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过程中的平衡与速率关系
干燥计算
p
代入式(1),得 H = 0.622 ϕ ps 。 P − ϕ ps 比容v 三、 比容 H: 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具有的湿空气体积,即
湿空气体积 , m 3 / kg 干空气质量 m PV = nRT = RT M vH =
V RT = =v m MP
由 得
0 0 0 0 所以 v = m = MP ⋅ RT0 = M ⋅ T0 ⋅ P
二、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η=
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 Q × 100 % = V × 100 % 向干燥系统输入的总热 量 Q
而
′ Qv = W ( I v 2 − IW 1 ) = W ( r0 + cv t 2 ) − Wc wθ1 = W ( 2490 + 1.88t 2 ) − 4.187θ1W
= W ( 2490 + 1.88t 2 ) (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 系统的焓 ) 所以η = W (2490 + 1.88t2 ) ×100% Q
p p s = 0.873kPa , ϕ = = 100 % ps
雾
所以露点就是以水汽分压作为饱和蒸汽压来确定的温度,即
得 所以
H s ,td = 0.622 p s ,t d =
p s ,t d P − p s ,t d
H s ,t d P 0.622 + H s ,t d
t > t as (t w ) > t d t = t as (t w ) = t d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w= 水分质量 × 100% 湿物料质量 水分质量
5-2-1 湿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X = 干物料质量 , kg水分 / kg干物料 显然 w = X
887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887化工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化工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内容包含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实验两部分。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化工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化工原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设备、传热、气体吸收、液体蒸馏和固体干燥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理论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包括流体流动实验、传热实验、精馏实验、吸收实验、沸腾干燥实验、恒压过滤实验和膜分离实验等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实验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原理有很深入的理解,能熟练进行这些实验。
二、考试内容(一)化工原理部分1.流体流动(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物性参数;流体的静压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2)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量与流速;定态与非定态流动;连续性方程式;伯努利方程推导及其应用(3)流体的流动现象:牛顿粘性定律;两种不同的流动类型及判据;湍流与层流;边界层概念(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管路上的局部阻力;管路系统中的总能量损失(5)管路计算:分支管路和合并管路的计算(6)流量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2.流体输送设备(1)流体输送设备:离心泵基本方程式与工作原理;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及特性曲线;气缚及汽蚀现象;离心泵工作点及流量调节;管路特性曲线;离心泵安装;离心泵的分类(2)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通风机,鼓风机,真空泵3.传热(1)热传导:傅立叶定律;平壁及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方程(2)对流传热:对流传热速率;传热边界层(3)传热计算: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传热推动力和阻力;传热基本方程式;传热单元法(4)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和因次分析;有相变和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5)辐射传热: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克希霍夫定律;黑体、灰体概念;辐射能力;总辐射系数(6)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的基本类型和计算4.气体吸收(1)气---液相平衡:亨利定律;吸收剂的选择;传质方向的判定(2)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等分子反向扩散;主体流动;对流传质;吸收过程的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式(3)吸收塔的计算:物料平衡与操作线方程;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收剂用量计算;理论塔板数计算(4)吸收系数:吸收系数测定和经验关联式(5)脱吸及其它条件下吸收:脱吸;高浓度气体吸收;化学吸收;多组分吸收5.液体蒸馏(1)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拉乌尔定律;相对挥发度;双组分理想与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2)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的基本概念与流程(3)精馏原理和流程:多次部分汽化与部分冷凝;精馏过程的实现和精馏塔(4)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理论板及恒摩尔流假定;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逐板法;图解法;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最小回流比;适宜回流比的求取6.固体干燥(1)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湿空气湿度;相对湿度;比容;焓;露点温度与绝对饱和温度;湿度图(2)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3)固体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物料中水分的不同表示方法;恒速与降速干燥时间的计算(4)连续式干燥计算和间歇式干燥计算(二)化工原理实验部分1.流体流动实验(1)熟练掌握流体流动阻力、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2)熟悉各种测量流体流量的方法(3)熟悉流体流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关键问题(4)熟练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并利用其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2.传热实验(1)熟练掌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方法(2)熟悉热电偶测温原理(3)熟悉传热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关键问题(4)利用传热理论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3.精馏实验(1)熟悉精馏塔的工作原理(2)熟练掌握精馏塔的基本构造和精馏实验流程(3)熟练掌握全回流条件下,理论塔板的计算方法(4)熟悉精馏实验过程中操作状态对塔性能的影响4.吸收实验(1)熟练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2)熟悉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和流程(3)熟悉吸收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关键问题(4)熟练掌握填料塔和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4.3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4.3.1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1 )干燥动力学实验b 干媒遵率曲线圈14 12恒定空气条件下的干煥试验物料的干燥速率即水分汽化速率N A 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气固接触界面)被汽化的水量表示,刖 G c dX 即N A —Ad式中 G c ――试样中绝对干燥物料的质量,A ――试样暴露于气流中的表面积, X ――物料的自由含水量, X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是恒定的空气条件(指一定的速率、温度、湿度)下获得的。
对指定的物 料,空气的温度、湿度不同,速率曲线的位置也不同,如图 14-13所示闺1 ; t "怖饭束的f 噪球率Hit 録(2) 恒速干燥阶段BC (3) 降速干燥阶段CD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与物料性质及其内部结构有关。
降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四个。
X tkg ; m 2;X , kg 水/kg 干料。
时闻r(-rr E ・Jf )<N霍袒養一一X —①实际汽化表面减少;②汽化面的内移;③平衡蒸汽压下降;④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极慢。
(4)临界含水量固体物料在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而从中扣除平衡含水量后则称临界自由含水量X C (5)干燥操作对物料性状的影响1432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14.3.2.1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i如物料在干燥之前的自由含水量阶段,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1由N A X1大于临界含水量则干燥必先有一恒速阶段。
忽略物料的预热G c dX积分求出。
Ad1dG cAXC dXX1N A因干燥速率N A为一常数,G c1A 速率N A由实验决定,也可按传质或传热速率式估算,即X c N AN A S(H w H) —(t t w)「wH w为湿球温度t w下的气体的饱和湿度。
传质系数k H的测量技术不如给热系数测量那样成熟与准确,在干燥计算中常用经验的给热系数进行计算。
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对给热系数影响很大,以下是几种典型接触方式的给热系数经验式。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与速率关系解读
出物料表面温度θ随τ的变化关系。图57-3 是对图57-2 采用斜率法标绘出的干
燥速率曲线(此曲线也可对实验数据采用差分法直接标绘出来)。
虽然图57-3所示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性质不同而不同,而且还受干燥介 质状态、流速、与物料的接触方式的影响,但是,一般干燥速率曲线都明显的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图中AB段)为物料预热阶段;第二阶段(图中BC段) 为恒速汽化阶段;第三阶段(图中CDE段)是降速汽化阶段。第二与第三阶段的
2019/3/19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3/21
(三)湿物料中所含水分 参考图57-1,湿物料中所含水分可按其性质作如下划分: 按在一定干燥条件下能否除去
1. 平衡水分——在一定干燥条件下,此部分水分不能除去
2. 自由水分——物料中大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分,这部分水分在一定干燥 条件下可以除去(非结合水+部分结合水)
2019/3/19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4/21
的空气呈平
湿物料的相平衡关系—— ( ~ X *关系)
图57 1 物料中所含的水分
2019/3/19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21
二、干燥速率
(一)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干燥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从单位物料表面上所汽化的水分量,此定义
可用下面微分形式表示:
第四十八讲 干燥相平衡与干燥速率
一、干燥相平衡关系 二、干燥速率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二)平衡含水率与相平衡曲线
(一)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三)湿物料中所含水分
(三)干燥过程分析与干燥速率关系式
பைடு நூலகம்
2019/3/19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干燥
H H s ,t w c H (t t w ) rw
t tw 气体
b. 湿球温度的测定 物料充分湿润,湿分在物料表面的汽化和在液面上汽化 相同。 物料经过预热,很快达到稳定的温度,由于对流传热强 烈,物料温度接近气体的湿球温度 tw。
对于空气-水系统, tw<100℃。当气体的湿度一定时,气 体的温度越高,干、湿球温度的差值越大。
干燥条件越好。 2.确定空气的状态点,查找其它参数 两个参数在曲线上能相交于一点,即这两个参数是独立参 数,这些参数才能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3.确定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1)等I干燥过程 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即QD=0. 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即QL=0. 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即G(I2’ _ I1’ )=0 沿等I线 ,空气t1 、t2意志,即可确定H1 、H2。 2)等H干燥过程 恒压下,加热或冷却过程。
结论:当物料充分湿润时,可以使用高温气体做干燥介 质而不至于烧毁物料。例如,可以使用500℃的气体烘干 淀粉。
对初始温度为 20℃、相对湿度为 80% 的常压空气
t℃ tw ℃ 20 17.62 60 28.36 100 35.76 200 47.63 500 64.43
(3)绝热饱和冷却温度tas 绝热饱和过程 (Adiabatic saturation process): 高温不饱和空气与水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传热、传质并达到 平衡状态的过程。达到平衡时,空气与水温度相等,空气 被水的蒸汽所饱和。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不饱和的湿空气 等焓降温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化工原理 第八章 固体干燥.
第八章固体干燥第一节概述§8.1.1、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轻工,食品工业等有关工业中,常常需要从湿固体物料中除去湿分(水或其他液体),这种操作称为”去湿”.例如:药物,食品中去湿,以防失效变质,中药冲剂,片剂,糖,咖啡等去湿(干燥) 塑料颗粒若含水超过规定,则在以后的注塑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产品的品质. 其他如木材的干燥,纸的干燥.一、物料的去湿方法1、机械去湿:压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去除湿分,能耗底,但湿分的除去不完全。
2、吸附去湿: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硅胶,沸石吸附剂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中水分相续经气相转入到干燥剂内。
如实验室中干燥剂中保有干物料;能耗几乎为零,且能达到较为完全的去湿程度,但干燥剂的成本高,干燥速率慢。
3、供热干燥:向物料供热以汽化其中的水分,并将产生的蒸汽排走。
干燥过程的实质是被除去的湿分从固相转移到气相中,固相为被干燥的物料,气相为干燥介质。
工业干燥操作多半是用热空气或其他高温气体作干燥介质(如过热蒸汽,烟道气)能量消耗大,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若含水较多则可先采用机械去湿,然后在进行供热干燥来制得合格的干品。
二、干燥操作的分类1、按操作压强来分:1)、常压干燥:多数物料的干燥采用常压干燥2)、真空干燥:适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氯化或要求产品含湿量很低的物料2、按操作方式来分:1)、连续式:湿物料从干燥设备中连续投入,干品连续排出特点: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高和劳动条件好。
2)、间歇式:湿物料分批加入干燥设备中,干燥完毕后卸下干品再加料如烘房,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较长的物料的干燥。
3、按供热方式来分:1)、对流干燥:使干燥介质直接与湿物料接触,介质在掠过物料表面时向物料供热,传热方式属于对流,产生的蒸汽由干燥介质带走。
如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喷雾干燥器。
2)、传导干燥: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加热物料,产生的蒸汽被干燥介质带走,或是用真空泵排走(真空干燥),如烘房,滚筒干燥器。
天津大学版《化工原理》课件
17/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绝 干 气
=100% tas
水 气 分 压
kPa
H
kg水/kg绝干气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8/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绝 干 气
=100%
水 气 分 压
kPa
H
kg水/kg绝干气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9/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焓
kJ/kg
=100%
水 气 分 压
kPa
绝 干 气
H
化工原理 干燥
kg水/kg绝干气
20/68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8-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图
对于空气-水系统:
p H 0.622 P p
Mw=18.02kg/kmol,Mg=28.96 kg/kmol 总压一定时,湿气体的湿度只与湿份蒸汽的分压有关。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6/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ps 饱和湿度 H s 0.622 P ps
H 0 H1 H 1 H 0 ( 1 ) H 1 0.05362kg( 苯 ) kg( 绝干氮气) H0
化工原理 干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
13/68
§8-1干燥介质的性质及湿焓图
ps|T 283 K Mv H 1 H s|T 283 K H 1 M g P ' ps|T 283 K 2788.51 ps|T 283 K exp( 20.7936 ) 6.05kPa 283 52.36 P ' 320.4kPa
干燥速率和干燥技术
湿基水分Xw与以干基水分Xd之间的关系:
100 X w X % 1 X w
d
不计干燥器内物料损失,即:
m0 m1 (1 X d1 ) m2 (1 X d 2 )
(2)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以预热器为控制体,忽略热损失,热量衡算式为:
Vh0 Qp Vh1
(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以干燥器作为控制体进行热量衡算,得:
1) 干燥速率不随物料的含水量改变而变化;
2) 干燥速率由物料表面的水分汽化速率所控制(外扩散控制), 干燥速率取决于干燥条件。
4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2)降速干燥阶段 分析:第一降速阶段,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的速率已小于物料 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实际汽化面积减小,干燥速率下降。 第二降速阶段,水分的汽化面由物料表面移向内部,使传热 和传质途径加长,造成干燥速率下降。 降速干燥特点: 1)干燥速率取决于水分在物料 内部的扩散(内扩散)速率,与 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等因素有关,受外部干燥介质 的条件影响较小。 2)水分迁移形式:主要以液态 形式扩散,少量以气态形式扩 散。
10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3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计算 5.3.3.1 恒速干燥阶段
若物料在干燥前的含水量(X1)大于临界含水量(XC),忽略物料 的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时间(τ1)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0 d
1
m0 X dX m (X X ) 恒速干燥 1 0 1 c X F jA F jA
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干燥曲线
2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1.2 干燥速率曲线 物料的干燥速率 :
dmw m0 dX j Fd Fd
萃取 干燥
第九章 液液萃取内容提要:1、目的:分离液体混合物。
2、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3、三角相图:图中点、线、面的意义;坐标的读法。
溶解度曲线与平衡联结线。
温度对溶解度及平衡联结线的影响:通常,物系的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加大,反之减小。
温度升高,分层区面积减小 。
温度改变,联结线的斜率也会改变,而且可能引起物系类型的改变。
4、杠杆规则:杠杆规则的本质就是物料恒算。
是物料恒算的图解表示方法。
5、萃取剂的选择(1) 选择好。
选择性是指萃取剂S 对原料中两个组分溶解能力的差异。
可用选择性系数表示。
选择性系数愈大愈易分离。
选择性系数定义为: BA B Ax x y y =β式中 y —组分在萃取相E 中的质量分率;x —组分在萃余相R 中的质量分率。
(2) 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小。
互溶度愈小,分层区面积大,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浓度较高。
互溶度愈小愈有利于分离。
(3) 萃取剂要易回收,经济性好。
(4)萃取剂的物性,如密度差要大,可加速分层。
表面张力要适中。
粘度低。
化学稳定性好等。
6、萃取过程的图解计算(1)单级萃取(2)多级逆流与错流萃取的理论级数计算法(3)萃取剂的最小用量7、典型的液液萃取设备:如转盘塔。
习题:1.利用直角三角形相图ABS进行A+B液相混合物的萃取计算时,习惯上用三角形的之角顶点表示(),三角形的斜边上的点表示(),三角形内任一点表示()A 纯溶剂B 纯稀释剂C A+B 二元混合物D A+S二元混合物E A+B+S三元混合物F 萃取相和萃余相组成答:A D E2.液液萃取操作中,分散相的选择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答:(1)两相流量相差较大时,流量大者为分散相可增大相际传质面积。
若设备可能产生严重返混,应以流量小的为分散相,减小返混的影响。
(2)填料塔、筛板塔等萃取设备中应以湿润性差的液体为分散相。
(3)两相粘度相差较大时,应以粘度大的为分散相,可提高生产能力。
干燥
5.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图
tw直接受环境温度及湿纱布表面水份的汽化快慢的影响, 气化快慢又与干球温度、空气的含水量有关。 所以,凡是精密仪器、粮食、水果的储藏室均有干湿温度计。 生活中的现象: 1、融雪比下雪冷; 2、人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 3、狗夏天只能通过舌头来散热。
5.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图
, t w td
饱和湿空气, t w td
所以,湿空气三种温度的关系为
t t w td
t等焓增湿到饱和得到的温度为 t w t等湿降温到饱和得到的温度为 t d
5.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图
5-1-2 湿空气的 H-I 图
湿空气的状态由两个独立的性质确定,其他参数可以计算, 但计算繁琐,有时还要式差。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常用算图 来表示湿空气各性质之间的关系。 下面讨论常用的湿焓图 (H-I 图 ) 。 一、等 H 线:与纵轴平行 二、等 I 线:与斜轴平行 三、等干球温度线(等 t 线) 由 I (1.01 1.88H )t 2490H 得 I (1.88t 2490)H 1.01t 左式是以 t 为参数的 直线方程,且 t , 斜率 ,所以等 t 线为 一族非平行直线。
5.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图
Φ值反映载湿能力,而载湿能力只能通过φ表示
t一定,Ps一定,P
P 一定 t P s
载湿能力
载湿能力
例:某湿空气φ=50%,温度55℃,求该空气在北京和拉萨 地区大气压下的H。 已知北京地区大气压为770mmHg,拉萨地区大气压 459.4 mmHg,55 ℃ Ps =15731.76Pa
5.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图
稳态时,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的关系: Q N tw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与速率关系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物料内部的含水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 湿基含水率
G Gc 湿物料中的水分质量 100% 100% 湿物料总量 G
(57-1)
2. 干基含水率 X
X
G Gc 湿物料中的水分质量 100% 100%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 Gc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7-2)
A 降速的原因 ①实际汽化表面减小。随着干燥的进行,由于多孔物质外表面水分
的不均匀分布,局部表面的非结合水已先除去而成为“干区”。此时尽
管物料表面的平衡蒸气压未变,式(57-5)中的推动力(Hw—H)未变,kH也未变, 但实际汽化面积减小,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将下降。多孔性物料表
面,孔径大小不等,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会发生迁移。小孔借毛细管力自大孔中
在此阶段中,物料表面润湿,含有充分的非结合水分,干燥过程与汽化自由液面
的水并无区别。只要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量与表面汽化量相适应,那么物料 表面则保持在 tw 恒温下进行汽化,因此该阶段又称作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由于该阶段的物料在恒温下汽化,则与其对应的空气饱和湿度不变;在恒定干燥
条件下,空气的状态不变,流动条件与接触方式不变—— kH、 不变。则物料 表面汽化速率:
慢的过程,且扩散速率随含水量的减少而不断下降。此时干燥速率将与气速无关,
程中,物料内部水分具有浓度梯度,使水分由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讲义-干燥2
9.3.1 湿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湿基含水量 w:
w 湿物料中的水分的质量 湿物料总质量
kg/kg湿物料
干基含水量 X:
湿物料中的水分的质量 X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 量
X w 1 w
kg/kg干物料
换算关系
w
X 1 X
9.3.2 水分在气、固之间的平衡及干燥平衡曲线
设备和管道的热损失,都有助于热效率的提高。
作业:P321
6、8
② 预热器的耗热量
该过程为恒湿增温过程 。
忽略热损失,有:
ΦP qmL ( I1 I 0 ) qmL (1.01 1.88H 0 )(t1 t0 )
③ 干燥器热量衡算 以干燥器为衡算系统,热量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 输入热量
1. 湿物料带入的热量 干产品带入:qm2cmθ1 蒸发水分带入:qmwcwθ1
较高,降速段为一平滑曲线。
(2)液体扩散理论
▲
主要论点:
在降速干燥阶段中,湿物料内部的水分不均匀,形成了浓度梯 度,使水分由含水量较高的物料内部向含水量较低的表面扩散, 然后水分在表面蒸发,进入干燥介质。
▲
干燥速率完全决定于物料内部的扩散速率。此时,除了空气
的湿度影响表面上的平衡值外,干燥介质的条件对干燥速率已
D E
2 4 6 8 10 12 14 16
0
τ/h 干燥曲线
降速阶段 R C
恒速阶段 B
A’
A X* D XC 0 E X X*
典型的干燥速率曲线(恒定干燥条件)
曲线分析:
◆ AB(或A’B)段:
A点代表时间为零时的情况, AB为湿物料不稳
定的加热过程。
化工原理-干燥
湿球温度计工作原理分析 湿球温度是大量的未饱和空气 (t,H)高速通过湿球温度计湿 纱布表面时,湿纱布表面汽化 湿纱布表面汽化 水分所需的传热率等于空气传 入湿纱布的传热速率时的湿纱 布中水分稳定温度。此温度并 不代表空气的真实温度,但由 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 度所决定,故称它为湿空气的 湿球温度,以tw表示。
由上式可见,湿容积随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由上式可见 湿容积随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14
4.比热容c 4.比热容cH [kJ/kg干气•℃] 比热容 在常压下, 干空气和其所带有的H 定义:在常压下,将1kg干空气和其所带有的 干空气和其所带有的 kg水汽升高(或降低)温度1℃所需的热量。 水汽升高(或降低)温度 ℃所需的热量。 水汽升高
当
pv < ps,湿空气未达饱和,可作为干燥介质。 湿空气未达饱和,可作为干燥介质。
当
pv = 0,湿空气中不含水分,为绝干空气。 ,湿空气中不含水分,为绝干空气。 ϕ 越小,干燥能力越大。 结论: 只能表示出水汽含量的绝对值, 结论:湿度 H 只能表示出水汽含量的绝对值, 而相对湿度却能反映出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 而相对湿度却能反映出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
2
干燥过程的分类: 干燥过程的分类:
操作压力 常压 真空
操作方式 连续 间歇
传热方式(或组合 传热方式 或组合) 或组合 导热 对流 辐射 介电加热
传导干燥(间接加热干燥) 传导干燥(间接加热干燥):
热能通过壁面以传导方式加热物料。
对流干燥(直接加热干燥) 对流干燥(直接加热干燥):
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并以对 流方式加热湿物料。
在与外界绝热情况下, 空气 在与外界绝热情况下 , 与大量水经过无限长时间接触后, 与大量水经过无限长时间接触后 , 空气温度与水温相等, 称这一稳 空气温度与水温相等, 定的温度为湿空气的绝热饱和温 定的温度为湿空气的 绝热饱和温 表示。 度,用tas表示。
化工原理干燥
在一定总压下,只要测出湿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就可由上式计算出空 气的湿度。
湿空气的性质*
6.绝热饱和温度tas
绝热饱和温度tas: 在与外界绝热情况下,空气与大 tas, Has 量水经过无限长时间接触后,达到与水温相等的空气
温度。
t, H
设塔与外界绝热,初始湿空气(t,H)与大量水充
湿空气比热容cH值很接近,同时ras≈rtw, 即在一定温度t与湿度H下:
水汽-空气系统 kH1.09cH tw tas (路易斯规则)
但对其它体系,例如空气-甲苯系统, kH =1.8cH,这时 tw 与 tas 就不等了。
湿空气的性质*
7.露点td
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不饱和湿空气(t,H,φ)冷却,直至冷凝出水珠为止, 此时,湿空气的温度称为露点,td。相应的湿度称为饱和湿度,Hs,td。
法
面,为物料所吸收而重新变为热能,从而使湿分
汽化。例如用红外线干燥法将自行车表面油漆干燥。
介电干燥 将需要干燥的电解质物料置于高频电场中,电能 在潮湿的电介质中转变为热能。如微波干燥食品。
§5-1 概述
三、对流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
对流干燥是热量和质量同时、反向的传递过程。
1、传热过程
干燥介质 Q 湿物料表面 Q
湿空气的性质*
2. 比容(湿容积)vH
含1kg绝干气的湿空气之体积称为湿空气的比容 ,vH
比容湿 1k空 g绝 气干 的空 体气 积
[m3湿空气 ⁄ kg干空气]
H 1 k g 干 空 气 的 1 k 体 g 干 积 空 气 H k g 水 汽 体 积
2191 H 822.427 23 73 tP P 0
H(2 1 91 H 8)22.427 2 3 73 t (常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w
(t tw )
kg/(m2· s) (57-7)
Uc通常可由实验测出,当然,如能获得必要的数据,也可由上式算出。一般给热 系数 α 较传质系数kH易于关联,因此,常用经验式按式(57-6)计算Uc。下面
给出几种情况下的 α 经验关联式。 ①空气平行流过物料表面 质量流率 G 0.68 ~ 8.14 kg/(m2 s)
物料内部的含水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 湿基含水率
G Gc 湿物料中的水分质量 100% 100% 湿物料总量 G
(57-1)
2. 干基含水率 X
X
G Gc 湿物料中的水分质量 100% 100%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 Gc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7-2)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6/21
;
(4)干燥介质的流动状态及其与物料的接触方式;
(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对干燥速率机理的了解也并不完全,在大
多数情况下,干燥速率关系必须通过实验确定。
干燥曲线—— X ~ 关系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U ~ X 关系曲线。其数据处理方法一般有差分法和斜率法。
慢的过程,且扩散速率随含水量的减少而不断下降。此时干燥速率将与气速无关,
程中,物料内部水分具有浓度梯度,使水分由
含水率较高的物料内部向含水率较低的表面扩 散。对于非多孔性物料,如肥皂、明胶等,水 分的移动符合这一机理。此外,黏土、木材、 皮革、纸张和纤维织物等物料在降速阶段后期, 水分也依靠扩散而移动。 水分在物料内部移动受扩散控制时,干燥曲
第四十八讲 干燥相平衡与干燥速率
一、干燥相平衡关系 二、干燥速率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二)平衡含水率与相平衡曲线
(一)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三)湿物料中所含水分
(三)干燥过程分析与干燥速率关系式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1/21
前已述及,湿物料在干燥过程中所除去的水分是从物料内部迁移至表
面,然后由表面汽化而进入空气流的。因此,在干燥过程中,湿物料 干燥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湿空气的状态,而且还与湿物料所含湿分的状 态直接相关。在上一讲中,讨论了湿空气的性质及状态的确定,为了确定干燥过 程的极限及其推动力,并进而处理干燥过程速率问题,还需讨论相平衡关系。 一、干燥相平衡关系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14/21
④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极慢。对非多孔性物料,如肥皂、木材、皮
革等,汽化表面只能是物料的外表面,汽化面不可能内移。当表面水 分去除后,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内扩散是个速率极 与表面气—固两相的传质系数kH无关。 B 降速阶段内部水分移动的机理 (1)液体扩散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降速干燥过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9/21
dW U c kH ( H w H ) 表面汽化速率: Ad
kg/(m2· s) (57-5) kJ/(m2· s) (57-6)
对流传热速率:
dQ dW rw (t tw ) Ad Ad
两速率均保持不变。由此可得恒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关系式: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12/21
最后,表面水分完全汽化,表面完全干枯。这时,汽化面开始由物料
表面向内部移动。随物料内部湿含量梯度的不断降低,物料内部水分 迁移速率或干燥速率也不断降低,物料温度不断升高。水分的汽化面
逐渐内移,直至 X 降到与空气呈平衡的 X ,干燥过程即行停止,达到图 57-2
⑤单一球形颗粒悬浮于气流中
d p /2 1/ 3 2 0.65 Re1 kW/(m 2 K) p Pr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7-12)
11/21
3. 降速干燥阶段(CDE段) 经过恒温恒速干燥阶段后,物料表面出现干区,即此时物料内部水分
向表面迁移量小于表面水分的汽化量。空气传递给物料的热量,一部 分用于表面水分汽化所需之潜热,另一部分则用于使物料温度升高。随过程进行 ,干区逐渐扩大。由于干燥速率是以物料总表面积A为计算依据的,虽然单位润 湿表面的干燥速率未降低,但以总表面积计算的却在逐渐降低。此即为降速干燥 的第一阶段——CD段。
,温度
0.0242G 0.37 kW/(m2 K)
③空气垂直穿过颗粒堆积层
(57-9)
kW/(m2 K)
G 0.49 0.0118 0.41 dp d pG 350 (57-10)
G 0.59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3/21
(三)湿物料中所含水分 参考图57-1,湿物料中所含水分可按其性质作如下划分: 按在一定干燥条件下能否除去
1. 平衡水分——在一定干燥条件下,此部分水分不能除去
2. 自由水分——物料中大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分,这部分水分在一定干燥 条件下可以除去(非结合水+部分结合水)
tw 时汽化少量水分。当
时,湿空气与湿物料间达到热定态(类同于定义湿球 ,则因物料表面水分迅速气化而使物料表面 温度的情况) ,当 1 t w时( AB段)
的温度下降至 tw。随后进入第二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预热段亦称为调整阶段,
一般很短,在干燥计算中往往可以忽略。 2. 恒速干燥阶段(BC段)
=45~150℃,且流速约 0.6~8m/s 时:
,温度t
0.0143G 0.8 kW/(m2 K)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7-8)
10/21
②空气垂直流过物料表面 质量流率 G 1.1 ~ 5.6 kg/(m2 s) 不很高,且流速约 0.9~5m/s 时: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4/21
的空气呈平
湿物料的相平衡关系—— ( ~ X *关系)
图57 1 物料中所含的水分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5/21
二、干燥速率
(一)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干燥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从单位物料表面上所汽化的水分量,此定义
可用下面微分形式表示:
出物料表面温度θ随τ的变化关系。图57-3 是对图57-2 采用斜率法标绘出的干
燥速率曲线(此曲线也可对实验数据采用差分法直接标绘出来)。
虽然图57-3所示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性质不同而不同,而且还受干燥介 质状态、流速、与物料的接触方式的影响,但是,一般干燥速率曲线都明显的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图中AB段)为物料预热阶段;第二阶段(图中BC段) 为恒速汽化阶段;第三阶段(图中CDE段)是降速汽化阶段。第二与第三阶段的
分在上述空气条件下,不能由干燥操作除去。相平衡态时物料的含水率称平衡含
水率,用 X 表示。
平衡含水率不仅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对同一种物料又因所接触 的空气状态不同而不同。通常把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料的 ~ X * 关系称为相平 衡关系。相平衡关系曲线 数据一般只能通过实验获得。 ~ X*
分界点C称为临界点,对应的物料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c表示。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8/21
(三)干燥过程分析与干燥速率关系式
1. 预热阶段(AB段)
1 t w 物料初态为 X 1、θ1 (1 为物料表面的初始温度)。当 时(AB段), 由于 t θ1 ,因此空气对物料加热使物料表面温度随时间而升高而趋于 tw,同
在此阶段中,物料表面润湿,含有充分的非结合水分,干燥过程与汽化自由液面
的水并无区别。只要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量与表面汽化量相适应,那么物料 表面则保持在 tw 恒温下进行汽化,因此该阶段又称作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由于该阶段的物料在恒温下汽化,则与其对应的空气饱和湿度不变;在恒定干燥
条件下,空气的状态不变,流动条件与接触方式不变—— kH、 不变。则物料 表面汽化速率:
“吸取”水分,因而首先在大孔处出现干区。由局部干区而引起的干燥速率下降 如图57-3中CD段所示,成为第一降速阶段。 ②汽化面的内移。当多孔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后,水分的汽化面逐渐向物
料内部移动。此时固体内部的热、质传递途径加长,造成干燥速率下降。此为干
燥曲线中的DE段,也称为第二降速阶段。 ③平衡蒸气压下降。当物料中非结合水已被除尽,所汽化的已是各种形式的结 合水时,平衡蒸气压将逐渐下降,使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降低。
有多种,他们反映了不同物料的内部结构不同,水分的结合方式与迁移方式不同。
③物料内部水分扩散的理论表明,扩散速率与物料厚度的平方成反比。可见,
减小物料厚度可有效地提高干燥速率。 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与物料性质及其内部结构有关。降速的原因可 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2014-5-13 干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13/21
按在干燥中除去的难易
1. 结合水分——物料细胞壁内及毛细管中的水分,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水 的饱和蒸汽压,在干燥中较纯水难以除去。其数值为与 100% 衡的物料含水率(一般由相平衡曲线外推求出) 2. 非结合水分——与物料呈机械结合的水分,其蒸汽压等于同温度下水的饱 和蒸汽压,干燥中极易除去。 由此可见,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只取决于物料本身的性质,而平衡水分与自由 水分的划分则随物料及空气的状态而变化。
U dW dX Gc Ad Ad
kg/(m2· s)
(57-4)
其中
W ——从物料表面汽化的水分量,kg A ——物料的干燥面积,m2
Gc ——绝干物料质量,kg 经验表明,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