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分析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1.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土壤的水分和养分2.2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概念。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样品的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特性和变化。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
三、教学流程安排3.1 第一课时:土壤的形成和组成•课堂讲解: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组成成分。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了解土壤颜色、质地和成分的差异。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重要性。
3.2 第二课时:土壤的生态系统•课堂讲解:介绍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并分析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策略。
3.3 第三课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课堂讲解: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的分类和功能特点。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土壤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虫类,并记录它们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中微生物和虫类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3.4 第四课时: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课堂讲解:介绍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的土壤样品,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管理方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图书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该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地域文化案例,如四川的麻辣烫、东北的二人转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1、课件:欣赏西双版纳的一组自然风光图和傣家风情的图片。
2、组织学生感受:
(1)xx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xx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的动植物与什么有关系?(4)傣家人居住的竹楼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3、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三、做客xx的x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小朋友的图片。
2、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尚风俗也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去感受不同民族的风采。
二、活动一:认识令人神往的xx
1、出示xx图。
2、组织学生讨论:
(1)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2)我国有哪些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师生、生生交流。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地区的歌曲、舞蹈资料。
(3)xx的气候于什么有关?
(4)青藏高原的农作物是什么?主要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牦牛?
三、活动二:探究千沟万壑的xx
1、欣赏图片:xx的窑洞图片。
2、xx共同探究:
在图上找一找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的成因。质疑:它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与什么有直接关系?那里的人们的主食是什么?你吃过黄土高原出产的水果吗?
最新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 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2.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
3.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和分析资料,学习利用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活动准备】搜集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及各地居民衣食住行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放眼祖国各地: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了对不同的地域加以了解,课前我们划分了六个小组,分别是——雪域高原、江南水乡、蒙古草原、黄土高原、海滨小镇以及东北森林。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回家后也查找了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吧。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师:老师搜集到了不同地域的影片,想看看吗?不过我得考考大家。
下面我随机播放影片,播放的是哪个小组的研究主题,就请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分六个小组汇报资料,教师随机小结。
)师:可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所以说,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聚焦衣食住行:师: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让我们聚焦衣食住行,再来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师:各小组查找了相关资料了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提供给各小组。
(下发资料二至资料七)让我们充分运用手上的资料,进行解读、提炼、整理和分析,看一看各地域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完成表格。
(下发表格,出示温馨提示,指名读)各小组交流,整理,分析资料,完成表格。
各小组汇报资料。
(实物投影展示)师: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的衣食住行的确存在着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梳理要点: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板书)小结:是啊,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和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分析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分析教材简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的第二。
要紧分为四部份,第一部份——我的预备,引导学生在前开展与文内容相关的探讨活动,为堂上的探讨活动做好预备。
第二部份——我的研究,要紧通过三个探讨活动,引导学生依照家乡的实际讨论、交流,丰硕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熟悉,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第三部份——读格言,进一步深化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到。
第四部份——“我还想……”启发学生关注家张的环境和资源的爱惜,加倍酷爱家乡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有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必然的行为适应,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进下不了解社会和道德开成有迫切的需要,因本程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活动比较强,大多数学生能乐于踊跃参于到活动中来。
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但一小部份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适应,需要教师上额外关注并催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了解家乡的、地形、资源等自然概况和家乡的要紧经济特点;知道自然环境、本地经济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关系;进程与方式目标: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家乡的气候、地形、资源等的探讨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酷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的环境、资源爱惜。
教学重点通过探讨,熟悉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及工农业产品和人们的经济收入,熟悉自然环境与本地经济特点和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培育酷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的环境、资源爱惜。
教法学法探讨法、情境引导法、合作交流法。
授地址四一、四二教室时安排3时前预备.教师预备一幅内容较全的中国地图。
二、学生预备家乡地图。
教学进程第一时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1.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是我家》。
2教师谈话:同窗们,关牧村用她那动人的歌喉歌颂了家乡的漂亮富裕。
那么,对咱们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你明白多少呢?大伙儿来探讨、交流一下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教案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2. 通过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实例,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解析: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意义和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与个人的关系。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的故事,如《白毛女》等,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3. 地方特色介绍:选取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如地理环境、名胜古迹、特色食物等,让学生了解并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阅读理解: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义,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成语解析引导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3. 地方特色介绍: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阅读理解: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加深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
5.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鼓励他们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和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和对故事的理解。
2. 阅读理解材料的问题回答情况,检查学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写作的文章内容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表达情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令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土地,尊重它所给予的一切,学会爱护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实际参与维护环境,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感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热爱家园、爱护生命、爱护土地之情操,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念,主动参与环保,有助于开发普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为了社会必要的用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容;2. 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3. 学会关心爱护自然,维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负责实践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1. 叙述法。
以老师的叙述引导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对接触到自然环境,学习爱护环境的意识。
2. 讨论法。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落实爱护环境的理念。
3. 情景模拟法。
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有负责任的心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六、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以身体肢体动作及简短歌谣,领略循环重覆贯穿自然界的理念,为爱护环境打下基础;2. 激活:展示一组图片环境图样,引导学生演示如何爱护环境,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3. 享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分享自己爱护环境的实践;4. 小结:老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点明学生牢记在心,安可下课。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课稿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讲述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方面,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内涵及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原因: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逐步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互相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课堂趣味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案序号:
课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感悟农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二次备课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课外小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吃穿住用行相关的一些农产品的资料。
教学进程设计
目
标
实
施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学习情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同学们,你们平日爱吃什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爱吃什么吗?
自己说,然后引导学生说。
目
标
实
施
过
程
二、新授
引导学生将关注的角度放大
1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菜单。
2、连一连。学生进行观察、交流。
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穿的,哪些与农产品密不可分?
请你与你的小组同学一起共同讨论,完成“家庭菜单。”
商场里各种食品、服装很多,请你收集一些商标,说说这些食品、衣服的成分。
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与农产品挂钩。
目
标
实
施
过
程
三、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目
标
实
施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家乡探寻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⑴、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⑵、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⑶、学生交流、汇报。
⑷、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1、看地图,找家乡。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 知道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地理、气候、习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2.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之下人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与习俗。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和分析资料,学习利用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活动准备】搜集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及各地居民衣食住行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放眼祖国各地: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为了对不同的地域加以了解,课前我们划分了六个小组,分别是——雪域高原、江南水乡、蒙古草原、黄土高原、海滨小镇以及东北森林。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回家后也查找了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吧。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师:老师搜集到了不同地域的影片,想看看吗?不过我得考考大家。
下面我随机播放影片,播放的是哪个小组的研究主题,就请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分六个小组汇报资料,教师随机小结。
)师:可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是否也有所不同?所以说,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聚焦衣食住行:师: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让我们聚焦衣食住行,再来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师:各小组查找了相关资料了吗?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提供给各小组。
(下发资料二至资料七)让我们充分运用手上的资料,进行解读、提炼、整理和分析,看一看各地域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完成表格。
(下发表格,出示温馨提示,指名读)各小组交流,整理,分析资料,完成表格。
各小组汇报资料。
(实物投影展示)师: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地域的衣食住行的确存在着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梳理要点: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板书)小结:是啊,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和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案
品社教学通案用纸(正页)三年级课题1、我的家乡在哪里共2课时课型新授修改完善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难点: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法导入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板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我的家乡在哪里吉林省舒兰市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修改完善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4分)老师给同学们打几个谜语,看谁脑子聆听、感悟。
转得快,猜得准,还得说出你之所以得出这个谜底的原因。
请听题: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地图)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思考、回答问题。
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地图)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哪里?(地图)今天我们要做一些活动,就邀请了地图这个特别的伙伴参加,地图会帮助我们一起更好的了解家乡。
二、探究新知。
(32分)活动热身:我对地图的了解。
1、老师出示(较大的)中国地图。
理解、感悟。
2、同学们对照地图,在4人小组中谈谈自己对地图的了解。
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省份,五角星代表首都北京,稍大的圆圈是省会小组合作。
等。
2、对照地图,把不认识的标识或是想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对照黑板上的大地图,师生一起来解决同学们没有解决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如:图例、比例尺、方向等一些地图语言。
小组交流。
4、出示不同类型的地图两张比较他们的异同。
如:大小不一,比例尺就不一样等。
活动: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1、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省、市甚至是区都行)完成课本留白处画家乡轮廓的作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及其内涵。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和内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文特点。
运用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典型人文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类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饮食习惯、节日习俗、语言文字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家乡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分析家乡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标:1、本单元旨在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2、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1、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2、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广东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总课时安排: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地形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4、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地形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2、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总课时安排:5课时表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要求
1.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会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 课时。
【新课导入】
故事引入
选择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必须了解各地差异,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解我国区域差异的学习。
【秦岭—淮河分南北】
1.电子邮件的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两个来自南北方的小朋友的电子邮件,让同学们谈谈有什幺感想,或者问“这两个邮件的内容说明了哪些问题”(南北方在气温、景观、人们的节日生活等方面的不同),自然地过渡到南北方差异的学习内容。
2.图3-23 的教学
在学习南北差异之前,要引导学生读图3-23,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和它们各自的范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重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水土的关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土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介绍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认识到地域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3.2 教学重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人的影响。
3.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2 教学重点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五章:实践与思考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内活动题。
二、教学课题本节课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证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
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主题的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风俗习惯。
3.教科书在本单元为学生提供大量学材,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三、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意识到人类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用具探索和说明问题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代表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文字资料、歌曲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探究1、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2、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3、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教案分析
www.5y
kj.co
m 教材简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的第二课。
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准备,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家乡的实际讨论、交流,丰富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第三部分——读格言,进一步深化爱家乡的感情,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四部分——“我还想……”启发学生关注家张的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更加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进下不了解社会和品德开成有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活动比较强,大多数学生能乐于积极参于到活动
中来。
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但一小部分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老师上课格外关注并督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的、地形、资源等自然概况和家乡的主要经济特点;懂得自然环境、当地经济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家乡的气候、地形、资源等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的环境、资源保护。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认识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及工农业产品和人们的经济收入,认识自然环境与当地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的环境、资源保护。
教法学法
探究法、情境引导法、合作交流法。
授课地点
四一、四二教室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内容较全的中国地图。
2、学生准备家乡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
2.教师谈话:同学们,关牧村用她那动人的歌喉歌颂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那么,对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你知道多少呢?大家来探究、交流一下吧。
二、探讨交流,引发思考
1.展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先在小级内展示、交流自己的课前搜集的家乡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然后做一做,填写课本第三步页《家乡自然环境》卡片。
(2)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小结:能过展示交流,我们以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我们对家乡的了解会更加深入。
2.讨论、思考。
(1)介绍家乡人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家致富的有关资料。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家乡人们的经济发稿有哪些方面?本地自然环境、资源与经济特点的是怎样的?
3.全班交流。
4.播放本课“读一读”文字资料录音。
5.讨论: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课堂总结,深化知识
1.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体会。
2.教师谈话: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决定着家乡的经济特点,这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四、课堂延伸,巩固效果
调查:我们家乡的主要物产和工业产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懂得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产生了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对家乡了解得越深。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了解自己的的家乡好吗?
二、探讨交流,辩论提升
1.自由展示。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的家乡主要物产和工业产品等资料。
2.做一做。
“农产品”、“工业产品”、“其他”花盘卡。
3.小小辩论会
(1)教师谈话:我们从调查探究中认识到,经济特点及人们的收入与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有密切关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可是,“山、水”都吃光了怎么呢?请同学们分为两组,每组选一个选辨题,进行辩论准备。
4.读课本上的《格言》,出示参考资料《爱家乡的格言、诗歌》,体会家乡之情。
5.渗透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家乡的自然环境为世代人民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注意节约和保护。
三、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1.交流学习的收获、体会。
2.教师小结:我们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物产、资源等,同学们都有关注、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感。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本领,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做出贡献。
四、课堂延伸,巩固效果
结合家乡自然环境,资源实际,提出保护家乡自然环境、资源的建议。
第三课时
演讲:《我的家乡》
要求结合自己上两节课所学,写一篇200字以内的演讲稿,然后全班交流演讲。
要求演讲时带着对家乡的感情。
www.5y
kj.co
m。