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de6ae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7.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篇一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说于江阴)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件(共24张PPT)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9c2d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2.png)
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惠崇春江晚景》中写了哪几种植物? 竹、桃花、蒌蒿、芦芽。
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 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都是草字头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将要
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稀疏而不细密 桃花只开“三两枝”
“鸭先知”点明春江水略带寒意
芦芽尚短
河豚在水暖时逆江而上
指两三枝
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 诗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 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 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 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 “纯(tun)",肉味鲜美, 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
水中产卵。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 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 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 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写实 想象
竹、桃花、江水、 鸭子、蒌蒿、芦芽
河豚欲上
充富 满有 情生 趣机
江岸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既有情趣,又含哲 理,简要赏析。
江中鸭最先感受到春水回暖,用触觉 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凡事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bae9e4e4a300a6c30d229f7f.png)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赞美和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出来的,一幅“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翻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惠崇春江晚景简介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
阴。
惠崇是宋代著名画家、僧人,善于画小景,《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16张PPT)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55eb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e.png)
huì chónɡ
sū shì
sònɡ
lóu hāo
tún
lú yá
竹林 桃花 春江鸭 蒌蒿 卢芽
地面景
江上景
岸边景
思考:除了以上画面上的图片,诗中还写了什么?
河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点明早春时节
给小鸭子赋予了人的情感。
诗意: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种野生的植物,茎可食。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这是其中题戏鸭图的诗。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惠 崇 芦 芽 短
huì
chónɡ
lú
yá
duǎn
实惠恩惠
崇高崇山峻岭
葫芦芦苇
发芽嫩芽
短小 长短
河豚
hé tún
河豚又叫气鼓鱼,当遇到外敌时,它的腹腔就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河豚味美,但内脏有剧毒,不能随意乱吃。
虚实结合
实
虚
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苏轼的什么心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f9ed36e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2.png)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272caa5a8102d276a22fde.png)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b125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5.png)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一般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篇11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带拼音版huì chóng chūn jiāng wǎn jǐng惠崇春江晚景sū shì苏轼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拼音版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eee96a76eeaeaad1f330c9.png)
惠hu ì崇ch ón ɡ春ch ūn 江ji ān ɡ晚w ǎn 景j ǐn ɡ【宋s òn ɡ】苏s ū轼sh ì竹zh ú外w ài 桃t áo 花hu ā三s ān 两li ǎn ɡ枝zh ī,春ch ūn 江ji ān ɡ水shu ǐ暖nu ǎn 鸭y ā先xi ān 知zh ī。
蒌l óu 蒿h āo 满m ǎn 地d ì芦l ú芽y á短du ǎn ,正zh èn ɡ是sh ì河h é豚t ún 欲y ù上sh àn ɡ时sh í。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注 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853b27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a.png)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的桃花开了几枝,春天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已经长了满地,芦笋刚刚生出嫩芽,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诗画合一,互为补充这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擅长写诗和绘画,跟苏轼苏是好朋,“春江晚景”,指的就是惠崇的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写的是画中的内容。
有地面上的竹林和竹林外盛开的桃花,有江面上嬉戏的鸭子,还有水边的茂盛的蒌蒿和芦苇。
题画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跟画互相补充,“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其中的“暖”和“知”就是图画无法表现的东西。
由桃花盛开,植物茂盛,联想到春天气温回升江水变暖;又从鸭子在水中嬉戏的画面联想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所以迫不及待地下水玩耍。
他这么一联想,整首诗就变得活泼起来,连鸭子都变聪明了,画中的景色也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是苏轼根据生活经验和他的吃货属性写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桃花开了,江水暖了,植物茂盛起来了,这正是河豚快要逆江而上的预兆;吃货属性告诉他,蒌蒿长高了,芦芽冒尖儿了,这都是炖鱼的好佐料,看这天气,离吃河豚的时候也不远啦。
虽然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已经失传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苏轼的诗,感受到画中的美好景色。
●思维导图记忆法1. 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
蒌萵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题1】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小题2】1. 这首诗是①代诗人②所写。
【小题3】1. 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①掩映着几枝粉红的②。
江上春水荡漾,一群③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④。
岸边长满初生的⑤和刚刚发出嫩芽的⑥。
这正是⑦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小题4】1. 这首诗一首①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②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译文翻译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译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96a39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0.png)
《古诗三首》的译文如下:
一、《绝句》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二、《惠崇春江晚景》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希望这些译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0563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e.png)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指的是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
题目中的《春江晚景》指惠崇所绘的两幅名画,分别是鸭戏图和飞雁图。
惠崇是北宋时期的僧人,擅诗、画,有诗作《北宋九僧诗》、画作《沙汀烟树图》传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刚刚开放,水中的鸭子最早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长满了河滩,芦苇长出了短短的新芽,而河豚这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的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内容讲解与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内容讲解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5e9a4e0b4c2e3f572763bc.png)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内容讲解与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字词解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蒌蒿:草名,叶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肥而美的鱼,有毒。
上:指逆流而上。
二、古诗大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河里来了。
三、思考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了这两句,
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2.由桃花、鸭子、蒌蒿和芦芽,作者感受到什么?
四、精彩赏析:
第一句通过稀疏的竹枝、几只桃花,表明季节,点出一个“早”字。
第二句写江上春水荡漾,可爱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从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察觉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是早春时节。
第三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句是作者想象的内容,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逆流而上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
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表达出来,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eb246c7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8.png)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篇一【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篇二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赏析篇三【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注释】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e5714d8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a.png)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4)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5)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7)更待:再等;再过。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7ebc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43.png)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标签写景、早教古诗100首、春天、写水、古诗三百首、题画、想象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332ae383d049649b66588c.png)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
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
他一辈子三分之二的岁月过着官吏生活,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屡次遭到贬(biǎn)斥,历任杭州、黄州等地的地方官,后来被起用,担任京官。
晚年又被贬谪(zhé)到惠州、儋(dān)州等边远地区,死在常州。
他担任徐州官职时,黄河溃堤,他号召并亲自参加抢救,保全了一州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杭州刺史任内,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一百亩叫一顷),并筑堤防,人民叫它“苏堤”。
至今以“苏堤春晓”闻名。
他的诗气势雄浑,语言奔放,想象丰富,不用古人用过的对事物的比拟,用多种形象来比拟事物,象串串明珠,构成了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①惠崇:北宋大画家,建阳人。
《图绘玉鉴》说他最会画鹅、鸭、鹭鸶(lù sī)等小动物。
②春江晚景:惠崇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③蒌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
④芦芽:即芦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
梅圣俞诗:“春洲生荻芽”,荻芽即芦芽。
⑤河豚(tún):鱼名,味鲜美,但含有毒汁。
⑥欲上:想浮上来。
春江水暖,河豚鱼就抢上水出游。
[译诗]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
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
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
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doc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2bc6c9ccbff121dc36837f.png)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下列横线上。
②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这是一首
诗,诗人由
联想
到
,由
联想到
实用文档
。作者描写的
3、按要求填空。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①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写在下列横 线上。
②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宋 朝诗人 苏轼 ,这是
“鸭知水暖”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 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 长年生活在水中,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 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 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 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一首 题画诗
诗,诗人由 鸭子戏水
联想到 水暖
,由 逐渐长高的蒌蒿和
开始抽芽的芦笋
联想到 河豚欲
上
。作者描写的景物有 桃花、
春江水、鸭子、蒌蒿、芦
芽
。
实用文档
谢谢观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 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话中能想个 大概: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 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 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 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 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 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实用文档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桃花三两枝,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抓字眼 明诗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 春江水暖戏水
的鸭子最先得知。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抓字眼 明诗意
蒌蒿满地芦芽短
译文: 蒌蒿已经遍地
芦苇才刚刚吐芽,
实用文档
lóu hāo
蒌 蒿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
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淡黄色,茎高四、 五尺,刚生时柔嫩香 脆,可以吃.(字典解 释: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淡黄色,可入药)
实用文档
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 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 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 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 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 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 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 江景的优美画境。
实用文档
3、按要求填空。
惠崇春江晓景
,春江水暖鸭
先知。
蒌蒿遍地芦芽
短,
。
①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写
古诗诵读
四年(2)班 许兰馨
实用文档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实用文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眉州眉山人。北 宋文学家、书法家, 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其诗取材广泛,想象 丰富。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实用文档
诗歌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 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 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 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 表明早春时节。。
实用文档
名句哲理
实用文档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实用文档
抓字眼 明诗意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正是河豚将要
沿江而上的时候。
实用文档
课外知识小链接
河豚,是一种肉味极 为鲜美的鱼类,被誉为长 江三鲜,千百年年来一直 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上等佳 肴,野生河豚鱼为近海底 层肉食性鱼类,以贝类、 甲壳类和小鱼为食,春季 至长江繁殖。
实用文档
写作背景
惠崇是个和尚, 宋代画家。善于画 鹅、雁等禽鸟与河 湖的水景。《春江 晚景》就是惠崇画 的一幅画。
实用文档
惠崇《春 水暖 鸭 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 短, 正是 河豚 欲上 时。
实用文档
抓字眼 明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译文: 竹林外有盛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