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讲解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蒋 介 石 发 表 庐 山 讲 话
老百川姓军踊奔跃赴杀前敌线
大后方的四川,成为了中国最大的
向兵为源基抗地日,全战国争抗日做军队出中巨每不大到贡10 献的
个人中有一个是四川人,因此,中国
军队有了一句俗中语,国叫人“无民川不成军
”。四川还担负起了“大后方”的建
普通市民:募捐
工商界:抵制日货运动
学生:抗日示威,一二九运动
未撤走的东北军、东北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呼吁“停止

战,一致抗日”
国民党的爱国将领:自发组织抗日
抗日救亡之民众
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四川
上海青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
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十万人雨中站立数小时,悲壮激昂,精神抖擞。
抗日救亡之艺人 聂耳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1935 电通影片公司 许幸之导演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
抗日救亡之军民的抵抗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
吉鸿昌
十九路军英勇抗敌
蔡廷锴亲临前线指 挥部队抗敌
蔡廷锴 1892.4.15~1968.4.25
字贤初 广东罗定县人 第19路军军长
第19路军奋起抗战
赵登禹
1898~1937.7.28 字舜臣
山东菏泽赵楼人
喜峰口大捷
国家兴亡,人人有责!
只有万众一心, 才能保家卫国!
二、抗日救亡的高涨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北平一二·九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 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拟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思想意识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中国人来说,9月18日是什么日子?(学生:国耻日。

)为什么?(学生:九一八事变)。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2.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3.8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4.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5. 西安事变(原因、时间、领导人、共产党的努力、结果、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二、小组合作讨论:1、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2、西安事变(时间、领导人、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四、多媒体展示。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从而促成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 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抗日救亡运动
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1.背 景 ①日帝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原因): ③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的感召。 ④蒋介石 拒不接受张、杨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的主张。 2.时 间:1936年12月12日 中共为什么主张和 张学良、杨虎城 3.发动者: 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先生千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1年10月15日
本课小结:
日本帝 国主义
发动
九一八 事 变
引 发
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的高涨
推动
张学良
发动
杨虎城
西安 事变
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 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实 质:逼蒋抗日的爱国行动
5.结 果:和平解决 为了全民族的利益 6.意 义: 标志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抗日救亡运动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 九十大寿庆贺会上合影
2001年,张学良在 美国夏威夷逝世, 享年一百零一岁。
抗日救亡运动
张学良先生亲属: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 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1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 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 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 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 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秦邦宪、叶 剑英、周恩来
问题二: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 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 是为什么?
征服全中国 (3)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 《田中奏折》
2、时间:1931年9月18日 3、地点: 沈阳 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南满铁路 4、经过: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 轨(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 国军队干的,随即炮击东北军 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 城。
2、一二· 九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 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
1936年蒋介石(右)第四次到西安时与张学良(左)、杨虎城(中)合影 蒋介石赴西安督战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 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 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
(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
2、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杨虎城 3、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4、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5、经过: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 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 是“囚蒋”?“放蒋”?“杀 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张学良先生亲属: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 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

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 13课。抗日救亡运动 PPT课件

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 13课。抗日救亡运动 PPT课件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东北沈阳 3、重要事件:
①制造柳条湖事
②炮轰沈阳城
• • • • • • • •
恭 恭 敬 敬 让 出 沈 阳 城 !
中 国 军 队 有 好 几 十 万 ,
杀 人 放 火 真 是 凶 !
杀 人 放 火 真 是 凶 ,
后 占 北 大 营 。
先 占 火 药兵 ;
高 梁 叶 子 青 又 青 ,
九 一 八 小 调
中国的军队那么多为什么恭 恭敬敬让出沈阳城呢?
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 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下课了!
九一八事变导致的结果:
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 省全部沦于敌手。
抗日救亡运动的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
1、抗日义勇军 2、抗日游击队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1、“一二●九运动” 2、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地点:西安 3、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
共产党人杨靖宇组建抗日游击队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5年12月9日,北平游行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 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
6、九一八事变意义: ①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②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聂耳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 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 党是怎么做的呢?
中国共产党
派杨靖 宇等在 东北组 织游击 队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抵抗日本的侵略。
是怎么做的呢?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上海等地建立抗日救国会
南京等地进行抗日募捐
中 国 局 部 抗 战 概 况
拓展质疑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 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 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提 示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杀他。
何应钦
哼!哼!哼!我一定 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 让他们自相残杀吧! 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 尽的时候,中国就是 我的了。
日 本
喔,上帝!如果中国 被日本占领了,我们 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 证吗?一定要促使中 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

第13课_抗日救亡运动 课件

第13课_抗日救亡运动 课件

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凌晨, 实施兵谏 张学良的东北军负责 临潼抓蒋 杨虎城的西北军负责 西安城防
蒋介石在西安的办公处及住地 西安临潼华清池内五间厅
想一想
何应钦,任军政部长
西安事变后,国际国内形势极为紧张。 请听《西北文化报》记者分赴南京、华盛 顿、东京发来的现场报道。
南京报道
华盛顿报道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1936 年12月12日, 张学良 , 杨虎城 发 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的通电。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 5、“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先生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张、杨二位将军发 动西安事变而“无忌”、“不悔”的目的是( A ) A. 逼蒋抗日 B. 处置蒋介石,消灭国民党 C. 要求蒋介石放弃领导权 D. 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
“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001年10月15日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主要经过: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炸毁柳条湖路轨
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果: 占领沈阳城,东三省沦亡
想一想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 一八”事变?
2、 面对“九· 一八”事变,蒋介石是什 么态度?他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呢? 3、 “九· 一八”事变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 一八”事变?
请思考:张学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竟连前国家主 席江泽民都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称他是 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课堂小结
日 本 中 国
九· 一八事变
一· 二八事变
侵略华北 停 止 内 战 , 合 作 抗 日

川教版八上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川教版八上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暴行;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和中国共产党解决事变的方针及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日本侵华的必然性;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形势,讨论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初步培养学生从大局出发,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暴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通过比较、了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高风亮节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的崇高品质。

通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的个人命运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处理好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教学准备1.《松花江上》flash动画;九一八事变影视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国东北同胞的暴行图片;西安事变资料。

2.剪辑:《西安事变》影片;歌颂张、杨二人的歌曲。

3.“抗日救亡运动形势”挂图。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点拨:《松花江上》这首著名的歌曲,描写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家破人亡、到处流浪的情景,也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早日回到故土、打回东北老家的强烈愿望。

那么,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又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影视:“九﹒一八”想想:该影视资料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时间:1931年9月18日发动者:日本帝国主义借口:自炸铁路,反诬中国军队地点:沈阳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引导: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呢?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资料:(1)日本长期的既定国策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初中历史】抗日救亡运动ppt10 川教版

【初中历史】抗日救亡运动ppt10 川教版

杨靖宇
赵一曼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 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一·二八事变后19路军奋起抗战
蔡廷锴(1892~1968)
第19路军军长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哈尔
冯玉祥将军
吉鸿昌用的碗上烧制着 他父亲的遗训:做官即 吉鸿昌
不许发财
三、西安事变
背景: (1)日本帝国主义利 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 政策,加紧侵略华北,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 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
作用。
1.九一八事变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
?
日本侵略中国东 北,为什么先制造柳 条湖事件呢?
“七三一”部队在我同胞身上做细菌实验
石井四郎
“九·一八”事变博物馆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各地纷纷建立抗日救国会,举行抗日游行
上海百货公司前悬挂“国难”横幅
工商界提出对日经济绝交,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全国学生代表在南京中央大学会合,向政府要求 对日宣战
从以上资料说明蒋介石对 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产
生了什么后果?
?
结果:(1)不到半年,日本完全占领
了中国东北。
(2)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 立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伪满洲国建立
执政时的溥仪
伪满洲国界碑
日军在东北的暴行
1932年,日军“讨伐” 辽宁抚顺平顶山,烧毁 民房800间,集体屠杀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人 肉政策”掠夺东北的煤 矿资源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 屠杀 无辜 人民 将首 级挂 于电 线杆 示众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被日军惨杀的我东北人民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伪时期的刑具---滚地笼
日伪在东北血腥殖民统制时期,对抗日的志士及广大无辜群众进行酷 刑的一种:将“犯人”塞进内壁布满钉尖的滚笼中,然后让它在地上 滚动,笼内“犯人”立刻鲜血淋漓,遍体鳞伤,折磨到死,受此折磨的百 姓不计其数!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在活埋中国平民
这种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焚烧中国百姓民宅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 扩大侵略中国。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
英美 何应钦
喔,上帝!如 果中国被日本占领 了,我们在华的利 益还能有保证吗? 一定要促使中国人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 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 提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 示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 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在破碎的枕木、军帽、枪支等假证据前留影 “九一八”事变前的柳条湖 柳条湖爆破现场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用骑兵 用的小型炸药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日本反诬是中国军人所 为,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九一八小调》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伪满洲国的成立
日本设立的伪“满洲国”界碑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山海关附近
1932年3月9日,日本利用清朝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 洲国”傀儡政权。溥仪任“执政”,年号“大同”,并宣布与中华民国脱离关系。第二年3 月1日,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伪满洲国“是一个完 全受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3000万东北同胞从此开始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小结
九一八事变:1931年,东三省沦陷,变成 了日本的殖民地。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杨靖宇的东北抗日联军
西安事变
背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 经过:劝谏,哭谏和兵谏。逼蒋抗日 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 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勿忘国耻”警钟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全国抗日救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的高涨
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上海百货公司前悬挂“国难”横幅
上海青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 上海市民大会上演说的纱厂女工

历史: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课件(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课件(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东北三 省沦亡
兵力
日本 关东军
2万多
中国 东北军
近17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 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 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 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从这份密电可以看出, 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 什么样的政策?
教学难点
☆中共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的 原因。
知识构建特点 认知心理特点
生理特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1.生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表现自己,该班的学生 这一特征就很明显。
2.认知心理特点: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 接受能力较强,爱好广泛。该班大多学生学 习态度比较认真,且有比较浓的历史兴趣。 有些学生历史基础比较扎实,喜欢查阅相关 的课外资料且途径比较多,常上网、查资料 书、观看《百家讲坛》等
探究问题,感悟历史
二、西安事变 (播放《西安事变》 视频片段后,学生阅 读这一子目) 1. 西安事变是怎么 回事?(说清时间、 地点、发动者、目的) 2. 张、杨为什么要 发动西安事变? 3. 西安事变是如何 《西安事变》视频片段 解决的?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伪满 视频: 攻占巴士底狱
洲国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2
1
3
4 5
内容与地位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效果预测
教材内容与地位
❖本课是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的开篇课,从内容上具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局部抗战已经开 始,但仍属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全 民抗战的前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理解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 动机和目的,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 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以及西安事变 的发生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到来创造了 条件。

川教版八上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1)

川教版八上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1)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痛回首,柳条湖畔, 夕阳浴血。”阅读这两句词可确定这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有关( ) A.九一八事变 B.四一二政变 C.七一五政变 D.戊戌政变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提取信息 “关东破”“柳条湖”可知描述事件为九一八事变。1931年 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柳条湖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发动侵 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亡。
10.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仍照以前的习惯,称蒋 介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 比从前苍老些。”蒋介石点了点头,说道:“恩来,你是我 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颇为机灵,顺着蒋介石 的话,转向了正题:“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 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李河初中谭海滨【课标要求】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地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牢记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生平,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存亡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重点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歌曲《九一八》,同时展示抗日英烈图,设问:歌曲中所说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怕翻开这段悲惨的历史呢?九.一八;那一幕永远凄厉的天空;从此残留下,是一种难以抚慰的悲恸;谁能忘了它!曾经的国土沦丧家园被侵占;多少血与泪,都尘封在那场混浊的硝烟中。

就让我们走进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去感受民族的耻辱和仇恨吧。

(课件出示课题)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学习新课:(课件出示)一、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课件播放《九一八事变》)设问:这段影视资料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1、经过:①时间:1931年9月18日②地点;沈阳③制造者:日本帝国主义④事件: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东段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⑤目的、实质:侵略中国(引导学生归纳对一个事件或者事变的归纳,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方面)过渡;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呢?(课件出示)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①是日本长期既定的国策(引导学生分析遗策二字,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历来已久)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③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给了日本侵略中国可乘之机设问: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归纳:第一个原因“日本长期既定的国策”是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而蒋介石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的态度又如何呢?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出示材料:设问:从密电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态度如何?(不抵抗)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呢?讲解:攘,抵御的意思,外指日本,内指中国共产党。

说明蒋介石的目的是镇压中国共产党,充分说明了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站在反人民的立场上。

结果:导致东北三省沦亡,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人民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4、日本对东北三省的殖民统治①1932年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②日本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课件)设问:如果你是30年代的一名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你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学生各抒己见)过渡: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不屈的中华儿女以各种方式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出示《抗日救亡运动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归纳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的各种抗日浪潮)归纳:1、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游行,抵制日货等;2、南京等地学生举行抗日大示威;3、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成立抗日义勇军;4、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游击队5、国民党十九路军、驻守长城内外的中国守军积极抵御日本进攻等设问: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说明了什么问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得人心)(出示吉鸿昌画像和绝命诗,学生共同朗读)讲述: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蒋介石仍然执迷不悟,推行不“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士,遭到了人民的抵抗。

(指导学生看史海拾贝何香凝给蒋介石送裙子的故事)过渡:不但各界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就是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在之中情况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三、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西安事变》片段,指导学生以时、地、人、事、评等五要素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归纳:①时间:1936年12月12日②地点:西安③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④事件:逮捕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的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⑤目的:逼蒋抗日过渡:是哪些原因促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呢?2、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①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指导学生看《何梅协定》的签定及报纸对《何梅协定》的评价,以及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北平学生的评语:“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张学良“劝谏”“哭谏”均遭到失败过渡: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主张杀了蒋介石,有人主张了放了蒋介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应当如何处置蒋介石呢?讨论:西安事变后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播放《西安事变》片段)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在学生对蒋介石处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摈弃前嫌,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使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局面开始出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而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分析: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的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概括:粉碎了日军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蒋介石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开始走向抗日道路,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了和平,由分裂走向了合作抗日的道路。

5、如何评价张学良?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问题,首先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①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张学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②他在历史上做了什么事情?(发动了西安事变);③这个事情在历史上的意义,起促进作用的就肯定,起阻碍作用的就否定(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起了积极作用);④得出最后的结论(所以说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巩固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达标训练】1.2005年的9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

图1是一位同学在这天画的一幅画,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应是()A.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C.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2.“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

张、杨二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而“无忌”、“不悔”的目的是()A. 逼蒋抗日B. 处置蒋介石,消灭国民党C. 要求蒋介石放弃领导权D. 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3、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

导致东北人民面临如此悲惨处境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忙于北伐战争B.中国军队的武器低劣C.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D.中国没有国际援助4、你认为20世纪三十四年代中国流行歌曲的主题应该是()A.歌颂祖国大好河山B.追求民主与科学C.宣传抗日救亡D.表达伤感怀旧5、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爆发B.九一八事变爆发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卢沟桥事变爆发6、阅读材料(1931年9月) 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压压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

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 方向走去。

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

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

……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回答:(1) 这份日军的回忆录是对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的回忆?(2) 这个事件的真相是怎样的?(3) 面对日本的挑衅,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7、学唱歌曲:金海滨《九一八》歌词:童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不敢去翻开,因为记忆最怕动。

旧时痕迹还在心头,如此的沉重;看这森林煤矿的今天;谁在松花江畔唤英雄;不堪回首,那水深火热的岁月;纠缠着是那些恶梦。

不敢去翻开,因为记忆最怕痛。

旧时痕迹还在心头,如此的沉重;看这大豆高粱的今天;谁在松花江畔唱英雄;不堪回首,那流离失所的岁月;牵肠着是那份情衷。

啊!九.一八;那一幕永远凄厉的天空;从此残留下,是一种难以抚慰的悲恸;谁能忘了它!曾经的国土沦丧家园被侵占;多少血与泪,都尘封在那场混浊的硝烟中。

啊!九.一八;那一幕永远破碎的天空;从此残留下,是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缝;谁能忘了它!曾经的河山背辱同胞遭杀戮;多少苦与难,都陷落在那场混淆的乱世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