀小试
1、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2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 兵符常在王卧内。” 3、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方法五:邻词推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牛刀小试
1、 成益愕,急逐趁之 2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方法六:成语推断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主“义”+标“声”= 形声字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 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表示两人 前后相随
知识行囊
1、用“贝”做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1、语境推断 3、语法推断 5、邻词推断 2、句式推断 4、联想推断 6、成语推断
7、字形推断
8、通假推断
直击高考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 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 之曰:“锡宴不赴,是锡宴不赴, 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 亲临,处之安乎?”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 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 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 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 所成”。
牛刀小试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 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 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 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 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 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 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1、范增数目项王 2、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牛刀小试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 士
2、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4、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方法四:联想推断 1、使老弱女子乘城
2、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3、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2、用“纟”做偏旁的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一曲红绡不知数。 系梁父子以组。
牛刀小试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 比境,常通商贩,贸籴( dí )粮食。
2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 童子持翣( shà )飏于前。
方法八:通假推断
1、张良出,要项伯。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方法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