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2000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7bc33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c.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一《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
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
”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伴随着音乐我总会思索剧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戏剧中被定格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赞扬;书中他是奸雄,但鲁迅称它是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个。
打开《三国演义》,时光倒流,来到汉朝末年,这里已没有昔日汉武帝的辉煌,只有桓、灵二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战乱之地。
黄巾之乱过后,董卓之祸开始了,曹操假献刀真刺杀被董卓识破,尔后诸侯会聚,三英战吕布,董卓挟持天子逃亡长安,奔向长安的西凉骏马在黄沙影里时隐时现,时间也如飞奔的马蹄般把场景拉到官渡这个地方。
这里没有一个百姓,只有互相对阵的士兵,在这里将决定今后北方的命运。
曹操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敌人是有比自己多几十倍兵力的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跟这样的对手交战,曹操真的需要静下心来。
首先,在未到达官渡之前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转而对付袁绍。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03431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有感(合集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演义》有感1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缩写本,受益匪浅,里面讲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爱民如子的刘备、英勇善战的赵云、忠肝赤胆的张飞、敢作敢为的曹操、忠勇兼备的关羽等等。
在这些人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关羽,他恩怨分明、刚正不阿、重情重义。
在书中有写到他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曹,从这两个事情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是一个忠义磊落、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我还特地去查了《三国演义》原文,它是这样描述关羽的外貌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难怪后世称他为美髯公,因他的勇武,而称他为关公,他的忠义真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在这些人当中,最觉得可惜的就是诸葛亮,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并非神仙,有时候也会出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了城池等,这让我不禁想到,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都会出错,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呢,这样一想,我们实在是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因为自己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身上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另外,《三国演义》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很多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在里面展示了很多高深的军事策略,发现这些战争中多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经典毕竟是经典,注定了它有很多优秀的不可磨灭的东西在里面,值得我们去思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书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五篇(2)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五篇(2)](https://img.taocdn.com/s3/m/f4556e4d48d7c1c708a14558.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五篇(2)迷离。
只是针对我个人来说,这部书的情节确实有点戏剧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着实令人惊讶,他一宽容大气服人,也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七擒七放孟获,也属历史上乃自古以来的一大奇迹了。
也许某些人会说孔明是个十足的白痴,因为哪有把嘴边的食物放回的道理啊?并且是七个来回,这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而我却说,这也是一种以理制服的方法,你为别人付出了,贡献了,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回报你;相反,你只会用刀枪来解决问题,只会留下遗憾和仇恨。
所以说用这种充满爱的方式去欣赏或看待一个人,反而可以深入主人公的角度,更加了解他,悟出告诉人们的哲理,这也是我在读书中所悟出的一大收获吧!万物有其利,必有其害。
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那些听话的、乖巧的孩子,而却忘却了顽皮的孩子往往思维能力是最敏捷的。
所以结合三国来说,诸葛亮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人们称之为神机妙算可却不知,他帮助刘备创就大业,害死了多少人马,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人民百姓是无辜的可是。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罪孽深重所以他也有不利之处。
反而让人痛恨的曹操,也有他的谋略,如果仔细读得话,曹操的心胸也不是那么狭小,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曹操也有他的宽厚仁慈,所以,万物都有两面性,要在看见它的利的同时,看见它正确的一面,积极对待。
也正有了这些坏人的反衬,才能突出好人的优点。
所以说,如果园里全都是红花,没有绿叶,哪能显出花的高贵与美丽?全书以人与人之间的计谋与打仗的输赢引进,描写了众多豪义之士的勇敢与智慧,故事中人物,情节让人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尽管它与现实社会远远不相同,可是,刻画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意象仍然是相同的,名着中董卓与现代的势利眼不是成正比吗?董卓野心勃勃,见钱眼开的情景此刻仿佛在我眼前浮现,难道现实社会中没有这样的现象吗?官员们有的贪污腐败最终还是难逃法律这个大网的捞捕;相反,丛书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刘、关、张三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孔明的学识渊博,想问题的周密无缝,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五虎大将以及那些爱国将士为了和平,在战场上势死如归的这种大无畏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是啊,做人(学习)就应该这样,善于发问,勇于改善。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优秀4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2002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0.png)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优秀4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一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罚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肺依据,经由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流动,铺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团体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铺现了一副出色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慨感染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动静,便不知千里万里去投。
我以为虽降了敌,但最后仍是归来了,不但仍算衷冬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朴:“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绝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严,鞠躬绝瘁。
他火烧新野,借春风,草舟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凡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认为这种人应该相貌不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效忠于刘备,效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同一的大业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365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9.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认真、用心去读这本好书,幸好有了这样的暑假作业,才让我读到了这么好的小说书。
本篇小说是一步跨度进一个世纪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以木牛流马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妙计,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神机妙算,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忠心,他认定了刘备做主公,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三国演义》读后感2想必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吧,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令我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书中今我最印象深刻的人就是诸葛亮。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中,他明是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但是诸葛亮将计就计。
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以自己聪明的才智,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的这一把神机妙算最后令周瑜不得不佩服。
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23e2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5.png)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是以历史为依据进行改编而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讲了五个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两千字(精选篇1)怀着激动的心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出名著作《三国演义》。
曹操的狡诈,刘备的谦虚恭谨,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怀狭小,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
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
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
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
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000字(精选2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000字(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a27b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0.png)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000字(精选20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000字篇1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久不衰、百读不厌、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喜欢读,但是他们都出的感觉和体会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三国演义》最精彩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塑造;二是天下兴亡、历史变迁、改朝换代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个方面也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伤悲”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家喻户晓,讲的就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争夺天下的故事,但如果细细品读,你还能体会到书中有着丰富的诸子百家思想,儒、释、道、法、兵等思想在书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另外《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熟语也是数不胜数,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过河拆桥、乐不思蜀、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这些成语、熟语妇孺皆知,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另外关羽、张飞的“义”也给后人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认为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以下则会展开具体阐释:曹操,一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奸诈。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其性格具有多面性,曹操是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集许多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并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曹操读书多、见闻广,写出了许多千古名篇,并且培养了曹丕、曹植两位诗人兼政治家;刺杀董卓时,他无畏无惧,即使刺杀失败,他也临危不惧,读到此处,一位有勇有谋、不畏生死的英雄形象已悄然越于纸上;他爱惜人才,主张唯才是举,我们都知道魏、蜀、吴三国中人才最多的就是魏国,这为他曾称霸一时提供了可能;为收买关羽,他送金钱马匹,当关羽得知刘备去向仍弃他而去时,他仍然选择释放关羽;另外他劝事农桑、体恤百姓、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等也都是曹操身上的亮点。
另外曹操身上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体现出他的奸诈;其次便是多疑,为了防止自己被别人暗杀,他多次伪造梦中杀人的假象;他错杀了华佗是一个历史遗憾,他五杀吕伯奢一家则充分体现出他的心狠手辣。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dd8c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f.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
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
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
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
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
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作文20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作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822d5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c.png)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作文2000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作文2000字,一起来看看吧!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作文2000字篇1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
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eb3c9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7.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
读完后,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人们提起曹操,我就会联想到戏台上白脸奸臣,人们总觉得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的人,却不知他的另一面。
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你看,经过多年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地区出现"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曹操急了,于是推广“屯田"方针。
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粮食交给国家。
守兵战士都把粮食上交给国家,这一举措使中原农业很快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个优点,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不管贫富都提拔为大将军。
还有,他的军事才能也极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平定了北方。
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对我特别有启发意义的是,曹操”任人唯贤“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借鉴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选举心目中称职的,有能力的班干部,也许这样会使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再次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不仅使我全面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长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
还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启发。
三国演义读后感2暑假里,我读了一遍原版的三国演义,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各争天下,最后由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书中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如:志向远大、宽以待人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曹操......其中,我最喜欢关羽。
他在曹操的军队里时,斩颜良诛文丑,曹操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刘备那儿。
没过多久,他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带着刘备的二位夫人和原来的五十兵卒,告别了曹操,头也不回的走了。
一路上,他过五关斩六将,越过重重关隘,终于和刘张二人相聚了。
关羽真是重情义、武艺高强,有着万夫不挡之勇的人啊!他十分勇猛,并不是空有一身蛮力,还有谋略。
三国演义2000字书评
![三国演义2000字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6c8d42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d.png)
三国演义2000字书评三国演义2000字书评(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三国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
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
当时全国14个州,曹操占10个。
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
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
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
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
刘备当时只是寄人篱下,凭什么说他是英雄,靠他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范文三篇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52783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3.png)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范文三篇第1篇: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今天,我不厌其烦的有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我清楚的感觉,每一遍品味,就像酷酒一样感觉也会越来约有滋味,越来越醇厚。
他里面有各种传奇人物:赵云,诸葛亮,刘备,关羽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我印象深刻的赵云单骑救幼主,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保护刘备的血肉,拼死杀敌,勇往直前,冒死救幼主,这不是那时世界难能可贵的精神么?还有令我感触更深的一段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尽然领了他的所有人,去跟东吴决一死战,最后被一把火烧了几十万大军,这不仅仅是无视生命,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了一时仇恨毁了一生,这值得吗?我缓缓合上书,低头沉思着,现在的世界,不也像那样变幻不常吗? 第2篇: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编写。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从其中的一些人物身上得了很多的启示。
如:曹操,他和陈宫到吕伯奢借宿时,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又不知悔改杀了吕伯奢,因此陈宫弃他而去,曹操竟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他死了后因为知道自己做了很多坏事,给自己做了很多坟,怕别人去盗他的墓。
因此曹操告诉了我们,不要去做亏心事,这样会给自己更多的负担。
与曹操截然不同的刘备使万众知道了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了百姓,就没有国家,还有仁慈能使自己更加强大。
曹操和和刘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人才,但是他俩重人才的方式截然不同,刘备得到人才之后就会像带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而曹操一般用完人才之后就会杀掉,陈琳就是被他杀的。
而他们两个人死后的待遇就不一样了,人们记住刘备是因为他对待谁都很仁慈,而记住曹操是因为他贪恋酒色而被后人称为奸雄。
他俩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只要心向善,就会永垂不朽。
第3篇: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我是一个书呆子,整天没事就喜欢钻进书海里去看书。
我特别喜欢读名著。
所以这个暑假,妈妈去图书馆给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精选4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cd74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精选4篇)我们要克苦学习,成为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祖国多做贡献。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精选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篇一中学生阅读课外名著,这对于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为此,《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79九年级的学生要完成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学期要求读两三部名著。
有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过:每一民族、每一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较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经典。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在一个语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努力消除了语文教学中的短视和功利,克服困难,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1、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图书漂流活动。
学生每人捐出一本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教师尽可能想办法不断丰富图书角的藏书量。
大家随意传阅,读完后放回书架,让它继续漂流。
图书角开办几个星期,不光7-9年级语文书后名著导读涉及到的名著都齐了,常见的中外名著也不少,有的还有多套,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自发购买了很多图书。
我拿出了一整套《中学生必读名著》和几十本其它图书,这样以来,图书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2、根据教材内容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应遵循这一规律并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制定阅读计划,这样的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正带的初二学生更爱看一些反映自己年龄段心理的小说,思维趋向理性。
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并调查学生的阅读意向,向他们推荐《少年维特之烦恼》《文化苦旅》《三国演义》等,可在完成规定阅读任务后,再扩展一下阅读视野。
阅读名著是个长期的过程,有学生会因兴趣转移或课余时间不足而放弃,也有学生会因单纯追求情节去突击。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收获(2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收获(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b4b8e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8.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收获(2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收获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记》、《三国演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
滚滚长江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里的关羽神勇无比,单刀赴会胆子大。
关羽的故事可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夜走麦城》、《刮骨疗毒》等。
我最佩服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关羽在一次战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伤了,关羽就请神医华佗来医治他的箭伤,华佗仔细看了看说:“不好,你的箭毒已经进入到骨头上,我要用刀在你骨头上把毒刮去,没有麻药,这很疼痛的。
”关羽爽快地答应说:“没问题,现在就来刮毒吧!”华佗先把关羽手臂上的皮肉划开,而关羽却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几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样子。
华佗开始在它手臂骨头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时候关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会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终于刮完了毒。
华佗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说:“将军您真厉害啊,我从没见过向您这样勇敢的人!”关羽感谢地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还得谢谢您这位神医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带兵打仗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关羽真是个勇敢顽强不屈的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平时手指划破了一点,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无地自容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收获篇2《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精选21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9bb5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f.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精选21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著,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国归晋的故事。
各种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仁慈纯朴、志向远大的刘备;武艺超群、有情有义的关羽;奸诈狡猾、足智多谋的曹操……在三国众多人物中,曹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东奔西走、四处征战,更有“官渡之战”这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他贵为大汉丞相,治理国家,井井有条;他饱读诗书,佳作万千,一首《短歌行》更是流传至今,《观沧海》、《人龟虽寿》也是家喻户晓。
可曹操又是千古唾弃的逆臣贼子。
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写出了曹操的勃勃野心,更露出了他的凶残和不仁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事都打着天子的名号,其实他才是幕后操纵者,可见他的狡猾、奸诈、野心,以及城府之深;曹操爱美女,天下皆知,只要长得漂亮,哪怕是有夫之妇,他也要纳于怀中,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像他这样的乱世奸雄更是如此。
人和事都有两面性,经常褒贬不一的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尚且如此,更何况曹操呢?所以评价一个人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
”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
允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
’于是众官皆哭。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愿即断董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允随取宝刀与之,曹操持王允宝刀刺卓,不成,骑马逃走。
“曹操刺杀董卓,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刺杀董卓时,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万夫不当之勇。
别人在哭和抱怨时,曹操只字未语,却打算见机去刺董卓,一展大丈夫本色,同时引出他为民除害,死而后已的鸿鹄之志。
行刺董卓后,董卓悬赏捉曹操。
曹操被一个叫陈宫的县令捉住,陈宫舍官随曹操来到他父亲的世交吕伯奢家。
曹操疑心吕伯奢要害他,便杀了他全家,才发现误杀了人。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e224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好书伴我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好书伴我成长—读《三国演义》有感新安县西苑学校七二班陈荧荧辅导老师:王淑霞《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现在初中,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
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7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e7d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e.png)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7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许久之前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直到现在,每当想起三国中的荡气回肠,热血激情,总令人内心有说出的感慨。
从开始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到最后的天下归晋。
演绎出了一幕幕血与泪的故事。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书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人,虽然如此但他个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那么显著,他在乱事之中统一了北方,击败了少数民族,同时魏也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
曹操是三国的君主中最有才华的,他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刘备能够成为一方霸主靠的是仁义的名声,与当时依旧对汉室忠诚的人才。
孙权他却只能够守基业,并不能够像他哥哥孙策一样,有能力去打江山。
三国里面包含了各种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正直、骄傲、奸诈等等,包含了善与恶。
关羽是那正义的化身,他勇猛机智,敢于和任何恶势力斗争,是令曹操感到畏惧的她。
诸葛亮在书中看来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名流千古。
阿斗是蜀国的后主,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可以说是一个烂泥敷不上墙的人,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君主之下,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刘备的情意。
一本三国夹杂了千种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也体现出了各种情怀。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深有感触。
这是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刘备字玄德,以卖鞋为生。
他遇见了张飞、关羽,大家一见如故,相识恨晚,于是他们在张飞家的桃园结拜为兄弟。
刘备大哥,关羽比张飞大一点,做二哥,张飞做三弟。
然后他们收兵买马,创建了蜀国,故事发生了。
三国也有一些故事:如空城计、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2000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国演义2000字读后感(一)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
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
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
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
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
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
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
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
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
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
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
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三国演义2000字读后感(二)
我家有许多藏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每当我翻开
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
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
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
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
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
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亮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
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
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
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诸葛亮,作者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亮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
我一时之内还无法将三国演义讲完,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
你还是来看看《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2000字读后感(三)
“丞相祠堂何处寻?”我仿佛听见了千百年前杜甫的一声叹问。
情不自禁地,我拿起了《三国演义》这部记录了三国兴衰的小说。
看罗贯中笔下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读那天下三分的故事,写下我千万分之一的感慨。
《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我见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董吕二人被司徒王允一招美人计所消灭。
曹刘煮酒论英雄,张飞怒鞭督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更是展现了他们的鲜明性格。
而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自此天下三分有其名。
毛宗岗:“《三国演义》有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虽然我为孔明的才智折服,为关羽的重义吸引,但我更欣赏的是曹操这个千古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显乱世中的智慧;他费尽心机笼络关羽,更显奸诈,却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更显雄才伟略。
但他也更接近世俗,他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狭隘的话语。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他,更接近普通人,不似”刘备之德近乎
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在三国之中,有追梦者有手足之情。
不论是曹操抑或是贩履织席为业的刘备,都有统一天下的雄韬伟略,他们都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投入到乱世之中,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刘关张在桃园结义,自此肝胆相照,祸福与共,相互扶持。
这样有情有梦的三国,有怎会不令人感动呢?
曹刘孙三人统一天下的梦想在当时被称为雄才伟略,而现今,有人说要当国家主席为梦想却会被众人耻笑为痴心妄想。
何解?少年之志不复哉!老骥伏枥尚有千里之志,何以少年不再有凌云之志?时势所造,年少不复英雄哉!
在社会中,高中生立下壮国家之志可谓多不胜数,但到了大学之后,大学生却成了懒的代名词。
起床也要靠“床协”的资深困难户,又怎能唤起对梦想的热情和追求呢?向颓废妥协,即是在向现实妥协,会屈服而意志薄弱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业呢?
为成就梦想,曹操求贤若渴,刘备三顾茅庐,而21世纪的大学生却向“床协”求助。
在这个时代里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沉淀而非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慵懒。
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个说出来会被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